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英烈精神、文化认同、神秘三星堆、红色资源-2021年高考语文聚焦时事主题作文素材速递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01 英烈精神、文化认同、神秘三星堆、红色资源 时事热点简讯 1.王晨:推动中医药法有效实施 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 31 日在中医药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 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对发展中医药的新要求, 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医药法实施,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维护人民群众身 体健康提供有力法治支撑。 2.着力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推动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3 月 31 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深入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广泛 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为团结凝聚亿万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作出更大 贡献。 4.2 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共同建设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5.教育部 2 日发文要求,为保障学生充足睡眠,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 8:20,中学一般不早于 8:00。 6.近期出现多起诋毁英雄烈士案件,公安部明确,将始终保持对诋毁、贬损、侮辱英雄烈士等违法犯 罪行为的严厉打击、强力震慑。 7.教育部要求各地采用技术手段加强监管,每日 22:00 到次日 8:00 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8.台湾铁路“太鲁阁号”408 次列车 2 日发生出轨事故。截至 3 日傍晚,事故已造成 51 人罹难,178 人受伤。 9.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发布消息,原定于今年 8 月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将延期至 2022 年举办。 10.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禁止赠予、出租或出售 日前,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制定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对文物资 源资产的登录清查、保护利用、资产报告、监督检查等工作作出规范。 强化文物资源资产登记,可以防 止文物因“家底”不明而流失遗失或遭监守自盗。根据《办法》,文物管理收藏单位应当将全部文物资源 资产及时、准确登记录入文物总登记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 11.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 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为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现提出意见。 12. 习近平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 100 周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6 日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 100 周年,向全体师生 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 大学。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 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 献。 13.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发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6 日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白皮书全面回顾 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团 结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汇聚 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波澜壮阔伟大历程,全景式反映中国减贫事业发展成就和世界贡献。 时事热点评论 主题词 1:英烈精神 【序论】“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追思,家国永念。清明,不只是一个节气,更是一 个时间节点,让人们归宗溯祖、慎终追远,祭奠先烈、先人、先贤,激荡家国情怀、传承血脉基因。不怕 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军民并肩携手、勇猛奋进的团结奋斗 精神. 不怕牺牲,视国家荣誉为最高荣誉,敢于奉献生命,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小我的精神。祖国利益重于泰 山,个人生命轻于鸿毛。 【时评】赓续英烈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梨花风起正清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更加缅怀英烈,致以深切哀思, 献上崇高敬意。穿越岁月沧桑,他们的名字,早已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他们的精神,如同一盏盏 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一部可歌可泣的党史,以牺牲与奉献书写;一面面高高飘扬的党旗,由无数英烈的鲜血染红。他们是 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是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是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百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 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以热血浇灌理想,以生命践行信仰,换来了今天的山河锦绣、岁月静好。 “你若记得,他便无悔”。当人民共和国日益富强,当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须臾不能忘记今天 的一切是怎么来的,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奋斗牺牲,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 缅怀,为铭记,更为传承。每一次致敬英烈,是对初心的叩问,也是对精神的唤醒。我们党之所以历 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靠的就是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力量。回望百年奋斗 路,我们党经历过残酷的环境,遭遇过失败的挫折,背负过沉重的压力,面临过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和 考验。一路走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 骨和品质,依靠人民创造了众多人间奇迹。与英烈对话,我们总能获得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汲取奋勇 前进的力量。遇到风险挑战时,李大钊“新造民族之生命”的呐喊回响在耳畔,激励我们破局开路、勇往 直前;面对发展难题时,焦裕禄带领乡亲们“除三害”的拼搏身影浮现眼前,鼓舞我们迎难而上、闯关夺 隘;面对科技领域“卡脖子”难题,天上闪烁的“南仁东星”启示我们,勇攀创新高峰,闯出一条科技自 立自强之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我们就能始终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 攻克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英雄者,国之干。”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必定崇尚英雄。近年来, 从设立烈士纪念日、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到依法惩治诋毁亵渎英烈的行为,再到红 色旅游方兴未艾,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正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守护英烈,就是守护 一个国家的光荣记忆、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哲人说,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 以英雄为路标,沿着英烈指引的方向前行,我们才能不忘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走好未来的路。 最美人间四月天。此时此刻,抚今追昔,鉴往知来,总是让人心生无限感慨。最深的缅怀是弘扬,最 好的纪念是传承。让英烈事迹代代相传,让英烈精神生生不息,我们必将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在 新征程上慨然前行! 主题词 2:文化认同 【序论】人心相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价值相通、认知相同。而价值、认知的相通离不开文化的融会贯通。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髓魂魄,而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中华民族从远古走来,一路上筚 路蓝缕,砥砺前行,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沟通中纳其精华,取长补短,海纳百川,兼容并包, 形成了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文化共同体,从而创造出了“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的盛世壮举。 【时评】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①“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爱我中华》,响 遍大江南北,传唱至今,唱出了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唱出了各族人民的文化情感。 ②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中华民族 56 个民族民心相通、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外国学者把这 “令人吃惊的统一”看作是“中国的神话”。密码何在?“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 民族和睦之魂。”新时代领路人 5 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说 的这句话,道出了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文化根基,揭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血脉。(开篇点题。以 歌曲《爱我中华》及新时代领路人的讲话引出“文化认同”的话题。) ③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而我们 灿烂的文化,正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诗经》是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总汇,《楚辞》中相当一部分是记 录或整理的少数民族仪式歌、民歌,元曲的繁荣有着少数民族多方面的贡献。正是因为各族文化交相辉映, 才让中华文化历久弥新。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 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 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也正是因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 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才造就了精彩纷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可以说,中华文化不仅是各民族文化的 集大成,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 56 个民族牢固的精神纽带。(文化认同的原因一:各民族在文 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④“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各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更是形 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着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 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历史佳话,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 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 动力。” (文化认同的原因二:各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⑤回望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我们就 一定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 体,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乘风破浪前行,胜利抵达光辉的彼岸。(总结全文,呼吁期待。) 【思维导图】 主题词 3:神秘三星堆 自三星堆遗址面世以来,一直便是个神秘的存在。造型夸张独特的青铜器和金面具,加上至今未在遗 址发现任何文字和模棱两可的传说,让人们疑窦丛生。今年,中国启动了三星堆遗址史上最大规模的考古 发掘工作,新发现的 6 个坑有望揭开这个神秘文明的面纱。考古学家最关心的未解之谜有哪些?记者近日 采访了三星堆“祭祀坑”发掘学术顾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以及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许杰,请他们分享自己最想破解的谜团和对此次发掘的“心愿清单”。 谜团 1 三星堆人为何挖坑? “根据坑里出土文物及所发现的遗迹现象和坑里没有发现葬具及尸骨等情况我们将其定名为‘祭祀 坑’。”1986 年 7 月 31 日,当时主持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发掘工作的考古学家陈显丹在日记中 写道。从此,“祭祀坑”成为三星堆研究里被屡屡提及的说法。然而三星堆的主人究竟为何挖坑,至今考 古学家莫衷一是。 器物掩埋的有序性让人们想到了祭祀。“最底下是小件,中间是青铜容器和面具,最上面是象牙,不 像倒垃圾一样的,而是一个有意的行为。”许杰提到。 而新发现的 6 个器物坑带来的证据似乎指向别的方向。“现在看,越来越不像祭祀。祭祀怎么会把神 像放进去,还把它打坏?祭祀怎么会埋这么多东西?怎么会把房子烧了,连建筑垃圾也埋进去?”孙华认 为,由于祭祀是经常性的活动,古人一般不太会埋太多的东西。但三星堆的坑很不一样,珍贵的黄金器物、 象牙、玉器被一股脑儿埋进去。 “三星堆人这一次祭祀就耗费了整个族群和国家所掌握的青铜资源,使他们以后不再能够使用青铜材 质的器物从事祭祀活动,而这种可能性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孙华在论文里写道。 孙华期待,本次发掘工作能够在这一问题上带来关键线索,主要是能够用来确定坑的年代的证据。他 表示,如果几个坑属于同一年代,那么它们就是重大事件的产物;反之则支持祭祀说。 谜团 2 “现场”是什么样子? 许杰最想解开的谜团是三星堆青铜塑像原来是如何组合、摆放的。他表示,如果能恢复青铜器最初的 空间关系,不仅能带来美的享受,而且能帮助获得有关三星堆人的宗教和其他方面的信息。 两位考古学家都期待此次考古发掘能带来更多有机质的物品,认为这是还原三星堆艺术形象全貌的重 要一步。“我特别关注的就是有机质的东西。”许杰说,三星堆造像中有非常重要的木雕艺术传统,但木 头本身容易朽烂。有证据表明,三星堆的人头像原本应安装在木制的身体上。例如,青铜人头像并不能直 接放在平面上,而前后两面的锐角颈部形态正与全身大立人的衣领开口一致,证明它们当初都安装在其他 材质的身体上,最有可能就是木质身体。另外,在许杰看来,有着夸张的眼睛外凸形象的“纵目面具”, 很可能最初是作为构件安放在高耸的建筑上。 1986 年发掘一号坑和二号坑的一大遗憾也许就是未能及时识别和保存有机质的文物遗存。“好比我们 当时发现了金杖,但是杖身还在不在?当时就没有注意。如果当时能仔细发掘,或许能够发现一点点残迹。” 孙华表示,即使是少量的残渣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许杰说,目前正在进行的发掘工作大大丰富了三星堆文明研究的资料,增加了以前没有的种类。 谜团 3 是古蜀国,还是另一种文明 很多人相信,三星堆遗址就是古蜀国遗迹。他们指出,三星堆文物上的鱼、鸟以及夸张的眼睛外凸形 象印证了传说里对几位古蜀王的描述。 但也有学者对此建议谨慎。“急于印证古史记载和传说的做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危险。”许杰指出,后 世记载本身的可靠性存疑。急于把后世记载与考古发现对号入座的做法是循环论证,在学术上是不够严谨 的。许杰还表示,三星堆文明的政体为古蜀国可作为假说来考虑研究,但作为定论就局限了重构三星堆文 明原貌的范围。 “在 1986 年两个器物坑发现以前,无人能够想象三星堆文明的面貌,尤其是匪夷所思的青铜造像,那 么三星堆文明的其他方面为什么不存在超越我们现有知识范围的可能呢?”许杰说。 事实上,关于战国以前蜀国的历史几乎全部来自《华阳国志》,这是三星堆遗址往后 1000 多年、东晋 时代的著作。而三星堆遗址本身尚未发现任何文字。孙华认为三星堆和古蜀国有关。“三星堆文化和更晚 的巴蜀文化,中间有一些共通的地方,是古蜀的不同阶段,但是需要更多的资料来证明。” 孙华表示,图像资料,例如人像、神像,如果能与古蜀国的传说有更多呼应,也许可以用于佐证三星 堆和古蜀国之间的关系。但不论结论如何,孙华强调三星堆都为认识商周时期的西南地区提供了宝贵资料。 “我们通过考古得到的信息,相当于夏商时期,尤其是商代晚期成都平原的社会、国家的情况,这远比文 献多得多。” 主题词 4:红色资源 【序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性。 革命文物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红色文化的鲜活载体,习近平一直 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地方考察时遍访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反复叮嘱要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深入思考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 红色资源的珍贵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光辉,更在于它在当下依然能带给我们思考和精神滋养。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 【时评】用好红色资源,凝聚奋斗伟力 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开展,这其中,参观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蔚然成风,许多红色景点、 红色资源成为人们重温激情岁月、感怀时代变迁的最好载体。 红色资源,作为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记录,承载着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记忆,利用好红色资 源,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激励 14 亿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巨大精神动力。 用好“红色资源”这个生动的教材。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有数据表明, 全国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3.6 万多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 100 多万件(套),用好这些珍贵文物,就能 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史“教科书”。所以,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 无形遗产的传承,大力弘扬红色传统。以江西来说,这里是红色圣地、“革命摇篮”,三湾改编、南昌起 义、秋收起义等重要革命事件都发生在这片红土地上。因此,用好“红色资源”这个生动的教材,特别是 发挥好革命遗址、纪念馆等的宣传教育功能,就可以更好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就 能更好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 加大保护力度让红色资源永久保存。红色资源是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用好红色资源, 就必须做到体制与机制并行,切实加大保护力度,让红色资源世代相传。一方面,要建立红色资源保护机 制,保护与利用都必须依法依规,特别是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做到应保尽保、应修即修,严防损 毁和人为破坏。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大力推进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转换和信息化保存,只 有与时俱进,多措并举才能真正让红色资源得到永久保存。 把红色资源搭建成“红色课堂”。一个个革命遗址、纪念馆都是最大程度还原历史、呈现真实的场所。 在党史学习教育当中,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宣教意义,要让其成为人们聆听红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 “打卡地”。作为红色教育基地,要充实和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打造党性教育“精品套餐”,同时可以借 助多媒体手段,营造出声、光、电立体化体验感受,创新教学方式,更好地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的热 情。而作为受教者,应当做“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努力在现场增强学习效果,以此唤醒内心世界,穿越 烽火连天的岁月,感悟革命先辈、仁人志士为国家命运、民族大义牺牲奉献的可贵精神。只有这样,才能 把红色资源搭建成“红色课堂”,让受教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促使初心使命入脑入心。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 忘记为什么出发。”用好红色资源,凝聚奋斗伟力,我们就能让革命精神生生不息,让伟大事业薪火相传!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