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题 9 审美教育,人生品位
【命题预测】
话题界定:审美教育,人生品位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创造活力。从细处讲,美育可
以引导青少年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关乎青少年人格的养
成、灵魂的塑造,关乎人民群众坚定文化自信。
高中语文学科素养中有“审美鉴赏与创造”一项,但高考作文对“审美”的考查几乎还是“空白”,这
就极大地增强了考查的可能性。如何在作文中体现对这一素养的考查,值得我们思考研究。对“审美”的
考查,应该与青年人的人生相联系,所以我们把“审美”与“青年人的人生品位”的关系,作为预测的话
题。此话题能够凸显应用性与思辨性。
【高分建议】
对于审美与人生品位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清晰;审美可以从多个角度把握,如自然之美、诗词之美、艺
术之美;要多记住一些材料如主席诗词的崇高美,乡村、城镇建设的风景之美,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
在分析时要尽量做到深刻,不能只摆现象,要善于分析原因、危害,多找解决问题办法,能够推知未
来发展。
谈美,语言尽量优美一些,多记写材料、考场上善于联想,是提升语言的现实途径。
【认识提升】
一、美育的意义
(一)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
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
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美育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
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今天,美
育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论是校园里的美育课、家庭中的亲子绘画,还是美术馆里孩子们的身影,
都反映出“以美育人”理念的深入人心。通过绘画、音乐、文学作品等,让美的元素进入孩子的世界,在
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也正是在这种可感
可知的审美中,引导孩子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
文化。
美育不是应试,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而是让孩子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毋庸讳言,一段时间
里,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相对属于短板。在一些人看来,美育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接
受美育;在具体的美育工作中,存在着以技代艺、重应试轻素养等现象。从学校到家庭和社会,都要更加
重视美育,摒弃功利化的美育倾向,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让他们受益
一生的美育。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近代以来,从王国维将美育和智育、德育并举,到鲁
迅写就《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再到蔡元培发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思想家们从来都是在民族兴盛、
文明赓续的高度看待美育。也正是因为美育有着塑造灵魂的重要作用,更需要通过美育工作,引领学生树
2
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把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孩子们的内心,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二)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
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
面对新时期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一定要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
培先生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华为在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
艺术和美的追求。可见,不只是今天,美育早已为人重视,古已有之。健全的人格怎能不懂感受美、
欣赏美?而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就是能够创造美的人才。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学校将智育教育作为唯一培养目标;看惯了社会、家长对
于孩子的培养一切以分数为定论;看腻了还未成年的孩子被繁重的学业负担压得抬不起头,匆匆赶路,
走向一个又一个补课班……当一个社会太过急功近利,当人们内心被功利所缚,人们只能行色匆匆,
眼光向前,急忙之中早已失去感受美的能力,何谈创造美?所以,不妨慢下脚步,家庭、学校、社会
形成一个浓厚的美育氛围,以美育人,不止看重孩子的成绩,还应重视成绩之外更高层次的发展。“美
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如此才能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多元化人才,才能
引导青年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
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
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
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显然,只有全社会重视美育培养,创新美育形式,重视文学、艺术、哲学、
历史等学科的涵养,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价值,才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才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以美育人,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生活之中除了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让我们在奔波行
走之中,驻足留恋,这生活本来就很美!这样的人,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幸福;这样的人才更有温度,
而不是冰冷之躯,对生活冷眼旁观,处处是敌意;这样的人,也是时代所需。
恩格斯说过,“文艺复兴是一个既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期”,遥古畅今,在“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的新时代下,同样会产生巨人!
(三)如何开展美育教育
美育,从小抓起。美育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贯穿在个人成长的始
终。美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如果长大成人后再去接受审美教育,原有的审美观念会容易被固化,发现美、
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就会较弱。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接受审美教育,能够从小感受美、鉴赏美,久而久之,
审美理念就会愈来愈强,循着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能力就会愈强。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应注重青少年的审
美教育,尽可能营造浓厚的“美”的氛围,让其从小徜徉在艺术经典之美、科学之美、生活之美的广阔海
洋中,以多元化的方式,熏陶润育高尚的趣味和格调。
美育,从课堂内外抓起。美育可以说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美育,既在课堂内又
在课堂外。对学校而言,要把培养美的心灵作为美育的目标,把美育的个人价值、国家民族价值、中华文
化坚守与自信的价值讲深讲透,这样才能滋养青少年的心性、温润他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心智。对社会
和政府而言,要把提升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大众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作为美育教育的追求目标,通过高雅艺
术、艺术展演、博物馆展品、城市景观等各个方面,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的能力,使其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3
美育,从融合中抓起。美育关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乎社会意识、社会风气,关乎广大青年学
生“本质力量”的发挥和素质禀赋的养成。坚持美育与德育相融合,实现以美引善,寓德于美;坚持美育与
智育相融合,达到情理交融,以美益智;坚持美育与体育相融合,呈现健、美结合,相映生辉。将美育融入
德育、智育、体育之中,不仅能极大地改变“三育”品质,而且能使教育真正起到树德立人的作用。
(四)具体的审美
1.经典中的审美
(1)《诗经》中的审美
数千年来,《诗经》以审美教育传播风雅精神,涵养中华民族的艺格、人格与国格,沃灌奔腾不
息的中国精神。
《诗经》诱发的风雅之美,大致由五种要素构成:一是要心灵绝假纯真,二是要对他人抱有温情
和善意,三是要做博物君子,四是要有高雅的言谈和仪态,五是要具备以优雅方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
力。《诗经》中,风主情感,雅偏理性;风基于人性自然流露,雅起于后天礼乐陶养;风代表民间活力,
雅代表官方价值。在两两相契中,双方都克服各自的偏至向中间地带靠拢,既“发乎情”又“止乎礼义”,
既表现哀乐、怨刺,又要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两者融会则铸成一种情理合一、人性涵咏、官民
共赏的艺术和社会理想,其审美表现就是一种含蓄蕴藉、温柔敦厚的风雅之美。
(2)主席诗词的审美特征
毛泽东诗词的美学特征,把它概括为崇高美:选取雄伟巨大的形象,表现自然的崇高;人战胜自然的愉悦,
高屋建瓴的气度;直抒胸臆,表现了崇高的精神世界。阳刚美:状写雄奇的景象,具有"壮美"的内涵,别离悼念
故人在他的笔下都写得阔大壮美;作品中充满生机的动态的景,大起大落的情;充满了历史感,沧桑感,"紧张
"的感觉。典雅美:富于哲理性,引人思索,余味无穷;充满了书卷气,用典博采广取,方法多样;他主要继承中
国古典浪漫主义诗人的传统。意象美:借景生情,情景交融;时间意象具有悠远的历史感;空间意象显示出惊
人的概括力。
(3)《边城》的审美
沈从文创作《边城》的主旨:“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入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
于人性的人生形式。他极力描摹湘西自然之明净,心灵之清澈,这歌了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诗意
湘西风光与人性,与当时属于文坛主力文学的极力签人性的启蒙文学作抗衡,并想借此鼓舞大众沉睡在
心灵深处的美学情怀,重新以美芧视角去亩视身处的社会风情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从而再现民族
自然之美、传统之美、品性之美。
(4)《兰亭集序》文章内容的审美价值
从文章的内容中来看,《兰亭集序》中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却又能融会贯通,不仅没有使文章变得
杂乱反而体现了多维性的结构艺术之美,前半部讲生活之乐,后半部重生命之感,通过高超的描绘手法,
使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感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而《兰亭集序》中的精神美学更是我们学习的
重中之重,作者从山水的自然之美中体会到宇宙之大,通过联想又体会了生命之真谛,明白应该让美好
的情怀和思想成为后人的动力的榜样,以乐止悲,乐观向上,可以说这种精神思想传颂千年甚至万年也
仍拥有值得我们学习和感悟的价值。
【 传承经典,审美创造】
康震说,《经典咏流传》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每一首歌和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
的背后承载的是辉煌或失落,但都与亘古绵延的文化传统相连接。“这些诗歌跨越千年之后到达现代,无论
承载的是辉煌还是失落,都变成无以复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骄傲。”
4
《经典咏流传》的创新手法为诗词注入活力,使之放下高冷架子,变得更亲民、更通俗易懂、更能让
你我接受。借住流行之壳,古典诗词“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入人们耳中。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诗词被改编,
更多被忽视的作品会跳出历史的窠臼,焕然新生,让经典诗词永远流传。
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经典文化的“共同情感”从未改变。经典的厚重在于,曲终之时情不了、意
不散、神不灭,它们所延绵的精神和风骨,在今天依旧浸润指引着我们。
2.乡村振兴路,美育不缺席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千百年来,乡村生活、乡土情怀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蕴含着最深
沉的乡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风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绿水青山,
都是刻写在大地、刻画于人心的优美图景。可以说,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离不开生活环
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建设。
也要看到,一些乡村在追求美、营造美、建设美的过程中,曾走了些弯路、遇到了些问题。比如,农
民整体搬迁、连片建设新居,往往因为规划不到位,“只见新房,不见新村”;一些历史文化古村落,在保
护和开发中随意拼凑建筑符号,导致“千村一面”、文化品位不高;村民盖房缺规划设计、缺专业指点,瓷
砖墙、琉璃瓦、塔尖顶等元素和风格杂糅。这些都提示我们,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活环境、文化品位、乡
风民俗等各方面的美育建设。
建好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也能通过激发“美”的感染力、文化的感召力,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
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从美丽生态,
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三美融合”,才能构筑城乡全域美丽新格局。
【素材精选】
(一)美育主题的名言
1.人不只靠吃米活着。(巴金)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吴冠中)
4.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朱光潜)
5.没有爱伴随着美,就没有生命,没有诗。(别林斯基)
6.用美育为人生铺底,生命必然绚丽多彩。(网络评论)
7.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
8.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赵婀娜)
9.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蔡元培)
10.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
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人民网)
11.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罗丹艺术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
发现。
12.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却很多。如今的许多成功人士,包括企业家、媒
体人、白领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想必都很出色,然而,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艺术和鉴赏。”
13.康德说:美是一种没有目的的快乐。
(二)精彩语段
语段一: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美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从学
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整体美育环境和美育共识。通过春风化雨的美育工作,让孩子成长为有信
5
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成就更加丰富和饱满的人生。
语段二 :美育绝不是“无用”,而有实实在在的“大用”。物理学家钱学森雅好书画,园林学家、古建
筑学家陈从周热爱文学,农业学家袁隆平喜欢小提琴,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以杰出的综合素养在
各自领域斩获殊荣。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呼唤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当美育的种子播进每个幼小的心灵,一朵朵美好的青春之花终将绽放于中华大地。
语段三:中国知名画家吴冠中曾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如果说智育教的是科
学求真,德育教的是思想向善,那么美育教的是心灵尚美。艺术课程能提升审美、陶冶情操,让一个人的
精神得到滋养,心灵得以净化。正因如此,电影《无问西东》中,西南联大的学生们在简陋的校舍中“静
坐听雨”的场景格外动人;而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艺术更是驯服了一群打架斗殴、冷漠自闭的孩
子,让他们慢慢变得活泼开朗,找寻到人生的希望与生命的热忱。
【相关主题写作】
角度一:.“学会审美,健全人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疫情期间,湖北仙源中学的杨老师带领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以一幅幅励志漫画来驱散
疫情的阴霾:厦门六中合唱团用阿卡贝拉的形式演唱《夜空中最亮的星》《微光》,一首首经
典歌曲令人泪目。追溯历史,打开苏轼的朋友圈,我们看到有文与可的《墨竹》、黄庭坚的《松
风阁诗帖》,还有赤壁的清风明月……也许正是这些美好让他走出生命的泥淖。
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狭义的美育主要指艺术教育。而广义的美育是指一个人在人生境
界中所达到的最高水准,也就要关系到每个人怎样去追求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
以上材料引发了育才中学同学们的思考与讨论,作为该校的一名学生,请你给校团委写一
封信,建议学校举办“学会审美,健全人格”的主题周活动。
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贴合背景,符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美名言:】
王尔德:生活的奥妙存在于艺术之中。
尼采:人是由最卑微的粘土与最贵重的大理石所构成的,人本身就是大自然创造的艺术品。
伏尔泰:外在的美只能取悦人的眼睛,而内在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
伏尔泰:外在的美只能取悦人的眼睛,而内在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康德:世界上只有两
样东西让我敬畏,一个是我头顶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心中永恒的道德律令。
普鲁斯特:我曾经长久地凝视着一株开花的李子树,贪婪地留恋着其中的真理。
巴什拉:当一个事物变得更美一点,它就成了另一个事物。
桓宽《盐铁论》:至美素璞,物莫能饰也。至贤保真,伪文莫能增也。故金玉不琢,美珠
不画。
杜甫: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蔡元培: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习作范文】
以审美涵养人生、健全人格
尊敬的校团委领导:
您好!
6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绘画可以驱散疫情阴霾,歌曲可以打动人们内心,苏轼凭
借艺术之棹走出生命的泥淖。我们相信,学会审美既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也有助于提
升人生境界。所以,我建议学校举办“学会审美,健全人格”的主题周活动。(起)
美是理念的感性呈现,学会审美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席勒将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感性的人、审美的人、理性的人。“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成为审
美的人。”所以,学会审美是我们提升自我、实现诗意人生的必修课。王羲之在兰亭的流觞曲
水中寄托人生兴怀,苏东坡在赤壁的清风明月中体悟世间哲理,梵高笔下流转的星空、金色的
向日葵成为古往今来人们追求璀璨、热烈人生的明证。人们对美的孜孜以求,让我们成为了“大
写的人”,也汇成人类文明滔滔不息的万古江河。(承 1)
美是人生的极致呈现,学会审美是健全人格的有效路径。人格教育最为重要的是辨真伪,
知善恶,识美丑。我们追求的美,不仅仅体现在艺术的课程中,更是贯穿于人生的课程中,因
为尚美的人是人格健全的人,而完善的人格,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屈原“亦余心之
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让我们知道了坚守理想的可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砥砺着我
们不屈不挠的奋进之志。而人生的每个十字路口,总让我们回想起西西弗斯般不屈的奋斗者,
他们身上熠熠闪耀着坚韧与壮烈之美。这份美,是我们健全人格的重要力量,是我们面对人生
岐路时能够坚守自己价值观的压舱石。(承 2)
尊敬的领导,我们倡导学会审美,更要让同学们知道何为真正的美。在实用主义思潮的影
响下,一些畸形审美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一些年轻人对名牌鞋服、大牌手机趋之若鹜,成为
了拜物教的盲目追随者;很多人在“娱乐至死”的时代碎片中沉迷快餐文化、低俗文化而迷失
自我。就像美玉之美在于它能敦品励行,而非自我装潢,一时风行的未必是真正的美,流于感
官的往往偏于肤浅。“至美素璞,物莫能饰”,通过开展活动来倡导同学们学会健康的审美,
更是我们对抗畸形审美的题中之义。【转】
音乐家谭盾说过,一个爱艺术的民族、一个学艺术的民族、一个对教育和美非常崇尚的民
族,一定是非常伟大的民族。每个人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人格和更高的
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民族之幸。(合)
育才中学一学生
2 月 10 日
角度二:美育的尴尬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不能缺少美,“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美育的
熏陶,一个社会没有诸如音乐、绘画、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的支撑,将是什么样的情景。可是在现实
中,美育却遭遇不少尴尬:有些家长迫于孩子的学业压力,只能让美育靠边站;有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
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有些学校任意挤占美育课程时间,美育课变成少数特长生的必修课。对此,教育
部门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再做决策。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
提出希望与建议。
【优秀作文】
向美而行
亲爱的同学、老师们以及尊敬的各位家长:
7
今天,我以教师代表发言,倍感荣幸。
王国维先生认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
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美,引导人们超越自身利害的局限和有限生命的束缚;美,有助于拓宽胸襟、更
新气象,构筑丰满、积极的精神世界。美育的首要职责是让人懂得如何感受美、欣赏美。希望我们的学校
重视美育,让同学们心中装有美,并善于发现美。不仅能感受、欣赏自然、生活的美,更能努力培育美的
素养,塑造美的心灵,热爱生活,创造美好。
我们的美育应该教孩子们学会欣赏艺术之美和自然之美。欣赏美的过程是丰富人生意趣、增强生命
力量的过程。艺术是自然和生活在艺术家心灵中的投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莫奈的睡莲,梵高的向日葵,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艺术家留给人类的瑰宝,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敏锐的生命直觉。长河落
日、青松翠柏,疏雨梧桐,小桥流水,大自然或雄伟或秀美的景色,带给人们或开阔或静谧的心境。
欣赏艺术之美和自然之美,需要有开放的心态,也需要有探索的勇气。徜徉在艺术和自然的天地里,
世界必将更加精彩,人生也必将通向更加高远宽广的境界。
美育还应该教孩子们去用心感受科学之美。科学崇尚真理,科学是美与真的统一,良好的审美感觉
有助于发现真理。
杨振宁先生在一次题为“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的演讲中谈到:“无论是星云之大还是基本粒子
之小,无论漫长的时间还是短短一瞬,都受几个基本科学规律控制,这是一种大美。”广阔的科学世界蕴含
着无限的大美和惊喜,孩子们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努力去品味科学中最美妙的诗篇。
我们的美育更应该教会孩子们用一生去追求人性之美。人性之美永远照亮人类前行的方向。悲天悯
人的情怀、坚毅不屈的精神是人性之美。
美国第 16 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献身于人生来平等的理想,他因为坚定推动解放黑人奴隶的事业,
倒在了冰冷的枪口之下。但他不妥协、不退却的身影,永久定格在人类史册中。淡泊名利的风骨、谦和包
容的胸怀也是人性之美。
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先生,为人诚恳、谦虚、温和、朴素,总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在他心中,
每个笨拙的背影都蕴藏着可敬的人生与爱;夏夜失眠带给他的也不是烦躁,而是一篇隽永美文《荷塘月色》。
所谓文如其人,人品决定了文品风格,朱先生的人品、学问、文章,也如清澈的流水,静静滋润慰藉人们
的心灵。
我希望同学们以那些坚守理想价值、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为榜样,在完善自己、铸就个人美好人生的
同时,温暖整个世界。
同学们,世界是多彩的,希望你们与美相伴;人生是漫长的,希望你们向美而行。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的聆听!
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
(点评:黄金标题 1+1,对象加角度,题目整饬,有气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此发言。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
中华之美,古来共谈。我们就是在耳濡目染之中感受并获得美的体验。牙牙学语时,我们含混地吐出“小
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我们对美最初的体验;学海泛舟时,我们高声诵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
挂倚绝壁”,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点评:论证角度一:美育的外延)
成长之路,繁花似锦,美的体验与培育,浇灌着我们的精神百花园。我们见过青莲居士笔下“连峰去
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绝美峭景;我们品过“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的忧思氤氲;我们听过“但
8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悠远绵长……美育正是经由生动形象来传达,以融合善和真理、力量的美感形
象开蒙启智、滋润心灵,从而培养道德,涵养精神。(点评:论证角度二:美玉的作用)
犹记得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的确,美是有力量的,没有
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而美育正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一直滋润着人们的精神家园。
但是,放眼当下,美育却正遭遇着尴尬的处境。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家长迫于孩子的学业压力,只能
让美育靠边站;有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有些学校任意挤占美育课程时间,美
育课变成少数特长生的必修课。试问,不施以美育,何以谈人生积淀?何以谈人格气蕴?何以谈素质教育?
何以谈美育中国?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新一代的手中时,我们不仅需要具备真才实学,还应具备蓬勃昂扬
的生命张力和刚健奋发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点评:论证角度:美
育遭遇的尴尬处境)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的突围显得刻不容缓。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够摒弃学习的功利心,让智与美
共同助力自己的成长;我真诚的祈愿家长与学校能够摒弃教育的功利心,保护好我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引导好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探索科学的美育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
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点评:论证角度四:希望和建议)
我们将是民族大任的擎举者,唯有在美的沃土中深耕不辍,才能真正强健我们的筋骨。我们的强烈担
当意识来自志士弘毅的雄浑气魄,我们的无私奉献追求来自家国情怀的精神底色,我们任重道远的担当精
神来自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人生立场和态度。(收束全文,展望未来)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点评】
这篇文章立意准确,题目整饬,有气势,而且站位较高。文章围绕着美育概念的外延阐释、美育的
作用、美育遭遇的现实尴尬,以及希望和建议四个方面展开论证,层次较为鲜明,而且初步呈现逐层递进
的思维。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基于美育遭遇的窘境的分析基本缺失,如果能够从美育遭遇尴尬的原
因入手分析,再进一步思考功利化美育观的危害,再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希望与建议将会更具针对性与说
服力,行文的层次与思考也会更显深度。另外,对于美育作用的说理分析,显得较为空泛,需要在日常阅
读与写作中切实提升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角度三: 美育的价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
“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
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美育,不懂得审美。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样忙,哪有时间欣赏美?”有的说:“考上大学主要靠智育,审美能力的有无是无关
紧要的啊!”也有的说:“人无德不立,只要品德好,就能拥有一切。”此外,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其他不重视
美育的现象。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认识与思考?以学习委员“小明”的身份为主题班会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关于提倡美育的倡议书
9
亲爱的同学们:
蔡元培说:“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然而,网络“污文化”
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可谓“甚嚣尘上”,大有代替主流媒体的趋势。这样粗糙怪异的文化不断刷新着国人
对美的认知,冲击着青少年尚不成熟的三观,使得中华文化的美好高洁被侵染,让人们不知“何为美”。故
此,唯有加大美育的培养灌溉,才能成就个人之福,国家之幸。
加强美育培养是个人之福。人民日报发表时评,大声疾呼:“美育是一种刚需,为美而献身,比为面
包而活着更加幸福。”拥有审美能力,就拥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就能够善于在苦难的生活中找到美,从而制
造美,然后让自己即使在地狱中也能笑出声来,在苦难中也能开出花来。正如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个小
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引来了评审们的好奇,“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
源的入口。”同样的破损,不同的角度得出不一样的答案,哪种答案更让人有幸福感?结果应该是不言而喻
的。由此可见,倘若一个人的心灵和境界没有受到美的熏陶和启示,没有保留住一片审美的心灵的净土,
任何美的种子播下,也不会生根发芽,也就不可能具备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的胸襟和气象。因此,个人的
成绩系于美育培养之上。
加强美育培养是国家之福。中华传统文化中,高山流水是伯牙子期的阳春白雪的音律之美;《兰亭集
序》是王羲之的精妙绝伦的书法之美;秦腔梆子是黄土地人民的下里巴人的独特之美。美是一种享受,一种
修行,虽说美的种类有千千万万,然美绝不能堕于低俗、下流,美决然不能成为恶俗文化的代名词。“污”
文化的流行,折射出的恰恰就是现如今美育培养的缺位,这些低俗的审美观大行其道时,影响的不仅仅是
个人的品德修养,更会在向国外展示形象的时候,拉低国人的素质,抹黑大国形象。冯骥才的感叹:“中华
民族的审美,现在是低谷,充满了乱象。”因此,对于美育的培养和灌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唯有加强
美育培养,才能使国家形象高大伟岸。
同学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让我们加强美育培养,一步一个脚
印踏踏实实的做下去。我们要相信:美是一片沃土,只有勤加耕耘、施肥、浇水,才能使这片土壤更加肥
沃,才能让美育出更加高尚的品德修养,才能成就个人之福,才能撑起国家之幸。
倡议人:小明
××××年×月×日
相关文章链接
美育是一种刚需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是久别重逢之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
是典雅含蓄之美;“生命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求真理之美。而我们要能体会这种
美,就要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这就需要美的教育。换句话说,美育是一种刚需。
(点评:引用名句式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美育是一种刚需,它能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点评:分论点一)
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经历了美的教育,我们就更能体会到生
活中的种种美好。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月亮,冬天的雪,自然万物,无一不美。东晋的谢安一日
在雪际举行家庭聚会,便问子侄:“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哥哥的儿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而
哥哥的女儿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女子就是后来著名的女诗人谢道韫。试想,由漫天白雪而想到
春日飞絮,若非经历了美育的熏陶,又怎会如此诗意盎然呢。因而,我们需要美育,美育可以让我们在未
来庸俗的生活中留一点浪漫想象。
10
美育是一种刚需,它能给我们更加健康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
(点评:分论点二)
与美相对的是丑。一个人如果能从小接受关于美的教育,那么它大概率会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
责任心的人,成为一个心怀理想和理想主义的人。相反,一个人如果生长在诸如自私、野蛮、剥夺遍地的
环境里,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那么他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坏人,给社会的安
宁和谐带来隐患。孟子的母亲就知道学人哭丧是不美的,学人做生意是不优雅的,而学人读书是美的。所
以她在学堂边定居,让孟子学习礼义教化,经历美育的熏陶。在这种过程中,孟子慢慢成为一个具有高贵
人格的大丈夫,“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点评:举例论证)
美育是一种刚需,它有利于社会正能量的积聚与传播。
(点评:分论点三)
当今社会,相比于“正能量”,人们似乎更加喜欢“毒鸡汤”。但我仍然要诚恳地说,我们这个社会
需要美育。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需要知
道,用地沟油是丑,卖假药是丑,给孩子打毒疫苗是丑,官员贪腐是丑;我们需要知道助人为乐是美,恪
尽职守是美,为正义呼喊是美,为人民服务是美……有这样一个结论:坏人不觉得自己是坏人。经过美育,
让人得以知是非善恶,真假美丑是当今社会的刚需。
(点评:正反对比论证,排比)
于个人,美育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命,留恋这个世间的美好。培养我们健全的人格,有独立的精神;
于社会国家,美育能够让社会正气安然,安定祥和。因而,美育是对人进行的一切关于美好的教育,是一
种刚需,于人于己,于国于家。
(点评:总结全文,首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