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备考:明星人设,适可而止(附:技法总结及范文点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模拟备考:明星人设,适可而止(附:技法总结及范文点评)

ID:690632

大小:18.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5-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备考:明星人设,适可而止(附:技法总结及范文点评) 2019 年年末,一江姓女演员晒出了自己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的照片,引起网友发文吐 槽,其获奖的建筑名为“LJ villa”,是她的别墅。但是,后来被曝光这个别墅是德国建筑师 设计的,该女演员只是甲方,而且获奖是一年前的事情。一时间,江姓女演员清纯才女人 设崩塌。 媒体观点 理性看待“明星人设” ——粉丝群体如何贡献正向价值 魏薇 点开网络短视频平台,会发现不少明星网红账号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他们大多主打 妆容颜值、唱歌跳舞、搞笑幽默等特点,每推出一个短视频作品,都严格符合账号调性, 也就是常说的“符合人设”。而特定的“人设”也吸引着特定的粉丝群体,成为移动互联网 时代的粉丝文化现象。 所谓“人设”,即人物设定,简单来讲就是在内容平台提前设定并演绎出一个相对完整 的人物,如高颜值形象、“学霸”、“女神”等等,他们相信精准人设能够精准吸粉,围绕“人 设”策划推出短视频、图片等各类作品。若想在相关平台获得受众,必须提前选择好“赛 道”,并在“人设”限定下持续推出精准匹配调性的作品,这既由平台算法决定,也是基于 粉丝喜好的设计。 在一些互联网内容平台,利用“人设”打造明星网红、吸引粉丝并进行流量变现,已 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商业模式。在“双 11”等重要消费节点,有着讨喜“人设”的明星网红, 动辄“带货”上千万元,这既证明了粉丝经济的巨大潜力,也说明“人设”作为一种商业 模式的成功。甚至有人说,要想在短视频、社交网站走红,就必须预先设计好“人设”。 然而,健康的粉丝经济应当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正确的商业逻辑也需要与正确 的价值导向相结合。“人设”终究是人为设定,如果名实不副、德不配位,形象则可能“逆 转”。近年来,明星网红“人设崩塌”的情况并不鲜见,例如某“人设”为“学霸”的男明 星学历造假事件、某标榜自己才华多样的明星露馅事件、“网红带货”中重数量轻质量问题 等。调查中显示,超过半数粉丝表示追星是为了视其为榜样,向其学习,如果明星网红的 “人设”有其名而无其实,则不仅会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更会对粉丝群体形成负面的价 值导向。 再精心打造的“人设”,也不过是一种刻意呈现出来的形象,并不一定是真的,本质上 是一种营销行为。然而,真正的自我最终是体现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在工作与生活 的方方面面。如果把人生也当成了一场带着“服化道”的“表演”,演得再好,也总有出戏 的时候。粉丝对于明星“人设”的真正期待是,返璞归真,找到自我,不断打磨技艺、沉 淀修养,走出一条更为纯粹的演艺道路,将德艺双馨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价值。 引导粉丝文化释放更多正能量,网络平台同样责无旁贷。网络平台带有天然的传播属 性,这使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粉丝经济呈现出传统经济不具备的特点,即更具有社会属性、 舆论属性,从一开始就在商业逻辑、经济运转中附带了价值引导的功能。正因如此,无论 是“人设”还是其他商业模式,都应该在经济效益之外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让粉丝群体 成为社会规范的守护者、舆论正能量的弘扬者,让粉丝文化驶入正确的价值航道。 (选自《人民日报》) 技法总结 1.辩证思考,提出观点。面对“人设”这一社会事件,文章标题《理性看待“明星人 设”》,带着一定的思辨性,强调看待社会问题,要注重“理性”分析,令人深思。 2.事例丰富,叙议结合。作者为论述“人设”这一观点,选用众所周知的敏感词“学 霸”“女神”“明星网红”“粉丝文化”“网红带货”等,带着鲜明的时代感,激发读者兴趣。 3.正反结合,说服力强。引用的事例有“讨喜”明星网红“带货”上千万的成功,有 演员学历造假、自我标榜遭受时代摒弃,正反不同的事例,在分析论述过程中,带给读者 思考。 4.层层深入,彰显主题。本文首先侧重于对“人设”的分析,用事件来引发阅读兴趣 的同时,更引导读者去思考。文末对粉丝群体提出要求,做“正能量的弘扬者”。 学生例文 戏如人生 人生非戏 洪思思 打开手机,我们经常能在网上看到一些“某某某”人设崩塌的字眼。面对这些,大多 数网友通常以谴责的态度去抨击演员没有做到“戏如人生”。面对此景此情,我却认为“人 生非戏”,影视剧中的故事终究不一定是现实,我们应正确看待演员与角色的关系,何必用 “人设”去限制演员的生活? 人生非戏,演员应对剧本负责,更应对生活负责。 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应认真对待每一个剧本,树立好自己在戏中的“人设”。吴京为 了《战狼》中的打戏能够更加逼真,尽量不用替身,导致全身多处受伤,为大家展现出了 中国军人的铁血刚强;易烊千玺为《长安十二时辰》能按时拍完,学校剧场两头跑,在拍摄 中度过了自己的高考,最终“神童”李必的形象被深深地烙在了观众的心里;胡歌为拍出《攀 登者》中真实的高原反应,坚持在雪地里连续拍摄数十小时,导致四肢被冻伤,终为大家 呈现出了攀登者的英勇决心。 每一个经典的角色,都来自于演员对自己工作的负责。铁血军人再刚强,也不过是妻 子谢楠心挂着的丈夫吴京;“神童”李必再睿智,也只是青葱少年易烊千玺;攀登者再坚毅, 也仍是为人儿女的胡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演员,可能扮演着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一 个教书育人的老師,一个孝顺父母的儿女。只要我们一变换对象,可能又是另一番模样。 演员的人设只在于戏中的精彩绝伦,而仅作为一个人来说,更应该注重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而作为一个合格的观众,对演员用心血造就的作品,应秉持鼓励、支持的态度。认真 对待每一部作品,既尊重演员的劳动成果,又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有一些观众却因 入戏太深,把戏中人设强加在演员身上,甚至做出了极端行为。 《还珠格格》中饰演容嬷嬷的李启明奶奶,因为在戏中的“狠毒人设”,多次遭到路人 的打骂。再如少年歌手王源因抽烟,一反以往的“人设”,而被网络喷子群攻,这些都是不 理智的行为。 正如钱钟书所说“鸡蛋已经摆在您面前了,何必再去看那只鸡呢?”对于所谓的演员 人设,我们应把它放在一个个角色上,让他们更加鲜活生动,而不是把它放在一位位演员 身上,使之成为演员行动的枷锁。 生而为人,应当是一个参差百态的鲜活个体,而不是一个被套在模具里的提线木偶。 作为演员,应不为外界所予的枷锁束缚,争做最百变的表演者;作为观众,不应混淆戏与现 实,争做最理智的观赏人!要知道,戏如人生,但人生非戏。 评点: 对称性的标题,蕴含着作者看待问题的态度,“戏”与“人生”是各有不同的。在论述 过程中,选用吴京、易烊千玺、胡歌等事例,做正面的叙述和分析,提出演员的作品与日 常生活的不同。再选用扮演“容嬷嬷”的演员遭路人打骂,王源被网络攻击等反面事例, 引发读者反省和深思。通过正反的对比,引用名人的言论,再次强调观众对演员之于角色 和生活的关系,必须要区分清楚,要懂得尊重和了解。文末点题,呼应全文。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