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ID:686673

大小:3.33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5-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 8 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了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建立者,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 况,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因 2.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 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 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 三民主义 教师:(展示图片与材料)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 始的。 ——毛泽东 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 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江泽民 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 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 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 遗产。 ——胡锦涛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 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习近平 教师:以上是新中国四位领导人对孙中山的评价,他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 20 世纪中国的这位先行者——孙 中山。 知识点 1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 行讲解强调。 1894 年 11 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 兴中会 ,提出“振兴中 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895 年 10 月,广州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2.阅读教材中的“人物扫描”,说说孙中山早年的人生规划是什么?后来有 何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一改变?大家从孙中山的职业选择中得到什么感悟? 学生:(讨论)从“医人”到“医国”,时势造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知识点 2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 行讲解强调。 《辛丑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 《革命军》 、陈天华的 《猛回头》 和 《警 世钟》 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 年 8 月,孙中山联合兴中 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 中国同盟会 。 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确定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创立民国 、 平 均地权 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决定创办《民 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 、 民权 、 民生”三大主义,合称“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 的指导思想。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表。(展示表格)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时间 1905 年 地点 日本东京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领导人 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机关报 《民报》 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意义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 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教师:什么是“三民主义”? 教师:(解释)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 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 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在内的一个完整 的体系,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教师总结: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先行者。他一生努力,“求中国之自由 平等”,一颗拳拳赤子之心无人怀疑,他的名声和威信也正是靠人格魅力建立起 来的。孙中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真诚的爱国者,他的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 革命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完成本课相关习题 第 8 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从学医到从政,图谋救国 2.从改良到革命,屡败屡战 (1)1894 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 (2)1894 年 11 月,成立兴中会 (3)1895 年,准备发动广州起义失败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同盟会 (1)时间、地点:1905 年、日本东京 (2)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影响: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三民主义” (1)提出: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 民主义” (2)内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前提)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核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补充和发展) (3)意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 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 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让他成为革命党公 认的领袖。 第 9 课 辛亥革命 1.知道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及影响。了解 武昌起义的过程,分析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中辛亥革命线索,整合教材内容,从“义旗高举,辛亥革命前奏”、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材料解析,辛亥革命意义”、“追忆英雄,革命 精神永存”四个篇章展开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和分析材料,从中获得 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的 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 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 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9 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 期。 知识点 1 革命志士的奋斗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 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 时间 领导者 起义 1906 刘道一、蔡绍南 萍浏醴起义 1907 徐锡麟、秋瑾 安庆起义 1907 孙中山、黄兴 广西起义 2.教师强调:1906 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 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中国南方爆发的一次范 围较大的反清革命斗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 治,因而成为辛亥革命的一次重大预演。安庆绍兴起义区别于同时代的革命起 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皖浙两省的联合起义。广西起义的指挥机关设在越南河内。) (徐锡麟,浙江绍兴人,光复会会员,1907 年夏,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 杀安徽巡抚恩明,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革命党人,曾在日 本留学,在日本期间,她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 后她与革命党人徐锡麟约定,分头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起义反清,1907 年因 起义事泄露被捕,秋瑾从容就义。) 3.教师展示图片:《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 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与黄花岗起义有 关。(同盟会成立后,领导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作了军事上 的准备,其中规模较大的是 1911 年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 4.教师讲述:1911 年 4 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 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 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知识点 2 武昌起义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 的简要过程? 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 新军倾向革命。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 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时,孙中山正在国外筹集革命善款,没有直接参加武装起义。) 2.教师展示图片:《湖北军政府》《黎元洪》 1911 年 10 月 11 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学生回答:说明革命潜伏者危机。 3.教师讲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 11 月下旬,全国已有一 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 图》 4.教师强调:1911 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与武昌起义的关系: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武昌起义。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 为推翻清朝统治而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2.教师总结: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 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 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正确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推翻 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结束了我国 2000 多年的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 2000 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不是推翻了统治中 国 2000 多年的封建制度。)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 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反侵略反封建是中国 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领导, 以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所以,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第 10 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1.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 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 2.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 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 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讲述,让学生明白实 现民主政治的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树立实现民主制度化的远大目标 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利用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导入新课。 知识点 1 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 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 成立。 2.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 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 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 1912 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 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5.教师展示史料: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 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 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教 师总结)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作为文明国家,中国此时也是文明的国家, 因此,西方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地位,同世界各国都要相互尊重,互利同赢,为 实现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足,对帝国 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想。 知识点 2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为此孙中 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 任临时大总统。 2.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提问:清宣统皇帝是什么时间退位的?有何重大意义? 学生回答:1912 年 2 月 12 日。标志着清朝 260 多年的统治结束。 3.教师讲述:清帝宣统退位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 凯继任临时大总统。提问: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 教师提问:袁世凯会答应这些条件吗?他又是如何做的? 学生回答:不会。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迫使南京参议院 同意他在北京就职。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教师提问:这一过程,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弱小,不敢同袁世凯进行抗争。 4. 教师强调:1912 年 4 月,孙中山正是解除临时大总统职位。临时政府迁 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知识点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教师强调:1912 年 3 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 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以法律的手段约束即将出任临时大 总统的袁世凯,维护民主革命成果。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国家主 权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权 利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 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 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立法权 参议院行驶立法权 行政权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司法权 司法独立 3.请同学们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组讨论它所具有的进步性? 教师总结: ①它反映了革命党人以法律为武器对付袁世凯、维护革命成果的正义愿望, 具有现实针对性。体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新生革命政权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和 宪政意识。 ②它不仅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 而且第一次用法律方式赋予了国民广泛的民主权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遭到彻 底否定,“平等”、“自由”的民主口号得到肯定与确认。 ③作为资产阶级制定颁布的最重要的法律文献,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 它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 中国宪政运动及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教师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 命的重要成果。 完成本课相关习题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地点及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建立民 主政治,巩固革命成果的过程,其中重点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要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约法的颁布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进步性。通过向学生展示 有关《临时约法》的各种历史资料,以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陈述交流 本组对《临时约法》的评价,能很好的解决难点。还有值得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比如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运用、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过渡等,通过改进,提高自 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 11 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要求学生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案; 二次革;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二十一条”;中华革命党;护国战争和洪宪 帝制的破产 2.学习袁世,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 力的强大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 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 3.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命的内 容的教学,学生认识到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 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对北洋 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是进步的正 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战争 袁世凯得以实现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中的钱币吗?这就是我们民间俗称的“袁大头”,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为了巩固政局、发展经济,而在全国统一币制时发行的 货币,1912 年清帝退位后,实权人物袁世凯成为中外瞩目的人物,当时有人称 赞他是“中国的华盛顿”,但转瞬之间他又被全国人民所唾弃,被骂作“窃国 大盗”. 自主探究: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人们对袁世凯的印象?为什么会出现 这种情况呢? 知识点 1 二次革命 1.教师讲解: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南北方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但在 政治上仍处于对峙状态,北方各省处于袁世凯控制之下。南方大多数省份,实 际上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下,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后,破坏临时约法, 控制内阁,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且派人刺杀宋教 仁,从而导致了反袁的二次革命。 2.图片展示:《宋教仁》 【人物简介】宋教(1882-1913),湖南桃源人,1904 年 2 月参与组织华兴会, 1905 年参加同盟会,任《民报》的撰述。1912 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法院总裁, 同年 8 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代理事长,1913 年被袁世凯派人刺死于上 海。 教师讲解:1912 年 8 月,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是联合中间力量, 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二 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实施,把 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轨道,但是这一行为,阻挠了袁世凯的独裁。 【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宋案始末,思考:宋教仁案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了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丑恶嘴脸。 3.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了解二次革命的 过程。 教师讲解:袁世凯的反动面目暴露以后,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袁世凯首 先动手,1913 年,他罢免了江西、安徽、广东三省的都督,因为这些人都是国 民党党员,然后派北洋军南下,进军九江。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起义,宣布 独立。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4. 提出问题: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答案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 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 次革命。) 提出问题:为什么“二次革命”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失败了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国民党内部不统一,力量涣散,行动不一致,独 立各省彼此观望。2、北洋军力量强大,帝国主义大力支持袁世凯。3、没有组 织和发动群众是不能取胜的重要原因。 知识点 2 袁世凯复辟帝制 1.教师设问:袁世凯镇压革命党人以后,又实施了哪些独裁措施? 【学生回答】(1)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下令解散国民党; (2)解散国会.(3)废除《临时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公布《中华 民国约法》,(4)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教师讲解】应该说袁世凯成为大总统后总揽大权,已具备君主专制统治 下的帝王独裁终身制世袭制的特点,但是他并没有满足,开始做起了当皇帝的 美梦,为了尽快实现皇帝梦,袁世凯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权益,去换取帝国 主义的支持。 2.【图片展示】《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提出要求】列举“二十一条”的内容。思考:袁世凯与日本签署“二 十一条”的原因。 【学生回答】内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 本在南蛮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 日本人为顾问等。原因:为复辟帝制,必须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以出卖国家 民族的利益,换取日本的支持。 【教师讲解】袁世凯取得帝国主义支持以后,于 1915 年 12 月,当上“中华 帝国”的皇帝,宣布改 1916 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 3.【图片展示】《请袁称帝的推戴书》 图片讲解:1915 年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中旬,在袁世凯的精心策划下,国民代表 大会召开,一致投票赞成帝制。同年 12 月 11 日,参政院开会,通过了请袁称 帝的“推戴书”。次日袁氏即下令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中国一场复辟闹剧 由此拉开帷幕! 知识点 3 护国战争 1.【材料展示】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国共二字存耶?既忘共和, 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宣言》 【提出问题】通过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什么态度?袁世凯的 倒行逆施,人们又作怎样的反应? 【学生回答】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 度,梁启超和他的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讨袁世凯事宜,1915 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 发, 2.要求学生通过《护国战争形势示意图》,了解护国战争过程。 【图片展示】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讨袁。 图片解读:1915 年 12 月,蔡锷、李烈钧、唐继尧联名宣布云南独立,组织 护国军出兵讨袁,很快得到各省响应。图为护国军部分的将领。右起:3 蔡锷, 4 李烈钧。 3.【提出问题】袁世凯最终结局怎样? 【学生归纳】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连其北洋嫡系部队也应奉阳违。北 洋军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袁世凯众叛 亲离,成了孤家寡人。1916 年 3 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 月在绝望中 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问题探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辛亥革命使民主共 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历史评价】我们该怎样评价这场护国运动? 【师生归纳】护国运动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迷梦,恢复中华民国的国 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护国战争胜利了。但是护国运动并没推翻北洋军阀的 统治,更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并 没有改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未完成,所以依然失败了。引导学生阅 读课后知识拓展《护法运动》。 知识点 4 军阀割据 【教师讲解】1916 年袁世凯死后,在帝国主义的分别支持下,北洋军阀内 部很快的便分为了几个派系,其中主要有直系,皖系和奉系。 【图片展示】《北洋军阀封建割据形势图》 【提出要求】结合教材和地图,完成下面表格。 派系 代表人物 控制区域 依靠的国家 直系 冯国璋、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 英、美 皖系 段祺瑞 皖、浙、鲁、闽 日 奉系 张作霖 东北三省 日 滇系 唐继尧 云南、贵州 英、美 桂系 陆荣廷 广东、广西 英、美 晋系 阎锡山 山西 日 【材料展示】军阀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1914-1918 年 减少 1500 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 年 减少 2600 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 年 增加 4900 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 年 增加 92 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 年 增加 5000 多万元 【提出问题】根据材料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势,对中国社会造成了 哪些不利影响? 【学生回答】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许出卖国家利益,依 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纷争的动乱之中。 完成本课相关习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中国民国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好的了解,这次的 教学主要是通过材料、图片来教学,了解当时一些军阀混战的场面,同时,同 学们也看到了,当时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能够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操, 本节课处于运用教材,围绕教学目的,突出重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历史知识更加 形象化生动化。 完成本课相关习题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同盟会成立之后,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在武昌起义中取得 成功。通过教学能过让学生知晓革命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知道革命烈士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发动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诱导式教学、分 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理解知识点,同时强化学生分析史料、解答问题的能力。在教学 过程中,还有可以提高的地方,比如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英雄人物是 精神,从而进行感情上的教育学习。 辛 亥 革 命 革命起义 1906 年,萍浏醴起义;1907 年,安庆起义 1907 年,广西起义;1910 年,广州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武昌起义 时间:1911 年(辛亥年) 经过:起义爆发——夺取军械库——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 结果:起义成果,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