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202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一)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
根据下列文字,完成1—3题。
新安江两岸姹紫嫣红、山花烂漫。在江畔渔村,抬眼望去,远山如黛,村庄周围,碧绿的稻浪络绎不绝,鹭影点点掩映其间。一袭雪白在绿水青山间,唱着清音,尽情起舞。新安江上白鹭飞。在江南的新安江,这只是一处微不足道的局部小景。如今,退耕还林、退渔禁捕,使得新安江处处千山叠翠、碧水奔腾,一派气象万千的景象。江岸翠绿,那绿一直延伸到溪涧,延伸到山际,延伸到峰峦,让人心醉。江中,各种鱼儿们争先恐后地赶来聚会。梯田上的绿蔓延着,沟渠涌绿,山坡泛绿,枝条吐绿。茶树、果树,还有山道上的紫藤、锦屏藤、金银花,蔓引枝连,纵横交错。醒来的山岭披着薄薄雾纱。东方破晓,云蒸霞蔚,好一幅壮观的景象。阳光下,一群群白鹭在山岭间引颈而歌。卖茶姑娘挑着茶,身姿挺拨,信心满满,袅袅地走来,又袅袅地向绿色的帘幕中走去。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3分)
A.烂漫(màn) 掩映(yìng) 袅袅(niǎo) 退渔禁捕(pǔ)
B.江畔(pàn) 白鹭(lù) 溪涧(jiàn) 碧水奔腾(téng)
C.紫藤(téng) 锦屏(jǐn) 蔓延(wàn) 山坡泛绿(fàn)
D.山际(jì) 峰峦(liàn) 沟渠(qú) 薄薄雾纱(bó)
【解析】A.捕(bǔ);C.蔓(màn);D.峦(luán)。
2.词语中有别字的一项是 ( D )(3分)
A.渔村 碧绿 姹紫嫣红 退耕还林
B.壮观 破晓 微不足道 远山如黛
C.帘幕 梯田 千山叠翠 蔓引枝连
D.山岭 心醉 引颈而歌 身姿挺拨
【解析】“身姿挺拨”应为“身姿挺拔”。
3.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3分)
A.村庄周围,碧绿的稻浪络绎不绝,鹭影点点掩映其间。
B.江中,各种鱼儿们争先恐后地赶来聚会。
C.山道上的紫藤、锦屏藤、金银花,蔓引枝连,纵横交错。
D.东方破晓,云蒸霞蔚,好一幅壮观的景象。
【解析】“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此处用来修饰稻浪不恰当,可改用“此起彼伏”形容稻田接连不断。
4.有语病的一项是 ( C )(3分)
A.来自全州12个县市上千名汇演人员集聚长顺,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演绎民族风情,展现当地特色文化。
B.广州和黔南两地旅游业界将组织更多的游客到黔南州旅游,进一步促进两地文化旅游交流合作。
C.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写水平大幅提高。
D.“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州中小学生中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潮。
【解析】成分残缺,本句中“在……扶持下”“使得”组合在一起,导致本句主语缺失。
5.(2020·泰安)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B )(3分)
A.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
B.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C.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梦的精灵,对吗?
D.我怎么形容自己呢?我觉得我是“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时的科学家”。
【解析】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
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6.相关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B )(3分)
A.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选材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结构灵活,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是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集中。
B.《战国策》是西汉左丘明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史书。
C.“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荧光千点,闪闪烁烁”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传统文化”“孝敬父母”“言谈举止”这三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解析】《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史书,并非左丘明。
7.名著阅读。(2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__保尔__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1915年前后俄国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主人公当过童工,后来在__朱赫来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8.默写。(10分)
(1)关关雎鸠,__在河之洲__。(《诗经·关雎》)
(2)水何澹澹,__山岛竦峙__。(曹操《观沧海》)
(3)__沉舟侧畔千帆过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__忽如一夜春风来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醉里挑灯看剑,__梦回吹角连营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__山河破碎风飘絮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7)__折戟沉沙铁未销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8)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周敦颐《爱莲说》)
(9)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向离别的亲人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但愿人长久__,__千里共婵娟__。”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9—10题。(6分)
潭上作
[唐]张乔
竹岛残阳映翠微[注],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释】翠微:青山。
9.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3分)
前两句描绘潭水之上的幽静美景,为抒发诗人对幽静环境的喜爱、渴望归隐做了铺垫。
10.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渔家的喜爱,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的情感。
(二)阅读古文,回答11—14题。(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注],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释】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1.解释加点的词。(4分)
(1)小惠未遍 遍:__遍及、普遍__
(2)牺牲玉帛 牺牲:__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__
(3)虽不能察 察:__明察__
(4)智虽弗及 及:__够,达到
12.句子翻译。(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13.甲文“忠之属也”,乙文“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都是针对什么而言?曹刿的两种评价相同吗?为什么?(4分)
都是针对庄公按实情断案,明察公正而言;相同,“中心图民”是说内心为百姓考虑,这是一个君主尽职尽责,做好本分的表现,即“忠之属”。
14.文中曹刿分析“何以战”的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3分)
示例:做事着眼重点和关键要素;友善、真诚地与人相处,会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严格履行自己的责任等。
【乙文参考译文】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
一定要根据实情裁决。”曹刿回答说:“这就能(开)战了。如果能从内心里为百姓考虑,即使智慧达不到,也一定能达到目的。”
(三)阅读下文,回答15—17题。(10分)
病毒克星干扰素
①干扰素是一种新药。刚开始还只是治治流感、肝炎、水痘之类的小毛病,现在对付许多肿瘤、癌症还有白血病都用上了干扰素,不但如此,由于它的越来越现代的生产方式,基因工程干扰素也已上市了。
②说起干扰素的发现,还要追溯到60多年前。1935年,美国科学家用黄热病毒在猴子身上做试验,猴子竟然没有反应。1937年,有人重复类似的实验,证实给经裂谷热病毒感染的猴子注射黄热病毒,猴子也没事。反复的实验证据让科学家们想到,生物界的病毒也存在着奇妙的互相干扰现象。
③病毒之间的干扰作用和干扰素的发现,让科学家们很兴奋,也给了他们无穷的想象和启示。因为人类的许多的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再好的抗生素也拿它们没辙,可是干扰素却是对付病毒的克星。要是能把干扰素制成药品就好了,那么人类的许多疾病不就有了迎刃而解的治疗方法了吗?
④但是,要使干扰素成为药品,进入实际应用当中,必须有足够的量。那么,如何获得大量的干扰素呢?人们首先想到,用病毒刺激老鼠,让它们产生干扰素,再提取出来供人使用,但是这种方法失败了。原因是干扰素的活动场所很专一,
老鼠体内产生的干扰素对人不管用。所以最理想的办法是用人自身产生的干扰素。
⑤其实,我们生活的环境是被微生物包围着的,时时刻刻都要接触到许多微生物,其中病毒的侵染刺激也不少。科学家猜测,人的血液细胞里本身就存在干扰素。后来研究证明,这种猜测是有道理的,通过精密的血液分析,在人和许多动物的细胞中都找到了干扰素。
⑥人们最初想到的是,通过血液制取干扰素。可是,干扰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太少了,用大量的血液才能制得微量的干扰素,产量低,自然价格也就十分昂贵。治疗一个病人的费用高达几万美元,一般百姓只能望“药”兴叹,是名副其实的“贵族药”,干扰素无法得到普及、推广。
⑦既然蛋白质是干扰素的本质,那么把制造这种蛋白质的遗传基因找出来,转入大肠杆菌体内,让它们代劳进行大量生产,也许能行。经过科学家的试验,1980年,终于实现了干扰素的批量生产,这是美国科学家的杰作,他们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生产干扰素的基因工程。
⑧如今,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的国家有:美国、日本、法国、比利时、德国、英国以及中国等。通过DNA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等方法,大量获取各种干扰素。经过实验证明,这样制得的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狂犬病、呼吸道发炎、脑炎等多种传染病的病毒都有一定疗效,还能减缓癌细胞的生长。
(摘自《科学百科大讲堂》,有删改)
15.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3分)
运用比喻简洁形象地表达出了干扰素对病毒的巨大作用和疗效,给读者一目了然、深入骨髓的印象。
16.为使干扰素成为可以普及的药品,科学家都做了哪些努力?(4分)
在人和许多动物的细胞中找到干扰素,将制造干扰素的蛋白质遗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体内,实现批量生产,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生产干扰素的基因工程。
17.阅读选文可知,干扰素的发现源于用黄热病毒在猴子身上做的试验。蒸汽机、炸药、维生素的发现同样具有偶然性。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实践出真知,许多重大的科学发明常常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发明者胜于常人之处就是能发现灵光闪现的一瞬,从中挖掘不平常之处,揭示其奥秘,造福于人类。
(四)阅读下文,回答18—20题。(9分)
营造和谐文明的语言环境
杨朝清
①中国民众“触网”的25年间,从“大虾”“美眉”到“盘他”“硬核”,新词汇、新句式、新用法层出不穷。2012年,《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增“粉丝”“山寨”“雷人”等网络词语……与此同时,不规范、夸张、低俗等也成为一些网络语言的标签。
②在互联网不断嵌入日常生活的当下,网络语言影响了许多人。一些网络语言的走红,不仅在于它们满足了年轻人提高表达效率的需求,也隐伏着他们的利益诉求与现实焦虑,甚至还投射出一些不良的社会心态。通过网络语言来简单、生硬地贴标签,抓住了人们对困难际遇、负面情绪的代入感,具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容易导致网络舆论场的喧嚣。
③网络语言固然有跟风从众、用语粗俗不雅的一面,却也有着触摸现实世界、打捞社会心态的另一面。通过网络语言来更好把脉社会,有助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带来急剧的社会变迁,一些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从汉语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个时代都有旧质语言要素的消亡,也有新质语言要素的产生。这样的新陈代谢是语言创新的必然结果。面对网络语言,我们既不能采取封闭、排斥的狭隘态度,也不能采取听之任之、放纵其野蛮生长的消极立场。
④需要明确的是,不规范、夸张、低俗的网络语言,不仅会污染语言文字的环境与生态,也会影响社会文化的气质和内涵。那些低俗、粗鄙的网络语言,固然能够带来表达上的便利与快感,吸引眼球、引人发笑,却缺乏持续的、长久的生命力,难以经历时间的积淀,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
⑤语言系统具有自我净化的能力,网络语言也面临着优胜劣汰。我们要对网络语言进行合理规范、有序引导,
让网络语言在良性环境中成长,让网络语言有文化品位,有高雅格调,实现汉语魅力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最终构建一个健康有序、和谐文明的语言生态环境。
(选文有删改)
18.通读全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我们要对网络语言进行合理规范、有序引导,构建一个健康有序、和谐文明的语言生态环境。
19.第①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列举生活和字典中的网络新词,作为事实论据证明“在互联网不断嵌入日常生活的当下,网络语言影响了许多人”的观点;引出关于不规范、夸张、低俗的网络语言的论题;开头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0. 举一个网络词语作为例子,证明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观点,
并简单解释。(可以选用文章词语或自己举例。3分)
粉丝,也叫追星族,意思是崇拜某明星、艺人的一群年轻人,有着时尚流行的心态。粉丝是一个英语单词fans的音译。fan是“运动、电影等的爱好者”的意思,film fans是影迷,fans是对明星的爱慕者、崇拜者。现在“粉丝”一词不止在演艺网络领域,已经扩展运用到很多方面。
(五)阅读下文,回答21—23题。(11分)
眷恋那棵老柿树
赵宏欣
①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
②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③突然,那少尉说话了:“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④我一听,忙说:“行。”
⑤换过座位,我问他:“路过家乡不停停?”
⑥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⑦“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我又问。
⑧他点点头,说:“三年了。”言语中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起伏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一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⑨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兴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⑩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
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⑪“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道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
⑫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⑬“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峦。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⑭此刻,少尉一直沉默着,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⑮“就那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
⑯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
⑰“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⑱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母亲。”
(有改动)
21.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完善表格。(3分)
时段
语言
动作情态
踏上列车
没有语言
神色庄重
①__十几个小时的行驶__
“就要经过我的家乡”
深情地注视
不一会儿
“就是我的家乡”
②__兴致勃勃__
此刻
③__少尉没有说话__
沉默,凝望,哭了
2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眷恋那棵老柿树”中“那棵老柿树”的含义。(4分)
①是家乡的象征;②是母亲的象征;③是对家乡的眷念;
④是对童年美好的回忆;⑤是对母亲无尽的牵挂和思念。
23.在这篇读后让人泪目的散文中,三个人物均有闪光之处。哪个人物最能够打动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4分)
我最感动的是那个只闪现了一下的“伟大的母亲”。
自己承受思儿的孤独,自己承受生活的重担……他们——军人的母亲(家属)才是牺牲最大的人。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餐食分一分,健康加十分。为倡导节俭、卫生、健康、文明用餐新风尚,我市将大力开展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全面推行分餐制,倡导节俭用餐、卫生用餐、健康用餐、文明用餐新风尚。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文明用餐 健康你我 ”综合性学习活动。
24. 民以食为天,食以俭养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体现着对自身劳动和他人劳动的尊重,是公民文明素质的基本要求。请你为此写两条宣传标语,来提醒同学们文明用餐。(4分)
示例一:文明礼仪进餐桌 节约风气润人心
示例二:节约用水一点一滴 珍惜粮食一颗一粒
25.分餐是指由家人、厨师或服务人员,按照定量或等量的原则,把主食和菜肴分配到餐盘或碗中,给就餐者独自享用。在班级讨论会上,有人认为家庭分餐制很有必要,有人认为家庭分餐制没有必要,请你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100—120字)(6分)
略。(赞同有必要和没必要均可,有必要的理由可参考:培养卫生文明好习惯,降低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等;没必要的理由可参考:不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家庭感情;家庭可以做到餐具消毒,
保证卫生等。)
四、写作(60分)
26.作文(60分)
时光如水,大浪淘沙始见金。风云英雄、文化名人、温馨时刻、误会遗憾……都会使我们念念不忘;日月如梭,未来遥远犹可期。新兴科技、外星生命、家庭生活、社会人生……也会让我们心生向往。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可以去往任何一个你想去的时间或地点,你希望会遇到怎样的人,发生怎样的事?以《踏上开往________的列车》为题,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与人分享你的经历和体验。
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