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ID:686685

大小:3.09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1-05-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一框 维护秩序 1.知识目标: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正常运转,保证人们安居乐业;社会规则 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2.能力目标:懂得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 意识。 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 (展示图片) 思考:以上图片展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提示:这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 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混乱不堪。 教师过渡:引出课题《维护秩序》。 知识点 1 社会生活有秩序 (一)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 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社会秩序 阅读教材 P23 第一段。 1.思考:什么是社会秩序? 2.常见的社会秩序有哪些? 教师总结:①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②种类:包括社会管理 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二)社会秩序的作用 活动二:情境讨论——雨天的校门口 (展示图片及阅读教材 P24“阅读感悟”) 1.思考: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 2.你认为应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态? 3.“阅读感悟”让你对社会秩序有了怎样的认识? 提示:1.交通堵塞,易引发交通事故,耽误每个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也容易引发人 们相互之间的矛盾。2.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学校安排不同年级分时段放学,家长遵守交通 规则、在路边等候孩子,学生们有序排队出校门等。3.(1)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 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 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2)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 会环境。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 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教师总结:社会秩序的作用:(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 的保障。 教师过渡:怎样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呢? 知识点 2 维护秩序靠规则 (三)规则的种类、作用及含义 活动三:小组讨论——感受规则的力量 (展示材料及问题) 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往往遵循“妇弱优先,壮者靠后”的规则有序撤离。 劳动者在找工作时,会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1.讨论:材料中有哪些规则? 2.如何理解规则? 小组讨论,让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1)种类:人们约定的原则、劳动合同、纪律、法律、道德等。(2)含义:是 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四)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活动四:“一米线”的提醒 “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 或围拥。这一规则有其心理学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至亲好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 心理安全距离约为一米。越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就会感到紧张,觉得个人安全和隐私受 到了侵犯。遵循“一米线”规则,既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要求,也是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 1.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上述事例的规则? 2.如何理 解社会规则对我们的影响?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 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 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活动五:身边的规则——《铁路安全管理条例》 201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 他列车的禁烟区域吸烟,按照违法行为的情节和后果,对吸烟行为人处 500 元以上 2000 元以下罚款;对吸烟导致列车火灾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6 年,铁路部门规定:乘客在动车组列车吸烟,除接受罚款外,还需持本人身份证 到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签订协议书,方可再次购买动车组车票。 1.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规定? 2.不同时期,对违反规定者的处罚有什么不同? 3.铁路部门对吸烟者的处罚是强制性的还是非强制性的?为什么?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 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 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知道了生活需要秩序,有了良好的秩序,社 会才能正常运转,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懂得了维护秩序靠规则,规则有很多,如道德、法 律、纪律等。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完成相关练习 本节课通过图片、情境、新闻等展示了生活需要规则、维护秩序靠规则,通过自主学 习、合作探究了解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秩序和社会规 则的含义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即可,不应作为本节课强调的内容。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二框 遵守规则 1.知识目标: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懂得应积极维 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 2.能力目标: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 识,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维护社会规则 (学生阅读教材 P26“运用你的经验”) 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规则。 教师分析:人人遵守规则,社会生活才会井然有序,人民才会有充分地安排自己生活 的自由。如何对待规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 1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一)正确认识自由 活动一:自由与自由的冲突 (学生阅读教材 P27 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如何看待这位男士打手机的“自由”? 教师讲述:这位男士有打手机的自由,但是他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应该尊重 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教师总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 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 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活动二:我的自由谁做主 (学生阅读教材 P27 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为什么这两位乘客看似在行使权利,最后却受到处罚? 教师讲述:这两位乘客为了等到同伴上车而阻止火车启动,损害了整列火车上乘客的 利益,他们的自由和权利是建立在牺牲别人的权利基础上的,因此不应当受到保护。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他们予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 应的处罚。 知识点 2 自觉遵守规则 (二)遵守规则 活动三: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学生阅读教材 P28“探究与分享”) 1.思考: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 2.你认为如何形成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 教师总结:1.“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做人准则。人生有许多机会, 面临许多诱惑,面对诱惑不动心,身不被物役,心不被金迷,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并不 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这是一种难得的定力,没有一定的精神支柱,没有一种良好的 心态,没有高超的做人修养,是很难坚持的。2.许衡心目中的“主”无疑就是自律、自重、 自爱,有了这种“主”,便会洁身自好,守住小节,也能保住大节。自律就是严于律己, 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教师补充: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 我约束,也就是说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活动四: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考 (展示图片及观点) 中国式过马路:靠规则不如靠自己 观点一: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就跟着走。 观点二:只要没人看到,没人管,就可以闯红灯。 观点三:我觉得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或者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 分组讨论:这三种观点是否正确,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交通规则? 教师总结:这三种观点都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只靠外在约束, 更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目标导学三:维护与改进规则 活动五:请你也来守规则 (展示图片) 1.思考:生活中还有类似的行为吗? 2.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两种解决方案:(1)请相关工作人员批评教育他们。(2)我会告 诉他们正确做法。你的方案是什么?请具体演示一下这些方案。 教师讲述: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如:随地吐痰,在喷泉池里洗 手等。解决这种状 况,要从自 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还应该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 他人遵守规则。当然,我们在善意提醒别人时要注意有“礼”、有“理”、有“节”。只有 人人相互帮助,相互提醒遵守规则,才能维护规则的尊严,才能使规则真正保障每个人的 利益。 (三)改进规则 活动六:改进规则我参与 (学生阅读教材 P31 的“探究与分享”) 1.思考:你还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规则?说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教师讲述:例如:新版《中小学生守则》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 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并增加了新时期学 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 环保生活等。又如《刑法修正案》(九)进一步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对走私武器、弹药罪、 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伪造货币罪、集资诈骗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阻碍 执行军事职务罪、战时造谣惑众罪等九个罪名的刑罚规定作出调整,取消死刑。 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 变化,就需要被改进或者废除。 (学生阅读教材 P31 的“拓展空间”) 2.明确网购“后悔权”,有什么积极意义? 3.“7 天无理由退货”这一规定从无到有,再到不断完善,给你怎样的启发? 4.针对网店店主所说的现象,你认为应该怎样进一步完善规则? 教师讲述:2.①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利益。②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消费者的信 心。③促使经营者与消费者实现双赢,促使消费环境健康有序发展。等等。3.规则不是一 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 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 进和完善。 4.应该对“7 天无理由退货”这一规则进行改进,进一步明确不适用退货的商 品范围和商品完好的标准,引导消费者正确行使“后悔权”,以维护经营者的利益,减小 “7 天无理由退货”给经营者带来的损失。 教师总结: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 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对待规则的三方面内容:了解了自由与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 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要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社会规则也是人们享 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知道了遵守规则需要他 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明白了要从自身 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我们 还要积极参与改进规则。 完成相关练习 本节课学习怎样对待规则: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觉遵守规则,维护与改进规则。本 节内容涉及知识点比较多,六个活动都针对具体知识点展开;由于本框题教材安排的探究 与分享部分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所以设计活动时多以本课背景材料为主。活动五的 维护规则部分,应适当安排学生表演规劝别人遵守规则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体验明白与人 沟通要讲究技巧。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一框 尊重他人 1.知识目标:知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理解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 尊重的需要,明确必须尊重他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引导学生践行尊重的理念。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如何学会尊重他人 (展示图片) 思考:面对上述两种场景,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随地吐痰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与对手握手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不同的 表现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喜欢与尊重他人的人交往。下面我们来学习《尊重他人》。 出示:尊重他人 知识点 1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含义 活动一:讨论课——尊重 阅读材料(一) 企业家和买铅笔的小贩: 有一个人经过热闹的火车站时,看到一个双腿残疾的人摆设的铅笔小摊,他漫不经心 地丢下了一百元,当做施舍。但是走了不久,这人又回来了,拿走一支笔,并抱歉地对这 个残疾者说:“不好意思,你是一个生意人,我竟把你当成一个乞丐。”过一段时间,他再 次经过火车站 ,一个店家的老板在门口微笑喊住他。 “我一直期待你的出现。”那个残疾的人说:“你是第一个把我当成生意人看待的人, 你看,我现在算是一个真正的生意人了。 (1)“一个人”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一个人”懂得尊重他人。 (2)残疾人、乞丐等值得我们去尊重吗? 值得我们去尊重,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残疾者”成为生意人,也“一个人”有关吗? 有关。“一个人”把残疾者看作一个生意人,是对“乞丐”的尊重。乞丐获得了尊重, 增强了自尊、提高了自信心,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促进了的成功。 明确:尊重他人的含义是什么?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 利等。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尊重能够 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 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活动二:情境讨论——乞丐可以进图书馆吗? (展示材料) 某市图书馆允许行乞者进馆读书。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读者甲:如果所有图书馆都这么做,图书馆的秩序就无法得到保障。 读者乙: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公民读书的权利,行乞者有权享受图书馆的资源。 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利选择离开。 思考: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 我不赞成读者甲的观点,赞成读者乙和图书馆长的观点。 因为: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弱势群体的权利需要尊重;关注弱势群体是社会进步的表 现。尊重是维系良好惹急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知识点 2 尊重从我做起 (二)尊重他人的做法 活动三:情境讨论——他该怎么做? (展示材料) 情境一:小东与小林约好放学后一起去参观美术馆。放学铃声一响,他就起身准备出 发。这时,同学小萌拿着数学试卷过来向他请教一个问题。 情境二:小光正在家里看自己特别喜欢的足球比赛,不巧几个同学来他家一起商量撰 写演讲稿的事。 情境三:小明的舅舅兴致盎然地谈昨晚看过的电影,小明却并不感兴趣。 思考:从情境中双方的角度来看,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分别讨论三个问题,限时三分钟。小组代表发言。 情境一:我会帮助小萌解决问题后,再去参观美术馆。 情境二:我会停止看足球比赛,与同学一起商量写演讲稿的事。 情境三:我会认真听舅舅谈昨晚看过的电影。 理由: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 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 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看出,做到尊重他人,就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活动四:你说我说——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 (展示观点) 观点一: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值得我尊重。 观点二:我尊重那些自立自强的人。 观点三:无论是陌生的人还是熟识的人,我都会尊重他。 观点四:我特别尊重言而有信的人。 思考: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教师讲述: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 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 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从这个角度看,观点三是正确的。 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自立自强的人、言而有信的人各有他们的闪光之处,向他们学 习有利于我们进步,尊敬他们是值得的。从这个角度看,发现并欣赏他人的优点是尊重他 人的体现,观点一、二、四有道理。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看出,尊重他人就应该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欣赏他人。 (三)尊重的深层含义 活动五:发散思维——我们还应尊重什么? (展示问题) 思考:在生活中,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该尊重什么? 教师讲述:我们应该尊重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动植物;大自然是我们人类 的物质基础,我们还应尊重大自然;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我们应尊重我们的民族历 史与文化……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为什么尊重他人和怎样做到尊重他人。从个人角度看,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 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从社会角度看,尊重使社会 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这是尊重他 人的原因。我们应从自身做起, 做到尊重他人:积极关 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除了尊重他人, 我们还应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1.阅读课本 36 页的图片回答问题: 问题:1.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2.尊重他人,我们还能怎么做? 教师总结:每个人生来是平等的,每个人不论出生、性别、种族等,都应该受到尊重, 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同,但地位平等都应该受到大家的尊重与认可。学会尊重他人还应 该做到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2.平等对待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 4.学会欣赏他人。 教师寄语: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希望我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尊重他人。 完成导学案的习题 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需要,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本节课通过设置四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尊重他人的做法,注重培养 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什 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感觉不足之处在于活动三的问题分析还不够浅显易懂,可以通过 课后调查学生的反映进一步改进。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二框 以礼待人 1.知识目标:知道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2.能力目标: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语言、仪表、 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 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 文明有礼的作用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展示故事) 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 “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 程,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思考:他悟出了什么? 教师明确: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 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引出课题《以礼待人》。 知识点 1 待人礼为先 (一)礼的含义 活动一:阅读教材——识礼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礼是什么? 教师明确: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 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二)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活动二:情境讨论——文明有礼使人安身立命 (学生阅读教材 P37“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你认为小岩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应如何改进?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讲述:1.到了就餐地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 说明他不注意坐姿优雅,而且不注意帮家长操心聚餐安排;朋友来了后,不主动打招呼, “眼睛没离开手机”,说明他不尊重客人;“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说明他不 注意待客礼仪,请客人先吃菜;妈妈提醒他,他“很生气”,说明他不懂得以礼待人。正 确做法是:客人来之前查看饮食安排、注意坐姿端正,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 时应先请客人动筷子。2.如果我是一起就餐的客人,我会觉得小岩缺乏道德修养和交际能 力,而且觉得他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可以找个借口早点离开,或者以后不参加这种有小岩 参加的聚会。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所以,文明 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活动三:情境体验——文明有礼促和谐 (学生阅读教材 P38“探究与分享”) 思考:同学们说出了对文明小区的什么期望?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社区环境方面:垃圾应分类回收;机动车应注意低速行驶、不鸣笛;人与 人之间关系方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垃圾随意堆放会影响社区环境卫生; 汽车在小区内任意行驶会给出行的居民带来危险、同时造成噪音扰民;不能合理地处理冲 突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 教师总结: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 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所以,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活动四:情境感受——文明有礼扬国威 (展示材料) 情境一:2016 年 8 月 21 日,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 12 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 高领奖台。颁奖仪式上,当宣布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全场 观众起立,目视国旗,高唱国歌,国歌声响彻整个体育场。 1.思考:这个情境体现了什么? 情境二:泰国皇宫洗手间有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 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巴黎圣母院有一则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据说,这 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 2.读完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分组分别讨论这两个问题,最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讲述:情境一: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各国对我们国家的尊重,也是在为运动员的拼 搏和公平竞争精神鼓掌。情境二:我们感受到国人的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在与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的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 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所以,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 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过渡:《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家则不宁。”如何做 文明有礼的人呢? 知识点 2 做文明有礼的人 (三)做到文明有礼 活动五:自主学习——知礼懂礼 学生阅读教材 P39—40。 1.思考: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说说你所知道的文明有礼的相关要求。 教师总结:(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 整洁、举止端庄。(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四)教师评判学生讲述的礼的做法。 活动六:情境判断——明礼守礼 (展示校园中存在的现象) ①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帮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②吊儿郎当地穿着校服,胸口衣裳大敞。 ③在饭堂排队打饭,遵守秩序。 ④在课堂上插嘴说话、坐姿懒散、吃零食。 ⑤见到走廊或楼梯有纸屑、垃圾,顺手捡起,扔进垃圾筒。 ⑥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开恶意玩笑。 ⑦在课室内讲粗言滥语、打闹嬉戏。 教师讲述:①正确,语言文明,举止文明;②错误,服装不整,不注意仪表;③正确, 举止得体;④错误,举止不文明,缺少行为美;⑤正确,爱护环境,举止文明;⑥正确, 语言文明;⑦错误,语言不文明,举止不得体。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同 时,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礼,知道了礼的表现,懂得了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 明白了做文明有礼的人就应从语言、举止、仪表方面努力,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 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并与身边的人一起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完成相关练习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对礼的认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个文明有礼的人, 来启发学生平时多思考,多反省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有礼并不是嘴上 说说而已,需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还要提醒身边的人,大家一起树立文明风 尚。本课时的文字比较浅显易懂,上课时要多准备资料,如我国出台的《游客不文明行为 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近期出现的不文明现象等,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三框 诚实守信 1.知识目标:知道诚信的含义;了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个人、对企 业、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明白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 2.能力目标:懂得诚信是每个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学会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诚信的重要性 践行诚信的做法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一天, 曾子的妻子要上街, 儿子哭闹着要跟去, 妻子就哄 他说:“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妻子回来, 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 备杀猪, 赶忙阻拦 说:“你怎么真的要杀猪?我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 响, 我们说话不算数, 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 思考: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明确:诚实守信。 知识点 1 诚信无价 (一)诚信的含义 活动一:解读诚信 阅读教材, 思考:诚信的含义。 教师总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 个价值准则, 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目标导学二:诚信的意义 (二)诚信的重要性 活动二: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学生阅读教材 P41“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你怎么看待小方的言行? (1)小方迟到了十分钟,耽误了其他同学的时间,这是不诚信的行为,会失去同学们对 他的信任。(2)按时赴约,履行诺言,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你愿意与这样的人交往吗? 不按时赴约耽误了同学的时间, 影响了志愿者活动的进程, 是不讲诚信的表现。我 们不愿与不讲诚信的人交往。 教师总结: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 不如得季布一诺。” 唐代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一诺许他人, 千金双错刀。”错刀:古钱名。 从季布的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因为我们觉得他言而无信。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 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 任。相反, 如果弄虚 作假、口是心非, 就会处处碰壁, 甚至无法安身立世。 活动三: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学生阅读教材 P42 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某工艺厂为什么赢得了市场?某公司为何宣告破产? 某工艺厂勇于承担错误造成的后果, 长期诚信经营,最终赢得了市场和良好的口碑; 某公司弄虚作假,最终导致宣告破产。说明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 才 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 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2.通过以上案例, 谈谈企业诚信经营的意义。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标识, 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 良好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生不衰。 活动四: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推出了一档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面对记者 突如其来的提问, 许多人坦言:“家风就是讲诚信, 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诚信不 仅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更是许多家庭不断 传承的理念。诚信重要无可非议, 但 诚实守信的美德会对家庭带来何种影响?身边的诸多诚信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真理: 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恪守诚信美德的传统给家庭带来了经久的名望和声誉。 材料二:没有一种文明建立在谎言之上, 没有一项事业能在言而无信的环境下获得 成功。今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诚信已成为一种资源、一种工具、一种生产力, 具 有真金白银般的价值。“信义兄弟”孙东林诚信做人, 如今事业飞速发展;“油条哥”刘 洪安因诚信获得 30 万元信用贷款;马虎坚守诚信从一名普通的建筑工做起, 如今已成为 公司总经理……好人有好报, 诚信不吃亏。诚信带来的, 不仅是内心的宁静, 更有事 业的勃兴, 社会的进步。 思考:诚信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如果人人讲诚信, 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诚信美德是家风理念, 为“家族”加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诚信美德 是“真金白银”。 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 能够增进社会互信, 减少社会矛盾, 净化社 会风气, 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 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 国家的形象和声誉, 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教师总结: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教师总结:诚信的重要性:(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 之本。(3)诚信是企业的资本, 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标识。(4)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 旺。 知识点 2 践行诚信 (三)做到诚信 活动五:树立诚信意识 (学生阅读教材 P44“运用你的经验”)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绝对尊重他人的隐私。 实与隐私不能共存,讲诚实就没有隐私,保护隐私就做不到诚实。 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有时难免说些“善意的谎言”。 思考:你是否赞同上述同学的观点?说说理由。 不赞同前两种观点,赞同后一种观点。理由:社会生活是复杂的, 我们有时会面临 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 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 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展示材料) “诚信老爹吴恒忠 , 信义无价美名扬。”吴恒忠花了十年时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还 清去世的儿子欠下的近 20 万元债务。 吴恒忠为什么获得大家的好评? 吴恒忠践行诚信, 真诚待人, 信守承诺, 说老实话, 办老实事, 做老实人。吴 恒忠对人守信, 对事负责, 是一个诚信的人。 活动六: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展示材料) 材料一:一名成绩优异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准备找工作, 他不知道, 他的档案袋里有 三次乘公共汽车逃票的经历。 材料二:2016 年 7 月,共青团中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青年 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 年)》, 全面推进青年 信用体系建设。青年信用体系通过记 录和评价青年的诚信状况, 把志愿服务、获奖、培训等“正面”信息作为加分信息, 应 用到青年教育、就业、创业、融资、婚恋等方面, 营造激励守信的良好氛围, 引导青年 注重诚信。 1.思考:你觉得用人单位会录用这名大学生吗? 2.我们应如何对待自己的诚信记录? 教师讲述: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 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我们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为建设 诚信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总结:践行诚信:(1)树立诚信意识。(2)运用诚信智慧。(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诚信的知识,知道了什么是诚信,明白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企业的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标识;诚信促进 社会文明、国家兴旺;懂得了践行诚信需要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 信记录。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完成导学案的习题 本节内容是学习什么是诚信,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诚信品质的做法,引导学生树 立诚信意识,为国家诚信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本节课活动较多,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 性,激励学生思考探讨诚信方面的知识,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另 外,诚信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珍惜个人诚信记录与学生生活有些距离,学生理解起来 有点困难;诚信智慧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结合具体情境去运用,作出正确选择。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框 法不可违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 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种类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2016 年 7 月 4 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滥 用职权罪三罪并罚,对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宣判执行无期徒 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思考:令计划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 么? 教师总结: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 和制裁。引出课题《法不可违》。 知识点 1 违法无小事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活动一:行为的底线 (学生阅读 教材 P46“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教师讲述: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行为。这样的事情是可 以避免的,那就是了解法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教师总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二)违法行为的含义 活动二:认识违法行为 (学生阅读教材 P47“探究与分享”) 1.思考:上述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给社会造成哪些危害?行为人落得什么结果? 2.什么是违法行为? 3.根据这三个案例和教材知识,回答违法行为有哪些。 教师总结:含义: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 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 (三)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活动三:认识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展示表格和学生阅读教材 P47“探究与分享”) 情景 对社会的危 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 任 所属违法类别 一 较轻 物权法(民 法) 民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二 较轻 治安管理处 罚法(行政法 规) 行政处分或行 政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三 严重 刑法 刑事责任 刑事违法行为 1.观察与思考: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又可以分为哪几种? 2.从“承担的法律责任”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总结: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通常称为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 要承担法律责任。 知识点 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四)警惕和远离违法行为 活动四:警惕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学生了解教材 P49“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 教师总结:谎报险情制造混乱行为,是指行为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需要,明知没有 发生险情,而故意编造实际不存在的危险情况,向有关部门报告,以此引起社会混乱、扰 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的行为。这里所说的险情是指水灾、火灾、车祸、地震、塌方、匪警、 疫情等危急情形。比如为了寻开心,无事拨打匪警、火警电话,造成消防车、警车徒劳奔 忙,干扰这些部门正常工作秩序,甚至影响正常出警和抢险。这种行为无论是否达到目的, 均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要受到治安处罚。 教师讲述:我们可能想不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 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活动五:警惕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 (学生了解教材 P50“探究与分享”) 思考:上述行为违法吗?会受到哪些处罚? 教师讲述:镜头一中卖方不履行合同,给买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卖方的信誉度降低, 影响双方继续进行合作。我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 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 约责任。” 镜头二中照相馆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第一百二十条规定: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 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镜头三中出版社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 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 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这三则事例都属于侵犯公民权利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 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活动六: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思考: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我们如何远离这 些违法行为呢? 教师总结:(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 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交往 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 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违法行为及其种类,知道了身边的一些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 为,懂得了违法无小事,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完成导学案的习题 本节课学习法不可违,在了解违法行为种类的基础上重点认识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 民事违法行为,法律名词较多,通过作比较、分析案例等方式进行区分,有助于学生理解。 可以在学习本课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法律条文,为了解各类违法行为的表现作好铺垫。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框 预防犯罪 1.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 守法。 犯罪的特征 加强自我防范 (展示教材 P52“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 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教师讲述: 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 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 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 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 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 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 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 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 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 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 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教师总结、过渡:这三则事例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 法,构成了犯罪。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是我们本课即将学习 的内容。引出课题《预防犯罪》。 知识点 1 了解罪与罚 (一)刑法与犯罪的含义 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刑法与犯罪 阅读教材 P52—53 内容,回答:(展示问题) 1.什么是刑法? 2.什么是犯罪?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1.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根 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犯罪特征 活动二:认清犯罪特征 (展示下列材料) 殴打他人,未对他人造成重伤→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殴打他人 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思考: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教师总结: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 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 为触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 行为要承担行政制裁或者民事责任,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三)刑罚含义及种类 活动三:了解刑罚 (展示材料)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 一审宣判,认定周永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 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1.思考:周永康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2.周永康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 3.法院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教师讲述:周永康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他受了刑罚处罚,其中无期徒刑是主刑,剥夺 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是附加刑。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 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 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阅读教材 P54“相关链接”)了解刑罚的具体内容。 知识点 2 加强自我防范 (四)预防犯罪、远离犯罪 活动四:预防犯罪 (学生阅读教材 P55“探究与分享”) 思考与讨论: 1.有人说:陈某是个特例,年龄小的人一般不会犯罪,即使犯了罪也不会受到刑罚处 罚。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 2.绘制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并分析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3.说说陈某的经历给你的启示。 教师讲述:1.阅读教材 P55“相关链接”可知,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 刑罚处罚的想法是错误的。 2.交损友→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偷窃财物等→拦路抢劫→被判刑。他之所以 走上犯罪道路,在于他自己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 抵制诱惑等。 3.陈某的经历告诉我们:(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 离犯罪。(2)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活动五:杜绝不良行为 (展示表格) 行为表 现 对行为人的危害 对他人的危 害 对家庭的危 害 对社会的危 害 打架斗 殴 夜不归 宿 携带管 制刀具 填表并回答: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提示:预防未成年 人犯罪法中第十四条和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教师讲述: 行为表 现 对行为人的危害 对他人的危 害 对家庭的危 害 对社会的危 害 打架斗 殴 走上违法犯罪道 路 侵害他人生 命健康 影响家庭正 常生活 扰乱公共秩 序 夜不归 宿 可能受到他人侵 害 可能侵害他 人合法权益 令父母担心 易导致犯罪 携带管 制刀具 可能被他人伤害 毒害身心健 康,诱导犯 罪 令父母担心 败坏社会风 气 教师总结: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要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 自觉守法的人。 活动六:防患于未然 (学生阅读教材 P56“阅读感悟”) 思考:读了父亲给儿子的信,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明白了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 为,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应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完成相关练习 本节课主要学习认清犯罪特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通过比较法、案例分 析法、填表分析法等把握知识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多种教学手段 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三框 善用法律 1.知识目标:知道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明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 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与人打交道;能够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勇于斗争,而且善 于斗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依法维权意识,树立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观念。 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学生阅读教材 P57“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 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 教师总结、过渡:保安的行为是侵犯小华权利的表现。我如果是小华的朋友,可以告 诉他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引出课题《善用法律》。 知识点 1 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一)依法维权 活动一:不同的方式 不同的结果 (学生阅读教材 P58“探究与分享”) 1.思考:为什么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什么村民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你从这两则事例中明白了什么? 教师讲述:王某纠集他人将打伤自己弟弟的李某打成重伤,违反了法律,受到了法律 的制裁;村民们依照法律规定同村干部论理、论法,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由此可以看 出,非法维权受惩罚,依法维权终受益。 教师总结: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 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二:法律救助帮维权 (学生阅读教材 P58—59“阅读感悟”) 1.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权? 2.上个事例中的王某应该如何帮弟弟维权? 教师讲述:1.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 国家的法律救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的工作、律师的职责、公证员、 法律援助中心的职能,寻求国家救济的做法。2.王某可以与李某协商,要求对方承担相关 责任,或者向派出所报案等。 活动三:诉讼维权最权威 (学生阅读教材 P59“探究与分享”) 思考: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你了解这种维权方式吗? 教师讲述:小峰通过诉讼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总结:(什么是诉讼?)(1)含义: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 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2)特点: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 法权益的最后屏障。(3)使用情况: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 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知识点 2 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 (二)有勇有谋 活动四:见义勇为是责任 (展示材料) 小周是小区保安。一天,他为抓抢劫犯罪嫌疑人,被摩托车撞伤,他忍住剧痛将犯罪 嫌疑人制服,并将其交给民警。因此,他被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观点一:小周的做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观点二:如果他在与歹徒搏斗时把歹徒撞伤了,他就不会获得光荣称号了。 思考与讨论:请你对这两个观点发表看法。 教师讲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 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 维护正当权益。小周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 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 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小周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规 定,是可以获得“见 义勇为”称号的。 活动五:智勇双全斗歹徒 (展示材料) 材料一:在武汉,有一个 10 岁女孩被 3 名歹徒劫持后,利用歹徒吃夜宵之机,趁歹 徒不备,一面向饭店老板暗指 3 名歹徒,一面表情痛苦地用双手卡自己的脖子,老板明白 后立即设法报警,几分钟后,3 名歹徒被民警抓获。 材料二:3 月 14 日当晚 7 点 20 分左右,15 岁的小张用手机打着电话,沿和平路旁边 一条小巷子往虎门巷华谊苑小区里面走,全然没有注意到一名男子尾随而来。走到巷道一 黑暗处时,尾随而来的男子突然掏出一把匕首将其抵住,让其把身上值钱的东西都交出来。 小张将手机和钱包递给了对方。看到钱包里总共只有 7 元零钱,持刀男子心有不甘,继续 挟持着小张往小区里面走。 快到小区入口的值班岗亭时,看到里面有 2 名保安正在值班,小张对持刀男子说:“我 有个包裹在岗亭里,要去取一下。”觉得顺便再劫个包裹也不枉此行,持刀男子放开了小 张,让他走进了岗亭,自己站在不远处等候。来到保安身旁,小张低声将自己遭遇持刀抢 劫的经历告诉了保安,让其立即报警求援。随后,2 名保安人员出门叫住持刀男子,趁其 不备将他制服,并交给了闻讯赶来的巡逻民警。 后经审讯,持刀男子姓吴,贵阳市人,今年 24 岁。对于持刀抢劫的犯罪事实,吴某 供认不讳。说起被擒经过,吴某表示,他见受害人整个过程中都比较配合,根本没料到他 会以取包裹的名义向保安求助,以至于保安来到他身旁都毫无防备。 1.思考: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面对歹徒行凶,你会怎么做? 教师讲述:1.作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 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 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 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2.面对歹徒行凶,可以:(1)设法稳住歹徒。(2)记住歹徒 相貌。(3)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当我们遭遇违法犯罪时,首先要观察分析双方的力 量对比。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宜与犯罪分子硬碰硬,而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 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法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道了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 障,懂得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 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未成年人,在面对违法犯罪 时,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 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 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 卫者。 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选取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案例和情境为背景,设置问题能 够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均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直 接呈现给学生关于诉讼的特点和运用的时机,未免有些生硬,应尝试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方 式。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