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仪式变而情不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 贵州贵阳市高三二模)
2021 年的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春节,为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党中央发出了就
地过年的倡议,倡议一经发出,就引起了民众热议,他们有的说“助力疫情防控,
我们就地过年”,有的说“战‘疫’,我们在一起”,有的说“异地过年也是年,
吾心安处便是家”,还有的说“隔绝的是空间,连接的是心灵”……
于是,很多人选择了留下。从一家几十人的“大宴”,变成了一家三口的“家
常饭”;从与亲友团聚的“大年”,变成了和朋友、同事的“小年”;从一个“小
家”融入了一个“大家”。
对此,你有什么感触?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
这是一道社会热点材料型作文题。此题意在引发学生对家国情怀以及对中国
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体悟。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前所未有,在过去的一
年里,我国在抗击疫情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举世公认。这既是党中央坚强有力领
导的结果,也是每个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付出的结果。在疫情发展仍没有放松的迹
象,各地散发或集中报告病例仍在持续的情况下,很难预测疫情在春节假期的发
展态势,因此,严防死守、全力应对是不二选择。
针对题干中的几种看法,我们应持肯定态度。可针对“战‘疫’,我们在一
起”,“异地过年也是年,吾心安处便是家” “隔绝的是空间,连接的是心灵”
展开深入论述,也可针对“大宴”“家常饭”“大年”,变成了“小年”,“小
家”变成了“大家”展开在形式变化上的论述。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回
家过年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结。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就地过年会
让许多人今年的春节有些不同,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付出,这种付出同样会
被岁月铭记——你和我,曾为这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尽己所能,守望相助。
参考立意
(1)“就地过年”彰显家国情怀;
(2)就地过年是一种责任担当;
(3)从“就地过年”看制度自信;
(4)就地过年,年味里有“向上的中国”;
(5)众志成城,共同打赢疫情防控战,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6)隔绝与连接;
(7)相距万里,心在一起;
(8)留下,是为了更好地相聚……
范文展示
仪式变而情不变
不能回家过年,是安全防控的硬指标;就地过年,则是一脉相传的文化情结。
虽然缺少了传统意义上合家团聚的仪式,但多种新形式下的春节依然不乏外在仪
式的共鸣,同样也充满了满满的年味。
科技的迅速发展打通了家与家的最后距离。即使身处大洋彼岸,也依旧能通
过一方屏幕端详亲人的面庞。“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快递行业在春节期
间也马不停蹄地奔波。家乡里最留念的那道菜,那股味儿,也因他们,让家的味
道浓郁了冷清的房间。不仅如此,受欢迎的短视频博主、网站也相继推出了一系
列“一起健身”“一起看春晚”等多种仪式,让每一个在外过年的人体验新春节,
参与新活动。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也在多方因素的推动下,重新焕发鲜活的生
命力与吸引力。就地过年为春节注入时代颜色,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但仪式虽多,并不代表就具有真正的年味了。只有仪式,而没有内涵的春节
则会陷入空核的漩涡。春节从本质上来讲,不是空间距离拉近的时机,而是心与
家相连的节日。我们对春节的期盼是温暖与爱意的向往,是热闹包围下卸下了疲
惫后放松的心。春节档上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赚足了观众的笑与眼泪。而
这部电影刚好也包含了这些元素。李焕英对女儿的陪伴与照料,影射着我们每个
人与母亲之间的过往;缝裤子这些微小的细节,象征着每个母亲无私的付出。通
过这些,我们都能切身体会到被爱意与温暖包围的感动。在电影院里,和大家一
起笑,一起哭,何尝不是一种热闹?在那一刻里,大家都不孤单,因为明白心与
家的距离从未遥远,而自己身后永远有人等待。当哭过与笑过之后,便能体会到
舒心与放松的状态。
因此,就地过年不仅丰富了春节的仪式,同样也兼具情感内核。仪式之“式”
让春节不迷失于外表的流俗,人们可以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享受不一样的春节,移
风易俗也水到渠成,更有要能引领新的社会风尚;仪式之“感”让春节不陷入空
核的漩涡,亲情并不是只有近距离体会到,亲情不一定非要体现在亲人之间,新
的过春了的形式,让人们更加体会到亲情之贵,新的过春节形式让人体会到更多
的人间大爱善情。
不一样的春节味,是形式与内涵的统一,也是科技与温情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