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特训 1:借经典法门,打造畅销文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它们是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更是一个
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在中学学阶段,中学生时常被要求阅读名人名著,以丰富个人的课外文化积累。
不过,在自主进行课外阅读时,相信很多同学都会有同感:为什么读名家的作品时,我总是能很快被勾
起好奇心,继而产生读下去的念头?为什么名家作品的开头和结尾都那么让人印象深刻?美国作家本·布拉
特大数据分析了多部名家作品,从中,我们总结出了可供考生写作时运用的绝佳妙招,对于备战文大有裨益。
【技法/分析】
马尔克斯海明威、纳博科夫等伟大的作家有怎样的创作偏好?荣获布克奖、普利策奖的畅销佳作有何写
作规律?《做慢与偏见》《动物农场》《局外人》的创作背后有什么趣味冷知识?为了-探究竟,美国作家本.
布拉特用大数据分析了 1000 余部文学作品,他以理性思维观测写作的不同模式,深挖经典作品中的隐藏规
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好头,一一半文”。那么,一个伟大的开头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本.布
拉特选取了被大众评为“最好”或“最难忘”的 20 个开头,他发现每一本畅销书,都会有一个精彩的开头。
这个开头不是说一定要长篇大论、辞藻华丽,关键在于它要有独创性,出人意料。而这些令人记忆深刻的开.
头,或多或少都符合以下三个法则:
1.织长句,汇入尽可能多的信息
很多作者都会在全书的第一段 选择使用长句子,在长句中放置更多的信息,呈现出作品海纳百川的
包容力,这种厚重感或复杂性可以激发读者想要一睹为快的兴趣。
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开头,他用排比分句,描绘了 19 世纪 50 年代的
英国:那附经济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在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劳动人民却生活得更加贫困。
2.造金句,戳中记忆点
以短小的金句作为文章开头,在内容上既能阐明具有普遍性的哲理,也能概括全篇要旨,精悍有力地触
发下文,这是作家们常用的招数。
像《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短短十余字的背后,
是主人公安娜两段不幸的遭遇:成为卡列宁的妻子,过着因循守旧而又无聊的日子;与渥伦斯基相恋,过着
迷惘而又堕落的生活。除此之外,纳博科夫《洛丽塔》的开篇“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
恶,我的灵魂”也堪称金句。它们主题非常突出,也足够凝练,具有独特的记忆点。
3.设悬念,文中觅答案
实际上,最能让人产生“不忍奔去“念头的开篇方式还要数“制造悬念”。悬疑式的开头,一来就可
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再者,也暗示读者可以跟随作着所提出的疑间,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比如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头:“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思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
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个开头连续设置了多个悬念:为什么父亲要带他去看冰块?为什
么上校要面对行刑的队伍?为什么多年以后他定会 想起当年那个下午?那一个下午,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
终生难忘的事情?瞬间让读者想要对此书探究竟。
【抢分技法】
技法一:巧用叙事视角为“我”加戏
在叙事视角上做文章,是让作文开篇推陈出新的法门之一。所谓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
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简单地说就是创作者安排谁来讲故事。
第一人称“我"是高中生较为熟悉的视角,属于内视角的一种,即叙述者所知道的同故事人物知道的一样
多。由“我”开篇,或讲述亲身经历或转述见闻,话语的可信性、亲切感不言而喻。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
大家都选择“‘我”作为叙事者,而且这个“我”一定是指自己的话,难免干篇一律。 这个时候,开动脑筋的
考生往往可以突出重围。譬如,可为“我”加戏,由“我”来扮演其他角色,开口说话。
片段示范
我是一只羊,终日无所事事、平平淡淡地生活着。你的到来,,打破了我们原有的平静。听带你来的士
卒唤你苏武,知道你是因为得罪了匈奴单于才被发配到北海来的,不过我对这些事情并不感兴趣,只是知道
以后会有人管理我们这个羊群了。
……
单于派人召唤你审讯,想要使你投降,你不愿背弃自己的国家,忍冻嚼雪充饥,宁死也要坚持自己的
气节,忠于自己的国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虽为羊,可内心早已被你爱国忠贞的节操、自强
不息的精神所打动,世间真君子就该如你一般。(选自一考生《如你在远方》)
技法二:脑中彩排画面,笔下减少文字
在写作时,考生若只会笼统地记叙,比如“这是一间华丽的房子”“这是一个暴躁的人”,而不能把这
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会导致不好的结果:一方面是将自我判断强加给读者,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另外
一方面,其写作注定只能停留在浅显的层面,文字繁琐,不知所云。要想使文章具体鲜活,考生不妨转变思
路,把文字表达转化为画面表达,比如可以设想自己正在拍摄一部电影,在脑海里先勾勒出故事发生的空
间、要塑造的人物形象、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动态发展等,然后补充画面中的种种细节,有了这样的基础,
再将画面转化为文字表达。这样呈现出来的文字,将会少去很多累赘的形容词和副词,变得精简迷人。
片段示范
母亲从口袋里摸出一根铜针放下。那根有着金属黄色的针很长,很扁。那针的尖端没那么锐利,反而是
钝的。于是便少了一份尖锐,多了一份敦厚。葫芦形的针孔旁细细镌刻着一枝梅。它全身布满细细的磨痕。
……
我见母亲用三四张粽叶重叠,手腕灵巧一挽,就成了锥形斗。她用瓷勺舀起白米,未过半时再放一颗枣,
再覆上一层米,没过了那粒枣。她用手掌,手指压实棕边,一手将那粽叶叠了又叠,就像给白米穿衣般,待到
只剩下粽叶尖尖叶角,便要用上针了。她手拈起针,将一半插入粽子,再把细长的粽叶尖穿过葫芦孔,从下
端穿出,粽叶尖就穿过粽身,成了一根漂亮的尾羽。(选自一考生《情到深处》)
技法三:写“我”所爱,析“我”所想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 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张上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
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的确,“我”很渺小,置身于芸芸众生之中,沧海一栗轻如鸿毛;可“我”又很
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关乎人生的成
败。
在伟大与渺小之间,“我”的世界总归是隐秘的,如果写作真正能做到“我”手写“我”心,不但能
吸引人、打动人,同时写作也就不仅仅是一种任务,更成为一种自我认识与表达的重要途径。个人经历、
兴趣爱好和情感思想均因人而异,而也就是这些“异”,使得个体的魅力得以绽放。所以写作最重要的,
就是挖掘出“我”的心中所想
片段示范
我爬上床,脚只顾往上抬,那一瞬间我也许已经知道要撞了,果然,左膝与坚硬的木梯狠撞了一下,很疼。
宿舍的灯,熄了,黑色的夜铺天盖地来袭。朋友推门而进,传出一阵翻柜倒柜的声音。“她似乎睡了,谁又管
她呢!”我有些郁闷。今天,我们之间没有道晚安。
膝盖的疼层层叠叠涌进心里,黑暗中我只好用手轻抚,默默自责自己太过莽撞,若是再慢一点,再小心
一些,也许就不会是这个样子。 我很想拉朋友起来,谈一谈。 但是,夜那么静,又那么真实。我突然觉得
迟来的道救与拙劣的弥补似乎毫无意义。因为我相信,每一个瞬间里的痛,与脆弱,都会使人更真实,情
感更鲜活。“我们也许明天会和好的。”我想着,在轻柔的疼痛中入了睡。(选自一考生《疤痕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