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校外培训乱象:这是做教育,还是做生意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校外培训乱象:这是做教育,还是做生意

ID:690755

大小:45.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5-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 校外培训乱象:这是做教育,还是做生 意 目录: 1.校外培训乱象|校外培训有多“疯 狂”? 2.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这是做 教育,还是做生意 3.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这是教 知识,还是教套路 4.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要深挖 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5.治理校外培训顽疾也是“刚需” 6.半月谈:不能让校外培训再造一个“教 育体系” 正文: 校外培训乱象|校外培训有多“疯狂”? 安徽网 发布时间: 03-2409:31 安徽网官方帐号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一个孩子报十个校外培训班,家庭每年为培训班 投入上十万元……连日来,本报关注培训机构乱象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一方 面当下的校外培训市场,不同程度地存在应试、超标、超前培训等问题;另外一 方面,校外培训是很多家庭的“刚需”,家长没有精力和能力辅导,不报培训机构 怎么办?如何让这种疯狂的校外培训降温?培训机构乱象应该怎么整治才是治 标又治本?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进行了追踪采访。 虚火旺:三年冒出近千家教培机构 合肥市校外培训机构疯狂扩张;安徽省将出台更多政策进行监管整治 现状:合肥三年增加近千家教培机构 事实上,家长的焦虑感与培训机构的数量增长暗含着某种隐秘的关系。合肥的王 女士说,自己的孩子才一 岁,每次抱着孩子在小区门口散步的时候,总能被眼 前的情形震撼到。这几年,小区门口的各类培训机构分店、社区门店如雨后春笋 般出现“。每到晚上或者周末,小区门口接孩子的家长都排成了长队,让我们这 种还没 ‘上车’的家长,产生了一种错觉——怎么大家都在上?” 虽然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但另一方面也唯恐孩子输在 起跑线上“。不管是语数外还是琴棋编程,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我家的孩子不 学一下行吗?”给孩子报了四个培训班的刘女士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长 的确对辅导班有需求。“反正就在家门口,孩子放学一个人在家不安全,还不如 去培训机构里上个辅导作业的班,或者去巩固下相应的课程。” 当下,源源不断的热钱也涌入教育培训行业,这一市场呈现出火热增长的局面。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合肥市目前共有关键词为“教育培训”的在业存续企业 3627 家,2018~2020 年三年间,合肥共注册教育培训相关企业 995 家。具体到合肥 各区县来看,庐阳区、肥西县和长丰县分别注册教育培训企业 167 家、136 家和 105 家,排名前三。一位教培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在经历了去年疫情的冲击后, 他们周边教培门店已经回暖,并开始进入常态化的竞争阶段,不断推出各类创新 课程、优质师资来吸引生源。 反思:孩子时间被过分压榨不利于成长 记者在此前的调查中发现,校外培训机构快速扩张,不论从数量还是规模发展得 都非常迅速,他们的培训对象涵盖了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培训的内容也从课 后补习变成超前、超标学习,让裹挟其中的家长和学生都感到疲惫不堪。 如何改变这些乱象和困局,合肥一位资深的教育人士认为,整治培训机构乱象还 要从源头出发。杜绝一些公办学校的在职老师进入培训机构,打着名校老师的幌 子,利用名校的效应,把普通补习班的费用一再提升“。我了解到不少学生,初 中阶段的三年补课费用少则十几万,多则五十多万。”在他看来,这也是对孩子 的压榨,让他们没有自己的时间空间“,不少小孩周末都被补课排得满满的,很 多时候不是他们真的需要上课,而是去了让父母感到安心。” 然而,家长们投入巨额金钱,孩子们投入大量时间的校外培训班,究竟是在帮孩 子还是害孩子?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培训机构往往直接采用解题技巧和解题套 路,以取得时间和效率上的优势,而精减掉学习流程中最重要的思考、论证、试 错等环节。分数速成的背后更大可能是对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伤害,牺牲的是 孩子持续成长的动力和潜力。 在该教育人士看来,不排除有的孩子自律性很好,成绩也不错,在目标引领下主 动学习,甚至不反感家长安排各类课程。但是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的孩子,需要 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去发现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而不是一味地送进培 训班,绑架着进行学习“。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也有不同,人的一辈子还很长, 作为家长来说,要提高对自己孩子的辨别能力。” 专家:整顿校外培训机构需要社会合力 事实上,要想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把因果关系理顺,而培训机构乱象之 所以成为顽瘴痼疾,其监管难既难在 “标”,也难在 “本”。在第九届国家督学、 合肥师范学院教授吴秋芬看来,这一难题破解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就难以形成。 吴秋芬说,以前学生在课业上遇到困难,主要是通过学校来解决,通过老师来给 学生做一些补缺补差的工 作。后来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这一做法就取消 了,因此学生的补课问题就推给了校外的培训机构“。这样一 来,家长的经济负 担实际是增加的,更重要的是一些培训机构鱼目混珠,培训效果也得不到保障, 培训门槛低很多,造成整个教育生态被破坏了。 因此她认为,想要破局,需要整个社会的合力,久久为功。首先政府主管部门要 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对办学标准、办学资质进行管控,使他们能够达到一定 的质量和水平。如何进一步满足上述补缺补差的实际需求,记者注意到,全国政 协委员胡卫也给出了建议“,教育部门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培训机 构为全日制学校提供优质规范的教育资源,在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的教学革新、 课程研发、管理优化和课后服务等方面,在校内消化人民群众 ‘培优补差’ 的 ‘刚 需’。 ” 不仅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的通力合作,吴秋芬认为家长也需要做一些 配合,如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等,同时对孩子成长的目标,要有一个 理性的认识。她直言,如今所有的家长都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实际上不 可能每个人都成龙成凤,绝大多数人还是普通人。 “所以我觉得,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的现实情况,来进行现实和理性的定位,适 度进行心态调整。”在吴秋芬看来,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就是为学生打基础的, 打下知识的基础,以及学会学习的基础、走向社会的基础。家长更多的是要引导 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学会怎么做人“,我觉得这一点比其他任何都重要。” 进展:整治培训乱象将出台更多政策 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在行动。3 月 23 日, 在本报暗访调 查了合肥部分培训市场存在的无证无照经营以及超纲超标等问题的乱象后,合肥 市教育局相关部门在看到报道之后立即做出 反应,目前已把这些情况反馈给庐 阳区和蜀山区教体局进行核查和监管。“对于无证办学会进行取缔,超前超纲的 情况要求培训机构整改。” 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场上培训机构种类较多,教 育行政部门主管的是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文化课的教培机构。一些培训机构看到教 培市场的热点,赚钱快,捞一笔就走的还不少,这些年合肥市教育局也一直在监 管和治理。 记者注意到,今年 1 月,合肥市教育局发布了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的公告,提醒 广大学生家长,要理性看待中小学文化课校外培训,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与休息 时间,切实减轻孩子校外培训负担,慎重选择校外培训机构,避免盲目跟风从众, 让孩子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 记者从省教育厅基教处获悉,我省目前根据教育部的部署正在做一些常规工作, 而今年会根据国家部署有一些更进一步的政策。省教育厅相关人士也表示,此前, 我省也 一直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实施 了发布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等措 施, 这都属于常规的监管工作。而更进一步的政策,并不包括以上的内容,相关科室 人士介绍,目前他们正在等待通知。 乱象多:无证办学关停后不退学费 培训机构注销前还擅自将学员转到其他机构;法院认定合同无效,判决退还培训 费 近些年来,不管是线上教育,还是线下培训,都异常火爆,家长的焦虑也与日俱 增。3 月 23 日,新安晚报、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梳理了中国裁判文书网,发 现学员、家长与校外培训机构之间的纷争不少,比如培训机构跑路后, 学费怎 么办?对培训机构服务不满意,退费难吗?孩子在培训机构意外受伤,谁担责? 很多情况下,是双方协商无果, 无奈诉之法院。 陈秋莉 徐静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陈牧 朱庆玲 编辑:唐恒钢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这是做教 育,还是做生意 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 03-1807:10 人民日报社 3 月 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 调:“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 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 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 校外培训事关许多家庭,如今行业规模更是日益庞大,亟须规范管理。本版今起 推出系列报道,四问校外培训,剖析乱象背后的原因,探讨行业健康发展之道。 ——编 者 热钱涌入虚火旺 当下,源源不断的热钱涌入教育培训行业,在线培训市场更是火热异常。数据显 示,2020 年,中国基础教育在线行业融资额超过 500 亿元,这一数字超过了行 业此前 10 年融资总和。 然而,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在资本的驱动之下,不少培训机构采取商业化营销 模式,做广告、拼低价,甚至用收来的学费做投资、做投机。还有个别机构采用 “白条”“教育贷”等金融手段促销、吸引学员。有一些商业平台推波助澜,为了经 济利益,对培训机构广告大开绿灯,甚至鼓励和引导他们竞相投放,其中不乏夸 大宣传和虚假广告。 校外培训是做教育而不是做生意,不能套用商业逻辑,这是必须明确的一条底线。 涌入校外培训的巨额资金去向何处?一个主要方面是广告投放。从综艺晚会,到 公交车站、楼宇电梯,再到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平台,校外培训广告可谓铺天盖 地。另一方面则是大量低价课程,“20 元 26 课时,再送教辅材料”,而且多是语 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类培训。 虚火之下,资金链断裂、爆雷跑路的现象时有发生。就在不久前,在线教育企业 “学霸君”宣布倒闭,优胜教育也承认公司资金链断裂。企业“一倒了之”,后果却 由学生家长来承担,不仅课程被迫暂停,缴纳的培训费更是无处可寻,最终降低 了行业整体的信誉度。“一些培训机构为了占领行业主导权,以赔钱模式运营, 目的是挤垮中小机构。而恶性竞争的同时,培训机构自身也面临经营风险,一旦 融资跟不上,资金链断裂,企业可能迅速倒闭,造成群众预收费无法退回,损害 群众的利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家长焦虑与日增 事实上,校外培训的兴起原本是一件好事,无论是兴趣上的培养拓展,还是学业 上的培优补差,校外培训都为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 这必须以教育公益属性为前提。而且,校外培训属于民办教育的范畴,民办教育 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收取的费用应当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改善办学条件和 保障教职工待遇。 但如今,校外培训的虚火越来越旺,铺天盖地的广告之下,家长的焦虑与日俱增, 似乎不给孩子报个培训班,就是在虚度时间,会立马被赶超。 面对网络上发起的“辅导机构效果到底怎么样”这个问题,有家长无奈表示:“各种 帮助解题的软件,让孩子遇到困难不是首先去独立思考,而是立刻拿起手机寻求 软件帮助”“自从上了在线辅导班的课程,孩子的视力直线下降”。还有网友表示: “身边同学同事都在报辅导班,只能随波逐流,关系到孩子的成绩,谁也不敢落 后。” 教育初心莫背离 如何在资本的旋涡中保持初心,处理好资本逐利性与教育公益性之间的矛盾? 首先,面对汹涌的资本,培训机构需要保持冷静。如果越来越多的机构都开始寻 求投资,跟风烧钱,扩大营销,培训行业就会走向严重内耗的困境。这些以资本 和商业为属性的手段,一方面导致机构无心专注教学研发,违背了教育规律,背 离了教育初心;一方面走向“跑马圈地”,打破正常业态,加速中小机构迅速倒闭 的风险,让行业无序竞争,损害家长和学生权益。 同时,面对汹涌的资本,学生家长也需要保持理性。对于“你的购物车里有孩子 的未来吗”“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等营销话术和“套路”,家长 们应当根据孩子的成长发展来综合决定。要始终明确,培养兴趣、学会思考、掌 握方法、健全人格,比仅仅应试答题更重要。 此外,在校外培训的治理中,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需要多部门握指成拳、联合 解决。教育是良心行业,不是逐利产业,应当制定专项法规细则,加大对教育培 训类广告的审查与监管,明确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代言人、发布平台等各方的 责任。 再如预收费,虽然教育部门已经作出规定,只能提前收取 3 个月费用,但现实中, 一些培训机构常常采取买三赠三等方式,诱导家长存款。对此,可以采取第三方 托管、按课程进度定期拨付,或专门划出一定比例作为风险保障金等方式,降低 “跑路”风险,保障消费者权益。 校外培训乱象,是很难治理的痼疾,也是迫在眉睫的“急症”。唯有各方共同努力, 回归教育的本质与初心,校外培训市场才能规范有序、风清气正,真正成为校内 教育的有益补充。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这是教知 识,还是教套路 红星新闻 发布时间: 03-1907:41 成都商报社 当下的校外培训市场,不同程度地存在应试、超标、超前培训等问题。“唯分数 论”的教学方法、包装出来的名校师资……种种套路,让培训内容偏离了教育的 目标。培训机构应当回归教育的专业性,将注意力从关注分数的“一时之得”,转 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找一线名师,学解题大招”“哈佛北大清华名校背景师资,教学质量有保障”“独家 大招,秒杀重点题型”……在不少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语上,优质师资和优质教 学是招徕家长和学生的“法宝”。然而,不少学者和家长表示,一些校外培训机构 将教育引向了商业化,教学重套路、学习重刷题、评价重考试。 超标应试不可取 “我去听了几节语数英体验课,发现有的校外培训机构很强调应试和做题技巧。 我担心孩子只能学会套公式,学不会独立思考。”最近,山东省青岛市的姜女士 考察了几家校外培训机构,结果却有些失望,“只掌握所谓解题的思路或套路, 真的对孩子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有帮助吗?”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坚决禁止应试、 超标、超前培训等行为,但放眼当下的教育培训市场,这些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 在。甚至有部分培训机构准备两套讲义与教案,备案一套、上课一套,应付检查 一套、实质授课一套,超前超标培训等问题未能根本解决。 有一线教师反映,部分辅导机构只用二三十天的假期就教完三四门学科一学期的 课程。“有的学生寒暑假期间在校外上‘预科班’,提前学下学期的课程。然而,一 些学生学到的不过是‘夹生饭’,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反而消磨了兴趣。”深圳实 验学校光明部教师孙栋梁说。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张羽研究发现,一些校外辅导班的培训内容比小学教 材超前不少,违背认知发展客观规律,伤害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在培养学 生思维能力方面没有正面作用,甚至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自主性。 还有部分培训机构宣称具有“专业的教研体系”“好成绩源自好方法”,但观察多家 机构的培训大纲发现,所谓的专业教学方法,多是“考点题型精准把握”“10 秒解 题,秒出答案”,应试指向十分明确。一些机构强调人工智能助力教学,宣传先 进的技术手段,但产品的内核依然是解题与分数,而非能力与素养。 例如,数学本应锻炼思维,有机构却将初中数学总结为 985 个知识点、196 个“口 诀”;作文本应表达真实情感,有机构却将作文分为 16 类,每类都有模板;思政 课本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机构却将高中政治总结为 430 个必考知 识点、150 多个“大招”…… 采访中,很多专家表示,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偏离了教育的目标,消解 了教育的价值。在强调核心素养养成、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训机构在学校 教育体系之外“自成体系”,造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的发生,加重了学生 负担。 包装“名师”令人忧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学的成效取决于师资力量与教学理念。校外培训 乱象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不专业的从业者、良莠不齐的培训人员。 “万中选一好老师”“清北一线名师教”“老师 90%以上毕业于重点高校及师范院 校”……很多培训机构在广告中强调师资的名校背景,而对好教师的定义,大多 是毕业于名校、“深谙各类型考试的命题规律和方向”。 然而,不少学生反映,一些培训机构的师资并没有宣传中的质量高。家住吉林省 吉林市的高三学生王同学曾在一家线上培训机构学习物理和数学,他说,机构为 了让自己续报课程,总是声称有好的师资,但实际上课却以各种理由更换老师。 “机构最喜欢宣传的就是老师光鲜的履历,例如毕业学校、高考成绩。”毕业于北 京市海淀区某知名高校的董先生读研期间曾在某培训机构兼职,他发现,虽然广 告天花乱坠,但实际上一些培训机构师资参差不齐,“有些常年上课的教师并没 有教师资格证,还有的老师教育背景确实很好,但学得好不等于教得好。不少机 构教师并非师范专业,也没有教学经历,就被包装成名师。” 资质欠缺,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董先生透露,很多培训机构的教研深度不够,很 多教师在备课时研究的不是教学,而是做题。“不讲究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是 研究各种口诀、大招、秒杀技巧。”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也曾调研发现, 很多校外培训机构聘请的教师虽然持有教师资格证,但授课水平参差不齐,还有 一些“网红”培训教师违背学习规律、拔苗助长,教学质量堪忧。 据了解,校外培训机构对教师的考核大多是“续班率”。在机构以市场化为导向、 紧盯“续班率”的指挥棒下,很多老师关注的不是教育教学,而是营销话术;不是 学生的长期成长,而是短期的提分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分数的强化,是 为迎合部分家长对分数的看重,从而吸引家长续报课程、继续消费。 克服短视回正途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主 打“优质师资”,主推所谓“训练思维”的教学模式,在“看上去很美”的广告宣传下, 其培训实际上是背离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应试导向与“唯分数论”。 而从深层次探究,其原因是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商业属性盖过教育属性,把教育 教学当作商品、营销。一些机构看似抓教研,实际上研的是“做题”,背后是走捷 径、短平快的价值取向;看似广纳人才,实际上不过是用名校标签招徕客源,迎 合家长对升学与分数的追求。 “目前,在校外培训市场上,存在用经济理性替代教育理性的趋势。”华东师范大 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张薇认为,校外培训应当克服短视、功利倾向,回归教 育的专业性和教育的基本价值。 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的组成部分。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教育,同样应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 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训目标、培训 内容、课程设计上,都应当遵循这一标准。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规范校外培训。这一目标的实现, 需要培训机构用心做教育、自觉改进培训人员队伍和培训课程,不只关注分数的 “一时之得”,回归教育公益属性,淡化商业色彩。同时,需要监管部门做好对培 训人员资质、培训内容等方面的规范和监管,也需要社会各方面、各部门共同努 力,将对分数的关注转移到对学生成长的关注上,让教育真正培根铸魂、启智润 心。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要深挖病 根,更要对症下药 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 03-2206:57 人民日报社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有关部门和各地共同努力下,校外 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但在一批不合规的机构被整顿、关停的 同时,内容超前超标、虚假宣传、乱收费等现象仍屡禁不止。 按下葫芦浮起瓢 说起培训机构“卷钱跑路”,江苏省南京市的张女士气愤不已。2019 年,她给女 儿报名了一家自称“高端国际品牌”的培训机构,存了上万元的课时费。 “前一天还好好的,没有任何征兆,第二天就人去楼空了,电话打不通,人也找 不到,1 万多块钱打了水漂。”张女士感到困惑,“家长们维权艰难,听说和我有 相同遭遇的家长还不少,培训市场到底怎么了?” 2018 年 8 月,国办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这是第一个在 国家层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系统性文件。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开展校外培 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各省区市也开始专项治理,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 但令人担忧的是,在校外培训机构整治过程中,一些问题“按下葫芦浮起瓢”,甚 至滋生出新的问题:一些培训机构从“地上”转为“地下”,明着被关停,实际上“改 头换面”重新营业;一些培训机构师资队伍良莠不齐,有的甚至不具备教师资质; 尽管三令五申,培训机构参与招生录取的现象仍然时隐时现…… “课外班的乱象,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目前,已然形 成了由补习机构、线上教辅平台等相关群体组成的利益链条。”重庆市九龙坡区 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调研发现。 这样的现象需要引起警惕:一些在整改中“下马”的培训机构悄然转移到线上,提 前学、超前教、虚假宣传、乱收费等现象也随之转移到线上。与线下培训相比, 线上培训具有生源、师资分散的特点,既难于监管,也难于整治,很多地方尚未 出台具体整治细则。 痼疾在标也在本 1 月 7 日召开的 2021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表 示:“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这个难题破不 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这件事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 要想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把因果链搞清楚,把责任链理清楚。培训机构 乱象之所以成为顽瘴痼疾,其监管难既难在“标”,也难在“本”。 从“标”上看,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既属于教育问题,又需要各部门综合治理,涉及 市场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公安、应急管理、卫生、网信、文化等部 门,“九龙治水”,职责交叉。整治过程中,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线下要 求不达标,就转战线上;超前教学不允许,就“阳奉阴违”…… 从“本”上看,校外培训是很多家庭的“刚需”。孩子需要补课,家长没有精力和能 力辅导,不报培训机构怎么办?下午 3 点半放学,家长没有下班,不上“托管班” 孩子谁来接?别的孩子都报班,自己的孩子不报,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因此, 在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过程中,甚至出现“家长打掩护、上课‘对暗号’、培训转‘地下’” 的怪现象。 当前,校外培训市场上,不仅有大机构、小机构,更有很多“单师单科培训”,自 由职业者、体育艺术特长人员、高校学生等都能成为老师,监管对象分散、数量 多,也给规范化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教育部门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培训机构为全日制学校提供优质规 范的教育资源,在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的教学革新、课程研发、管理优化和课后 服务等方面,在校内消化人民群众‘培优补差’的‘刚需’。”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建议。 握指成拳解难题 “北京市已经研究出台相应的规范和引导。一方面是办学资质、办学标准以及疫 情防控的要求;另一方面,市教委将进一步加强对教师资质、超纲超前教学、教 学质量不高,特别是预付费资金、培训服务合同、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监督, 坚决堵住隐患。”前不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 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 培训机构具有鲜明的教育属性,直接关系立德树人的成效。这也就意味着,需要 对其在办学许可、登记、收费、广告宣传、安全、卫生乃至食品安全等方面严格 监管,划出“红线”,明确“底线”。 在教育教学方面,亟须督促校外培训机构遵循教育规律。“我呼吁,尽快在市域 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平台,将所有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情况、开 班情况、学生名单、培训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统一录入平台。”浙江省镇 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说。 同时,亟须对培训机构师资队伍的师德师风作出监管,不但要审核其资质,更要 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等各方面对其严格要求。 “治理的力量要注重统筹,进一步明确市场监管、民政、发展改革、财政、公安 等部门的责任,共同发力,力争取得重大突破。”陈宝生强调。 “九龙治水”如何变成“握指成拳”?有专家建议,可以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有关 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分工、压实责任、大力推 进。同时,需要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在行业发展、规范、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形成合力。 “要坚持眼睛向内抓治理,校内教育教学安排、管理服务要调整、要跟上,切实 解决好学校内、课堂内教不到位的问题。”陈宝生表示。 (来源:人民日报) 治理校外培训顽疾也是“刚需” 发稿时间:2021-03-23 10:24: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探索资金“监管人”账户,确保校外培训学费资金安全,为治理校外培训乱 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各种利益链条中,切断获取非法所得的源头,许多关联 问题当可迎刃而解。加大力度治理校外培训的顽瘴痼疾,需要更多相关职能部门 主动作为,创新服务学生和家长培优补差的“刚需”,促进校外培训市场规范有 序经营,带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最近,《人民日报》刊发“四问校外培训乱象”系列报道,就校外培训是“做 教育,还是做生意”“教知识,还是教套路”等进行深入剖析,探讨校外培训行 业健康发展之道。校外培训事关许多家庭,行业规模日益庞大,亟须规范管理, 如何有效遏制校外培训乱象,成为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 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下,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取得重要阶段性 成效。2018 年 8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 一批资质不符、违法违规经营的培训机构被依法关闭或停业整顿,但仍有部分培 训机构涉嫌超前教育、虚假宣传、乱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培训机构“卷款跑路” 事件也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学生和家长的权益。 目前,在线培训市场持续升温。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基础教育在线行 业融资额超过 500 亿元,超过了行业前 10 年融资总和。一些培训机构采取商业 化营销模式,使用做广告、拼低价、打白条等手段快速拓展市场,这不仅加剧了 市场的恶性竞争,也加剧了家长的焦虑心理。不少家长为孩子报名上了培训班, 但有的培训机构一旦资金链断裂,长期停课、退费难等风险就完全摊在了学生和 家长身上。 不可否认,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校外培训是不少家庭的“刚需”。有的孩 子放学早回家,家长没有下班无人看管,需要上“托管班”;有的孩子成绩不理 想,家长没有精力和能力辅导,需要上“补习班”;有的孩子各方面都比较优秀, 为了使成绩更上层楼,需要上“提高班”。因为有此“刚需”,在治理校外培训 乱象过程中,一些违法违规培训机构改头换面转向“地下”仍有市场,客观上增 加了治理和打击的难度。 与此同时,治理校外培训顽瘴痼疾,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也是“刚需”, 而且是更重要、更迫切的“刚需”。破解这一“刚需”问题,需要从长期以来家 长普遍反映的培训机构交费易、退费难等关键问题入手。建立第三方学费监管账 户,避免学费预付费直接交给培训机构作为盈利收入,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退费 难和“卷款跑路”等乱象。 第三方资金监管模式在平台经济中普遍使用,积累了许多积极的做法和经 验,值得校外培训机构监管部门借鉴和推广。没有了预付学费“提前赢利”的空 子可钻,校外培训机构“买几赠几”等恶性竞争手段也可望降温,有利于倒逼培 训机构把主要精力用于培训教育主业,推动行业规范经营健康发展。 今年春季新学期,北京海淀区教委率先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人”账 户,为保障学生和家长的权益做出了积极探索。具体做法是,由监管银行免费开 设学费资金监管账户,学生预付学费自动存进账户,监管银行再按“一课次一消” 的原则,将相应课时费划转给培训机构,未上课时学费按原路径退还至学生账户, 确保学费资金安全。近日,北京校外培训机构正在逐步有序恢复线下培训,海淀 区教委进一步明确,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复课必须接受资金监管。这一做法可促使 机构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真正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 探索资金“监管人”账户,确保校外培训学费资金安全,为治理校外培训乱 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各种利益链条中,切断获取非法所得的源头,许多关联 问题当可迎刃而解。下一步,加大力度治理校外培训的顽瘴痼疾,还需要更多相 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统筹配合,创新服务学生和家长培优补差的“刚需”,形成 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校外培训市场规范有序经营,带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胡梦飞 半月谈:不能让校外培训再造一个“教 育体系” 2021 年 03 月 22 日 13:26 来源:半月谈 半月谈评论员 储朝晖 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在学校这一国民教育体系之外,培训机构正在构建 另一个“教育体系”。 根据相关统计,在 2018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 之后,校外培训机构总数在 2019 年新增到达近 60 万家峰值,2020 年又新增 40 余万家,注销 10 余万家,机构总数远超同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量。加上同 一培训机构可以多点办班,客观上,校外培训机构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之外,有 着巨大影响力的存在。 实际上,多数培训机构钻了教育评价体系和考试招生制度不完善的漏洞,不 注重开展全过程教育,只关心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一些学生和家长受“唯分数” “唯升学”影响,也仅从提高考试分数出发,将越来越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用 在参加校外培训上,越来越多的学生难以依据国家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课时安 排、教育程序,完整、系统地接受义务教育。 学校教育、家长、学生、教师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校外培训机构绑架,校外 培训大有再造一个国民教育体系的趋势。 校外培训的大量出现,在治理过程反复变身存活,已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 将学生和家长置于两难面前:是选择快速“提分”以应对短期、功利需求,让孩 子上一所“好”学校;还是选择依据规范和规律,循序渐进获得健全成长。 现实中,大多数家长不能理性选择,焦虑情绪产生不断蔓延,带着孩子涌入 培训机构加入“提分”竞标赛。培训机构又利用家长“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的攀比心理营销,推高家长和学生对校外培训的需求和依赖,使得不少孩子失去 童年、失去自主、失去生成志向的最佳时机,背上超重负担,损害身体健康,形 成被动型人格。这或许能在“提分”竞标赛中实现短期功利性愿望,却可能影响 到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长远幸福,甚至可能影响到国家发展、民族前途。 面对这种愈演愈烈的不良趋势,任何一位有责任感的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必 须让越来越多的教育当事人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大范围过度培训直接影响到教育 考试评价结果的真实性,阻碍了教育实质公平;违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不利于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人的健康成长;挤压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时间、内容和 价值取向,难以实施完整的教育,与“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相背离。 立德树人,是“十四五”时期和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根 本任务,确保国民教育体系的健全和正常运行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基础。 治理寄生在现有教育体制机制和考试招生制度上的培训机构顽疾,需要防止 它们在现行教育体制外的一条利益链上运行,自成体系;需要引导教育培训机构 遵从教育方针,为学生多样性学习服务,成为学校教育资源不足的有效补充。只 有整体形成良性教育生态,才能更有效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建设教 育强国,培养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 【编辑:姜雨薇】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