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ID:686828

大小:121.9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5-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四 运算律 第1课时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复习加、减、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和小括号的作用。‎ ‎2.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为接下来学生学习运算律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用递等式表示计算步骤。‎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买文具”的主题情境图,并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可以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在小组内发言,教师指名小组代表汇报。‎ 二、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元?‎ 师:怎样计算?你能想出什么方法?‎ 学生自主思考,同桌讨论算法,教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想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 ‎ 方法二:22×3+24÷4‎ 师: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生:第二种方法简便,因为第二种方法是综合算式。‎ 师:怎样计算这个综合算式?‎ 学生同桌交流算法,教师指名汇报。 ‎ ‎22×3+24÷4   或   22×3+24÷4‎ ‎=66+24÷4       =66+6‎ ‎=66+6         =72(元) ‎ ‎=72(元) ‎ 师:在计算两级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教师出示下列算式。‎ ‎35+65×40÷5  12×(153-83)÷8  (96-6)×(15+9) ‎ 师:你能说出上面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学生自主思考并汇报。‎ 教师小结:在计算两级算式的时候,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试一试。‎ 出示问题: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质疑:用小括号尝试了很多遍,等式都不成立。‎ 教师适时指出,小括号不行,我们还可以请中括号来帮忙。如果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学生再次尝试添加括号,发现方法。‎ ‎9÷[3×(5-2)]=1‎ ‎3.师生一起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并计算,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2.完成“练一练”第5题。‎ 学生自主读题,教师请学生上讲台玩游戏,并奖励获胜者。‎ ‎3.完成“练一练”第7题。‎ 教师请一位学生站起来读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设计购买方案,然后指名小组代表汇报。‎ 四、课堂小结 ‎  师: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第1课时 买文具 只有加、减运算,或只有乘除运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既有加减运算,又有乘除运算时,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时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第2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目标 ‎1.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和字母表达式。‎ ‎2.能较为灵活地运用交换律变换加法或乘法算式。‎ ‎3.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算式的结果。‎ ‎4.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5.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和字母表达式。‎ 难点: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猴子吃桃”的故事。‎ 小猴子最喜欢吃桃子了,猴妈妈每天上午发给小猴3个桃子,下午发2个。时间长了,小猴不高兴了,怎么每天下午都少一个桃子呢?于是,猴妈妈每天上午发给小猴2个桃子,下午发3个。这下小猴子高兴地笑了。‎ 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对小猴子说点儿什么吗?‎ 生:小猴子,你每天得到的桃子一样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抓住桃子的变与不变进行分析。今天,我们就抓住数学中的变与不变来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二、探究规律 ‎1.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根据你的学习经验,想想在运算过程中,有没有数的位置变了,而得数不变的现象呢?你认为在什么运算中有这种现象?‎ 生:在加法、乘法运算中有这种现象。‎ ‎2.发现规律。‎ 师:我们来看这两组算式。‎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上的算式。‎ ‎4+6=10     3×5=15‎ ‎6+4=10     5×3=15‎ ‎4+6=6+4    3×5=5×3‎ 师:你能列举出更多类似的例子吗?写一写。‎ 学生自主思考,写出类似的例子,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自己写的算式。‎ 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加数和乘数位置变了,得数没变。教师小结:两数相加(乘),交换加(乘)数位置,和(积)不变。‎ 师:这是数学运算中一个很重要的运算定律,我们分别称之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二、探究规律(续)‎ ‎3.用字母表示。‎ 师:加法和乘法运算中有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我们可以写出多少个这样的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式子就能表示出这个定律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反馈:可以用字母、符号等来表示。‎ 师: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这两个规律。a+b=b+a   a×b=b×a ‎4.验证规律。‎ 师:我们学过的看图写两个加法算式,应用了什么定律?‎ 生:加法交换律。‎ 师:那我们学过的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写两个算式,应用了什么定律?‎ 生:乘法交换律。‎ 师:所以说,这两个定律我们以前已经接触过了,只是今天把它们归纳概括出来了而已。‎ ‎5.猜想验证。‎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归纳概括出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知道两个数相加或相乘,存在交换律。由此你能联想到什么?你有什么猜想吗?‎ 猜想一:三个数相加或相乘,交换加数或乘数的位置,和(积)不变。‎ 猜想二:减法交换律——交换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猜想三:除法交换律——交换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师:同学们提出了一些猜想,请你们自己举例进行验证。‎ 反馈:请你汇报的时候先说你的猜想是什么,再说是怎么验证的,最后说结论是什么。‎ 猜想一:成立;猜想二:不成立;猜想三:不成立 师:加法和乘法,我们写出了很多个算式,都符合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交换乘数位置,积不变。而减法或除法,只有被减数、减数相等或者被除数、除数相等的时候得数不变,其他时候都不行。那我们能说减法和除法存在交换律吗?‎ ‎6.小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索规律,归纳概括出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我发现大家很会学习。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好吗?‎ 举例—观察—归纳概括,得出结论—猜想—验证 师:这是我们学习数学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叫作归纳猜想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小组代表汇报思考过程。‎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教师读题,全班学生口答。‎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尝试说明验算道理,教师请两位学生上讲台计算并验算。‎ 四、课堂小结 ‎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2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a+b=b+a   a×b=b×a 第3课时 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 ‎3.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情境导入 出示问题:同学们,暑假期间,我们学校举行军事夏令营活动,三年级一班有营员42人,二班有营员45人,三班有营员55人,请你计算一下,这三个班共有营员多少人?‎ 全班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2+45+55=142(人) ‎ 师:同学们真棒,但是计算速度还不够快。怎样可以快速计算出结果呢?学了今天的内容后你们就知道怎样简便计算了。‎ 二、探究新知 ‎1.师:让我们一起看下面几个算式。‎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上淘气和笑笑给出的算式。 ‎ ‎(4+8)+6         4+(8+6) ‎ ‎=12+6         =4+14‎ ‎=18 =18‎ ‎(4+8)+6=4+(8+6) ‎ ‎(19+62)+38    19+(62+38) ‎ ‎=81+38     =19+100‎ ‎=119      =119‎ ‎(19+62)+38=19+(62+38) ‎ 师:观察淘气、笑笑写的式子,你能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自己动笔写算式,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师:仔细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口述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样的规律称为加法结合律。‎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全班学生齐读。‎ ‎2.学习加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 ‎(1)教师出示字母算式:(a+b)+c=a+(b+c)。‎ ‎(2)师生交流,弄清楚字母算式中a、b、c的含义。‎ ‎3.做一做。根据加法结合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5+68)+32=25+(+)‎ 二、探究新知(续)‎ ‎130+(70+4)=(130+)+ ‎4.探究简便算法。‎ 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同学们想一想:下题怎样计算更简便?‎ ‎57+288+43= 方法一:           方法二: ‎ ‎57+288+43        57+288+43‎ ‎=(57+43)+288       =288+(57+43) ‎ ‎=100+288 =288+100‎ ‎=388 =388‎ 教师小结:加法结合律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希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好。‎ 三、巩固练习 ‎1.计算:480+325+75。‎ ‎(1)提问:仔细观察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全班学生试做,教师指名学生板演。‎ ‎(3)集体订正,教师指名说说这样算的依据。‎ ‎2.计算:137+31+63。‎ 师:怎样算比较简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并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了简便运算,希望同学们今后在计算时,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四、拓展提高 ‎1.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打“√”。‎ a+(20+9)=(a+20)+9(  ) ‎ ‎△+(○+b)=(△+□)+b(  )‎ ‎(10+20)+30+40=10+(20+30)+40(  ) ‎ ‎2.有一天,爸爸让小明从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说出了这100个数相加的结果是5050,你能帮小明说明爸爸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 ‎1+2+3+4+5+…+99+100‎ ‎=(1+100)+(2+99)+…+(50+51) ‎ ‎=101×50‎ ‎=5050‎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91+89+1185+41+15+59‎ ‎168+250+32135+49+65+24+11‎ ‎4.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你能很快算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和吗?‎ ‎1+3+5+7+…+17+19=‎ ‎2+4+6+8+…+18+20=‎ 五、课堂小结 ‎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第3课时 加法结合律 ‎(a+b)+c=a+(b+c)‎ 第4课时 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意义。‎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总结得出乘法结合律。‎ ‎3.会用字母公式表示乘法结合律,能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和验算。‎ ‎4.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意义,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利用知识的正迁移,自主探究乘法结合律的内容。‎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1.回忆加法结合律。‎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加法结合律。‎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或者公式,或者举一个例子,说一说加法结合律?‎ 生1: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生2:(2+3)+4=2+(3+4)。‎ 生3:(a+b)+c=a+(b+c)。‎ ‎2.提出问题。‎ 师:加法具有结合律,减法、乘法、除法也具有结合律吗?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 生:减法、除法没有,乘法有。‎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乘法结合律。‎ 板书课题:乘法结合律 二、探究新知 ‎1.师:你能准确地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你是怎样算的?‎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生1:从上面看,一共有3×5×4=60(个)。‎ 生2:从侧面看,一共有3×4×5=60(个)。‎ 生3:从前面看,一共有5×4×3=60(个)。‎ ‎2.教师进而组织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独立观察,很快自己能自主发现。‎ ‎(1)三个算式所有的因数都是3,4,5。‎ ‎(2)三个算式的积都相等。‎ ‎(3)三个算式只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不一样,结果是一样的。‎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3×4×5=3×5×4=5×4×3。‎ 二、探究新知(续)‎ 引导学生计算这三个算式,比较计算速度。根据计算经验,学生一致同意喜欢用5×4×3,因为4×5=20,20是整十数,整十数乘法比较简便。‎ 师:如果不改变因数的位置,又想先算4×5=20,再算20×3=60,怎么办?‎ 由于已有加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的学习经验,学生很快知道:‎ ‎3×4×5=3×(4×5)=3×(5×4)。‎ 师:可以再举出一些例子吗?(举例验证) ‎ ‎4.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师:如果用a,b,c表示这三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 ‎(a×b)×c=a×(b×c) ‎ ‎5.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上淘气和笑笑给出的两组算式。 ‎ ‎(2×4)×3         2×(4×3) ‎ ‎=8×3          =2×12‎ ‎=24 =24‎ ‎(2×4)×3=2×(4×3)   ‎ ‎(7×4)×25        7×(4×25) ‎ ‎=28×25 =7×100‎ ‎=700 =700‎ ‎(7×4)×25=7×(4×25) ‎ 师:这两组算式运用了什么规律?‎ 生:乘法结合律。‎ 师:你还能利用乘法结合律写出其他算式吗?‎ 学生自主写算式,教师请几位学生汇报自己写的算式。‎ ‎6.师:算式125×9×8怎样计算简便?‎ 学生思考后发现,先算125×8,再算1000×9,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小结:利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教师指名小组代表汇报。‎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师生一起回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字母表达式,然后学生自己填一填,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自主观察算式的特点,相互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教师巡视课堂,帮助理解有困难的学生。‎ ‎4.完成“练一练”第4、5题。‎ 学生自主读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请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评价。‎ 四、课堂小结 ‎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4课时 乘法结合律 ‎(a×b)×c=a×(b×c)‎ 第5课时 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掌握探索问题的程序。‎ ‎2.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 ‎3.会用乘法分配律简化一些特殊算式的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谈话交流,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今天又会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吧。‎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情境图。‎ 师:这是工人师傅为学校的某一墙面镶嵌的瓷砖。‎ ‎2.学生先估算: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3.师生一起验证估算结果。‎ ‎4.学生汇报验证方法和结果。‎ 生1:3×10+5×10     生2:(3+5)×10 ‎ ‎=30+50         =8×10 ‎ ‎=80(块) =80(块) ‎ 生3:4×8+6×8     生4:(4+6)×8 ‎ ‎=32+48 =10×8 ‎ ‎=80(块) =80(块) ‎ ‎5.师:同学们的计算方法都很好。请仔细观察这四种算法,你能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计算方法不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 师:我们可以用等号把算式连接起来。‎ ‎3×10+5×10=(3+5)×10‎ ‎4×8+6×8=(4+6)×8‎ ‎6.观察、讨论算式的特点。‎ 师:这两个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特点?两边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生:左边是这两个加数都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右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左右两边的结果相同。‎ ‎7.举例验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算式的特点,能再列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师:这几位同学举的例子符合要求吗?请在小组中验证。‎ 小组代表汇报。‎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续)‎ ‎8.教师小结: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它是我们学习的关于乘法的第三个定律。‎ ‎9.学生同桌相互说一说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现在你能用字母的形式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吗?用a ,b ,c分别表示这三个数,试着写一写。‎ ‎(a+b)×c=a×c+b×c(课件出示) ‎ ‎10.寻找简算原因: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可以使计算简便,那么乘法分配律能否使计算简便呢?比较上面四个算式,看哪个算式计算简便,为什么?‎ ‎11.师:请结合4×9+6×9这个算式说明乘法分配律是成立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试一试。‎ ‎1.观察(80+4)×25的特点并计算。‎ ‎(1)出示题目。‎ ‎(2)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看算式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鼓励学生独立计算。‎ ‎2.观察34×72+34×28的特点并计算。‎ ‎(1)出示题目。‎ ‎(2)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看看是否符合要求。‎ ‎(3)简化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找到式子中的运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第(1)题:学生同桌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第(2)题:教师请两位学生上讲台计算,集体订正。‎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教师指名学生汇报,全班点评。‎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1)限时1分钟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集体订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4.完成“练一练”第6题。‎ 师:你能快速算出算式26×2l的结果吗?‎ 引导学生知道,可以将21看成20+1,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最后让学生自主计算58×11和47×102。‎ 五、课堂小结 ‎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特点?‎ 第5课时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