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集体砸手机能治好学生的依赖症吗?
编者按
山西原平市范亭中学曾将带入校园的手机摔坏或抛入水桶、信阳一中学组织学生集体砸
手机……几乎每年,都有手机“死”于学校的铁锤之下,用来警示更多的学生:手机猛于虎也!
刘震云曾说:“手机,原来就是为了方便人的,没它的时候,人挺自由,有了它人成风
筝了,别怪手机还是人的事。”毋庸置疑,集体砸手机并不能治好学生的依赖症。简单粗暴
的“一扔了之”“一砸了之”,是对学生财产的践踏,是对学生尊严的漠视,是家长和学校对学
生教育的一种懒惰和逃避。要破解中小学生的“手机困局”任重而道远,考验着学校、家长,
甚至整个社会的智慧。
集体砸手机能治好学生的依赖症吗
(题目即核心话题,问句发人深思。)
①近日,河南信阳某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显示,在一个中学
校园内,有学生走上升旗台,拿起小锤子砸向放在桌上的手机。该校校长回应称,就砸了 2
个学生的手机,因为快中考了,有家长管不住自己孩子玩手机,为此还写了承诺书,允许学
校砸手机,学生也赞成。
②学校砸学生手机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并非什么新鲜事。让人纳闷的是,尽管砸学
生手机会造成财物损毁,而锤砸的处理方式,又因过于简单粗暴而被舆论诟病,可有些学校
依旧乐此不疲。同时,一些家长还主动配合学校,签署知情的承诺书,支持校方砸手机。对
此,他们的理由是:砸掉了手机,便不会影响学生学业,是为了学生好。(开篇由河南信阳
某学校砸手机的视频,引出治理学生手机依赖症的话题。)
③2021 年 1 月 15 日,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
细化管理措施,有限制地让学生带手机入校园,同时又要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如今再度出现类似粗暴极端的做法,显然有违国家的有关规定。(砸
手机存在的问题一:从法律角度分析,集体砸手机有违国家的有关规定。)
④让学生站在升旗台上,当众砸毁手机,无非是想强化警示教育效果。但再好的初衷,
也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即便获得家长授意,甚至学生本人“知情同意”,这样做依旧
可能收效甚微。(砸手机存在的问题二:初衷虽好,但可能收效甚微。)
⑤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一刀切”地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并不现实。试图让学生隔绝于网
络,既不可能更无必要。学校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合理地使用手机,养成科学的使用
习惯和自控能力。如果单纯把手机砸掉,想玩的学生恐怕仍旧会抓住机会“卷土重来”,如果
无法让学生学会自律,继而正确地处理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那么砸掉手机就是治标不治本,
甚至连“治标”的效果都难以达到。(砸手机存在的问题三:“一刀切”地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并
不现实,砸手机治标不治本。)
⑥将学生注意力分散、成绩下滑等问题简单归咎于玩手机,甚至以为砸毁手机后,学生
便可认真学习,是低估了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深刻成因,也会让家校教育的方向和着力点出现
偏差。(砸手机存在的问题四:低估了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深刻成因,会让家校教育的方向和
着力点出现偏差。)
⑦手机的用途是被人选择的,手机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希望通过砸毁手机让学生收心
的管理方法,可能诱发师生冲突。老师若不能情理兼备地说服学生,学生就会有逆反情绪,
便不能自觉服从学校管理。(砸手机存在的问题五:可能诱发师生冲突。)
⑧相比砸毁手机,有很多的柔性经验值得学校借鉴,比如学校可以在入校时设置安检通
道,识别带手机进入学校的学生;有的老师会在上课前收集学生手机,集中存放管理;有的
学校开通固定座机,便于学生对外联系。(建议一:很多学校的柔性经验值得学校借鉴。)
⑨需要意识到,不同孩子依赖手机的动机是不同的,其中不乏学习基础差、课堂枯燥乏
味等原因。对此,教师要创新课程设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多关心
学习吃力的学生,把他们的注意力从手机拉回课堂。同时,家庭教育要从小抓起,不能到了
积习难改时再埋怨孩子,砸手机撒气。(建议二:要根据不同孩子依赖手机的不同动机,对
症下药。)
【时代警语】
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一刀切”地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并不现实。试图让学生隔绝于网络,既
不可能更无必要。学校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合理地使用手机,养成科学的使用习惯和自控
能力。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 25 个字。
不同孩子依赖手机的动机是不同的,其中不乏学习基础差、课堂枯燥乏味等原因。对此,
教师要创新课程设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多关心学习吃力的学生,
把他们的注意力从手机拉回课堂。同时,家庭教育要从小抓起,不能到了积习难改时再埋怨
孩子,砸手机撒气。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近日,河南信阳一中学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的话题登上热搜。视频中,学生依次走上升
旗台,拿起小锤子砸手机。校长回应称,就砸了 2 个学生的手机(家长的旧手机),是配合家
长要求,学生也赞成。
事情在舆论中掀起热议。支持者认为,手机进校园屡禁不止,砸手机实属无奈之举,此
举确实从外界约束了学生。批评者认为,砸手机和支持砸手机的人,缺乏法治意识。这种方
式属于典型的削足适履、因噎废食。
随着手机越来越普及,许多成年人都被手机“绑架”,而中小学生手里的手机,更是一直
令人担忧。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思考,300 字左右。
【相关链接】
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都砸出了哪些问题?
近日,河南信阳一所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视频显示,几名学
生轮流走上升旗台,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拿起小锤子砸向放在桌上的手机。该话题迅速登上
微博热搜,并引发不少网民质疑。
面对舆论风暴,涉事学校校长回应说,“就砸了两个学生的手机,是配合家长要求”。该
校长还说,“快中考了,有家长管不住自己的孩子玩手机,孩子一星期回家就玩。家长为了
教育孩子(而让学校砸手机),还写了承诺书,学生也赞成。”
然而,一句“配合家长、学生赞成”,并不能化解外界对校方的质疑。诚然,涉事学校存
在对学生执行“手机禁令”的义务。今年 1 月 15 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
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并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
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
保管,禁止带入课堂”。但该通知同时还指出,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避免简
单粗暴管理行为”。涉事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的教育方式,是否过于简单粗暴?答案显
而易见。
即便“砸手机教育活动”能起到一定的震慑效果,暂时遏制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问题,但
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
手机的问题。况且,砸手机还涉嫌破坏学生财物的法律问题,在砸手机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小
的安全隐患。甚至还有人问,如此暴力的“砸手机教育活动”,会不会给学生造成心理阴影?
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校方深刻反思。
与此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手机管理并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家长也责无旁贷。
家长的正确做法在于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
力。学校负责学生在校的手机使用问题,家长则应承担起学生在家的手机管理问题的责任。
家长除了要多花时间陪伴、引导孩子,更重要的是要带头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给孩子树立
榜样。
而在这起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的“闹剧”中,家长的角色颇为值得玩味。按照涉事校
长的说法,家长管不了学生回家使用手机,于是便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砸手机教育活动”。
家长无能为力,便将教育责任推给校方。由此看来,家长对学生的监护和引导存在不小的漏
洞。
身处移动互联时代,手机的日益普及不可避免;而学生使用手机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
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也毋庸赘言。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
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非常必要,且迫在眉睫。中小
学生的手机管理是一个新兴的时代课题,要破解中小学生的“手机困局”任重而道远。要真正
实现中小学生从“不能玩手机”“不敢玩手机”到“不愿玩手机”的转变,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一禁
了之”“一砸了之”,考验着学校、家长,甚至整个社会的智慧。
来源:2021-04-12《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