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绝密★启用前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周第一次月考试卷
(2020 年 9 月 18 日)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小题。
材料一:
今天,人们对疫病的认识更为明晰,但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中医经验仍是抗疫“利器”。中
医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中医治疗针对寒和湿,注重调节
机体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对抗“疫”之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
版)》中,针对临床治疗期确诊患者推出了中医治疗通用方“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用
于改善患者发热、乏力、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使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阻断
病情进展,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病亡率。对于重症患者,西医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技
术对抢救生命来说必不可少,中西医深度结合,携手开展临床治疗,大批患者因此受益,推
动患者救治形势积极向好。医学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去照料和护理身体不适的人,让他们身心
各方面与环境、社会相适应。中医、西医采用的手段不同,但都是在“照顾”患者,目的一
致。在我国,将中医与现代西医结合,对症选用,优势互补,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
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相较人口数量始终比较紧张,中西医结合将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局面,用
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的“照顾”。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在医学上的重大优势,也是宝贵财富,不
应有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之分。
(摘编自李红梅《用好中医瑰宝》,《人民日报》2020 年 3 月 4 日)
材料二:
中医在治病和防病二者之间,重视以防病为主。中医说:“养之不素则病生。”这个“素”,
是人生命的根本,也就是人生命的平衡态。中医是奉行中道的医学,和谐是它防病治病所奉
行的至高原则。
中医预防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没有能量,人的生命将无法维持。但中
医并不鼓励过分地摄取能量,中医提出“饮食有节”的思想,强调适度地获取能量,因为能
量的过剩,不仅不能给身体带来好处,身体内还需要分解出另外一种力量来消化这些能量,
过分的能量摄取成了身体的负担。中医还强调能量消耗的适度。中医提出“不妄作劳”的观
点——不要过分劳累。中医重视“固本培元”,注意身体内部根基的培植。人生病往往与对自
身能量无节制的消耗有关,入不敷出,最终破坏了身体的内在平衡,形成疾病。
中医认为,防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的生命来自自
然界,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的身体会产生影响。中医主张人要注意契合自然的节奏,实现人与
外在世界的和谐。如春天气温上升,人的身体也渐渐形成外张的态势,气血由内部浮向体表,
皮肤松弛,汗腺舒张,容易产生湿症,必须防湿;夏天天气燥热,此时人容易急躁不安,要
有所抑制;秋天是收缩的季节,人的气血由外部而潜向内里,皮肤紧缩,汗腺收紧,这时要
注意水的补充,食物要清淡;冬季多有寒症,如伤寒、关节疼痛,由于室外活动少,长期封
闭,容易消沉,必须注意调节。
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病从心起,养生重在养心。人不
- 2 -
是机器,也不是一般的动物,人是具有复杂情感和精神的动物,人的精神性因素是内在平衡
的根本。精神平衡被打破,容易引起疾病。如人遭受精神刺激,疾病往往也会跟着到来,人
心胸狭窄,患得患失,性情暴烈,盲目攀比,心情长期处于不平衡之中,或者是消极郁闷,
或者是孤独无依,或者是偏执独断,等等,都是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容易带来疾病。中国人
有“仁者寿”的说法,长寿的人,往往是待人和善、精神平衡的人,也就是心理比较健康的
人。
(摘编自叶朗、朱良志《寻求整体平衡的中医》, 《中国文化读本》普及本)
材料三:
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
调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
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
法。
在这种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国医学形成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
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的疾病生成观;形成了“医之上者,理于
未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冬不养藏,春必病
温”“介疾有喜”的疫病防治观;形成了防微杜渐,治病求本,适时为度,辨证施治、扶正祛
邪的医疗观;形成了“病从心起”,故“治心”“修养”的修心养性观和“饮食法地道,居处
法天道”“制喜制怒”的养生观;形成了驱邪避毒、斋戒沐浴、打扫庭院、掸尘扫房,强身健
体的卫生健康观;形成了“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为先”“妙手
回春,杏林春暖”的医德观。
“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发展创新,使其成
为现代疫病防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李伟《天道、人道、医道与疫情防控》,《光明日报》2020 年 3 月 16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医对新冠肺炎病性的认定基于传统中医经验;此次抗疫,中医阻断轻症患者向重症转
化效果明显,西医在救治重症患者上功不可没。
B.我国开展临床治疗时,应酌情将中医与现代西医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主要是因为这种
方式成本低,且有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局面。
C.中医预防医学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摄入能量过多并不可怕,只要体内分解另
外一种力量维持身体内在平衡,就能避免疾病。
D.三则材料都重点强调的中医注重调节机体平衡、以防病为主的理念,体现了中华医道中
“治未病”的疫病防治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医养生讲究“起居有常”,就是提倡人作息中规,活动合节,与外在世界保持和谐。
B.中医养心与中国文化重视人的德行修养是一脉相承的,如“妙手回春,杏林春暖”。
C.“冬要养藏”是冬季养生秘诀,有些年轻人因为爱美,冬天穿着单薄,这不利于养生。
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中医“病从心起”的观点,说明中医早已关注人的心理健康。
3.下列中医谚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冬忌生鱼,夏忌狗肉。”
B.“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C.“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
D.“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 3 -
5.当下,在应对疫情中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6~9 题。
大 红 袍
刘泷
小镇小,但有个人的名气不小。
他叫孔远,总是笑眯眯的。下颔一丛恩格斯一样很绅士的胡子。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
子酒后的酡颜。
孔远开一石屋,名曰无我斋。
奇人立世,总要有过人之处。孔远亦然,他有两绝。
一是雕艺,几乎无人匹敌。无我斋里,摆有他不肯脱手的石雕作品。一件是“甜蜜”。料
子为普通巴林石,但他雕工高妙,化腐朽为神奇,居然出现动感的效果。玉样的蜂巢有蜂蜜
溢出,有蜂蛹蠕动,有工蜂忙碌,六棱型的窝眼以及封口蜂唾构筑的凸凹,纵纵横横,形似、
神似。竟然有真的蜜蜂嘤嘤飞来,徘徊、盘桓,又怏怏离去;一件是他用彩石构思的蜗牛巧
雕,冠名“安居乐业”。无论是伏卧的枯黄菜叶,还是背着硬壳爬行的淡蓝蜗牛,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竟有一只真的淡白蜗牛不知从何处莫名其妙地爬来,和他制造的石头蜗牛做了十
几天的伴,不肯离去。
相石,是孔远又一独家秘笈。
一次,他携朋友到一家新开业的石头城溜达。面对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巴林美石、奇
石、彩石、图案石,巡视一遭后,他便指着一块面包大小的鸡血石悄悄说,这块石头的价钱
绝对标错了,少一个“0”,应是 6 万元。
朋友不信,觉得那块鸡血石尽管有红艳血丝,但底子发乌,其貌不扬,标价 6000 元已经
不菲,再说,店主又不是傻子。
孔远像变魔术一样从衣袋里拿出一沓百元钞票,摇了摇,对那守摊的女子说,丫头,请
把这块石头给我包上。
女子便拿着钱去找老板。
不一会,一位衣冠楚楚的男士匆匆走来,一脸歉意地说:对不起,先生,这块石头的价
钱标错了,不是 6000 元,而是 6 万元。实在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孔远得意地笑了。说,我说嘛,什么石头能逃过我的眼睛!
事后,朋友开玩笑说:那个老板是不是你的托儿啊?
孔远说,什么呀,我开石头店,是为赚钱,不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成吗?!
最让人叫绝的,是一次他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会上的表现。
各色美石、奇石的爱好者、收藏者、店家纷纷赶来,集聚一堂。
他们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手持号牌,盯视着前台手持槌子的人,以及他面前摆放
的一块并不出色的石头。
其石粗如男人拳头、长有尺许,表皮暗黄,浮现斑斓色泽,如同破晓之朦胧云层,算是
一断藕样的璞玉。
然而,真是邪门了,众人都眼盯着这块石头,一副感觉良好、志在必得的架势。
随着百元、千元地往上加价,从起价 10 万元水涨船高到了 20 万元。终于,有人将价钱
推到了 25 万元。立时,众人目瞪口呆,场内鸦雀无声。
此时,孔远却令人猝不及防地举起了号牌,沉稳而自信地说,我加 3 万元,28 万元!
所有人都傻了。
- 4 -
人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说孔远这小子是不是疯了?
他却依然笑眯眯地端坐在那里。
时间一秒一秒流走,人们都像被孔远掌控了一样,大脑一片空白。但是,主持拍卖的人
是冷静的,他倒读了秒数之后,一锤定音说,成交!
结果,孔远将买到的石头打磨、抛光之后,令所有爱石之人都瞪大了眼睛:石头几无瑕
疵,它红艳欲滴,血色连成一片,宛若娇艳牡丹!其美艳、灵动、飘逸、妖娆,堪称千载难逢、
举世无双。
这样,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诞生了。和一种高贵的茶叶同名。
孔远锯其三分之一,就卖了 90 万元,其余的一部分有人出 200 万元,他坚决地摇了摇头,
说什么也不卖了。
这之后,孔远心无飞扬之波,面无得意之色,依然该干嘛干嘛,盘桓于无我斋,雕石、
把玩。
前年,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孔远说好事啊!铜台沟是地
震带,1976 年唐山地震,这里就裂了一条长长的大口子。咱们选个新址,建新村,建高楼!
书记叹口气,说,上面拨款有数,别说建高楼,建新村都不够!
孔远说,建设家乡,义不容辞。这事,我来想辙!
他把那段大红袍卖了,300 万元。
全部捐给了村里。
楼的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殷红的颜色,书行楷体三字:“大红袍”。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孔远给开的石屋命名“无我斋”这个名字意味深长,既体现出主人公的思想境界,也暗
示了下文孔远会为建新村而捐出大红袍。
B.孔远无我斋中不肯脱手的两件雕艺——“甜蜜”和“安居乐业”,不仅表现了孔远雕刻水
平高超,其命名也寄寓了孔远美好的愿望。
C.孔远在新开业的石头城发现一块鸡血石的价格标错了,他趁机购买这块鸡血石,说明他
具有商人贪财贪利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
D.孔远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会上沉稳自信地加价,既显现了这块巴林鸡血石的价值非凡,也
显示了他作为小镇奇人“相石”一绝的特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酡颜”运用了肖像描写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孔
远作为雕艺和相石艺人的特征。
B.孔远的两件雕艺作品“甜蜜”和“安居乐业”,都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真的蜜蜂和蜗牛
的到来表现孔远雕艺的高超绝妙。
C.“他们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手持号牌,盯视着前台手持槌子的人”,运用动作描写
表达出人们对鸡血石的志在必得。
D.文章两次写到孔远笑眯眯的,开头描写重在呈现孔远的外貌特征,在拍卖会上的描写侧
重于表现孔远沉稳自信的心理状态。
8.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这个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4 分)
9.小说结尾用“大红袍”给楼命名,有什么深刻含意?(6 分)
- 5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李化龙,字于田,长垣人。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龙阴察其
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二十七年三月,化龙起故官,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兼巡抚四川,
讨播州叛臣杨应龙。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
龙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帝闻綦江破,大怒。赐化龙剑,假便宜讨贼。诸军大集,化
龙先檄水西兵三万守贵州,断招苗路,乃移重庆,大誓文武。明年二月分八道进兵,川师四
路,黔师三路,楚师一路分两翼,化龙自将中军策应。应龙以劲兵二万属其子,比抗诸路兵,皆
大败,应龙顿足叹曰:“吾不用时泰计,今死矣!”六月,刘鋌破土、月二城,应龙窘,与二妾俱
缢。诏磔应龙尸并子朝栋于市。化龙初闻父丧,以金革起复,至是乞归终制..。三十一年四月,
起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与淮、扬巡抚李三才奏开淤河,由直河入洳口抵夏镇二百六十里,
避黄河吕梁之险。再以忧去,未代。叙前平播功,晋兵部尚书,加少保,荫一子世锦衣指挥使。
三十五年夏,起戎政尚书。化龙以京营根本,奏陈十一滥、十二苦、十九宜,皆置不理。兵部自
二十七年后,左、右侍郎皆空署。未几,尚书萧大亨亦致仕,化龙掌部事。三十七年正月,京师
讹言寇至,民争避匿,边民逃入都门者亦数万。辅臣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帝亦不报。
辽战士二万余皆老弱,而税监高淮肆虐,辽人切齿。化龙请停税课且增兵万人,又条上兵食款战
之策,帝皆不报。卒官,年七十。谥.襄毅,赠少师,加赠太师。
(节选自《明史·李化龙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都
征兵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
B.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都/
征兵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
C.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都/
征兵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
D.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都
征兵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巡抚位于总督之下。
B.终制,古代礼制,父母死后,子女持丧三年,期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但官员无须离职。
- 6 -
C.工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央机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交通、水利和屯田等。
D.谥,即谥号,封建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去世后,依据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化龙奉命讨逆,不辱使命。他巡抚四川,征讨叛臣杨应龙;皇帝赐他尚方宝剑,充分放权;
他用先利诱后攻打的计策,在两年之内,平定杨应龙之乱。
B.李化龙尽心为政,建言献策。他在工部任职时,与淮、扬巡抚李三才一起奏请疏通河道,以避
吕梁之险;担任戎政尚书,奏陈十一滥、十二苦、十九宜。
C.李化龙体恤下情,条陈进谏。辽地不少战士老弱贫残,但税监残暴,李化龙便请求停止收税、
增加兵士数万人,又逐条上奏兵士粮食、和议、战斗之策。
D.李化龙官高权重,赠谥美显。他二十岁便出任知县,后官至巡抚、总督,因功被提拔为兵部尚
书,加封少保,去世后,被追封为少师、太师,赐谥襄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4 分)
(2)辅臣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帝亦不报。(4 分)
14.李化龙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为什么没有立即请求回家守丧?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人好不容易寻到数枝梅花,荒林、野径、苔、竹等烘托了梅的品性。
B.因为南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诗人认为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
C.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只是它以自我炫耀、自荐为耻,希望有人引荐。
D.诗人酒醉之后不愿睡到庭前梅树近旁,是怕污损阵风吹来落下的花瓣。
16.诗的颈联有何含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态度?(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 7 -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学习对人的改变作用是不可逆的,正如烤木做轮后“______,
______”一样。
(2)《赤壁赋》中,苏轼放开小船自由飘荡后“______”,此情此景,让他欢乐至极,不禁
“______”,想要登仙而去。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两句由外在形象渗透
到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壮志难酬的词人形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11 分)
在我看来,冬天是最不浪漫的季节,( ① ),它看不到北方的银装素裹,冰天雪
地;也看不到西部的万里荒漠,悄无人声。南方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天很冷很
冷,却不带一丝湿润,浸入骨髓的冰凉仿佛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只留下如干絮般散
漫的冷一团一团地塞在胸肺间。在这样的季节里,人的思维都会被冻住,什么情感、浪漫会
在刹那间被抛之九霄云外。在这样的境况下,难以提起一丝好 ,哪怕 有所愿望,
也会很快被扔到记忆的角落里。
夏日里花叶田田的荷塘,此时都只剩下了根根枯管、片片残叶,早已没了衔露含珠的风
韵。寒风轻摇 枯荷残叶,仿佛悄悄地诉说着昔日美艳,又仿佛轻轻暗泣着如今没落。
( ② ),更催花落,倒符了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心境。是的,南方的冬天便只能
用 来形容,看不到一丝生命的动感。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和标点,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兴趣 偶然 无 寂静
B.兴致 偶尔 , 死寂
C.兴趣 偶尔 , 寂静
D.兴致 偶然 无 死寂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身体的所有温暖仿佛都要被浸入骨髓的冰凉抽去”,从
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更好,为什么?(4 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本报北京 8 月 17 日电,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
方式,成功将“千乘一号 01 星”“星时代—5”卫星和“天启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均进
入预定轨道。该火箭是一款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火箭总长 19.5 米,箭体直径 1.2 米,起飞重
量约 23.1 吨,500 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 200 公斤。该火箭是我国目前固体火箭
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火箭,但运载效率却很高,具有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等特点。
- 8 -
22.下列各句中,引号里的内容均存在表达不当之处,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 分)
①就学术风波一事,翟天临在微博中道歉说:“参演一系列影视作品后,我开始飘飘然。这种
不良心态被我带入到论文写作过程中,使我内心始终心存侥幸。”
②李国文先生的散文《草间偷活沉吟不断》,说的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经历,其中写道:
“他的连捷高中,他的翰林高就,他的讲学东宫,使得满朝文武惊诧,使得艺苑杏林艳羡。”
③摇滚歌手何勇的《钟鼓楼》歌词中,有这样两句:“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他们正
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
④雅虎官方发言人说,“雅虎工具条集合了雅虎 360 度全能搜索、一站式登录服务、动态提醒
等”。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19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
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
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
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某班级迟到现象屡禁不止,为彻底解决此问题,班主任建议将“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
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作为班级规定执行。班长召开班会讨论此事,同学们纷纷发言:
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假如你是班中一员,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写一篇文章,
表明你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 9 -
1.A
2.B
3.C
4.①观点鲜明,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和谐是中医防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展开论述,分论点有力支
撑中心论点;②论证结构清晰,文章采用“总一分”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后三段分别提出分论点,
层次分明;③论证方法丰富,综合运用引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等加以分析论证;④说理语言通俗易懂,
将抽象晦涩的理论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易于读者理解。
5.①重视对中医理论、经验和技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准确诊断,对症下药;②中医与西医深度结合,
优势互补,标本兼顾,提高疗效,降低成本,缓解资源紧张局面;③实践中医治未病的理论,重视预防,
保持个体在摄入能量、与自然关系、精神上的平衡;④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
与医道观有机结合,为现代疫病防控观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疫情防治贡献智慧和力量。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
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
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B 项,“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成本低”说法错误。进行中西医结合主要原因应该是疗效,而不是成本。
C 项,“只要体内分解另外一种力量维持身体内在平衡,就能避免疾病”说法错误。结合原文“中医预防
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没有能量,人的生命将无法维持。但中医并不鼓励过分地摄取能
量,中医提出‘饮食有节’的思想,强调适度地获取能量,因为能量的过剩,不仅不能给身体带来好处,
身体内还需要分解出另外一种力量来消化这些能量,过分的能量摄取成了身体的负担”分析可知,文中并
没有“只要……就……”的表述,选项太过绝对。
D 项,“三则材料都重点强调的中医注重调节机体平衡、以防病为主的理念,体现了中华医道中‘治未病’
的疫病防治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说法错误。无中生有,材料一并未涉及中医“以防病为主”的理念。
故选 A。
2.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细阅读各个选
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 10 -
B 项,“中医养心与中国文化重视人的德行修养是一脉相承的,如‘妙手回春,杏林春暖’”说法错误。“妙
手回春,杏林春暖”是指医术高明。
故选 B。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
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题干“下列中
医谚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首先明确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中医预防医学强调
生命要保持平衡状态。
A 项,“冬忌生鱼,夏忌狗肉”体现的是人要做到与自然平衡;
B 项,“贪吃贪睡,添病减岁”体现的是能量摄入要平衡;
C 项,“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强调的是吃药时候要有所顾忌,注意药性相冲的问题;
D 项,“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体现的是要保持精神平衡。
故选 C。
4.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从论证上看,一篇文章可以从多个角度归纳其论证特点。①从论证方式的
角度归纳论证特点。文章的论证方式包括:立论、驳论、立论驳论相结合。②从论证结构和整体论证思路
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议论文,就全文的结构而言,最常见的结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横式结构;
一种是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包括总分总式结构、分总式结构、总分式结构和并列机构。③直接论证还是间
接论证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④从论证方法使用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⑤从论点提出的角度
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⑥从论点提出的位置和方法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⑦从论据的角度归纳文章
的论证特点。从论据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主要看论据是否典型、是否新颖。⑧从语言表达的角度
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有的议论文,语言平实朴素;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情文
并茂,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归纳一篇议论文的论证特点,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进行归纳,要指出其语
言表达,是平实朴素的,还是生动而富有文采的。本题,题干“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首先,从论点提出的角度来看,材料二观点鲜明,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和谐是中医防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
原则”展开论述,然后设置分论点:①中医预防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②中医认为,防
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③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从三个方面有
力支撑中心论点。其次,从论证结构上看,材料二采用了“总一分”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后三段分
别提出分论点,层次分明。再次,从论证方法上看,运用多种方法来论证观点,如在引出“和谐是中医防
- 11 -
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这一观点时,引用中医理论——“中医说:‘养之不素则病生。’这个‘素’,
是人生命的根本,也就是人生命的平衡态”,运用了引证法;在证明“防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
时,运用例证法,如“夏天天气燥热,此时人容易急躁不安,要有所抑制;秋天是收缩的季节,人的气血
由外部而潜向内里,皮肤紧缩,汗腺收紧,这时要注意水的补充,食物要清淡”;在证明“中医预防医学
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时,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如“如人遭受精神刺激,疾病往往也会
跟着到来”“无依,或者是偏执独断,等等,都是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容易带来疾病。中国人有‘仁者寿’
的说法,长寿的人,往往是待人和善、精神平衡的人,也就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最后,从论证的语言
上来看,说理语言通俗易懂,如在论证“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这一观点
时,举人遭受精神刺激,疾病往往也会跟着到来的例子,将抽象晦涩的理论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易于读
者理解。
5.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
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
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
尾句,分条作答。本题,题干是“当下,在应对疫情中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
的看法”,结合“今天,人们对疫病的认识更为明晰,但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中医经验仍是抗疫‘利器’”“针
对临床治疗期确诊患者推出了中医治疗通用方‘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用于改善患者发热、乏力、
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使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阻断病情进展,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
病亡率分析可概括出重视对中医理论、经验和技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准确诊断,对症下药;结合“由
于我国医疗资源相较人口数量始终比较紧张,中西医结合将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局面,用较低的成本实现
高效的‘照顾’。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在医学上的重大优势,也是宝贵财富,不应有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之
分”分析可概括出中医与西医深度结合,优势互补,标本兼顾,提高疗效,降低成本,缓解资源紧张局面;
结合“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
五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
望、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可概括出实践中医治未病
的理论,重视预防,保持个体在摄入能量、与自然关系、精神上的平衡;结合“‘上医治国’,把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病防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
指导,并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智慧和力量”分析可概括出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
一观与医道观有机结合,为现代疫病防控观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疫情防治贡献智慧和力量。
- 12 -
6.C
7.A
8.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引出下文孔远为了家乡建设毅然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捐给村民建新房。②
丰富了人物形象。孔远不仅雕艺和相石水平高,通过这一情节展现了他还具有急公好义、大公无私的高尚
品格。③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小说具有时代气息。
9.①楼的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颜色殷红,用“大红袍”命名楼的名字,是对巴林鸡血石
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的纪念;②赞扬孔远有着茶中名品大红袍一样高贵的品格;③是对大红袍的主人
孔远的感激,感激他对建设家乡做出的巨大贡献。
【解析】
6.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
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说明他具有商人贪财贪利的特点”是错误的。小说写到孔远在新开业的石头城发现一块鸡血石的价
格标错了,但是朋友并不相信,从侧面写出了孔远相石的能力。
故选 C。
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
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 项,“比喻手法”是错误的。这句话并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故选 A。
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回归文本,然后联系上下文看这一情节和上
下文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分析这一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好和表现小说主旨方面的作用。
本题中,孔远最后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是因为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
孔远为了家乡建设毅然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捐给村民建新房,从而可以看出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
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这一情节引出了后文孔远为了家乡建设毅然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捐给村民建
新房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前文说到孔远只卖掉了大红袍的三分之一,其余的一部分有人出 200
万元,他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什么也不卖了,但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时,
孔远把剩余的大红袍卖了捐给了村里,从而可以看出孔远的高贵品质,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同时这一情
节也和时代联系起来,使小说具有时代气息,富了小说的内涵。
9.本题考查学生对结尾段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把握段落的内容,然后从结构、人物、主旨
上进行整体把握。
- 13 -
小说的结尾写到“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殷红的颜色,书行楷体三字:‘大红袍’”,因为
这些楼是用孔远卖掉大红袍的钱建成的,所写露的形状和颜色都是按照大红袍设计的,并且命名“大红袍”,
首先是对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的纪念,同时也写出大红袍的主人孔远为家乡建设所做出的
的贡献,是对孔远的一种赞美和感激。赞扬孔远有着茶中名品大红袍一样高贵的品格。分股了人物形象,
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10.C [解析]根据上文,李化龙奉命巡抚四川,到成都赴任,但他到成都以后,征讨杨应龙的军队还未集结,
因此也就有李化龙对杨应龙虚与委蛇的做法。据此理解,排除 A、D 两项。“阴有据蜀志”是说杨应龙暗中
有占据蜀地的打算,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B 项。
原文标点: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都,征兵
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
11.B [解析]“官员无须离职”错,“终制”规定官员需要离职。但特殊情况下,朝廷强令丧服未满的官员
出仕,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12.A [解析]“他用先利诱后攻打的计策”于文无据。
13.(1)李化龙暗中访察到他们所做的坏事,将他们召来全部法办,(从此)县里治理得非常好。(“ 阴”“奸”
“置”“大治”各 1 分)
(2)辅臣说兵部尚书只有一个人,拿什么应付突然的变化,皇上也没有回复。
(“惟”“何以”“猝”“报”各 1 分)
14.①李化龙起初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本来应赴丧。②因为李化龙是为了征讨播州叛臣杨应龙被起用的,
他应该以国事为重,所以等平息了叛乱后,才请求回家守丧。
[参考译文]
李化龙,字于田,是长垣人。万历二年进士,授职嵩县知县。年龄刚二十,胥吏很轻视他。李化龙暗中访
察到他们所做的坏事,将他们召来全部法办,(从此)县里治理得非常好。万历二十七年三月,李化龙被起用
为原官,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兼巡抚四川,征讨播州叛臣杨应龙。杨应龙性格猜忌、凶狠、嗜杀,数次跟
从征集调遣人员物资,凭借功劳骄恣傲慢。知道川兵力量不足,暗中有占据蜀地的打算,秘密出去剽掠州县。
李化龙到成都,征讨的军队却未到,他就假意与杨应龙好言好语,以牵制杨应龙。皇帝听到綦江被攻破的消
息,大怒。赐给李化龙尚方宝剑,为他征讨叛贼提供方便。各军大规模集结,李化龙先令水西兵三万守住贵
州,截断杨应龙征召苗人的道路,之后他移兵重庆,大会文武官兵。第二年二月分兵八路进攻,川兵分四路,
贵州兵分三路,湖广兵一路分为两翼,李化龙亲自率领中军策应。杨应龙以劲旅二万交给他的儿子,等到抗
击诸路官军,都大败,杨应龙跺脚叹息说:“我不用孙时泰的计策,今天死定了!”六月,刘鋌攻破土、月二
城,杨应龙走投无路,与二妾都上吊自尽。皇上下诏将杨应龙的尸体和他儿子朝栋在市中肢解。李化龙起
初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准备赴丧,但因军务需要被起用,到这时乞求回家守丧。万历三十一年四月,被任
命为工部右侍郎,总管黄河水道,他与淮、扬巡抚李三才奏请开通淤塞的黄河,由直河入洳口抵达夏镇二百
六十里,避开黄河吕梁险峻地带。因为母亲去世再次离职,没有人代替他。朝廷品评他从前平定播州的功
- 14 -
劳,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少保官,庇荫一个儿子世袭锦衣指挥使的职位。万历三十五年夏天,被起用为戎政
尚书。李化龙认为京营是根本所在,上奏陈述有十一滥、十二苦、十九件宜做之事,都被朝廷置之不理。
兵部从万历二十七年后,左、右侍郎都是虚设。没有多久,尚书萧大亨也退休了,由李化龙掌管部里之事。
三十七年正月,京师讹传盗匪将到,老百姓争着逃避,边塞百姓逃入都城的也有数万人。辅臣说兵部尚书
只有一个人,拿什么应付突然的变化,皇上也没有回复。辽地战士二万多人都是老弱之人,而税监高淮残暴,
辽人恨得咬牙切齿。李化龙请求停止收税、增加兵士数万人,又分条上奏兵士粮食、和议、战斗之策,皇
上都没有回复。李化龙死在官任上,终年七十岁。谥号襄毅,赠少师,加赠太师。
15.C
16.①梅树长在野桥旁,无人管领,任随明月做它的的主人;长在寒谷中,只要有根在,到了春天依然会
抽枝吐蕊。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远离尘嚣、自由自在、清高疏放、执着坚贞、百折不回品性的由衷赞美。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
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错误一般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
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C 项,“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希望有人引荐”是错误的。诗人认为梅花既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又
不愿自炫自媒,委身于东风。
故选 C。
16.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无主圩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的意思是:有的梅树长在野桥旁,无人管理,
任随明月做它的主人;有的梅树长在寒谷中,只要有根在,到了春天依然会抽枝吐蕊。前一句说梅花远离
尘嚣,自由自在,以野桥、冷月烘托,境界高洁;下一句以“寒谷”反衬“春回”,以见其意志之坚贞与
生命力之旺盛,说它执著之性,百折不回,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情操的赞美。
17.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凌万顷之茫然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18.B
19.① “浸入骨髓的冰凉”作主语,与前句“天很冷很冷”相照应,陈述主体一致;与下句“留下”搭
配。②用主动语态,更能突出强调“冰凉”的影响力。
20.①特别是南方的冬天②倘若再来一场冷雨
【分析】
18.
- 15 -
第一空,兴致,高兴的情绪。兴趣,喜好的情绪。根据搭配原则,提起与兴致更搭配,并且,兴趣一般不
用好修饰,所以应选“兴致”。
第二空,偶尔,指偶然发生的,没有计划的,无周期、无规律。偶然,事情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与“必
然”相对。语境中用来修饰“有所愿望”,应选“偶尔”。
第三空,“寒风轻摇”“枯荷残叶”是并列关系,均为后文的主语,应有逗号。
第四空,死寂,侧重于没有一丝生气的静。寂静,侧重于安静、宁静。从下文“看不到一丝生命的动感”
来,应选“死寂”。
故选 B。
19.
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
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品味文
章语言,体会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手法等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本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赏析,首先本题有句式的改写,可以从句式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浸入
骨髓的冰凉仿佛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浸入骨髓的冰凉”作主语,突出天气的寒冷,同时与上文
“天很冷很冷”相照应,语意一致;另外使用主动语态,表示“抽去”与下文的“留下”施动者都是“浸
入骨髓的冰凉”,更能突出强调“冰凉”的影响力。
20.
第①空,上文说“冬天是最不浪漫的季节”,下文两个“看不到”,其实还是有点浪漫的。再从下句“南方
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可知,上句所指,是在最不浪漫的冬天中,南方的冬天表现得更突出,
因而,第①空,应填写“特别是南方的冬天”。
第②空,由上文“寒风轻摇,枯荷残叶”和下文的“荷听雨声”“更催花落”,可知,“催花落”的雨,句
子带有假设语气,因而,可以填写“倘若再来一场冷雨”。
21.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捷龙一号运载火箭(2 分),以“一箭三星”方式(1 分),成功发射三颗卫
星(1 分),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1 分)。
22.①将“内心”删去或将“心存”改为“存有”;②将“杏林”改为“杏坛”;③将“三长两短”改为“家
长里短”。④“等”后面加上“功能”。
【解析】
第①句,“促使我内心始终心存侥幸”中“内心”和“心存”重复赘余,可以把“内心”删除或将“心存”
改为“存有”;
第②句,“杏林”错误,“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而句中“他的讲学东宫,使得……”说明扮演的是教
- 16 -
师的职责,应改为“杏坛”;
第③句,“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中“三长两短”错误,“三长两短”是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
指人的死亡,而句中应是说生活琐事,应使用“家长里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常见于邻里间的交谈;
第④句,“雅虎工具条集合了雅虎 360 度全能搜索、一站式登录服务、动态提醒等”成分残缺,缺少宾语
中心词,应在“等”后添加“功能”。
23.例文:
教育惩戒大可不必
教育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一些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惩戒教育;另
一些家长则提倡对孩子施行爱的教育。惩戒教育真的有必要吗?在我看来,大可不必。
作为班级一员,我觉得班主任关于迟到罚站的规定不妥,是明显的体罚学生。教育惩戒虽说出发点是
以教育为目的,但实施者难以把握分寸,不可避免存在体罚学生的情况。惩戒教育常常适用于提高学生成
绩,这是很多人的看法,殊不知其在不知不觉中摧残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欧阳修小时候家里经济拮据,无
力购买书籍,更不必说上学了,但他的母亲没有放弃,而是在门前的沙地上教他写字、读书。在艰苦的日
子里,他的母亲用爱心教育他,并没有对他施以暴力,这才成就了一代文豪,有了无数流传后世的诗文。
可见,不需要惩戒教育,孩子完全能够健康成长并取得成就。
惩戒教育,往往是“体罚或变相体罚”的代名词。因惩戒教育而引发的惨案难道还不足以为我们敲响
警钟?浙江金华的一位母亲在高考前夕“恐吓”儿子:“这次若考不上大学,我打断你的腿!”长期遭受棍
棒教育、本来面临考试就紧张的儿子因这句话再也抑制不住怒火,抄起家里的榔头径直向母亲头部砸
去……这类惨案应让我们明白,惩戒教育无疑一次又一次考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的心理尚且稚嫩,
如何在重压下茁壮成长?以我拙见,大部分孩子都不拥有《童年》中阿廖沙在外祖父残忍压迫下仍勇敢抗
争的坚强意志,对于温室花朵,何必施以炎炎烈日与刺骨寒风呢?
惩戒教育对孩子以后的性格形成、心理变化会产生不良影响。电视剧《虎妈猫爸》中,事业成功的虎
妈是“必胜诀”模式下的产物,是在父親惩戒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多年后在梦中梦到小时候数学考试失败
的情形依旧瑟瑟发抖,但她又按照这种模式教育自己的女儿,结果女儿得了自闭症。这样的情形,在许多
成年人身上都出现过,惩戒教育之危害显而易见。此外,惩戒教育还可能导致孩子长大后胆小懦弱或者有
暴力倾向。
木心说:“凡是伟大的,都是叛逆的。”我们生来流着叛逆的血,这就需要良好的教育感化我们。爱的
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教化孩子的灵魂,“孟母三迁”为孟子成才奠定基础,而为人父、为人母的家长们,更
应该以爱教育下一代,惩戒教育大可不必。
【审题】
- 17 -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惩戒”这一社会热点的理解、
分析和探究能力。既有对理性思维的考查,也有对个体价值观、人生观的追问。阅读材料时,要全面把握
材料内容,综合材料大意。班主任建议将“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作为
班级规定执行。确定立意时,对班主任这一做法要明确表态,并分析理由。写作时要联系当下生活和社会
教育现状,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构思文章时,要理清“教育惩戒”与“个体发展”“国家”“社会”之间
的逻辑关系,深入分析探究,抓住思考的兴趣点,写出独到的、言之有物的、有深度的作文。
参考立意:
①赞成:教育惩戒权作为立法赋予学校或教师的权力,是国家教育权的具体化,具有典型的公法特征。戒
尺教育本是祖国传统教育的一部分,在尊崇师道尊严的古代中国,戒尺就是老师教育的辅助手段,彰显教
师威信,教孩子尊师重道。
②反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负面情绪把控能力等,可能会直接决定戒尺是有效“惩戒”还是沦为变相“惩
罚”,毕竟不是每位老师都能把握好戒尺力度,最后必然会有学生受到过度的伤害。
③辩证分析:“教师要眼中有泪光,心中有戒尺。”教育者首要的是心的“爱”,有爱才有教育的魅力。“戒
尺”是一把“软”尺子,对学生的惩罚要适当有度。
参考素材:
1.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表示,教师拥有一定
的惩戒权。这不免引起各位家长的担忧,万一老师不按惩罚尺度处理学生怎么办?担心是不可避免的,谁
会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担心之余,我们就要更清晰的认识惩戒这个问题。
2.何为惩戒?一提起惩戒人们闪现在脑海里的都是过重的惩罚甚至是酷刑。此惩戒非彼惩戒。在教学过程
中的惩戒只是助你人生梦的推力。为什么会这样说?惩戒帮助你在犯错的时候走向正确的道路。当遇上上
课捣蛋的学生、当遇到反复讲的问题学生就是不往心里去,那么就要实行“一些手段”了。这些手段不外
乎就是罚抄,罚站。用这些手段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记住。记住这次教训,以后更好的去做一些事情。何
为惩戒,惩戒何为?就是为了让你变得更优秀而已,教师行使惩戒权只是个学生而已。
3.适度惩戒方可行。并不是所有的惩戒都是好的,从新闻中也听过不少老师过度体罚,殴打学生致伤致残。
这不仅是身体上还有心理上都给学生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所以,教育部在推行惩戒权的时候也提出了
要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过度惩戒终究是不对的,没有人有任何的权利可以去伤害他人,
教师惩戒权就是不以伤害学生为前提而施行的,适度适量是惩戒的过程,促进学生发展是惩戒的目的。
4.惩戒创造了一个更有组织有纪律的班级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惩戒恰恰就是规矩的基础,学生可以自
我管理、自我学习?这只有在极少数的可能下,团体中总会出现一两个活泼的人来带动班级。活泼的氛围
一涌现,真正静下心来就很难了。惩戒在这之中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惩戒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规范学
- 18 -
生的行为,成为前进道路上的警示牌。学生用心投入学习怎么会不拿到满意的成绩呢?怎么会不在高考中
脱颖而出呢?这一切的一切,惩戒的行使功不可没。
5.没有惩戒,就没有纪律。没有惩戒,就没有规矩,惩戒就像是空气,时刻伴随着我们,时刻不能失去它
们。没有惩戒的世界是不完美、不精彩的,多一点鞭策,让学生在高考中跑向成功之路。
6.学校教育不可少,家庭教育也不能缺。家长的行为影响着学生。理性支持的对待惩戒权是对教育最大的
鼓励,学生也会在受教育的同时更好地去了解,去探索学习之路。学校与家庭相伴,让学生前途更加明亮,
这才是现阶段的目标,是共同成长的标记。
7.校园惩戒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湖南市的一间小学,一个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没有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
作业。被他的班主任进行了一顿“惩戒”。他的班主任罚他跑了 20 圈。跑完之后还把他暴打了一顿。这个
学生的身体上受到了伤害,心灵上也受到了伤害,给他留下抹不去的阴影。他从此以后不敢再上学了。这
位老师打着为他好,让他长记性的口号,去摧毁了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难道我们还要把“戒尺”还给老
师吗?
8.校园惩戒与校园惩罚是不同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女主易遥与齐铭玩得好,唐小米很嫉妒她,
就欺负易遥,到处传易遥的谣言。后来,齐铭与顾湘在一起了。唐小米就设计害死了顾湘,还嫁祸给易遥。
易遥受不了,就去跳河。当易遥跳河时,却没人去拦她,还辱骂她。唯一一个想去救她的人也被拦下来。
学校的老师刚开始对这个谣言,选择相信唐小米的谎话。学校就惩罚易遥打扫卫生。后来,易遥跳河自杀
后,易遥被校园欺凌的事也被爆出来,真相大白。学校惩戒唐小米,开除唐小米的学籍,并将她送进公安
局。
9.我们应该反对校园惩戒。我认为校园惩戒是不好的。你想想看,当你不小心犯了错,就被体罚,被人打,
那是什么滋味?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为何不心平气和地跟学生讲道理呢?你想想看,当你晚上在宿
舍睡觉的时候被教官拉出去罚站。站到凌晨,吹了风,然后发烧,那是什么感受?为何不跟学生说一句不
要说话,要睡觉了呢?你想想看,当你不小心考砸了,被老师指着骂,被老师撕烂卷子,那又是什么感受?
为何不说句,这次考不好,下一次努力一点呢?
10.综上所述,我们反对校园惩戒。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但不能惩戒学生。老师们可
以训斥学生,但不能用所谓的“戒尺”罚学生,应与学生和平相处,互相尊重。
例文分析:
本文将惩戒教育对个体心态的影响分析得较透彻:它会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影响家长和孩子间的关系,
也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心理健康。文章表达清晰,语言流畅,最后引用木心先生的话为文章增色不少。文章
不足之处在第二段,从语段中的表达看欧阳修是爱的教育的成功案例,而这一段的分论点是惩戒教育摧残
孩子身心,两者并不匹配。
- 19 -
【点睛】
针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以及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在议论文写作中强化几个意识:
(1)强化任务意识,就事论事。在认真审读材料之外必须仔细审读材料后的要求,特别是一些隐性信息,
明确任务指向,就事论事,议不离事,避免将此类议论文写成了话题作文。
(2)强化论证有力意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在就事论事的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中人与事,联系
类似材料进行类比、辨析,避免空乏议论,并注意论述语言的简洁准确。应提醒学生的是,任务驱动作文
名句与事例论据的运用宁缺毋滥。否则,极可能偏离所选的任务指令,以致于所选任务对象无法一线贯通。
(3)强化论证专一意识。避免论的点多,但没有一点说深议透,尽量集中精力说清一点。
(4)强化思维的全面、深刻、准确意识。切忌粗糙表态、轻易否定、一棒子打死的现象,应辩证的看待
问题;依“事”说理,以小见大,呈现思维的深度与准确度。提倡学生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在学校、家
中,与父母、朋友多交流思想,发表你对身边的事情的看法和观点,同时也要留意他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
注意评论要做到有理有据,入情入理,切忌偏颇。
(5)强化阅读意识。尤其是要多读报,多关注一些时事话题、时事评论,并及时加以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