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各地
2020-2021 年期中语文高一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
现代文阅读专题
天津市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隐秀庵听雨
陈曦
在舟山码头等船的时候,天就阴起来了。到了普陀山,反而见晴。我和周老师想着就在酒店附近走走,
也就没有带伞。八月份的普陀,游人如织,我们习惯性地逆着人流走,见路就拐,既无目的,便没有匆匆,
只想碰到个静谧的所在,欣赏水秀与山青。
我们是在一处废弃寺庙改造成的小饭店找到上山的小路的,这小路并不起眼,是老石板搭成,走上几
步便是个拐弯,山路才渐渐显露出来。我们顺着路往上走,右手边是茂盛的草木,左手便是几块参差的田
亩,整齐的种着菜蔬,蝉声在耳,满目青翠。
隐秀庵就是在这样不经意间出现在我们面前。
由于是上山的路,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抹明黄。想必是有了年头,这明黄的基调里调和了岁月的沉淀,
淡了光华却隐着宁静与厚重,那是寺院的外墙。
随着脚步的移近,山路渐渐开阔,整座寺院呈现在面前,这才看清匾额,上书“隐秀庵”。庵旁是竹
林,我们走近山门的时候恰有风来,竹叶送来的清凉透过衣衫,给人染上了一丝超然与飒气。我冲着周老
师点了点头,然后迈过了古朴的门槛。
与普陀山的其它寺庙相比,这处山上的小庵就显得安静得多,没有如潮的人群,只有几名义工安静地
擦拭着桌案。佛像庄严肃穆,着咖色坎肩的义工慢慢地做着手上的工作,仿若慢进了时间。我们也慢下了
脚步,参观着院内的碑刻与花草,一点点感受时光的流动,狂心顿歇,竟有那么几个瞬间,似乎摸到了禅
的轨迹,又了无所得。手机忽然震动,我匆匆走到寺外。
2
是旅游公司在沟通那张订错的票,这时候才想起为什么能有如此空闲的时间以供“虚度”。
按照之前的打算,我们只在普陀呆上一天,参观完几处著名景点便回到舟山做旅游城市农业调研。可
通过旅游公司订的酒店竟是三天全在普陀景点内。旅游旺季,退掉容易,更换难,如果不换,就得每天重
买一张景区票。几番考量也只得认了,我们只好将三整天的时间全部交给普陀,否则此时的我们也只能跟
着游人的大潮去“打卡”以证到此一游。
电话讲的人心烦乱,我在抱怨,旅游公司在塞责,电话越讲越长,当胳膊上感受到凉意,才发觉细密
的雨已经斜斜地织下来。赶紧重新退回大门,直接挂断了手机。
再找到周老师的时候,他正坐在游廊内发呆。顺着他的眼光望过去,是一缸沐在雨帘的荷。荷叶亭亭;
两朵含着苞的荷一高一矮在风雨中轻轻摇摆。雨落在荷叶上却并不能打湿分毫,由着那肉眼难见的细细绒
毛分作两路,一路滴下,一路汇聚在荷叶之心,微微颤动犹如甘露。
“这是留人的雨。”周老师缓缓说道。
我在他身边坐下,感受着习习的风,不由自主地长长松了口气。放松了肩挺直了背,慢慢展开习惯性
蹙起的眉。
几乎就是片刻,便听到了雨的旋律。稀疏处如轻弦慢抹,细密处似快弦紧拨,正对着的殿宇里梵音隐
隐,远处偶有钟声传来。我们就坐在这檐下听雨,仿若融入自然的和声。
时间应是停摆了罢,脑海里那么的空,心里又莫名的充盈。胸膛的起伏和一呼一吸的声音都如此清晰,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吐纳着过去,抛掷了未来,在这雨落的当下找到了自己。
抬起眼,看到回廊两方的匾额,一曰“觉受”,一提“澄怀”不知经历了多少日月的往来,不知坐忘
了几度春秋的轮转,这拙稚笔法写就的禅语就这样遥遥对望,等待着某个过客的驻足思悟。或是因缘际会,
恰好这雨把我这俗人留在了这里。
该是有多长时间没有对世界,对生活,对自己的心葆有一份“觉受”了啊。我们行色匆匆地开始一天,
满身疲惫地回到称之为“家”的方寸,周而复始。大目标套着小目标,追逐着的灯塔遥遥矗立,我们跑的
太快,几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们忽视了生活本身就是意义,忘记了去拥抱世界,充盈情感与精神。
我们精致地做着都市人,所有计划都详尽地无可指摘,任何权益都难以抛弃,转过头来,却抱怨那自设的
压力,质疑活着的意义。我们脆弱到无法承受偏差和脱轨,从未给自己一个慢下来的理由。幸好,遇上这
订错的票,留人的雨。
3
就这样听雨,就这样感觉当下,让那些缠缚在心头的琐事纷纷散却,只剩血肉与精神。
“斜风细雨不须归。”我轻轻呢喃着诗句,闭上眼睛全然忘情,单是听雨。
恍然发觉,这“觉受”之后有谁能不步入“澄怀”的境界呢?觉受在于向内深耕情感与认知,而澄怀
则是由内而外的敞开,去直面人事。当我们澄清烦乱心绪,放下挂碍与我执,以一片赤子之心去洞解世智
尘劳压盖着的闪光本性,便能体察那大气象的入世之道,那是存身之本,是善亦是喜。
荷叶颤颤,雨声潺潺,我们就这样安然闲坐,不觉光阴过隙。
云收雨霁,我们踏出隐秀庵往山下走,石板湿漉漉旁有青苔出。蓦然回首,想再看一眼那古朴的庙宇,
却发现山门处有几个娟秀的字,书曰“隐秀讲院”。原来,这半山之庵原是讲学之处。
不禁含笑,可不就是吗?那一个下午的听雨,不恰是听心,不正是听禅吗?
摘选自《美文》,有删改
20. 题目《隐秀庵听雨》能换成《隐秀庵游记》吗?为什么?
21. 鉴赏文中划线句子
稀疏处如轻弦慢抹,细密处似快弦紧拨,正对着的殿宇里梵音隐隐,远处偶有钟声传来。
22. 请谈一谈结尾的妙处。
23. 作者为什么说“恍然发觉,这‘觉受’之后有谁能不步入‘澄怀’的境界呢”?
【答案】20. 不能。从文章的内容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写的是听写的过程及听雨的感受和感想。从中心
主旨来说,文章通过对听雨的描述表达了心灵受到洗涤后的澄净与轻松。再者,《隐秀庵听雨》比《隐秀
庵游记》更能吸引读者。
21. “稀疏处如轻弦慢抹,细密处似快弦紧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稀疏的雨声比作轻弦慢抹,把
细密的雨声比作快弦紧拨,用音乐来比拟雨声,写出了雨声和动听和美妙。“稀疏处如轻弦慢抹,细密处
似快弦紧拨,正对着的殿宇里梵音隐隐,远处偶有钟声传来”写出了自然界的天籁之间和带有禅意的梵音、
钟声相呼应,带给作者的美好的享受及心灵上的净化。
22. ①结尾“那一个下午的听雨”照应文章题目“隐秀庵听雨”,使全文前后呼应,浑然一体。②总结全
文,“不恰是听心,不正是听禅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主旨。
4
23. ①作者经过一下午 听雨,精神受到陶冶,心灵得到了洗涤,心情变得格外平静。②以反问的形式表
肯定,写出了听雨的好处,它能带给人们的人生感悟,指引人们找到自己“闪光本性”和“人世之道”。
【解析】
【分析】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本题其实是考查文章题的含义和作用的变体。解答本题首先要确认回答题干。回答用语用“好” 或“不
好”,“行”或“不行”。 然后从内容上和题目与文章中心联系上两方面作答。从内容方面来说,文章
虽然也写了游普陀山,看隐秀庵,但主要内容还是写自己在隐秀庵内听雨的事,并且由此引发自己的感慨。
由文中“在这雨落的当下找到了自己”“ 我们脆弱到无法承受偏差和脱轨,从未给自己一个慢下来的理
由。幸好,遇上这订错的票,留人的雨”“ 就这样听雨,就这样感觉当下,让那些缠缚在心头的琐事纷
纷散却,只剩血肉与精神”可知,听雨让作者反思过去,观照自己的内心,寻找到生活的意义,从而表达
了文章的中心主旨。再者,以“隐秀庵听雨”为题目,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让读者有阅读的欲望,去一探
究竟,而以“隐秀庵游记”,则是平常题目,不能给读者特别的吸引力。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这句话是文中重要的写作者所听到的雨声的句子,赏析该句,如果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从修辞手法
入手,赏析该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及表达效果。除此之外,不要脱离句子的整体内容和表达作用。
句子的前半部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体是乐声,而乐声又具有动听美妙的特点,因此比喻的修辞手
法写出了雨声的动听美妙。
同时,该句又把雨声和庵内的梵音与钟声连在一起,使雨声更增添了禅意,从而使作者从雨中得到感悟,
受到启迪。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5
题干要求谈文章结尾的妙处,其实就是分析这篇文章结尾的作用。散文结尾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
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
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
就本文来说,要从文章的结构上和和中心主旨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作为文章的结尾,它有总结全文的作用,
它写出了游普陀山的结束,听雨的结束,并且由“不恰是听心,不正是听禅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主旨。
从结构方面来说,段中“那一个下午的听雨”和文章题目中的“听雨”相照应,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
文章浑然一体。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从字面上来说“觉受”,直白地说就是自己的感觉、受用。“澄怀”则指清心,静心。联系文章所写听雨
的经过和感受可知,“觉受”应指听雨,“澄怀”应指自己的受到的心灵上的洗涤。从这个角度来说,“这
‘觉受’之后有谁能不步入‘澄怀’的境界呢”表达的是作者经过一下午的听雨,精神受到陶冶,心灵得
到了洗涤,心情变得格外平静。
由句后的“觉受在于向内深耕情感与认知,而澄怀则是由内而外的敞开,去直面人事。当我们澄清烦乱心
绪,放下挂碍与我执,以一片赤子之心去洞解世智尘劳压盖着的闪光本性,便能体察那大气象的人世之道,
那是存身之本,是善亦是喜”可知,外在的雨使作者内心有了深刻的思考,从而直面人事,洞解人性,找
到了人生的意义。句子虽是问句,但用反问来表肯定,从而表明了听雨的好处:它能带给人们的人生感悟,
指引人们找到自己“闪光本性”和“人世之道”。
天津市三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传 承
卢生强
草长莺飞的时节,细雨润物无声。
路上,儿子越想越来气,这多大的事儿啊,害我又要牺牲个节假日。就这两天,电话里,父亲的语气
似十万火急样,弄得儿子心烦意乱。父亲说:“你无论如何都得回趟家,就是天王老子找你也没用,我在
6
家好好等着你呢。”
儿子还在死磕:“爸啊,我真没时间啊,抽不开身呀。”
“你小子就别找借口了。不是规定的节假日吗?你能有什么事?你必须回来一趟!”父亲说得斩钉截
铁。
“爸,这多大的事儿啊,你就雇个人搭把手不就得了,何必非让我路途迢迢地赶一趟?”
父亲生气了,声音高分贝地传过来:“你说什么?这么大的事你还说多大的事?我看你真的忘了本了。
你小子轻飘飘了不是?你现在真就忘乎所以啊。臭小子,你得给我回趟家,否则我真的找你去了。”最近
父亲与他通话,总是呛了火药似的,噼里啪啦一阵急风暴雨。儿子在想:我春风得意的事,怎么在父亲这
儿就一股子嫉妒的味儿?哪儿不对劲儿呢?
早年前,儿子对父亲还是言听计从,渐渐地,儿子羽毛渐丰,就不把父亲的话当回事了。特别是最近,
儿子路途坦荡了,就有些飘飘然。儿子想,再这么永远长不大,会被同事耻笑的。
车子驶进老家的集市。儿子打电话问:“爸,家里都准备了没有?要不要我买现成的东西?”
父亲回话:“早准备好啦,你们人回来就行了。”
“爸,就我们俩去吗?”
“怎么?你不带你媳妇回来?你儿子呢?”父亲颇感意外,满是失落。
“嗨,我老婆回她爸那儿了,你孙子准备中考呢,在争分夺秒咧。”
父亲想了想,只好说:“好吧,那就我们俩吧。”
儿子说:“爸,我除了带我司机,还想雇个人帮忙,我怕就我们俩忙不过来。”
“什么啊,这事你好意思雇别人干?说出去你不怕别人笑掉大牙啊?不妥不妥绝对不妥。”父亲坚决
反对,头摇得似拨浪鼓。
儿子觉得父亲太过迂腐守旧了,呵呵地笑道:“哎呀老爸,这有什么呀,这在我们城里早就时兴让人
代劳了。现在时代不同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哦。”
“钱钱钱,你小子早晚掉进钱眼儿里去。”一提到钱,父亲特别激动,过于敏感了。
7
儿子觉得好笑,心想:父亲许是一生清贫惯了,以至当儿子的每次送钱,父亲总是接得犹犹豫豫,总
要盘问几许,好像儿子的钱沾了什么毒似的。父亲总说:“有口粗茶淡饭,有件布衣遮体就行了,人过日
子,就得像山泉般清清爽爽地淌。”想着父亲的话,儿子摇摇头。
儿子让司机把车停下,雇了个人,一起往家赶。
他们来到一座“豪华”的坟茔前,周围杂草丛生。去年他们送的花圈、纸品虽然遗落了,但是那些骨
架还傲然地竖在那儿呢。
四个人齐动手,满头大汗。之后,父亲让儿子把祭品摆上,父亲说:“清明节不是有国家规定的假日
吗?人人都忙着回家祭拜祖先,你倒好,满嘴借口。我问问你,你能有什么事比这事还急?”
儿子呵呵一笑。其实儿子就想跟城里人学,掏钱请人代劳。路途迢迢又难走,实在是懒得回来。
父亲问:“臭小子,你不会忘了你爷爷生前是干什么的了吧?”
儿子说:“怎么可能忘?不过呀,你这话都听得我耳朵生出茧子来了。我爷爷当年是公社书记呢。这
不,每个清明节都有别人送的花圈。”
父亲说:“是啊,你爷爷生前也是赫赫有名的,你看乡亲们为你爷爷造的坟就是不一样。告诉你,生
前再怎样奢侈,终归是一撮黄土为伴,倒是名气源远流长,你看看,你爷爷的墓前,哪年少了别人的花圈?”
儿子默默无语。
“好名气是我们为官的根本啊,我们就求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在我们家,只有坦荡做事的人,
百年后才能归位祖宗墓地。当年我刚升县长时,你爷爷就是这样告诫我的。”
才升为区长的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着……
(有删改)
1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传承”是小说叙述的中心:爷爷把良好的家风传给父亲,父亲将其传给儿子,希望儿子很好地传
承下去。
B. 开头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后文的“清明节”相呼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令背景。
8
C. 儿子每次给父亲钱的时候,父亲“总是接得犹犹豫豫,总要盘问几许”,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有点不放
心,他唯恐这钱来路不正。
D. 对于父亲无数遍地讲爷爷的事迹,儿子早已心生厌烦,只是碍于孝道,唯恐父亲生气才特意装出喜欢听
的样子。
15. 小说中的“父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16. 小说结尾部分写父亲向儿子叙说爷爷的事情,这一情节安排有多重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探究。
【答案】14. D 15. ①正直坦荡。他每次接儿子给的钱,总要盘问清楚来历,教育儿子为官要坦荡。②
深爱家人。担心儿子走上歧路,多次给儿子讲自己父亲为官清廉的事情,教育儿子传承家风;见儿子媳妇、
孙子没有回家祭祖,满是失落。③脾气急躁。从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中或多或少带点火药味儿可以看出,父
亲脾气有点急躁。
16. ①照应小说开头,揭示了父亲坚决要求儿子回家的真正原因,同时照应小说的标题“传承”,使人有
豁然开朗之感。②点明小说主旨,表明要“传承”的是清廉、坦荡的家风。③引出后文儿子态度的转变,
前文儿子想要雇人帮忙祭祖,后文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着”,儿子的这一转变使小说情节完整,结构
严密。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
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 项,“儿子早已心生厌
烦,只是碍于孝道,唯恐父亲生气才特意装出喜欢听的样子”有误,从儿子的语言“怎么可能忘”,当父
亲讲到爷爷事情的时候儿子的反应“默默无语”,最后“才升为区长的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着”,可
见选项曲解文意。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的‘父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这是考查人物形
象。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要抓住文中对人物语言、行为的相关描写,从相关描写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从
父亲说“人过日子就得像山泉般清清爽爽地淌”和“在我们家里,只有坦荡做事的人,百年后才能归位祖
9
宗墓地”可以看出,父亲正直坦荡;从父亲的话“我看你真的忘了本了。你小子轻飘飘了不是?”和儿子
的话“你这话我都听得耳朵生出茧子来了”可以看出父亲深爱儿子,经常给儿子讲为官之道;从儿子说没
有时间回家,父亲“语气似十万火急样”“天王老子找你也没用”可看出父亲脾气急躁。
点睛:从具体的做法来看,首先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
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评价的语句,比如本文中对于“父亲”的言行举止的描写,有对父亲的语言
的描写,也有对其行为的描写;找出这些描写,然后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16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小说结尾部分写父亲向儿子叙说爷爷的事情,这一情节安排有多重作用,请结合小
说内容加以探究”。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小说结尾部分写父亲提
起爷爷的事情,交代了父亲要求儿子回家祭祖的真正目的,即传承清廉、坦荡的家风,防止儿子走上邪路,
这自然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照应了文章的开头以及标题“传承”,同时也引出了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
着”的结尾,儿子祭祖这一态度的转变表明家风确乎已经传给了儿子,使文章情节完整。
点睛: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谈谈你对这篇
小说结尾的看法。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
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回答理由: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
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手法角
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
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17. 《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中看到自己家乡金陵女子的生平判词。请你填写下列判词
对应的人物姓名。
(1)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2)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
(3)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
【答案】 (1). 王熙凤 (2). 贾元春 (3). 巧姐
【解析】
10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内容的分析、理解的能力。
(1)“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
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
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
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故为王熙凤。
(2)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
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
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
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
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
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
故为元春。
(3)此为巧姐儿的判词。巧姐生于七月七日,故刘氏为其取名为巧姐,后又因刘氏,使其免了被卖为奴
的命运。故为巧姐。
天津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他们不朽,无非是说他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
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哭流涕,今天 ,
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
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后青年男
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虽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
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国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
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世代相去越远,
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11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
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
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
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
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韩超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
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
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
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
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丰富了儒家经学。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他的影响会随着时易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他
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他对后市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
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释的形式来崇高、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
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辨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
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得不是鲁国
的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是孔子一家,道家老子也活了两千多
年。道家老子也是一个招牌。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12. 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
A. 《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
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 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的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尽管这个
青年可能也有痛苦的遭遇。
C. “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
青年中的影响则要小得多。
D. 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
12
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13. 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 “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单凭孔子思想
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B. 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
中,是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
C. 魏晋隋唐是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了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
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D. 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
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1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
样说的。
B. 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
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
C. 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朱熹《四
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办法,
D. 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
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
【答案】12. D 13. D 14. B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13
分析本题,首先需要对“文化影响衰减”这一现象所在的阅读区间进行分析,找出与答案相关的内容,然
后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进而找出其不同之处。文章第二段“以上现象”限定了区间为第一段,而 D 选
项出现在第二段,且结合文段可知,该选项属于产生的原因,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这一信息理解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分析本题,应在文中找出“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相关内容,通过与各选项的比较,不难发现,D 选项“不
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这一内容在原文中并没有体现,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
【14 题详解】
分析本题,需要对全文进行充分阅读,从文中找到与各选项相关内容,与选项内容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
文语境在原文与选项之间进行细微的区别,最终得出正确答案。通过阅读,选项中“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
该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一句在文中并没有显示,文中只是提到后人加入的内容
“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
张爱玲
禄兴在板门上磕了磕烟灰,紧了一紧束腰的带子,向牛栏走去。在那边,初晴的稀薄的太阳穿过栅栏,
在泥地上匀铺着长方形的影和光,两只瘦怯怯的小黄鸡抖着粘湿的翅膀,走来走去啄食吃。牛栏里面,积
灰尘的空水槽寂寞地躺着,上面铺了一层纸,晒着干菜。角落里,干草屑还存在。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
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禄兴轻轻地把手放在磨坏的栅栏上,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
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堵住了咽喉,泪水泛满了眼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禄兴娘子已经立在他身后,一样也在直瞪瞪望着空的牛栏,头发被风吹得稀乱,
下巴颏微微发抖,泪珠在眼里乱转。他不响,她也不响,然而他们各人心里的话大家看得雪亮。
瘦怯怯的小鸡在狗尾草窝里簌簌踏过,四下里静得很。太阳晒到干菜上,随风飘出一种温和的臭味。
“到底打定主意怎样?”她兜起蓝围裙来揩眼。
14
“……不怎样。”
“不怎样!眼见就要立春了,家家牵了牛上田,我们的牛呢?”
“明天我上三婶娘家去借,去借!”他不耐烦地将烟管托托敲着栏。
“是的,说白话倒容易!三婶娘同我们本是好亲好邻的,去年人家来借几升米,你不肯,现在反过来
求人,人家倒肯?”
他的不耐烦显然是增进了,越恨她揭他这个忏悔过的痛疮,她偏要揭。说起来原该怪他自己得罪了一
向好说话的三婶娘,然而她竟捉住了这个屡次作嘲讽的把柄——“明天找蒋天贵去!”他背过身去,表示
不愿意多搭话,然而她仿佛永远不能将他的答复认为满足似的——“天贵娘子当众说过的,要借牛,先付
租钱。”
他垂下眼去,弯腰把小鸡捉在手中,翻来覆去验看它突出的肋骨和细瘦的腿;小鸡在他的掌心里吱吱
地叫。
“不,不!”她激动地喊着,她已经领会到他无言的暗示了。她这时似乎显得比平时更苍老一点,虽
然她只是三十岁才满的人,她那棕色的柔驯的眼睛,用那种惊惶和恳求的眼色看着他,“这一趟我无论如
何不答应了!天哪!先是我那牛……我那牛……活活给人牵去了,又是银簪子……又该轮到这两只小鸡了!
你一个男子汉,只会打算我的东西——我问你,小鸡是谁忍冻忍饿省下钱来买的?我问你哪——”她完全
失掉了自制力,把蓝布围裙蒙着脸哭起来。
“闹着要借牛也是你,舍不得鸡也是你!”禄兴背过脸去吸烟,拈了一块干菜在手里,嗅了嗅,仍旧
放在水槽上。
“就我一人舍不得——”她从禄兴肩膀后面竭力地把脸伸过来。“你——你大气,你把房子送人也舍
得!我才犯不着呢!”
禄兴不做声,抬起头来望着黄泥墙头上淡淡的斜阳影子,他知道女人的话是不必认真的,不到太阳落
山她就会软化起来。到底借牛是正经事——不耕田,难道活等饿死吗?这个,她虽然是女人,也懂得的。
黄黄的月亮斜挂在茅屋烟囱口上,湿茅草照成一片清冷的白色。烟囱里正蓬蓬地冒炊烟,薰得月色迷
迷蒙蒙,鸡已经关在笼里了,低低地,吱吱咯咯叫着。
茅屋里门半开着,漏出一线桔红的油灯光,一个高大的人影站在门口把整个的门全塞满了,那是禄兴,
15
叉着腰在吸旱烟,他在想,明天,同样的晚上,少了鸡群吱吱咯咯的叫声,该是多么寂寞的一晚啊!
后天的早上,鸡没有叫,禄兴娘子就起身把灶上点了火,禄兴跟着也起身,吃了一顿热气蓬蓬的煨南
瓜,把红布缚了两只鸡的脚,倒提在手里,兴兴头头向蒋家走去。
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温柔的大眼睛在两只壮健的牛角的阴影下斜瞟着陌生的禄兴,在
禄兴的眼里,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值得牺牲十只鸡的。他俨然感到自己是王子的护卫统领,一种新的
喜悦和骄傲充塞了他的心,使他一路上高声吹着口哨。
他开始赶牛了。然而,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来,任凭他用尽
了种种手段,它只在那粗牛角的阴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太阳光热热地照在他棉袄上,使他浑身都出了汗。
远处的田埂上,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在他的焦躁的心头掠过时都带有一种讥嘲的滋味。
“杂种畜牲!欺负你老子,单单欺负你老子!”他焦躁地骂,刷地抽了它一鞭子。牛的瞳仁突然放大
了,翻着眼望他,鼻孔涨大了,嘘嘘地吐着气,它那么慢慢地,威严地站了起来,使禄兴很迅速地嗅着了
空气中的危机。一种剧烈的恐怖的阴影突然落到他的心头。他一斜身躲过那两只向他冲来的巨角,很快地
躺下地去和身一滚,骨碌碌直滚下斜坡的田陇去。一面滚,他一面听见那涨大的牛鼻孔里咻咻的喘息声,
觉得那一双狰狞的大眼睛越逼越近,越近越大——和车轮一样大,后来他觉得一阵刀刺似的剧痛,又咸又
腥的血流进口腔里去——他失去了知觉,耳边似乎远远地听见牛的咻咻声和众人的喧嚷声。
又是一个黄昏的时候,禄兴娘子披麻戴孝,送着一个两人抬的黑棺材出门。她再三把脸贴在冰凉的棺
材板上,低低地用打颤的声音告诉:“先是……先是我那牛……我那会吃会做的壮牛……活活给牵走
了……银簪子……陪嫁的九成银,亮晶晶的银簪子……接着是我的鸡……还有你……还有你也给人抬去
了……”她哭得打噎——她觉得她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
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被炊烟熏得迷迷蒙蒙,牵牛花在乱坟堆里张开粉紫的小喇叭,狗尾草簌簌地
摇着栗色的穗子。展开在禄兴娘子前面的生命就是一个漫漫的长夜——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鸡声和禄兴的高
大的在灯前晃来晃去的影子的晚上,该是多么寂寞的晚上啊!
(一九三六年)
20.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采用细节描写,暗示禄兴家以前有
过牛,为后文借牛做了铺垫。
16
B. 作为一个男子汉,却只会算计妻子辛辛苦苦挣得的东西,可见禄兴是一个对家庭极不负责任的人,小
说包含了怒其不争的情感。
C. 本文意蕴深厚,作者通过周围环境的烘托和人物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真实的农
村生活画卷。
D. 小说中人物的境遇是苍凉的、情节的结局是苍凉的、自然环境是苍凉的、笔法是冷的,所以有人说,
张爱玲所看到的世界是一个“苍凉”的世界。
21. 小说中禄兴娘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22. 简要分析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23. “她觉得她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这句话含意深刻,你
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20. B 21. 农村妇女。①勤劳坚忍:忍冻忍饿养鸡,失去耕牛仍然谋划着春种过日子。②善良
柔顺:为了能够耕田忍痛顺从丈夫卖鸡的决定。③命运悲惨:牛、鸡、丈夫都离开,人生孤苦、寂寞。
22. ①通过写月亮、乱坟堆、狗尾草,展现出景物的凄清悲凉,体现禄兴娘子在丈夫死后的悲凉心境。②
交代禄兴娘子今后人生的凄惨,深化了主题:无力抗争、难以逃脱的悲惨命运。③呼应文中悲戚的环境描
写,照应前文的鸡声和禄兴身影的情节,更添悲凉。
23. 生活逼得她不得不变卖家中的财物,包括牛和鸡,甚至迫使她的丈夫连性命也交付了出去;如今值得
记挂的人和物都已失去,她成了孤身一人,突出了她命运的悲惨,表现了她的绝望和痛楚。
【解析】
【分析】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
B. “可见禄兴是一个对家庭极不负责任的人”错误,根据文意可知,禄兴也是迫于生活的无奈,此处属于
曲解文意。
故选 B。
17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首先确定人物的身份,从文中来看,禄兴娘子是一位农村妇女。
然后结合人物的表现和作者以及他人的评价概括特点。
如,“他知道女人的话是不必认真的,不到太阳落山她就会软化起来。到底借牛是正经事——不耕田,难
道活等饿死吗?这个,她虽然是女人,也懂得的”,这些内容展示出人物的善良柔顺;
如“小鸡是谁忍冻忍饿省下钱来买的?依你的意思,不如拿把刀来将我身上肉一片片剁下去送人倒干净!
省得下次又出新花样”,这些内容塑造出了她的勤劳坚韧的性格;
如“先是……先是我那牛……活活给牵走了……银簪子……陪嫁的九成银,亮晶晶的银簪子……接着是我
的鸡……还有你……还有你也给人抬去了……”,可看出她命运的悲惨,失去了丈夫,失去了一切,充满
着绝望和孤苦。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这类试题一般从环境、情节、形象、主题等方面作答。
从环境来看,尾段“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被炊烟熏得迷迷蒙蒙,牵牛花在乱坟堆里张开粉紫的小喇叭,
狗尾草簌簌地摇着栗色的穗子”中通过写月亮、乱坟堆、狗尾草,展现出景物的凄清悲凉,体现禄兴娘子
在丈夫死后的悲凉心境。
从内容上看,“展开在禄兴娘子前面的生命就是一个漫漫的长夜——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鸡声和禄兴的高大
的在灯前晃来晃去的影子的晚上,该是多么寂寞的晚上啊”句交代了禄兴娘子今后人生的凄惨,深化了主
题:无力抗争、难以逃脱的悲惨命运。
从情节上看,此处的环境描写,与上文中“一个高大的人影站在门口把整个的门全塞满了,那是禄兴,叉
着腰在吸旱烟,他在想,明天,同样的晚上,少了鸡群吱吱咯咯的叫声,该是多么寂寞的一晚啊”对鸡声
和禄兴身影描写的情节相互照应,更添悲凉。
【23 题详解】
18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她觉得她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这句话含意深刻,你是怎
样理解的?
首先确定句中的关键词或关键短语。如“可恋的东西”“长了翅膀”“渐渐地飞去”。
然后理解文本理解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结合“先是我那牛……我那牛……活活给人牵去了,又是银簪
子……又该轮到这两只小鸡了”“先是……先是我那牛……我那会吃会做的壮牛……活活给牵走了……
银簪子……陪嫁的九成银,亮晶晶的银簪子……接着是我的鸡……还有你……还有你也给人抬去了”可知,
这“可恋的东西”指这些牛、鸡甚至是她的丈夫,而“长了翅膀”“渐渐飞走”是指在生活逼迫之下不得
不变卖家中这些财物,甚至她的丈夫连性命也交了出去,现如今这些人和物都没有了,她只剩下孤身一人。
这一句使用比拟的修辞,刻画出在失去财物和丈夫后的心境。
最后将这些整合成句即可。
天津市河北区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
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
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
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
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
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
19
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伽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
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
他来,待我嘱付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付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
(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
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
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
上。
选自关汉卿的《窦娥冤》第三折
17. 下列对选段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段曲词运用大量修辞委婉曲折地表达了窦娥对不公社会的满腔怨愤,体现了曲词具有浓郁抒情色彩
的特征。
B. 在【端正好】中,窦娥唱的“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揭露了元代严密的法网和封建吏治的黑
暗残酷。
C. 剧中交代窦娥还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既写了窦娥不幸身世,也为后文窦天章为窦娥平
寃埋下伏笔。
D.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在结构上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这句唱词也反映了窦娥身上具备的抗争精神。
18. 从选段来看,窦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说明。
19. 【滚绣球】中的两句唱词,有两个不同版本的文字表述,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版本一:“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版本二:“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答案】17. A 18. 选段表现出窦娥性格的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一是具有善良贤孝的
美好品质。
19. 《古》本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远不如《元》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古》本第
20
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而《元》本第二句则是对天的面对面地指责和否定。总之,相比而言,《元》本
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
这些正是《古》本的不足之处。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委婉曲折”分析错误,应该是“直抒胸臆”而非“委婉曲折”。选段使用了呼告、对偶、反问、反
复等修辞方法,使语言平实、形象、又符合窦娥的反抗个性,以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表达了窦娥对于不公
社会的满腔怨愤。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在刑场上,窦娥愤怒地控诉,“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
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对天地的质问展现出窦娥的反抗精神;窦娥请求刽子手走后街,因为“怕则怕
前街里被我婆婆见……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
么哥”,这展现出人物善良贤孝的特点;从窦娥最后对婆婆所说“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
赴法场典刑”也可以看出人物的善良孝顺。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这是比较题,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辨析判断的能力,本题的比较点是“语言”。先看《元曲选》中的句
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两句带有强烈的呼告语气,窦娥呼天抢地、
指天骂地,既是对是非混淆、黑白不分的世道的愤怒控诉,也充分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再看《古名家
21
杂剧》,“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前一句是陈述句,与《元曲选》
中“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相比,没有“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后一句“我今日负屈衔冤哀
告天”中的“哀告”是对天的祈求,而《元曲选》中“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中“枉做天”则是对天的否定
和指责。故《元曲选》中的句子更等凸显窦娥的反抗精神。
天津市军粮城中学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首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 11 月 16 日在上海浦东启动,主办方发布了《2020 网络文学出海发展白皮
书》(以下简称 《白皮书》)。《白皮书》显示,中国网络文学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全球读者的欢迎与认可。
从网络文学出海整体规模来看,截至 2019 年,国内向海外输出网络文学作品 1 万余部,覆盖 40 多个“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网文平台的海外用户活跃度不断上升,海外作者成为一股重要的创作力量。
《白皮书》分析,目前网络文学出海呈三大趋势:翻译规模扩大,原创全球开花,以及 IP 协同出海。
随着“起点国际”和世界各地译者的持续合作,平台上线的中国网络文学英文翻译作品数量持续增长,已
超 1700 部。对外授权方面,“阅文”集团已向日韩地区及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多国,以及美国、英国、法
国、土耳其等多地授权数字出版和实体图书出版,授权作品 700 余部。
“当蜘蛛侠、钢铁侠等英雄成为世界粉丝情感载体的同时,网络文学也通过一个个中国故事的塑造和
不同文娱形式的传播,让越来越多本土 IP 破土而出,有机会成长为饱含中华民族特色、与全球用户产生情
感共鸣的文化符号。”“阅文”集团 CE0、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说,“可以说,网络文学已成为世界认识中国
的重要文化名片,其文化魅力和创作模式具有全球推广的市场潜力。”
(取材于《光明日报》)
材料二:
2019 年,国内数字阅读内容创作者的规模已达到 929 万人,海外网文平台起点国际上的海外原创作者
数量,从去年的 3 万名不到猛增到今年的 6 万多名。
22
材料三:
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
声音的使命。更好地推动网络文学“走出去”,需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其一,鼓励海外华裔作家从事网络文学创作。基于“两栖文化”的天然优势,华裔作家创作的网络文
学既能表达海外华侨的故国依恋和游子情怀,又能符合其他海外受众的审美趣味,容易被他们接受和认同。
华裔网络文学作家数量虽然不多,但几乎遍布世界各国,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如张郎郎的《不愿做儿皇
帝》颂雅的《欧洲五国游》、六六的《王贵与安娜》等。这一系列华裔网络文学作品率先打开了网络文学
海外传播的大门,并且赢得了海外主流文化的认同。
其二,拓宽国内外媒体推介渠道。除《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的宣传推介外,外媒
对中国网络文学的推介也至关重要。影视改编也是国内外媒体传播网络文学的途径,这种新的出海方式更
为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甚至还引起了国外翻拍,例如韩国版《步步惊心》,越南版《仙剑奇緣之花千骨》《延
禧攻咯》等。
其三,培养翻译人才,建立翻译机制。英翻网站 Gravity tales、 Volaro Trans lation 和以俄翻网
站 Rulate 为代表的小语种翻译网站相继出现,在它们的推动下,《盗墓笔记》《何以笙箫默》《诛仙》《锦
绣未央》等广受国内读者欢迎的网络文学作品被译成外语,走出国门。
目前中国网络文学翻译活动主要是个人或团体自发的小规模翻译行为,还缺乏有力支持,从而影响其
在海外进一步传播。因此,加大网络文学翻译人才培养力度至关重要。
(取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23
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截至 2019 年,网络文学出海有覆盖面积广、网文平台海外用户活跃度不断上升等特点。
B.“起点国际”海外网文平台,在 2019 年海外原创作者数量翻倍,中国网络文学英文翻译作品已超 1700
部。
C.2017 年国内网络文学作者数量增长率最高,随后逐年下滑,这表明中国网络文学的热度在逐渐消退。
D.“阅文”集团 CEO 程武认为,网络文学已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文化名片。
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首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上发布的《白皮书》对中国网络文学发展规模、出海趋势都做了详细分析。
B.因为本土 IP 数量不断增加,中国网络文学已成长为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C.只有中国当代网络文学能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的使命。
D.华裔网络文学作家已遍布世界各国。他们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赢得了海外主流文化的认同。
6、下列不能推动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的一项是( )
A.华裔作家具备“两栖文化”的天然优势,更符合海外受众的审美趣味,要鼓励海外华裔作家多创作网络
文学作品。
B.搭建海外平台,独立建设中国的唯一的产业链。
C.加大国内外主流媒体的推介力度,拓宽渠道。
D.加大网络文学翻译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翻译机制。
【答案】CAB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好树如诗
王剑冰
①云蒸霞蔚的浮来山,有一棵庙宇香烟供奉、雷电风涛朝拜的大树,其托高浮来天际线,冠阴千平方
24
米,人说那是皇皇四千岁的“银杏之祖”。
②我的目光从初光先照的时刻开始,远远望见那片金黄的绚烂,如十万旌旗迎风。站立其下,又感觉
它像一只昂然展翅九万里的鲲鹏,你看它硕大无朋的翅膀,在快乐的晨阳下闪亮地舞动。那鹏鸟世上罕有,
这老银杏也是人间少见,它立于浮来三峰之间,根系深扎石灰岩溶之地,一直伸向崖下的清泉峡与卧龙泉,
凸露的根脉 ,如虎踞龙盘,定力无限。古人早就有“十亩荫森更生寒,秦松汉柏莫论年”的感叹。它那
磅礴的气势,如何不是从浮来山上腾起,“绝云气,负青天”,朝着东方逍遥地飞翔。庄子再生,也会重新
发一番“若垂天之云”的慨叹。数万年前,海浪退却,山脉隆起。再后来,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结束,大
地回暖,新的生命随之诞生。历史使命一般的老银杏,人称它是冰川时代留下的树种,因而,要以神圣的
基座托起它,要以东方的第一缕晨曦映照它,要以沐泉之波推涌它,要以钟鼓的梵音烘托它,还要以雄浑
的史诗与思想陪伴它。
③仰望这棵老银杏,它是沂蒙的映衬,是日照的地标。各种鸟飞过蓝天,到这里会猛然惊讶,或停留
或绕过或再努力一把,让翅膀越过它的崇高与辽阔。
④伴随着金黄色的钟声,落叶像鸟儿一般纷飞。身临其境,有一种隆重的感觉,甚或宗教的感觉。落
下的一片,是那巨大羽翅的倒影。
⑤有些目光中,这棵老银杏是雄性的,粗壮、粗狂而放浪,而有的目光里,它又是母性的,慈悲、慈
爱且安详。
⑥许是命运的安排,以《文心雕龙》名世的刘勰的故居就在近旁,他在树下读书,在树下徜徉。他们
互为知己,他吸收了树的精神,树也带有了他的气息,那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信念与信念的碰撞。随着
树的视野,他能望见重叠涛涌的境界,“神思方运,万途竞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⑦刘勰的思绪,或大树的思绪,或山海的思绪,亦如鲲鹏一般。
⑧或是因了老银杏树,才有了庙宇,数十级的台阶上去,首先看到的,不是殿堂而是一棵树,就让人
先有了一种神圣的威严。它只在下面是一柱躯干,到上面已分不出哪些是干哪些是枝,枝干互绕,横出旁
逸,交错纵横,完全一座层峦叠嶂的奇伟山峰。风吹过来,树浪推涌,叶片翻飞,萧萧的声响威震四方,
又让人想成波涛起伏的大海。
⑨它飘散的种子,落得哪里都是,有一棵自唐代长起,在上面的庭院,已经长得气势非凡。还有一些
在它的怀里长出,成为它的亲密的依偎。
25
⑩仰头望着的时候,会生出某种幻觉,似乎觉得它已不是一棵树,它老成神老成仙,老成了一座仍在
生长变化的文物。拜佛的人,总是先拜树。它不光是树的老祖,也是生命的启示。它从一粒种子开始,就
是一个例外。它时时能听见体内山峰裂裂的脆响与天空勃勃的云涌,它怀抱着热情与自信,不断发出葱绿
的叶片,岁月中始终有静好的歌声。它活的是身体,长的是精神。没有所求,没有所取,春华秋实,风雨
雷电,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何时掉一枝就掉一枝,劈一块就劈一块,该长还长,该蔓还蔓。它以思者的
梦幻,诗家的气质,展现着无穷的力量、蓬勃的生机。据说,它每天都能吸入两吨山水。
○11老银杏是一部活的历史,有人在它的身下制陶,以号角吹出曙光初照,有人在它的身下谈判,谈到
最后握手言欢。它见证着古老与文明,见证着不屈与强大。纷飞的叶片一次次将无意义的争斗与掠夺掩埋。
世事变幻,朝代更替,莒国、鲁国、齐国的烟尘消散,只有这棵老银杏,挺立着大地与天空。
○12那些有着精神光度之士,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大树。在莒县本色展览馆,我看到了斑驳如树的老人,
那些制陶与望日的后人,面对日寇的狰狞,豪壮地挺起不屈的脊梁,被称为民族之魂。大树具有地域特质,
也具有普遍意义。丁肇中带着家人远涉重洋,一次次来看大树的故乡,他对他的儿子说,别忘了,你的根
就在这里!
○13老银杏树,有说它是莒城的帆影,看到它就看到希望与力量,有说它是日照的灿光,见到它就见到
透彻与绚烂。一股云气浮来,氤氲在它的四周,似是从它的身上腾起。
○14老银杏树,它有时是沉默的,有时是喧哗的。它与夜融在一起的时候,夜有时也会恍惚,恍惚这是
更深的夜。夜深人静时,它会发出声音,那声音似沉吟,似低吼,似长啸,又似雷霆。我说那纯粹是它夤
夜飞翔的气韵。
○15老银杏树有时也显得很自然很生活。比如让一个少妇在某场雨中站立其下,让一位进京赶考的后生,
感兴趣地打量它,而后围着它转,一抱抱搂过,一把把柞(zhǎ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来量长度)过,最后出
现那个“七搂八拃一媳妇”【注】的故事。
○16好在是一个媳妇,若是一位少女,故事或可发生反转。一棵让人愉快让人值得托付的大树,一个满
腹文墨的少年与一位琴书俱佳的佳丽,在一场一直不停歇的雨中相遇,雨与树还有这一柞让他们有了目光
与心灵的交流。大树也许乐意使青春焕发比想象还要热烈的美好,让生命享有比生活还要真实的激情。
○17现在,走来一群孩子,有序地站在树下,高声朗诵: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这是从小就受到大树与文心感染的孩子。我稍后问其中的一个,可知道“毋忘在莒”?他自信地点头,并
且说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说莒地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还早一千五百年。
26
○18菩萨在树下打坐,钟声再次响起。金黄的叶片还在慢镜头一般地落着,像雨,也像羽,每一片都带
有着安详的佛光。地上的叶子多了,翻涌着发出海样的声响。
○19它还会存在多久?没有谁知道,或许会到地老天荒。在它的不远处,有一堆老藤,老藤将一棵老树
缠死,又将另一棵老树缠死,直到自己也轰然死去,却没敢来纠缠这银杏王,只是以自己的腾挪翻卷,以
自己的虬野苍狂,衬托着它,仰视着它。片片下落的叶子,闪亮一级级下山的路。
○20再次回首,望向那蓬辉煌,我不能将它看完全,就像我不能将泰山与大海看完
全一样,它那豪放如鹏的庞大格局,像一首大气磅礴的诗篇,超越了整个时空。
(选自 2021 年 1 月 9 日《人民日报》)
【注】“七搂八拃一媳妇”:相传明朝嘉靖年间,一书生进京赶考,路过此地避雨,想要测量
一下树的周粗,他做了一个标记,搂了七搂,又拃了八拃,拃到一个避雨的小媳妇身边,巧
妙地把小媳妇当成一个计量单位计算了进去。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文的写作对象是莒县浮来山一棵树龄达四千年的老银杏树,作者的思绪跨越古今,文章有丰富的文
化内涵。
B.文章用“皇皇四千岁”形容老银杏树的“高”与“大”,用“其托高浮来天际线,冠阴千平方米”形容
它的历史久远。
C.作者认为一位进京赶考的后生如果是与一位少女在雨中的银杏树下相遇,那么就有可能是个美好、浪
漫的邂逅。
D.第○17段,从“有序”“高声朗读”“自信地点头”等一系列描写,看出这一群生在莒地的孩子的确“受
到大树与文心感染”。
E.文章结尾作者用“辉煌”描绘银杏树,并将其比作大鹏和诗篇,分别和题目、开头相呼应,抒发了对
它的赞美与景仰之情。
17、鉴赏文章第②段画线的语句。
27
18、第⑤段说老银杏树“是雄性的,粗壮、粗狂而放浪”,又说它是“又是母性的,慈悲、慈爱且安详”,
这样写是否矛盾?有何作用?
19、文章的题目是“好树如诗”,通观全文,这棵老银杏树“好”在何处?
【答案】
4 分 16、BE
4 分 17、运用比喻,夸张、对比、想象(用典)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老银杏树的“硕大无朋”“定力无
限”和“磅礴气势”,表达了作者对老银杏树的惊叹、赞美之情。
4 分 18、不矛盾。第⑤段承上启下(过渡):前写老银杏树的“崇高与辽阔”,突出它外在形态的雄性之美;
后写银杏树对文化的滋养和生命的孕育,展现其内在气质的母性特点。
4 分 19、①作为沂蒙的映衬,日照的地标,既高且大;
②能够滋养精神、信念与文化,孕育新的生命;
③作为生命的启示,怀抱热情与自信,展现无穷力量和蓬勃生机;
28
④是一部活的历史,见证着古老与文明,不屈与强大;
⑤具有地域特征,也具有普遍意义,展现了希望与力量;
⑥有时自然又生活,使青春焕发美好,让生命享有激情;
⑦作为文化自信的象征,让孩子们感受到文心的感染。
2021 年天津市东丽区高一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为源于马尔沙克。他于 1965 年在致力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时
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与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
即价值、效用、费用和收益等特性,遗憾的是他没有做出深入分析。而后许多经济学者借用人力资本理论
和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把语言引入经济活动中来,探讨作为人力资本的语言所具有的经济势能。国内的
研究始于 21 世纪,也是继承和发展了西方研究的理论成果,但是缺乏深入研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到底什么是语言经济学?它的范式和本体论基础是什么?这些都不是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不过,学界
对于它的研究对象问题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
对于语言本身产生、演变规律的研究,见诸语言学、考古学和社会学的文献相对较多,尤以语言学为
主。语言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语言的内部要素(语音、词汇、语言)进行,特别强调遵循语言
自身规律,把一切不属于它们研究对象的东西排除在外,而语言经济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把语言
作为研究素材,用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语言的形成、发展、传播、更新和消亡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演
化过程,人们的经济理性选择在此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语言经济学可以
最大限度地使用或借鉴。例如,借助经济学和博弈论中的均衡和最大化思想来探究复杂语言系统的生成演
化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常规性”,并探讨语用行为中言语资源配置的均和优化问题。
语言经济学的研究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产生、演变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可以归结为语
言的作用或者语言的经济势能,这也是语言经济学的时髦话题,目前这一方面的理论相对成熟。比如布里
克利和艾米陈利用儿童移民的数据探讨了语言能力与工资收入分配的关系,格林测算出英语的强势地位可
以帮助英国在欧洲获得较高收益。再比如拉齐尔、切尔以及德・斯旺关于语言趋同理论(语言经济学研究
29
的一个主题)的研究,是为国家的语言规划提供理论基础的;奇斯维克等提出语言的人力资本性质,是为
一些移民国家制定语言政策提供支持的,美国的 GRE、英国的雅思考试等就是受这些理论的影响。围绕着
语言的学习、培训和信息化处理等形成的语言产业,它自身的发展规律、组织结构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度等
等,都是语言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语言经济学发展至今不过 50 多年,作为一个迅速拓展的研究领地,它还没有形成一个统的分析框架,
现有的研究零散而杂乱。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语言经济势能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对语言本身的研究。
甚至在有些学者看来,前者都不属于真正的语言经济学研究。可以预见,在以后的研究中,语言学界和经
济学界对于语言经济学的认识分歧还将长期存在,毕竟语言学和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相差太远,即使在经济
学的框架内研究语言也会因经济理论的不同而产生迥然不同的结论,因为经济学囊括了太多的学派与内容。
不过,语言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或许将会是语言经济学作为新兴领域最能彰显活力之处。
(摘编自黄少安、张卫国、苏剑《语经济学导论》)
材料二:
语言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它强调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原则
和方法来研究语言,这为我们研究新词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言语活动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定式,即
言语的内部始终有一种力量——人的交际和表达的需要与人在生理上(体力上)和精神上(智力上)的自
然惰性之间的基本冲突。人们总是在寻求更多、更新、更明确的语言单位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想法。在这个
活动中,人要消耗体力、时间、精力,所以人们在不断寻求能够省力又能被人普遍接受的语言词汇。这就
是法国语言学家马尔丁内提出的“语言经济学原则”。如:“‘拼养’孩子让人欢喜让人忧。”新词语“拼养”
就适应了简洁、省时、省力的经济学原则,时下在年轻的父母中得以迅速流行。再如:“美国选民对恶炒
‘中国话题’不感冒。”这里的时髦词语“中国话题”是指西方国家对崛起的中国是否对世界构成威胁的
议论,其中隐含的是有些发达国家的某些政客在大选前利用媒体不断妙作“中国威胁论”而引起的一系列
话题。
新闻新词语在展示我们国家经济腾飞的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现代化的传媒技
术手段如电视新闻、书籍、广播等传播着大量的新词语,扩展了人们的知识面,改变了人们的知识结构,
开拓了人们的思考空间和鉴赏能力,提高了人们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和生活热情。新词语传播的新的价
值观念,使精英文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核心地位,引导人们追踪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改变明天的经
济生活。现如今,大量流行的缩写新词语以其少量的符号表达了尽可能多的信息,适应了讲究速度和效率
的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语言经济原则,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此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
(摘编自潘锐《新词语的语言经济学效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语言经济学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国内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对西方研究的成果进行了
借鉴,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B.相比而言,语言经济学对语言经济势能的研究更感兴趣,远远超过了对语言本身的研究,并且形成
了相对成熟的理论。
30
C.“中国话题”是有些发达国家的某些政客利用媒体炒作出来的新词语,并没有体现马尔丁内提出的
“语言经济学原则”。
D.以少量的符号表达了尽可能多信息的缩写新词语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语言经济原则相一致,都
讲究速度和效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马尔沙克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后世学者进一步丰富了相关理论,但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和本体论基础依然没有形成共识。
B.布里克利、格林以及拉齐尔、切尔等人的研究都是围绕语言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展开,可以为国
家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制订提供帮助。
C.言语活动中人精神上的惰性决定了人们总是在寻求既省力又能被人普遍接受的语言来表现内心的想
法,新词语就顺应了人的这一需求。
D.新词语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还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对我们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语言经济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3 分)
A.流行语的语义结构及其生成机制研究。
B.“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语言服务研究。
C.商务广告的语体特征及翻译策略研究。
D.语言因素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研究。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语言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锦衣(节选)莫言
[秦兴邦上。]
秦兴邦 (唱)越重洋返故乡不畏艰难,举义旗杀狗官重任在肩。星官兄设巧计瞒天过海,但愿得大功
告成天遂人愿。
[王婆、王豹上。]
秦兴邦 大哥大嫂借光了。
王婆 哎,骂人哪?(指王豹)这是我娘家亲侄子,我是他亲姑姑。
秦兴邦 (抱拳作揖)恕小人眼拙,得罪了。
31
[王豹警觉地打量着秦兴邦。]
王豹 我说这位先生,您风尘仆仆,一口外县口音,您到俺这穷乡僻壤,一定有重要的公干。
秦兴邦 小人是烟台人,受朋友之托,来高密东北乡找一家顺发盐铺。
王豹 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秦兴邦 鄙姓秦,名兴邦。
王婆 我问你去那盐铺干什么?
秦兴邦 (唱)贵乡的扑灰年画美名远扬,东北三省有市场。兴邦原本是贩画的客,进货结账常来往。
王豹 (唱)看您辫子粗又长,看您两眼放蓝光,看您唇红齿不黄,看您手指细又长,哪里像个画子客,
分明是个读书郎。
秦兴邦 (唱)兴邦确是画子客。
王婆 你这人,的确也不像个画子客。他们当衙役的,都是鹰眼狗鼻子。
王豹 老姑,您少说几句吧。我说那秦什么邦,既然俺老姑点明了俺的身份,你就把那些偷梁换柱、弄
奸耍鬼的小把戏儿,找块尿布儿,裹吧裹吧放起来吧!(往前一步,一把拽下了秦兴邦的假辫子)说!你
是什么人?要到哪里去?
秦兴邦 (惊慌地)大爷,小人黔驴小技,瞒不过您的火眼金睛。
王豹 说吧,到底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
秦兴邦 小人确实叫秦兴邦,烟台玉皇山人士。
王豹 (摇动着手中假辫子)是从日本潜回来的革命党吧?
秦兴邦 小的没参加革命党。
王豹 这辫子是怎么回事?
秦兴邦 这辫子是被革命党强剪了去的。刚一长长,又被他们剪了去。小的回乡心切,只好买了根假
辫子戴上。
王豹 你到顺发盐铺干什么?那季星官是不是也潜回来了?
秦兴邦 (唱)我与那季星官投缘对脾,在船上结成了异姓兄弟。
王豹 他参加了革命党?
秦兴邦 (唱)我们是大清朝的忠顺子民,在日本也发誓要效忠皇帝。
王婆 日本国也有皇帝?
秦兴邦 (唱)只可恨革命党不讲道理,强按脖子剪去俺头上辫子。原承想买假辫结伴回国,星官兄染
急症一命归西。
王豹 死了?
秦兴邦 死了。
王婆 我这还要给他去说媳妇呢!这不断我的财路吗?
秦兴邦 (唱)忍悲痛将季兄烧化成灰,背骨殖回故里落叶归根。
[秦兴邦将肩上的包袱卸下来,捧给王豹。]
32
王婆 我还以为你背着一大包银子呢,没想到背着一盒子骨灰!呸!晦气!
王豹 (从腰里抽出一根铁链子,往秦兴邦脖子上一搭)编得还挺圆话儿,走吧,跟我去县衙见太爷去。
秦兴邦 (作揖)大爷,您高抬贵手,放了我吧。
王豹 我放了你?我放了你容易,可太爷明儿问我,王豹,让你捉的革命党呢?我说,被我高抬贵手给
放了。太爷会怎么着?赏我二两银子,还是赏我两耳刮子?
秦兴邦 大哥,我真的不是革命党,我爷爷是大清朝的举人,我怎么能去当革命党呢?
王婆 还是书香门第?
王豹 我不管你是书香门第还是庄户人家,我一大早出来,茶没喝一碗,饭没吃一ロ,这会儿饿得前胸
贴着后背,渴得嗓子眼里往外冒烟。我还跟你废话什么?(一扽铁链)走,跟我见太爷去。
秦兴邦 (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豹)大爷去喝杯茶吧。
王婆 我说大侄子,你可不敢徇私枉法,犯法株连九族,老姑我也要跟着你遭殃!
秦兴邦 (又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婆)老姑,您也喝杯茶去。
王婆 嗨,这孩子懂事儿。
秦兴邦 我真不是革命党。
王豹 (晃晃手中的辫子)革命党脸上又没贴个记号。
秦兴邦 (摘下怀表送给王豹)大爷高抬贵手。
[王豹欣赏着怀表。]
王婆 大侄子哎,老姑给你提个醒儿,私放革命党满门抄斩啊!
秦兴邦 (摘下脖子上一个银锁)老姑,这是小侄的护身符,送给您表表小侄的孝心。
王豹 按理说呢,我得把你浑身上下这么细细地搜上两遍,可你到底也算个读书人,这点面
子我还是给你留着吧。
秦兴邦 多谢大爷宽谅。
王豹 算你运气,要是你今天碰上我那些伙计,怎么着也得把你这件袍子剥下来。
秦兴邦 (脱下袍子,递给王豹)只要大爷不嫌脏……
王豹 (接过袍子,把假辫子扔给秦兴邦)把辫子戴上,倒也不像革命党。
秦兴邦 小的将季兄的骨灰送到顺发盐铺,立即打道回乡。
王豹 把那季星官的骨灰交给我吧,大爷我替你代劳了。怎么,还信不过我?
秦兴邦 多谢大爷,小的求之不得。
王豹 那就麻溜地走吧。大爷这会儿心软放了你,待会儿大爷心硬起来……
[秦兴邦将包袱交给王豹,深揖,匆匆下。]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选文开头通过唱词介绍了秦兴邦和季星官回到高密的目的,并暗示了他们回来的不同方式,为下文剧
情发展埋下伏笔。
B.王婆说“他们当衙役的,都是鹰眼狗鼻子”,说明王豹具有相当的职业敏感,他对秦兴邦的画客身份产
33
生了很大的怀疑。
C.秦兴邦递给王豹一块银子请他喝茶,王婆很担心王豹因此徇私枉法,她知道犯法株连九族,她害怕可
能会跟着他遭殃。
D.选文中王豹接过了袍子后,把假辫子扔给秦兴邦,让他把辫子戴上,是因为在王豹眼里,秦兴邦戴着
辫子,才不像革命党。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选文语言通俗自然,简练明确,对白、独白,充分地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推动
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选文舞台说明具有鲜明的戏剧特点,如王豹“往前一步,一把拽下了秦兴邦的假辫子”,表现了王豹的
蛮横,同时展现了戏剧的矛盾冲突。
C.选文人物形象塑造十分突出,靠说媒谋财的王婆巧舌如簧,和王豹一唱一和地敲诈秦兴邦,充分表现
了乱世中小人物的生存智慧。
D.选文结构严谨,巧设伏笔。开头交代“星官兄设巧计瞒天过海”,使文末王豹索要季星官的骨灰而秦兴
邦轻易送出这一情节合乎情理。
8.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秦兴邦的形象特点。(4 分)
9.薛姨妈母子寄居荣国府后,宝钗好奇赏鉴宝玉的通灵玉,口中念: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她的丫头
莺儿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请问宝钗金锁上是哪两句话?这个情
节的用意何在?(6 分)
【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的能力。C 项,“并没有体现马尔丁内提出的‘语言经
济学原则’错误,也体现“语言经济学原则”。
2.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决定了”表
述错误。原文是说“人的交际和表达的需要与人在生理上(体力上)和精神上(智力上)的自然惰性之间
的基本冲突”。
3.A【解析】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A 项研究“流行语的语义结构及其生成
机制”,既没有体现经济学的视角、方法,也没有体现语言与经济的关系,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的表述,这
属于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4.语言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来研究语言本身的产生、演
变规律及其与经济活动关系的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4 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以及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
34
用经济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1 分,“研究语言本身的产生、演变规律”1 分,“(研究)其与经济活动关
系”1 分,“交又性的边缘学科”1 分,满分 4 分。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白“下定义”的基本要求,找准被
定义概念的“种属”,理清此概念的“种差”;综合材料来看,材料一主体内容是论述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
象,材料二第一段则交代了语言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它的研究视角、理论、原则及方法等。
5.①开篇简单梳理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引出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②接下来分别阐述语言经
济学的研究对象,即语言本身产生、演变规律的研究,及其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③最后分析语言经济
学的研究现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每点 2 分)
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C 项“王婆很担心王豹因此徇私枉法,她知道犯法
株连九族,她害怕可能会跟着他遭殃”错误,在秦兴邦又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婆后,王婆说“嗨,这孩子
懂事儿”,这说明王婆并不是怕王豹徇私枉法,以致株连九族,她的目的其实是敲诈钱财。
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本文艺术特色的能力。C 项“充分表现了乱世中小人物的生存智
慧”主题分析错误,王婆和王豹应该是被批判的市井无赖。他们身上的恶,不能解释成“乱世中小人物的
生存智慧”。
8.①不畏艰险,报效国家。秦兴邦和季星官不惧越洋之苦,回来报效祖国。②沉稳谦和,机敏聪慧。
遇到王豹的盘査,秦兴邦反复周旋;识破王婆、王豹的谋财之心,送银子、手表、银锁,机智脱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越重洋返故乡不畏艰难,举义旗杀狗官重任在肩。
星官兄设巧计瞒天过海,但愿得大功告成天遂人愿”可知,秦兴邦不畏艰险,报效国家。由“贵乡的扑灰
年画美名远扬,东北三省有市场。兴邦原本是贩画的客,进货结账常来往”“大爷,小人黔驴小技,瞒不
过您的火眼金睛”“这辫子是被革命党强剪了去的。刚一长长,又被他们剪了去。小的回乡心切,只好买
了根假辫子戴上”等句可以看出,秦兴邦沉稳谦和,机敏聪慧,与王豹反复周旋。由“(摸出一块银子,
递给王豹)大爷去喝杯茶吧”“(又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婆)老姑,您也喝杯茶去”“(摘下怀表送给王豹)
大爷高抬贵手”“那就麻溜地走吧。大爷这会儿心软放了你,待会儿大爷心硬起来……”等句可以看出,
秦兴邦识破王婆、王豹的谋财之心,送银子、手表、银锁,机智脱险。
9.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2 分)作用:①为下文黛玉猜疑多心和最终宝玉宝钗联姻作铺垫。(2 分)②为下
文薛家处心积虑促成宝玉和宝钗的姻缘做伏笔,因为通灵玉是天成,紧锁多为人造。
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从国与国双边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年多时间里,国家主
席习近平近 60 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深入思考事关人类命运的宏大课题,展现出中国领导人面向未
来的长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协和
35
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
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判断……同外界其他行为体命运与共的和谐理念,可以说是
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新时期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
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关于命运共同体的传统理念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人类只
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全球化让“地球村”越来越小,社会信息化让世界越来越平。不同
国家和地区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国家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不能
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
能义利共赢。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从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不断
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再到共建“一带一路”的
战略构想,从抗击埃博拉病毒到也门撤侨行动,再到尼泊尔强震救援……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
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
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
利益。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有人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 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
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現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
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动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9.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就是合作共赢,同舟共济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谋求本国发展的共同体。
B. 为思考人类未来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习主席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并提出可行的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
36
C.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受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限制,不同国家和地区你我一体,荣辱与共。
D.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建立要加平等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10.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彰显了中国领导人的担当。
B. 文章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心,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它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C. 文章第二段论述了命运共同体产生的历史渊源并由此指向了它的历史意义。
D. 文章第四段列举事例证明中国以实际行动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贡献。
1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摒弃国家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实现义利共赢。
B.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中华文化的思考和对世界大势的把握提出的。
C. 世界各国只要坚持合作共贏、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大船就能破浪前行。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力量,深入思考了事关人类命运的宏大课题。
【答案】9. A 10. C 11. C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音乐和美术认识生命
沈从文
我有一点习惯,从小时养成,即对音乐和美术的爱好。从四五岁起始,这两种东西和生命发展,即完
全密切吻合。
初有记忆时,记住黄昏来临一个小乡镇戍卒屯丁的鼓角,在紫煜煜入夜光景中,奏得又悲壮,又凄凉。
春天的早晨,睡梦迷糊里,照例可听到高据屋脊和竹园中竹梢百舌、画眉鸟自得其乐的歌呼。此外河边的
水车声,天明以前的杀猪声,田中秧鸡、笼中竹鸡、塘中田鸡……以及通常办喜事丧事的乐曲,求神还愿
的乐舞,田野山路上的唢呐独奏——一切在自然中与人生中存在的有情感的声音,陆续镶嵌在成长的生命
37
中每一部分。这个发展影响到成熟的生命,是直觉的容易接受伟大优美乐曲的暗示或启发。
到都市中来已三十年,在许多问题上,工作方式、生活取舍上,头脑都似乎永远有点格格不入,老是
闹别扭。即勉强求应,终见得顽固呆钝,难于适应,意识中有“承认”与“否定”两种力量永远在争持,
显得混乱而无章次。唯有音乐能征服我,驯柔我。一个有生命有性格的乐章在我耳边流注,逐新浸入脑中
襞褶深处时,生命仿佛就有了定向,充满悲哀与善良情感,而表示完全皈依。
音乐对我的说教,比任何经典教义更具效果。也许我所理解的并不是音乐,只是从乐曲节度中条理出
“人的本性”。一切好音乐都能把我引带走向过去,走向未来,而认识当前,乐意于将全生命为当前平凡
人生卑微哀乐而服务。笔在手上工作已二十六年,总似乎为一种召唤而永远向前,任何挫折均无认阻止,
从风声、水声、鸟声中,都可以得到这种鼓励与激发。从隔船隔壁他人家常语与小龃龉中也同样能够得到。
即身边耳边一切静沉沉的,只要生命中有这些回音来复,来自多年以前的远方,我好像也即刻得到一线微
光,一点热,于是继续摸索而前。
社会给我的教育太多了,一切由都市文明形成的强制观念,总在迷乱我,压迫我,只有一件事给我生
命以力量和信心回复,即具启发性的音乐。对于生命的欢欣,死亡的肯定,一个伟大作曲者必然能理解,
并理解到这种生命皈依的庄肃,把它当成创造的动力。音乐教育我,实在比任何文字书本意义都重大得多。
我爱美术有相似而不同情形。认识我自己生命,是从音乐而来:认识其他生命,实由美术而起。就记
忆所及,最先启发我教育我的,是黄蜂和蟢子在门户墙壁间的结窠。工作辛勤结构完整处,使我体会到微
小生命的忠诚和巧智。其次看到鸟雀的作窠伏雏,花草在风雨阳光中的长成和新陈代谢,也美丽也严肃的
生和死。举凡动植潜跃,生命虽极端渺小,都有它的完整自足性。再其次看到小银匠捶制银锁银鱼,一面
因事流泪,一面用小钢模敲击花纹。看到小木匠和小媳妇作手艺,我发现了工作成果以外工作者的情绪或
紧贴,或游离。并明白一件艺术品的制作,除劳动外还有个更多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而尤其重要的,是
这些小市民层生产并供给一个较大市民层的工艺美术,色泽与形体,原料及目的,作用和音乐一样,是逐
渐浸入寂寞生命中,娱乐我并教育我,和我生命发展严密契合分不开的。
我对于美术的理解,明显即比普通美术理论大不相同,也容易和一般鉴赏家兴致异趣。加上十年流亡
转徙生活教育,自然景物与人生万象,复轮流浸润于生命中。个人生命在这种错综繁复人生中发育长成,
即缺少美术史的严格训练,爱好与理解,自然和普通人已经大不相同。和音乐关系二而一,我能从多方面
对于一件美术品发生兴味。有一点还想特别提出,即爱好的不仅仅是美术,还更爱那个产生动人作品的性
格的心,一种真正“人”的素朴的心。
38
到都市来,工艺美术扩大了我的眼界。不仅对制作过程充满兴味,对制作者一颗心,如何融会于作品
中,他的勤劳、愿望、热情,以及一点切于实际的打算,全收入我的心胸。一切美术品都包含了那个作者
生活挣扎形式,以及心智的尺衡,我理解的也就细而深。
在小小作品中,作者注入崇高的理想,浓厚的感情,安排得恰到好处时,即一块顽石,一把线,一片
淡墨,一些竹头木屑的拼合,也见出生命洋溢。这点创造的心,就正是民族品德优美伟大的另一面。
(取材于沈从文《关于西南漆器及其他》)
2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自幼年起的各种声音记忆,使其日后从直觉上更加容易理解伟大优美的乐曲。
B. 以小银匠、小木匠、小媳妇为例,文章意在说明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需全神贯注。
C. 作者多年流亡转徙,积累了错综繁复的人生经验,其审美眼光不同于普通人。
D. 作者充分调动感官来捕捉平凡生活之美,并借助生动的细节使之重现于纸上。
23. 作者理解的音乐包含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
24. 和音乐不同,美术给予作者哪些生命的认识?
【答案】22. B 23. 作者理解的音乐包含:自然之声;日常生活之声;作曲家谱写的乐曲。
24. 作者从音乐中认识自己的生命,从美术中认识其他的生命;美术使作者体会到微小生命的完整自足性;
理解工艺美术中包含的制作者的素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