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特训 4:个体到群体,选材抓典型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顾名思义,文章要联系现实,关注时代,发时代之声,思考现实问题,
主动承担起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和使命。近年来,有些高考作文题直击社会痛点,需要考生联想相关素材
行文;有些高考作文题则是呈现一些哲理类的材料或者提炼一些道理,让考生进行思考。其实这类题也需要
大家加入平时留意的社会热点和社会人物素材,才能使论述更有现实意义。而选材是否典型、新颖,就是阅
卷者评分的关键之一。
【技法分析】
在高考作义命题方面有研究的名师们多次强调,作文要体现考生的公民意识。也就是说,作文应以社
会现实为素材,考生要关注现实生活,思考社会问题,抛弃议论文只会引用古人事例的老旧模式。然而,
当下考生在写作中融入观实素材时,写出来的片段往往具有对现实味的埋怨,语词中充满戾气,发表的论述
不够理智、客观。为了避免低俗肤浅的写作倾向,我们应自觉培养健康高雅的写作情趣,养成自觉关心社
会,思考现实问题的习惯,拥有客观、理智看待社会复杂问题的能力。另外,选择现实素材时,除了社会热
点、社会人物外,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哲理论述也能让作文充满新意。
【抢分技法】
技法一:特定的社会群体:挖掘共性,引发思考
社会群体的产生受到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影响。同一群体往往有着一致的意识和行动方向,他们具
有鲜明的时代性、区域性,往往能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发展印迹。在作文中,关注这些特定社会群体的价值
取向精神追求,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可以为一些重大社会议题指明方向或引发思考。如关注
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时,可以通过对比中西方同一群体,得出有价值的观点,从而回答如何避免重蹈
西方国家疗发展征途上因精神危机而导致的些青少年人生迷光的覆辙;关注普通市民时,可以思考他们企
求的折中的生活态度是否一无是处,思考他们缺少对信仰的狂热,不愿做殉道者,是否会致使自我走向堕
落。。
片段示范
不由得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被叫作“蚁族”:他
们的住所,被称为“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被丢弃在
脑海尽头,他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
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和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
蚁,但如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那唯一的归宿就只能是成为蝼蚁。(选自一考生《拒绝平庸》)
技法二:典型的社会弊病:理性判断,表明态度
社会弊病,即一些暂时得不到解决的,具有负面影响的社会问题。然而,关注社会弊病,并非是对其
不加择取,全都写进作文中。特别是中学生如果没有独到的视角、理性的分析、深入的思考、积极的建言,
往往会让自己的文辞显得苍白无力,只剩埋怨的堆积。因此,考生需用心权衡和掂量,有选择地写一些既能
凸显 思想深度,又能体现社会观照的话题。警如反思当下社会的浮躁之风,探究从众化的人们为何缺少
独立思考的精神,批判集体无意识带来的盲从等。在具体写作时,考生也可以给予积极的指引,如赞美王小
波笔下的那只勇于突破的“特立独行的猪”,肯定《肖申克的教赎》中走出牢笼的安迪等。
片段示范
反观当下的教育,恰恰是以来缚、压制、监管为特征,以高负荷、快节奏为根本,以每节课都是最后一
节课,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次考试相“要挟”。在这样的快节奏下,教育着实走入了歧途,让人焦虑。私以
为真正的教育,绝对是要慢下来,学生不再被词语、符号所裹挟,他们能敞开自己的心灵,直接与受到的教育
相接触,能感受到它的柔软与温暖,这样他们所见的才是最真实最永恒的,不会被时间束缚。(选自一考生
《享受慢生活》)
技法三:殊的社会行为:结合现实,反思探究
特殊社会行为,通常是基于一定心理认知受到特定社会文化形态影响的社会行为。如鲁迅笔下的看客
行为,即当事态发生时,看客麻木地围观,鲜有人伸出平息事态的援手。如汉娜.阿伦特所言的平庸之恶,在
极权政体下,人们独善其身,虽然可以免于法律和道德责任,但仍然免不了要负担更沉重而无法卸掉的公
民责任。其他诸如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马基雅维利主义等,这些社会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人性的缺陷
和不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这些行为的反思与批判,超越了对社会现象的表面关注,能够直击灵魂,在
鞭辟入里的剖析中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在写作中,要灵活结合现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巧妙嫁接,深入探究,
而非机械的理论搬用,以使文章彰显深邃的思想而非生硬的矫揉造作。
片段示范
马基雅维利认为:人类愚不可及,总有填不满的欲望、膨胀的野心,总是受利害关系左右,趋利避害,
自私自利。当每个人只被感受支配,为满足自己趋利趋乐的本能大肆攫取,并在这种感受下思考出更有力
的武器、更巧妙的钻营方法,那么这个社会只能沦为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的社会,一个排除了利他可能性的社
会,一个失去理性只剩欲望和感受的社会。(选自一考生《感觉与思考》)
技法四:重大的文化热点:拓宽视野,体现人文性
社会热点是有时事敏感度,聚焦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写作素材。然而,中学生作文
毕竟还要多一些文学气息,多一些文化特质。如果只是一味地关注体坛娱乐、军事等领域的热点素材,未
免失之偏颇。如果考生能够多投射一些目光在文坛、艺术等领域,则更能凸显作文的“文化味”。如春晚
的华阴老腔艺人,表现传统文化式微主题的文艺片《百鸟朝凤》,用创新传统曲艺谱写青春版《牡丹亭》的
白先勇等。考生还可以关注凤凰网、光明网、人民网等网站,阅读一些相关的时事评论,丰富自己对相关
领域知识的了解。
片段示范
如今的妙龄少女都将锦衣华服、珠宝美饰视为时尚,亦步亦趋紧随潮流,而那个衣着朴素、站在舞台上
的武亦姝似乎是时尚的绝缘体。但她一开口,那如珠如玉的诗词字句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却瞬间将她与众人
拉开了距离。我想,一个受外在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时尚的外围,貌似前卫,本质上仍是一个蒙昧之
人。而像武亦姝这般扎根文化土壤并从中开出花来的人,才是真正时尚的人。(选自一考生《追求时尚》
技法五:常见的社会心理:深入本质,洞察人性
社会心理,有别于一般的个体心理,它是指在周围社会情境下,在他人或人群影响下,社会群体心理上
的主观感觉与变化。在作文中,关涉社会心理的思考往往基于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解剖。考生需要透过现象看
本质,突破特殊现象、偶然事件,寻觅背后的一般规律和必然根源。如人们对“脑瘫诗人”余秀华的热捧,
既有观余秀华在逆境中笔耕不辍的欣赏,也有对弱者境遇的同情与怜悯;人们对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的推崇:既有对工匠们专注与执着“工匠”精神的礼赞,更 02 当今浮躁功利现状的反省;人们对揶揄英雄搞
怪圣 5 行为的反感,正体现了捍卫历史、维护信仰、坚守正酒的社会心理。
片段示范
当下,大多数人已经深陷“地狱”而不自知了,究其原因,首要的就是我们日益空洞而不甚坚定的内心。
卡尔维诺曾说:“现代人是分裂的、残缺的、不完整的、自我敌对的;马克思称之为‘异化’,弗洛伊德
称之为‘压抑’。”人性的异化让我们难以忠于自己的想法,而不断渴望在和大众达到一致的过程中获得
新的完整。偶有不同的意见就让我们恐惧被孤立,这种分歧让我们仿佛被世界抛弃。于是,没有人有勇气表
达自己,而是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涌向地狱一唯恐挤不进这偌大的地狱似的。(选自一考生《地狱中的那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