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ID:690116

大小:49.5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5-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南京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及补充细则 2021.5.6 第 1 页 共 11 页 南京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2021.0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 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屏幕中的剧情跌宕起伏,屏幕上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地驰过,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令人眼花缭乱;它 们就是“弹幕”。 尽管弹幕被纳入“评论”范畴,却与传统的文艺批评有巨大的鸿沟。传统的文艺批评来自阅读之后的深思熟虑, 作品的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构成了基本的工作方式。尽管企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与弹幕 存在某种相似的形式,但是,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操作程序。 相对地说,弹罪的首要特征是“即时”,评论对象往往是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譬如一个角色的相貌,出场那 一刻的步态等等。弹幕评论带有明显的即兴意味,令人瞩目的是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反 思与真知灼见。 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只有神奇的互联网才能支持如此之多的声音即时互动,让各种貌似无法交集的社会关 系迅速地在虚拟空间联结起来。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 印刷文化的节奏相对缓慢,思想的交换不得不接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印刷文化的中心是文字符号。 文字符号的阅读、理解、阐释形成一种深度文化。至少在目前,速度与深度的恰当比例仍然以印刷文化作为范本。 尽管弹幕的即时评论也诉诸文字符号,但这些字符被加工为另一种奇特的屏幕形象,开启了另一种性质的空间, 譬如视觉经验。它与即时性、交互性构成弹幕文化的巨大吸引力。传统的文学批评无法企及这种吸引力,“深度” 也无法替代生气勃勃的喧哗产生的号召。一旦“深度”置换为“速度”,零碎化、平面化、喜剧精神与反讽、拒斥 精英趣味也就成了弹幕的另一些表征。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互联网以及电子传媒的传播方式正在隐蔽地重塑他们 的感官、躯体和意识。 (摘编自南帆《弹幕:一个奇特的屏幕现象》) 材料二: 2020 年 6 月,B 站隆重上线四大名著,无数年轻观众都是奔着弹筹,或是弹幕与四大名著的“化学反应”去的。 但对于年纪更长,文化取向也更为传统的网友来说,弹幕污染了剧作,庸俗了原著,宛若妖雾遮天蔽日,毫无理性 可言。 表面看,这是代际差异。但实际上,弹幕的两极评价,昭示出两种裁然不同的文化机制与主体状态,彰显了当 下信息读写的双轨制。厌恶者所代表的,乃是印刷文明培育的读写习惯,推崇经典,讲究逻辑与秩序;喜爱者所代 表的是互联网文化中跨媒介、多感官、娱乐化的接受方式,注重趣味性与参与感。 弹幕空间中,正确、完整、规范、和谱都变得无足轻重,代之而起的,是无政府主义式的“搅和”。原属不同 范畴的信息被一锅乱烧,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被杂糅拼贴,如同重回蒙昧时代。经过理性文明的长期洗礼后,短暂 地“蒙昧”一下,自编自导“人问喜剧”,反例成为暂时摆脱文明童负的一种人生选择。 另外,与当代社会中无所不在的“计算”相比,这一场场文字游戏是如此地毫无功利。以共同兴趣为纽带,网 友们互称“兄弟”,在蓦然而至的弹幕中寻获同好知音。“居然与我想得一样”,这样会心一击的感受,令孤独的 当代人倍感满足。 不同于社会场城中被反复思量过的表达,凭借直觉敲下的弹幕,出于真心、近乎自白,乃是电子时空里的“我 手写我口”。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弹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便是直抒胸隐,依赖口语词,形成众声喧哗的交谈 南京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及补充细则 2021.5.6 第 2 页 共 11 页 氛围。唯有无限趋近言文一致,那个最本真的自我,才能跃然而出,袒露人前。或者更准确地说,弹幕的终点并非 呈现完整的自我形象,而是要探入“有趣的灵魂”的某个侧面。 弹幕的游戏性与趣味性,真的可以带来更美好的人生状态吗? 首先必须承认,弹幕文字游戏的创造门槛与理解成本都极低。鉴于运动速度飞快,且面向最广大的受众,所以 必须令人“秒懂”。秒懂的前堤,是对庸常的臣服,这不仅是指对于媒体流行语的追随,更指向一种“自诩快乐的 末人心态”。自嘲或嘲讽,均跳不出金箍棒画下的“安全圆”,保持在尚不触及本质的限度内。 与口头表演一样,弹幕业已创造出了许多“套话”与流行语。比如,2019 年 B 站的年度弹幕是“awsl”(即“啊 我死了”)。这是一句再直白不过的赞美语,形容视频内容令自己无比折服。这种缩略语以极其经济的拼音缩写, 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召唤出固定的、集体性的反应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语言的“失焦”。格套无可厚非,但其 中令人上瘾的传染力,以及凌驾于差异性表达之上的霸权地位,恐怕与解放创造力的初衷恰好相反。 更重要的是,弹慕带给人的趣味性、解放感与反讽意味,也日渐固化为一种模式与立场。在进入弹幕空问之前, 观者已做好了发笑准备。我们虽不必重弹“娱乐至死”的老调,但在开放态度之外,更需警惕潜伏着的负面因子: 弹幕用户被设定为一群单纯追逐快乐的人,而平台迎合(甚至监控、计算)用户需求来生产内容,从而形成了一个 “快乐”的闭环。这一闭环将带来“人的再生产”:它召唤快速、固定、永不停歇的人类反应模式,从每一个神经 元做起,在每一次欢笑中起步。 (摘编自李静《弹幕版四大名著:“趣味”的治理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对原著进行整体观照,讲究对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解 读细致,阐释深刻。 B.针对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弹幕能够即时即兴地进行点评,制造此时此地彼此交互的狂欢气氛,迅速联结虚拟空 间,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 C.B 站上线四大名著后,年轻观众和年老观众的反应截然不同,年轻观众特别热衷,而年长的观众特别排斥,认为 弹幕污染了剧作,庸俗了原著。 D.材料一拿弹幕和传统文艺批评对比,分析二者的长处和弊端,材料二对热衷弹幕者持一种理解的态度,同时也理 性地审视了弹幕的负面因子。 1. D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印刷文化中思想的交换相对较慢,却让思想具有一定深度,因此就印刷文化而言, 应追求更为缓慢的节奏。 B.弹幕环境中,不假思索直击键盘,才能够祖露一个本真的自我。可见,电子时代的写作要想表达真我,就要避免 反复思量,字斟句酌。 C.人们在弹幕的文字游戏中互称“兄弟”,寻获同好知音,获得心理满足,这其实折射出人们在现实中缺乏知音慰藉, 饱受功利束缚的窘境。 D.在弹幕空间中,不同范畴的信息被一锅乱炖,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被杂糅拼贴,流露出参与者在理性文明的洗礼 后希望彻底摆脱文明重负的心态。 2. C 3.材料二说,弹幕不必呈现“完整的自我”,要“探入有趣的灵魂”。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慷慨陈词,张飞冒出一句“俺也一样”。弹幕:“没文化真可怕。” B.《红楼梦》中,贾母问黛玉:“最近读什么书?”黛玉答:“只刚读了《四书》。”弹幕:“还读了《名校模拟精编》。” C.《西游记》中,孙悟空没有受邀参加蟠桃会,于是在园子里肆无忌惮地大吃一通。弹幕:“我是桃饱会员。” D.《水浒传》中,孙二娘、张青在十字坡开店,武松与两名公差推门而入。弹幕:“请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 3. A 4.结合材料一,给弹幕下一个定义。(4 分) 南京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及补充细则 2021.5.6 第 3 页 共 11 页 4. 弹幕是观众在网络上观看视频时发到屏幕上飞快闪过的即时性交互性的评论。 (4 分) 补充细则: 正确写出下定义格式, “ 弹幕是 …… 的评论 ” 得 1 分; “ 在网络上观看视频时 ” 得 1 分; “ 屏幕上飞快闪过/驰过 ” 得 1 分, “ 即时性交互性 ” 得 1 分。 3 分: 弹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文艺批评, 具有即时性交互性等特征的一种在网络时代产生的评论方 式。 2 分: 弹幕有强大的 “ 即时性 ” 与 “ 交互性 ” ; 弹幕可以在网络上迅速联结许多社会关系。 5.面对弹幕,我们应警惕它的哪些负面影响?请依据两则材料简要作答。(6 分) 5. 形式娱乐化, 缺乏严肃反思; 思维浅表化, 缺乏真知灼见; 语言套路化, 缺乏创造力; 心里模式与 立场的固化, 形成快乐的闭环。 (6 分) 补充细则: 每点 2 分, 答对三点即可得 6 分, 意思对即可。 6 分: ① 弹幕没有深度, 会让人缺少严肃的反思和无法发表真知灼见; ② 弹幕会带来语言的失焦,同化了 表达, 束缚了创造力; ③ 弹幕会形成 “ 快乐 ” 闭环, 让人追求快乐与欢笑, 使人类反应模式快速、 固定、 永不停歇。 4 分: ① 污染剧作, 庸俗原著, 不注重反思与真知灼见; ② 过度追求娱乐化和趣味性, 不利于形成美好 的人生状态。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新生 林斤澜 这天晚上,诊所里接到一张条子,告诉他们难产的事。这位姑娘准备睡觉,可是掸掸床单,想着产妇躺在那里 挣扎呢!拍拍枕头,仿佛看见了产妇一头大汗!猛地转身,拾起药箱,冲到街上。街上漆黑。道怎么走?河怎么过? 山怎么爬?那手术独自又怎么拿得下?可是,难产一定要去抢救,这个念头压倒了一切。姑娘跌跌撞撞一直往前走, 忽听见背后鞭子响,过来一辆黑糊糊的大车,打个招呼,爬上车子,原来满当当地装着沙于呢。姑娘在沙子上坐定, 着见拉车的,是两条驴,摆着细水长流的神气,一步一步地挪。 车把式坐在车头,佝偻着腰身,看不清眉目,只见半脸乱蓬蓬的胡子。姑娘焦躁,跳下车来,自言自语地小声 说: “还是自己走吧,这得什么时候走到山里去呀?去晚了耽误两条性命呀……” 车把式听见,挺直了腰身,那半脸胡子仿佛都一根根立了起来。叫一声“等一下”,把车赶到道边,跳下来就 卸驴。 姑娘狠狠心往驴背上爬。还没有坐稳,听见背后飕地一鞭,那驴吃一下好打,直往前窜。姑娘觉出胡子手里的 鞭子,管得前后两头驴服服帖帖,跑得快,走得好,直跑得两耳里塞满了哗哗的流水声。胡子一声吆喝,驴站住脚, 姑娘定睛一看,已来到河边。两人下了驴,胡子说声找个会水的去。 胡子引着一个人来了。那人好像走着上操的步子,径直走到姑娘面前。那是一个端端正正、干干净净的小伙子。 小伙子打垂了好妹一部,就顺下眼睛,去打量河水。然后向后特,蹲下,柔柔和和地说:“来吧,背你过去。”姑 娘伏在小伙子背上,才下水,岸就看不见了,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有那起伏的黑浪,没头没脑地拥挤过来,只有那 哗哗的水响,塞满了天上地下。姑娘闭上眼睛,闭紧嘴,水淹了脚,淹了腿,只是不看不作声。不多会儿,心定下 来,才在水响里,听见那小伙子呼哧呼哧的喘气声,睁开眼来,觉着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上了岸,小伙子领着姑娘左拐右鸾,来到一间小屋门前,叫了声什么,推门进去,只见一位白发红颜的老爷子, 在划火点灯。 小伙子说明了来意,老爷子挥着手说: “去吧,你去吧,我送大夫上山。” 姑娘这才看清楚,他那身上湿漉漉的,是一身草绿军装。 南京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及补充细则 2021.5.6 第 4 页 共 11 页 心想:一个复员军人吧。不错,这个周到的小伙子,军人那样跟老爷子点了个头,跟姑娘点了个头,向左转, 开步走,端端正正走了出去。 老人从门背后摸出一根棍子,自己拿住一头,把另一头塞在姑娘手里,说: “大夫,当一回瞎子吧。” 老人在前,姑娘在后,牵着上了山。走不多远,老爷子站住脚,朗朗念道: “天上红彩霞。” 姑娘抬头望天,只见那一片黑,比地上的黑要淡些,可是哪里有什么红霞呢?老爷子使棍子指指地,地上暗中 透亮,那是一洼水。老人朗朗念道: “地下绿水洼。” 念着,牵着姑娘绕过洼子。一边上坡,一边说这是抬轿子的报路的行话。遇见上坡下坎,过桥跨沟,抬前边的, 就比划山川日月,编成一句话,暗指给抬后边的。后边的留神了脚下要注意的情况,也编一句来回答。 “南山飞过九头鸟。” “北沟架着独木桥。” “明月蹲山头。” 姑娘叫了声好,想想这蹲字有点意思,不觉忘了脚底下有一步高坎,“咕咚”,险些儿跌个嘴啃泥。老爷子叫 道: “大夫,白给你报路了。” “忘了底下了。” “大夫,平地起高楼。” 这九岭十八弯,这么走起来,第一岭平常,第二岭稀松。 眼前仿佛全是青山绿水,花香鸟语。翻过一道小梁,看见了村坊。 这时,姑娘一脚跨进门,奔到产妇床前。当断定必须使钳子钳时,心倒抽紧了,从来没有独自动过这个手术呀, 那去取钳子的手,颤颤地有些哆嗦了。忽听得背后好像有人笑了一声,这时候,还有谁发笑呀?刚一回头,姑娘的 小手,叫一双大手握住了。不紧不松,握在厚敦敦的手心里,且不放开。姑娘抬头一看,却是一位中年妇女,嗓音 厚重。可是她说些什么,姑娘心乱,都没有听真。 只觉着那意思是: “别怕,别怕。你行,你行。” 姑娘军身平添了许多把握,把小人儿巧巧地轴了出朵,母子平安。石头房子里,新生命吹号一般,亮亮地哭出 声来。新媳妇的男人跳到鸡窝跟前,探手抓出一只母鸡,不容分说,连刀本顾不得拿,拧断了鸡脖子,随手扔在姑 娘大夫脚边,叫道; “你有一百条规矩,也吃了这只鸡走。” 侯到晌午时分,姑娘大夫勉强吃了一只鸡腿,眼见母子平安,就告辞下山。 山下有一块湖光的青石头,姑娘坐了下朵,就摸出纸和笔。空山人静。笔在纸上沙沙走着,小声说者体己话。 说了些什么呢? 说的不是自己过河上山,救下人家的性命。说的是,自己在工作上,遇见了困难,可是一路得到考助:驮上地, 背起她,牵了她,握住她,仿佛她的一堆困难,都叫不知姓名的人们抢着分走了。这不是谦虚一番,姑娘心里,确 实是这样想的。她觉得这样充实的生活,这样幸福,是什么也比不了的。 这比个人的无论什么“幸福”,要高得多,美得多。或者根本是两种东西。 (《人民文学》1960 年 12 月号,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写车把式先是“佝偻着腰身”,后来“挺直了”,前后变化中,突出了人物急人所难的仗义和热情。 B.小伙子“好像走着上操的步子”,直到临别才确定其复员军人的身份,这样写增加了悬念,也使情节前后照应。 C.通过新媳妇的男人的语言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个山里人直率真诚的感激之情。 D.“驮上她,背起她,牵了她,握住她”,既回应了第一段四个问题,又对小说的主要情节作了高度概括。 6. B 南京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及补充细则 2021.5.6 第 5 页 共 11 页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连续使用感叹、疑问等句式,凸显了夜间进山的困难,营造了紧张的气氛。 B.全文以姑娘大夫的视角展开,使人物出场转换自然巧妙,塑造出淳朴友善的群体形象, C.小说中对中年妇女的描写,未见其人,先闻其“笑”,传达出她为人爽快泼辣的特点。 D.作者有意淡化惊险的情节及过程,真实而不完全写实,体现出对小说诗意美的追求。 7. C 8.小说中“报路行话”的情节用墨较多,请分析其作用。(4 分) 8. 表现老大爷富有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 巧妙交待了一路行程; 调节了小说的叙事节奏, 使小说张弛有度; 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增强了小说感染力。 (4 分) 补充细则: 从 “ 人物 ” “ 环境 ” “ 情节 ” “ 效果 ” “ 主题 ” 五个角度作答, 每点 1 分, 意思对即可。 补充答案如下: 人物: 表现老大爷富有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 1 分。 环境: 巧妙交代了一路行程; 侧面烘托了山路的艰险; 体现山区的风俗文化, 具有地域特色。 1 分。 情节: 调节了小说的叙事节奏, 使小说张弛有度; 舒缓文章紧张的气氛。 1 分。 效果: 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增添文章文学性, 富有诗意美。 1 分。 主题: 民风淳朴善良, 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人情美、 人性美。 1 分。 4 分: ① 富有当地特色, 体现山区里的风俗文化, 增加文学色彩; ② 体现纯朴友爱, 互帮互助的民风; ③ 行话生动有趣, 使姑娘上山的紧张气氛缓和, 使情节张弛有度; ④ 暗示上山之难, 突出小说赞美纯朴 民风的主旨。 3 分: ① 丰富了文章内容, 侧面表现了进山的困难多多; ② 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与趣味性, 舒缓了紧张 气氛。 9.结合全文,请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丰富意蕴。(6 分) 9. 姑娘大夫克服困难成功接生, 体验了职业幸福感; 一路上以及接生过程中, 车把式等人的大力帮助, 使 姑娘认识到真情可贵, 正是这种互助互爱才能成就人生美好和社会和谐; 前者是个人的幸福体验, 后者是 超越个人的更高更美的幸福体验。 (6 分) 补充细则: 每点 2 分, 从个人的角度, 从互助互爱的角度, 从二者比较的角度作答, 意思对即可。 6 分: ① 姑娘去看病遇到困难, 却一路上得到车把式小伙、 老人、 妇女的帮助或鼓励, 最终成功带来 “ 新 生 ” , 体验了个人的职业幸福; ② 众人所具有的人性美, 热心善良的品质远比个人功劳大得多; ③ 个人 的幸福只有融入一个互帮互助, 团结和谐的社会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单独个人主义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长安人。年十三,嫔于太宗。隋大业中,常归宁..于永兴里。 太宗即位,立为皇后,赠后父晟齐献公。太宗常与后论及賞罚之事,对曰:“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 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时后兄无忌以佐命..元勋,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尊贵已极,实不 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大将军、吏部尚书。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 有异母兄安业,好酒无赖。献公之薨也,后及无忌并幼,安业斥还舅氏,后殊不以介意。及预刘德裕逆谋,太宗将 杀之,后叩头流涕为请命曰:“安业之罪,万死无赦。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今置以极刑,人必谓妾恃宠以复其 兄,无乃为圣朝累乎?” 遂得减死。 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谅曰:“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若 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今闰其谏,可谓 正直社稷之臣矣。” 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 何忧少于器物也。 南京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及补充细则 2021.5.6 第 6 页 共 11 页 八年,染疾危慑,太子承乾密启后曰:“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 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以告房玄龄。玄龄以闻, 太宗及侍臣莫不獻献。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遣归第,后 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慎勿处之权要。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 不可厚费。但请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卷五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 何忧少于器物也 B.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 何忧少于器物也 C.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 忧少于器物也 D.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 忧少于器物也 10. 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归宁,为古代礼俗,指已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视父母。“宁”即“安”,这里意为问安。 B.佐命,本指辅佐帝王创业,也用为名词。古代帝王得天下,自称是上应天命,故有此称。 C.出降,指帝王之女出嫁。帝王为天下至尊,公主下嫁臣子称“降”,臣子娶公主称“尚”。 D.长主,意为年长的君主或长公主,此指后者。长公主是古代对公主中年长者的通称。 11.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太宗即位后,长孙皇后身居后宫,从不干预朝廷政事。太宗准备提拔长孙皇后的兄长,特向她征询意见,她这 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B.长孙安业是长孙皇后同父异母的兄长,品行不端,薄情寡义,曾置养护弟妹的责任于不顾。长孙皇后并不介怀, 反在他获罪时救他一命。 C.唐太宗宠爱长乐公主,出嫁时给她的赏赐超出了礼法规定,大臣魏征正言指出这一做法的错误。对于魏征的直谏, 长孙皇后大加肯定。 D.长孙皇后病危之际,太子欲上奏太宗大赦囚徒以祈求福佑,长孙皇后却不愿破坏国家法令,坚决反对,太宗和侍 臣无不闻之动容。 12. A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今置以极刑,人必谓妾恃宠以复其兄,无乃为圣朝累乎?(4 分) (2)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4 分) 13. (1) 现在如果把他处死, 别人一定会说是我依仗皇上恩宠来报复自己的兄长, 这恐怕会拖累影响朝 廷吧! ( 4 分 )补充细则: “ 极刑 ” “ 复 ” “ 无乃 …… 乎 ” “ 为圣朝累 ” 各 1 分。 极刑: “ 死刑 ” , 不译不得分。 “ 极 ” 译为 “ 严酷 ” “ 残酷 ” “ 极端 ” 不得分。 复: “ 报复 ” 。 译为 “ 辜负 ” “ 庇护 ” “ 放纵 ” “ 恢复 ” 等不得分。 无乃 …… 乎: “ 恐怕 …… 吧 ” , 表委婉商量。 译为 “ 难道 …… 吗 ” 不得分, 语气强烈。 为圣朝累: 也可译为 “ 成为(是) 朝廷的拖累(负担) ” 。 (2) 如果行善求福能延长寿命, 我平生也没做过坏事; 如果行善没有效果, 那还有什么福佑可向神灵祈 求? (4 分 )补充细则: 每句 1 分, 意思对即可。 南京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及补充细则 2021.5.6 第 7 页 共 11 页 第一句, 修福: 可译为 “ 修来的福气 ” “ 行善积德 ” “ 做好事 ” “ 修养福分 ” 等。 “ 修 ” 译为 “ 祈求 ” “ 乞求 ” 不得分。 第二句, 素: 译为 “ 平日里 ” “ 向来 ” “ 一向 ” 。 第四句, 何: 也可译为 “ 哪里 ” 。 14.概括长孙皇后临终遗嘱的要点。(3 分) 14. 继续重用房玄龄; 不让自己亲属位居权要; 自己死后丧事从简。 (共 3 分) 补充细则: 每点 1 分, 照抄原文不得分。 第一点, 要有 “ 继续 ” 的意思, 也可答为 “ 不可弃用 ” “ 不要抛弃 ” 。 只答 “ 重用 ” 不得分。 第二点, 有 “ 权要 ” “ 重用 ” 等意思即可。 “ 不要任用亲戚 ” 不得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5~16 题。 送人过卫州 杨巨源 忆昔征南府内游,君家东阁最淹留。 纵横联句长侵晓,次第看花直到秋。 论旧举杯先下泪,伤离临水更登楼。 相思前路几回首,满眼青山过卫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追溯过往,当年与友人在征南幕府共事,也曾在友人家经常逗留,足见两人相知之深。 B.颔联转写别后重逢的场景,纵意联诗通宵达旦,尽情赏花直到秋来,极言今日相聚之欢。 C.别筵上情难自抑,未饮下泪;行舟已远,犹复登楼远眺;颈联描摹送别之景,如在目前。 D.无论叙事还是描写,诗中语言朴实无华,不刻意雕琢,但诗意醇厚,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15. B 16.前人评价本诗的尾联有“摇曳之致”,请加以赏析。(6 分) 16. 尾联纯用虚写, 不写自己, 而从对方着笔, 想象友人途中频频回望, 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不 直言劝慰, 而是想象友人此去, 一路青山作伴, 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 (共 6 分) 补充细则: 两种答题思路都可以: 思路一: 如照参考答案, 每一句的手法 1 分, 解释手法、 解说内容 1 分, 情感 1 分。 思路二: 抓住 “ 摇曳 ” , 手法不同(包括叙述视角变化) 、 情感丰富、 景色变化各 2 分。 手法: “ 虚写、 想象、 对写 ” 属于一类, 1 分; “ 借景抒情、 以景结情 ” 属于一类, 1 分。 “ 比喻、拟人 ”不得分 6 分: ① 诗人想象友人离别而去的路上, 多次回过头望向诗人的方向, 此景摇曳, 缥缈不实, 表达出诗 人对友人嫉妒的依依不舍之情; ② 想象友人此时应是 “ 满眼青山 ” 下, 借景抒情, 表达出对友人的祝福与劝 勉、 对友人的不舍与祝愿交织着, 此情摇曳, 更显离别之悲, 与知己分别之伤。 5 分: ① 想象, 虚写友人离去之途频频回首, 表现两人之间的情谊深厚; ② 借景抒情, 借青山表达诗人 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③ 诗人描写的视角转换为友人, 写友人过卫州的情景, 颇具摇曳之感。4 分: ①以景结情, 想象友人离开之时频频回首, 在连绵望不尽的青山之中便过了卫州, 视角摇曳,以想象友人之 视角描绘景色; ② 情感摇曳, 令人动容,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以及对友人美好生活的祝 愿之情; ③ 结构摇曳, 呼应了文题 “ 过卫州 ” 。 4 分: ① 想象, 想象友人回头看, 表现情感深厚, 景色空间变化有摇曳之致; ② 采用对写手法, 友人 对我的思念, 表现我对友人的不舍, 人物变化有摇曳之致; ③ 借景抒情, 青山过卫州, 表现诗人对友人 的不舍之情。 2 分: ① 景物上有摇曳之感, 用拟人的手法, 写青山过卫州, 描绘出一幅动态之景, 也说明自己送人过 卫州; ② 情感上有摇曳之情, 作者不知未来还能见几次面, 内心产生动摇, 不愿与友人分别,表达离别 南京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及补充细则 2021.5.6 第 8 页 共 11 页 之情; ③“ 几回首 ” 体现出诗人摇曳的姿态。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 ”是王安石借盘庚迁都这一典故对自己行事准则的表 达,也可把它看作历史上改革家果决精神的高度概括。 (2)《扬州慢》的词前小序中写道:“暮色渐起,戍角悲吟。”词中对应的句子是:“ , ”。 (3)枫至秋而叶红,其色如醉,令文人墨客情思翩翩,因而成为古代诗词曲中常见意象。请举出两个借“枫”传情达 意的句子:“ , ”。 17. (1) 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 渐黄昏, 清角吹寒(3) 示例: 晓来谁染霜林醉 / 停车 坐爱枫林晚 / 青枫浦上不胜愁(共 6 分。每句 1 分) 补充细则: 第 1 小题: 答 “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度义而后动 ” 可得 1 分。 第 3 小题, 补充: 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叶荻花秋瑟瑟、 玉露凋伤枫树林 …… 如有其他 正确诗句皆可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无论是广大的劳动妇女,还是走街串巷的民问剪纸艺人,他们只用几片常见的彩纸,一把昔通的剪刀,( ) 就能随心所欲地剪出各种花样。这种巧夺天工的剪纸艺术,不需用炭笔勾稿,也不需有粉本画稿,全凭( )便可 完成一件件艺术品,不能不令中外艺术家( ). 剪纸艺术的独特艺术形式及蕴藏其中的纯真情感,吸引、打动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成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 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春节时,红艳艳的窗花吐送春光,花花绿绿的门笺迎风飘扬,元宵节上,品种繁多的灯花锦绣生辉,新房上的 顶棚花金碧相映,它们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向人们展示着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祝寿婚庆等特殊场合张贴的剪纸,多传达安康吉祥、万事如意的内容。如松鹤比寿,牡丹蝙蟠比富贵,梅兰 竹菊比君子,葫芦和石榴比多子多福等。这种托物寄意的手法,能够唤起人们感情的共鸣。 人们熟悉的当地流传的民间传说、戏曲神语等,比如“包青天断案”“穆桂英挂帅”,也常通过窗花、灯花等 形式被表现出来。这些艺术作品表达人们对是非曲直的评判,阐明一些道德伦理观念,往往让人驻足沉思。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组是(3 分) A.转瞬间 丹青妙手 叹为观止 B.顷刻间 丹青妙手 自叹弗如 C.转瞬间 慧心巧手 自叹弗如 D.顷刻间 慧心巧手 叹为观止 18. D 19.文中画线部分有语病,请修改。(5 分) 19. (1) 把 “ 剪纸艺术的独特艺术形式 ” 中的 “ 的 ” 去掉, 改为 “ 凭借 ” 。 (2) “ 吸引打动并影响着人们的 生活 ” 改为: “ 吸引打动着人们,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 。 (3) 删去 “ 成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民间艺 术形式之一 ” 中的 “ 所 ” 字。 (5 分) 补充细则: 改对一点 1 分, 两点 3 分, 三点 5 分。 第一处 “ 的 ” 改为 “ 以 ” 、 “ 依靠 ” 、 “ 用 ” 皆可; 第 二处删除 “ 的生活 ” 也可; 第三处 “ 受 ” 改为 “ 为 ” 也可。 20.请根据上面的材料,授指修改,(6 分文化价值。(每条不超过 6 个字)(3 分) 南京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及补充细则 2021.5.6 第 9 页 共 11 页 20 . 美化生活; 托物寄意; 道德教化。 (3 分) 补充细则: 每点 1 分, 第二点答成 “ 传达祝福/情意 ” 也可; 第三处答成 “ 阐明道德伦理/阐明道德观念 ” 也可。 超字数共扣 1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车子行驶在油亮的马路上,道路两考的树木一排排诵过来,如一群身着彩裙的女子。先入眼的是榆树, .有 几头黑花奶牛早已等在那里,晃着短儿巴舔裁地上的树叶,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吃完。车子一晃,一排白杨树全灿如 地压过来,杨树穿成黄金甲的模样,片片金叶的明艳,亮得我睁不开双眼。杨树的枝备刺破天空幽直的也浆,有大 朵的白云飘过来,任性地铺开。十月的北疆,太阳光在路面肆意地跳跃,每走一步,就会掉进自然的画框。我的眼 睛,还没有做好接受视觉盛寒的准备,目光竟有些惊慌。视野更加宽阔起来,天和地,陡然大得无遮无拦。连路边 的芦苇棵,都长成小树的样子,顶着满头锡白色的芦花自由擒摆。胡杨树一片片长在荒野,躯干黧黑粗糙,看起来 像一群不拘小节、胡子拉磕的汉子。即使枯黄了枝叶,也挺拔地站立,一副不向寒秋低头的架势。 21.下列各句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树干粗短②一棵棵敦实地站着③树下的绿荫也是圆圆的 ④风摇下青青黄黄的叶片⑤枝丫发育成一个蓬松的圆 A.①③④②⑤ B.①⑤③④② C.②①⑤③④ D.②⑤③①④ 21. C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为:“十月的北疆,太阳光明亮充足,每走一步,就会被自然景色迷倒,我的双眼都 看不过来。”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好?(6 分) 22. 原文运用了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 如 “ 自然的画框 ” “ 视觉盛宴 ” “ 肆意跳跃 ” , 生动形象地写出北疆 景色的优美以及给我的震撼; 原文注重声韵之美, 朗朗上口; 原文富有文采, 与全篇整体风格协调。 改 句则比较平俗。 (6 分) 补充细则: 第一点答出比喻、 拟人修辞手法得 2 分, 分析效果得 1 分; 第二点答出原文注重声韵之美/ 押韵, 朗朗上口得 2 分; 第三点答出原文更有文采, 与全篇整体风格协调得 1 分。 6 分: 原文运用拟人修辞, 赋予太阳光人格, 生动形象写出太阳明亮, 原句运用比喻修辞, 将自然比作 画作, 表现其美丽; 原句文采动人, 更契合原文语言风格, 改句平淡; 原句多用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 有音韵美。 4 分: 原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阳光拟人化, 写出太阳光的明亮与动态感, 将自然景色比作画 作, 形象生动地写出景色之美; 原句描述作者的感受, 衬托景色的震撼之美; 原句与全文的风格相一致, 活泼生动。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首歌唱得好:“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好大一棵树,无论白天和黑夜, 都为人类造福。好大一棵树,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这首歌表达了对大树的礼赞,也能触发我们更多的 联想:哭锦诗北大毕业后,扎根敦煌数十载,为敦煌艺术赢得世界声誉;五四精神传承百年,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某校校刊开展“好大一棵树”主题征文活动,请写一篇文章,向校刊投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作文范文三篇】 树犹如此,何况人乎? 南京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及补充细则 2021.5.6 第 10 页 共 11 页 头顶青天,根扎厚土;风雨昂头,冰雪炼骨。光阴荏苒间,深情却不减。好大一棵树,大的是本深末茂、 根老弥壮的深情;大的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风姿;大的更是风雨如晦、我自昂扬的精魂。树犹如此,何况 人乎?从五四到而今,从扎根敦煌的樊锦诗到奉献百年的每一个共产党人,哪一个不是如树一般,扎根深处、 挺过风雨,为民送上清荫,为岁月留下硕果? 像树一样,扎根暗处,向阳生长。哲人尼采曾言:“每当树向光明和高处更接近一些时,它的根就会向泥 土、向黑暗更深地扎进去。”的确如此,每一棵伸向高处的树,若无扎根暗处奋力汲取的心,又怎能站成风景、 立出伟岸?敦煌的风沙见证着樊锦诗数十载的苦与寒,故宫的角落陪伴王师傅们的勤与钻,若不是他们于暗处 扎根、于暗处发力,又怎使敦煌艺术、故宫文化重见天日,享誉世界? 像树一样,饱经风雨,为民蔽寒暑。夏日暑气长,栽树好乘凉。忘不了大亮山的那片绿荫,是杨善洲一步 一刨、一肩一挑的赤诚;忘不了庐江县的那个堤口,是陈陆一桨一划、一手一扶的守护。于民,你们送来的是 清荫,更是风雨后的霞。隆冬寒气烈,有树便不怯。仍记得金银潭医院的背影,那是张定宇一步一蹒跚、一心 为病人的坚守;也记得南开校园的银发,那是叶嘉莹一手掬水月、一心为学生的风雅。于民,你们送来的是温 暖,更是黑夜中的灯。 像树一样,走过沧桑,屹立于时光。五四已过百年,建党已至百年。走过百年,有忧国爱民之精魂传承百 年;迎来百年,有不屈昂扬之精神激励百年。古往今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便是仁人志士的修 身之本。那些刻在时光里的名字如松柏长青。陈独秀、李大钊的站定高呼,是如红梅一般的凌霜斗雪;毛主席、 周总理的挺胸站立,是如白杨一般的气定神闲;从改革开放到科学发展再到而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今日之少 年的未来已来。 愿你在茁壮成长的年纪,像树一样,生出扎根暗处的决心,生长向阳处;愿你在前人栽树的沃土,像树一 样,生出兼济天下的志向,为民蔽寒暑;愿你在万木竞春的盛世,像树一样,生出我自昂扬的品格,屹立于时 光。 枝繁叶茂,补益山海 亲爱的校刊编辑: 你们好! 针对你们所开展的“好大一棵树”主题征文活动,我有一些浅薄之见,现写就拙作一篇,烦请阅览。有 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无论白天和黑夜,均为人类造福,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这, 是一棵树的坚守,也是无数棵树的见证! 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丝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舍半生,于苍苍大漠,经受风吹洗礼, 还壁画于青天,铸就文化辉煌。活成一棵屹立于文化之巅,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的伟岸之树。她,就 是扎根大漠,构建“数字敦煌”的“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她有树的坚守,奉献和无畏,也有树的胸怀,指引和深情! 正是因为有了像她这样的前辈,那么,我们的后浪才更有了前进的方向。从湖南贫困地区走出来的留守女 孩钟芳蓉以高分考取北大,却并没有看“钱途”,而是看了“前途”选择考古专业。这是她的心之所至。但, 又何尝不是前辈们给我们方向的指引呢?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在更趋向功利主义的现代化,有如此选择,又是 多么的难能可贵!她的愿望不受物欲的束缚,反而,有了一颗心怀追求文化之心,长成传承文化之意的树。这, 不是现当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正需要的吗? 每棵树,都有自己的追求和使命。朽木,不可雕也!惟有成为栋梁之才,才能为己为他所用,造福苍生! 南京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及补充细则 2021.5.6 第 11 页 共 11 页 无论是樊锦诗,还是钟芳蓉,都活成了自己心中所想往的树,一棵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一棵胸怀天下之树!而 我们作为青年人,祖国的未来,也该思考,如何成为一棵树,一棵伟岸的、短暂人生中不枉活一世的树。 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无数人以生命赴生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 的铜墙铁壁。他们,又何曾不是活成了我们期待活成的树呢?他们,又何曾不是我们青年人未来所要学习的精 神领袖呢? 我们青年当如鲁迅所说,不做看客,而应成为醒着的青年,肩头担道义,笔下有乾坤,胸怀天下,以微尘 之雾补益山海,在自己的人生中活成一棵伟岸之树,也如樊锦诗般,活成后来人的典范之树。如此,方能于人 世说,我无悔于人间走这一遭呀! 树犹如此 当梧桐树争先恐后地穿过了冰霜雨雪,节节攀援至云霄之上,而后将绿荫洒满人间时,我们知道夏天就 要到了。夏天的树是热烈的,如敦煌的沙子般滚烫;夏天的树是昂扬的,如五四的青年般挺拔;夏天的树也是 坚韧的,虽百年吞风吻雨,但从未失落彷徨。千年前先人于乱世之中感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如今我辈 则应当仰望这些已亭亭如盖的树木,将自己也融入可遮风挡雨的丛林。树犹如此,人更应如此。 盘古打破混沌,开天辟地,始有世间自然万物;华夏儿女前赴后继,守心如初,始育中华文明枝繁叶茂。 五千年历史烟尘呼啸而过,但时间总有记忆:大厦将倾时有人以己身为脊梁,支撑起整个民族;战火纷飞里有 人将己身作利刃,开拓出新的道路。他们不仅是为众人抱薪者,更是将自己站成了一棵树,屹立在这片热土, 才使神州大地拥有满园春色,并且生生不息。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新于老凤声。”前人树影映照古今,作为后辈的我们,更应将人生理想融入民族 复兴之伟业,在国家、时代以至人类的丛林中,站出自己的位置。 要让自己站成一棵挺拔的树,不仅是知晓身在何处,更应明了心向何方。无论是孜孜矻矻的 “北斗女神” 徐颖,还是京剧传承的“燃灯者”王珮瑜,抑或志在星海的少年曹源,皆为鲜明无比的写照。当然这一片片绿 叶从不是孤立的:在华夏大地上,有着投身脱贫攻坚的青年背影,把希望与信心带入山区;有着沙场点兵的勇 毅战士,以热血满腔建筑中国钢铁长城;有着不断唤起“头脑风暴”的创业青年,在创业基地努力拼搏……他 们无一不在各自的领域成长。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片绿叶,才使得这片土地上有更多屹立的铜枝铁干。 舒婷在《致橡树作》中写道:“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我不仅爱你伟 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我们一同行经日月江河,跨过山川湖海,一同跨过高峰也越过 险川,终于站立在这片热土,站立在自己的位置时,我们知道,当我们将自己站成一棵树,便可拥抱这个夏天, 拥抱这片丛林。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