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史记--张释之列传》专练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史记--张释之列传》专练 含答案

ID:690210

大小:37.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5-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史记--张释之列传》专练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十岁不得调。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 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言秦汉之间事,文帝称善。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 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 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乃止。 从行至霸陵,居北临厕。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惨凄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 以北山石为椁,用紵絮斫陈,蕠漆其间,岂可动哉!”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 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 其后拜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 治问,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 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 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 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 市。上大怒曰:“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 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 乃许廷尉当。 后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张廷尉事景帝岁馀,为淮南王相,犹尚以前过也。久之, 释之卒。 2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 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B.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 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C.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 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D.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 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谒者,给天子传达命令的官员,始置于春秋战国,秦汉沿袭,也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 B.跸,本意指古代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的行为,引申为帝王出行的车驾。 C.乘舆,旧时指皇帝或诸侯所乘的车驾,也可泛指皇帝用的器物品及一般的车马或战车。 D.弃市,对犯人执行死刑后,将尸体拉到人众集聚的闹市丢弃,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释之初仕不利,后来终被赏识。张释之长达十年没有升迁,因不想再耗费兄长财产,甚至准备 辞官,后袁盎爱惜其贤,让他做了谒者。 B.张释之善于察人,不以能言为才。汉文帝视察上林苑,对对答如流的虎圈饲养员很满意,想要提 拔他升官,张释之却直接说出其中危害。 C. 张释之不畏皇威,坚持依法量刑。张释之在做廷尉时,不因皇帝的喜怒而有所偏私,文帝当 时虽心中不快,但终究认可了判罚。 3 D.张释之两朝为官,遭遇不尽相同。在文帝朝时比较被赏识,屡屡重用,而到了景帝朝却一度战战 兢兢,甚至靠托病请假避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 (2)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14.汉文帝途径霸陵的担忧是什么?张释之又给出怎样的解决之法?(3 分) 10.C 断句时要借助句末语气词确定大停顿处,并理解句子含义。 11.D 理解错误,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12.A 袁盎爱惜其贤,奏请朝廷,是朝廷让张释之做了谒者。 13.(1)张释之在朝见完毕之后,趁机上前陈述便国宜民的事情。汉文帝说:“把你的话贴近现实 一些,不要发太高的议论,让当前能够推行。”(因、便宜、卑各 1 分,句意 1 分。) (2)现在陛下因为啬夫口舌之能就越级提拔他,我想恐怕天下人都会追逐这种风气而顺随,争相 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实际。(以、超迁、靡靡各 1 分,句意 1 分。) 14.①担心陵墓不坚固被人盗窃。②不放贵重的陪葬品。 【参考译文】 廷尉张释之是堵阳县人。有一个哥哥张仲和他一起生活。因家财殷实得选为骑郎,却十年都没 能升迁。张释之说:“这样长久做官会减少哥哥的家产,内心会不安的!”想要辞职回家。中郎将 袁盎知道张释之贤能,不舍得他离开,就奏请朝廷调任他做了谒者。张释之在朝见完毕之后,趁机 上前陈述便国宜民的事情。汉文帝说:把你的话贴近现实一些,不要发太高的议论,让当前能够推 行。于是张释之就讲了秦汉之间的历史,文帝称赞。 张释之跟随汉文帝出行,登临虎圈,汉文帝询问上林尉书册上登记的各种禽兽的情况,上林尉 只能东瞧西看,全都不能回答。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代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问题,答得极周全, 4 想借此显示他自己的才能,随口回答像回声似的快,没有穷尽。汉文帝说:“做官吏不该像这样吗? 上林尉不可靠。”于是命令张释之让啬夫做上林令。张释之过了一会儿才上前说:现在陛下因为啬 夫口舌之能就越级提拔他,我想恐怕天下人都会追逐这种风气而顺随,争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实 际。况且在下位的人被在上的人感化,快得犹如影之随形声之回应一样,陛下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不 审慎啊!”文帝于是取消打算。 张释之跟随文帝出行到霸陵,文帝坐在霸陵的北面眺望。文帝让慎夫人弹琴,自己依着琴声歌 唱,情意凄凉悲伤,回头对群臣说:“唉,用北山之石做外槨,把丝紵麻絮切碎充塞在石槨的缝隙, 再用漆粘合起来,难道还能启开么!”张释之走上前去说道:“假若里面有了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 即使封铸南山做棺椁,也还会有缝隙;假若里面没有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哪里 用得着忧虑呢!”文帝认为正确。 之后被升为廷尉,皇帝出巡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了出来,皇帝车驾的马受了惊。于 是命令骑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审讯那个人,然后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的处 罚,说这个人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幸亏驯 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说不定就摔伤了我,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 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陛下您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 民。而在那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 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而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愿陛下明察。” 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 后来,有人偷了高祖庙神座前的玉环,被抓到了,文帝发怒,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按法律所 规定偷盗宗庙服饰器具之罪奏报皇帝,判处死刑。皇帝勃然大怒说:“这人胡作非为无法无天,竟 偷盗先帝庙中的器物,我交给廷尉审理的目的,想要给他灭族的惩处,而你却一味按照法律条文把 惩处意见报告我,这不是我恭敬奉承宗庙的本意啊。”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说:“依照法律这样处 5 罚已经足够了。现在他偷盗祖庙的器物就要处以灭族之罪,万一有愚蠢的人挖长陵一捧土,陛下用 什么刑罚惩处他呢?”过了一些时候,文帝才同意了廷尉的判决。 景帝即位,张释之害怕之前做的得罪景帝的事,就称病请假。后来张廷尉侍奉景帝一年多后, 就去做了淮南王的国相,也还是因为从前的过错。之后,张释之去世。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从行, 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 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应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 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 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 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 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上行出中渭桥, 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 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 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 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 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太史公曰:张 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节选自《史记》) 注释: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岁不得调调:升迁 6 B.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超:破格,越级 C.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属:牵连 D.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阿:迎合,偏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欲以观其能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B.释之久之前曰顷之,上行出中渭桥 C.争为口辩而无其实振长策而御宇内 D.而廷尉乃当之罚金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释之认为下面仿效上面比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还要快,所以君主的言行一定要谨慎。 B.文帝对啬夫能详细回答他的询问感到非常满意,想提拔任用他,但最终还是听取了张释之的正确意见, 放弃了本来的打算。 C.太子和梁王违规乘车经过司马门,张释之不顾太后的包庇弹劾两人,因此得到文帝的器重而被提拔为 中大夫。 D.张释之认为作为廷尉就要公平执法,如果执法有所倾斜,大小官吏的用法都将任意轻重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2)民安所措其手足? 1、C :(属:通“嘱”,交给,委托) 2、C:(转折;并列。A.代词。B.音节助词。D.竟。) 3、C:(“太后的包庇”不合文意。“弹劾”也在太后行动之前。) 7 4、(1)如今依法律是这样判定的,而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会取得人民的信任。 (2)人民把自己的手脚放在哪里好呢? 参考译文 廷尉张释之是堵阳县人,字季。他因为有家财而当了骑郎,事奉孝文帝,十年时间都没有升迁,没有什么 人知道他。……张释之跟随皇上出行,登上虎圈。皇上问上林尉登记各种禽兽档案的情况,问了十多个问 题,上林尉左顾右盼,全都答不出来。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边代替上林尉很详细地回答了皇上问的禽兽档 案的情况,想借这来让皇上看到自己的才能,对答如流犹如回响应声一样没有究尽。文帝说“官吏不应当 像这样么?上林尉无能!”于是诏令张释之任命啬夫为上林苑令。张释之过了很久上前说:“如今陛下凭 着啬夫能言善辩而破格提升他,我恐怕天下受这风气影响,争着夸夸其谈而没有实质内容。况且下面仿效 上面比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还要快,国君的一举一动不能不谨慎啊。”文帝说:“好。”于是作罢,不任 命啬夫了。不久,太子和梁王一同乘车入宫朝见,经过司马门没有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来拦住太子、梁 王,不让他们进殿门。于是控告他们不在司马门下车是犯不敬罪,报告上去。薄太后听说了,文帝脱下帽 子谢罪说:“我教儿子不够谨严。”薄太后于是派使者秉承诏令释免了太子、梁王,然后他们才得以进入。 文帝因为这事认为张释之与众不同,任命他们为中大夫。不久,皇上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面 跑出来,使皇上驾车的马受了惊吓。于是命令骑士捉住,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审问,那人说:“我乡下 人来到这里,听到清道戒严,就藏在桥下面。过了很久,认为皇上已经过去,就出来,看到皇上的马车和 仪仗队,立刻就跑了。”廷尉上奏应判的罪刑,一个犯了清道戒严的禁令,应该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 “这个人亲自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好在脾性柔和,假如是其他的马,一定不是摔伤我了吗?可是廷尉却只 判处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一辈子和天下人一同遵奉的。如今依法律是这样判定的,而要再加重处 罚,这样法律就不会取得人民的信任。况且在当时,皇上假如立刻诛杀了他也就罢了。如今既然交下给廷 尉处理,廷尉是天下公平之所在,一旦有倾斜,天下使用法律时都任意取轻或取重,人民把自己的手脚放 8 在哪里好呢?希望陛下明察此事。”过了很久,皇上说:“廷尉应当这样。”……太史公说:张释之谈论 “长者”的话,坚守法度不逢迎皇上意旨。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