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作文如何开头与结尾:考场作文实战示例
俗谚: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写文章,常常是头难起,尾难收。
评卷时,开头结尾也往往是评卷人的聚焦点,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许多点都可以从开头
结尾看出来。
关于开头结尾的要求,古人有形象而精辟的说法,曰“凤头”(小巧俊秀)、“豹尾”(短
实有力),或曰“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也是说开头要
干净利落,结尾要余韵依依。
而结尾往往取与开头适应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头尤其应该在意。
介绍一些开头结尾的范例,分类和归类都只是一个大致,愿同学诸君简练揣摩。
几种常见的开头方式
1、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起)
入题快,是应试作文(特定的阅读形式和方式)的要诀。落笔交代写作缘起,是材料作文
的不二开头形式。即明示这篇文章是由这个材料而来——简述简析材料,得出观点。
不要另起炉灶,不要叠床架屋。
“走在/秋天的田野上/我问老托尔斯泰: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我想,
邵燕祥先生的这个问题应该不是个问题。正如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一样,世界上也没有
“必须”的行为,成熟,当然也是不一定就低垂着头。
——《成熟无须低头》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招生“规章制度”别具特色,其中价值观点占了相当的比重。而中国的
一名奥数高材生便是在这上面遭遇了滑铁卢,因为他的价值观追求的是“小我”。
——《小我、大我、无我》
2、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旨)
开篇即直接亮出观点,表明旨意。让阅卷者一眼便知你是“切合题意”的,你的文章中心
是什么。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茅盾《白杨礼赞》
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曾经耳闻过尔虞我诈,也曾目睹过世态炎凉。总想洒下诚信的
种子,育出美丽的家园。
——湖北考生《给世间一缕馨香》
3、单刀直入(直奔他论另说)
先摆出他论另说(敌论谬说),然后直奔要害,提出自己的观点。当然,也可以或者修正,
或者赞同。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 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灵
魂支撑起来!”
——《给灵魂一个支点》
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但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
福的。” 而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
的幸福。”
而我说:幸福就是你即时的所有。
——《说幸福》
4、设问质疑(以引发讨论)
起笔即就某个问题发问,或设问或反问或质疑。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
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江苏考生《稳中求胜》
当听到朋友说:“别灰心啦,明天又是另外一天啦!”我几乎又要和她吵起来了,我的今
天牵带了太多,又怎么可能不带入明天?
——湖南学生《别忘了,向前看》
夸父逐日,却在途中失败。
我的千阶摘月之旅又会如何?(开头)
……
哲人说:“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正如千阶摘月,且回味,且行走。(结尾)
——湖南学生《千阶摘月》
5、抒发感情(以蕴蓄情势)
起笔抒情,为全文蕴蓄情势,引发读者共鸣。
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您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您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
霞像是您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广东考生《芳香永存》
若生为林木,我当欣欣以向荣;
若生为幽草,我当萋萋而摇绿。
——河南考生《给自己一方天空》
曾记得,儿时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流下了辛酸之泪;曾记得,情窦初开时席慕蓉的诗怎样打
开了女孩子隐秘的内心;曾记得,在一片沉思中被余秋雨先生带着走了一段文化苦旅;曾
记得,在卡西莫夫独眼的注视下审视内心的良知、美与丑的天平;曾记得,在《边城》似
幻梦的歌声中摘得大把厚实的虎耳草……
——甘肃考生《偷偷地双生》
6、借引诗文(以生发感慨)
借引诗词、名言警句、俗谚之类,以类比联想,生发感想,提出疑问,或者作为观点支撑,
或者为全文立骨、定调,蓄情、养势。
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
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所引鲁迅的两句诗,既是行文线索,也是结构依
据,还是全文的立骨之语。)
——唐弢《琐忆》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
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
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问世间情为何物》
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
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
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
——《旋转这只万花筒》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一
直震撼着我的内心!
——广西考生《哀痛者•幸福者》
顾城说:“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当我在一月份的尾巴上读到这
句诗,完全抛弃了诗人繁杂善感的心境,看到的只是那四个被疲倦与渴望无限放大的字—
—应当休息。
——高三学生 钟婧瑶《有限放松,无限收获》
7、描写环境(以引出主体)
简要描述一个环境、一幅画面之类,以引出主体,或者为全文蓄势、定调,或者提供一个
背景。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
黎明咬破夜的唇,将那抹血迹留于天际。于是,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地从寨子里浮起来
了,飘飘摇摇进了林子。
——福建考生《山的那边》
当“禁补令”一道惊雷,响彻湖湘大地之时,全省教育界已然沸腾,纷纷开始了全民大讨
论,余既为高三学子,感受自深,现述之如下:(这是交代一个背景)
——湖南学生《为“禁补令”喝彩》
8、摆出现象(以阐发道理)
先摆出一个现象、一个寓言、一个小故事或者一种哲理之类,作为阐发道理的依据或者支
撑,或者就是一个缘起。
在蝴蝶的眼里,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般的甘露;在花的眼里,蜜蜂是挚友,因为
蜜蜂给予她生活的延续;然而,在蝴蝶的眼里,蜜蜂只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蜜蜂的
眼里,蝴蝶只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跳出爱憎之圈,历史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湖北考生《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我背着行李蹒跚前行,在人生之路。有时候,抬眼看前方,那是与我一样的背影:沉默而
忙碌。然而,身前身后,又有何不同呢?
——上海考生《忙兮忙兮奈若何》
中国人向来是爱砌墙的。君不见,绵延万里之长城;君不见,遍布九州之城郭;君不见,
峥嵘崔嵬之剑阁。墙之长、之多、之高、之厚,皆不可胜数也。
然而,修这么些墙,有用吗?
——湖南学生《墙》
9、类比推理(以证明观点)
通过类比或者对比、比喻、排比、铺垫等手法开头,常有先声夺人之效,但一定要切要当,
不可为形式而形式,徒有花架子而没有实际内容。
蜜蜂因忙碌于花丛之中而被人赞美,燕雀因忙碌于衔泥营巢而为人称道,人生同样因忙碌
于理想追求而精彩纷呈。
——《人生因忙而精彩》
苏州的雨细软,成都的雨淫绵,而北京的雨,轻灵又不失厚重。
——北京考生《北京的符号》
我看不见海,我却能从一滴水中感觉到它的存在。(隐含了一个类比——同理,我们能从
细微中感悟生命,感悟生活,感悟情感,文章的主题即此。)
……
存在就这么细微丝毫地凝聚直至成为世界。
感悟,只寄托点滴。(结尾)
——浙江考生《感悟,从点滴中开始》
也许,你是渴望追逐的,是轻盈而飘逸的蒲公英;也许,你分外珍惜的,是艳丽娇美的玫
瑰。但让我倾心不已的,却是一棵大树的庄严。
——湖南学生《一棵大树的庄严》
硬币有两面,这一面此时或许有些暗淡无色,但将它翻转过来,另一面的价值或许会让你
更加惊喜。就像格林兄弟努力整理出的八十六个传说,对人类发展史的研究或许没有太大
的价值,但当它们变成了《格林童话》,却为孩子们编织一个个美的梦。
——福建考生《寻找硬币另一面的价值》
10、标志题记(以彰显旨趣)
好的题记可先声夺人,凸显文章蕴含旨趣。但如果不管文体,没有含蕴,作文动辄题记,
可能只是赘余,令人生厌。
长城有梦,一梦千年。
——题记
——天津考生《愿景》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事业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
——题记
——四川考生《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11、诠释概念(以表明题旨)
提笔即对所论作概念诠释,可以表明题旨,限定范畴。
不管是意气风发的意气,还是意气用事的意气;也不论是书生意气,是君王意气,是少年
意气,还是其他什么人的意气,只要是意气,本质上都是气,都是蕴于内形于外的东西,
属精神范畴。
——湖南考生《谈意气》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和”之关键在于“安”。“安”者,安
定和谐也。家之安,则户纳千祥;国之安,则国运昌盛;宇之安,则万物和谐。安者,和
之本也。故曰:以安为本,以和为贵。
——北京考生《说“安”》
说白了,时尚就是人们一时的追求,这样的追求可以高雅,可以低俗,可以小资得仿佛自
己是个什么,也可以如同自己什么都不是。
在这是与不是之间,我们应该做的,是认清自己,认清时尚。
——湖南学生《省视时尚》
几种常见的结尾方式
1、呼应开头,概括主旨
邵燕祥先生曾在诗中发问:“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我的回答:成熟何须
低头?(开头)
……
呜!我们是否该抬起头,来向世界证明成熟?(结尾)
——湖南学生《成熟何须低头》
“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这是来自诗人的发问。确乎,成熟的人,当是
要垂着头、虚着心的。
成熟的人谦逊地低头,不是出于什么“必须”的外力,如秋日田野火红的高粱,他们的低
头正是出自他们饱满的内心。内心的重量决定了他们外在的谦和。(开头)
……
火红的高粱低下头,昭示着秋天的丰收,睿智的老者低下头,也许正意味着人生的成熟。
低下头吧,在低头之间品味自己的心。(结尾)
——湖南学生《低头品味成熟》
挤。
好挤!
人生十八年,时时都在挤。(开头)
……
我本无意于挤,挤却总是光顾我。
——还是挤。(结尾)
——《挤》
2、展望未来,鼓舞人心
若生为林木,我当欣欣以向荣;
若生为幽草,我当萋萋而摇绿。(开头)
……
虽然没有翅膀,但我依然拥有头顶的一方晴空。(结尾)
——河南考生《给自己一方天空》
秋雨先生说“由山脉相隔的遥远是一种绝望,由水道相通的遥远是一种忧伤”,现代剥离
了“山脉”“水道”,黯淡了“遥远”“忧伤”,在文学与美的领域,我们只能淡淡绝望
点点悲哀,愿距离还在,人情还在,美,还在。
——山东考生《美,距离的忧伤》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
漓的舞蹈吧!
——山东考生《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小时候,在家玩耍时,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就缠着妈妈买来吃。有时候还偷偷地跟着
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不是馋那糖葫芦,而是馋那悦耳的吆喝声。(开头)
……
吆喝,老北京的符号,有着老北京淳厚的味道。时代变迁,但北京那如歌的吆喝声,却穿
过岁月向前飘,将一直飘向 2008……到那时,让世界友人都来听听地道的吆喝,品尝这醉
人的京韵吧!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北京考生《北京的符号》
我们会处于生命的任意一点上,也许连我们自己都无法察觉。但只要我们能好好利用录像
来沉浸自己,我们就能成为未来成功的探险家。
——湖南学生《录像与探险》
3、抒发情怀,升华主旨
我到过的湖可谓多矣。每一个,都会有洞庭湖一般的奥秘,都隐匿着无数似真似幻的传说。
我还只是在说湖。还有海、还有森林、还有高山和峡谷……那里会有多少蕴藏呢?简直连
想也不敢想了。
然而,正是这样的世界,这样的国度,这样的多元,这样的无限,才值得来活一活。
——余秋雨《洞庭一角》
有人说,生活就像剥洋葱,你越往里层看,就越泪流满面。或许,这是生活的本质。但是,
当泪珠被风吹干后,别忘了,向前看。
——湖南学生《别忘了,向前看》
4、留有余意,引人遐思
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
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余秋雨《阳关雪》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开头)
……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结尾)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山和水找到答案了,灵动在父子的心里……
——福建考生《山的那边》
现在家里这呀那的还是执着地用脸盆,脸盆还是一打打地换,日子,还得在脸盆里过,它
装得了太多太多的东西。而高脚杯里的小情趣,是碰碰就容易碎的。
——湖南学生《装在脸盆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