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湖南省长郡十五校联盟 2021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全国卷)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
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的经、史、子、集等各类书籍,
便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古籍资源如此丰富,阅读应该从何入手呢?古诗是展现
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正如清人叶樊所说:“诗是心声,不可
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
长篇短什,古人 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
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 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
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
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
而 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汗牛充栋 一顰一笑 固 沦肌浃髓
B.汗牛充栋 音容笑貌 固 入木三分
C.浩如烟海 音容笑貌 斯 沦肌浃髓
D.浩如烟海 一顰一笑 斯 入木三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3 分)
A.古诗是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是展现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
B.古诗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真实记录,是古人心声的可靠文本
C.古诗是展现古人心声的可靠文本,是先民人生态度的真实记录
D.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相文中“读人”所用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将北斗产业发展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
B.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敞帚自珍”有舍不得丢弃。
C.你居然在课堂上传纸条,实在是太“勇于发言”了。
D.“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 对,要记住革命!
17. C(汗牛充栋:形容书籍非常多;作谓语。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作谓
语、定语。一顰一笑:指忧和喜的表情。音容笑貌:谈笑时的容貌和神态;常用以怀念故
人。固:坚固、坚决、本来、固然等。斯:于是,就。沦肌浃髓:浸透肌肉,深入骨髓,
形容感受或受影响极深。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
18. D(根据后文清人叶燮所说的“诗是心声”可知,诗首先是表达诗人心声的,接着又说“故
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诗还可反映人生态度,根据语序对应,排除 AB 两项。另外,“展
现”一词不能与“心声”搭配,故排除 C 项。)
19. B(文中“读人”引号的作用为突出强调。A 项,特定称谓。B 项,突出强调。C 项,讽刺
或否定。D 项,引用。
20. (示例)①任何营养物质都不是多多益善的②超过机体调节(平衡)能力时③当钙水平过
高时(每处 2 分)
湖南省衡阳市 2021 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雄伟的高原,巍峨的横山,奔腾的无定河,养育了无数横山儿女,塑造了他们独特的精
神气质。榆林地接甘、宁、蒙、晋,又是明清朝廷流放京官之所。历史上多民族的融合,赠
予横山人强健的体魄,民众人格对壮阔绝域的潜移默化,使横山人拥有剽悍刚烈的性格。
天辽阔,地苍茫,残阳似血,山峦如画,望着宇宙八荒,听着天籁之音,心底百转千回,
顿生苍凉之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文人情调的感伤,陕北劳动人民有自己
的情感宣泄方式——吼信天游。高亢悠长的曲调,随天而游跌宕起伏;九曲回肠的歌声,唱
尽了人生的况味。横山不仅孕育了粗犷豪放的信天游,更有横山老腰鼓留存于世。老腰鼓,
又称“文腰鼓”,根据庙宇石碑的文字存证,它出现的年代可追溯到明代中期。古时戍守长
城的士兵,身佩腰鼓作为报警工具,发现敌情即鸣鼓为号。在骑兵阵战冲锋中,也以腰鼓助
威,激发将士斗志。打了胜仗,将士击鼓起舞狂欢。边民久居塞上,也习而为之,于是腰鼓
逐渐应用于民间娱乐,演变成激昂刚劲、带有军旅色彩的腰鼓艺术。
声声鼓响融入陕北人的血脉。遥想当年,陕北儿女在响水堡“闹红”,成立农民讲习所,
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走在横山大地上,脚下是世界上最广最深的黄土,随处可触摸到历史的印痕,随时可感
受到历史散发的华光,时刻倾听到那激越昂扬的历史交响。
18.下列各项中,与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我还向他们一再言明,有敢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只杀勿赦。
B.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C.在这里,蓝天白云,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恰当不过的背景。
D.群众的干劲越大,党越要关心群众生活,党越关心群众的生活,群众的干劲就越大。
19.下列各项中,与文段中“闹红”的标点符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国民党当局对作家格外“优待”,几乎每个作家都有个特务“保护” 着。
B.罗曼·罗兰曾这样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有阳光。”
C.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古玩到了忘我的境界。
D.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20.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8.C(C 项和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A 项“一针一线”运用了借代;
B 项“沉默呵,沉默呵”运用了反复;D 项前后部分运用了回环的修辞。)
19.D(D 项中的“芦柴棒”与文中的“闹红”都表示特定称谓;A 项的引号表示反语或者讽
刺;B 项表示直接引用;C 项表示强调。)
20.原句修改为:
历史上多民族的融合,赋予横山人强健的体魄,壮阔绝域对民众人格的潜移默化,使横山人
拥有剽悍刚烈的性格。(3 分,改对一处得 1 分,改对两处得 3 分)
解析:
赋予: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赠予:送财物或者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
“民众人格对壮阔绝域的潜移默化”应改为“壮阔绝域对民众人格的潜移默化”,主客倒置。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 2021 届高三月考试卷(九)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没有一种风比春风更令人陶醉。虽看不见,却无处不在。山川丘陵江河湖海,田野森林、
城市村庄,她都用温柔的手抚摸过。春风过处,(甲)。
②北方四季泾渭分明,季节的风吹向大地,让人感受到时令的变迁、植物的荣枯。A 每
当春风到来时,整个大地总会为之一振,苏醒,返青,拔节,生长。
③春风是一寸二寸地来到的,她边走边为大地褪去寒衣,(乙),直至冬衣褪尽,春色满
园。④燕子每到春天便会跟随春风按时返回村庄,寻找它曾经的家园。它们打扫干净亲手营
造的巢房,白天在野外觅食,傍晚在村街上游戏。春风中,B 家雀在墙头嬉闹,斑鸠在柳树
枝头上下翻飞,上百只喜鹊在杨树、梧桐树的枝丫上安营扎寨。远远望去,一个个喜鹊的家
在春风中窑曳。
⑤麦田脱去叶片上的灰白,伸展开蜷缩的腰肢,将深绿色在田野里铺展。C 紫叶李花团
锦簇,连翘灿烂,碧桃俏丽……村庄的册页里,赤橙黄绿青蓝紫,一股脑儿展示。
⑥流水潺潺,小河是系在村庄胸前的绸带,更是大地的血脉。D 这里是鹅鸭的天堂,它
们在河中觅食、嬉戏,还在河面上唱着“鹅鹅鹅”“嘎嘎嘎”的歌。河边垂柳依依,那鹅黄
色的芽苞,将河水映绿染黄。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甲:万物葳蕤,生机勃勃
乙:然后一点一点着上春色
B.甲:万物葳蕤,生机勃勃
乙:渐渐地为大地着上春色
C.甲:生机勃勃,万物葳蕤
乙:然后一点一点着上春色
D.甲:生机勃勃,万物葳蕤
乙:渐渐地为大地着上春色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每当春凤到来时,整个大地总会为之一振,苏醒,返青,拔节,生长。
B.家雀在墙头嬉闹,斑鸠在柳树枝头上下翻飞,上百只喜鹊在杨树、梧桐树的枝丫上安营扎
寨。
C.紫叶李花团锦簇,连翘灿烂,碧桃俏丽……村庄的册页里,赤橙黄绿青蓝紫,一股脑儿展
示。
D.这里是鹅鸭的天堂,它们在河中觅食、嬉戏,还在河面上唱着“鹅鹅鹅”“嘎嘎嘎”的歌。
20.简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3 分)
18.甲处:“万物”为两个短语的主语,所以放在前面。乙处:“然后”与后文“直至”呼应,
“一点一点”与前文“一寸一寸”呼应。)
19. D(句中顿号改逗号,因为“觅食”“嬉戏”为动词谓语,如果两个动词并列作谓语接同一
个宾语时,中间用顿号。
20.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河比作胸前的绸带和大地的血脉,(1 分)同时又运用拟人手
法,将村庄人格化,(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河的曲折蜿蜒,表现了小河给村庄带来的蓬
勃生机。(1 分)
湖南省 2021 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在鲁迅所有回忆绍兴的文章中,故乡常成为中国乡土愚昧落后的负面象征,显现
出阴冷、灰暗的质感,如一块均质的岩石,无法穿透,唯有戏台却是为数不多的例外
——在风雨如磐的故园, 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最宝贵的他的少年记忆里的光
源,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也照亮了他的记忆。
透过鲁迅的目光,无数中国人看见了那座戏台……曲终人散,每个人都转身走进
自己的戏。戏台上的风流俊雅、无限缠绵,收束进岸上的楼窗、河中的船影。狭长的
石板路,层出不穷的石桥,悠悠荡荡的乌篷船,他们的戏台无处不在,只不过没有人把
他们的戏文写下来,我们无从得知而已。戏台上的忠奸争斗、征战杀伐,
( ),变成遗传基因。戏台上下,不仅构成一种对话关系,更构成一
种轮回关系,戏台与看客,戏文与生活,翻覆颠倒。观众和角色可以互换,戏台下的
观众一扭身,就融入了一个更大的戏台,变成角色,呐喊或者语丝,都是他们的唱词。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观看者慢慢将之融入自己的血脉
B. 观看者的性格也慢慢受其影响
C. 也慢慢变成观看者的性格
D. 也慢慢融入了观看者的血脉
19.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
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B.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C.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D.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
将来……”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18.D(A、B 中途易辙。C 项与后句“变成遗传基因”逻辑不顺。)
19.C(文中的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给人想象的空间。A.表列举的省略。B.表示重复
词语的省略。C.表语意未尽 。D.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
20.【答案】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他少年记忆里最宝贵的光源,照亮了他的记
忆,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
解析:①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他”或“他的”表示所属的定语要前置。②“最
宝贵”应修饰“光源”;③“照亮了他的记忆”应置于“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
年记忆”之前,更符合逻辑。
(每点 1 分,共 3 分。)
湖南长郡中学 2021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用的材料和工具很简单,只需纸和
剪刀。( )办婚礼、过春节的时候,红颜色的剪纸是门窗装饰的首选。民间剪纸的题材
非常丰富,体裁样式相对稳定,某些纹样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形态。纸质物品的
保存由于极为困难,使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
贴在窗户上的剪纸,人们称其为“窗花”。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都是在冬天贴上去
的。冬天是少花的季节。在无花的日子里,窗花却在窗格上或调皮喧闹,或平和优雅地绽放
着。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3 分)( )
A.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
B.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的是红色,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
C.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因为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的是红色。
D.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
答案:D(根据话题一致性的原则,以及下文“办婚礼、过春节的时候,红颜色的剪纸是门窗
装饰的首选”的提示,此处的主语应是“剪纸的颜色”,排除 A.B 两项;“因为”意味此处解
释“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的原因,结合话题一致性原则,排除 C 项。)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主人卜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案:B(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是拟人,“调皮喧闹”“平和优雅”赋予窗花以人的
情感,展现窗花的各种花样。A 项,借代,“管弦”借代音乐;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B 项,
拟人,“溅泪”和“惊心”分别赋予“花”和“鸟”以人的情态。C 项,没有修辞手法。D 项,
设问。)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答:(示例)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所以(因此)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
实物。或: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使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画线句
子两处语病:一处是关联词语和主语的语序不当;一处是结构混乱,介词掩盖主语。改对一处
1 分,两处 3 分)
湖南省 2021 届高三模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盲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年画一上墙,年的喜庆便自然而来。作家赵冬在其新著《中国年画——悬挂的风景》中,
以传统年画为主,对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了图解。作为一部中国古典文学诗画集,该书
以散文诗的形式,将 100 部中国古代名著、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神话故事和中华民族英
雄人物、传奇人物等凝结在一起。让读者在短时间里浅显易懂....地领略到中国文化的深邃。书
中所选内容皆是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化故事。其中既有经典名著。如四大名著、《聊寄志异》
等;又有历史人物,还有戏曲故事。每一篇都配有年画作为陪村,让人在年画中参悟原著,在
诗文解析中领略年画的意韵。作为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不仅年画是文化流通,审美
传播的工具,还承载着起到道德教育、文明传承的作用。书中不仅画美,文字也独具风格,
或七言五律,或骈文歌赋,读起来朗朗上口....
年画,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美好人世间的万花筒,它让我们在辞旧迎新中感悟生命的
真谛。而这本书更让我们看到了高悬在中国人心中的年景——丰盈的日子,美好的生活。
18.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耳熟能详 B 浅显易懂 C.家喻户晓 D.朗朗上口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B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C.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用细如愁。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睛。
20,文中两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 分)
18.B(浅显易懂:道理或寓意浅显,容易理解、明白。这里可以用“轻而易举”)
19. C(C 项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画线句子“年画”是本体,“镜子”“万
花筒”是喻体。C 项,“飞花”“丝雨”是本体,梦”“愁”是喻体。A 项,使用了对比的修辞;B
项,使用了设问的修辞;D 项,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晴”既指天气晴,也指“情感")
20.示例:作为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年画不仅是文化流通、审美传播的工具,还起到道
德教育、文明传承的作用。(“不仅”语序错误;“承载着起到”重复。其他修改,正确即可)
湖南省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考前强化训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书法是精神的外化。 甲 。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
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风( )。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
这不仅仅意味着书法创作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还是挥洒笔
墨之趣,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安史之乱平定后,颜真卿怀着对叛军的无比义愤、对为国献身
的侄儿的无比悲痛,情不自禁、( ),终写就( )的《祭侄文稿》。
正大气象的生成,还在于书法家创作格局正大。作为中国精神的承载体,中国书法不只是
技术,( )文化。像王羲之的行书、颜真卿的楷书等,都在严守法度的基础上,于大疏大密、
变化统一、平正险绝的节奏中创造大境界,给人积极向上的审美熏陶。随着书写群体不断扩
大,书法展览层出不穷,书法的时代责任更加凸显,更需要倡导正大气象,并使之成为主导社
会文化的精神力量,使人们感奋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乙 。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雄壮 一气呵成 气吞山河 还是
B. 雄浑 一气呵成 气势磅礴 还是
C. 雄壮 行云流水 气吞山河 而是
D. 雄浑 行云流水 气势磅礴 而是
19. 下面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两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甲:有正大气象的书法作品,才能称得上好作品
乙:这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也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
B. 甲: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
乙:这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
C. 甲: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
乙:这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也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
D. 甲:有正大气象的书法作品,才能称得上好作品
乙:这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4分)
18.B(雄壮:雄伟壮观。雄浑:雄健浑厚。语境修饰的是“书风”,应选用“雄浑”。一气呵成:
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流畅紧凑,首尾贯通。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
等自然流畅。语境强调的是文章一口气写成,应选所“一气呵成”。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气吞山河”着眼于气魄宏大,常形容人的气概;“气势磅礴”着
眼于气势雄伟,常形容事物和山、水等。这里形容书法作品《祭侄文稿》,应选用“气势磅礴”。
“而是”表并列关系,根据语境应选表递进关系的“还是”。故答案为 B)
19.C(甲处,“好的书法作品”承前面一句,“必定有正大气象”与后面一句衔接;乙处,应强
调“书法家的使命”,与前文的观点吻合。)
20.这意味着书法创作不仅仅是挥酒笔墨之趣,还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胸襟和责任,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两点得 3 分)(画线句子有两处语
病,一是缺少主语,关联词“不仅仅”要放到“书法创作”之后,二是语序不当,挥洒笔思之
趣”与“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应调换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