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特训 2:学高级说理,融入场景感
生动鲜活的场景远比直自浅显的文字令人印象深刻。这就好比导演拍摄电影若让演员直接到一片空地
上开演,观众便觉得索然无味,但如果能够花点心事,精心搭建好场景,观众从中获得了沉浸式的观影体
验,自然会陶醉其中。
在写作中,场景感也是我们不可忽略的重点。如在 2020 年高考全国新高考 1 卷中,考题要求考生以《中
华地名》主持人的身份展开写作,这其实就是提前为考生预设了一个场景。因此考生在写作时,除了要谨
记这个场景外,还要将个人观点与场景有机融合,让说理变得生动立体。
【技法分析】
从古至今,人类营造场景感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艺术创作中,古希腊人建建立壮丽的剧场,再现伟大的
神话和悲剧,让信仰远扬:在文文学表达中,中国诗人深谙借景寓意的妙处,曲笔传情。
就高考写作而言,场景营造同样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记叙文之中,场景感主要为叙事服务,它通过-
一个个画面推动情节:在议论文中场景感更多的是为说理服务,考生将自己想要要表达的观点蕴于素材的具
体场景之中,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场景感来自个人的想象力以及对生活的体察,用好场景感,干瘪的文
字会变得生动,笔端的人物故事、思想也将从平面走向立体。
【抢分技法】
技法一:服务主题,向“目标感”行进
场景感除了可以给读者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以外,它与文章其他部分一样,都需要为主题服务。如果
在叙事或论述的过程中插进一些 无关痛痒的场景,只会让读者觉得不知所云。场景营造不是可有可无的,
不为主题服务的场景没有意义。在营造场景前,考生可以先在脑海中自我叩问:整个作品的主旨是什么?作
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什么?在需要定格下来的“时间”里,人物在做什么,他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氛围里做
这件事?而后在脑海中把这些场最“演”出来转化成精雕细琢的文字,这样才能使得场最描写朝者明确的目
标行进。
片段示例: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
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
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
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着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
北风击碎冰棱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选自张炜《木
车的激情》)
技法二:雕刻细节,自然流露“真实感”
文学作品中的场景很少是从生活中原封不动“照搬”的,大多是创作者自行“搭建”的,场最有最物人
物等等,这些元案作为场景“拼图”的一小块,共同构建出整个拼图的魅力。
而场最要:想透出真实感,就需要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上下功夫。从大处说,场景应该流露出与作品相匹
配的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或鲜活的时代气息;从小处讲,场景的营造要兼顾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等,其
中人物活动要充分关注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等。关注并且打磨这些细节,场景才会符合逻辑,
变得真实可感。
片段示范
人是越来越多。后来的人拼命往前挤,挤不进去,就抓住人打听,以为是杀人的告示。妇女们也抱着孩
子们,远远围成一片。数千人闹闹嚷嚷,街上像半空响着闷雷。王一生坐在场当中,手放在两条腿上,眼睛
虚望着,一头一脸都是土。我给他拍一拍土。他按住我的手,我觉出他有些抖。他低低地说:“事情闹大了。
书包你拿着,不管怎么样,书包不能丢。书……有我妈的无字棋。”他的瘦脸又干又脏,鼻沟也黑了,头发立
着,喉咙一动一动的,两眼黑得吓人。我知道他拼了,心里有些酸,只说:“保重!”(选自阿城《棋王》)
技法三:全方位调动感官,生成“代入感”
很多考生在营造场景时,有一个不易察觉的误区太依赖眼睛, 仿佛所见即全部。人有多种感官,对
于创作者来说,不能仅仅通过视觉描写去呈现这个世界,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都应该被充分地调动,这样
呈现出的场景,才更加丰富、立体,更有独特性和代人感。营造场景时,考生一定要全方位地写,既关注静态,
同时也不错过动态;在组织语言时,尽可能抓住最能表现场景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譬如写牛排,
“一块美味的上等精选牛排"和“牛排在铁板上滋滋作响,油花和肉汁四溢,阵阵肉香扑鼻而来"这两种写
法,呈现出来的效果高下立判。当读者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时,代人感自然也就有了。
片段示范
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
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佩特 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
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
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
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
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宗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鸟米的幽思漫浸
的歌声。(选自高尔基《乌米》)
技法四:放飞想象 ,打造最熟悉的“陌生感”
文学归根到底是想象的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作品中的场景,要有
生活的影子,同时又要适度与生活拉开距离,要让读者觉得熟悉,但熟悉之外又要透着陌生感,这才能引发
读者的好奇和探究欲望。创作者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写出一些“脑洞大开”场景,或者是在描写普
通场景的时候用上一些陌生化的表达。比如鲁迅在《理水》中形容大禹脚底的老茧像“栗子一样”,这个
比喻就又贴切又新奇,突出了大禹奔波的辛劳。
片段示范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 -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奇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
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又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 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地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只担住了气喘呼呼的从后面追来
的一个身穿深蓝土布袍子,手抱孩子的妇女。
“怎么?你们不认识我了吗?”她用拳头揩着额上的汗,诧异地问。
“禹太太,我们怎会不认识您家呢?
“那么,为什么不放我进去的?”
“禹太太,这个年头儿,不大好,从今年起,要端风俗而正人心,男女有别了。现在那一个衙门里也不放
娘儿们进去,不但这里,不但您。这是上头的命令,怪不着我们的。”
禹太太呆了一会,就把双眉一扬,一面回转身,一面嚷叫道:
“这杀千刀的!奔什么丧!走过自家的门口,看也不进来看一下,就奔你的丧!做官做官,做官有什么好
处,仔细像你的老子,做到充军,还掉在池子里变大王八!这没良心的杀千刀!……”.
这时候,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 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
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奔来的也临近了,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
的自然是他的随员。(选自鲁迅(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