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辩论稿:破立结合,旁征博引
【文体特色】
1.辩论赛是高中生比较熟悉的一项语言活动,因此辩论稿拥有极强的实用性。
2.辩论时,辩手需情绪饱满,用澎湃的激情感染听众。
3.考虑到考生身处的生活环境,辩论所述的内容可以是“接地气”的,但能多引经据典更好。
【谋篇布局】
1.开篇要亮明辩论所选的持方,表达持方的具体内涵。不可既赞同这边,又赞同那边,立场要坚定
2.选择合适的讲述方式论证己方观点,可以是步步推进式,也可以是以退为进式,力求“出奇制胜”
3.辩论时选用的素材要与时俱进,最好不用已过时的陈旧素材。
【抢分要点】
要点一:层层递进,破立结合
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说“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意思是说议论就像劈柴一样, 重要的是能按照
木柴的纹理把它劈开。“按照木柴的纹理”就是说理的诀窍所在,直接指向说理的原则、条理与层次。考
生要在 800 字的篇幅内论证观点,就需要分层次来进行。一般文章的主体部分可以分解出两到三个分论点,
或者是分步骤由浅人深地论证庞杂的问题。这类似于登高,如果始终停留在一个高度,就需要变化观景的
角度或位置,当然也可以适时给自己递两把梯子,往高处攀爬,这样观察到的风景就是有变化、有层次的。
并且,辩论稿通常需要辩手先确立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先明确正方或反方的立场。就辩论的话题而言,
一般来说,正反方的观点都是说得通的,所以与-般议论文相比,辩论稿还需要有“破”的思维,也就是在
立论的时寸候号康该如何驳斥对方,先厚量把对方可能会表达的观点想到,再对对方进行驳斥。如果没有
边破边立、破立结合的思维,很难真正使已方的观点滴水不漏:如果辩论的根基不稳,则己方的观点很难真
正立起来。
要点二:旁征博引,情理结合
一般而言,为了证明观点,仅空泛地说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实证。在辩论稿中,这种实证显得尤为
重要。为了证明论点,正确而大量地引用素材是必需的。辩论稿虽然是种“写”的艺术, 但其实也是一
种“说”的艺术,所以大量典型例子的铺排能够起到一种“轰炸”的效果,增强说理的节奏感和力量感。
正因为辩论稿本质上是“说”的艺术,所以如何“说" 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精选的事例,不能板着
脸高高在上地“灌输”,而是需要以循循善诱的姿态,使听众加人已方阵营,从而巧妙地调动听众情绪。
要点三:有的放矢,有理有度
辩论稿要讲究用真凭实据说话,考生的头脑中应该随时有 一个“反对者”跳出来“唱反调”",所以
考生尤其需爱言许谨慎。例如,潘常知在《生命美学是“无人美学”吗?——回应李泽厚先生的质疑》中,
谈及“我所提倡的生命美学问世于 1985 年”,后又指出“从 1991 年开始,我就已经提出”,时间节点毫
不含糊,如此言之凿凿,自然能够增强论辩的力量。同时,辩论稿还讲究有的放矢。“回应李泽厚先生的
质疑”,李泽厚质疑的点在于生命美学是无人美学,而文章正是围绕这一点展开,作者一方面言明生命美
学是有人美学,同时驳斥实践美学才是真正的无人美学。作者的态度和立场是鲜明的,所以文末用了“无疑
正是”“本来就是”这样肯定的措辞。
还要注意的是,辩论类文章因为有“敌我”两方的存在,有时候攻击性不亚于直接“投枪”,但说理
时情绪上应该有所节制。毕竟,在交流和碰撞中求同存异才是君子风范,哪怕不赞成对方的观点,也要在说
理上体现出节制。
【考场佳作】.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对我们来说,阅读经典能够吸取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底层逻辑,能够在反复阅读中建构我们的精神世界,
还能够让我们具有脱离对以往的依赖破局而出的能力,而这些才是一流的智慧。高中语文课本中就有大量
的经典著作。
例如:
曹禺《雷雨》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苏轼《定风波》 李清照《声声慢》
班固《苏武传》 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请从下列写作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请你从上述六篇文章中任选一篇,联系自身实际与社会现实,为你将要参加的学校读书会写一篇发言
稿,谈谈重读这篇文章带给你的思考与体会。
请你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根源在个体而非社会/哈姆莱特的悲剧根源在社会而非个体”为辩题,任选一
方,写一篇辩论陈词。
请以“经典阅读之美”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作文范文
英雄的悲剧,时代的挽歌
对方辩友、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里,我申明我方观点:哈姆莱特的悲剧根源在社会而非个人。
《哈姆莱特》之所以成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不仅仅在于作品最后的悲惨结局,还在于作品带给
人们的沉重反思,对哈姆莱特命运的反思,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整个时代发展的必然
趋势,其悲剧根源,不应归咎于个体,而应归因于时代。英雄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挽歌。
英雄的悲剧,时代的挽歌,首先体现在哈姆莱特对那个没落时代的斗争上。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哈姆莱特所处的时代是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那是一个“颠
倒混乱的时代”。时代代表洛劳狄斯掌握着国家的权力,拥有朝廷的力量;同学、恋人、母亲私欲泛滥;
而哈姆莱特则孤身一人。哈姆莱特“被要求去作不可能的事,这事的本身不是不可能的,对于他却是不可
能的。”哈姆莱特是一个新人文主义的英雄,即使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他也不滥用暴力。虽然最终为父亲
报了仇,但还是被奸人所害。正如堂吉诃德,挺起长矛,勇敢地挑战“风车巨人”;又如林黛玉、贾宝玉,
无论怎么抗争,也难为那个时代所容。时代悲剧是注定的。但是,英雄就是英雄,虽则失败,却奏响了那
个没落时代的挽歌。
英雄的悲剧,时代的挽歌,还体现在哈姆莱特所受时代拘束的个性上。
庄子云:“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哈姆莱特是出身高
贵的丹麦王子,接受了那个时代“良好”的教育。哈姆莱特眼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因此当他的父亲死亡、
母亲又马上嫁给叔父,父亲托梦告诉哈姆莱特是克劳狄斯害死了他,他才开始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问
题。正如我们不能期望宋江能带领好汉们建立“农民政权” ,也不能期望别里科夫奋勇摆脱沙俄时代的“套
子”一样,哈姆莱特也摆脱不了那个时代、阶层套在他身上的“套子”——延宕、软弱、犹疑。时代赋予
他的个性弱点,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悲剧的英雄,也让人开始怀疑那个社会制度,再次奏响了那个时代
的挽歌。
正方得出“哈姆莱特的悲剧根源在个体而非社会”的结论,是因为只关注文本小语境,而忽略了文化
大语境,如果我们去研究作品产生的时代,处于这一时代的作者的思想,作者同时期的其他作品,就不会
把哈姆莱特悲剧的根源局限于人物自身。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近日,深圳某知名中学公布了 2019 年拟聘教师名单。35 名新聘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 20 人毕
业于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1 人毕业于哈佛大学。这份“豪华版”的新聘教师名单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社会
的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发出“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哪儿了?原来是去深圳教书了”“本科毕业的我,看完
瑟瑟发抖”之类的调侃。某中学高三年级将以“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为话题进
行辩论比赛,请你为正方或者反方的一辩,写一篇辩论词。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 800 字。
作文范文
正方作文:
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大材小用
草率为师,大材小用
尊敬的反方辩手、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方观点为: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非常不妥。草率为师,实属大材小用。
古人云:是金子总会发光。这话不假,但如果有更好的机会去雕刻,那金子的光彩岂不是更加耀眼?
我国以实施科教兴国为立国之基,教育是根本,但大学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其目的是培育高学历、高技能
的知识分子,去进行更深层次的科学研究。既然顶尖大学毕业生们已经步入这扇大门,自身教育已经达到
这种程度,为什么不更进一步,探求更高深的学问,真正发挥自己的才能?
也许对方辩友会说,高学历的人降低就业标准,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是真心喜欢做教师,衷心愿意为
中小学教育事业注入新力量,未来会创造基础教育更多的奇迹。我方不得不说,“术业有专攻”,从教育
的专业技能和深层方面考虑,顶尖名校毕业生未必会比师范专业毕业生更出色——大学的分科和社会上职
业的分工就能够证明这一点。有针对性的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不同领域的人才,每种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使命
和责任担当。如果担任中小学教师仅是从个人角度考虑的话,这种选择未免有些“任性”和不负责任。虽
说个人在面临选择时有自由权利,但这样的职业选择,还是应基于理性,理智思考自己的能力,定位好自
己,既要让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也要让自己得到充分锻炼。况且,现在高科技的创新与实践正是中国社
会的发展主题,此时,社会的发展正需要一些高学历的人才来助力,在自身研究领域进行深入发掘、研究,
进行学术创造,以更好、更深入地造福社会。如果他们仅是因个人利益关系而弃社会利益于不顾,那么这
样的选择不仅是学术界的一大损失,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遗憾,这绝对不算是人尽其才,只能是才不
得用。
例如,以上海交大工科博士身份毕业的李宏烨,就因为个人的爱好而“转行”做了一名相声演员。职
业与身份落差之大,让人难以接受。为了梦想,勇于从零开始的胸怀固然令人佩服,但在此之余,我方辩
手始终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理智的,过于感情用事,试问:小到父母或大到国家,为了培养一个高材生,
究竟投入了多大的精力和财力?他们被寄予了多少希望,又有多少更加重要的领域期待着他们的加入?人生
有多少从头开始的机会,又有多少可以浪费的既得资源?不能始终如一,坚守本心,是助力了社会的发展,
还是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呢?如果有人纷纷效仿,并打着自由选择的旗号,从长远来看,对国家和社会究
竟带来的是什么样的影响呢?
林则徐曾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或许可以告诫那些浪费优势资源的高学历
者——担当精神,不可或缺!所以,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学术研究,为社会做贡献,人尽其用,才
是最好的选择!
综上,我方认为,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确实大材小用!
反方作文:
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
以生命影响生命,用优秀传递优秀
各位观众,各位评委,各位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认为,顶尖名校毕业生从教中小学不算大材小用,实乃大材大用。
我方认为,高材生从教中小学大材小用的论调,本身就带有一点职业歧视色彩。教师的职业很平凡,
但教育又很伟大,平凡是因为没有轰轰烈烈、叱咤风云;伟大是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生命影响一群生
命,用优秀传递优秀,本应该受到尊重。因此,我方认为,名校高材生从教中小学不是屈才,而是一种正
常的职业选择行为,他们为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能够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传统观念认为,中
小学老师由本科师范生担任已足够,顶尖人才就该进高校、搞科研,如果中小学教师让硕士、博士来担任,
就是大材小用了。但实际上,如今名校毕业生从教中小学已非新鲜事,很多名校硕士、博士会选择一些发
达城市重点中学从教,甚至从教小学。
我方认为,高材生从教,能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育事业也是
如此。这些高学历老师就像放进水桶里的鲶鱼。长期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时,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可
能会失去了继续上升的冲劲,但当一两条鲶鱼游了进来,竞争也跟着“游”了进来。高学历老师有学识,
老教师有经验,中青结合,定能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名校硕士、博士生进入中学教书,会给教育带来新
气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师资力量是一个关键的方面。正所谓最优秀的人
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真正的“大材”才能培养出“大才”。名校的硕士、博士生们,有先进的教育理
念,有创新的精神,有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思想意识,尤其是他们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和丰富的专业知识,
在工作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能带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向纵深发展。这不是大材小用,而
是大材大用。
我方一致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顶尖人才当老师是大才大用。教书育人是国之大事,是民族兴
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教育要舍得投入才能出成果、出人才。生命影响生命,优秀传递优秀,一流的人才能
培养更多一流的学生;阳光的心态才能培养具有阳光心灵的孩子。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一个见多识广、
知识丰富、年轻幽默,一个心中有诗和远方的老师,或许更能让他们获益终生。因此,对高材生从教中小
学不必大惊小怪,要抛开思维定式,欣然欢迎更多的硕士、博士成为我们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用他们
的学识、思维和视野引领孩子走向美好未来。
高材生从教中学,实乃大材大用!北大毕业生陈生“卖猪肉”能卖出北大水平,顶尖毕业生教书更能
教出“清华才子”。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人才到哪里都大有作为。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19 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38 年来,中国女排屡创佳绩,形成
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对于女排精神,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
而是有时候知道 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 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 坚
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经历给国人带来正能量。”
郎平还说过:“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 精神一直在,
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 术过硬。”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规定的身份完成写作。
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辩题为“女排精神靠实力还是意志”的辩论会,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发
言稿。
请你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给郎平教练或者中国女排队员写一封信。
假如某报“青年调查”栏目正在就“学习女排精神,圆梦中华复兴”话题征稿,请你为此写一篇文章
(诗歌除外)。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作文范文
1、女排精神焕异彩,如钢意志来铸就
——“女排精神靠意志”辩论稿
各位观众,各位评委,各位辩友:
大家好,我方观点为:女排精神靠意志。
女排精神就是“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它不仅仅是赢得冠军本身,而是不论对手有多么强大,
深陷各种困境,即使明知不可能,可能不会赢,也要全力以赴搏一搏。毋庸置疑,这种敢于去拼的意志激
励着女排,更激励着所有国人。基于此,我方的观点是“女排精神靠意志”。
众所周知:女排精神的确立靠的是无论新旧如何交替都持之以恒的爱国之情,靠的是场场比赛都要“升
国旗、奏国歌”的必胜意志。从“中国女排之父”袁伟民教练到郎平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他们无论是学习
日本的技术还是学习美国的技术,无论是“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快速多变”的战术指导体系,还是郎平的
大力起用新人的思想,无一不以取胜为训练终极指南;从老队员孙晋芳、赖亚文、郎平到新人王一梅、惠
若琪再到新新人类朱婷,她们在训练时,无一不严格要求自己,为第一苦练实练,在打比赛时,无一不为
取胜竭尽全力。大家都记得,中国女排训练场地上挂的条幅“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的铮铮豪言,
也记得郎平说“升国旗、奏国歌是我们的使命”,他们靠的若不是勇争第一的豪情、如火的意志,那是什
么?
可对方说女排精神的缔造靠的是实力,那我请问女排没有进入过低谷期吗?没有比赛失利过吗?正如
郎平教练所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
要努力去赢。
不是有了实力才能胜利,而是有卓越意志者才能持续久远,即使处于绝境也可终有转机。中国十四年
抗日战争,不是因经济发展、国民实力强大到可以撼动法西斯,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率领下,中国人民必胜
的意志使国人在这场持久战中赢得了转机;“南非国父”曼德拉在牢狱中过了漫漫 27 年岁月而终被释放,
不是因曼德拉所率领的“反种族隔离组织”实力强大到可以与南非国民党分庭抗礼,而是曼德拉的意志,
终在国际社会援手后一切有了转机:南非于 1990 年解除种族隔离,实现民族和解。老子说:道生一,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都在衍变,惟有那颗不变的心灵、不屈的意志才能等到“云开见月明”的高
光时刻,也才终能炼铸其精神。
成事难,自成风格更难。惟坚韧者、有卓越意志者、团结协力者、百折不挠者始能遂其志、铸其精神。
试问: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走向解放过程中缔造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哪个不是
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卓越的意志力?与之相比照的是:乒乓球队实力可谓超常,从荣国团 1959 年
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至今,四十多年来共斩获 124.5 个世界冠军,后起者刘国梁、邓亚萍、王楠、张怡宁、
张继科、孔令辉等等自是身经百战、荣誉无数,可乒乓球队终因赛制多单兵作战而难以在意念上达成高度
统一而无法自成一家精神。可对方口口声声说女排精神靠的是实力?还说中国乒乓球队只是例外,这样的
说法岂不是自毁长城?
女排精神与时代同频共振。“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
音。”时代领路人如是说。综上所述,我最后再次重申我方观点,女排精神靠意志!谢谢大家。
2、女排精神——用实力说话
——“女排精神靠意志”辩论稿
各位观众,各位评委,各位辩友:
大家好!
我的辩题是“女排精神靠实力”。
2019 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夺冠,这是 38 年来中国女排精神的又一次
展现,这一切都源于强劲的实力。何为实力?我想借用中国人大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的话做说明:“一
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 GDP、硬件设施等,而文
明、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在这里,实力的含义同样适用于女排精神,它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
合而凝聚成的一种精神。
女排胜利源自强大的硬实力。这种实力自然指的是过硬的技术。中国女排的阵营里拥有世界上最好的
主攻手,同时也拥有最好的一传、二传、接应和自由人。她们都拥有过硬的团体战术和个人技术,这是她
们可以连克强敌的根本。倘若女排的姑娘们技术素质差,纵使再强大的意志也无法在强敌如林的系列赛中
连续取胜。试问,中国男足不想为国争光吗?中国男篮不想在赛场夺冠吗?他们止步于想,没有过硬技术
的实力加持,只能在赛场上一次次铩羽而归,屡战屡败。正如郎平所言:“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
术过硬。”
硬实力给了女排在赛场上克敌夺冠的强大保障,软实力则给了她们不竭的精神力量。
这种软实力就是女排 38 年里的自信。这种自信是直面强敌的果敢,是失败时永不止步的拼搏,是
胜利时善于自省的砥砺。那一次次扣球后的低吼,发球时坚毅的眼神,无不展现了女排的自信。这种软实
力成就了她们在赛场上的高光时刻,也陪伴她们走过黯淡无光的艰难岁月。无论是鲜花掌声萦绕,亦或是
质疑批评不断,因为有自信的精神,女排常青不败,女排精神赓续不息。
没有了硬实力,在赛场上一打就垮,而没有了软实力,则会不打自垮。
软硬相济,共铸精神。女排过硬的赛场实力来自于不懈的坚持与顽强拼搏的精神。若中国女排没有每
天长达十个小时的坚持训练,就不会拥有的技术。若没有过硬的赛场技术,中国女排在赛场上就不会有夺
冠的机会。软硬相济,铸就女排辉煌。
综上所述,女排的成功源于实力,技术的强实力和心理的软实力铸就了中国女排。所以我的观点是—
—
女排精神,用实力说话。
我的辩论陈词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