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1 页
东校 2019 级下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试题 2021.5
编写人: 审核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答
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答题或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像牛一样耕耘 像牛一样奋发
陈 凌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
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
老黄牛。”在 2021 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
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
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爱牛、敬牛、颂牛,或咏之、或绘之、或塑之。在唐朝诗人柳
宗元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众
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在现代诗人藏克家笔下,牛具有的是“深耕
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是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精现。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曾以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歌颂牛。千百年来,牛都
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象征。这也是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一个原因。画家李可染
便曾将自己的画室堂号定为“师牛堂”,他这样解释自己为何喜欢画牛∶“牛也,力大
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脚踏实地、默默奉献,这是牛身上
的品格,也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精神。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古人历来将牛视为开天辟地的力量之一。人们之所以赞
第 2 页 共 11 页
颂牛,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
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
十足,经常工作到深夜。有人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答∶“属牛的。”以牛自况,不仅
仅在于他生肖属牛,更在于他性格属牛——像其父亲钱玄同所寄望的,始终发扬属牛的
那股子“牛劲”。也正是这么一股子“牛劲”,让他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为
我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作出了突出贡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牛
劲”永不过时。
古语有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牛之所以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还在于
它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
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
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 5 幅画的规矩。正是因为像牛一样勤奋,他才最终收获“画虾数
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夫。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在
“不教一日闲过”中耕耘出来的;每个梦想的实现,都是在“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中拼
搏出来的。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
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
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牛年将至,很多人
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下这样的寄语∶“2020,‘鼠’实不易;2021,‘牛’转乾坤。”
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拼搏奋斗正当其时,牛年就要有一股子“牛劲”,就要使出“牛力”。学
习牛的品格、发扬牛的精神,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每个人都“牛劲十足”, 新
的一年必定“牛气冲天”。
(摘自《人民日报》,2021 年 2 月 11 日)
材料二∶
人类驯养牛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是家牛最早驯化地之一,东北、
华中、华南等地区均有相关考古发现。在长达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发展史上,牛的特殊地
位和精神价值愈发凸显,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我国先民对牛的崇拜早在史前就已存在。传说中华文明始祖之一的神农氏就是“人
身牛首”的形象;蚩尤“人身牛蹄,头有角”;大禹每治好一处水,就要铸铁牛投入水
中,以镇水患。这些神话传说中明显带有牛崇拜的文化信息。
在传统社会中,牛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常作役力之用,也被民间视为财富的象征,
用作交换媒介。在汉字中,与驯养动物、农业耕作相关的不少字都属“牛”部,如“牵”
“牧”“特”“物”“犁”等,由此可见牛在我国先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春秋战
第 3 页 共 11 页
国时期,牛与铁犁的结合成就了农业社会一次伟大的技术变革,社会生产力产生质的飞
跃,推动整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奠定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基础。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牛有着极高的象征意义。《周易》中有“坤为牛”的记载,将
牛视为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的象征物。在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牛的形象几乎随处可见。
人们以牛明志,以牛喻事,以牛喻人,创作出大量文艺作品,从诗词歌赋到绘画雕塑、
音乐舞蹈、戏剧等,无所不包,生动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体现了先民非凡的
创造力和想象力。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牛也从生存发展的工具深入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人们
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产生着深远影响。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人与牛形成了亲密的共生关系,人们将任劳任怨、奉献、勤恳、
敦厚等优秀品质赋予牛,形成了大量有关牛的隐喻表达,通过文艺作品不断强化和广泛
传播。如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己何益”,
歌颂牛低头耕耘、不计回报的精神。臧克家笔下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歌
颂牛任劳任怨、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鲁迅笔下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
孺子牛”,则歌颂埋头干、不计得失、为人民服务的人,这些特质构成了牛文化的精神
内核,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孙佳《牛年漫话牛文化》,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爱牛、敬牛、颂牛,所以牛成了任劳任怨、无私奉
献等精神的象征。
B. 文中所引臧克家的诗句生动形象,赞美了牛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精神,完整阐
释了牛文化的精神内涵。
C. 传统社会中,牛价值巨大,既是作为役力的重要生产资料,又能在日常生活中被
当作财富进行物质交换。
D.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牛的精神不仅不会淡出人们的视野,反而会被赋
予新的内涵而发扬光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中引用“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意在表明牛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
品质,因而成为人们赞美的对象。
B. 牛与铁犁的结合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社会的首次技术变革,使生产力产生了质的
飞跃,从而为中华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
C. 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己何益”,和
第 4 页 共 11 页
画家李可染对牛精神的解说是大体意义一致的。
D.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和《周易》中“坤为牛”的描述,分别表明牛具有勇于
开拓和厚德载物的精神。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 古人云此水,一歃(sh ,饮,微吸)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
隐之《酌贪泉》)
B.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王安石《耕牛》)
C.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
求法的人。(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D. 毛相林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 7 年铺就一条 8 公
里的“绝壁天路”。
4.材料一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 分)
5.两则材料的写作对象都是牛和牛文化,但其内容的侧重点和行文脉络不尽相同。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非 攻
鲁 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
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
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
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
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
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
了。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第 5 页 共 11 页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
的多……”
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
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
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
……
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
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
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
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
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
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
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
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
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
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所以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
第 6 页 共 11 页
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
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
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
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
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
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
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
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
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文本二:
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
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执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
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
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
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摘编自崔军艺《浅析》)
文本三:
《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
“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注: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本段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
第 7 页 共 11 页
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
B.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
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
C.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
转变,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
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
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
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B.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则是为了
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
C.“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
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D.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
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
8.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对《非攻》中的“墨子”进行评点。(4
分)
9.对待文本三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不合主旨而删掉”的结尾,鲁迅在《非
攻》中却保留了,且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
法。(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张存仁,辽阳人。崇德元年,始设都察院,班六部上,以存仁为承政。越数日,存
仁上言:“臣尝默察诸臣贤否、政事得失,但不敢出位妄论列。今上创立此官,而以命
臣。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
三年正月,存仁疏言:“礼部行考试,令奴仆不得与。上前岁试士,奴仆有中.式.者,
别以人畀①其主。臣等窃谓奴仆宜令与试,但限以十人为额,苟十人皆才,何惜以十人易
之?”是岁,都察院劾刑部承政郎球贪污,论罪;又劾吏部刑部复用赃吏违旨坏法。上
嘉纳之。祖大寿守锦州,攻数年不克。存仁疏言:“臣睹今日情势,锦州所必争。大寿
第 8 页 共 11 页
跋扈畏罪,岂肯轻去其窟?彼所恃者蒙古耳,今蒙古多慕化而来,彼必疑而防之。防之
严则思离,离则思变。伏愿以屯耕为本务,率精锐薄城,显檄蒙古,未有不相率出降者。”
锦州竟克。
顺治二年七月,疏言:“近有民号召为逆,若反形既著,重劳大兵,莫若速遣提学
使,开科取士,下令免积逋,减额赋,使读书者希仕进,力田者逭②追.呼.,则莫肯相从为
逆矣。”得旨,谓“诚安民急务也”,令诸行省皆准施行。
六年八月,起授兵部尚书,兼领海防。上令疆吏考校诸守令,以文.艺.最高下。存仁
出按诸府县,廉能吏有一二语通晓,即注上考;非然者,文虽工亦乙之。监司请其故,
存仁曰:“我本武臣也,上命我考校,我第考实。文有伪,实难欺也。况诸守令多从龙
之士,未尝教之,遽以文艺校短长,不寒廉能吏心乎?”九年,卒,谥忠勤。
论曰:存仁武臣,改文秩而任节.钺.,建树如此。资格固不足以限人欤?抑所遭之时
异也。
【注】①畀(bì):送给。 ②逭(hu n):避免。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
尽职
B.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
以尽职
C.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
以尽职
D.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
以尽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式,文中指参加科举选拔考试,现代常指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格或形式。 B.
追呼,字面意义是追赶呼喊,文中指吏胥到百姓门前呼叫催租,逼服徭役。C.
文艺,文中指撰述和写作方面的技艺,现代是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合称。
D.节钺,字面意义是符节与斧钺,古代常以之授与官员,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张存仁能力出众备受重用。朝廷新设立的都察院权力显赫,张存仁被委任都察院
要职;后来还被起授兵部尚书等,足见朝廷对他能力的认可。
第 9 页 共 11 页
B.张存仁恪尽职守勤于政务。他被任命都察院承政不久即上书进言,表达尽心履职
的决心;后来果然极尽监察弹劾和建议的职分,得到皇上赞赏。
C.张存仁审时度势善于谋划。对固守锦州的祖大寿,他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分析其心
理和行为的动态变化,并为如何攻取锦州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D.张存仁建树颇丰却仍留遗憾。原为武官的他改任文职成就了不俗的业绩,然而变
乱的世道成为限制他发展的外在条件,时人议论时对此表示惋惜。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率精锐薄城,显檄蒙古,未有不相率出降者。(4 分)
(2)上命我考校,我第考实。文有伪,实难欺也。(4 分)
14. 针对“有民号召为逆”的危情,张存仁的建议体现了怎样的治理理念?请概括说明。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①
杜 甫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②。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③。
【注】①严公:指严武,曾写《寄题杜二锦江野亭》,邀请杜甫出仕做官,其尾联
为“兴发会能驰骏马,终当直到使君滩”。杜甫时居使君滩附近。 ②钓锦江鱼:化用
东汉严光(严子陵)隐居富春江垂钓的典故。 ③语出屈原《卜居》:“宁诛锄草茅以
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翻译:是宁愿凭力气除草耕作呢,还是游说于达官贵
人之中来成就名声呢?)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作者先说自己任拾遗之职时曾上书朝廷,接着自称本性疏懒只适合水竹之居。
B.诗人回忆在朝廷担任职务,驾乘皇家之马,现在则追慕古人江边垂钓,有幽居之
意。
C.颈联下句以阮籍自比,表明自己不懂礼法,照应前两联,解释为官不长久的原因。
D.此诗通过对比、用典,体现心气平和的情绪,与“官应老病休”的愤激并不相同。
第 10 页 共 11 页
16. 作为一首酬答诗,本诗尾联针对严诗尾联,运用双关巧妙回复。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写桂树的影子随风轻轻摇动,非常可爱的句子是:
“ , ”。
(2) 姜夔《扬州慢》中“ , ”两
句,虚写扬州城昔日街道的繁华,实写现在的凄凉情形,对比强烈。
(3) 《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生命为国出力,报答皇帝的大恩
大德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中国人自古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甲】。以山水画为例,其诞生之初,在艺术功
能上就标记地理位置的地形图迥然不同。像是南朝宗炳的“山水以形媚道”就为中国山
水画奠定了以艺载道、托物言志的基调【乙】。拟人化在诗画创作和理论研究中十分常
见。宋代画家郭熙就在其著作《林泉高致》中,以拟人的手法对自然山水展开讨论。诗
词中拟人化的精彩描写更是不胜枚举【丙】。“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诗人、画家与自然万物的对话,正应和了“天地入胸臆”“物象由我裁”的意旨。无论
诗人还是画家,他们自觉自愿地融入自然,也请自然万物融之于“我”。在进行创作时,
他们将景物作为自己思想情感的寄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丁】。这样的作品,怎能
不气韵生动,穿越古今?
18. 文中漏掉了“画家的情思和智慧时时隐现于山水作品中”一句,放在文中哪处位
置最合适?(3 分)( )
A.【甲】 B.【乙】 C.【丙】 D.【丁】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第 11 页 共 11 页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20~22 题。
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 ① ),导致恢复缓慢,严重影
响工作、生活,甚至发展为反复崴脚,继发关节炎。
崴脚之后,第一时间应按压痛点。要先找到距腓前韧带所在的位置,持续按压,大
概 20 分钟之后,再进行其他处理,这样出血会明显减少。发现血管破裂后,选择物理治疗
方法时,( ② ),而要选择冷敷,这样才能让血管发生收缩,减少血液的流出,起到消
肿的作用。如果发现韧带断裂,要及时用石膏或者护踝固定受伤部位,以利于韧带愈合。
固定的时间一般是三到四周左右,因为踝关节的韧带经过三周以后才能够基本愈合
的缘故。
做了这些处理之后,还要注意抬高患肢,这样有利于患肢向心脏回血,( ③ ),就
会使关节持续处于淤血的状态,不利于康复。
20. 在上文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21.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4 分)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22.请分别用“……是为了……”句式概括崴脚后的四个处理步骤及目的,每句不超
过 15 字。(4 分)
四、作文(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孔子曾自述心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他又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孔子与颜回乐在何处,所乐何事,周敦颐也曾要求程颐、程颢好好参悟。
作为儒家思想重要内容的“孔颜之乐”,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
探索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仍然有
着重要意义。
语文老师计划在课堂上举行“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
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第 12 页 共 11 页
东校 2019 级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答案
1.(3 分)D。 2.(3 分)B。 3.(3 分)A。
4.(4 分)①引用论证。如文章引用习总书记讲话、鲁迅的诗句等。②举例论证。如文章列举李可染、钱三强等名
人事例。(其中论证方法 1 分,结合材料说明 1 分)
5.(6 分)(1)内容侧重点∶材料一为“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及新的时代内涵,材料二为中华文明
史中牛的重要地位及精神价值。 (2)行文脉络∶材料一先指出牛的精神品质及新的时代内涵,再依次展开论证,
最后号召人们学习牛的精神;材料二从牛被驯养写起,围绕牛文化,对牛在生产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及精神价值依次
论述。
(内容侧重点 2 分;行文脉络 4 分。如果先说材料一的内容侧重点和行文脉络,再说材料二的内容侧重点和行文
脉络也可)
6.(3 分)A。 7.(3 分)C。
8.(4 分)(1)从人物形象角度评点:①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②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
(2 分,1 点 1 分)(2)从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角度评点:
①正面描写(可从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细节等方面分析。)②侧面描写:可以从学生表现、环境烘托等方面
分析。(2 分,1 点 1 分,手法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才可得分, 编者认为只答第二条“从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角
度”就可)
9.(6 分)结尾写为宋国奔波的墨子归来时,却在宋时遭遇搜身,募捐,避雨不得以致鼻塞的尴尬经历。①从人物
塑造上,使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
②从主题表现上,深化了小说主旨,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 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
是孤独的。③从艺术效果上,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
(情节概括 2 分,人物、主旨、艺术效果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任意 2 点即可)
10.(3 分)B。 11.(3 分)A。 12.(3 分)D。
13.(8 分)(1)率领精锐部队逼近城池,明确地晓告蒙古人(向蒙古展示晓谕的文书),
(这样就)没有不相继归顺投降的。(“薄”“显檄蒙古”“相率”各 1 分,句意 1 分)
(2)皇上命令我考核官员,我只须考核他们的实绩。写文章可以作假,实绩很难欺骗人啊。(“考校”“第”“实”
各 1 分,句意 1 分)
14.(3 分)①防微杜渐,扼止叛乱于萌芽之时。 ②重视教化,认为开科取士胜过武力镇压。③施行仁政,轻
赋薄役。(每点 1 分)
参考译文:
张存仁,是辽阳人。崇德元年,开始设置都察院,位在六部之上,任命张存仁为都察院承政。过了几天,张存仁上
书进言:“我曾经暗地里观察各位大臣贤能与否,以及处理政事的得失,只是不敢越职妄论高低。如今皇上创立这
个官职,并且以此任命我。我虽然愚钝,难道不知道附和众人的意见,这种事情很容易;揭发隐藏的坏人坏事,这
种事情很困难。可是我确实认为如果不这么做,不足以恪尽职守。”
崇德三年正月,张存仁上书:“礼部举办考试,命令奴仆不能参加。皇上前年科考取士,奴仆有考中的人,于是另
外挑选奴仆送给他们的主人。我们私下里认为应当让奴仆参加考试,只不过限制十个名额,假如这十个人都是人才,
为何吝惜另外拿十个人来替换呢?”这一年,都察院弹劾刑部承政郎球贪污,郎球被判罪;又弹劾吏部和刑部起用
第 13 页 共 11 页
贪赃枉法的官吏、违抗旨意败坏法令。皇上赞许并采纳。祖大寿把守锦州,攻打几年不能攻克。张存仁上书进言:
“我观察当今形势,锦州是必争之地。祖大寿曾飞扬跋扈,如今害怕被治罪,怎么愿意轻易离开自己的巢穴?他所
依仗的是蒙古人,现在蒙古人大多向慕归化,他一定会起疑心而防范他们,严加防范就会有分离之意,有分离之意
就会发生变乱。希望把屯田耕作当做要务,率领精锐部队逼近城池,明确地晓告蒙古人(向蒙古展示晓谕的文书),
没有不相继归顺投降的。”锦州最终被攻克。
顺治二年七月,上书进言:“最近有人号召聚集造反,如果在造反情形明显之后,再加倍烦劳大军(清剿),不如
赶紧派遣提学使,组织科举考试选拔士人,下令免去积欠的赋税,减少额定的赋税,让读书人希求入仕做官,耕作
的人免受胥吏催租逼役的追赶呼喊,这样他们就不会相从成为逆贼了。”得到圣旨批复,认为他的建议“确实是安
定百姓的紧急要务”,命令各行省都依此施行。
顺治六年八月,被起用为兵部尚书,一并管辖海防事务。皇上命令各地封疆大吏考察所属守令,以文才论高低。张
存仁出巡审查辖下各府县,对清廉贤能的官吏,只要文章有一两句话通达晓畅,便注明为上等;对于不清廉贤能的
官员,即使文章写得好也排在次等。监司向他请教原因,张存仁说:“我本来是武官,皇上命令我考核官员,我只
须考核他们的实绩。文章可以作假,实绩很难欺骗人啊。何况各府县的官吏很多是跟从皇帝打仗(而升迁的),从
没教他们写文章,突然以文章来衡量优劣,难道不使廉洁贤能的官吏寒心吗?”顺治九年,去世,谥号为忠勤。
评论说:张存仁是武官,后来改任文职,成为手持节钺的重臣,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天资禀赋不足以限制人吗?
抑或是他生逢的时代不同吧。
15.(3 分)C。 16.(6 分)①本诗尾联表面说除草开路,欢迎严武到访;②实则运用典故,表达锄草力耕的选择,
委婉含蓄地拒绝了出仕做官的邀请。(每点 3 分)
17.(6 分) (1)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8.(3 分)B。 19.(3 分)D。
20.(6 分)①不少人在崴脚后处理不当 ②千万不要热敷 ③如果下肢长期下垂
21.(4 分)(1)将“三到四周左右”改为“三到四周”;(2)将“因为”改为“是”或将“的缘故”去掉。
22.(4 分)①按压痛点是为了减少出血;②冷敷是为了消肿;③及时固定是为了加快愈合;④抬高患肢是为了消
除淤血(利于康复)。
23.(60 分)审题立意参照:
1.“孔颜之乐”内涵:简单(生活)的快乐、安贫乐道的快乐、精神追求(充盈)的快乐、追求道义的快乐、富且
贵的快乐(符合道义)、其他合理解说。
2.时代青年的幸福:简单(生活)的幸福、安贫乐道的幸福、精神追求(充盈)的幸福、追求道义的幸福、富且贵
的幸福(符合道义)、启迪他人的幸福、引导(引领)他人的幸福、探索人生真谛的幸福、实现人生价值的幸福、
担当使命的幸福、其他合理解说。3.“品孔颜之乐”与“做幸福青年”之间的逻辑关系:“孔颜之乐”启迪与引导
时代青年的幸福观、幸福追求、幸福实践。
4.“孔颜之乐”的辩证分析:材料中孔子之心志,只可赞同。不可反对。颜回之乐, 可以仅表示赞同,也可以辩
证分析。比如,赞同颜回安贫乐道,肯定其时代意义。也可以在赞同颜回安贫乐道,肯定其时代意义的基础上,涉
及时代青年不能停留于物质的贫困,在追求精神富足的同时追求物质富足的相关内容。
5.“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是一个关系型的主题,写作时二者不可偏废,但可以有主次详略之分。
6.考生可能偏离题意的关键词:坚持、坚守、奋斗、拼搏、初心等。此类词语在写作中多会偏离题意。评卷时请注
意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