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ID:686675

大小:1.33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5-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 4 课 洋务运动 1.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 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2.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历史资料,讨论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研读史料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 件的能力 3.使学生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落后性), 又要清楚的知道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 洋务运动的概况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鸦片战争清军战舰 甲午战争清军战舰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 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 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 第 4 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知识点 1 洋务运动的兴起 1.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指 19 世纪 60-90 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洋务运动 时间 19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中期 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口号 “自强”“求富” 代表 人物 中央 恭亲王奕䜣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3.教师强调: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 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 笔。 4.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 知识点 2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教师提问: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学生回答:鸦片战争中,中国武器落后,致使战争失败。洋务派以“自强” 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近代军事工业。 2.教师提问:为了满足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 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教师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 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 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 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有哪些? 学生回答: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4.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举办者 企业名称 企业在当时的特点 1861 年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5 年 李鸿章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 1866 年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清政府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 时间 举办者 企业名称 企业在当时的特点 1872 年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 1893 年 张之洞 汉阳铁厂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公司 1893 年 湖北织布局 5.教师过渡: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强兵,接下来在看看清政府是 如何实现强兵的? 知识点 3 建立新式海陆军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建立新式海陆军的过程? 学生回答: 时期 成就 19 世纪 60 年代 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 操练兵,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发生变化 19 世纪 70 年代 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19 世纪 80 年代 初步建成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其中 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 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 一协调指挥 2.教师讲解:洋务派建立的新式海陆军,尤其是海军,成为当时亚洲第一水 师,势力雄厚,但是甲午中日战争,由于统治集团内部腐败,军备训练不当, 最终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同时也宣告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的洋务运动破产。 3.教师指出: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 程,具有进步意义;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没有 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值得肯定。你的看法如何?(学生回答) 4.教师进一步阐述: 首先,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要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 积极作用:第一: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的发 展。第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三:对外国资本的入侵 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其次,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 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 封建制度,立新而不除旧,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 原因。 5.教师总结: 19 世纪 60——90 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 先后提出“自强”“求富”为口号,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的 洋务运动。这一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近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中国开始顺 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完成本课相关习题 第 4 课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时间 19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中期 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口号 “自强”“求富” 代表 中央 恭亲王奕䜣 人物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洋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化道路的 开端,本课的重点在于介绍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难点在于评价洋 务运动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讲课,我认为自己思路基本清晰,这跟课下认真备课是分不开的;在 讲课时出示一些图片,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本次讲课通过结合课本材料来分析, 培养学生解材料题的能力,感觉学生在这一块掌握的不是太理想,作为初二学 生接触材料分析比较少,以后我会在这方面大大加强。因此,方法比结论更重 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掌握知识的结果,而且更应突出 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在整体上掌握史实, 在对史实的分析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实事求是的观念和研究认识 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为其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设计对传统观念的一大突破在于强调了洋务派官员为中国近代发展所 做的贡献,利用人物的积极部分来完成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责任感等方 面的价值观教育。然而在课堂设计和语言上达到的效果与目标任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洋务派官员的精神品质。办洋务事业之艰辛等感性内容诠释得不够到位。 第 5 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 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3.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1.黄海海战 2.《马关条约》的内容 1.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 2. 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3. 瓜分狂潮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即使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许许多多的血泪南京大屠杀的警钟,圆明园的 焚毁,今天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中日甲午战争历史时期,去体味 民族的兴衰与血泪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讲授新课 知识点 1 甲午中日战争 1.多媒体展示、阅读教材 学生分析并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 教师进行概括总结并演示: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 张的“大陆政策”。 (2)1894 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使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3)清政府的落后腐败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 2.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 称、英雄人物。展示地图,配以说明,演示甲午战争的过程。(地图依次为丰 岛、平壤、黄海大东沟、旅顺、威海卫) 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和材料,揭露日军罪行。 教师简述在战争过程中广大官兵显示抵抗侵略野心与决策者妥协策略。 出示战前兵力对比情况指导学生对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教师讲述: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了。 结合材料探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1)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 (2)由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而贻误战机,导致中国军队的 一败再败。 (3)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实力差距。 知识点 2 《马关条约》的签订 1.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 行讲解强调。 1895 年春,清政府派 李鸿章 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 (2)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 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 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3)《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 的 半殖民地 化程度。 2.教师总结: 列表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影响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 进一步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刺激了 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 2100 万元 白银二亿两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不得不大举外债。 通商口岸 广州、厦门、 福州、宁波、 上海 增辟通商口岸(沙 市、重庆、苏州、 杭州)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其他 协定关税 允 许 日 本 在 中国开设工厂 列强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 设厂,意味着列强的侵略有了新的要求,使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 阶段,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由此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知识点 3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 行讲解强调。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 德国 、 法国 迫使日本放弃辽东 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 3000 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此后列强掀起 “瓜 分”中国狂潮。 (2)1899 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 门户开放 ” 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 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简单了解“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教师指出:“三国干涉还辽”之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 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师展示《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提问:当时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强国—— 美国, 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强租 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 呢? 学生回答:当时美国正在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进一步提问:为争夺中国市场,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的内容是 什么? 学生回答:“门户开放”。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 时要求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 有均等贸易机会。 教师指出:“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 的矛盾。 3.教师总结: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因为清政府的落后腐朽导 致《马关条约》又签订,清朝割地赔款。列强纷纷来效仿“瓜分中国”,美国 忙于领土争,无暇东顾没有享受到但在华利益,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各 国享,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情景。 完成本课相关习题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与 列 强 瓜 分 中 国 狂 潮 原因 经过 结果及影响 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 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黄海战役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瓜分”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历来是历史课的重头戏,这篇课文 上得如何,可以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功底。所以本人比较认真地去备这节课。 从近代中日关系看,中国成了一个反面教材。自鸦片战争开始日本人就满心忧 虑地注视着中国的遭遇。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命运促使他们思考反省自己 的民族的出路。日本民族有着强烈的的忧患意识和学习意识,面对着中国的落 后挨打,他们神经质地向西方学习,然后又近乎神经质地疯狂侵略这个邻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 地化的程度。2、政治制度的落后、清廷的腐败是中国战败的关键。3、甲午战 争是上个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所以说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4、 纵观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日本相比不仅在军事、经济和科技上落后,还在于政 治制度腐败。北洋舰队的覆灭,说明了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的道路已走不通了。 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中国落后政治制度的尝试。5、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 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我们要教育学生要有忧患 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结合现实 中日关系,让学生懂得分析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和外交关系等,增加历史的 现实功能。 第 6 课 戊戌变法 1.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 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2.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 法;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 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 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让学生学 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 感 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对维新变法意义的认识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时,统治阶级内部开明的官员掀 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 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地主阶 级探索救国救民的失败,在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又将以怎样的方式 继续探索斗争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第 6 课《戊戌变法》的学习。 知识点 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 28-30 页教材,并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 2.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 行讲解强调。 1895 年春, 《马关条约》 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 康有为 和 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 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 变法 。史称“ 公车上书”。 从此,维新变法 运动揭开了序幕。 3.教师过渡: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爱 国知识分子。向同学们讲解梁启超的“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 理也”的力行变法思想;严复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 法图强。 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 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知识点 2 百日维新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什么样的事件,促使光绪帝决心变法? (戊戌变法的背景) 教师强调:1897 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为 了“不甘作亡国之君”,光绪帝决心变法,以自强。 2.请同学们列表总结变法的内容,并以小组的为单位,分析各个内容的影 响?(教师提示变法内容分四个方面:政治、经济、文 化、军事)。 教师总结: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刷新吏治,使官民参与政权 的积极性提高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制度化建设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有利于思想的解放 及西方思想的 传入 裁减绿营,训练形式军队——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 4. 教师强调: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 的影响。请同学们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意义是什么?(学生回 答后,教师归纳总结)教师归纳:①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中顽固派的利益; ②顽固派实力强大;③维 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④维新派不敢发动群 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⑤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戊 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改良运动,具有进 步性、爱国性,是近代历史上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5. 完成《高效课时通》相关习题 第六课 戊戌变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二、百日维新(1898.6.11—9.21) 1、公车上书:时间、主张、代表人物、结果 1、背景: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2、维新派的宣传活动 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创办报刊:《时务报》、《国闻报》 3、结果:失败 戊戌六君子 组织学会:强学会、农学会 4、影响:思想文化的传播 本节课事件的内在逻辑和线索清晰;重点需要把握百日维新的内容以及重 要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可以引导学生把本节的重 要内容的因果关系,演变过程用图示的方法反映出来。教师也把自己所画的图 示逐步地展示给大家,并提供历史口诀,识记历史。 第 7 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1.了解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史实及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说出《辛丑条约》的 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2.认识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 3.正确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及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的意 识 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21 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 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 21 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 20 世纪的钟声敲 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么,帝 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又带来了怎样的 危害呢? 知识点 1 义和团运动 1.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 字架。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 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 19 世纪末已达三千三 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 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 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作为较早被 传教的山东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2.教师提问: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斗争矛头是谁? 学生回答: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 织发展而来。斗争矛头是:腐败的清朝政府。 3.教师讲解:19 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 猖獗,义和团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为此,义和团提出了“扶 清灭洋”的口号。教师提问:谈谈你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学生回答 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 口号 进步性 局限性 “扶清” 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抱有幻想。迷信色彩 “灭洋” 鲜明地表达了中 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 的斗争意志 排斥一切洋人、洋物件,盲目排外 4. 教师指出:面对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清政 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有哪些改变?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义和团开始涌 进京师,大肆捣毁教堂、拆电线等。至 1900 年,义和团基本上控制了京津地区。 知识点 2 抗击八国联军 1.教师讲述:由于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 到损害。便于 1900 年 6 月组成八国联军,绞杀中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就这样爆发了。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 战争。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回答 后,教师总结) 答案提示: 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 权和经济利益。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八国联军的名字及率领人? 时间 1900 年 6 月 目的 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 动;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 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国家 英、美、俄、日、法、德、意、 奥 率领人 西摩尔(英国海军司令) 3.教师展示图片:《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民》、《美军抢劫的白银》。 提问:1900 年 8 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犯下了哪些罪行? 学生回答:八国联军侵略者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抢劫,暴露了侵略者的 凶恶本质。 4.教师提问: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逃西安,就在西 逃的途中,她下令剿杀义和团。这又是为什么?最后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就是要讨好帝国主义,以求得帝国主义列强对自己的“宽恕”。 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知识点 3 《辛丑条约》的签订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识记主干知识。(时间、签订国、内容) 2.教师指出:《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 根据条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 内容 影响 清政府赔偿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以 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是列强对中国空前规模的勒索,西方列 强完全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人民生活更 加贫苦。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 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束缚了中国人民的手脚,使清政府成为 列强侵略中国的帮凶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 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 沿线要地 使侵略者控制了京津地区和清政府,便 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 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 住 “使馆界”,实际上是一个“国中之国”, 成为了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为 部之前 “洋人的朝廷” 3.教师引导学习阅读教材,理解《辛丑条约》的综合性影响。《辛丑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讲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到《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今天我们所学 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完成本课相关习题 第七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一、义和团兴起 1. 义和团兴起的背景 2.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 3.义和团发展到津京地区 4.“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2.义和团与爱国清军抗击八国联军:廊坊阻击战、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天津保卫战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4.八国联军的暴行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 2.主要内容 3.影响 在涉及本课时,希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再现历史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重点化 解难点,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突破秩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到感知历史,立 足现实,展望未来。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