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语文押题卷(三)(新高考版)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
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
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目前的融媒体环境,既有传
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共生,也有新旧媒体间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
多方面的融合,从本质上讲是以互联网新媒体为核心的多元化媒介环境。
融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时效性与实效
性。融媒体拓宽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使其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获得显著提升。
二是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一方面,由于技术的变革创新,融媒体打破了旧媒介
的生产方式和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传受者之间的界限,体现了强大的包容性;
另一方面,融媒体解构、颠覆了传统媒介的传播模式,使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更
广、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三是具有多维性。传统文化的传播由单向的传统媒介
传播模式发展成为多维交互传播模式,网络上的任何个体皆可进行信息的生产、
传递、共享及反馈。
中国孔子网融媒体平台,是基于“一网一台一馆(中国孔子网、孔子网络电
视台和儒家文化数字馆)”,以儒家文化为主题、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
的新兴融媒体传播平台。自上线以来,该融媒体平台实现了网站、微信、纸媒、
APP 等交互媒体的深度融合、资源共享,打造了《儒学快讯》《儒学联播》《儒林
论道》《孔子会客厅》《传承者》等多个品牌栏目。平台还利用线上线下,全面创
新文化活动落地方式,成功举办了“全球同祭孔”“中华经典吟诵大会”等大型
主题活动,充分利用融媒体优势进行线上线下传播,用全新的手段和模式进行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摘编自李奕悦《融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探析》)
材料二:
融媒体不同于过去单一媒体或者少量媒体的传播,它实现了多种媒体形态在
不同媒介中的传播。在新时代综合运用融媒体技术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弘扬有着
积极的影响。
融媒体能够有效记录和保存传统文化的原型,使宣扬传统文化有据可依。作
为传统文化中物质文化的代表的文物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光明日报》刊登
的《馆藏文物之痛:文物腐蚀的结与解》说明了我国馆藏文物腐蚀严重,像敦煌
莫高窟这些暴露在露天环境中的文物遭受的侵蚀更为严重。同样,面对时间的洗
礼,非物质文化更难传承全貌,例如陕西的社火表演、剪纸艺术、皮影戏、秦腔、
木板年画、泥塑等,它们已经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作为非物质文化,它们应
该受到珍视和保护。融媒体可以通过图像、视频化、APP、H5、虚拟现实等技术
完整保存这些岌岌可危的传统文化。
融媒体能够拓宽宣扬传统文化的渠道,提升社会影响力。融媒体革除了报纸、
杂志等传统媒体传播手段单一的弊病,将媒体的传播能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融媒体产品的多样化造就了其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其中,文字、图片不仅能在传
统纸媒上完美展现,更能通过客户端、APP 等大放异彩;视频、音频可以通过互
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泛传播;H5 技术不仅在视听上满足了用户的需要,还能够
兼顾交互性和趣味性;现场云技术革新了传统的采编发场景,使得“同步时空,
还原现场”成为可能;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和复原工作中扮演了重
要的角色等。
融媒体还能够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迸发出新的活力。融媒体宣扬传统
文化不是简单的展示与场景再现,而是在全新文化产品中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和创
作者的感情。例如,新华社陕西分社创新性推出“穿越秦朝,当你的品位遇上兵
马俑”,H5,让用户通过涂鸦的方式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彩色兵马俑,使得原本已
经褪色的兵马俑重焕彩色新妆,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融媒体技术还可以搭建
沟通的桥梁,让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同时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摘编自王硕刚、巨维博《融媒体视域下宣扬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
材料三:
目前,融媒体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各种新媒体技术、新文化理念营造
出了全新、多元的文化传播环境。应该利用融媒体技术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
度。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作品
之中,激发民众对历史和文化的热情,实现优秀文化的大众化和全球化传播。
在多元化的融媒体时代,依照以前的发展模式传承传统文化,已经不能适应
当代的文化发展潮流。须以创新的理念不断推陈出新,传统文化才能在日新月异
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泛娱乐化的今天,各大媒体为了追求利润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博取关注,众
多娱乐节目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变态邪恶的故事随处泛滥,网络上各种恶搞短视
频屡见不鲜,普通民众的品味变得越来越低俗不堪,这就亟待精英群体集体发声。
知识分子作为知识的传承者,更应该肩负起引导传统文化向着良好方向发展前进
的义务。在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只有与精英知识分子结缘,才能远离媚俗,才
能准确地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原貌传达出来,又兼具娱乐性,满足当代人对文化的
高层次需求。
(摘编自张瑞丽《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融媒体是一种新型媒体,它把不同的媒体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从而实现传统媒
体与新媒体的合作共生和多方面融合。
B.融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多维性,网络上的任何个体皆可进行信息
的生产、传递、共享及反馈。
C.融媒体使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迸发出新的活力,而传统文化与融媒体
的关系也日益密切,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
D.融媒体的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把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作品,激发民
众热情,实现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播。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新兴融媒体传播平台能实现交互媒体的深度融合、资源共享,能用全新的手段
和模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B.社火表演、剪纸艺术等非物质文化更难传承全貌,利用融媒体保护非物质文化
比保护物质文化难度更大。
C.利用 H5 技术的交互性和趣味性,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参与创作,创作出
自己心目中的全新作品。
D.在融媒体时代,媒体过分追求利益、普通民众品味低俗等问题亟待解决,精英
群体更应肩负起引导义务。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媒体融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技术性的基础服务,创新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方式,扩大了其传播的广度。
B.将全息投影技术运用在傩文化的保护、展示、商业应用等多个方面,使傩文化
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得以传承。
C.《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播出,就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受到一致好评,并掀起
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
D.借助“活力网格”融媒体平台,市民用手机 APP 上报各类问题,网格管理中心
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及时反馈。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融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醋栗
【俄】契诃夫
我们弟兄两个,我伊万·伊万内奇和弟弟尼古拉·伊万内奇,他比我小两岁。
家父本来是骑兵,立有战功升做军官,给我们留下贵族的身份。我们的童年是在
乡间自由自在度过的。我们跟所有农家孩子一样,喜欢待在田野上、树林里,看
守马匹、捕鱼,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
尼古拉从十九岁起就坐进省税务局的办公室。一年一年过去了,他还是坐在
同一个位子上,抄写那些老一套的公文,喜欢看报,只读广告栏,说某地有若干
俄亩耕地,连同草场、庄园一并出售。便总想着一件事情:怎样回到乡下去。他
的这种念头渐渐成为一种明确的愿望、一种理想,要在什么地方的河边或湖畔买
下一座小小的田庄。他脑子里经常幻化出花园的小径、花丛、果树等画面,可是
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画面里必定有醋栗丛。他不能想象一座庄园,一处饶有诗意
的安乐窝,居然会没有酷栗。
他是个温和善良的人,我喜欢他,可是这种把自己关在自家小庄园里过一辈
子的愿望,我素来不同情。人们通常说:一个人只需要三俄尺的土地。三俄尺的
土地是死尸所需要的地方,不是活人需要的。盼望有个庄园,像是不错。可要知
道,这种庄园也就是三俄尺土地。离开城市,离开斗争,离开生活的喧嚣,隐居
起来,躲在自己的庄园里,这算不得生活。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
一个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够尽情发挥
他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几年过去,他被调到另一个省工作,已年过四十,还在读报上的广告,还在
攒钱。后来听说他结婚了,目的还是买一座有醋栗的庄园。他娶了一个年老而难
看的寡妇,他对她毫无感情,只因为她手里有几个臭钱。他俩一起生活,他变得
很吝啬,经常让她吃个半饱,把她的钱存进银行却写在自己名下。她原先的丈夫
是邮政支局局长,她过惯了吃馅饼、喝果子露酒的生活,现在,在第二个丈夫家
里连黑面包也不多见。这种生活把她弄得憔悴不堪,三年不到干脆把灵魂交给了
上帝。当然,我的弟弟从来没有想过对她的死负有责任。金钱如同伏特加,能把
人变成怪物。
妻子死后,他通过代售人买了一个百余俄亩的田庄,有主人的正房,有仆人
的下房,有花园,但没有果园,没有醋栗。我的尼古拉·伊万内奇毫不气馁,立
即订购了二十丛醋栗,动手栽下,过起地主的生活来了。
我去探望过他。那天天气很热,到处都是沟渠、圆墙、篱笆,和栽成一行行
的杉树,弄得人不知道怎样才能走进院子里去。我朝一幢房子走去,迎面来了一
条毛色红褐的狗,皮球似的。它想叫几声,可又懒得张嘴。厨房里走出来一个厨
娘,光着脚,很胖,像刚灌好的香肠。她告诉我,老爷吃过饭正在休息。我走进
屋里,他坐在床上,膝头盖着被子。他老了,胖了,皮肉发松,他的脸颊、鼻子、
嘴唇,全都往前拱出去,看上去,跟猪那样陷进被窝里。
“哦,你在这儿过得怎么样?”我问他。
“感谢上帝,我过得挺好。”
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胆小怕事可怜的小职员了,而是真正的地主老爷。他已
经习惯这里的生活,过得很有滋味。他吃得很多,常去澡堂里洗澡。他已经跟村
社和两个工厂打过土地官司。农民若不称呼他“老爷”,他就大为恼火。他关心
自己的灵魂得救,做好事装模作样,不是实心实意的。当初在税务局里他甚至害
怕持有个人的见解,现在呢,说的都是至理名言,而且用的是大臣的口气。
“我了解老百姓,我会对付他们。”他说,“老百姓都喜欢我。我只消动一动
手指头,他们就会替我办好我想要办的所有事情。”这些话,他都是面带精明而
善良的微笑说出来的。他不下二十遍反反复复地说:“我们这些贵族,我,作为
一名贵族……”显然他已经不记得我们的祖父是个农民。
傍晚,我们喝茶的时候,厨娘端来满满一盘醋栗,放在桌子上。这不是买来
的,而是自家种的。自从栽下那些灌木以后,这还是头一回收摘果子。尼古拉·伊
万内奇眉开眼笑,足有一分钟默默地、泪汪汪地看着醋栗,他漖动得说不出话来。
随后他把一枚果子放进嘴里。得意地瞧着我,那副神态就像一个小孩子终于得到
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真好吃!”他贪婪地吃着,不断地重复道,“嘿,真好吃!
你也尝一尝!”
醋栗实在又硬又酸。不过正如普希金所说:“对我们来说,喜爱使人高兴的
谎话,胜过喜爱许许多多的真理。”我看到了一个幸福的人,他心心念念的梦想
显然已经实现,达到了生活中的目标,得到了想要的一切,他对自己的命运和他
本人都感到满意了。不知什么缘故,往常我想起人的幸福,思想里不免夹杂着伤
感的成分。现在,面对着这个幸福的人,我的内心充满了近乎绝望的沉重感觉。
入夜,我辗转难眠,不要容自己昏睡!生活要有意义和目标!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有删改)
【注】《醋栗》创作于 1898 年,正值沙皇俄国民主解放运动高潮时期,作家
致力于探索新生活。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醋栗》讲述了一个小人物人生全部理想就是为了拥有一座小庄园,而丧失原
有的优秀品质,变得庸俗、冷酷的故事。
B.“醋栗”在小说中不断出现,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始终,还象征了主人公尼古
拉·伊万内奇为之一生追求的幸福和欲望。
C.醋栗果实其实又硬又酸,主人公尼古拉·伊万内奇却装出它真好吃的模样,毕
竟醋栗是他大半生向往的幸福生活的标志。
D.《醋栗》末尾借普希金的话表达对真理以及真幸福的思考,对社会中沉浸于个
人小幸福的狭陋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批判。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3 分)
A.小说以小见大,通过一个痴迷醋栗的小职员的故事再现沙皇制下的凡俗人生,
揭示当时社会只关心个人小幸福的人是极少数,具有批判性。
B.小说采用对比手法塑造尼古拉·伊万内奇这一前后反差巨大的形象。他原本善
良,喜欢田野,热爱自由;却为一已梦想,将整个人性扭曲了。
C.小说按顺序展开一幅幅平淡却寓意深刻的生活图景,尼古拉童年时的原野、青
年时的税务局办公室、当地主时的田庄等环境,都具有典型性。
D.小说并非一味地讲述,作者借伊万·伊万内奇的口发出了呐喊:生活要有意义
和目标,幸福生活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而是整个大自然。
8.简要分析“我”的形象及作用。(4 分)
9.简要分析契诃夫小说《醋栗》中的讽刺艺术。(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
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
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
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
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共乘风云而
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
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
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
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
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
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
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
飞者可以为矰
B.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
飞者可以为矰
C.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
者/可以为矰
D.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
者/可以为矰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藏室,是藏书和档案之所。“守藏室之史”即“藏室史”,亦称“征藏史”,
“征”是典掌之意,指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
B.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系着丝绳的短箭,因系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
来泛指短箭。
C.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代三公之
一,位高于太师。
D.孝文,是谥号。汉孝文帝是刘恒,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
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
的品格,同时也从侧面烘托了老子的见识远超常人。
C.老子写了 5000 多字的《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之意”,然后
潇洒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D.世上学习老子学说的人贬斥儒学,学习儒学的人贬斥老子的学说。作为严肃
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4 分)
(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4 分)
14.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老子,隐君子也”?(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节选)
李白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注】。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注】严光,字子陵,东汉初隐士。谢客,谢灵运,南朝刘宋时的山水诗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篇概言自己在宫禁中的生活状态,“晨趋”“夕待”正是入官以来的形象写
照。
B.三、四句写诗人博览群书,深入钻研其中奥妙轻松自如,表达了诗人心情的
愉悦。
C.诗人以“青蝇”比喻那些势利的庸俗小人,而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
操。
D.这首诗一反李白所常有的奔放激情和奇特想象,语言平实却蕴藉着复杂的情
感。
16.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并大肆挥霍的暴行。
(3)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展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相貌出众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小题。
丝路重镇敦煌,是广阔沙漠中的“文化绿洲”,是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
兰四大文化体系汇流之地。20 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闯入莫高窟藏经洞,
从此敦煌被推到世界的聚光灯下。735 个洞窟、45000 平方米壁画,展示了公元
4 世纪至 14 世纪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1907 年,斯坦因在敦煌长
城烽隧遗址发掘出土第一批敦煌汉简。此后百年间,甘肃的敦煌、酒泉、张掖、
武威、天水等地区陆续出土了数万枚不同时代的简牍。透过壁画和简牍,人们揭
开了千年丝路的神秘面纱,触摸到了博采众长的敦煌文化。
百余年来,艺术家和学者纷纷来到这座中外交流成果的艺术宝库汲取营养,
把敦煌的故事以全新的方式讲给世界听。
18.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不止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也被斯坦因发现
B.不止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斯坦因也发现了
C.斯坦因发现了的,不止有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
D.被斯坦因发现的,不止有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
19.下列各句中,和文中画框的修辞手法相同的项是( )(3 分)
A.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0.文中画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销量连续 5 年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新能
源汽车超过 450 万辆,占全球 50%以上。然而,在买与不买的选择中,续航难题还
是难倒了不少人。①___________,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随着充电桩建设的不断提速,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问题得到局部缓解,目前
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已超过 130 万个。不过,私人充电桩安装率偏低,公共充电
桩利用率不高,充电桩的使用体验也不佳。既要“装得上”,②___________,充电
模式改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③___________,换电模式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只不过,由于换电站建站成
本不菲、维护成本太高,再加上电池型号不统一、不兼容等因素,推广普及换电模
式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22.请分别用一个转折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30 个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岁月长河奔涌民族精神,百年沧桑砥砺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流淌在中华民族
的血脉里,《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逻辑
与情感 。
近日,H&M 造谣中国强用劳动力,抵制中国“新疆棉花”事件引发全民愤慨,
国人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网名们纷纷发声力挺“新疆棉花”,HM、耐克、阿迪等
代言明星纷纷解除合约,外交部、商务部更是强硬回应,纯白无暇的新疆棉花绝
不容许任何势力玷污抹黑。
面对国外势力的造谣抵制,作为中国青年,你有何感触?请向世界发出属
于中国青年的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青年风采、重塑中国形
象。请写一篇文章在班级主题班会上交流分享。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必修使用引用论证;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 A【解析】A 项,“它把不同的媒体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从而实现传统媒体与新
媒体的合作共生和多方面融合”错误,由“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
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目前的融媒体环境,既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共生,也有新旧媒体间内
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多方面的融合,从本质上讲是以互联网新媒
体为核心的多元化媒介环境”可知,不是整合“不同媒体”,是“在人力、内
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
2. B【解析】B 项,“利用融媒体保护非物质文化比保护物质文化难度更大”错误,
由“同样,面对时间的洗礼,非物质文化更难传承全貌,例如陕西的社火表
演、剪纸艺术、皮影戏、秦腔、木版画、泥塑等,它们已经渐渐退出了历史
舞台。但作为非物质文化,它们应该受到珍视和保护。融媒体可以通过图像、
视频化、App、H5、虚拟现实等技术完整保存这些岌岌可危的传统文化”可知,
选项删掉了修饰语“面对时间的洗礼”,并且原文是“融媒体可以通过图像、
视频化、App、H5、虚拟现实等技术完整保存这些岌岌可危的传统文化”,而
非“比保护物质文化难度更大”。
3. D【解析】D 项,材料二的观点是“在新时代综合运用融媒体技术对传统文化
的宣传和弘扬有着积极的影响”,“借助‘活力网格’融媒体平台,市民用手
机 App 上报各类问题,网格管理中心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及时反馈”展示了
融媒体的作用,但是不涉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的
观点。
4. 【答案】①论证结构上,整体为“总分”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
分从三个方面并列阐述。②论证方法上,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
5. 【答案】①媒体、传播者应综合运用融媒体技术。②更新理念,创新发展模
式。③普通民众应自觉提升文化品位,增强辨识能力。④精英群体应引导传
统文化向着良好方向发展。
6. C【解析】据小说“自从栽下那些灌木以后,这还是头一回收摘果子。尼古拉•
伊万内奇眉开眼笑,足有一分钟默默地、泪汪汪地看着醋栗,他激动得说不出
话来。随后他把一枚果子放进嘴里,得意地瞧着我,那副神态就像一个小孩子
终于得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真好吃!’‘他贪婪地吃着’,可知尼古拉不是
“装出它真好吃的模样”。尼古拉已然满足了一己的小幸福,醋栗于他是幸福
生活的标志,当然是“真好吃”。
7. A【解析】“当时社会只关心个人小幸福的人是极少数”于原文无据,据小说文
意,尼古拉•伊万内奇沉浸于个人幸福有其社会基础,故不应是少数。
8. 【答案】①“我”是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尼古拉的故事是通过“我”的
观察和讲述一一展开的。 ②“我”是主人公的哥哥,见证了尼古拉为实现个
人的小幸福,不断抛弃善良,最终使人性扭曲的过程,极具真实感。③“我”是
麻木人群中的清醒者,“我”的呐喊表达了对新生活的追求,深化了主旨。
9. 【答案】①漫画式的人物形象。如几年后再见尼古拉“他的脸颊、鼻子、嘴
唇,全都往前拱出去……跟猪那样陷进被窝里”,揭示了安逸生活对人灵魂的
腐蚀。②夸张性的环境描写。如尼古拉的庄园“到处都是沟渠、围墙、篱
笆………一条毛色红褐的狗,皮球似的”,暗示尼古拉生活的封闭和对现实的
逃避。③辛辣味的语言表达。如“他不下二十遍反反复复地说‘我们这些贵
族……’,显然他已经不记得我们的祖父是个农民”,表现尼古拉的堕落和忘
本。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 B【解析】“吾知其能飞”“吾知其能游”“吾知其能走”三者句式一致,且均
结构完整,各自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A、C 两项。“走者”“游者”“飞者”
分别对应前面的“兽”“鱼”“鸟”,作三个句子的主语,所以应在三者前断开,
据此排除 D 项。
11. C【解析】“位高于太师”错。古代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太傅位次于太
师。
12. A【解析】“这跟儒家……的思想完全相同”错误。老子的思想跟儒家“穷则
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不完全相同。相同的是得志时做官,但是
不得志时是不同的。儒家主张不得志时要加强个人修养,老子认为不得志时
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13. 【答案】(1)我听说,好的商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
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颜相貌好像很蠢笨.
(2)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并在一起五百年后又分开了,分开七十
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14. 【答案】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②见周之衰,乃遂去。③言
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参考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
的史官。
孔子到了周,想向老子请教礼。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制定它的人和骨
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
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好的商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
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颜相貌好像很蠢笨。拋弃你骄
傲自满的作风和过多的欲望,拋弃你做作的情态神色和放荡的志向,这些对你
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些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
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
的可以用网(去捕获它),会游的可以用钓鱼用的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
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能驾着风云升上天空。我
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老子研究道德,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住了很久,
看到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了。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
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一本书,分上下两篇,阐
述了道德的真意,共五千多字,然后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功用,和孔
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
所以长寿。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时曾说:“当初秦国
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并在一起五百年后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
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
道哪种说法正确。老子是一个隐居避世的人。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
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孝文帝时做过官。而李
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世上学习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学习儒学的人也贬斥老子的学说。“志
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难道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顺应自
然,无所追求而使百姓得到感化;清虚宁静,无欲无为而使百姓变得正直。
15. B【解析】诗人表面上是写读书的闲情逸致,实际上暗示这快意的读书恰是失
意的寄托,反衬出他在翰林院供职时无聊烦闷的心情。
16. 【答案】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说,建功立业之后,就要辞别官场尘世,去水
边垂钓。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并且在功成名就之后,隐居山
林的理想。
17. 【答案】(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
如泥沙(3)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 D【解析】从叙述主体一致角度考虑,排除掉 A 和 B;从句式角度考虑,排除掉 C,
应选择 D 项。
19. B【解析】B 项与原文都是比喻。A 项夸张,C 项拟人,D 项借代和设问。
20. 【答案】像“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等图案形象无一不表现着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1. 【答案】①只有解决续航难题;②也要“用得好”;③相比于充电模式。
22. 【答案】①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但存在续航难题。②我国充电桩建设不
断提速,但充电模式尚需大力改进。③换电模式速度和效率更佳,但成本、电
池型号等因素影响推广。
四、写作
23.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