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精读精练:韩振远《炭河》
导语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在贫困的乡村,父辈们勤于劳作,疲于奔波,甚至会搭上性命。但
他们不知道贫穷的根源,常常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孩子的教育。小说中铁锁的父亲,不顾
老师的劝阻,固执地带上自己的儿子去捞炭。贫穷限制了想象力。这位父亲不懂得:学习能
创造财富,知识能改变命运。我们一起读这篇小说,感受一下作者是如何塑造铁锁父亲和老
师的形象,从而揭示小说深刻主题的。
文 本 研 读
(注:>>>处为文章精析)
炭河(节选)
作者:韩振远
铁锁觉得才睡了一会儿就被摇醒了,迷迷糊糊的,还想在炕上再赖一会儿,马上又感到
不对。(设置悬念,并与后文“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相照应,使情节完整。)平
常,喊他起床的是妈,等到他洗完脸,走出家门时,爹要么下河还没回来,要么打着很响的
呼噜还没睡醒。铁锁爹是个艄公,到河里跑船经常一月半月不回家。铁锁记得,昨晚睡觉时,
爹明明还不在家,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而且声音急迫,像出了什么大事。他坐起来,揉
揉眼,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动作描写。表现出“爹”作为船
工,壮实有力,也反映出“爹”对铁锁稍显粗暴的特点。)有点儿疼,他便彻底醒了,眯眼坐
起来。爹说:快穿衣裳,跟臭蛋请假。
铁锁嘟囔:请什么假?
爹说:涨河了,捞炭。
爹说这话时,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比喻很通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使人物
形象很生动形象。)铁锁以前听爹说过捞炭,也跟着兴奋起来,一蹬腿穿上短裤,跳下炕要
洗脸。爹说:洗屁脸,一会儿下了河有你洗的。快去,跟你师傅请假。
>>>一.故事开端:写铁锁“爹”摆渡回来,让儿子向老师请假,要带他去捞炭。
月色水一样在巷里流淌,微微有点风,真凉快,也不知几点了。(环境描写。描绘了一
幅静谧凉爽的乡村夜景图。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衬托铁锁愉快的心情。)铁锁出了门。爹
光着膀子,和铁锁一样只穿条齐膝短裤,拉辆平车,也出了门。爷俩没走几步,巷里到处响
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接着渐次响起吱呀呀的开门声,一个个晃动的人影全都急匆匆往河
边赶。(环境描写。动静结合,使寂静的夜悄然动了起来。写村里人听到涨河消息后兴奋、
急切的心情。)师傅家在村口,去河边正好路过。铁锁紧跑几步,把爹落在后面,啪啪拍师
傅家的破门,没等拍开,爹拉着平车过来了,喊:拍门环!铁锁就把手高高举起,使劲拍,
清脆的门环撞击声在月色中响起来,飘落到巷两头。(爷俩的动作、情态描写。形象生动,
渲染了“爹”要给铁锁请假的急切的心情。为下文他未经老师允许就带走铁锁的情节做铺垫。)
里面终于有了响动,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带着睡意,还带着几分嘶哑,全然没有了上课时
的威严与洪亮。谁呀?铁锁怯怯说:师傅,是我。门吱一声开了,师傅光光的肚皮从门缝里
闪出来,带着一股酸臭汗味。(细节描写。介绍师傅身上散发的气味,为下文插叙师傅的身
份做铺垫。)
师傅问:是铁锁,什么事,把门敲得山响?
铁锁懦懦的,觉得为这事好像不应该请假,像上课时回答不了提问一样:师傅,我请假。
师傅问:出了什么大事,等不到天明吗,才四点多。
铁锁说:我爹让请假。
师傅急了,问:这娃,到底什么事?
铁锁说:涨河了,爹让我跟着下河。
铁锁说完,师傅一愣神,眼睛发亮,问:涨什么河,炭河吗?(第一次写“愣神”:表现
出师傅听到涨河消息时的惊讶和兴奋)
铁锁说:爹让我下河捞炭。
师傅说:铁锁,你要上学,不能去。(师傅的语气坚定,表现他对学生的关心。矛盾冲
突初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爹还没走,站在黑暗处,接着铁锁的话,瓮声瓮气:臭蛋,涨炭河了,水大得很,满河
都漂着炭块子。碰得船帮子咚咚响,我跑了几十年船,还没见过这阵势,这是老河给咱带财
哩,能不捞吗?
师傅又一愣神,说:你刚锚船上岸吗,这回还是去潼关? (第二次写“愣神”。反映出他
没有想到“铁锁爹”已经回到家,体现出他对“铁锁爹”的关心。)爹说:这一趟可费劲了,刚
出了禹门口,船就在干滩上搁了三天,过了蒲州,又搁了三天,干等着涨水,蚊子能把人咬
死。
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看见涨了炭河,还没喘口气,马上又下河捞炭,十几
天没好好睡觉,也不知爹累不累。(心理描写。表现出铁锁很懂事,对“爹”的理解和关心。)
师傅好像又愣了神,说:你是要铁锁跟你去吗?
(第三次写 “愣神”。表现师傅的思考、迟疑,他不同意铁锁爹的做法。)
爹说:半大小子,能帮上忙了。
师傅说:铁锁不能去。
爹说:臭蛋,听我的,让铁锁去,几年才能涨一回炭河。
爹已经拉着平车朝河那边走了,铁锁望了师傅一眼,跑过去跟上,没走几步,就听见脚
步声响,又有人急着朝河边赶。
>>>二.故事情节发展。写铁锁爷俩到师傅家请假的过程。
臭蛋是师傅小名,村里老年人都这么叫。铁镇从不把臭蛋叫臭蛋。什么时候都叫师傅,
他知道这么叫也不对,正规的叫法应该是老师,可是,爹和长辈们都这么叫,铁锁当然这么
叫也没什么不好,就跟着这么叫了。
村小学共十三个学生,臭蛋给他们上课第一天,先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三个字:刘满强。
说:这是我的名字,我叫刘满强,你们都熟悉,原先是种地的,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
不了新老师,支书说了,让我先凑合几天,要不把你们课误了。听爹说,臭蛋是老高中生,
肚里墨水不少。
臭蛋说他凑合几天,结果却一直这么教着,黄河沿子苦,老师都不愿意上这地方来。铁
锁总觉得臭蛋不像个老师,没脾气,管不住学生,和村里别的汉子没什么区别。星期天,或
者放了暑假、寒假,一样去地里干活。臭蛋做庄稼活经常叫老婆骂得头也不敢抬。
>>>三.故事进一步发展。插叙。介绍“臭蛋”成为铁锁“师傅”的缘由,表现出乡村教师的朴实。
铁锁想着师傅,不觉得和爹拉开了距离,一朵云彩掩住月亮,爹的光脊梁隐在了黑暗中,
只听得空平车在土路上颠得砰砰响。(环境描写。视听结合,写黑夜里写“爹”急急赶路的情
景。)下了坡,路旁是一条通到黄河的沟,另一旁是土崖,月光把崖上面那棵老柿树照出了
阴影,像个人踮起了脚尖朝河那边望。听妈说,这叫官崖。下河的男人出去时间长了,女人
都会攀到官崖顶朝河里望,男人一天不回来,女人就一天也不间断地上到崖顶望,有的女人
流着眼泪,一站就是一天。昨天,铁锁还看见妈心急火燎地攀上去过,铁锁望着站在崖顶的
妈,感觉妈也变成了那棵弯曲的老柿树,朝河里倾斜。(插叙。通过女人望夫流泪的情景,
侧面衬托官崖的危险,写“娘”对“爹”的担心。)现在,爹总算回来了,却没在家里待上一会
儿,又心急火燎地下河。爹是被河里的炭催得,什么都不顾了。
>>>四.故事高潮和结局。写父子俩到来到了最危险的官崖,准备下河捞炭。
(有删改)
知 识 建 构
//小说中插叙的妙用//
为了使读者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作者常常要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事件,这就是小说
中的插叙。本小说插入两段对臭蛋师傅由来介绍的内容。让读者明白了:为什么村民把学生
的老师称作“师傅”,为什么师傅身上带着“酸臭味”,为什么铁锁爹没有理会师傅的意见就带
上儿子去捞炭……师傅的出身,师傅的脾气,师傅对学生的关心,师傅对学生父亲的关心……
师傅良好的品格都在插叙中找到了答案。前呼后应,使小说的情节更加完整,使小说的主题
思想更加鲜明、突出。
试 题 解 析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表现出“爹”作为船工,壮实有力,也反映出“爹”对铁
锁稍显粗暴。
B.“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暗示村里人听到涨河消息后兴奋急切的心情,
都准备赶往河边捞炭。
C.“爹”面对涨河,一再要求铁锁向臭蛋“师傅”请假,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而“师傅”反对铁
锁去河中捞炭,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爱。
D.“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黄河沿子苦”等句可看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利
于主题的表现。
【答案解析】
C 项,“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分析有误,结合“爹说:半大小子,能帮上忙了”“爹说:臭
蛋,听我的,让铁锁去,几年才能涨一回炭河”等分析,应该是体现了“爹”对铁锁的教育不
够重视,选项中的说法言过其实。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对铁锁被爹叫醒的情节来设置悬念,并与后文“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
上来”相照应,使情节完整。
B.小说插叙了有关“师傅”的两段文字,介绍“臭蛋”成为铁锁“师傅”的来由,表现出乡村
教师的朴实和崇高。
C.小说语言朴实自然,适合表现乡村主题。“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等描写生活气息浓郁,
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D.小说标题“炭河”,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展示出一幅乡村生活画面。“炭河”既是小说的
特定环境,也是事件的起因。
【答案解析】
D 项,小说“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错误,铁锁并非讲述者。小说通过对铁锁和他爹及
师傅的对话,插叙了有关“师傅”的两段文字等,并不是铁锁在讲述事件。
3
小说三次写到师傅臭蛋“愣神”,在人物塑造上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第一次,是师傅听到铁锁说涨河消息时的神情,表现出他听到涨河消息时的惊
讶和兴奋;第二次,是师傅听到“铁锁爹”声音时的神情,反映出他没有想到“铁锁爹”已经回
到家,体现出他对“铁锁爹”的关心;第三次“愣神”,其实是表现师傅的思考、迟疑,他不同
意“铁锁爹”让铁锁去下河捞炭。体现了老师关心铁锁的学习、对学生负责任的品质。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人物神态描写的作用。神态描写主要反映人物的心理、性
格、品质,所以答题时结合语境,侧重从这两个方面做答即可。
4
有人评论说,这篇小说很有美感,请结合选文从人物、环境、情感三方面简要分析。
【答案】美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环境描写之美,如月色、凉风、云彩、土崖、老柿
树等等景物,构筑了一幅安宁纯美的乡村图画;人物形象之美,铁锁是憨厚的乡村后生,“爹”
是壮实淳朴的船工,师傅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乡村老师,“妈”是朴实守候的乡村妇女,这些形
象鲜活生动,给人以温暖的诗意观照;温暖人情之美,质朴简单的乡村,亲情勾连,人们生
活贫穷但充实,呈现出淳朴、大美的人情世界。(意思对即可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小说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鉴赏小说的“美感”,同时提供了鉴赏的
角度,所以答题时应分别从三个角度鉴赏。环境美,要找到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抓住乡
村有特色的景物描绘画面。人物美,主要分析人物淳朴的品质。情感美,分析小说中人物之
间的关系,确定亲情美、友情美、师生之间的情感美。
反 馈 检 测
1.小说第中插入对铁锁师傅由来的介绍,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2.铁锁爹不顾老师劝阻就带上儿子去捞炭,这个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
内容进行分析。
相 关 链 接
谎 言
相裕亭
盐河北岸,有一小村,依河而居。几十户人家,却散落在一条两里多长的古河套里。远
看,乌蒙蒙一片,恰如零零散散的旧船被遗弃到河岸边。走到跟前,透过河堤上茂密的竹柳,
才可辨出一家一户错落有致的小院及房屋间的石巷黛瓦。
此村,名曰犯庄。
乍一听,此处是出土匪、罪犯的地方。其实不然。
日伪时期,那里曾上演过一场貌似影视剧里才有的故事。有两个偷偷摸进村里的小鬼子,
被村里的男人打死,扔到村外的芦苇荡里。驻扎在盐河口的小鬼子追查下来,把全村的成年
男子集中到盐河边的小码头上,架起机枪,限定时间,逼他们交出“凶犯”。否则,将统统杀
死。
关键时刻,村里的陈铁匠站了出来。
陈铁匠说,小鬼子是他杀死的。
日本兵中,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小队长,看到陈铁匠站出来,嘲讽般地独自鼓起掌来。随
后,那家伙满脸狐疑地走到陈铁匠跟前,指着地上的两具尸体,变换着指间的数字,问他:
“你的,一个人,杀死他们两个?”
陈铁匠脖子一挺,说:“是。”
小鬼子“呦西”一声,随之,目光转向旁边陈铁匠的儿子,怒吼一声:“你的,不明白吗?”
小鬼子不相信陈铁匠一个人,能杀死他们两个日本兵。
当即,陈铁匠的儿子也被拉出队列。
在处置了铁匠父子后,小鬼子们仍不肯罢休。他们把村里的男人押上河边巡逻舰。说是
要带他们到“据点”内继续盘查。其实,是强征他们到山东招远金矿做劳役。
不久,他们当中有人写信回来。
小村里,许多妇人听说那户人家有信来,都纷纷跑去看。信中提到几户人家的男人,在
半道上逃跑,或是在开采金矿时不守纪律,被日本人给杀了。
那几户死去男人的人家,先是有妇人滚在床上或地上哭。随之,就有人帮着焚烧火纸。
另有妇人们帮着收拾庭院,支起灵棚,支起锅灶,办一桌酒菜,来祭奠那家死去的男人。
此时,陈铁匠家的女人,一定会在这些妇人当中。因为,当初她家男人与儿子被日本人
杀死后,村里的妇人们,就是这样帮她的。
但是,此番铁匠家的女人,在帮衬那户家人料理后事时,如坐针毡!她从那户人家的哭
声里,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人家的冤屈与愤懑。
“死鬼呀,你死得好冤!你跟着人家白白送死呀。”
盐河边的女人,哭亡夫时,都是那样称其“死鬼”。
人家哭她家的死鬼死得冤,白白地跟着去送死!这说明什么?说明她家男人是不该那样
死的。究其原因,自然就落到铁匠父子的头上了。
整个村庄的男人被日本人掠去做劳役,都与她家的男人打死鬼子有关。所以,铁匠家的
女人在那户人家做事时,半天不说一句话。
村子里的女人,表面上看不出她们是怎样恨铁匠家的男人和女人。但是,那些女人的心
里,或多或少地还是会怨恨铁匠父子招惹祸端,给大家带来麻烦。以至于,性格刻薄的女人,
在街面上与铁匠家的女人走个对面,都不搭理她。
这样一来,村子里再传来哪家男人死去的噩耗,她干脆缩在家里,不想去做帮手了。再
后来,她悄无声息地带着孩子,隐居娘家。
解放后,陈铁匠的后人想为他们因打死鬼子而惨遭日寇杀害的先祖树碑立传。他们找到
盐区地方政府。
编写盐区地方志的同志告诉他们,当年死在芦苇荡里的那两个“鬼子”,是被日本人打死
的两个穿着日本军服的盐工,并不是真的日本兵。他们之所以要自编自导那样一场惨剧,是
为了向金矿输送劳工。
这就是说,铁匠父子打死鬼子之说,是子虚乌有的事。
不过,地方政府还是追认陈铁匠父子为革命烈士。为了一众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不是烈士,又是什么呢?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