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
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
能用火攻。
这副对联是在赞颂谁?
诸葛亮
23 三顾茅庐
1.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罗贯中】(约1330-约
1400),名本,字贯中,山西
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
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
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
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
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
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
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
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所谓
“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
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
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
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
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
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逼,去曹营前向刘备推
荐诸葛亮,说他“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
一人也”。
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
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
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两人的荐语,更引
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
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
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拜谒 纶巾 鹤氅 愧赧
沔 存恤 箪食 鄙贱
yè guān nǎn
xù
chǎng
dānmiǎn bǐ
【如雷贯耳】意思是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
里。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大。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顿开茅塞】比喻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窍,
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
“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
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
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下面是《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对“三顾茅庐”的
记述,将这段文字和课文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两种记述的不同
之处。
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
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
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
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
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
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
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
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
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
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
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
“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两种记述的不同之处:
1.课文有详细的人物描写
2.课文情节更曲折
再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人物描写的语句,说说
这些人物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
详细的人物描写
刘
备
之
语
言
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
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
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
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
彼各有事,岂可相强。
既如此,且休通报。
且勿惊动。
令兄在庄否?
尊重人才,渴求人才
以齐桓公、周文王自
比,可以看出他对霸
王之业的向往。
“令兄”是敬辞,尊重他人。
“侥幸”一词可见刘备之谦逊和
渴望见到诸葛亮的急切。
善解人意。
刘备的恭敬和求贤之恳切。
刘
备
之
语
言
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
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
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
备当拱听明诲。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
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
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谦逊
心忧天下
求贤若渴
刘备的恭敬、诚恳、推崇从侧
面表现了诸葛亮的“不俗”。
谦逊
诚恳
刘
备
之
行
为
、
动
作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
吩咐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
拱立阶下
仍命二人门外等候
犹然侍立
又立了一个时辰
玄德下拜
顿首拜谢
拜请
泣
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对待贤人非常恭敬
求贤之心热切而诚恳
谦逊
心忧天下
关羽之言行
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
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反衬刘备求贤之
心的热切和真诚
稳重云长再三劝住。
张飞之言行
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
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
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
后放一把火,看他不起!
粗暴、鲁莽、急躁
反衬刘备的耐心、
求贤之心的热切和
真诚。
刘诸葛亮之外貌
身长八尺
面如冠玉
头戴纶巾
身披鹤氅
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超凡脱俗,仙人之姿
刘
诸
葛
亮
之
言
行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
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
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
美玉而求顽石乎?
隆重对策
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孔明固辞不受。
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
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雄才大略
喜欢躬耕生活的闲适,淡泊名利
谦逊
雄才大略
关心民生疾苦
孤高淡泊
淡泊名利
《三国志》对刘备求见诸葛亮的过程一笔带过,
《三国演义》却对刘备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请从“人
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分析《三国演义》
为什么这样写。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作者可以通过对人物
的描写传递作品的思想。罗贯中对刘备的细致描写是为
了突出刘备求贤之谦逊、诚恳、急切,表现了中国传统
文化中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思想,以及对刘备求贤若
渴、礼贤下士的赞许。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被后人
称作“隆中对”,请你说说,“隆中对”是如
何帮助刘备分析大下大势的,“隆中对”的内
容有何作用。
可对此战略布局做详细分析,绘制地图,
感受诸葛亮之智。
对曹操,诚不可与争锋。
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对荆州,可争,作为根据地。
对益州,可图,作为根据地。
成霸业,兴汉室
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
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
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诸葛
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让刘备找到了实现宏愿
的途径,兴复汉室有了可能性。
曲折的情节
与《三国志》选段相比,课文在哪些情节更加曲折?
从文体特点和内容的角度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1.刘备见到诸葛亮之前的过程
2.诸葛亮分析天下之势之前的三次推辞
3.诸葛亮决定出山前的推辞
作用:
1.曲折的情节可以起到层层烘托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史书记录历史事件即可,而《三国演义》是小说,曲折的情
节可以吸引读者阅读下去。
文章通过刘备“三顾茅庐”之事,既表
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
度和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
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3 三顾茅庐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倥偬(kōng) 荷锄(hè) 勒马(lè)高冈(gǎng)
B.踪迹(jì) 惆怅(chóu) 松篁(huáng) 轩昂(xuān)
C.熟谙(ān) 吟咏(yǐn) 云笺(jiān) 鄙贱(bǐ)
D.纶巾(lún)愧赧(nǎn) 倾颓(tuí) 存恤(xù)
B
•
•
•
•
•
•
•
•
•
•
•
•
•
•
•
•
倥(kǒng)。 冈(gāng)。
吟(yín)。
纶(gu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峨冠搏带 邂逅 愕然 逍遥
B.安帮定国 斡旋 乾坤 匡扶
C.民殷国富 凛凛 霏霏 庸懒
D.功盖寰宇 社稷 悒怏 侥幸
D
博。
邦。
慵。
(1)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__________(原
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
会)。
(2)刘备____________,(想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三顾茅
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3)达•芬奇这个名字500多年来____________,(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
形容人的名声很大)最初是因为他是绘画大师,到19世纪是因为他是
建筑师、科学家、发明家。
(4)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_____________,(用箪盛饭,用壶盛汤)热
情地犒劳他们。
箪食壶浆
顿开茅塞
思贤若渴
如雷贯耳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掌握情况。3.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成语。
4.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____________,
水不深而____________;地不广而____________,林不大而
____________;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
A.秀丽 清澈 坦荡 茂密
B.秀雅 澄澈 坦荡 茂密
C.秀丽 清澈 平坦 茂盛
D.秀雅 澄澈 平坦 茂盛
D
秀丽:清秀美丽。
秀雅:秀丽雅致。
秀雅更能突出在此居
住之人的隐逸高雅。
清而透明
清澈透明
清澈较为口语化;澄澈
书面化,更符合《三国
演义》“文不甚深,言
不甚俗”的语言特点
宽广平坦,与“地不广”矛盾。
没有高低凹凸(多指地势)。
(植物)生长得
多而茁壮
(草木)茂盛而繁密,
与“林不大”矛盾。
①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便坐于此,故有“南面称帝”之说。
②“堂”多用于举办活动,其中坐北朝南的位置最为尊贵。
③我国古代建筑格局通常为前堂后室。
④而沿用至今的“左尊右卑”是明朝建立后才固定的。
⑤“室”则用于居住,一般东西长,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
为卑”的原则。
A.③④②⑤① B.②④①⑤③ C.③②①⑤④ D.②③⑤①④
C
③句总说,根据“前
堂后室”,应该先写
“堂”后写“室”。
5.[2019•永州]下列句子是有关我国传统礼节——座次的表述,依据其内
在关联组成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6.文学常识填空。
《三国演义》作者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
(时代)小说家、戏曲家。本书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
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
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
新发展。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三国矛盾斗争
湖海散人
本题考查对《三国演义》基本知识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品写华雄斩俞涉,杀潘凤,勇猛凶狠,给读者造成了强烈的阅读期
待,实际上是为了将关羽和这些人进行鲜明的对比。
B.关羽的出场运用了先闻其声、再见其人的表现手法,其声惊天动地,
其人威风凛凛,可以说关羽一出场就显得雄姿英发。
C.面对关羽这一小马弓手的请战,袁术竟要将其打出帐去,袁绍怕为华
雄所笑,唯有曹操不顾二袁的轻视和怀疑,积极支持关羽出战。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91页第7-10题。
写这些内容为了突出华
雄的勇猛,进而突出关
公,属于侧面描写。
D.战斗开始了,“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作者用非常
精练的笔墨具体描写了关羽与华雄交战的过程,表现了关羽英勇善
战的英雄气概。
E.正当众诸侯想要探听消息的时候, “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
华雄之头,掷于地上”。这一戏剧性的细节,凸显了关羽的英雄形
象。
【答案】AD
没有写交战的过程。
【点拨】A项“实际上是为了将关羽和这些人进行鲜明的对比”
是错误的,写这些内容为了突出华雄的勇猛,进而突出关公,
属于侧面描写。
8.文中有关那杯酒的细节处理有何意义?
结合上下文,找出那杯酒所出现的场景以及周围的人
物,从而进行分析。
战前斟下的一杯酒在战后还有余温,将短暂的时间形
象化,表现了关公作战的神速,突出了他的超人本领与威
猛之势。关公出战前对这杯酒的态度显示了他坚决果敢、
具有必胜信念的英雄气概。袁绍为盟主,危急时刻曹操为
关羽温酒,表明了他识人爱才的政治家风度。
9.根据斩华雄前后曹操的表现简析其形象。
结合上下文,根据曹操前后的所作所为,以及他对关
羽的态度,能够看得出来,曹操十分欣赏关羽,所以才会
做出那些支持以及维护的举动,也表现出曹操爱才,有心
计的形象。
关羽出战前,曹操一再力争支持关羽出战,表现了他
唯才是举的思想,言语又表现了他能顾全大局;关羽胜利
后,他高唱“得功者赏,何计贵贱”,表现了他维护正义
的襟怀;事后暗中送牛酒抚慰拉拢,既表现了他的爱才,
也表现了他有心计,早有延揽人才成就大业的雄心。
10.《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中记载:“坚复相收兵,
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可见“温酒
斩华雄”是作者为了塑造关羽形象而虚构出来的。人们对
罗贯中这样的艺术处理向来评价不一。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呢?请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言之有理即可。
我认为这样处理很好。理由:①关羽是三国“三绝”之
一,地位比孙坚重要,虚构性情节能大大夸张关羽的战功,
以突出其盖世英雄的形象。 ②历史演义本质上属于文学作
品,文学区分于历史的最重要一点是可以虚构。③温酒斩
华雄是关羽一生战斗历史的开端,虚构这一情节表现了关
羽作战的特色——以神速的战斗行为显示他内在的威力,
以后斩颜良、诛文丑、斩蔡阳等都是以这一特点为中心来
描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