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省各地
2020-2021 年期中语文高二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珞珈情歌
顾 超
疫情连三月。终于,等到了武汉“解封”的消息。我下意识地打开了手机里的《珞珈谣》。“一山是
珞珈山,一水为东湖水,一园皆英华气,一聚如黄鹤归。春山是珞珈山,秋水为东湖水。春秋几度轮回,
少年明月当归。这爱不尽的山水,这百年厚的余味。画意诗情任点翠,书生一卷日月随。”我的思绪随着
熟悉的旋律飘到了武汉。这座疲惫的城市已然经历了太多生离死别的伤痛和战天斗地的激情,需要一点舒
缓。
《珞珈谣》是武汉大学建校 125 周年时校友们合力创作的校歌。作为武汉大学的毕业生,在疫情暴发、
武汉开始封城的那几天,我特别想听听这首歌,但那时心是揪着的,音乐的诗情画意很难化解我的焦虑。
借着拜年,我将近年来还有联系的身处武汉的老师、同学、朋友挨个问候了一遍。还好,他们都很快地回
复,说自己和家人都平安。然而,过了两三周我才知道,我大一时的辅导员感染了新冠病毒。他是一位温
厚善良的人,去年来北京时我们还一起吃过饭。他在微信里说:“一度觉得自己快不行了,终于熬了过来。
阳光总在风雨后。”三言两语,我突然觉得,生死的考验原来离我那么近。安好,有时是一个很沉重的话
题。
茨威格将“同情”分为两种:“一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
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
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
力竭也不歇息。”我的许多武大校友正是在抗击疫情中竭尽全力,作出了很大贡献,而我,或许是没有足
2
够的勇气面对,害怕触及心中的痛,总在本能地抗拒,总是沉默,甚至没有在朋友圈发过一句“武汉加油”。
还好读到武大谢教授在朋友圈中发布的信息,每条都有两个字:平安。在封城第 60 天的“平安帖”
上她写道:“封城伊始,当意识到一个特殊时期降临时,只想简单记录自己的经历。这 60 天,自己经历
了从封城时的不知所措,到满脑子萦绕‘魔王’旋律,感觉死神在头顶盘旋:从夜里多次被噩梦惊醒,到
一次次被逆行的军人、医护人员以及海外华人、快递小哥、志愿者等人感动;从一日三餐弹尽粮绝的惆怅,
到风雪中领回爱心蔬菜的满足;从乱弹琴的释放情绪,到集中精力直播讲课……我感受到人们互诉苦难,
隔空拥抱,迎来希望……”谢教授十几年前教过我《汽轮机原理》。这次她用 60 个帖子,让我思考如何“同
情”。
同情是人的本能,身处现代社会,这种本能是需要被唤醒的。身处疫情风暴中心的人们的绝望与希望,
我们未必能完全理解,如果没能学会真正意义上的同情,他们的许多感受于我们是陌生而遥远的,甚至不
能在我们心中掀起一丝涟漪。同情是对一个普通人的遭遇的情感共鸣。那些人是否认识、是否相熟并不重
要,重要的是,不再抗拒,不再纠结,不必害怕泄露内心的彷徨,不必担心自己力量的微弱,以积极的精
神去付出,去陪伴,一同走过磨难。
今天,我终于可以放松地听那首《珞珈谣》。“一山是珞珈山,一水为东湖水,一缘不分南北,一醉
如彩云归。”珞珈山高,东湖水长,一园英华,黄鹤楼影,这些词与景,对于一个外人来说,不会有特别
的感觉,然而对于每一位武大校友、每一个把武汉当成自己第二故乡的人。这就是一首情歌。我对这片土
地、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着深深的感情,对他们的苦难有着疼痛感,我也为这片土地的复苏而欢
欣。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多次提到武大校歌《珞珈谣》,并且对其内容有比较详细的引述,是为了表达作为曾经的武大学子,
对母校的那种热爱和眷念的情怀。
B. 文章叙述了作者当年的辅导员和武大谢教授的事例,以点带面,让读者能够感性地体会到疫情期间许
多人是怎样经历并最终战胜苦难的。
C. 文章引述茨威格关于“同情”的论述,是为了阐述真正意义上的同情,是对别人的痛苦有一种情感共
鸣,并且有耐心和别人一起经历磨难。
3
D. 文章以叙述为主,但在叙述过程中有意地穿插了一些十分精当的议论,从而产生了一种画龙点睛的效
果,使读者加深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8. 作者“同情”的“这种本能”是如何“被唤醒”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9. 文章结构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开始,虽然能够感受到别人的痛苦,但这种感受毕竟是陌生而遥远的,由于没有足
够的勇气面对,害怕触及心中的痛,总在本能地抗拒,总是沉默。②后来,看到武大谢教授的 60 个帖子,
让“我”明白人们是怎样经受并且战胜苦难的,“同情”就应该以积极的精神去陪伴苦难中的人,一同走
过磨难。
9. ①首尾呼应,文章首尾都写到听武大校歌《珞珈谣》。②开头说“那时心是揪着的”,因为疫情而内心
“焦虑”:结尾说“终于可以放松地听”“为这片土地的复苏而欢欣”。③这样首尾呼应,完整地写出作
者心理的变化过程。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章思想情感的能力。
A.“是为了表达作为曾经的武大学子,对母校的那种热爱和眷念的情怀”分析有误,说法片面。作者引述
武大校歌《珞珈谣》,当然有“作为曾经的武大学子”的原因,但如果仅仅理解为“对母校的那种热爱和
眷念的情怀”,则显然过于狭窄了,也不符合文章的主旨,作者引述武大校歌《珞珈谣》,更表达对武汉
的爱。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理解作者对于“同情”的“这种本能”的理解,然后再从文中找出“这种本能”是如何
“被唤醒”的相关内容。
4
原文第 3 段“茨威格将“同情”分为两种:‘一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
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
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
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而我,或许是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害怕触及心中的痛,总在本能地抗拒,
总是沉默,甚至没有在朋友圈发过一句‘武汉加油’”,可知开始作者的“同情”由于没有足够的勇气面
对,害怕触及心中的痛,总在本能地抗拒,总是沉默。
原文第 4 段“封城伊始,当意识到一个特殊时期降临时,只想简单记录自己的经历。这 60 天,自己经历
了从封城时的不知所措,到满脑子萦绕‘魔王’旋律,感觉死神在头顶盘旋:从夜里多次被噩梦惊醒,到
一次次被逆行的军人、医护人员以及海外华人、快递小哥、志愿者等人感动;从一日三餐弹尽粮绝的惆怅,
到风雪中领回爱心蔬菜的满足;从乱弹琴的释放情绪,到集中精力直播讲课……我感受到人们互诉苦难,
隔空拥抱,迎来希望……”“谢教授十几年前教过我《汽轮机原理》。这次她用 60 个帖子,让我思考如何
‘同情’”,武大谢教授的 60 个帖子,让作者明白人们是怎样经受并且战胜苦难的,从而唤醒了作者“同
情”的“这种本能”。
原文第 5 段“同情是对一个普通人的遭遇的情感共鸣。那些人是否认识、是否相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不再抗拒,不再纠结,不必害怕泄露内心的彷徨,不必担心自己力量的微弱,以积极的精神去付出,去陪
伴,一同走过磨难”,作者揭示出“同情”就是应该以积极的精神去陪伴苦难中的人,一同走过磨难。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结构特点的能力。
作答时首先分析文章结构。首先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珞珈谣》以及歌词内容
“一山是珞珈山,一水为东湖水,一缘不分南北,一醉如彩云归。”可得出文章结构上突出特点是首尾呼
应。
然后分析这种结构的好处。原文第 2 段写道“作为武汉大学的毕业生,在疫情暴发、武汉开始封城的那几
天,我特别想听听这首歌,但那时心是揪着的,音乐的诗情画意很难化解我的焦虑”,结尾写道“今天,
我终于可以放松地听那首《珞珈谣》”“这就是一首情歌。我对这片土地、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
着深深的感情,对他们的苦难有着疼痛感,我也为这片土地的复苏而欢欣”,写出了作者由开始的“揪心”
到最后的“放松”,不仅内容上相照应,而且把文中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了,读者更能体会
到作者的心理变化。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庹其五
石 鸣
①庹其五是个茶客。或者说,退休前,庹其五是个老师;退休后,庹其五是个茶客。退休前, 庹其
五每周六天去学校上课;退休后,庹其五每周六天到巷子尽头老孙家的茶铺子里坐着喝茶。
②老孙家的茶铺子很小,茶几椅子就摆在院子里。院里的照壁是早就毁了,站在院外的路上往 里看,
一眼就能看个通透。庹其五就坐在通透处的一棵银杏树下。银杏高四五丈,郁郁苍苍,总有 上百的年岁
了吧?庹其五有时抬眼望着银杏树,不免感叹一声:“银杏自然是好,要是有这么粗大 的一棵茶树立着,
不是更佳?”听见的人就把老孙叫过来,对老孙说:“老孙,改天你将这银杏刨 了,庹老师说,种棵茶
树才更好呢。”老孙听了,也抬眼看看银杏,对庹其五说:“庹老师,这银 杏可算得上是我爷爷辈的了
呢。”庹其五和喝茶的人就笑起来,庹其五对老孙说:“老孙,他们说 玩笑话呢。这么好一棵树,谁舍
得刨?”
③在老孙家茶铺子喝茶的,多是熟客,认得庹其五的,都叫他“庹老师”,不认得的,互相谈 起来,
问起姓名,庹其五就会蘸着茶水在茶几上写一个“庹”字,指点着说:“很多人开口就念度,那不对。这
个字念庹,同稳妥的妥一样的音。”同他的姓难念一样,有时他说的话也让人觉得突兀。比如,有时候庹
其五将装茶叶的小瓶子从口袋里掏出来,将茶叶仔细放进茶碗,看着老孙一柱滚鲜鲜的开水注进去,就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说的是陆羽《茶经》开首一句,但和庹其五一道坐着喝茶的人都不知道,所以
接着话往下说的人很少。一道喝茶的人听不懂庹其五说的那些话,庹其五却并不觉得孤单,并没有知音不
遇的失落。自己的心绪能懂自己的话,就够了,所以别人听不太懂的话,庹其五常常是说几句就止住了。
④庹其五来老孙的茶铺子喝茶,是喜欢自己带茶来。老孙的茶太普通,没有他自己的茶好。庹 其五
无儿无女,老伴也走了,生活清淡,钱能做的用途不多,说来算去也就是个喝茶。庹其五原本 也是有个
儿子的,上山下乡的时候,儿子到山区插队,一年夏天放牛,走在山沟里,遇上山洪,儿 子忙着赶牛,
却将自己留在了山洪里。庹其五和妻子赶到儿子插队的村庄,站在山沟边一阵痛哭, 又一阵痛哭,才移
动步子,山坡上种下一株远道带来的茶树,又沿山沟向下一路洒了五斤茶叶。乡 里人都奇怪,只以为是
城里人在破旧,却不知庹其五是在给儿子安魂。儿子喜欢茶,若不是来了上 山下乡的运动,本是该去农
业大学学习,然后去培育他愿望中的优质茶树的。然而天不假人以时日,庹其五只能让一株茶树在山坡上
让儿子凝望。那株茶树是儿子未下乡前在花盆里试种的,树干树枝上都有他抚摸的痕迹,如今人茶两相望,
也算是互为慰藉。
⑤有一段时间,庹其五外出走了一圈回来后,突然开始喝老孙配备的茶了。这情况以前少见, 一同
喝茶的人就奇怪。问,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庹其五说:“喝茶,喝的是心绪,还在乎茶的好坏?”这就让
大家不好说了。谁说喝茶不是喝心绪呢?老孙的茶庹其五一喝竟持续了一年,让人渐渐忘了他有自己带茶
的习惯。
6
⑥大伙儿想起来他有这习惯,是第二年的清明后。庹其五又自己带茶叶来了,而且给相熟的人 每人
都送一小包。茶是新茶,雀舌,一看就是明前的新芽。问,才知道是庹其五儿子以前插队的那 个村寄来
的。再问,才知道庹其五去年到山里看儿子,发现当年栽的那株茶树长得竟好。村里人依 旧穷,庹其五
就想着让他们种茶,于是请了他茶研所的一个专家朋友去看,专家说气候土壤都适合,便说动村长引进茶
苗,聘了人指导种植和焙制。村里人家家户户少余钱,庹其五就先垫付了请人的费用,告诉村长茶叶赚了
钱再补给他。一年过去,果然就出了茶来。茶还是打顶采的,量少,制得也不算好,但庹其五喝着,也是
觉得浓郁清爽。
⑦此后每年村里都寄上新茶来。三年后茶叶开始正常开采,竟是越制越好,渐入佳境。庹其五 带上
新茶,看着老孙将水冲进茶碗,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话,一道喝茶的人都已经 听熟了,
他们偶尔也重复一下,都以为是庹其五写的诗句。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①段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庹其五的身份和习惯,通过比较,写出了他对喝茶的喜爱,为下文情节展
开埋下了伏笔。
B.第③段庹其五对其他茶客解释“庹”字读音,又引出其话“让人觉得突兀难懂”,这些细节描写完
全是为了表现庹其五的书卷气。
C.第④段运用插叙的手法介绍庹其五儿子的故事,既和小说主题紧密相关,也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
下的作用。
D.第⑦段划线句不但表达了庹其五对茶的赞美,还饱含了他对儿子的怀念,以及对山村茶树种植业发
展的欣慰。
8.文中写到老孙家茶铺子里银杏树,有什么用意?(6 分)
答:
9.“喝茶”作为小说构思的关键,是如何使情节紧凑精巧的?试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 分)
答:
【答案】
7. B 【“完全是为了表现出庹其五的书卷气”分析有误。引出其话“让人觉得突兀难懂”,目的在
强调他自己的恬然自安:“自己的心绪能懂自己的话,就够了。”】
8. ①描写银杏树的高大繁茂,写出茶铺处于古朴、苍郁的环境之中;②引出庹其五对种茶树的感叹,
侧面烘托他对茶树的深情;③心中老是惦记着茶树,为下文庹其五帮助山村发展茶业埋下伏笔。【每一点 2
分】
7
9. ①小说以介绍庹其五茶客身份和喝茶的习惯开篇,以庹其五在茶馆冲饮山村寄来的新茶结束,中
间多次描写他与茶客喝茶,“喝茶”一事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结构线索。
②庹其五的心境、人生态度的变化是小说的暗线,这条暗线也是借助人物有关“喝茶”的话语和心理
呈现的。
③小说多次由“喝茶”引出中心事件外的其他内容,如人物的身世遭遇、帮助农村种茶等。喝茶在小
说中起到了串连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沙棘 侯发山
日头爬到半空中了,老党还没走到目的地。这条路天天走,虽是沙漠,但已经被他硬实实地踩出了一
条路。其实,这儿已经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到处是蓬勃的沙棘,这些可都是老党几代人的杰作。
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继续往下淌,被溻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
花花搭搭的。老党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沙棘喜欢阳光,有了阳光它才能生长。
走了十几里,老党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今天是去种植沙棘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围绕沙棘
转圈,不是种植就是维护。经过父辈的实践,老党知道沙棘最适合在沙漠里生长,耐干旱、贫瘠、寒冷和
炎热,再没有植物能比得过沙棘了。路途越远,老党心里越高兴,说明他们种的沙棘越来越多。老党走得
气喘吁吁,休息了一下。老党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儿子,每每想到儿子心里就一沉。
昨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父子俩就儿子的去留谈了大半夜。
“爹……”
“别叫爹,我是乡长!”儿子刚开口说话,老党就黑着脸打断了儿子的话。
儿子忍不住笑了:“乡长,咱这个乡有多少人口,不就你一个人吗?!”
“放屁!你的户口在这里,就是这里的百姓,你还是副乡长呢,一点儿觉悟都没有。”老党说得没错,
他的乡长还有儿子的副乡长,都是县上任命的。老伴儿去世前,也是乡干部呢。
“爹,不,乡长,您这样做有意义吗?”
8
“龟儿,意义比天大。这里是边境,有人居住,就说明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沙棘种到哪儿,就说明
哪儿是中国的地盘,任何国家任何人别想侵占! ”
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乡长,沙棘……”
老党打断儿子的话,说:“咱国家的边境线长,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这里兔子都不过夜,养啥都不
行,只能种沙棘!”
儿子索性不再说话,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
临睡前,老党气呼呼地说:“你要明天敢走,就不是我的儿子。”
儿子痞着脸说:“是不是您说了不算。”
天还没亮,老党发觉儿子的被窝已经空荡荡的。儿大不由爷,翅膀硬了要飞出去,老党能有什么办法?
老党叹了口气,把左肩上的头换到了右肩。不想这糟心事,还是欣赏眼前的沙棘吧。看着沙棘,老党
的气就消了,眼里满是怜爱,满是欢喜。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果子有的橘红,有的橘黄,虽
然还不到成熟的季节,但已经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儿。这些沙棘仿佛知道老党的心思,随着风势,挤挤扛扛
地摇摆着,仿佛在说:老党,别生气,儿子走了不是还有我们吗?我们都是你的子女,都是你这个乡的子
民。
老党呢,似乎听到了沙棘的心声,浑身充满了力量。他长出一口气,迈开大步往前走。
忽然,老党的眼睛变直了——昨天他种植沙棘的地方有个晃动的身影!他心里一紧,揉了揉眼睛,原
来是儿子!儿子在挖树坑。儿子光着膀子,连衣服都没穿。
老党心里爽快极了,像个孩子似的跑了过去。
“你,不走了?”
儿子狡黠地眨巴了两下眼睛,说:“谁说我要走了?”
“……”老党欲言又止,心里隐隐有一丝愧疚,觉得自己误会了儿子。
儿子说:“我查了资料,知道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果实中维生素 C 含量高,素有维生素 C 之王
的美称,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的功效。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
9
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除了食品、医药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
域……”
“真的?”老党两眼一亮,继续说道,“儿子,你是说,沙棘不但能防风固沙,而且还有大用处哩?还
能帮助咱们乡脱贫?”
儿子甩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乡长同志,是有大用处哩。”
大用处?老党给说糊涂了。
儿子说:“乡长,沙棘赶走了沙漠,这里人会越来越多,家会越来越好……”
“傻孩子,这样会晒脱皮的。”老党忙拿起挂在沙棘上的衣服披在儿子身上,心疼地说。
“乡长……”
“龟儿子,别乡长乡长的,我是你爹!”老党上前拍了拍儿子,眼里的泪水欢快地流了出来。
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好像他们也成了沙棘。
(选自《芒种》,2020 年第 9 期)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篇把老党拉入读者视野,粗笔勾勒出他的外貌、神态,甚至心理,却又宕开笔触,转向“有了阳
光才能生长”的沙棘,语言承接顺畅、语调轻快。
B.文中多处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如“别叫爹,我是乡长!”“别乡长乡长的,我是你爹!”——语言称
呼及其顺序的变换,折射出老党的心理和情感的巨大变化。
C.在“走了十几里”一段中,老党的情感既高兴又悲观,高兴的是沙棘越来越多,悲观的是自己老了:在
“老党叹了口气”一段中的情感则是积极、乐观、向上。
D.作者在写儿子向老党介绍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时,运用了说明性的语言,不仅普及了知识,更是突
出老党的巨大贡献和讴歌老党治沙的现实意义。
8.小说主要采用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6 分)
9.小说最后一段意味深长,请分析最后一段的含义。(6 分)
10
【答案】
7.C
8.(6 分)①对话使故事情节紧凑集中,体现了小说的艺术张力;②对话折射父子的心理、情感变化,凸显
了人物的光辉形象;③对话能吸引读者,使之产生浓厚阅读兴趣;④对话深化了主题,突出了用知识振兴
乡村的乡土情怀和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情怀。(每点 2 分,任意 3 点即可)
9.(6 分)①老党父子排除分歧,走到一起共同种植沙棘(2 分),老党一家几代人种植沙棘到儿子这一代得到
延续(1 分);②把“父子”比喻成“沙棘”(或以“沙棘”象征父子的品格)(1 分),塑造了老党父子埋头
苦干、不畏辛苦、甘愿奉献、积极脱贫的基层优秀干部的光辉形象(2 分)。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讲治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医 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
“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
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不能这
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
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
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
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
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
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
11
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
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
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
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
实用呢。”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我如
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
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
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
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
果然没错。”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
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
“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
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
12
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读高二那年”暗示妈生病“不是时候”和“我”需要治好妈的病的迫切,也为后面突出老中
医的医术医德作铺垫。
B. 老中医要青花瓷瓶并给一千块钱瓶钱是想帮助“我”,使“我”能治好妈的病并完成学业,这体现了老
中医高尚的医德。
C. 虽然文章很短,内容也是平常生活之事,但仍写得跌宕起伏而非平铺直叙,很有可读性。
D. “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这体现了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了老中医性
格的复杂和真实。
5. 老中医医术高超。文章是怎样写出老中医的医术高超的?
6. 文中画线的段落起了什么作用?试做简析。
【答案】4. D 5. ①对比手法。将我妈“痛得满床打滚”病之重与老中医轻松将病治好进行对比;将赤
脚医生、县医院治不好妈的病与老中医药到病除进行对比,都突出老中医医术之高。 ②侧面描写/间接描
写。文中写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听到有人说老中医挺神,治好了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老中医家里
坐着许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从容诊断,毫不忙乱。 ③直接描写/正面描写。老中医从容自信
交代将那些药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再去找他。而母亲真的痊愈了。
6. ①推动情节发展。正因为我怀疑青花瓷瓶的价值,才有下文我去赎瓶子发现瓶子真相,看到老中医的高
尚品质的情节。②使情节出现起伏,吸引读者。我的愤怒使情节骤然紧张,而后又逐渐缓和,这样故事就
起伏有致,使读者很想继续看下去。③使人物形象更为突出。正是我的怀疑使后文表现老中医高尚智慧的
情节出现,使老中医形象更突出。④使主题更为突出。此情节的存在使老中医的品质高尚更为突出,这样
就使文章赞美人间真善美的主题更为突出。
【解析】
【分析】
13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这体现了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了老中医性格的复杂和真实”说法错误,要表现老中医想不动
声色地帮助人家,不想让人家知道真相而博得感激,文章这样写仍是表现其医德之高。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
答题时,通读文章,在文章圈出有关人物塑造的内容,然后指出运用手法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
析,最后指出运用该手法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比如本题,塑造老中医医术高超时,先写我妈“痛得满床
打滚”,“我”先把妈妈背到村里赤脚医生那,赤脚医生给打了止痛针,让“我”赶快把妈妈送到县医院。
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说“我”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老中医给
诊过脉之后,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
就可以了。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这是运用对比手法,
将我妈痛得满床打滚病之重与老中医轻松将病治好进行对比;将赤脚医生、县医院治不好妈妈的病与老中
医药到病除进行对比,都突出老中医医术之高;
文中写“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听到有人说老中医挺神,治好了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这是侧面描
写,或者说间接描写;
还有我到老中医家,看到老中医家里坐着许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而老中医从容诊断,毫不忙乱。“我
把老中医接到家里,老中医给我妈”看病。老中医诊过脉后就用了“几把草药”,还说“半年服完,应该
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半年过后,“我”妈病果然痊愈。这是直接描写,或者说是正面描写。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根据划线句子段落在文中具体的位置,结合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正因为“我”看《鉴宝》节目,开始怀疑瓶子的价值,才有下文“我”去赎瓶子等情节,所以这句话推动
14
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开始老中医治好“我妈”的病,并且花一千元买下“我”家的瓶子,“我”靠这笔钱撑过了医学院的第一
学期,后来勤工俭学,毕业分配到城里。然后看到《鉴宝》节目开始怀疑瓶子的价值和老中医的人品,继
而愤怒,从而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
后来赎瓶子,发现真相,并且老中医断言“我”会成为医生,“我”一下子想起我那天对老中医说的话,
“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儿发蒙,是不是我太小人了”。当“我”掏出一万块钱给老中医
的儿子,可是他执意只收两千元,还说父命不可违,是老中医品德高尚的形象更为突出,同时也使文章赞
美真善美的主题更为突出。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情未了
石钟山
自从有了狗的陪护,老人便给狗起名叫手,狗不仅成为他的另一只手,也是他生活的伴儿。
一位老人,一条狗,住在山上。日子似乎仍然如前,但其实却不同了。他已经没有力气去山林里转悠
了,更多的时候是立在家门前的空地上,浑浊的目光望向屋后的山林。山林依旧,在风的吹拂下,很繁盛
的样子。呆呆地望上一会儿,他收了目光去望那片墓地,似乎就看见了她们,她们仍然是那么年轻,活蹦
乱跳地出现在他的眼前。他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向墓地挪去。
五十年了,每天如此,去看她们,在她们中间坐一坐,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他扶着她们的墓碑,依次地停一停站一站,想起当年参加担架队时的情景,那会儿他才二十岁,浑
身有使不完的劲。阳光正好,暖暖地晒在他的身上,他在她们面前坐下,又想起了当年设在他家的战地医
院,篱笆墙上晒满了洗过的绷带和纱布。张小草、苏婉婉、马花花……她们奔跑着,忙碌着,接过一个又
一个运下来的伤员,快速处理他们的伤口。不知何时,他也成了伤员,躺在担架上……
每天早晨,手的脖子上都吊着篮子去山下的小胡超市,为他“买”回一天的吃食。吃食就在篮子里
放着,连同小胡找回的零钱。他伸手在手的头上拍了拍,手受到了鼓励,伸出舌头在他手上舔几下。
镇政府民政助理小李来了,他招呼小李坐下,手从门里叼出一只小凳放在小李身旁。小李就笑着说:
15
“老前辈,手真通人性。”小李坐下探过头又说:“老前辈,前几天镇领导又开会研究了,觉得还是让您下
山住合适。养老院有人伺候您,吃的穿的用的都不用您操心。”
他不看小李,摇了摇头。好多次了,小李、小李的前任、镇领导都劝他下山,但他哪也不想去。五十年前,
他退伍回来,不留大城市,只求回到二龙山做一个护林员,就是只想守着她们——他的战友、亲人。那场
伏击战后,是他亲手掩埋的她们。
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日子不多了。第二天他打发手下山时,在字条上给小胡捎了句话请小胡上山一趟。
这么多年,他很少和人打交道,除了镇领导,主要就是开超市的小胡了,小胡称他“老革命”。他
从怀里掏出一摞报纸包裹的钱,这是他这么多年的退休金,还有政府给他的伤残军人补贴,除了按月交的
党费和日常开销,其他的都在这里了。他把钱递给小胡,说:“你拿着,我有话说。”
看着小胡犹豫着把钱接了,他才说:“我要不在了,求你两件事。一是帮我照看手,它听话懂事,这
几年,多亏它陪我。”
小胡点头,望了眼静立在一旁的手道:“老革命,您放心,手我一定会收留,您平时怎么待它的,我
一定能做到。”
他把目光投向她们的墓地,说:“另外,我这三间房子十几年前修过了,不值几个钱,有房子在就是
个家,你帮我照看着,抽空打扫一下,让她们累了也有个歇脚的去处。”
小胡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看见了那片基地,转过头来时,就语塞了。望着他,小胡突然明白,老
革命这么多年守在这里不下山的理由。自己年轻,没亲眼见证过那次伏击战,但伏击战的故事常听老辈人
讲,生在二龙山脚下的人,没人不知道那场战斗以及长眠在山上的烈士。
小胡把钱塞回他怀里,直起身道:“老革命,这两条我都依您,也保证做好,可这钱我不能收。等您真
的百年了,我给您送终。”他摇摇头:“政府会给我送终。”小胡眼里有了泪水,别过头去抹了一把。
不久的一天早晨,他仍像往常一样,从床上下来挪到门口。太阳出来了,照在他的身上。手把篮子
挎在脖子上,等他往篮子里放字条和钱,他却没动,目光越过手去望那片墓地……
太阳偏西一些的时候,小胡上山了,手里提着菜。他等了一天没等到手,便有了不好的预感……
他的后事果然是政府一手操办的,火化后依他的遗嘱葬在那片林子里。他的墓地在他屋后的上方,
越过他的房顶,正好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几个女兵的基地。
16
手不肯离开,小胡想了各种办法想把手领到山下去。他把它领下去,它又跑回来……小胡每天上山一
趟,给手带来食物和水,再打扫一下院子。
清明节的时候,依然有学生也有政府机关的人到山上来祭莫烈士。他不在了,民政助理小李便成了解
说员。政府在小院门前立了石碑,上书:二龙山伏击战遗址。
手每天进出小院,叼着小凳,来到他的墓前,把小凳放在他身旁,然后趴下身去守着他。
太阳升起又落下,落下又升起……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介绍老人和狗的关系,老人给狗起名“手”突出了老人与狗的相依相伴,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
了伏笔。
B.小说善用细节传神,文中多次写老人和小胡的“目光”“投向”林中的那片墓地,人物不同,心情也截
然不同。
C.老人信任小胡把后事托付给他,小胡应允了老人所托把钱还给老人,这都表明小胡是个热心、真诚的人。
D.小说语言简洁平实,富有表现力,如“篱笆墙上晒满了洗过的绷带和纱布”很有画面感,侧面表现了战
斗的.激烈。
8.小说中现实与回忆穿插交织,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9. 小说标题“情未了”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7、B “截然不同”有误。
8、①补充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和背景,使故事更丰富、完整。
②拉开时空差距,更全面、立体的表现老人的形象。
③突出主题,彰显了守护和缅怀烈士、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精神。
9、①老人对战友情未了:老人与那几个女兵是战友,更是亲人,为他们守墓几十年。
17
②狗对主人情未了:在主人生前身后忠诚相伴,不离不弃。
③普通人对老革命情未了:小胡被老人的情怀感动,信守承诺。
④缅怀先烈情未了:政府立碑,人们到山上祭奠烈士,革命精神世代相传。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第四只羊
曹春雷
按照上级要求,精准扶贫。我结对帮扶的,是一个光棍儿汉,叫李旺,四十多岁,腿有
点跛。据他自己说,他有脑溢血的毛病,干不了重活儿。可村主任说,他哪里有什么脑溢血
啊,纯粹是他自己瞎编,他就是好吃懒做,天天泡在酒缸里。
我说,那为什么要把他列入帮扶对象里面呢?村主任说,是看他可怜,自小父母双亡,
是在村里吃百家饭长大的。再说,村里没脱贫的也不多了,所以就把他列上了。我觉得吧,
他主要是需要精神扶贫。只要精神上脱贫了,他就能在生活上脱贫了。
我去看李旺。村主任跟着。李旺正在喝酒,面前一碟黄瓜咸菜、一把花生米。我掏出一
瓶自带的白酒来,说:“李旺,听说你酒量很厉害。这样吧,咱俩看看谁能喝。你输了,那么
今后你什么都得听我的;我输了,每月给你一箱上好的白酒。”
村主任很惊讶。李旺也很惊讶。
我俩对着喝,村主任看着。喝到一斤半的时候,我面不改色。李旺已经歪在地上。
第二天,我又去李旺家。李旺见了我,竖起大拇指夸我酒量大。我说:“还记得咱喝酒前
打的赌吗?”他连连点头:“记得。”
“那么,今后,你得听我的。首先,你得戒酒。”我说。他挠挠头。“作为男人,说话要
算话。”我口气严厉起来。他这才答应下来。
隔了两天,我去村里。这次,我和村主任先去了邻村的集市,买了四只羊回来。一只公
羊,三只母羊,是用我积攒半年的稿费买的。这羊两年三胎,一胎能生三到五只羊羔。
赶羊回来的路上,我问村主任:“李旺这几天喝酒了吗?”主任说:“肯定喝了,他戒不
了,但喝得少多了,不像以前那样烂醉了。”
将羊撵到李旺家。李旺张着大嘴傻笑。我说:“羊不能简简单单就这样给你了,咱还得签
个合同。”这时村主任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合同来,念给他听,大意是,李旺必须保证这四只羊
存活,如果死了或丢了,他要拿三倍的钱赔,还要每天在村里义务扫大街。
李旺听了,笑嘻嘻地说:“放心,我一定会将羊养得好好的。”
18
两天后,我在村南河看到了李旺,他戴着个破遮阳帽,在草地上东摇西晃地站着,四只
羊在吃草。河上没桥。我脱了鞋蹚水过去。李旺说:“你这么不放心我啊,还要亲自过来看。”
我说:“嗯,真不放心。”我从兜里掏出一个我用过的手机,说:“这个手机给你用吧,我要随
时了解你的情况。”李旺高兴地接过去,说:“哥啊,你再来时不用脱了鞋过河来看有多少羊,
在河那边一眼就能看得见。”
一周后,我去看李旺——主要是看那四只羊。提前给李旺打电话,他说,在南河,还在
老地方放羊。我驱车去了,从河这边望过去,河那边四只羊在,李旺却不在。给他打电话,
他说在呢,在不远处割草呢。说你放心吧。
几天后,我又去了南河,那几只羊在。李旺还是不在。给李旺打电话,他说他在不远处
解手。
过几天后,我又去,那几只羊在,还是不见李旺。这次,我没打电话,直接脱鞋过河。
四只羊中,有一只羊明显异样。我过去,狠狠地踢了一下。那“羊”哎哟一声。
是李旺,披了羊皮,趴在那里看蚂蚁拉虫子。我指着他,气愤地说:“你,居然……这种
招儿都想出来了。”李旺讪讪地笑,搓着手。我眼睛望向别处,很久没说话。
我很难过,不仅是因为我用辛辛苦苦挣的稿费买的羊被他吃了,更是因为,他践踏了我
对他的信任。那天,我什么也不说就离开了。
后来,我出差半个月,回来后接到李旺的电话,说自己正在南河放羊,非要我去看看。
我驱车去了。从河这边看到,李旺在,四只羊在。四只?是的,四只,我仔细看了一下。
脱了鞋过去。李旺指着其中一只说:“那只羊咋样?和原来的羊差不多吧。”我看了看,
确实,无论大小还是样子,都像。李旺说:“这半个多月,晚上我去外村一家饭店帮厨,赚了
钱买的。”说话时,他的腰板挺得比以往都直。
我笑着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说:“嗯,这才像个男人样子。”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农村精准扶贫的现实,通过扶贫干部“我”对特困户李旺的帮扶,
以小见大地表现了精准扶贫重在精神扶贫的主旨。
B.喝酒打赌的描写表现了“我”的自信,“我”也试图通过这种带有个性色彩的方式对李旺
嗜酒进行约束,但这种打赌方式的约束力是很有限的。
C.尽管“我”与李旺签了合同,可李旺好吃懒做的恶习促使他吃了其中一只羊,他还披着羊
皮看蚂蚁拉虫子,这些情节表现了扶起一个人的精神非常不易。
D.小说描写“我”四次隔河看李旺放羊,通过李旺与羊的“在”与“不在”的细节描写,体
现李旺养羊的态度从认真负责到懈怠欺骗的变化过程。
8.小说中李旺的精神状态变化凸显了小说“扶贫”先“扶志”的主题。请结合小说情节发展,
简述李旺精神状态的变化过程。(6 分)
19
9.如何理解题目“第四只羊”的含义?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7.D
8.①扶贫前,好吃懒做,嗜酒如命。②拼酒、送羊后,有所改变,初下决心。③养羊后积习难改,故态
复萌。④骗局被识破后,感到愧疚,幡然悔悟,自尊自强。
9.表面含义:①被李旺吃掉的那只羊。②吃了羊肉披着羊皮骗人的李旺。③李旺打工赚钱买的那只羊。 深
层含义:它代表着李旺思想意识的转变,懂得了通过劳动改变生活、赢得尊严的道理,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
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
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
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
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
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
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
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
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
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
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
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
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
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
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
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20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
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
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
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
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
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
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
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
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
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
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 2019 年第 1 期《长城》,有改动)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
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
B.“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
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C.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
“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
D.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
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8.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点分析。(6 分)
9.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点分析。(6 分)
【答案】
7. C C 项,“‘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分析有误。从文章来看,“我”与文中所写
人物及大多数的事件都有联系;而在叙述时,“我”同时也在参与其中,和其它人物共同为表
现文章主题服务,因此,并没有隐身其后,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
8. ①渲染寒冷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
“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②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
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答对
21
2 点即可,每点 3 分,大意对即可)
9. 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而老伴最后说“你
一定要好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生重病,“我”
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
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陌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
老伴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
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
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送
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