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各地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天津市各地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ID:690047

大小:58.45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1-05-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天津各地 2020-2021 年期中语文高一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天津市河北区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 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 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 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 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 “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 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成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 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 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 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史记·鸿门宴》 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同“纳”,接纳 B. 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 C. 臣死且.不避 且:将要 D. 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樊哙侧其盾以.撞/以.待大王来 2 B. 因.招樊哙出/因.击沛公于坐 C.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则与.斗卮酒 D. 客何为.者/窃为.大王不取也 1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按剑而踞”的细节描写,表现了项羽的惊恐与戒备,寥寥数字,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B. “披帷西向立”“瞋目”“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等神态描写,勾勒出樊哙怒目金刚的形象。 C. 虽然樊哙的说辞和刘邦是一样的,但是刘邦是理直气壮地责备项羽,而樊哙侧重为自己辩解。 D. 节选部分写樊哙之“忠”,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智勇双全”的性格展示做了充分的铺垫。 【答案】8. C 9. B 10. C 【解析】 【分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且:将要”错误,应译为“尚且”,本句的意思是,我死尚且不怕。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以”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两个词不同。 B.两个“因”都是“趁机”的意思,“因招樊哙出”译为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因击沛公于坐”译为 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 C.第一个“与”是连词,“和”。/第二个“与”是动词,可译为“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 3 D.前一个“为”是动词,译为“做,干”,句子可译为“客人是干什么的”。/后一个“为”也是动词, 译为“认为”,句子可译为,我私下里认为大王不应该有这种做法,两个“为”用法相同,但词义不同。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但是刘邦是理直气壮地责备项羽,而樊哙侧重为自己辩解”错误,选项正好分析反了,刘邦是侧重 为自己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地责备项羽。 故选 C。 参考译文: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 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 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 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羽握着剑挺起身 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 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羽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 条未煮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羽说:“壮士!还 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 尽,处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 作关中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 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 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将已亡的秦朝的作为延续罢了。我私意 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好。”项羽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以 上厕所为由,趁机起身把樊哙叫了出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盛王创业,必有同德之英辅,成垂世久长之计,不如是,不足以为一代宗臣。伊尹、周公之事,见于 《诗》、《书》,可考也。汉萧何佐高祖,其始入关,即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以周知天下阸塞,户口..多 4 少,强弱处,民所疾苦。高祖失职为汉王,欲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独曰今众弗如百战百 败愿王王汉中收用巴蜀然后还定三秦。”王用其言。此刘氏兴亡至计也。进韩信为大将,使当.一面,定魏、 赵、燕、齐,高祖得颛心与楚确,无北顾忧;且死,引曹参代己,而画一之法成;约三章以蠲秦暴,拊百 姓以申.汉德。 节选自《容斋随笔》 1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户口..多少,强弱处 户口:计算家庭为户,计算人口为口 B. 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 劝:劝说 C. 进韩信为大将,使当.一面 当:担当 D. 拊百姓以申.汉德 申:表明 12.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独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愿王王汉中/收用巴蜀/然后还定三秦 B. 何独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愿王/王汉中收/用巴蜀/然后还定三秦 C. 何独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愿王/王汉中收/用巴蜀/然后还定三秦 D. 何独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愿王/王汉中收/用巴蜀然后还/定三秦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用其言。此刘氏兴亡至计也。 【答案】11. B 12. A 13. 汉王采纳了他的建议。这是刘氏兴亡的最为重要的一个谋略。 【解析】 【分析】 5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全国户口的多少,强弱之所在。“户口”,计算家庭为户,计算人口为口。解释正确。 B.句意:大将周勃、灌婴、樊会都支持他的想法。“劝”,勉励,支持。解释错误。 C.句意:推荐出身卒伍的韩信为大将,让他独当一面。“当”,担当。解释正确。 D.句意:以此收抚百姓之心,申明汉朝之德。“申”,表明,申明。解释正确。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今众弗如……”为“曰”的内容,属于直接引语,所以应在“曰”后断句,排除 B、D;“弗如”的宾 语为省略的“项羽的军队”,句意完整,故应在“弗如”后断句;另外,“愿王王汉中”中,第一个“王” 为名词,第二个“王”为动词,作第一个“王”的谓语,所以“王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C、D。 本句的意思是:而萧何独有自己的见解,他说:“现在我们军队不如项羽,已是百战百败了,我希望大王 您先称王汉中,夺取巴蜀之地作为后方,然后收复关中。”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用”,采纳;“至”,重要的;“计”,计谋、谋略。 参考译文: 帝王创业之时,必须有同心同德的杰出的辅佐之臣,能使一代王朝垂世长久,否则,就不足称为一代 杰出的大臣。伊尹、周公就是这样两个人物,他们的事迹可以从《诗经》、《 尚书》考知。汉时,萧何辅 佐汉高祖,他们才进入关中,萧何就把秦朝宰相府、御史大夫府中的律令图册收集起来,认真研究,以便 详细了解当时天下的要塞,全国户口的多少,强弱之所在,百胜疾苦。汉高祖最初被项羽分为汉王后,想 6 攻打项羽,大将周勃、灌婴、樊哙都劝他(支持他的想法),而萧何独有自己的见解,他说:“现在我们 军队不如项羽,已是百战百败了,我希望大王您先称王汉中,夺取巴蜀之地作为后方,然后收复关中。” 汉王采纳了他的建议。这是刘氏兴亡的最为重要的一个谋略,萧何又推荐出身卒伍的韩信为大将,让他独 当一面,平定了魏、赵、燕、齐等国故地,使汉高祖刘邦无后顾之忧,得以专心与楚项羽决战;萧何死时, 引荐曹参代替自己为宰相,使汉初政策较为稳定地执行下去;萧何还在入关中后与百姓约法三章,废除秦 朝的许多暴政,以此收抚百姓之心,申明汉朝之德。 天津市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今家诫叙 苏辙 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 之虑事也精。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 势有所必至矣。”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 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 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去。子之于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父母则不然,子 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诗》曰:“洞①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可 以餴饎③。岂弟君子④,民之父母。”夫虽行潦之陋,犹父母无不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虽 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 致其意。既又集《古今家诫》,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 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 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要 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 元 丰二年四月三日,眉阳苏辙叙。 7 [注]①洞:从远处。②挹;舀。③餴饎;煮饭,烹煮泰稷。④岂弟:即恺悌。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则谏,否则去. 去:离开 B. 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 肖:孝顺 C. 为《贤母录》,以致.其意 致:表达 D. 吾病.焉,是以为此 病:遗憾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父母之.于子也/邻之.厚,君之.薄也 B. 皆有礼存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 无憾而.后止/夜缒而.出 D. 以.遗天下之人/敢以.烦执事 13.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其中全能表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的一项是( ) ①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②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 ③故其为之虑事也精 ④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 ⑤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 ⑥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1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8 B.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C.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D.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谆谆者/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苏辙为孙景修所作的《古今家诫》所写的一篇序言,在序言中,苏辙表达了自己对于孝、慈等人伦 观念的理解。 B. 第二段,苏辙举例老师、君主、臣子、孩子的言行,是为了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形成比较。 C. 文章作为一篇序文,写得深情动人。第二段中,以记叙为主,在记叙过程中苏辙引用《诗经》中关于孝 道的说法来表现父母无私的爱。 D. 作者对孙景修编写的《古今家诫》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认为这本书推广流传于天下是能够行得通的。 1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 (2)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 【答案】11. B 12. A 13. D 14. C 15. C 16. (1)(他)年幼丧父受母亲教导,母亲贤能,能够成就他的学业。(2)(他)听到父亲的声音就收敛罢 手退去,集市上指责他孩子的人也没有不感动落泪的。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 B.肖:贤、成才、有出息。句意:父母却不这样,即使孩子不成才。 故选 B。 【12 题详解】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的能力。 A.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句末语气词;兼词,于何、从哪里。 C.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D.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指定内容筛选辨析信息的能力。 ①句大意:君子的恩德深广,更像是百姓的父母。是说远土之民,只要君王施以仁义恩德,他们就会心悦 诚服地来归顺。表现的是君子的和乐平易。④句大意:用隐约的言辞劝谏,不敢太直露,这都是因为礼仪 的存在。这里是写儿子对于父亲的尊敬。⑥句大意:即使是卑陋到流水也不弃去,就像是父母不遗弃子女 一样。这是写君子不遗弃百姓。据此排除 ABC 三项。②③⑤表现的是“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 故选 D。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我小时候读书,看见父母告诫他们的子女,恳切教导惟恐有没考虑到的地方,惴惴不安惟恐孩子 不能全部听进去,他们感叹道:“唉,这就是父母的心啊!” “辙少而读书”是独立完整的结构,其后应停顿。“父母之戒其子者”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父母之戒其子者”作动词“见”的宾语;而且“其子”是动词“戒”的宾语,是一个整体, 中间不应断开。从句式上看,“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与“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句式结构相同。根据以 上分析排除 ABD 三项。 故选 C。 【15 题详解】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在记叙过程中苏辙引用《诗经》中关于孝道的说法来表现父母无私的爱”说法有误。作者是在论述的 过程中,引用《诗经》中的内容证明自己的观点。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1)孤,幼年丧父;少孤而教于母,被动句;贤,贤能;就,成就。(2)敛手,收敛罢手;过, 指责;市人之过之者,定语后置句;泣,落泪、哭泣。 参考译文: 老子说:“因为仁慈所以能勇敢,因为节俭所以能宽广。”有人问:“如果仁慈的话,那怎么会勇敢?” 回答是:“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爱得深,所以他们替孩子考虑事情很精细。因为爱得深,所以行事殚精 竭虑,所以他们为孩子躲避灾祸就很迅速,为孩子谋利也十分果敢,这就是仁慈能够导致勇敢的原因。并 不是因为父母比其他人贤明,这是因为形势所迫才必然到这地步啊。” 我小时候读书,看见父母告诫他们的子女,恳切教导惟恐有没考虑到的地方,惴惴不安惟恐孩子不能 全部听进去,他们感叹道:“唉,这就是父母的心啊!”老师对于弟子,给他们立了规矩来教授他们,贤 德的弟子,老师就引导他们;不贤德的弟子也不勉强他们。君主对于臣子,给他们号令来告诫他们,对贤 能的臣子就给予官职,不贤能的臣子就不选用他们。臣子对于君主,可以进谏的就进谏,不可以进谏的就 离去。儿子对于父亲,用隐约的言辞劝谏,不敢太直露,这都是因为礼仪的存在。父母却不这样,即使孩 子不好,哪有父母遗弃孩子的呢?因此他们竭尽所有来告诫孩子,直到没有遗憾才停止。《诗经》说:“从 远方酌取积水潭的流水,把水注入这水缸中,可以蒸饭煮酒食,君子的恩德深广,更像是百姓的父母。” 即使是卑陋到流水也不弃去,就像是父母不遗弃子女一样。所以父母对于子女,是人类伦理道德的极致。 即使他们本身并不贤能,等到他们和自己的子女说话的时候,一定会诚恳并且竭尽所能,更何况那些贤明 的父母呢? 太常少卿,长沙人孙景修,年幼丧父受母亲教导,母亲贤能,能够成就他的学业。年已老,可感念母 亲的心意却不能忘怀,写了一篇《贤母录》来表达他的心意。既而又编辑《古今家诫》一书,收集了四十 九个人,拿来给我看,说:“古代就有编写这种书的人,但他们的文章不完整。我对此感到遗憾,因此编 11 写了此书。集中天下众多父母的心意,用来馈赠给天下的人,或许有好处吧?”我读了这本书后感叹道: “即使有凶悍的孩子在集市上发怒斗狠,没有人能够阻止他,听到父亲的声音就收敛罢手退去,集市上指 责他孩子的人也没有不感动落泪的。慈孝的心,人人都有,只是担忧无法激发它罢了。如今这本书,大概 将会激发人的慈孝之心吧?即使推广于天下也是可行的。自从周公以来到如今,父训四十五人,母训四人, 孙公又要将加以增补,还没有编写完成。”元丰二年四月三日,四川眉阳人苏辙记述。 天津市三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 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 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 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 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 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 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 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 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复斩汉一都尉, 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 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 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项王乃曰:“吾闻 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且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 12 愧干心乎 B.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 愧于心乎 C.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 愧于心乎 D.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 愧于心乎 10. 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是何楚人之.多也 (2)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3)汉军乃觉之. (4)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A. (1)(2)意义相同 (3)(4)意义也相同 B. (1)(2)意义相同 (3)(4)意义不相同 C. (1)(2)意义不相同 (3)(4)意义也不相同 D. (1)(2)意义不相同 (3)(4)意义相同 11. 下列加点实词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幸:宠幸 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随从 C. 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 D. 然今卒.困于此 卒:最终 【答案】9. D 10. C 11. A 【解析】 13 【分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 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第一个“而”(“而西”)表示承接,先“渡江”,再“西”(向西进军,名词活用为动词),是两个 连贯的动作,共同作谓语,不能断开;“籍独不愧于心乎”中“籍”做下句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 AC; “纵”(纵使)假设连词,引领下文,之前停顿;“今无一人还”中“一人还”主谓短语作“无”的宾语, 这是完整的句子,之后断开。据以上分析排除 B。 故选 D 。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 (2)代词,他。句意: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 (3)代词,这件事。句意:汉军才发觉。 (4)连接定语和中心语,的。句意: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可见(1)(2)意义不相同 (3)(4)意义也不相同。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句意:有一个美人,名叫虞姬,常常被宠幸,跟从着他。幸,被宠幸。 14 故选 A。 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 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 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王一直骑着。 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 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 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 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 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 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 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 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 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 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 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 一员汉将!”……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 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 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 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 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 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 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 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 天津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5 三、(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未,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 “劳师以袭运,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 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 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 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 轻而无礼,必数。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 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 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 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有删改)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管:钥匙 B. 勤.而无所 勤:经常 C.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做买卖 D. 为从者之淹. 淹:停留、滞留 1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B. 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16 C. 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D. 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17.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 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 B. 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对形势正确判断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 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 C. 当时,周大夫王孙满还小,看到秦国军队轻狂无礼,就向当时的秦军统帅说:轻狂就少谋略,不讲谋 略,军队就会招致失败。 D. 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地与秦师不期而遇。于是,他就以犒师为名,上前致辞,句句是欢迎的话,处处有 弦外之音,暗示郑国已作好了战争准备。 18. 翻译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3)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答案】15. B 16. C 17. C 18. (1)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2)况且(再说)行军千里,难道谁会不知道? (3)住下就预备一天的供应,离开就准备一夜的保卫。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勤而无所”意思是“军队劳苦而一无所得”,所以“勤”的意思是“辛劳,辛苦”。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师”意思是“军队”,作“御”的宾语,动宾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D 两项; “南陵”意思是“南面的山头”,“北陵”意思是“北面的山头”,均为一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 项。 句子大意为: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 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故选 C。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就向当时的秦军统帅说”错误。从 “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 观之,言于王曰”来看,王孙满不是向秦军统帅说,而是向周王说。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师”,军队;“备”,防备;“无乃……乎”,恐怕……吧。 (2)“且”,况且;“其”,表反问,难道。 (3)“居”,住下;“则”,就;“具”“备”,准备,预备;“积”,供应;“卫”,保卫。 18 参考译文: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 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 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 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难道会有谁不知道吗?” 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出兵。蹇叔哭他 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要是 你蹇叔只活个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你现在离中寿都过去多少年了,早已 昏聩)。”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 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 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于是秦国军队向东进发。 三十三年春,秦国军队经过成周王城的北门,战车上除御者以外,车左、车右都脱去头盔下车致敬, 随即又跳上车去的有三百辆战车的将士。王孙满年纪还小,看到了,对周襄王说:“秦国军队轻狂无礼, 一定失败。轻狂就缺少计谋,无礼就不严肃。进入险地而满不在乎,又不能谋划,能够不打败仗吗?” 秦军到达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准备到周王城做买卖,碰到秦军,先送秦军四张熟牛皮作引礼,再送 十二头牛犒劳军队,说:“我们君王听说您准备行军从我们郑国经过,冒昧来犒赏您的随从。郑国贫乏, 为了您的随从在这里停留,住下就预备一天的供应,离开就准备一夜的保卫。”弦高同时又让人紧急报告 郑国。 郑穆公派人去探看杞子等人的馆舍,发现他们已经在装束、磨快兵器、喂饱马匹了。派皇武子去让他 们离开,说:“你们久住在这里,因此我们的干肉、粮食、牲口都竭尽了。为了你们将要离开,郑国有原 圃,就像秦国有具圃一样,你们自己猎取麋鹿,使郑国能够有点空闲,怎么样?”杞子逃到齐国,逢孙、 杨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存有希望了。攻打郑国不能取胜,包围它又没有后援,我 们还是回去吧。”灭了滑国就回去了。 天津市军粮城中学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秦)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 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 19 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 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 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 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 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 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之。”使吏导使者至缩 高之所。使者致.信陵君之命,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见臣而.下, 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曰:“安 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 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宪之上篇 曰:‘臣弑君,子弑父,有常不赦。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 ‘必生致之’,是使我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猛 而自用,此辞必反为国祸。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 死。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 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 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以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夷.先王之宗庙 夷:夷平 B. 使者致.信陵君之命 致:传达 C. 降城亡子不得与.焉 与:亲附 D. 今复为将,诸侯皆属. 属:归属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敢为.魏使通者死!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20 B. 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吾将仕之以.五大夫 焉用亡郑以.陪邻 D. 见臣而.下,是倍主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9、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缩高仗义的一组是( ) ①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 ②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 ③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 ④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 ⑤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 ⑥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⑤⑥ 1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犒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B. 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C. 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D. 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恰当一项是( ) A. 魏国兵败,魏王派人请信陵君归国,信陵君害怕获罪,不肯救魏,但在毛公、薛公的劝说下,信陵君 深明大义,毅然回国。 B. 信陵君想让缩高攻管,得知缩高不同意以后就勃然大怒,让安陵君将缩高活捉捆送到他那里,结果安 陵君用一番话推辞了。 21 C. 缩高面对来自信陵君的压力,没有让自己的儿子背秦归魏,保全了儿子的名节,他最终为避免信陵君 攻打安陵国而自杀。 D. 信陵君帅五国联军大败秦军,功高盖主,自恃功高,日夜沉迷于酒色,终被魏王猜忌而遭废黜,几年 之后去世。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2)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 【答案】 7-11:CABBD 12、(1)您之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 (2)如果您不肯把他送到我这里,我就将调动十万大军开赴安陵城下。 2021 年天津市东丽区高一期中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孙玮,字纯玉,渭南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劾中官魏朝及东厂..办事官郑如金罪, 如金坐下诏狱..。当是时,厂卫承冯保余威,滥受民讼;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余 22 斤,犯者立死。玮皆极陈其害。诏立枷如故,余从玮言。 以母病,不候命擅归,坐谪桃源主簿。三十年, 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朝鲜用兵,置军天津,月饷六万,悉派之民间。先任巡抚汪应蛟役军大治水田, 以所入充饷。玮踵行之,田益垦,遂免加派。 岁比不登,玮多方振救,帝亦时出内帑佐之。所条荒政, 率报允。畿辅矿使倍他省,矿已竭而搜凿不已,至岁责民赔纳。玮累疏陈其害,且列夭津税使马堂六大罪, 皆不省。四十年十二月,命玮以兵部尚书掌左都御史事。玮素负时望。方欲振风纪,而是时朋党势成,言 路大横。会南畿巡按御史荆养乔与提学御史熊廷弼相讦,玮议廷弼解职候勘。廷弼党官应震、吴亮嗣辈遂 连章攻玮。玮累疏乞休,帝皆慰留。无何吏部以年例出两御史于外不关都察院玮以失职求去益力疏十余上 明年七月稽首..文华门,出郭候命。至十月,始予告归。天启改元..,起南京吏部尚书,参赞机务。三年,召 拜刑部尚书。囚系众,狱舍至不能容,玮请近畿者就州县分系。内使王文进杀人,下司礼议罪,其余党付 法司。玮言一狱不可分两地,请并文进下吏,不听。其冬,以吏部尚书再掌左都御史事,累以老疾辞,不 允。明年秋,疾笃,上疏乞休。遂卒,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明史•孙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无何吏部以年例/出两御史于外/不关都察院/玮以失职/求去益力/疏十余上/ B.无何/吏部以年例出两御史于外/不关都察院/玮以失职/求去益力/疏十余上/ C.无何/吏部以年例出两御史于外/不关都察院/玮以失职求去/益力疏/十余上/ D.无何吏部以年例/出两御史于外/不关都察院/玮以失职求去/益力疏/十余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由皇帝的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B.诏狱一般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关押在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C.稽首为古代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D.改元特指中国古代皇帝即位时改换原有的年号,改元后新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为元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12.A.孙玮积极进言,陈述时弊。他针对胡乱受理百姓诉讼案件,官员定罪时外加罚款及皇帝喜欢用立枷 等现象,向朝廷极力陈述危害,均得到皇帝认可。 B.孙玮治理得当,心忧百姓。在巡抚保定时,他推行前任政策,使开垦的土地更多,从而免除了对百姓 的摊派;并多次陈述百姓赔偿交纳矿税的危害。 C.孙玮恪守职责,坚守法度。在刑部尚书任上,他以一个案子不可分在两地审理为由,请求一并将王文 进杀人案交给司法官审讯,可惜不被采纳。 D.孙玮履历丰富,为国尽忠。自万历五年考中进士起,他在几十年的仕途中先后任过行人、右副都御史、 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最终因病去世。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3 (2)以母病,不候命擅归,坐谪桃源主簿。 14.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孙玮岀京担任地方官时为百姓做了很多事情。请简要概括。(3 分) 【答案】 10. B. “无何”指时间没过多久,要单独成句,排除 AD;“十余上”修饰的是“疏”,要连在一起, 指上了十多道疏,排除 C.译文:没过多久,吏部按每年惯例派二御史外出,没有告知都察院,孙玮以为 自己失职,便更加请求离职,上了十多道疏。 11.D.“改元特指中国古代皇帝即位时改换原有的年号”有误。古代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 均称为“改元”。 12.A.“均得到皇帝认可”分析有误,原文为“诏立枷如故,余从玮言”,意思是下诏除“立枷”照 原样外,其余的都按孙玮说的改了。 13.(1)慎重办理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礼仪告诫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顶 着东西。(谨、孝悌、状后倒装、戴) (2)因为母亲病了,不等皇帝命令就擅自跑回家,因此获罪被贬为桃源县主簿。(以:因为;候:等; 坐:因…而获罪;谪:被贬) 14.(1)兴修水利 (2)赈灾 (3)罢除苛政 附译文: 参考译文: 孙玮,字纯玉,陕西渭南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任命为行人,提升兵科给事中。弹劾 中官魏及、东厂办事官郑如金的罪行,郑如金被皇帝下诏定罪。这个时候,厂卫继承冯保的余威,随便接 受老百姓的诉讼官司;巡抚巡按官员寻访察问奸情,大多连累无辜的人;有关部门断案,往往在本罪之外 加重刑罚,皇帝喜欢用“立枷”,重达三百多斤,受这刑的人马上就死。孙玮都极力陈述它们的危害。下 诏除“立枷”照原样外,其余的都按孙玮说的改了。因为母亲病了,不等皇帝命令就擅自跑回家,被定罪 贬职为桃源县主簿。万历三十年(1602)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保定。朝鲜战争期间驻兵天津,每月六 万两粮饷,都从民间征集。前任巡抚汪应蛟役使士兵大修水田,收获所得充为军饷。孙玮继承他,开垦田 地更多,从而免除另外加派赋税。连年遭灾,不是旱灾、蝗灾就是大水,庄稼歉收,孙玮想方设法赈救灾 民,皇帝也时常从国库拿钱出来帮助他。上报救荒措施,都答应了。京城附近的矿使是其他省份的一倍, 矿开采完了搜刮却没有停止,到了每年责备百姓赔偿贡纳的地步。孙玮多次上疏陈述它的危害,并且条列 了天津税使马堂的六大罪状,皇帝都不省悟。赶上南畿巡按御史荆养乔同提学御史熊廷弼相互攻讦,孙玮 奏议将熊廷弼解职,等候调查。熊廷弼的同伙官应震、吴亮嗣等一帮人于是接连上疏攻击孙玮。孙玮多次 上疏乞求辞职,皇帝都安慰他让他留下来。没过多久,吏部按每年惯例派二御史外出,没有告知都察院, 孙玮以为自己失职,便更加请求离职,上了十多道疏。第二年七月在文华门磕头,到城门外等候命令。到 24 了十月份,才批准告老还乡。天启三年征召授职刑部尚书。拘囚的罪犯太多,以至于监狱都容纳不下。孙 玮请求让京都附近的州县就地拘囚。内使王文进杀人,交给司礼判罪,他的同谋交给法律部门。孙玮说一 件案子不能分在两个地方,请求将王文进一起下狱,皇帝不听。这一年冬天,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又一次执 掌左都御史的事情,多次以年老多病相推辞,不准。第二年秋天,病重,上疏请求退休。不久逝世,赠为 太子太保。 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虢,皆小国也。虞有下阳之阻塞,虞、虢共守之,晋不能禽.也。故晋献公欲伐虞、虢,荀息曰: “君胡不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彼受吾璧,不借吾道,则如之何?” 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置 之外府;取之中厩,置之外厩。”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也。”荀息曰:“宫之奇知固知.矣,虽 然,其为人也,通心而懦,又少长于君。通心则其言之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 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之下也。” 晋遂借道而伐虢。宫之奇谏曰:“晋之使者,其币重,其辞微,必不便于虞。虢,虞之表也。虢亡, 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①。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 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②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 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 德惟馨。'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公不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旋归四年,反取虞。荀息牵马抱璧而前曰:“臣之谋如何?”献公曰: “璧则犹是,而吾马之齿加长矣。”晋献公用荀息之谋而禽虞,虞不用宫之奇而亡,故荀息非霸王之佐, 战国兼并之臣也。若宫之奇则可谓忠臣之谋也。 (取材于《左传》《新序》) 注释:①翫:即“玩”,这里是轻视、玩忽的意思。②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桓叔是 晋献公的曾祖,庄伯是晋献公的祖父。晋献公曾尽杀桓叔、庄伯的后代。 12.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虞、虢共守之,晋不能禽.也 禽:同“擒”,制伏 25 B. 宫之奇知固知.矣 知:同“智”,智谋 C. 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絜:同“洁”,洁净 D. 神所冯. 依,将在德矣 冯:同“凭”,依附 13.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晋国之.宝也 莫之.能御也 B. 中知以上,乃.能虑之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 亲以.宽逼,犹尚害之 以.无厚入有间 D. 遂受其币而.借之道 项王按剑而.跽曰 14.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是我取之中府,置之外府:那就等于把宝物从宫里仓库取出来,放到宫外的仓库 B. 通心而懦,又少长于君:心胸通达而且性情懦弱,又是和虞君从小一起长大的 C.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现在晋国连虢国都要灭掉,那么它对虞国还爱什么呢 D.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祭祀的粮食不芳香,只有明白了道理才是真正的芳香 15.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心则其言之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 B. 通心则其言之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 C. 通心则其言之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 D. 通心则其言之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 16.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荀息献计,用屈地产的宝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作为礼物诱惑虞君。 B. 晋献公和虞君都爱慕财宝,缺乏远见,但对劝谏的态度却不相同。 26 C. 文末晋献公叹息宝马的牙齿随年龄而增长,流露出对荀息的抱怨。 D. 选文中的成语“假途灭虢”“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皆寓意深远。 17.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彼受吾璧,不借吾道,则如之何? ②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18. 文中是如何评价荀息、宫之奇这两位臣子的?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 【答案】12. B 13. B 14. A 15. A 16. C 17. ①晋献公说:“这都是我们晋国的宝贝,如果虞国接受了我们的玉壁,不借路给我们,那该怎么办?” ②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18. 荀息不是建立霸王职业的辅佐之臣,而是谋占他国、兼并土地的臣子。宫之奇是忠臣的谋略。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