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
致敬10大五四人物
积累五四历史素材
陈寅恪
• 1.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2.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
• 点评:陈寅恪学贯中西,集历史学家、古
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
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百年难得一见的人物。
陈寅恪
• 陈寅恪早年在海外求学,不问名位文凭,学识渊博,
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盛名之下,他朴素厚实,
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人称学者本色。
• 民国十八年(1929年),陈寅恪在为王国维所写的碑
文中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完整体现
了“五四精神”,可以作为我们读书、求知最好的座
右铭,也是教育培养人才应当遵循的原则。
梁启超
• 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
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
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2.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3.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 4.凡做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
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梁启超
• 5.择交是最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不可和轻浮的人多亲近。
• 6.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 7.天下事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
是第一等人物。
• 点评:梁启超曾公车上书,掀起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宣传新思
想,新文化,可以说,是梁启超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 以《新青年》为旗帜的一代新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他
们都受到过梁启超的影响,所以说他是“新思想”的启蒙者。
蔡元培
• 1.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 2.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
先有良好的教育。
• 3.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
数之多寡。 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
潦草塞责,文凭到手, 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
相背驰乎?
• 4.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证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
而是研究学历的机关。所以,大学的学生并不是熬资格,也不是硬
记教员讲义,是在教员指导之下自动地研究学问。
蔡元培
• 5.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
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
去帮助他。……做学生的,也不是天天到校把教科书熟读了,就算完事,要知
道书本是不过给我一个例子,我要从具体的东西内抽出公例来,好应用到别处
去。
• 点评:蔡元培,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曾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
“学术”与“自由”之风;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
令——《大学令》。
•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为北大定下的教育方针,也奠定了中国大
学的根基,他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有重大意义。
陈独秀
• 1.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 2.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
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
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
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 3.我们想求社会进化,不得不打破“天经地义”、“自
古如斯”的成见;决计一面抛弃此等旧观念,一面综合
前代贤哲当代贤哲和我们自己所想的,创造政治上、道
德上、经济上的新观念,树立新时代的精神,适应新社
会的环境。
陈独秀
• 4.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
身。
• 点评: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一代先声,是五四运动的
发起者。
• 陈独秀有很多真知灼见,却也不乏极端言论。书生意气,却
又投身政治,一生命运起伏,晚年的陈独秀对自己早年的言
行做了反思。
李大钊
• 1.思想本身没有丝毫危险的性质,只有愚暗与虚伪是顶危险的东
西,只有禁止思想是顶危险的行为。
• 2.思想自由与言论自由,都是为保障人生达于光明与真实的境界
而设的。无论什么思想言论,只要能够容他的真实没有矫揉造作的
尽量发露出来,都是于人生有益,绝无一点害处。
• 3.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 4.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
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
命的音响和光华。
• 点评:李大钊对言论自由的看法是五四精神的重要表现。他是学识
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
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胡适
• 1.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 2.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 3.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
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
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
才建造得起来的!”
• 4.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
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 5.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
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胡适
• 6.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空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
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
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
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 7.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 点评:五四运动的旗手,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者,一生坚持使用白话文,
写白话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启蒙了一代学人。是五四
运动中,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人物。
• 他在追寻新思想的同时也没有抛弃旧道德,被蒋介石评价为“新文化中旧道
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鲁迅
• 1.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 2.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 3.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 4.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 5.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 6.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 7.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 8.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 9.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 点评:鲁迅以批判“国民性”闻名,也被誉为“民族魂”。为了拯救民族的精神,他
弃医从文,用笔写下他的控诉与批判,促进了人们的觉醒。是一个有思想,有民族大
义的伟大文学家。
钱玄同
• 1.人到四十岁都该死,不死也应枪毙。
• 2.打通后壁说话,竖起脊梁做人。
• 3.一个人,无论事功或学问,总得要干,总得要努力干,不问贤愚,
更无问老少。少年固然要努力干,老年因桑榆暮景,更应该趁此秉
烛之明努力去干。
• 点评:钱玄同以“把古书扔进茅坑”“废掉汉字”这些言论名动一
时,不免矫枉过正,晚年写信给胡适说,“回思数年前所发谬论,
十之八九都成忏悔的材料”,胡适回信说,“实则大可不必忏悔,
也无可忏悔。……我们放的野火,今日已延烧大地,是非功罪,皆
已成无可忏悔的事实。……此中一点一滴都在人间,造福造孽惟有
挺身以肩膀担当而已。”
傅斯年 • 1.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 2.须知人格不是一个空的名词,乃是一个累积的东西,累积人格,需要
学问和思想的成分很多。
• 3.我以为办事不必多说,多说有碍办事,一切以事实证明可也。
• 4.一个人的成就,尤其是有特殊成就的,大多是自由发展出来的,一个
学校也正如此。
• 5.中国学人,不认个性之存在,而以为人奴隶为其神圣之天职。
• 点评:傅斯年曾代理北大校长,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是“五四运动”学
生领袖之一。
• 台湾大学的校园内,有个纪念傅斯年的地方叫做“傅园”,里面有口
“傅钟”,“傅钟”每节上下课都会响21声,就是为了铭记傅斯年的那
句名言,提醒台大的学生,应该把每天读书、睡觉、做事的时间限制在
21小时之内,剩下3小时,要用于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行。
罗家伦 • 1.一个强者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和不可征
服的精神。
• 2.人生在世,不要因生命之数量过多及其容易消逝而轻视生命,不要因
生命之时常变动而随波逐流,终至侮辱生命。
• 3.最纯洁的信仰是对于高尚理想的信仰;他是超越个人的祸福观念的。
生前的利害不足萦其心,生后的赏罚也不在其念。
• 4.知识就是力量。而且这种力量如此之大,凡是物质的力量透不进去的
地方,知识的力量可以先透进去。知识的力量透过去之后,物质的力量,
就会跟着透过去。
• 点评:罗家伦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 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唯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
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他第一个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
词,一直沿用至今。罗家伦曾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校长,一
生以从政、教育为主。南京大学今天的校训“诚、朴、雄、伟”,也是
由罗家伦所提出。
追本溯源,奋斗才是青春的最好选择
• “脱发秃头年轻人”“90后踏入中年”“97年油腻男”“佛系
青年”“积极废人”“低欲望动物”……一段时间来,网络上
兴起一股青年自嘲、颓废、丧气、焦虑之风,有人以传播这些
消极亚文化为能事,更多的人则受其熏染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于是本该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变成了死气沉沉、不愿奋斗的“青
年大叔”、变成了丧失成功欲的“丧系青年”。【以问题开篇,
是不是觉得相当熟悉?当材料中涉及一些负面现象时,我们可
以把问题或者负面现象置于段首,为下面的分析做铺垫。本段
提及了当下青年群体中流行的“丧文化”,其实也是毒鸡汤。
治疗这种“丧”病的解药就是奋斗】
• 青年时期正处于价值观形塑的关键一程,好比人生大厦奠基时刻。无论什么样
的青春场景,脚踏实地、奋斗实干,都是创造出彩人生的根本途径。【论点】
一些人炒作焦虑情绪和颓废文化的做法必须批判,但许多青年人轻易被这些消
极亚文化捕获,照见的是更深层次的社会共性问题。【作者旗帜鲜明的道出了
自己对丧文化的反感】为什么有些青年的锐气、冲劲、创意在慢慢流失?当代
青年遭遇的困扰比前辈们更大、更难克服吗?怎样看待压力和焦虑?【这些问
题也是时代之问,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刻意夸大困难和焦虑,不仅
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不想奋斗的懒惰心理】只要思考清楚这些问题,就不难
发现,所谓的“佛系”“低欲”“焦虑”,往往都夸大其词,往往都狐假虎威;
【经历的多了,会发现很多困难都是“纸老虎”】也会更加明白,惟有奋斗才
是青春的最好选择。【段尾强调论点】
• 【本段详细分析当代青年人的优势,进一步论证“夸大困难实在没有必要”】
要看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青年,出生
在改革开放年代,成长于互联网浪潮,坐拥父辈辛苦打拼积攒下的奋斗红利,
背靠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红利。这些都是新时代青年奋斗出彩的优势,
这些优势远大于工作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现实优势分析】抓住这些优势乘势
而上,闯开事业新局,创造新的功绩,是当代青年的责任。谁也不要忽视这些
优势,被那些消极亚文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谁也不要把这些优势当成“躺
赢”“啃老”“佛系”的资本,守着已有成果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必然为其
成所累,贪图安逸者必然为安逸所困,【哲理性表述可以直接积累,强调不能
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贪图安逸】这个道理经年不变。
• 【本段也是在论证“为什么不要沉湎于丧文化”,但在大作文中,建议不要把
一个论点分成好几个段落来说,放在一段说清楚;让文章结构更紧凑】也要看
清,青春的腰板,不应该被许多夸大其词的“压力”和“焦虑”所折服。【这
种写法可以积累】有百岁之童,也有三岁之翁。健全的心智、平和的心态,是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根基。动不动就被小情绪、小困难、
亚文化打败,显然不是一个有志青年应有的气质。有焦虑、有痛感、有挫折不
一定就是坏事,学会正确地面对焦虑、纾解痛感、战胜挫折,学会在战胜焦虑、
战胜颓废中战胜自己,青春的翅膀才会越来越坚强,成功的绊脚石才会变成垫
脚石。【这是面对困难的正确心态;要善于把困难作为成功的起飞点】更何况,
许多所谓的“压力”和“焦虑”,不过是一些别有意图者拿来吓唬人的“纸老
虎”。
• 【本段在上述论证的基础上,阐述了为什么要奋斗。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有活
力的阶段,本来就应该在风雨、困难挫折中经受磨砺,去“墩墩苗”,去丰富
自己的阅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要看懂,奋斗是纾解焦虑、克服失落、
战胜怠惰的最好法宝。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社会飞速发展,生活节
奏越来越快,工作学习要求越来越高,各种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焦虑、成功的
渴求,堆积成当代青年的“青春烦恼”。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不是用来虚耗
的,而是用来闯关过隘、在磨砺中成长的。青年时代选择了奋斗选择了成长,
选择奋斗就选择了收获。无论任何时候,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青年人的奋斗
精神都不能丢。只要有一颗奋发进取之心,常砥砺刻苦奋斗之行,面朝大海总
会春暖花开。【坚持奋斗下去,成功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无奋斗,不青春。从“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
进步”,到“青年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
寄托在你们身上”,再到“爱国、励志、求真、力
行”,奋斗不懈、自强不息是青春的不变主题。奋斗
寄托着国家和民族对青年的无限期望,奋斗也是青年
人成就个人梦想、实现个人幸福的最好选择【奋斗的
意义,这句话可以直接积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