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高三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高三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 含答案

ID:690787

大小:51.9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5-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模拟试卷(二) 语 文 命题人、审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得分: 本试题卷共 10 页。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正确理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丰富内涵,是中国考古学繁荣发展的基本前提。我们可 以从几个方面理解中国考古学的特色。 筑牢中国理论之基。考古学是一门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科 学,具有鲜明的历史学属性。1919 年五四运动以来,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唯物史观也逐渐进 入中国学界的视野。 新中国成立伊始,夏鼐和苏秉琦都自觉地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倡导在正确史观引导下, 实现从“为考古而考古”到“为历史而考古”的转变。到上个世纪 80 年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世界上 独一无二的中国社会历史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考古学的“中国学派”宣告成立。新中国历史学和考古学 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证明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历史和解释历史是考古 学的基本职责,以史育人是考古学的重要使命,什么样的史观就会导致什么样的历史解释和历史书写。广 大考古工作者只有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本学科材料的有机结合,才能构建起新时代的马克思主 义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体系。 探索中国方法之用。经过几代考古学者的工作实践和不懈探索,中国考古学在田野发掘、年代测定、 成分分析和文物保护等领域的技术手段不断成熟规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考古学技术体系。 以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基础的田野发掘技术为例,早在上个世纪 30 年代殷墟考古发掘中,中国考古学者 既充分借鉴西方考古地层学的长处,更从中国古代遗址的具体实践出发,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发掘方法 并传承至今。在理论方法层面,中国考古学者以器物类型学分析为基础,开创性地提出了考古学区系类型 理论和文化因素分析方法。 新时代的考古工作者要坚定学科自信,博采众长,守正创新,围绕“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 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的根本任务,大力开展学科交叉和学科整合研究,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 在本学科中的运用。 阐释中国文明之美。人类文明充满了多样性,每一种文明都诞生于特定的时空背景,形成了自身的文 化传统,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考古研究表明,诞生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 断的文明,是人类文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历经文化谱系构建和古史重建之后,中国考古学的学科重心 必然要转向文明阐释的主战场——“凝练文明基因,阐发传统价值,厚植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是新 时代中国考古学的重要使命。 考古学者要善于运用考古学的手段,科学挖掘蕴含在中华文明瑰宝中的优秀文化基因,深入研究中华 民族的文化根脉,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在人类文明中的重大贡献,深刻阐释中华文明“讲仁 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传统,推动人类文明走向“美美与共”。 (摘编自孙庆伟《中国考古学的特色与风格》) 材料二 方舱、防护服、载人工作平台……若在过法,很难把这些器具同考古联系在一起。在三星堆祭祀区发 掘现场,一个密封的考古发掘舱内,考古人员身穿防护服有条不紊操纵机械平台进行文物发掘。面对着 2000 平方米的考古工作平台,不少记者现场感叹,这里不像印象中的考古工地,而像实验室一样充满科技感。 1986 年,三星堆遗址 1 号坑与 2 号坑完成抢救性发掘,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本着“保护为主、抢救 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考古工作者很快对遗址实行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如今三星堆祭祀区 重启发掘更为引人注目: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预案层层审批完善,各种高科技设备充实,从发掘到研究环 节,全国 34 家科研单位集体攻关……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 6 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精美牙雕残件等重要文物 500 余件,在社会上掀起了新一波“考古热”“文保热”。从陆续出土的精美文物看,三星堆遗址再一次展 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昭告世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的属性。以全面勘探和重点发掘为带动, 做好三星堆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新征程汲取更为丰富的历史 文化给养。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华夏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凝聚着我们奋进新征程 的精神力量。在这次被大家称作“三星堆上新”的考古过程中,人们通过网络直播与新闻报道,热烈而深 入地参与到考古互动中。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 的认同与尊崇。 (摘编自宋豪新《引人注目的“三星堆上新”考古过程》) 材料三 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工作于 2020 年 9 月 6 日重新启动。考古工作者对三星堆遗址深入调查、勘 探与发掘,新发现 6 个“祭祀坑”,出土的文物再次惊艳世界。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专家王巍认为, 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首先要符合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特点,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我们通过研究生产关系、社会分化、国家的产生和出现以及各种因素之间 的互动关系等,把三星堆文明放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去研究。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田野考古技术和方法, 结合各种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共同进行考古研究。” 王巍说,三星堆考古中,我们强调各种区域文化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孤立看中央王朝,除此之外还看它 跟长江流域其他文明的联系。我们也在寻找它与境外文明的联系,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它和境外某一文 明发生关系。 (摘编自徐豪《“三星堆”意味着什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不能正确理解中国考古学的特色与风格,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限制。 B.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有着丰富的价值传统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C.在西方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中国考古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 D.考古工作者将三星堆文明放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研究,分析它和黄河流域等其他区域文明的联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考古学本身的历史学属性决定了我国考古学倡导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作为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B.考古工作者歪曲和篡改史实的行为体现其不正确的历史观,没有担负起考古学的基本职责与重要使命。 C.新技术支持下的新时代考古,不仅能降低考古发掘对遗迹的影响,也将为进一步研究留存更大空间。 D.“三星堆上新”考古过程中,人们通过网络直播等参与互动,兴趣浓厚,考古不再“默默无闻”,文物 不再“高高在上”。 3.下列不属于新时代考古人探索中国技术方法之用的一项是(3 分) A.实时监测敦煌石窟外部气象、噪音,内部人流二氧化碳指标,进行人流调峰。 B.通过器型、铭文等来判断青铜器是否为酒器,再由此判断其中的液体是否为酒。 C.运用拉曼光谱法分析检测河北磁县湾漳东魏北齐大型壁画墓中壁画颜料的成分。 D.利用地球物理探测、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研究中原史前聚落遗存的空间格局。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三星堆上新”的考古过程是如何体现中国考古学的特色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扬州的夏日 朱自清 ①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得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 来。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 而念过些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 得了。但在一个久住扬州像我的人,他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他的憎恶也许掩住了他的爱好;他也许 离开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若是想呢——你说他想什么?女人;不错,这似乎也有名,但怕不是现在的女人 吧?——他也只会想着扬州的夏日,虽然与女人仍然不无关系的。 ②北方和南方一个大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无水而南方有。诚然,北方今年大雨,永定河、大清河 甚至决了堤防。但这并不能算是有水;北平的三海和颐和园虽然有点儿水,但太平衍了,一览而尽,船又 那么笨头笨脑的。有水的仍然是南方。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称为“瘦西湖”,这个名 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老实说,我是不喜欢的。下船的地方便是护城河, 曼衍开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这是你们熟悉的名字——有七八里河道,还有许多杈杈桠桠的支流。 这条河其实也没有顶大的好处,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静,和别处不同。 ③沿河最著名的风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桥;最远的便是平山堂了。金山你们是知道的,小金山 却在水中央。在那里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错——可是我还不曾有过那样福气。“下河”的人十之九是 到这儿的,人不免太多些。法海寺有一个塔,和北海的一样,据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盐商们连夜督促匠 人造成的。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这个塔;但还有一桩,你们猜不着,是红烧猪头。夏天吃红烧猪头,在理 论上也许不甚相宜;可是在实际上,挥汗吃着,倒也不坏的。五亭桥如名字所示,是有五个亭子的桥。桥 是拱形,中一亭最高,两边四亭,参差相称;最宜远看,或看影子,也好。桥洞颇多,乘小船穿来穿去, 另有风味。平山堂在蜀冈上。登堂可见江南诸山淡淡的轮廓;“山色有无中”一句话,我看是恰到好处, 并不算错。这里游人较少。闲坐在堂上,可以永日。沿路光景,也以闲寂胜。从天宁门或北门下船。蜿蜒 的城墙,在水里倒映着苍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撑过去,岸上的喧扰像没有似的。 ④船有三种,大船专供宴游之用。小时候常跟了父亲去,在船里听着谋得利洋行的唱片。现在这样乘 船的大概少了吧?其次是“小划子”,真像一瓣西瓜,由一个男人或女人用竹篙撑着。乘的人多了,便可雇 两只,前后用小凳子跨着:这也可算得“方舟”了。后来又有一种“洋划”,比大船小,比“小划子”大, 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洋划”渐渐地多,大船渐渐地少,然而“小划子”总是有人要的。这不独因 为价钱最贱,也因为它的伶俐。一个人坐在船中,让一个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简直是一 首唐诗,或一幅山水画。而有些好事的少年,愿意自已撑船,也非“小划子”不行。“小划子”虽然便宜, 却也有些分别。譬如说,你们也可想到的,女人撑船总要贵些;姑娘撑的自然更要贵啰。这些撑船的女子, 便是有人说过的“瘦西湖上的船娘”。船娘们的故事大概不少,但我不很知道。据说以乱头粗服、风趣天 然为胜;中年而有风趣,也仍然算好。可是起初原是逢场作戏,或尚不伤廉惠;以后居然有了价格,便觉 意味索然了。 ⑤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 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谈着。回来时 再将茶壶和所谓小笼,连价款一并交给茶馆中人。撑船的都与茶馆相熟,他们不怕你白吃。扬州的小笼点 心实在不错:我离开扬州,也走过七八处大大小小的地方,还没有吃过那样好的点心;这其实是值得惦记 的。茶馆的地方大致总好,名字也颇有好的。如香影廊、绿杨村、红叶山庄,都是到现在还记得的。绿杨 村的幌子,挂在绿杨树上,随风飘展,使人想起“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里面还有小池、丛竹、茅亭, 景物最幽。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 ⑥“下河”总是下午。傍晚回来,在暮霭朦胧中上了岸,将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摇着扇子; 这样进了北门或天宁门走回家中。这时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闲”那一句诗了。 (选自《白华旬刊》第 4 期)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意味着水是扬州夏日的特质。文章扣住这个“水”字,引出对扬 州夏日美好情致的回忆。 B.文中说“北方无水”,是因为北方降水很少,只偶尔有大雨降临;加之北平的三海和颐和园的水太平衍, 一览无余而缺少了情味。 C.文章先总写护城河曲折而幽静的特点,再分写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桥、平山堂等沿河景点因得了水的 灵气而生动如画的意趣。 D.写水岸的风俗人情,落脚点在茶馆。通过比较其他地方的小笼点心、茶楼布置来突出茶馆之妙,表现作 者对扬州夏日的无限思念。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先扬:写许多人称道扬州;后抑:“我”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再扬:“只会想着扬州的 夏日”。抑扬自如,曲折有致。 B.不同的船各有妙处,作者写得详略相间。将笔墨集中在“小划子”上,是因为它价钱低、灵巧符合作者 的审美,还有天然风趣的船娘。 C.文中写到船的花样种类、瘦西湖上的船娘和下街的茶馆,都是为了反衬扬州夏日特有的水趣,表现了雅 趣横生的扬州富于情韵的美感。 D.本篇游记虽未对扬州的湖光水色进行生动细腻的描绘,但在平实质朴的文字里、洒脱自然的笔调中寄寓 了作者对扬州之夏的独特情感。 8.这篇散文写了扬州夏日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 分) 9.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流淌着情韵,又渗透着理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 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 白山。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 听视聪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 执师资之礼以事焉。卢照邻有赋云:“邈道合今古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推步甲子度量乾坤则洛 下闳安期先生之俦也。” 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 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 张而为虹霓,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①,彰而为气 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 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症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故五 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薄蚀,孛彗飞流,此天地之危疹也。寒暑不时,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踊,天地 之瘤赘也;山崩土陷,天地之痈疽也;奔风暴雨,天地之喘乏也;雨泽不时,川源竭涸,天地之焦枯也。 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 夫,公侯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圆也。” 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 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不死者也。初,魏征等受诏,修 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 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 之。 (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①荣卫:中医术语,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荣气行于脉中,属阴,卫气行于脉外,属阳。荣 卫二气散布全身,内外相贯,运行不已,对人体起着滋养和保卫作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邈道合今古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推步甲子/度量乾坤/则洛下闳/安期先生之俦也 B.邈道合今古/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推步甲子/度量乾坤/则洛下闳安期/先生之俦也 C.邈道合今古/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推步甲子/度量乾坤/则洛下闳/安期先生之俦也 D.邈道合今古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推步甲子/度量乾坤/则洛下闳安期/先生之俦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宗,和后文的“高宗”均是帝王的庙号。开国皇帝常为“太祖”,第二代多为“太宗”,本文指唐太 宗。 B.邑司,是唐朝管理公主事务的机构或供职于这一机构的官吏,《旧唐书•职官志》有载:“王公以下置府 佐国官,公主置邑司。”由此可知,孙思邈曾事奉鄱阳公主。 C.乡里,周代在天子及诸侯国都郊内置乡,民众聚居之处为里。后世指乡民聚居的基层单位,本文可指故 里乡亲。 D.牲牢,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据祭祀者和受祭者不同,及所用牺牲的搭配 不同,分为太牢、少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孙思邈淡泊名利,不求奢华。对太宗、高宗的征召,他均固辞不受,临终前叮嘱子孙从简安葬。 B.孙思邈学识渊博,贯通古今。他自幼聪颖过人,二十岁已通百家之说,魏征受诏修史,为防遗漏多次向 他请教,他以口传授,使听者如亲见。 C.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他通晓养生之术,隐居太白,顺应自然,养志养心,年岁极高而视听不 衰,精气旺盛。 D.孙思邈深通医理,讲究天人合一。他将医道与自然、人事融合一体,认为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与天地运行 变化规律相通,人只有顺应天地变化,才能维护健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 (2)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14.孙思邈有哪些“为医之道”?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表述。(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别薛华①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送送”意为送了一程又一程,“遑遑”言友人之惶惶不安,巧用叠字,富有音韵美。 B.颔联紧承上联细致描景,“千里”“百年”实指行程远近、时间长短,寄予深沉感慨。 C.尾联绾合题意,意蕴与杜甫《梦李白》中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两句相近。 D.本诗为五言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工稳妥帖,全诗语言洗练,情思真挚,含意隽永。 16.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 ”一句,借孔明的房子来写自己的陋室;“ ”一句,借孔 子的话以表明自己安贫乐道的心性。 (2)李白的《蜀道难》中,引用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典故写蜀道的开通,使用这个典故的诗句是 “ , ”。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 的观点是相同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苏扇的特点就在于_________。扇面讲究,大多用棉料、宣纸裱成,除素面外,更有了酒金、泥金等高 档扇面。以其张扬个性,故能契合不同阶层的志趣追求。 扇子之所以能在苏州得以发展并形成趋势,更有赖于苏州这一名城的深厚文化历史底蕴。自伍子胥 _________筑城以来,苏州代有名人文人,明代中期沈周、文徽明、唐寅、仇英确立了中国画坛的吴门画派, 更大大地影响和推进了苏扇的发展,苏扇高雅清丽的格调也逐渐形成。而今苏州博物馆所收藏的大量明清 以来的扇面书画即是明证。 雅致秀气的姑苏折扇在经过数百年的流传之后,如今生产工艺水平更高,品种更加_________。“水摩 骨玉折扇”,有“苏州雅扇”之称,扇骨采用洁白无斑点的冬季毛竹,经过劈、浸、晒、磨、烫等多道工 序,加工成蜡黄玉润、丝纹纤细、光洁明亮的扇骨,扇面采用花纹清晰的棉料宣纸,上胶矾裱制而成,厚 薄均匀、平正牢韧、久用不裂,配上书画后,令人_________。由于以上特点。使苏州折扇已不只是生风用 具,而且成为了人们贮藏的珍品。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精工细作 相土尝水 繁多 手不释卷 B.精益求精 一衣带水 繁盛 爱不释手 C.精工细作 相土尝水 繁多 爱不释手 D.精益求精 一衣带水 繁盛 手不释卷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苏州雅扇”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B.现实生活中的我对“小花旦”这个人物的感受很深。 C.这一回,王占黑逐渐离开了她所熟悉的“昨日世界”。 D.“其实农村人都挺不容易的。”刘佳宁叹气说道。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想要好记忆,①__________。长期以来,人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②__________,科学家找到了 其中的奥秘:当人进入深度睡眠时,大脑神经元会长出新的突触,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从而巩固和加 强记忆。这项研究成果对孩子学习特别重要。如果孩子不停地学,甚至牺牲睡眠来学习,是不可取的,因 为大脑神经元不会有新突触形成,所学根本记不住。 进一步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睡眠都对记忆重要。睡眠分为慢波睡眠和快速动眼睡眠等多个阶段,慢波 睡眠是基本不做梦的深度睡眠,而快速动眼睡眠是多梦的睡眠。研究发现,睡眠时大脑并不是很安静,而 是很活跃的。但做梦的睡眠对记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慢波睡眠。在慢波睡眠过程中,像电影重放一样, 原来学习时活跃的那些细胞,重新活跃起来,从而长出新的突触。还有一个重要发现是,③__________。 一个神经元有许多分支,就像一棵树一样。学习新技能时,突触只在特定分支上生长。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8 个字。 (6 分) 22.请结合材料内容,用一个长单句给“慢波睡眠”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 45 个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国潮”是一种现象,它需具备两个要素:其一,要有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其二,要与当下 潮流融合,更具时尚感。 材料二 “90 后”“00 后”是生活在国富民强时期的一代,拥有民族的文化自信,他们不再视国潮国风为 老气、传统的符号,而是将其看作一种国际的文化浪潮、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 材料三 近年来,消费市场上涌动起一股“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老字号品牌焕新, 传统品牌升级,新锐品牌的崛起…… 对于“国潮”,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想?请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1 届模拟试卷(二) 语文参考答案 1.C(“中国考古学在西方地层学理论指导下”说法有误。) 2.A(“考古学本身的历史学属性决定了我国考古学倡导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作为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这一说法于原文无据。) 3.B(“通过器型、铭文等来判断青铜器是否为酒器,再由此判断其中的液体是否为酒。”只是根据肉眼和 经验判断,不属于新时代的新技术。) 4.①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提出正确理解中国考古学的特色与风格的重要性,然后具体从筑牢中国理论之 基、探索中国方法之用、阐释中国文明之美三方面来论证其特色,条理清晰。②运用讲道理、举例等论证 方法,如论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性采用了道理论证,列举考古学者在实践和理论层面的技术成果 来论证探索中国方法之用的观点,论证有力。(每点 2 分) 5.①三星堆考古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的属性,体现 “筑牢中国理论之基”。②三星堆考古运用现代化设备、高科技手段,多家科研单位集体攻关,体现“探 索中国方法之用”。③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承载着中华灿烂文明,考古工作者做好研究阐释工作,有助于增 强文化自信,助力强国征程,体现“阐释中国之美”。 6.B(作者认为“北方无水”的原因之一,应是大水决堤带来祸患,失去了水带给人该有的情致,以此衬托 扬州之水的情味。) 7.C(不是反衬,是映衬。) 8.①河流众多,曲折幽静。②沿河风景,别有风味。③三种游船,各有韵味。④临河茶馆,既多且好。 9.①本文在看似平淡的叙写中充溢着对扬州夏日的深切怀念,蕴涵着作者特有的审美情趣,既有情韵又含理 性思考。(2 分)②作者写蜿蜒曲折的江南水道上的船上风景“简直是一首唐诗,或一幅山水画”,沿河各景 点都因得了一泓碧水的灵气而生动如画,写北门外茶馆的妙趣,游客悠哉地享用等,流溢于笔底的尽是关 于扬州之水的富于情韵的美感。(2 分)③作品一开始便透露出作者的理性精神和美学观。他批评一般人跟在 诗人文士背后,随声附和地称道自己未曾亲历的扬州,仅靠着“耳食”来构筑关于扬州的海市蜃楼;他虽 爱扬州的秀水,但又批评“瘦西湖”这个名字是“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2 分) 10.C 11.B(文中指高宗把鄱阳公主的封地宅邸赐给孙思邈住。) 12.B(“使听者有如亲见”误,应是孙思邈口述史事完备,无一遗漏,如他自己亲见。) 13.(1)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赞叹说:“这是一个神童啊,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如果在我这小州衙就 难以施展作为。”(恨、器、难为用,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孙思邈)说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清楚明白如同他亲眼所见。根据这件事(这种情况)参考衡量,他 已是不止百岁的人了。(历历、参、啻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14.①要研究病理,顺应自然规律;②要胆大心细,见机而动,灵活机智;③医者要品行方正,治病救人, 不贪名利。(每点 1 分,答出 3 点得满分) 15.B(未细致描景,“千里”“百年”也并非实指。) 16.相同:都表达了送别朋友的依依深情,同为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怜惜和劝慰之意。(2 分) 不同:《别薛华》情绪低落哀伤,诗人仕途受阻,客居蜀地,“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等诗句,流露 出诗人羁旅飘零的伤感和怀才不遇的孤愤。(2 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情感高昂豪迈,一洗送别诗的悲酸 缠绵之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表现了豁达乐观的胸襟和对真挚友情的深刻认识。(2 分) 17.(1)南阳诸葛庐 何陋之有(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 必贤于弟子 18.C[精工细作:指做一样东西很用心,做得精致而细腻。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 求更好。相土尝水:指了解土质和水情。一衣带水: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面,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 繁多:(种类)多;丰富。繁盛:繁荣兴盛;繁密茂盛。爱不释手:指喜爱得舍不得放下。手不释卷:指手 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 19.B(B 项和文中的引号标注的都是特定名词。A 项,表示讽刺。C 项,特殊含义。D 项,表示引述别人的话。) 20.示例:由于以上特点,苏州折扇已不只是生风用具,而且成为了人们收藏的珍品。 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一是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可删掉“使”。二是 搭配不当,“贮藏”指储藏,与“珍品”搭配不当,可改为“收藏”。 评分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给分。 21.示例:①得有好睡眠②现在③突触并非随意生长 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22.示例:慢波睡眠是指基本不做梦的能促使大脑神经元长出新突触有助于巩固和加强记忆的深度睡眠。 评分参考:“基本不做梦”“能促使大脑神经元长出新突触”“巩固和加深记忆”“深度睡眠”、长单句, 每个要点 1 分。 23.略 [参考译文] 孙思邈,京兆府华原县人。他七岁入学,每天能背诵一千多字的文章。20 岁时,就爱谈论老庄及诸子 百家之学,兼好佛家经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感叹说:“这是一个神童啊,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 如果在我这小州街就难以施展作为。”周宣帝时,孙思邈因为王室多变乱,就隐居在太白山。他曾对自己 亲近的人说:“过五十年后,应有圣人出现,我将帮助他来救济世人。”到太宗李世民登上帝位,征召他 到京城,他年事已高,但耳聪目明,太宗要授给他爵位,他坚决谢绝。显庆四年,高宗李治召见他,授予 他谏议大夫官职,又坚决辞谢不接受。 上元元年,孙思邀推脱有病请求回乡,高宗特赐良马,又把已故的鄱阳公主的宅邸赐给他居住。当时 的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人,以待师长的礼数来侍奉他。卢照邻作赋说:“孙思邈的思想贯通古今, 学术穷尽天文、历法、占卜等数术。他阐述世界万物之本永恒不变的高超见解,就像古代的蒙县庄子;推 算天文历法、量度天地,则可以与洛下闳、安期先生这类人相提并论。” 卢照邻患有痛苦难治的病,医生不能治愈,于是问孙思邈:“高明的医生治病,是依据什么道理呢?” 孙思邈说:“我听说善于谈论天道的人,一定以人情事理作为依据;善于谈论人道的人,也一定要以自然 法则为根本。天有四时之变化,五行之运转,寒暑之更替。天地循环运转时,和顺就化为雨,奋激就化为 风,凝结便是霜雪,张扬就成虹霓,这就是天地的自然规律。人有四肢五脏,一醒一睡,呼吸吐纳,精神 元气循环往复,流动而成气血营养,显露而成人的气色,向外振发而成声音,这是人的规律。阳通过人的 形体表现出来,阴通过人的精气表现出来,天和人是一致相通的。当阴阳失去作用时,蒸盛就会生热,阻 塞郁结就会生寒,凝结就成肿瘤,凹陷就成毒疮,奔跑就会喘息困乏,竭尽(精气)就会焦枯。症状显露在 表面,而病的变动却形成于体内,如果把这种道理推及于天地,结果也是如此。所以,金、木、水、火、 土五大行星消长进退,星辰运行错位失度,日蚀月蚀,昔星离轨陨落,这就是天地的大病。寒暑不合季节, 是天地蒸热闭塞所致;岩石耸立大地往上踊起,是天地的肿瘤;山崩地陷,是天地的毒疮;狂风暴雨,是 天地的喘息和困乏;雨露润泽不及时,河川枯竭,是天地焦枯的表现。良医治病用药石疏导,然后用针灸 治疗。圣人用高尚的道德调和济世,用政事清明通达作为辅助。因此,人身上有可以治好之病,天地间有 可以消除之灾。”他又说:“治病时胆要大而心要细;心智要圆活而品行要方正。《诗经》说:‘如临深 渊,如履薄冰’,说的是临事的小心谨慎;‘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护卫’,说的是大胆勇敢;‘不 做因私利而违背礼义的事情,不做因不合乎礼义而使自己感到内疚的事’,说的就是品行方正;‘看到适 合机会就毫不迟疑,马上行动,等不得一天过完’,说的就是灵活机智。” 孙思邀自称生于开皇辛酉年,至今九十三岁了。询问乡里的人,都说他是几百岁的人,他说起北周、 南齐年间的往事,清楚明白如同他亲眼所见。根据这件事(这种情况)参考衡量,他已是不止百岁的人了。 但是视力听力不衰弱,神采精力旺盛,可称是古代聪明博学通达长寿不老的人了。当初,魏征等人接受诏 令编修齐、梁、陈、周、隋的史书,担心有遗漏,多次去询问孙思邀,他口述起来,好像那些史事是他亲 眼所见。 孙思邀于永淳元年去世。立遗嘱让家人从简安葬,不要陪葬器物,祭祀不用羊牛猪等牲畜。死后一个 多月,脸色外貌没有变化,抬起遗体入棺,轻得好像只是空空的衣服,当时的人感到很奇异。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