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1 成比例线段
第23章 图形的相似
【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掌握比例线段的判定方法,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进行变形;
3.通过图形来推导成比例线段,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
能力.通过例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能力;
4.学生通过经历、观察、操作、欣赏,感受图形的相
似,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生活中的相似,从而理解相似的概
念,探索它的基本特征,学会在实践中发现规律.
多啦A梦的2寸照片和4寸照片,他的形状改变
了吗?大小呢?
引入新课
你能来归归类吗?
内容探究
两个图形的形状 ________,但图形的大
小位置 __________,这样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完全相同
不一定相同
归 纳
BA
AB
CB
BC
AB
A B CB
BC
由下面的格点图可知, =_________,
=________,这样 与 之间有关系______=___.
2
1
2
1 AB
A B
BC
B C
自主预习
像这样,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
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
比, 如 (或a∶ b=c∶ d),那么,这
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
段.此时也称这四条线段成比例.
d
c
b
a
概 括
例1判断下列线段a、b、c、d是否是成比例线
段:
(1)a=4,b=6,c=5,d=10;
解: (1) ∵
∴ 线段a、b、c、d不是成比例线段.
3
2
6
4
b
a
2
1
10
5
d
c ,
d
c
b
a
,
∴ ,
5 152 35(2)a=2,b= ,c= ,d= .
5
52
5
2
b
a
5
52
35
152
d
c(2) ∵
d
c
b
a ,∴
∴ 线段a、b、c、d是成比例线段.
对于成比例线段我们有下面的结论:
d
c
b
a
d
c
b
a
如果 ,那么ad=bc.如果ad=bc
(a、b、c、d都不等于0),那么
归纳
比例的基本性质
d
c
b
a
d
dc
b
ba 例2 证明:(1)如果 ,那么 ;
d
c
b
a 证明(1)∵
在等式两边同加上1,
d
dc
b
ba ∴ .
11
d
c
b
a∴
自主探究
d
c
b
a dc
c
ba
a
(2) 如果 ,那么
d
c
b
a
dc
c
ba
a
∴ ad=bc,
在等式两边同加上ac,
∴ ad+ac=bc+ac,
∴ ac-ad=ac-bc,
∴ a(c-d)=(a-b)c,
两边同除以(a-b)(c-d),
.
∴
c
b
b
a 1.已知:线段a、b、c满足关系式
且b=4,那么ac=______.
,
16
课堂练习
2.判断下列各组线段是否成比例.
( 1 ) 4cm、6cm、8cm、2cm.
( 2 ) 1.5cm、4.5cm、2.5cm、7.5cm.
(2)是 解:(1)不是
解:x=12;y=18;z=24.
课堂练习
这节课的你收获了什么知识?
23.1.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
2.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进行计算
或者证明;
3.通过定理的变式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的比相等.
说明: ①定理的条件是“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
②是“对应线段成比例”,注意“对应”两字.
强化“对应”两字理解和记忆如图
l4
l1
l2
A
B
D
E
F
H
a b
自主预习
翻开我们的作业本,每一页都是由一些间距相等的平行线组成的.
如图1,在课本上任意画一条直线M与相邻的三条平行线交于A、
B、C三点,得到两条线段AB、BC,那么可以发现所得的这两条
线段相等,即AB=BC,如图2,再任意画一条直线n与这组平行
线相交,得到两条线段DE和EF,我们同样可以发现所得的这两条
线段相等,即DE=EF
选择作业本上不相邻的三条平行线,任意画两条直线
m、n与他们相交,如果m、n这两条直线平行,观察
并思考这时所得的AD,DB,FE,EC这四条线段的长度有
什么关系;如果m、n这两条直线不平行,你再观察一
下,也可以量一量,算一算,看看他们是否存在类似
的关系
结论: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如图,当图中的点A与点F重合时,就形成一个
三角形的特殊情形,此时AD、DB、AE、EC
这四条线段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l2
l3
l1
l3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
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A
B C
D E l2
A
B C
DE l1
自主探究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延长线)相交,所得
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________.相似
“A”型 “X”型
(图2)
D E
O
B C
A
B C
D E
(图1)
范例:如图所示,l1∥l2∥l3,
AB=4,DE=3,EF=6.求BC的长.
解:∵l1∥l2∥l3,
∴ =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
∵AB=4,DE=3,EF=6,
∴ = ,
∴BC=8.
AB
BC
DE
EF
BC
4
6
3
如图,E为▱ ABCD的边CD延长线上的一点,连结
BE,交AC于点O,交AD于点F.求证: =BO
FO
EO
BO
证明:∵AF∥BC,
∴ =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AB∥CE.
∴ =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 =
FO
BO CO
AO
CO
AO
EO
BO
BO
FO
EO
BO
如图,DE∥BC,△ADE与△ABC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相似
A
B C
D E
证明:在△ADE与△ABC中, ∠A= ∠A
∵ DE∥BC ∴∠ADE=∠B, ∠AED=∠C,
过E作EF∥AB交BC于F,
∵四边形DBFE是平行四边形,
F
∴DE=BF.
∴△ADE∽△ABC.
图中共有____对相似三角形.
已知:如图,AB∥EF ∥CD,
C D
A B
E F
O
3
△EOF∽△COD
AB∥EF △AOB∽△FOE
AB∥CD
EF∥CD
△AOB∽△DOC
练一练
如图l1∥l2∥l3 ,试根据图形写出成比例线段.
l3
ab
l1
l2
A
B
C
D
E
F
1.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取一点C,连结AC、
BC,在AC上取点M,使AM=3MC,作MN∥AB交BC
于N,量得MN=38cm,则AB的为 . 152cm
随堂练习
2.如图,在△ABC中,DG∥EH∥FI∥BC,
(1)请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2)如果AD=1,DB=3,那么DG:BC=_____.
A
B C
D
E
F
G
H
I
△ADG∽△AEH∽△AFI∽△ABC
1:4
3.如图,△ABC 中,DE∥BC,GF∥AB,DE、GF交于点
O,则图中与△ABC相似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请你写
出来.
解析:与△ABC相似的三角形有3个:
△ADE
△GFC
△GOE
A
B C
D E
F
G
O
4.如图,已知DE ∥ BC,AE=50cm,EC=30cm,BC=70cm,
∠BAC=45°,∠ACB=40°.
(1)求∠AED和∠ADE的大小; (2)求DE的长.
A D B
E
C
(2) △ADE∽△ABC
解析: (1) DE ∥ BC
△ADE∽△ABC
∠AED=∠ACB=40°.
在△ADE中, ∠ADE=180°-40°-45°=95°.
5. 如图,已知菱形 ABCD 内接于△AEF,AE=5cm,
AF = 4 cm,求菱形的边长.
解:∵ 四边形 ABCD 为菱形,
B
C
A
D
E F
∴CD∥AB,
∴ .CD DF
AE AF
设菱形的边长为 x cm,则CD
= AD = x cm,DF = (4-x) cm,
∴ 解得x = ∴菱形的边长为 cm.20.9
4
5 4
x x , 20
9
6.如图,AB=AC,AD⊥BC于点D,M是AD的中点,
CM交AB于点P,DN ∥CP.
(1)若AB=6cm,求AP的长;
(2)若PM=1cm,求PC的长.解:(1)∵AB=AC,AD⊥BC于点D,
M是AD的中点,
∴DB=DC,AM=MD.
∵DN ∥CP,
., DC
BD
PN
BN
AD
AM
PN
AP
.BNPNAP
又∵AB=6cm,
∴AP=2cm.
拓展提升
(2)若PM=1cm,求PC的长.
∵DN ∥CP,
.2
1,2
1
PC
ND
BP
BN
ND
PM
AN
AP
又∵PM=1cm,
∴PC=2ND=4PM=4cm.
解:由(1)知AP=PN=NB,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需要掌握: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
2.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3.2 相似图形
【学习目标】
1.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
图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图形的性质和概念;
2.会利用相似图形的性质和概念进行计算
和证明.
判断下列各组图形是不是相似图形?
知识回顾
自主预习
如图是大小不同的两张地图,当然,它们是相似的
图形,设在大地图中有A、B、C三地,在小地图中相
应的三地记为A′、B′、C′,试用刻度尺量一量两张地
图中A(A′)与B(B′)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和B(B′)与
C(C′)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
AB=______cm,BC=______cm;A′B′=______cm,
B′C′=______cm.
然后计算: 和 的值,你发现了什么?
AB
A′B′
BC
B′C′
结论: = ,继续测量和计算,会发现所有的对
应线段的比都相等.
AB
A′B′
BC
B′C′
如图1中两个四边形是相似图形,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
它们的对应边之间是否有以上关系呢?对应角之间又有什么
关系?
再看如图2中两个相似的五边形,是否与你观察图1所得
到的结果一样?
相似多边形
(对应边的比相等)
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k > 0)
若相似比k =1 ,相似
图形有什么关系?
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概括
全等是一种特殊的相似。
当相似比k =1时, 相似图形即是全等图形。
A
B
C
F
E
D
A1
B1
C1
F1
E1
D1
六边形ABCDEF与六边形A1B1C1D1E1F1的
相似比为 k1= 2 : 1,
对应边 AB:A1B1= 2 : 1 。
A1
B1
C1
F1
E1
D1
A
B
C
F
E
D
六边形ABCDEF与六边形A1B1C1D1E1F1的
相似比为 k2= 1 : 2,
对应边 AB:A1B1= 1 : 2 。
相似比与叙述的顺序有关。
1. 相似多边形: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
2. 相似比:
知识梳理
范例:在下图所示的相似四边形中,求边x的长度和角α的大小.
解:∵两个四边形相似,
∴ = ,
∴x=27,根据对应角相等,
可得α=360°-(77°+83°+116°)=84°.
12
18
x
18
1. 判断:
(1)任意两个矩形都是相似图形( )
(2)任意两个圆形是相似图形( )
(3)对应角相等的两个四边形是相似多边形( )
(4)两个正五边形是相似多边形( )
(5)两个全等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 )
(6)两菱形是相似多边形( )
(7)两个相似多边形,对应边成比例( )
√
√
√
×
√
×
×
随堂练习
2. 五边形ABCDE相似于五边形A′B′C′D′E′,它们
的相似比为1 : 3,(1)若∠D=135°,则∠D′=
______。
(2)若A′B′=15cm,则AB= ______。
135°
5
3. 一个多边形的边长分别是2、3、4、5、6,
另一个和它相似的多边形的最短边长为6,则这
个多边形的最长边为______ 。 18
4. 如图所示的两个矩形相似吗?为什么?
如果相似,相似比是多少?
GF
E H1.5
1
A D
CB
3
2
解:矩形ABCD相似于矩形EFGH
因为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比为:
5. 如图,把矩形 ABCD 对折,折痕为 EF,若矩形
ABCD 与矩形 EABF 相似,AB = 1.
(1) 求BC长;
A
B C
DE
F
解:∵ E 是 AD 的中点,
1 1
2 2AE AD BC ∴ .
又∵矩形 ABCD 与矩形 EABF
相似,AB=1,
∴ ,AB BC
AE AB
∴ AB2 = AE·BC,
∴ .2 11 2 BC BC 解得 2.BC
(2) 求矩形 ABEF 与矩形 ABCD 的相似比.
A
B C
DE
F
解:矩形 ABEF 与矩形 ABCD
的相似比为:
1 2 .22
AB
BC
23.3.1 相似三角形
【学习目标】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平行于三角
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感受相似三角形与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与全
等三角形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事物间特殊与一般的
关系;
4.让学生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
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1、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
边形叫相似多边形
2、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边对应成比例的
两个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k,叫做相似比(或相
似系数)。
知识回顾
相似用符号“∽”来表示,
读作“相似于”.
∠A=∠A′,∠B=∠B′,∠C=∠C′,
AC
CA
CB
BC
BA
AB
.
即△ABC与△A′B′C′相似,
记作△ABC∽△A′B′C′,
自主预习
已知:如图DE∥BC,并分别交AB、AC于点D、E.求证
:△ADE∽△ABC.
证明:∵DE∥BC.
∴∠ADE=∠B,∠AED=∠C.=(平行线分线段
成比例).
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交BC于点F.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自主探究
∵DE∥BC,DF∥AC,
∴四边形DFCE是平行四边形,
∴DE=FC,
又∵∠ADE=∠B,∠AED=∠C,∠A=∠A,
∴△ADE∽△ABC(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延长线)
相交,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________.相似
“A”型 “X”型
(图2)
D E
O
B C
A
B C
D E
(图1)
归纳
例 如图,在△ABC中,是边AB的三等分点,
DE ∥ BC,DE=5,求BC的长。
解:∵DE ∥BC
∴ △ADE ∽ △ABC(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
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1
3
DE AD
BC AB
3 15BC DE
典例解析
图中共有____对相似三角形.
1.已知:如图,AB∥EF ∥CD,
C D
A B
E F
O
3
△EOF∽△COD
AB∥EF △AOB∽△FOE
AB∥CD
EF∥CD
△AOB∽△DOC
随堂练习
2.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取一点C,连结AC、
BC,在AC上取点M,使AM=3MC,作MN∥AB交BC于N,量
得MN=38cm,则AB的长为 . 152cm
3.如图,在△ABC中,DG∥EH∥FI∥BC,
(1)请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2)如果AD=1,DB=3,那么DG:BC=_____.
A
B C
D
E
F
G
H
I
△ADG∽△AEH∽△AFI∽△ABC
1:4
4.如图,已知DE ∥
BC,AE=50cm,EC=30cm,BC=70cm,
∠BAC=45°,∠ACB=40°.
(1)求∠AED和∠ADE的大小; (2)求DE的长.
A D B
E
C
(2) △ADE∽△ABC
解析: (1) DE ∥ BC
△ADE∽△ABC
∠AED=∠ACB=40°.
在△ADE中, ∠ADE=180°-40°-45°=95°.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需要掌握: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
2.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知识梳理
23.3.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能够运用三角形相
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
探究、交流能力,以及动手、动脑、手脑协调一致的习惯;
3.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意识,体会数
学思维的价值.
A
B
C
D
E
F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 叫做相
似三角形 。
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2. 相似三角形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如果△ ABC∽ △DEF, 那么
∠A=∠D, ∠B=∠E, ∠C=∠F
EF
BC
DF
AC
DE
AB
知识回顾
已知:如右图,在△ABC和△A1B1C1中,∠A=∠A1,
∠B=∠B1.求证:△ABC∽△A1B1C1.
证明:在边AB或它的延长
线上截取AD=A1B1,
过点D作BC的平行线交
AC于点E,
则△ADE∽△ABC.
∵DE∥BC,
∴∠ADE=∠B.在△ADE与△A1B1C1中,
∵∠A=∠A1,∠ADE=∠B=∠B1,AD=A1B1,
∴△ADE≌△A1B1C1,∴△ABC∽△A1B1C1.
合作探究
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一定相似吗?
三个内角对应相等。
观察老师的两个直角三角尺:
从直观上看,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
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那么它们相似吗?
如图24.3.3,任意画两个三角形(可以画在本
书最后所附的格点图上),使其三对角分别对应相
等.用刻度尺量一量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看看两个三
角形的对应边是否成比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自主探究
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对应边成比例,即: 如果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
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
而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我们知道如果两
个三角形有两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第三对角也一
定对应相等.
相似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
一个较为简便的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
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即: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例1 如图24.3.4所示,在两个直角三角形
△ABC和△A′B′C′中,∠C=∠C′=90°,∠A=
∠A′,证明△ABC∽△A′B′C′.
证明 ∵ ∠C=∠C′=90°,
∠A=∠A′,
∴△ABC∽△A′B′C′
(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
似).
例2 如图24.3.5,△ABC中,DE∥BC,
EF∥AB,证明: △ADE∽△EFC.
证明:∵ DE∥BC,EF∥AB,
∴ ∠ADE=∠B=∠EFC,
∴ ∠AED=∠C,
∴ △ADE∽△EFC(两角对应
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点D恰好是边AB
的中点,那么点E是边
AC的中点吗?DE和
BC又有什么关系呢?
证明:
∵∠BAC= ∠1+ ∠DAC,
∠DAE= ∠3+ ∠DAC,∠1=∠3,
∴ ∠BAC=∠DAE.
∵ ∠C=180°-∠2-∠DOC ,
∠E=180°-∠3-∠AOE,
∠DOC =∠AOE(对顶角相等),
∴ ∠C= ∠E.
∴ △ABC∽△ADE.
1.如图,∠1=∠2=∠3,求证:△ABC ∽△ADE.
A
B CD
E1 3
2
O
课堂练习
证明:∵ 在△ ABC中,∠A=40 ° ,
∠B=80 ° ,
∴ ∠C=180 °-∠A-∠B=60 °.
∵ 在△DEF中,∠E=80 °,
∠F=60 °.
∴ ∠B=∠E,∠C=∠F.
∴ △ABC ∽△DEF.
2. 如图,△ABC 和 △DEF 中,∠A=40°,∠B=80°,
∠E=80 °,∠F=60 ° .求证:△ABC ∽△DEF.
A
CB
FE
D
证明: ∵ △ABC 的高AD、BE交于点F,
∴ ∠FEA=∠FDB=90°,
∠AFE =∠BFD (对顶角相等).
∴ △FEA ∽ △ FDB,
∴
3. 如图,△ABC 的高 AD、BE 交于点 F.
求证: .AF EF
BF FD
.AF EF
BF FD
D C
A
B
EF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有那些?
方法1:通过定义
方法3:通过两角对应相等。
(这可是今天新学的,要牢记噢!)
方法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
知识梳理
23.3.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学习目标】
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进
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
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及“三边对
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
3.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
简单的问题.
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你有哪些方法?
方法1:通过定义(不常用)
方法2:通过平行线。
方法3:两角对应相等。
知识回顾
观察图24.3.6,如果有一点E在边AC上,那么
点E应该在什么位置才能使△ADE与△ABC相似呢?
3
1
AB
AD
图中两个三角形的一组对
应边AD与AB的长度的比
值为 将点E由点A开始
=__________.
在AC上移动,可以发现当
AE=________AC时,
△ADE与△ABC相似.此时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
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
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E
自主预习
3
1
3
1
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两个三角形,使它们的
两条对应边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量一量第三条
对应边的长,计算它们的比与前两条对应边的比是
否相等.另两个角是否对应相等?你能得出什么结
论?
A
B
C D
E
F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
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
两个三角形相似.
例4 证明图24.3.7中△AEB和△FEC相
似.
5.136
54
FE
AE 5.130
45
CE
BE
CE
BE
FE
AE
证明 ∵
,
∴
∴ △AEB∽△FEC(如果一个
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
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
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
相似).
∵ ∠AEB=∠FEC,
自主探究
在图24.3.8的方格上任画一个
三角形,再画出第二个三角形,使它的三
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的三边长的相同倍
数.画完之后,用量角器比较两个三角形
的对应角,你发现了什么结论?大家的结
论都一样吗?
我们可以发现这
两个三角形相
似.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
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
两个三角形相似.
在△ABC和△A′B′C′中,已知: AB=6cm,BC=8cm,
AC=10cm,A′B′=18cm,B′C′=24cm,A′C′=30cm.试
证明△ABC与△A′B′C′相似.
3
1
18
6 BA
AB
3
1
24
8 CB
BC
3
1
30
10 CA
AC
CA
AC
CB
BC
BA
AB
证明 ∵
,
∴
∴ △ABC∽△A′B′C′(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
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解析:当 △ADP ∽△ACB 时,
AP : AB =AD : AC ,∴ AP : 12 =6 : 8 ,
解得 AP = 9;
当 △ADP ∽△ABC 时,
AD : AB =AP : AC ,∴ 6 : 12 = AP : 8 ,
解得 AP = 4.
∴ 当 AP 的长度为 4 或 9 时,
△ADP 和 △ABC 相似.
如图,已知 △ABC中,D 为边 AC 上一点,P 为边
AB上一点,AB = 12,AC = 8,AD = 6,当 AP 的长
度为 时,△ADP 和 △ABC 相似. A
B
C
D
4 或 9
P
P
课堂练习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已知 ∠B =∠ACD,
AB=6,BC=4,AC=5,CD= ,求 AD 的
长.
A
B C
D
解:∵AB=6,BC=4,AC=5,CD= , 4
5
AB BC .CD AC
∴
又∵∠B=∠ACD,
∴ △ABC ∽ △DCA,
4
5
AC BC
AD AC
∴ , 25
4AD .∴
如图,∠DAB =∠CAE,且 AB · AD = AE·AC,求证
△ABC ∽△AED.
A
B C
D
E
证明:∵ AB · AD = AE·AC,
AB AC .AE AD
∴
又∵ ∠DAB =∠CAE,
∴∠ DAB +∠BAE =∠CAE +∠BAE ,
即∠DAE =∠BAC,
∴ △ABC ∽△AED.
判断图中△AEB和△FEC是否相似?
54 30
36
45
E
A
F
C
B
1
2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延
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知识梳理
23.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目标】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及证明,使学
生进一步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来解决有关问题;
3.通过由特殊情况猜想到一般情况,渗透由特殊到
一般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并进一
步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品质.
1、什么叫做相似三角形?
2、你有几种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有相似三角
形?
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相
似三角形。
知识回顾
两个三角形相似,除了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之外,还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结论.例如,在图
24.3.9中,△ABC和△A′B′C′是两个相似三角形,相似
比为k,其中AD、A′D′分别为BC、B′C′边上的高,那么
AD、A′D′之间有什么关系?
△ABD和△A′B′D′都是直角三角形,而∠B=∠B′,
因为有两个角对应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相
似.那么 kBA
AB
DA
AD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自主预习
图24.3.10中(1)、(2)、(3)分别是边长为
1、2、3的等边三角形,它们都相似.
(2)与(1)的相似比=__________,
(2)与(1)的面积比=__________;
(3)与(1)的相似比=__________,
(3)与(1)的面积比=__________.
2:1
4:1
3:1
9:1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面积比和
相似比之
间有什么
联系呢?
当相似比=k时,面积比= 2k
已知:△ABC∽△A′B′C′,且相似比为k,AD、 A′D′分
别是△ABC、 △A′B′C′对应边
BC、 B′C′上的高,求证:
2kS
S
CBA
ABC
.
A
B C
C’
A’
B’
D
D’
证明 ∵ △ABC∽△A′B′C′,
kDA
AD kCB
BC ∴
,
,
∴ 2
2
1
2
1
k
CBDA
BCAD
S
S
CBA
ABC
111 CBA 222 CBA
111 CBA 222 CBA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 和
个三角形相似吗?如果相似,请给出证明,并求出
和 的面积比.
,这两
自主探究
图24.3.11中,△ABC和△A′B′C′相似,AD、
A′D′分别为对应边上的中线,BE、B′E′分别
为对应角的角平分线,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
系呢?
你可以从中探索
到什么呢?
对应边上的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对
应角上的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
周长比是什么?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1.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3∶5,那么对应角
的角平分线的比等于多少?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为0.4,那么相似比为______,
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的比为______,周长的比为______,
面积的比为______.
3∶5
0.16
3、若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为16:9,则它们的对高
之比为_____,对应中线之比为_____。4:3 4:3
0.4 0.4
0.4
练一练
相似三角形有
哪些性质?
A1
B1 C1
A
B C
知识梳理
ü 对应角相等。
ü 对应边成比例。
ü 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ü 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ü 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ü 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ü 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性质:
1. 已知两个三角形相似,请完成下列表格。
相似比
周长比
面积比
4
16
10
10
100
4
k
k
k2
1
3
1
3
1
9
随堂练习
2. 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9,则它
们对应边的比为______,对应高的比为______ ,周长的
比为______ 。
3. 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2:7,较大三
角形一边上的高为7,则较小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为
______ 。
1:3
1:3
1:3
14
4. 如图,这是圆桌正上方的灯泡 (点A) 发出的光线
照射桌面形成阴影的示意图,已知桌面的直径为 1.2
米,桌面距离地面为 1 米,若灯泡距离地面 3 米,
则地面上阴影部分的面积约为多少 (结果保留两位小
数)?
A
DE F
CB
H
解:∵ FH = 1 米,AH = 3 米,
桌面的直径为 1.2 米,
∴ AF = AH-FH = 2 (米),
DF = 1.2÷2 = 0.6 (米).
∵DF∥CH,
∴△ADF ∽△ACH,
A
DE F
CB
H
DF AF
CH AH
,∴ 即 0 6 2
3
.
CH
,
解得 CH = 0.9米.
∴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 20.9 2.54CH (平方米).
答:地面上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54 平方米.
5. △ABC 中,DE∥BC,EF∥AB,已知 △ADE 和
△EFC 的面积分别为 4 和 9,求 △ABC 的面积.
A
B C
D
F
E
解:∵ DE∥BC,EF∥AB,
∴ △ADE ∽△ABC,
∠ADE =∠EFC,∠A =∠CEF,
∴△ADE ∽△EFC.
又∵S△ADE : S△EFC = 4 : 9,
∴ AE : EC=2:3,
则 AE : AC =2 : 5,
∴ S△ADE : S△ABC = 4 : 25,∴ S△ABC = 25.
23.3.4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相似三角
形的判定和性质,并熟练应用这些判定和性质解决实
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大胆
发言,让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
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自主
探索的新型学习观;
3.通过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讨,使学生经历理论
与实际相结合的全过程,体验数学的实践性,知道数
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其对数学
学习的浓厚兴趣.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
相似三角形. 对应边的比是相似比.
A
B
C
E
D
F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知识回顾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通过定义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
● 三边对应成比例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两角对应相等
(三边对应成比例,三角相等)
(SSS)
(AA)
(SAS)
利用三角形的相似如何解决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
体的长度问题?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
四条对应边中若已知三条则可求第四条.
自主预习
你知道金字塔吗,它们是一些雄伟的建筑
,是古代埃及国王的坟墓,2600年前,埃及
有一个国王,想知道已盖好的大金字塔的高
度,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测量。人爬到塔顶
去吧,不可能。因为塔身是斜的,就是爬上
去了又怎么测量呢?后来国王请来了一个保
叫泰勒斯的学者来帮着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你知道他是如何测出来的吧!下面我们就一
起来看看他的方法。
例 古代一位数学家想出了一种测量金字塔高度的
方法:如图1,为了测量金字塔的高OB,先竖一根已
知长度的木棒EF,比较木棒的影长FD与金字塔的影长
OF,即可近似算出金字塔的高度OB。如果EF=1米,
DF=2米,OF=274米,求金字塔的高度OB。
A(F)
B
O
E
D
图1
典例精析
A(F)
B
O
E
D
.2
274
1
,
BO
FD
OA
EF
BO
分析:∵BF∥ED,
∴∠BAO=∠EDF.
又∵∠AOB=∠DFE=90°,
∴△BAO∽△EDF.
∴BO=137
为了估算河的宽度,我们可以在河对岸选定一个目标作为点A,
再在河的这一边选点B和C,使AB⊥BC,然后,再选点E,使
EC⊥BC,用视线确定BC和AE的交点D.此时如果测得BD=
118米,DC=61米,EC=50米,求两岸间的大致距离AB.
A
E
D
C
B
解:∵∠ADB=∠EDC
∴∠ABD=∠ECD=90゜
∴⊿ABD∽⊿ECD(如果一个三角形的
两角与另一个
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
三角形相似)
∴AB︰CE=BD︰CD
解之得:AB=118ⅹ50/61≈96.7
(米)
答:两岸间的大致距离为96.7米。
合作探究
1. 铁道口的栏杆短臂长1m,长臂长16m,当短臂端点下降
0.5m时,长臂端点升高______m。 8
O
B
D
C
A
┏
┛
1m
16m
0.5m
?
2.某一时刻树的影长为8米,同一时刻身高为1.5米的
人的影长为3米,则树高为______。 4
课堂练习
3、在某一时刻,测得一根高为1.8 m的竹竿的影子长为3 m,
同时测得一栋高楼的影长为90 m,这栋高楼的高度是多少?
54m.
如图,小明为了测量一棵树CD的高度,他在距树24m处
立了一根高为2m的标杆EF,然后小明前后调整自己的位
置,当他与树相距27m的时候,他的眼睛、标杆的顶端
和树的顶端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小明的眼高1.6m,求树
的高度.
分析:人、树、标杆是相互平行的,添加辅助线,
过点A作AN∥BD交ID于N,交EF于M,则可得
△AEM∽△ACN.
A
E
C
DFB
N
A
E
C
DFB
N
解:过点A作AN∥BD交CD于N,交EF于M,因为人、
标杆、树都垂直于地面,
∴∠ABF=∠EFD=∠CDF=90°,
∴AB∥EF∥CD, ∴∠EMA=∠CNA.
∵∠EAM=∠CAN,
∴△AEM∽△ACN ,
∴ .
∵AB=1.6m , EF=2m , BD=27m , FD=24m ,
∴ , ∴CN=3.6(m),
∴CD=3.6+1.6=5.2(m).
故树的高度为5.2m.
AN
AM
CN
EM
27
24276.02
CN
如图,某校数学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硬纸板
DEF 来测量操场旗杆 AB 的高度,他们通过调整测量位置,
使斜边 DF 与地面保持平行,并使边DE 与旗杆顶点 A 在
同一直线上,已知 DE = 0.5 米,EF = 0.25 米,目测点
D 到地面的距离 DG = 1.5 米,到旗杆的水平距离 DC =
20 米,求旗杆的高度. A
B
C D
G
E
F
A
B
C D
G
E
F
解:由题意可得:△DEF∽△DCA,
∵DE=0.5米,EF=0.25米,DG=1.5米,
DC=20米,
则 .DE EF
DC CA
解得:AC = 10,
故 AB = AC + BC
= 10 + 1.5 = 11.5 (m).
答:旗杆的高度为 11.5 m.
∴ 0.5 0.25
20
CA
,
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收获.
23.4 中位线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义与性质;
2.会应用三角形中位线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探究三角形中位线定义、性质的过程,感
受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思想;
4.培养良好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
数学推理的应用价值.
A
B C
E
v1.ΔABC, BC∥DE,△ ≌△ .
v2. ΔABC,点D、E是AB与AC的中点,
证明DE∥BC。DE与BC之间存在什么样
的数量关系呢?
知识回顾
图中线段DE 是连接ΔABC两边的中点D、E
得到的线段,称此线段DE为ΔABC的中位
线
读一读:
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连接三角形两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的区别是什么?
答:三角形的中位线的两端都是中点 三角形的中线一
端是中点,另一端是顶点
A
B C
E
自主预习
• 例1 求证: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
上的中线互相平分.
自主探究
已知:如图,在△ABC中,AD=DB,BE=EC,AF=FC。
求证:AE、DE互相平分。
证明:连结DE、EF
∵AD=DB ,BE=EC
∴DE∥AC(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
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同理可得EF∥BA
∴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AE、DF互相平分
• 例2.如图24.4.4,△ABC中,D、E分别是
边BC、AB的中点,AD、CE相交于G.
求证: 1
3
GE GD
CE AD
证明:连结ED
∵D、E分别是边BC、AB的中点
∴DE∥AC,
∴△ACG∽△DEG
∴
∴
1
2
DE
AC
1
2
GE GD DE
GC GA AC
1
3
GE GD
CE AD
如果在图24.4.4中,取AC的
中点F,假设BF与AD交于G′,如
图24.4.5,那么我们
同理有 ,所以
有 ,即两图中的点G与G′
是重合的.
3
1
BF
FG
AD
DG
3
1
AD
DG
AD
GD
.
思维拓展
猜一猜:
画一个任意四边形,并画出四边的中点,再顺次连接四边形的
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是什么?
如图,四边形ABCD中,E F G H分别是AB CD AD BC的中
点,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解: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连接DB
因为E、H分别是AB、AD的中点 ,
即EH是ΔABD的中位线
所以EH∥BD,EH=½ BD,理由是:三角形的中位
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同理可得,FG∥BD FG=½BD
所以EH∥FG,EH=FG
故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理由是;一组
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
B C
D
H
E
F
G
• 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连接三角形两
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 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
线平行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 3.能应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计算
或说理等问题。
知识梳理
如图1:在△ABC中,DE是中位线
(1)若∠ADE=60°,
则∠B= 度,为什么?
(2)若BC=8cm,
则DE= cm,为什么?
如图2:在△ABC中,D、E、F分别
是各边中点
AB=6cm,AC=8cm,BC=10cm,
则△DEF的周长= cm
图1
图2
60
4
12
A
B C
D E
B
A C
D
E
F
5
4
3
随堂练习
1、如图(1)ΔABC中,
AB=6㎝, AC=8㎝,BC=10㎝,
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
则ΔDEF的周长是____ ,
面积是____。
2.如图(2)ΔABC中,DE是
中位线,AF是中线,则DE与
AF的关系是____
3.若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
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则
原四边形( )
(A)一定是矩形 (B)一定是菱形
(C)对角线一定互相垂直 (D)对角线一定相等
F
A
B c
D E
(1)
A
C
BD
E F
(2)
互相平分
6cm2
12cm
D
4.D、E分别是不等边三角形ABC(即AB≠BC≠AC)的边AB、AC的
中点.O是△ABC所在平面上的动点,连结OB、OC,点G、F分别
是OB、OC的中点,顺次连结点D、G、F、E.
(1)如图,当点O在△ABC的内部时,求证:四边形DGFE是平行
四边形;
(2)若四边形DGFE是菱形,则OA与BC应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
直接写出答案,不需要说明理由).
解:(1)∵D、E、G、F分别是AB、AC
、 OB、OC的中点,
∴DE∥BC,GF∥BC,DE=BC,GF=
BC,∴DE∥GF,DE=GF,
∴四边形DGFE是平行四边形.
(2)OA=BC
23.5 位似图形
【学习目标】
1.了解位似的概念,并会画位似图形;
2.能利用位似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3.培养良好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
数学推理的应用价值.
1.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哪些变换?
w平移: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w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w相似:相似比.
w对称(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与中心对
称图形):对称轴,对称中心.
注:图形这些不同的变换是我们学习几何必不可少的重要工
具,它不但装点了我们的生活,而且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知识回顾
这样放大或缩小,没有改变图形形状,经过放大
或缩小的图形,与原图是相似的。
这些图形相似吗?
相似与轴对称、平移、旋转一样,也是图形
之间的一个基本变换,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保持形状不变.
这节课向大家介绍一种特殊的画相似多
边形的方法.
自主预习
现在要把多边形ABCDE
放大到1.5倍,即新图与原
图的相似比为1.5.
1. 任取一点O;
2. 以点O为端点作射线OA、 OB、OC、……;
3. 分别在射线OA、OB、 OC、……上取点A′、B′、C′、……,
使OA′∶OA=OB′∶OB=OC′∶OC=…=1.5;
4. 连结A′B′、B′C′、……,得到所要画的多边形A′B′C′D′E′.
你能否用逻辑推
理的方法说明其
中的理由?
图中的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
连线相交于一点,像这样的相似叫做
(homothety),点O叫
放电影时,胶片和屏幕上的画面就形成了一
种位似关系.
O
A
B
C D
E
A’
B’
C’ D’
E’
利用位似的方法,
可以把一个多边形
放大或缩小.
位似图形,
位似中心。
要画四边形ABCD的位似图形,还可以任取一点O,
如图24.5.2,作直线OA、OB、OC、OD,在点
O的另一侧取点A′、B′、C′、D′,使OA′∶OA=
OB′∶OB=OC′∶OC=OD′∶OD=2,也可以得到
放大到2倍的四边形A′B′C′D′.
实际上,如图24.5.3所
示,如果把位似中心取在
多边形内,那么也可以把
一个多边形放大或缩小,
而且较为简便.
任意画一个五边形,再把它放大
到原来的3倍.
自主探究
任选一种方法,按下列相似比画出一个三角形的位似
图形.
(1) 相似比为 ;
2
1
(2) 相似比为2.5.
随堂练习
• 若△ABC与△A’B’C’的相似比为:1:2,则OA:OA’=( )。
O
A
A’
B
C
B’
C’
1:2
O .
A
B C
A'
C’B’
.
如图,已知△ABC和点O.以O为位似中心,求作△ABC的位似
图形,并把△ABC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两倍.
OA:OA’ =OB:OB’ =OC:OC’= 1:2
思考:还有没有其他作法?
O
.
A
B
A'
C’ B’
C
如果位似中心跑到三角形内部呢?
A
B
A’
C’
B’
C
O
以0为中心把△ABC
缩小为原来的一半。
已知点O在△ABC内,以点O为位似中心画一个三角形,
使它与△ABC位似,且位似比为1:2.
A
B
C
解:画射线OA,OB,OC;在
射线OA,OB,OC上分别取
点D,E,F,使OA = 2OD,OB
= 2OE,OC = 2OF;顺序连
接D,E,F,使△DEF与△ABC
位似,位似比为1:2.
D
E
F
如图,F 在 BD 上,BC、AD 相交于点 E,且
AB∥CD∥EF,
(1) 图中有哪几对位似三角形? 选其中一对加
以证明;
答案:△DFE 与 △DBA,△BFE 与 △BDC,
△AEB 与 △DEC 都是位似图形;证明略.
(2) 若 AB=2,CD=3,求 EF 的长.
解:∵ △BFE ∽△BDC,△AEB ∽△DEC,
AB=2,CD=3,
2
3
,AB BE
DC EC
∴ 2
5
,BE EF
BC DC
∴
解得 6
5
EF .
23.6.1 用坐标表示位置
【学习目标】
1.会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确定地理位置,
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经历探索用坐标确定位置的过程,掌握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
;
3.让学生感受直角坐标系的应用,认识直
角坐标系的应用价值.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
于一点,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这个点叫做
位似中心, 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1.什么叫位似图形?
2.位似图形的性质
位似图形上的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
比等于位似比
3.利用位似可以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知识回顾
D
E
F
A
O
B
C
如何把三角形ABC放大为原来的2倍?
D
E
F A
O
B
C
对应点连线都交于____________
对应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似中心
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
在八年级学习函数及其图象时,我们曾经建立平面
直角坐标系,用一对有序实数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那
么如何用坐标来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
不少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往往可以忽略,因而可以
用点来表示,从而可以用坐标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自主预习
某中学夏令营举行野外拉练活动,老师交给大家一
张地图,如图1地图上画了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作为定向
坐标,并给出了四座农舍的坐标(1,2)、(-3,5)、
(4,5)、(0,3)。
目的地位于连结第一座与第三座农舍的直线和连结
第二座与第四座农舍的直线的交点处。利用平面直角坐
标系,同学们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请你在图中画出目
的地的位置。
合作探究
如图是某乡镇的示意图.试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
各地的位置
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
毫不费力地在平面上确定一个点
的位置.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看到
许多
1、本节课我学会了……
2、我的体会是……
知识梳理
做一做
小明去某地观察环境污染问题,并且他事先知道下
面的信息:
“悠悠日用化工品厂”在他现在所在地的北偏东
30°的方向,距离此处3千米的地方;
“明天调味品厂”在他现在所在地的南偏东45°的
方向,距离此处2.4千米的地方。
“321水库”在他现在所在地的南偏东27°的方向,
距离此处1.1千米的地方。
根据这些信息,试在图中画出表示各处位置的示意
图。
随堂练习
O小明的位置
悠悠日用化工品厂
明天调味品厂
321号水库
1. 如图,线段 AB 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 A (4,4),
B (6,2),以原点 O 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
线段 AB 缩小为原来的 1/2 后得到线段CD.则端点
D 的坐标为 ( )
A. (2,2) B. (2,1)
C. (3,2) D. (3,1)
D
x
y A
BC
D
2. △ABC 三个顶点 A (3,6),B (6,2),C (2,-
1),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得到的位似图形 △A′B′C′
三个顶点分别为 A′ (1,2),B′ (2, ),C′
( , ),则 △A′B′C′ 与 △ABC 的位似比
是 .
2
3
2
3
1
3
1 : 3
3. 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个图形的各点坐标做如下
变化,其中属于位似变换的是 ( )
A. 将各点的纵坐标乘以 2,横坐标不变
B. 将各点的横坐标除以 2,纵坐标不变
C. 将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以 2
D. 将各点的纵坐标减去 2,横坐标加上 2
C
4. 如图,小朋在坐标系中以A为位似中心画了两个位
似的直角三角形,可不小心把 E 点弄脏了,则 E 点
坐标为 ( )
A.(4,-3) B.(4,-2)
C.(4,-4) D.(4,-6)
A
23.6.2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学习目标】
1.理解点或图形的变化引起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以
及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引起的图形变换,并
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旋转、放大、缩
小等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
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其应用价值.
1.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哪些变换?
w平移: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w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w相似:相似比.
w对称(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与中心对
称图形):对称轴,对称中心.
注:图形这些不同的变换是我们学习几何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它不但装点了
我们的生活,而且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知识回顾
1、如果是△ AOB 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得到△ A ’O’B ’ ,
各顶点的坐标又有什么变化?你能用自已的语言归纳这个规律吗?
A
0 BO’ B’
Y
X
A’
规律(1)左右移
动时,横坐标
左减右加,纵
坐标不变。
自主预习
A
0 2 4 B
2、 将⊿AOB向上或向下移动几个单位长度,你能探
索出图形上下移动的规律吗?
规律:( 2)上下移动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上加下减.
Y
X
-5
4
3、将△ AOB沿着x轴对折,得到△ A ’ OB,画图并说
明对应顶点有什么变化?
O
规律:对应点关于x轴对称。即对应点的横坐标相等、
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Y
X
A
B
A’
0
4、画出⊿ABC,A(2,1),B(4,0),C(5,2)沿y 轴
对折后的⊿A’ B’ C’,并观察对应顶点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规律:对应点关于 y 轴对称。即对应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纵坐标相等
Y
X
A
B
CC’
B’
A’
5、画△ AOB关于原点对称的△ A'O B', 你有什么发现?
0
规律:对应点关于原点对称。即对应点的横坐标和纵坐
标互为相反数
X
Y
A
BB’
A’
6、如果将⊿AOB缩小,变成⊿COD,它们的相似比是多少?
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规律: 横坐标和纵坐标都缩小相同的倍数
X
6
2
0 2 6
Y
C
D
A
B
O
X
Y
4
-4 -2
A
B
C
2 4
-4
1、画出⊿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形
2 、画出⊿ABC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
3、以O为位似中心,将⊿ABC放大2倍
随堂练习
4.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在讨论 “变化的鱼”时,知
道大鱼与小鱼是位似图形,则小鱼上的点 (a,b) 对
应大鱼上的点 .(-2a,-2b)
5.如图,正方形 ABCD 和正方形 OEFG 中,点 A
和
点 F 的坐标分别为 (3,2),(-1,-1),则两个正
方形的位似中心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 或 (-5,-2)
O
x
第23章 小结与复习
【学习目标】
1.运用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性质进行有关问
题的简单的说理或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2.能用坐标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感受点的坐标由
于图形变化而相应地也发生变化,让学生体会到数
与形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题.
相似图形
位似图形
相似多边形
相似三角形
对应角相等
对应边的比相等
周长比等于形似比
面积比等于形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应
用
1.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一、比例线段
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定义:对于给定的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
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长度之比,那么这四条线
段叫做比例线段.
2.比例性质:①如果 ,那么ad=bc;②如果ad=bc,
那么 .
1.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
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判定定理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4.判定定理3: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相似图形
四、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1.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2.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如果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那么它们相似.
五、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六、中位线
1.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对应角的平分线之比等
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位似可以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三角形三条边上的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是三角形的重心,
重心与一边中点的连线的长是对应中线的 .
七、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1.点P(x,y)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P′(x,-y).
2.点P(x,y)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P′(-x,y).
1. 相似图形:
形状相同的图形。
2. 相似多边形: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3. 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
1. 相似图形三角形的判定方
法:
ü 通过定义
ü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
ü 三边对应成比例
ü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ü 两角对应相等
(三边对应成比例,三角相等)
ü 对应角相等。
ü 对应边成比例。
ü 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ü 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ü 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1) 测高
测量不能到达两点间的距离,常构造相似三角形求
解。
(不能直接使用皮尺或刻度尺量的)
(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间的距离)
测量不能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通常用“在同一
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比例”的原理解决。
(2) 测距
ü 对应角相等。
ü 对应边成比例。
ü 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ü 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ü 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ü 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ü 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性质: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CD上一点,
DE∶ CE=2∶ 3,连接AE、BD交于点F,则
S△DEF∶ S△ADF∶ S△ABF等于( )
A.2∶ 3∶ 5
B.4∶ 9∶ 25
C.4∶ 10∶ 25
D.2∶ 5∶ 25
C
2.如图,在Rt△ABC中,CD为斜边AB上的高,且
AC=6厘米,AD=4厘米,求AB的长为 厘米.9
3、如图,点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且
DE∥BC,BD=2AD,那么△ADE的周长︰△ABC的周
长= 。
A
B C
D E
1:3
4.右图中,若D,E分别是AB,AC边上的中点,
且DE=4则BC= ____8
5.右图中, DE∥BC,S△ADE:S四边形DBCE = 1:8,则AE:AC=
__。1:3
BA
C
O
如图:
写出其中的几个等积式
①AC2=
②BC2=
③OC2=
AO×AB
BO×AB
AO×BO
若AC=3,AO=1.写出
A.B.C三点的坐标.
(-1,0) (8,0)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