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脱贫攻坚,扎根泥土-2021年高考作文考前押题与精要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2 脱贫攻坚,扎根泥土-2021年高考作文考前押题与精要解析

ID:688012

大小:47.2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5-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专题 2 脱贫攻坚,扎根泥土 【命题预测】 话题界定:脱贫攻坚,定位人生 具体可以让考生对脱贫攻坚的某一方面加以理解,并知道规划青年人的人生道路。 如,扎根泥土(人生事业应扎根基层、深入生活)、人民情怀(引导将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生追求)、真 正幸福……这些话题对矫正当代青年的人生观、幸福观有一定意义。 至于拼搏奋斗、使命奉献,考的概率不大,容易喊口号。 “脱贫攻坚”也是高考的必考话题(不管哪套试卷),即使不直接命题,很多话题也可以切入,广大考 生必须深入理解“脱贫攻坚”。 【话题阐释】 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 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我国脱贫攻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 间奇迹。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 面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有哪些内涵?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怎样理解看 待脱贫攻坚?青年一代如何继承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开始自我的“新征程”?这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高分提示】 脱贫攻坚中凝聚了哪些精神需要我们做出解答,但是我们一定要将脱贫攻坚与人生发展考虑。高 考不会直接让我们评价脱贫攻坚,但很可能从一个角度切入,谈脱贫攻坚精神对青年人的影响。比如, 很多优秀人才投身脱贫攻坚之中,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我们青年人也应有扎根泥土的精神。当 然,还可能会有其他角度,如迎难而上、砥砺奋斗、使命担当等,这些精神,对我们有着积极地影响。 同学们在写作时,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关键词,切忌泛泛而谈,文章一定要立意精准。 写文章时,一定要有情怀,表现诸如理解、同情、尊敬、赞颂等情感。比如给一位扎根基层的扶 贫干部写信,需要设身处理,联系情景,表达出敬佩、赞颂的情感,以之为榜样,投身国家建设的愿 望。 【认识提升】 一、 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的脱贫攻坚精神。深刻理解其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对于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一)向历史作出庄严承诺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战胜贫困、实现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 然而,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疾病、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即使在历史上的“盛世”, 人们也从未远离贫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持续推进反贫困之战,7 亿多 农村贫困人口逐渐摆脱了贫困。 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 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伟大减贫征程。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素材链接: 2 青山环抱,山高路远,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是地处武陵山深处的一个 苗族聚居村落。 千百年来,十八洞村村民为生存奔波,为温饱劳碌,却依然贫困,2013 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为 1668 元。这里的贫困生活正如村民自编的山歌所唱,“三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 2013 年 11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调研、访贫问苦。正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 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 贫困的十八洞村,自此掀开了巨变的篇章。仅仅用了 3 年时间,十八洞村就成功摆脱了贫困,昔 日的“穷旮旯”变身今天的“金窝窝”。 (二)决胜在合力 一项项改革惠及民族地区,一批批干部、专家帮扶民族地区,一笔笔扶贫资金注入民族地区…… 在守望相助、攻坚克难的伟大实践中,各族同胞由衷感慨:中华民族大家庭,是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 美丽家园。 这是一组沉甸甸的数据:全国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 11 个位于民族八省区或包含民族自治 地方;832 个贫困县中有 420 个位于民族自治地方。120 个自治县中有 85 个是国家级贫困县。“三区三 州”深度贫困地区都在民族地区。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成为主战场。 素材链接: 西海固地区,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称为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1996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指导下,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倡导、推动了福建对口帮扶宁 夏。从此,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与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山海牵手、情如兄弟。 20 多年来,闽宁协作从单一的经济援助到教育、文化、医疗等多领域合作,推动曾经以赤贫闻名 于世的西海固发生了沧桑巨变,创造了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帮扶的“闽宁模式”。 “闽宁模式”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脱贫攻坚的榜样;闽宁协作,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战胜 贫困的典范。 对口支援新疆、西藏也是这场战役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北京路、深圳城、上海产业园……行走在 天山南北、雪域高原,常会看见以兄弟省市命名的道路、园区、学校和医院,这些名字见证了新疆、 西藏与内地省市跨越千山万水的手足情谊。 “谢谢您,援藏医生。”这是西藏那曲市巴青县的 10 岁女孩阿吉(化名)的父亲贡扎发自心底 的感激。 阿吉的腹部长有一个巨大肿瘤,以前,这种手术一般都要转到内地医院才能治疗。2020 年 4 月, 在北京援藏医生王伟的带领下,拉萨市人民医院成功为阿吉做了手术。 自 2015 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实施以来,北京的人才、技术及管理经验等源源不断输 送到西藏,在雪域高原留下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永不走的医疗队”。 干部人才援藏、经济援藏、科技援藏、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27 年来,援藏工作全方 位开展,实现从“输血”到“输血”“造血”结合,逐步走向自我“造血”的转变。 (三)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告别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困顿,一步步走向“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 安全有保障”的新生活,各族人民收获的不仅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 走向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由于注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动 能,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 困、改变命运,在摆脱贫困的同时,广大群众的心也热了。 “现在国家政策好了,只要我们不等待、不观望,发扬‘让我来’的精神,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这是脱贫群众的心声。 素材链接: 2020 年 5 月 12 日至 14 日,曾经住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悬崖村”)的 84 户贫困户,陆续搬进位于县城附近的新家。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村民们用脚步丈量着岁月的 3 变迁,也感知着生活的巨变。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州是我国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 之一。2020 年 11 月 17 日,凉山州 7 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 生活在中缅边境、云南独龙江畔的独龙族群众则是“一跃跨千年”。独龙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 个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此前,独龙族世代被大山深沟阻隔,过着狩 猎捕鱼、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2018 年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不到 70 年的时间,他们跨越了人类 社会几千年的历史。 曾经漂泊在帕米尔高原的柯尔克孜族牧民,告别了千年高原游牧,定居平原过上新生活。 曾经世代居住在茅草屋、刀耕火种的佤族群众,如今家家户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 曾经家徒四壁的广西京族群众,如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最快的少数民族之一。 …… (四)民族命运共同体 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这 是脱贫攻坚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命运共同体的力量源泉。 决战脱贫攻坚,离不开 56 个民族的团结奋进。 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 决战脱贫攻坚的路上,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各民 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 素材链接: “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诞生地云南省普洱市,是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 曾经“十县九贫”,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 30.4%。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普洱市丰富拓展孟连县“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帮互助机制内涵,将原来 民间“人帮人、户帮户、民族帮民族”的“宾弄赛嗨”,升华为脱贫攻坚“县际互帮、东西互助、城乡 互联、干群互系、村组互包”的新型“宾弄赛嗨”模式,携手并肩战贫困,走出了一条边疆民族地区 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普洱市“宾弄赛嗨”是我国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奔小康的缩影。 在云南腾冲市,过上好日子的佤族群众创作了歌曲《三声鼓响》来讴歌新生活、祝福新时代:“一 声鼓响春常在,风调雨顺新时代;二声鼓响百花开,国泰民安新时代;三声鼓响都是爱,四海升平新 时代。” 这是佤族人民的新歌,也是 56 个民族一起奏响的时代乐章。 三、发扬脱贫攻坚精神 角度一:坚定信心 有信心才会有力量。不可否认,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对减贫进程产生一定影响,包括贫困劳动力在 外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出现困难、各地扶贫项目停工等问题渐次出现。这些现实因素, 不仅让剩余脱贫攻坚任务愈发艰巨,同时也造成已脱贫地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加大。胜负之决, 只在此心动与不动。一方面,我们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我们 要坚定信心,深刻认识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巨大潜能和丰沛活力,中国体制机制能够为脱贫攻坚这 一历史任务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只要大家绷紧弦、加把劲,“阵痛”过后必将收获幸福。 角度二:砥砺奋斗 越是困难叠加,越要砥砺奋斗精神。能否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检验着扶贫工作的成色,更考 验着我们的意志。我们要发扬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亲劲、抓工作的韧劲和干事业的拼劲,把一个个硬 骨头啃下来。要聚焦“三山一滩”地区和特殊困难群众,千方百计稳定就业扶贫,纾难解困抓好产业 扶贫,多措并举促进产销衔接,争分夺秒推进扶贫项目。 4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咬紧牙关、一鼓作气、背水一战。 越是决战时刻、越要斗志高昂,越是棋到终盘、越要竭尽全力。我们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 拧紧思想螺丝,压实工作责任,保持一股拼劲,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往前推,矢志不渝、坚定勇敢往 前冲。 角度三:迎难而上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时,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全国还有 52 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 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 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给我们完成脱 贫攻坚目标任务增加了难度。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 战斗力越强。唯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迎难而上、攻城拔寨,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 标任务,才能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兑现我们党的郑重承诺。 角度四:勇于担当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将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们绝不能落下一个 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决战贫困,使命在肩。“我们将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 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更好巩固脱贫成果。”坚持压实责任,对剩余贫困人口,强化脱贫攻坚措施,不 漏一户不落一人;对已经脱贫的,持续巩固提升,多措并举防止返贫。 角度五:中国智慧 贫困是一种世界现象。为此,西方学者对贫困问题进行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思考,以“涓滴理论” 为例,认为贫困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高,即使没有社会政策的干预,经 济发展的滴漏效应也会影响到社会的贫困阶层,从而使得社会贫困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而自然得到解决。 由于这一理论仅从经济学的视角来思考贫困问题,使贫困人口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从根本上 消除贫困、遏制返贫。 如何脱贫?如何防止返贫?关于这些问题,中国给出了自己的方案。中国开出了“精准扶贫”的 “药方”。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 效精准。“精准扶贫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 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有效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一系列问题。 精准扶贫方略不仅对中国减贫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对于国际贫困治理理论的创新,对于推动 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摆脱贫困,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角度六:“志”“智”双扶 “扶贫先扶智,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均等化问题,不能让贫困人口的子女输在 起跑线上,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只有打破“穷”和“愚”的恶性循环,“弱鸟”才能展翅高飞。 然而,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越穷的地方就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 育就越穷。 只有教育,能让贫困地区插上腾飞的双翅,实现“弱鸟先飞”的梦想! 角度七:人民情怀 我们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 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 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5 【素材拓展】 1.2020 年度人物 张桂梅: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 颁奖词: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 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 雪中的梅。 事迹概述: 她是一个传奇的人,她是一个信仰坚定的人。她是一盏灯,照亮了多少迷茫的人眼前的路。 2000 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 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 2007 年,张桂梅成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她向公众讲述了自己的梦想,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2008 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 学校建校 12 年以来,已有 1645 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贡献。 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患上了 10 余种疾病。张桂梅说:“当听到 学生大学毕业后能为社会做贡献时,我觉得值了。她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 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2.《感动中国》2020 年度人物 毛相林:向绝壁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 颁奖词: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 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他是一个村委会主任,是一个极度贫困村的领头人。毛相林 43 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 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 7 年铺就一条 8 公里的“绝壁天路”。 2005 年以来,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志气,把绿 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过上了富裕文明生活。毛相林打通绝 壁、誓拔穷根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各地,赢得了人们广泛赞誉,他也陆续获得“时代楷模”“最 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荣誉称号。 3.扶贫 干部黄 文秀 她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革命老区广西百色;她选择到贫困村担任第一 书记, 为群众脱贫攻坚殚精竭虑;她忍痛告别重病卧床的父亲,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不 幸遭遇突如其来的山洪,她的一生,定格在芳华绽放的 30 岁。 为什么坚持做那个“要回来的人”?黄文秀说:“百色是脱贫的主战场,我有什么理 由不来呢?我们党是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幸福的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我的使命。” 4.太行愚公李保国 荣光——带领十万乡亲脱贫致富 李保国这位“太行新愚公”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带领十万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山区增收 28.5 亿元。从 1999 年来到临城县凤凰岭,到 2016 年突然离世,十七年间,李保国走遍凤凰岭的沟沟坎坎,带 领着当地乡亲们把千百年的荒山秃岭变成薄皮核桃种植基地。 还有“太行明珠”邢台县前南峪,“富岗”苹果产地内丘县岗底村,种植红树莓的易县富岗乡……如 今,太行的山绿了、人富了、村美了,李保国教授却走了。 他说不是来山里享清福的 李保国纪念馆的一个展柜中,摆放着李保国的遗物:草帽、手套、水壶、果枝剪刀和锯子……一双他 生前穿过的鞋已经磨平底纹,其中一只鞋跟也磨偏了。 6 “他的衣着根本不像个教授。”有一次临城县电视台来采访,到核桃林转了半天没找到人。后来,一 打听才知道,那个衣着破旧、肤色黝黑、正在剪果枝的人就是李保国。 在“绿岭”东侧的山腰上,有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简陋平房,是李保国工作时住的房子。 当年山上条件差,没水没电,也做不了饭,李保国就和乡亲们一起啃馒头、吃咸菜、住窝棚。乡亲们 心里过意不去,想给李保国买两个菜改善伙食,却被李保国叫住了。李保国教授说,创业本就艰苦,自己 又不是来享福的。 传承——他的学生扎根山区继续奋斗 “李老师虽然走了,但是还有我们在这里扎根。他教给我们的知识,他的精神,我们会用行动传承下 去。”他的学生坚定地说。 【文章链接】 担社会责任,度无悔青春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担社会责任,度无悔青春”。 2019 年 6 月 17 日,广西百色扶贫驻村书记黄文秀 30 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她用 自己的决心和生命,对“初心”做了最好诠释,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青年学子一定要向她 学习,坚守梦想,勇于担当,度无悔青春。 担当源于梦想。黄文秀同志毕业于北京高校,本可选择更为安逸和舒服的工作环境和行业, 但她看到家乡落后的面貌,毅然选择回到家乡百色,希望用所学服务建设家乡。黄文秀抛开个 人私利,选择感恩与梦想,何等崇高!正是建设家乡的梦想,点燃了青春,赋予她无畏担当。 担当体现价值。黄文秀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永不懈怠的干劲谱写出一曲芳华璀璨的青春之 歌。一个人的一生也许很漫长,但就人类历史长河的发展而言,却极为短暂。有的人浑浑噩噩 过了一辈子,有的人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为社会奉献的人生,即使短暂却无比绚烂。黄文秀 在短暂的人生路上,用奉献延展了生命的宽度,让青春色彩无比绚烂,让人生无比精彩。 担当现于奋斗。担当不体现在口头上,而是彰显于奋斗中。黄文秀扎根农村,踏实工作, 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无青春不奋斗”这句话用在黄文秀同志身上最为贴 切,她的人生定格在奋斗的青春,脱贫攻坚忘我工作的青春,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她用实际行 动诠释了新时代年轻一代的人生追求和奋斗征程,为我们这些青年学子树立了楷模。 在我们这个时代,有无数黄文秀这样青年勇于担当,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80 后女科学家徐颖选择了常人认为枯燥科研与科普工作,为北斗研究做出贡献;年仅 33 岁的 李夏在抗击超强台风“利奇马”中临危受命,一线救援,以身殉职;年仅 26 岁的王继才接受 了守护开山岛的任务,从此与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正是有这些勇于担当的青年,我们的祖 国才更安全、更强大、更繁荣,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青春只有一次,而只有把青春融入到时代中,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洪流中才有意义。 梁启超说:“一个人须知负责人的苦处,才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担当,往往与享乐无关,又安 逸相斥,但正是在担当中,青春才有意义,人生才有乐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 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牺牲在扶贫路上的黄文秀,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 7 了一首首壮丽的赞歌,她用自己的汗水乃至生命,铺就人民群众脱贫之路、幸福之路。让我们 在她的指引下继续向梦想出发,创造,奔跑,奉献,拼搏,用青春的灯火照亮时代的天空,用 青春的花朵铺满一路的芬芳!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脱贫攻坚加把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 “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 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2 月 23 日,国家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 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有力部署,为夺取疫情防控 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凝聚了共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 贫攻坚增强了信心。 坚持不懈狠抓攻坚工作落实,还要再加把劲,做到思想不乱、精力不散、工作不断, 实现剩余贫困人口、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比如,劳务输出地和输 入地要精准对接,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 吸纳当地就业;组织好产销对接,抓紧解决好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卖难问题;加快建立健 全防止返贫机制,对因疫情或其他原因返贫致贫的,要及时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基本生 活不受影响。 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脱贫攻坚也不能掉链子。在安徽黄山,茶园陆续复工, 优先雇佣当地贫困户,增加贫困户收入;在江西赣州,农产品基地链接贫困户务工,从 销售收入中分红……只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 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才能解决问题,把工作落到实处。 “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 业不是一帆风顺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不可避免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但, 从疫情分布的区域来看,全国贫困发生率超过 1%的 7 个省份,包括广西、贵州、云南、 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受此次疫情影响均较轻;从贫困户类型细分来看,疫情对脱 贫攻坚总体进程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局部的。疫情当前,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圆满收官, 我们有信心,更有底气。 “全部脱贫!”2 月 18 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壤塘县、阿坝县, 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炉霍县、色达县等 16 个藏区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四川藏区 实现了全域脱贫摘帽。2 月 27 日,陕西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任何困难也阻挡不 了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脚步。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坚持疫情防控 要抓紧、脱贫攻坚不放松,坚决克服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我们一定能如期完成脱贫 攻坚历史性任务。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