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三轮冲刺高考作文写作素材:人民日报1—4月份微点评与50句金句合集,充实你的写作素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高考语文冲刺:高中语文必修 1-5 课内名著导读考点及近 4 年真题汇总 必修 1-5 名著导读 一、《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一) 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自幼 受尽继父的虐待,因反抗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母亲死后,就被送去当童工。后在姨婆的 抚养下成为名作家。作品围绕大卫的生活遭遇生动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社会画面, 揭露了司法界的黑暗,会议对人民的欺压,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寄宿学校对儿童的虐 待;刻画了形形色色得人物,特别是下层劳动者的形象。 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经个人奋斗成为名作家的经历, 赞美了忠诚正直、勤奋坚毅的品质,贬斥了贪婪伪善的恶习,鼓励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 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二、《家》(必修二) 艺术成就 《家》是巴金 30 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 1931 年问世至今,一 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长篇小说《家》以 20 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 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 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同时还表现了以觉慧为 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 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 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 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 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 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 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人物鉴赏 1.觉新 觉新是以巴金刚刚辞世的大哥为生活原型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上凝聚着作者对自己最 亲爱的人的深切痛惜,对他的刻画涓滴无遗地流露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因而从艺术 角度而言,这个人物堪称是全书中最成功的人物——最真实的往往也是最动人的。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 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与觉慧、觉民 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由于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 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他在梅林里的憧憬,他在洞房外 月下的独叹,他在面对梅前来避难时借酒抒怀,点点滴滴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 懂风情,有学养,会思考,有灵气的觉新形象。而正是这样一个人物做出了许多令人难以 理解的选择。这选择恰恰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这种悲剧的意味更加耐人寻味。 2.觉慧 觉慧,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五四”新思潮掀起了青年一代的热情和理想,给 了他们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觉慧便是被五四新思潮唤醒的新生的民主主义力 量的代表。他讨厌别人说自己坐轿子,是因为他不想让别人把他当作有钱人的纨绔子弟。 他大胆地跟鸣凤示爱,希望可以选择自己爱的人;他积极参加“五四”爱国学生运动,渴 望推翻这腐朽的封建制度;他公开支持觉民抗婚,主张青年人主宰自己的命运;他积极投 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黎明周报》),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 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他敢于怒斥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反对把瑞珏搬到城外 分娩。他坚决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他的信念很单纯,对旧势力 “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3.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为 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他逼觉新和 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 把只有 17 岁的鸣凤送给 60 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死后,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 熬。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 4.觉民 一个积极进步,逐渐上进的新青年,他的性格介于觉新和觉慧之间,他比觉新少了思 想上的落后,又比觉慧多了遇事、抉择时的沉着和稳重。他温和稳健,不好激动,不爱参 加社会活动,对学生运动缺乏应有的关注。但作为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他向往民 主自由。当祖父为他一手包办婚姻的时候,他毅然离家出走,公开反抗,表现了不妥协的 斗争精神,和琴成为小说中唯一的一对胜利者。像觉慧一样,他也不是一个完美的斗士, 也跨不过阶级的鸿沟,忘不了主人与奴才的差距,在年初九舞龙人的惨叫,求饶声中,他 表现出麻木的神情:“太平淡了,小时候看起来倒有趣味,现在却不然”。在他的心目中, 下人们的痛苦,算不了什么。 重点情节梳理 1.鸣凤投湖(第 26 节)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 60 多岁的 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然后投湖了。一个美丽的女性 就这样被封建礼制吞噬了。书中描写哀婉欲绝、催人泪下。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 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 2.“克定受罚”(第 33 节)觉新的五叔克定打着高老太爷的招牌借债、嫖妓,高老太 爷愤怒地责罚了他,然后一病不起。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必然消亡在这里得到最精彩的展示。 3.“捉鬼风波”(第 34 节)陈姨太请巫师捉鬼,为高老太爷驱病,闹得家宅不宁。觉 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表现了青年人敢于斗争的无畏勇气,使人痛快淋漓。 4.“血光之灾”(第 36,37 节)为了避讳高老太爷的灵柩,高家长辈把临产的瑞珏送 到城外。瑞珏因难产在惨叫声中死去。觉新突然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 所希冀的一切。小说笔调沉重、感人肺腑,揭示了“不抵抗主义”的破产。 三、《巴黎圣母院》(必修二) 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 性和传奇色彩。小说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 民的深切同情。 主要情节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埃 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 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美丽的梅拉达着了迷,他内心燃 烧着情欲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埃 斯梅拉达抢来。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弗比斯救下了埃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 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 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达,也爱上了她。天真 的埃斯梅拉达对弗比斯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 刀刺伤了弗比斯,然后逃跑了。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 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吉 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 了。卡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 人物形象 1.爱斯梅拉达 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真善美的化身,无论是从外表到内心,爱斯梅拉达的形象都是美的。 在雨果的笔下,爱斯梅拉达的形象就像是照射在灰暗、阴沉画面上的一束灿烂的阳光。所 有见到他的人都为她的美晕眩着、震撼着,她成为整个巴黎圣母院故事中最光彩照人的形 象。诗人甘果瓦、敲钟人 卡西莫多、骑兵队长弗比斯,甚至供职于宗教的副主教弗罗洛 都 被她的美弄得意动神摇,几近疯狂。除了外在的魅力,内心的善良也是她美丽动人的另一 方面,给劫持自己的加西莫多送水,让加西莫多干枯的眼睛里第一次流出了泪水。与流浪 诗人甘果瓦假结婚,免除了甘果瓦的杀身之祸等,都无不体现着爱斯梅拉达的纯真善良, 甚至面对副主教弗罗洛的威逼,宁愿选择十字架也不屈服于副主教弗罗洛,以死捍卫自己 的纯洁。 2.卡西莫多 外表无比丑陋,内心却又十分善良的敲钟人。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揭示了被压迫、受 蒙蔽的下层人民的高尚情操,揭示了当时社会条件下容不得一颗善良纯洁的心灵,宣扬了 “爱情”和“仁慈”可以创造奇迹、改变人的精神面貌的人道主义思想。 四、《红楼梦》(必修三) 重点情节疏理 1.宝玉挨打 出自《红楼梦》120 回本中第 33 回和第 34 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 承笞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先是宝玉与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儿调笑, 结果金钏儿被王夫人赶出去含羞自尽,再是宝玉因结交一个叫琪官伶人,忠顺王府借故刁 难,宝玉的弟弟贾环趁机在贾政面前造谣中伤,贾政盛怒之下将宝玉打得气弱声嘶,亏得 王夫人赶到才停止。后来贾母也到了,贾政才下跪赔罪。宝玉被打后,宝钗和黛玉在安慰 宝玉时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道。 2.黛玉葬花、作《葬花词》 大观园繁花似锦,暮春时节,花瓣随风飘落,黛玉每每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 落花,埋在土里,称为花冢。一天,薛蟠假托贾政的名义将宝玉叫走,去了一天,黛玉不 放心,晚上来看他,正好晴雯和碧痕拌嘴,不给她开门。黛玉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 伤心落泪。次日,宝玉信步走到花冢,听到黛玉边哭边吟《葬花词》,内心十分悲痛。 3.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黛玉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急痛之下,一病不起。一天,贾府的人都没来问候, 便挣扎着唤紫鹊扶她坐起,要过有宝玉题诗的旧帕。她见物生情,百感交集,狠命地撕扯 起来。哪知病弱之身无法如愿。黛玉闭目喘息片刻,命笼上火盆,欠身将手帕投进火中。 随后拿过前日整理的诗稿,撂在火上。紫鹊、雪雁赶忙抢救,却来不及了。此后病越发沉 重,终于含恨离开人世。 4.诉肺腑宝玉痴情 一日,黛玉独自拭泪,宝玉瞅了半天,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 怔了半 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 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那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 也都辜负了。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 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 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 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 切,竟有万句言语, 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一面拭泪, 一面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5.王熙凤的故事 (1)弄权铁槛寺 凤姐为秦可卿送葬住宿铁槛寺,寺里老尼告诉她: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中张财主的 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司。老尼姑求她摆平这件 事。凤姐要了三千两银子,送信给主审官。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但金哥却自 缢了,守备之子也投水殉情。 (2)借刀杀人 凤姐知道贾琏在外偷娶了尤二姐,大发雷霆,设计将尤二姐赚入大观园。先是挑唆尤 二姐的元配(未婚)张华告状,借机大闹宁国府,后又利用贾琏的侍妾秋桐折磨尤二姐。 尤二姐流产后吞金自尽,凤姐假惺惺地痛哭。 人物鉴赏 1.贾宝玉 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使他成为中 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有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 本人。当然,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 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封建统治阶级眼里,贾宝玉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是“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的一个形象。在第三回中有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 所反映的是封建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封建家族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 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 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 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二回中, 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 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见了 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再有,样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就连宝玉追求的爱情婚 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 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 2.林黛玉 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 的压迫。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 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 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 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 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 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 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 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 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 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 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 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 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 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 她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 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 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 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 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 了爱情的毁灭阶段。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 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3.薛宝钗 对宝钗的评价,长期以来褒贬不一。对于这个人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 肯定,虽然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 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因此,作者在描绘这个人物时,是同情与批判兼而 有之。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 一行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 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 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 野心。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 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 鱼得水。甚至就连那个几乎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 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不过就其社会会地位和得到在人们心中的好评来说,宝钗“做人”是成功的。但她苦 心争取到的“金玉良缘”并没有给她带来她所渴望的幸福。在一场由封建家长亲手导演的 婚姻轰轰烈烈的上演中,不仅结束了黛玉年轻而脆弱的生命,也开启了宝钗后半生的悲酸。 在这场闹剧中,当事人木偶般被动地被操纵着,宝钗只能噙着泪,一任家长将骗婚者的嫁 衣披在自己身上,无奈的同演着“掉包计”。骗局之中,三个当事人,宝痴黛亡,惟有宝钗 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角色的尴尬,清醒的品味着痛,这对这位才貌双全的淑媛的尊严与骄傲 是怎样的一种摧残?一进洞房,就被宝玉哭闹着质问为什么把林妹妹“赶了出去”而“霸 占住在这里”;“自过了门没过过一天舒服日子(108 回)”……面对着这个疯傻而且心系另 一个女子的丈夫,宝钗非但不能“怒”,反而要“劝”,要“开解”(109 回)。她虽有“停 机德”,却不免遭冷落:做到了“举案齐眉,却仍让人意难平”;成就了金玉良缘,仍以冷 漠空虚为伴侣。 金玉良缘终悲苦 琴边衾里总无缘——薛宝钗也是悲剧的结局,她恪守封建礼教的信条, 却仍难免是礼教供桌上的牺牲品。 4.王熙凤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 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 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主题思想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 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 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 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 的历史趋势。作品还歌颂了贵族的叛逆者和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 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 五、《高老头》(必修三) 《高老头》发表于 1834 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主人公高利奥老头出身微 寒,年轻时以贩卖挂面为业,后来当上供应军队粮食的承包商而发了大财。他疼爱他的两 个女儿,让她们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最后以价值巨万的陪嫁把她们嫁给了贵族子 弟,使面粉商的女儿成了伯爵夫人;然而两个女儿挥金如土,像吸血鬼似的榨取父亲的钱 财,当老人一贫如洗时,便再也不许父亲登门,使之穷困地死在一间破烂的小阁楼上,女 儿们连葬礼也不参加。 主题:一方面暴露了金钱关系泯灭人性,使道德沦丧的丑恶现实;另一方面展现了封 建贵族日益没落,资产阶级上升得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确立的历史事实。 六、《雷雨》(必修四) 故事梗概 30 年前的周朴园与女仆梅侍萍相爱,并且生了两个儿子。后来,周家为了与一位门当 户对的小姐(繁漪)结亲,在大年三十晚上赶走了梅侍萍,强迫她留下了长子(周萍),并 且带走刚刚出生三天,病重的次子(鲁大海)。侍萍被逼投河,幸而被救。此后她嫁给了鲁 贵,又生了女儿四凤,自己改名鲁侍萍,儿子也改名鲁大海。后来,鲁大海来到周朴园手 下做工,四凤则在周家馆做使女。 周朴园与后妻繁漪有了儿子周冲,而周萍与繁漪早在 3 年前就有了乱伦的关系,周萍 清醒后十分害怕,急于摆脱繁漪,而爱上并且追求四凤。繁漪吃醋,就叫来了四凤的母亲 是侍萍要辞退四凤。侍萍来后发现这里的主人便是周朴园,于是她在二人独处的时候用无 锡口音引起他的注意,并认出了她。周朴园想用金钱买通侍萍被一口拒绝,侍萍提出他想 见见周萍,作为恩断义绝的条件,周朴园答应了。这个时候,工人代表鲁大海来找周朴园 谈判,后来周朴园辞退了鲁贵和四凤,鲁贵在家里骂骂咧咧的,鲁大海与其发生了争吵, 周冲奉父亲的命令给鲁家送来 100 元钱,鲁贵厚着脸皮收下,并且要殷勤的款待周冲,而 大海得知后却退还了那 100 块,并且把周冲赶了出去。 鲁侍萍决定第二天就带四凤离开,而此时周萍却找了过来。被鲁大海发现,鲁大海要 攻击周萍,被侍萍救下,后来,周冲,周萍,周朴园,繁漪在周家客厅发生矛盾,繁漪低 声下气的求周萍带她走,却被周萍回绝。繁漪撕掉侍萍的照片,鲁贵和鲁大海先后从外面 走了进来,鲁大海跟周萍单独在客厅发生激烈冲突。鲁侍萍找寻四凤而来,却得知四凤和 周萍已经有了身孕。鲁侍萍叫周萍带四凤走,从此再无关系。 这个时候繁漪带着周冲过来, 当面公开周萍与四凤的关系,因为周冲也喜欢四凤。周萍与繁漪发生冲突,繁涟漪在绝望 中叫来周朴园,公开了自己和周萍的关系,周朴园以为繁漪知道了侍萍的身份,便叫周萍 叩头认母。在场的人都呆若木鸡,四凤承受不住打击,跑到花园里,周冲为救她,两人双 双触电身亡,鲁侍萍痛苦的哭不出来,繁漪又哭又笑,周萍在书房开枪自杀,繁漪和周朴 园跑进书房,鲁侍萍晕倒在地上。 主题思想 它通过周、鲁两个家庭,8 个人物,前后 30 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旧家庭的悲剧和罪 恶。在作者看来,这场悲剧和罪恶的制造者正是那些威严体面、道貌岸然的封建阶级和资 产阶级。剧本虽然从性爱血缘关系的角度写了一出家庭的悲剧,但客观上也反映出中国 半 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某些侧面。充满不义和邪恶的旧家庭正是整个旧社会旧制度的缩影。 人物鉴赏 1.蘩漪: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 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当 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 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 2.鲁侍萍 著名话剧《雷雨》中鲁侍萍是人们熟知的人物形象,纵观她的整个人生悲剧,一般人 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理智和情感对她的双重绞杀。 纯真的恋情冲破了理智的禁锢;理智地嫁人带来了感情的重荷;沉重的母爱违背了正 常的伦理。 作为一个追求幸福的女人,鲁侍萍热烈地奉献于爱情,却惨遭遗弃,尽心经营家庭, 却饱受凌辱;作为一个用心良苦的母亲,她全心全意地指望儿女们能有一个幸福的将来, 却被一场势不可挡的“大雷雨”摧毁了一切。在情感和理智的双重绞杀下,鲁侍萍别无选 择地疯狂了。 3.鲁大海 鲁大海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他作 为工人代表,和周朴园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显示了他的反抗精神。但是,曹禺毕竟对工人 不熟悉,所以,鲁大海的形象与别人相比,还是显得单薄。 4.周朴园 在周朴园的内心深处权利,名誉,秩序才是最重要的。他此时只会用金钱来安抚侍萍, 心理已经成为人伦亲情淡漠的奴隶,情感扭曲了。在序幕和尾声中的老人展现了周朴园天 性的回归。在老人身上看不出个性的强硬,眼睛平静而忧虑,绝望地认为自己唯一的儿子 已经死了,呆呆地望着火。从中寄托了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悲哀。作者对周朴园有一缕淡淡 的温情并为他戴上了上一代父辈的影子。 5.四凤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怀着对爱情的期许,抱着对母亲的敬爱,努力、小心、谨慎的生 活,这样本没有什么大碍。如果说爱情是一种奢侈的话,那么这个年轻健康的少女,为了 它付出的代价实在过于沉重。四凤是一朵尚未绽放就匆匆凋谢的梅花,她始终小心却难逃 劫数,时时谨慎却终陷其中。 七、《哈姆莱特》(必修四) 故事梗概 哈姆雷特的父王在花园中打盹时突然神秘死去,皇叔继位并其娶母后为妻,令哈姆雷 特深觉羞愧与愤怒。他对父亲的死因有所怀疑,又于某夜遇见父王鬼魂诉冤,终于知道原 来是皇叔为篡位娶嫂而毒害亲兄。为报父仇他假装发疯以避开皇叔监视,并请戏班进宫表 演一出与父王被杀经过十分相似的戏剧,逼使叔父原形毕露,结果他却误杀恋人奥菲莉亚 的父亲,导致她因此发疯坠河而死。他的母亲后来也误饮毒酒身亡。优柔寡断的王子终于 在怒不可遏之下杀死万恶的叔叔。 人物鉴赏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著名悲剧人物。在这戏剧中,哈姆莱特是整个剧情的中心 人物。莎士比亚通过贯穿全剧的一系列复仇行动刻画了他了形象,揭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 界,和以他为代表的但是新生人文主义的局限性。他所代表的新生力量,还处在幼稚的阶 段。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改革显示,消灭罪恶。哈姆莱特的结局反映了封建势力下新生力量 的斗争,和他们的悲剧命运。 哈姆莱特经典台词 生存或毁灭, 这是个必答之问题: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苛命运之无情打击, 还是应与深 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 并将其克服。 八、《谈美》(必修四) 是朱光潜先生为青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本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从“要求人生净 化,先要求人生美化”的理念出发,顺着美感态度的特性、艺术与人生的距离、美感经验 与移情的关系、美感与快感、自然美与艺术美等问题次第展开,文字明白晓畅,充满了真 知灼见,指引读者一条认识美学的“简捷不绕弯的道路”,自问世以来深受好评,被视为学 术性与普及性兼备的经典之作。“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情”,这是作者朱光 潜为人的准则也是全书的一个基本观点。 精彩句子摘录(可作素材) 1.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泛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2.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 种生命流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 把它流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3.“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在此,生活的妙处也在此。在什么地位,是怎 样的人,感到怎样的情趣,便出现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 的生活。 4.他不但能认真,而且能摆脱。在认真时见出他的严肃,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 5.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晋代清流大半只知道豁达 而不知道严肃;宋朝理学又大半只知严肃而不知豁达。 6.老实说,我对许多哲学家的话都很怀疑,但是我觉得他们有趣。我以为,穷到究竟, 一切哲学系统都只能当作艺术品去看。哲学与科学穷到极境都是要满足求知的欲望。每个 科学家和哲学家对于他所见到的一点真理都觉得有趣味,都用一股热忱去欣赏它。 真理在 离开实用而成为情趣中心时就已经是一美感对象了。 7.科学家去寻求这一类事实,穷到究竟,也正是因为它可以摄魂震魄,所以,科学的 活动也还是一种艺术的活动,不但善与美是一体,真与美也并未隔阂。 8.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9.微笑是一种不动的笑,是一种看不尽的笑; 缘分是一种不可求的联系,是一种不能 断的关系; 觉悟是一种不清醒的感知,是一种不可说的透彻。 10.真正的科学家,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具有纯真的爱和天赋的善! 九、《三国演义》(必修五) 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 写了公元 3 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 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 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 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 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物鉴赏 1.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曹操文武双全,官至臣相,封魏王,享年 65 岁。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 帝,史称魏武帝。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 能臣,乱世之奸雄”。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有奸的一面。但是,主要是,突出了他雄的一面。 他胸怀宽广,胆识非凡,善于用人,唯才是举。曹操爱惜人才,这是出了名的。徐庶入曹 营不出一计,曹操没有杀他;徐晃奉命劫杀曹操,但曹操让满宠说服徐晃就归降了曹操。 后来徐晃在曹操手下成了一员大将,给他立了很多功劳。如果我们从封建正统观念来看的 话,那么,曹操当然是一个乱臣贼子。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问题上,反映了曹操非常果断地抓住了时机的果断英明。 另一方面,曹操又是一个奸雄。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件事上: (1)杀吕伯奢。曹操刺杀董卓越未果,逃走,在途中投奔故人吕伯奢,吕杀猪待客, 曹操反以为是吕将加害于己,杀了吕的全家。“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成了他 的至理名言。 (2)杀杨修。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3)杀华佗。曹操为造建始殿,亲自挥剑砍伐跃龙祠前的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 晚做了个噩梦,惊醒之后便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后来,华歆向曹操举荐 了华佗,曹操立马差人星夜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 根在脑袋中,不是服点汤药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饮“麻肺汤”(按: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麻 沸散”,是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剂),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拷问,致 使一代神医屈死在狱中,而华佗所著的《青囊书》也因此失传。 (4)为人虚伪。(“马踏麦田、割发代首”) (5)徐州屠城。他心灵深处所信奉的人生哲学是“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热情款待他的吕伯奢一家,竟被他心狠手辣地杀得一个不留。他为报父仇,进攻徐州,所 到之处,“尽杀百姓”,“鸡犬不留”。 (6)梦中杀人。曹操对照料自己的侍从们说他会梦中杀人,以保护自己。为使众人相 信自己的话,于是在一天夜晚睡觉时,故意蹬开被子,一个平日深受曹操喜爱的侍从,捡 起地上的被子给主人盖好,曹操突然翻身跳起,抽出床头宝剑,狠命一挥,侍从即刻身亡。 第二天曹操醒来还装糊涂。弄得大家都相信曹公睡梦中确有神秘的自我保护能力。曹操这 种伎俩,只有一个人看得透明之极。这个人就是杨修。当曹操装模作样为那侍从送葬时, 他扶棺苦笑道:“不是曹公在梦中,而是你在梦中啊!”曹操见杨修戳穿了自己的阴谋,深 恨杨修。 2.刘备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 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 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 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 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 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称他刘先主。 书中的刘备,是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但鲁迅曾批评:欲显刘备长厚,似伪。这 一句对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非常恰当的。周瑜讲道:刘备枭雄之姿,并非长久曲屈 人下之人也。但书中的刘备却是处处表现得过于厚道,倒给人一种伪的感觉。不过,由于 书中对刘备的推崇,对刘备的塑造还是正面的。刘备有武勇的一面,三英战吕布就可以看 出刘备的武艺。但为了体现明君的方面,对刘备的德,是着重刻画的。首先,体现了刘备 的忠,刘备对汉室的忠心,受汉献帝衣带诏,汉室未亡时决不称帝等。其次,体现了仁, 在新野自身难保时坚持携民渡江等。第三,体现了义,在两位结义兄弟遇难后坚持为他们 报仇等。第四,体现了厚道。多次寄人篱下有机会夺取而不取。第五,体现了很重视人才。 最出色的表现就是在赵云单骑救主后的摔阿斗,所谓民间谚语中的“刘备摔孩子——收买 人心”。在收买人心方面,小说中还特别会表现刘备的哭,所以有人说,刘备的江山大部分 都是哭来的。但也正因为刘备过于注重这样一些小德,忽视了一些大德,如在处理关羽和 张飞遇难问题上,过于强调兄弟情谊而不顾国家大义,导致了兵败,使蜀汉元气大伤,从 此不能恢复,兴复汉室化为泡影。 3.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 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亮 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 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后来,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便移 居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 年),19 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 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读书不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 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 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 年),诸葛亮 27 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 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 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 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三顾茅庐,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 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他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 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 为丞相,主持朝政。间武三年(223 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 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 年),上 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 6 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 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 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 对》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 10 箭;作“木 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十、《堂吉诃德》(必修五) 内容简介 《堂吉诃德》中出现了近 700 个人物,描写的生活画面十分广阔,真实而全面的反映 了 16 世纪末到 17 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 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在西班牙的拉·曼却住着一位年近 50 的老单身吉哈诺先生,身体瘦弱,迂腐而且顽固。 他整天沉浸在骑士侠义小说里,梦想做一个勇敢的骑士游侠、冒险、闯荡天涯,扶困济危, 扫尽世间不平,扬名寰宇。于是他拼凑了一副由曾祖传下来的破烂不全的盔甲戴在头上, 并用了 4 天的工夫给那匹皮包骨头的瘦马取了个高贵、响亮的名字,还给自己取名堂吉诃 德·台·拉·曼却,意思是拉·曼却地方的鼎鼎大名的骑士堂吉诃德,并且模仿古代骑士 忠诚于某位贵妇人的传统做法,物色了邻村一个养猪村姑做自己的意中人,并给她取了贵 族名字叫做杜尔西内亚·台尔·托波索,决心终身为她效劳。 一切齐备,幻想成真。在一天清早,他穿甲执盾,骑上他那匹和主人一样瘦骨嶙峋的 老马,离家出走,去做他的游侠事业。这位堂吉诃德先生先后一共三次出巡。 第一次单枪匹马而行,想要解救被地主绑在树上痛打的放羊孩子,他命令地主给孩子 松绑,并如数付给孩子工钱,地主被吓得一一照办。但他走以后,地主把小孩重新绑在树 上,狠很抽打一顿。后来,他又遇到一个商人,想让其承认他的意中人是绝世佳人,商人 不买帐,两人打斗起来,结果他杀羽而归,被打得满身是伤,爬不起来,被过路的邻居横 放在驴背上送回家。他的家人和朋友痛心他竟被骑士小说毒害到这等程度,把他积存了一 屋子的骑士小说全部烧掉。但堂吉诃德还是顽固地认为“世上最迫切需要的是游侠骑士, 而游侠骑士道的复兴全靠他一人。”他暗中说服老实的邻居桑丘·潘沙做随从一起冒险,条 件是有朝一日让他总海岛总督。 他们来到郊野,远远望见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对邻居说:“那边出现了 30 多个大 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打死咱们得了战利品,可以发财。”邻居反复 说明那是风车,而不是巨人。他不但不听,反而责备邻居胆小,他横托着长枪就向风车冲 杀上去,可风车把他连人带马都甩出去,堂吉诃德翻滚在地,狼狈不堪。他们又一起干了 一系列疯疯颠颠的傻事后,被别人锁在笼子里装上牛车拉回家。第三次是堂吉诃德听说萨 拉果萨城要举行比武,就不顾家人劝阻,再次踏上征程。这次他们除了做尽没有结果的傻 事外,也做了一些惩治恶霸成全有情人的好事。途中他们遇到了拿他们寻开心的公爵夫妇, 公爵把桑丘派到自己属下一个小镇当“海岛”总督,尽管桑丘把小镇“海岛”治理得井井 有条,他们二人还是受尽公爵的残酷捉弄几乎丧命。 他所做的这些事没有一件事不失败,贻笑于现实社会,而他却浑然不觉,依旧是自行 其是。在幻象中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臣人,挺枪拍马冲去,却被扇叶打得落花流水,半天 不能动弹。他把穷旅店当作魔堡、把妓女当成贵妇,受尽别人嘲弄。他把理发师的铜盆当 作魔法师的头盔,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不顾一切的提矛杀去。他把羊群当作魔法师 的军队,纵马大加杀戮。他又莫名其妙地杀散押解囚犯的士兵,释放了囚犯,却被他们所 苦虐,闹出无数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这些行动不但给别人造成伤害,也往往弄得自己头 破血流,遍体鳞伤。一系列冒险生涯中,他被打掉牙齿,削掉手指,丢了耳朵,弄断肋骨, 但他执迷不悟,一直闹到险些丢掉性命,才被亲友送回家。临终前,他醒悟过来,不许他 唯一的亲人侄女嫁给读过骑士小说的人,否则就剥夺她的遗产继承权。 人物形象 (1)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现实、耽于幻想、行动盲目的这样一个人。他因读骑士小说 入了迷而想入非非,丧失了基本的理性。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视已经发 生了变化的时代 (2)堂吉诃德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痛恨专制残暴,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 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清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 想。或许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骑士道,但他对此是如此的迷恋和执着,如此的不可思议, 已完全变成偏执 (3)堂吉诃德是一个永不妥协的斗士,他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折服。 堂吉诃德敢于为主持正义、清除罪恶而忘我斗争,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怯懦, 永不退缩。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巨人,毫不犹豫地挺枪拍马冲过去 总结以上几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 有滑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 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 既有喜剧性,又有悲 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堂吉诃德敢用自 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捍卫道德、正义和信仰,即使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 这种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实在是足可令人敬佩的。 2017-2020 真题训练 【2020 年高考】 江苏卷名著阅读题(15 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选择两项且全答对得 5 分,选 择两项只答对一项得 2 分,其余情况得 0 分) A.《三国演义》中,刘备与陆逊在猇亭交战,诸葛亮得到消息后,令人迅速在鱼腹浦 摆下“八阵图”,后刘备战败,陆逊追击至此,为阵所困,可见诸葛亮足智多谋。 B.《茶馆》中,常四爷在清朝灭亡后自谋生路,凭良心做事,却生活贫困,晚景凄凉, 这说明一个动荡的社会难以让普通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C.《边城》中,傩送二老一直喜欢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因为大老的意外身亡,他压 抑自己 的内心,没有进一步向翠翠表白。 D.《哈姆莱特》中,奧菲利娅的哥哥雷欧提斯认为哈姆莱特地位高贵,其意志并不属 于他自己,因此在去法国前叮嘱奥菲利娅不要轻信哈姆菜特的爱情盟誓。 E.《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在弟弟去世后,为保全弟弟的名誉,按照弟弟来 信的请求,给了夏尔路费和一批货,让他远赴印度,接受锻炼。 26.简答题(10 分) (1)《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众人联句, 起句为王熙凤所作,她说,“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就是‘一夜北风紧’”。请 结合这句诗简析王熙凤的形象。(6 分) (2)《社戏》开篇记述了“我”成年后在北京看戏的经历。北京看戏给了“我”什么 样的感受?以此开篇有什么表达效果?(4 分) 【答案】 25.A,E 26.(1)诗句浅白,表明其学识浅薄;诗句能领起全篇,表明其聪明颖悟,有一定领 导才能;诗句意境肃杀,表明其心怀忧惧。 (2)第一问:嘈杂拥挤;感到无趣,不想再看中国戏。第二问:欲扬先抑,突出儿时 看戏回忆的温馨。 【2019 年高考】 一、【2019 年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选择两项 且全答对得 5 分,选择两项只答对一项得 2 分,其余情况得 0 分) A.《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板桥上睁圆环眼厉声大喝,吓退曹兵,然后迅速拆断桥 梁,以阻追兵,可见张飞十分勇猛,又很有智谋。 B.《家》中,许倩如倡导女子剪发,带头剪掉自己的辫子,还以梅的遭遇来激发琴拒 绝包办婚姻,鼓励琴做一个跟着时代走的新女性。 C.《狂人日记》中,狂人说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最后喊出“救救孩子”, 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D.《欧也妮·葛朗台》中,夏尔在父亲破产自杀后,不愿拖累心上人安奈特而写了分 手信给她,这一良善之举让偷看信件的欧也妮发誓要永远爱他。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经过生死搏斗最终将大马林鱼残骸拖回港口,有游客把 它当成了鲨鱼骨,这一误会让小说结尾更意味深长。 【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名著的能力。解答本题,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识记其 中的人物和情节。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 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A 项,“迅速拆断桥梁”“有智谋”错误。如果不拆断桥,曹军害怕 其中有埋伏不敢进兵。现在拆断了桥,曹军会料定张飞心虚,必定前来追赶。故 A 项错误。 D 项,“这一良善之举让偷看信件的欧也妮发誓要永远爱他”表述错误。欧也妮发誓要永远 爱夏尔的原因不止是这一点,还有信中夏尔表达的对欧也妮的好感和赞美。故 D 项错误。B、 C、E 项正确。故选 AD。 二、【2019 年高考江苏卷】简答题(10 分) (1)《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一回中,群芳行令,宝钗摇 得牡丹签,上云“任是无情也动人”。请结合小说概括宝钗的“动人”之处。(6 分) (2)《茶馆》第三幕,在得知来到茶馆的“老得不像样子了”的人是秦仲义时,王利 发对他说:“正想去告诉您一声,这儿要大改良!”这里的“大改良”指的是什么?这句话 表达了王利发什么样的情感?(4 分) 【答案】(1)容貌妍丽,行止娴静;才能出众,处事得体;善解人意,关怀他人。 (2)“大改良”指的是茶馆将被小刘麻子、沈处长等霸占。这句话表达了王利发与茶 馆及老友诀别时的悲愤。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 阅读的积累,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本题考查宝钗的“动人”之处,实际 上是考察宝钗的形象特点,这形象特点要结合宝钗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性格来答,概括时要 依托于人物的行动。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 累,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话剧《茶馆》截取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抗 战胜利后三个历史片段,将整个社会都浓缩到茶馆中,来展现三教九流的生死沉浮,折射 整个社会的变迁。“大改良”指的是茶馆将被小刘麻子、沈处长等霸占。这句话表达了王利 发与茶馆及老友诀别时的悲愤。 【2018 年高考】 一、【2018 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选择两 项且全答对得 5 分,选择两项只答对一项得 2 分,其余情况得 0 分) A.《三国演义》中,曹操攻陷徐州后,派遣张辽劝降陷入困境中的关羽,关羽提出了 “卸甲”的三个条件,这一情节突出了关羽的忠义形象。 B.《茶馆》中,秦仲义说:“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他说的“那么办”是指通 过收回房子、卖掉土地等途径,筹集资金来开办工厂。 C.《风波》中,七斤曾经在喝醉后骂有些遗老臭味的赵七爷是“贱胎”,并在革命后很 快剪掉了辫子,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 D.《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奋力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给毁了,回到港口后, 男孩遗憾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 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的性情极好,从不向丈夫要钱,她有着天使般 的温柔,她的善良和忍让反衬了葛朗台的冷漠和贪婪。 【答案】CD 【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这是考查对名著作 品内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C 项,“并在革命后很快剪掉了辫子”错误,七斤的辫子是在进 城时被人剪掉了;“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错误,他骂赵七爷是“贱胎”, 说明他对封建势力是不满的,不能就此说他是“具有新思想的农民”,因为面对反革命的复 辟,七斤完全看不清自己的敌人是谁,对事件的性质和危害不认识,他们所焦虑的仅仅是 没有辫子就当不成顺民的问题。而当风波过去以后,他们又如释重负,照旧生活,丝毫没 有想到从复辟事件中吸取什么教训。这说明他依然是麻木、胆怯、愚昧、盲从,政治上无 知,毫无民主主义觉悟的当时农民的典型形象。D 项,“回到港口后,男孩遗憾地对他说, 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错误,从书中来看,男孩儿来到茅棚,看见老人那双满是伤 痕的手,哭了起来,然后给老人送来了热咖啡,并表示要跟他一起出海去打鱼。 二、【2018 年高考江苏卷】简答题(10 分) (1)《红楼梦》“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贾母得知府中库藏 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请结合这一情节,分析 贾母的形象特点。(6 分) (2)巴金的《家》中,梅表姐因躲避炮火再次来到高家,她在花园里看见觉新站在树 下,她“嘴唇微微动一下,像要说话”,最终还是“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请说明梅表姐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4 分) 【答案】(1)处变不惊,性格坚强;处置果断,能力出众;分配得当,处事公平;轻 财重义,顾全大局。(2)心中仍有旧情,想跟心上人说话;婚姻现状和礼教束缚,不便单 独与觉新见面。 【解析】(1)题干要求结合“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来分析贾 母的形象特点,这其实是考查《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只不过要求结合固定的章节来分 析。题干对该章节的内容做了简单介绍,即“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 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结合书中老太太的分派处理来看,如面临家庭变故, “却说贾母叫邢王二夫人同了鸳鸯等,开箱倒笼,将做媳妇到如今积攒的东西都拿出来, 又叫贾赦、贾政、贾珍等,一一的分派”,可见处变不惊,性格坚强;老太太的分配中,既 顾及到荣国府,也顾及到宁国府,既顾及儿子辈,也顾及孙子辈,同时还有衣服饰品的分 配,同时还留下五百银子好把林黛玉的棺材送回南去,等等,在这些分配中,足可看出老 太太的能力之强,处事很公平,轻财重义,顾全大局。考生只要能了解这一大章中老太太 的分派处理即可概括出答案。 (2)题干问的是“巴金的《家》中,梅表姐因躲避炮火再次来到高家,她在花园里看 见觉新站在树下,她‘嘴唇微微动一下,像要说话’,最终还是‘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请 说明梅表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这是考查对巴金《家》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关系的把 握。题干已经告知情节,考生需要明确“梅表姐”与“觉新”之间的关系,觉新和表妹钱 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 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 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这是二人之间的关系,此时二人再次 相见,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该如何说起,从梅的表现来看,说明她心中对觉新仍有旧情, 想和觉新说话,但婚姻现状摆在那儿,封建礼教摆在那儿,二人的私下见面已不合理,更 何况是私下的交谈?解答本题,必须明确二人的关系,才能体会此时梅的心理。 三、【2018 年高考天津卷】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A 项,舍生取义出自《孟子》;B 项,三打祝 家庄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项 D,卡西莫多,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 作的《巴黎圣母院》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 【2017 年高考】 一、【2017 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品评天下人物,认为当世只有自己和刘备可称英 雄。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有了夺取天下的雄心。 B.《边城》里,第一个端午,翠翠在河边等爷爷,突然一阵害怕:“假若爷爷死了?” 后来,爷爷在雷雨的夜里死去,死亡的阴影让小说笼上一层淡淡的忧伤。 C.《子夜》前三章用吴老太爷之死把军、政、工、商、学等各界人物聚拢到一处,为 小说全景式反映中国社会面貌、剖析中国社会性质奠定了基础。 D.《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送哈姆莱特赴英国,实际是要借刀杀人,后来哈姆莱特 识破了克劳狄斯的奸计,撕毁了给英王的国书,才得以脱险。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捕鱼时体会到大马林鱼仿佛也是他的朋友和兄弟,不过 为了渔夫的尊严必须杀死它。这一矛盾具有扣人心弦的张力。 【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题干要求选出“对有关名著的说明, 不正确的两项”。A 项,“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有了夺取天下的雄心”错误;刘备当时的反 应是“刘玄德吓得筷、勺掉地”。D 项,“撕毁了给英王的国书,才得以脱险”错,应是“偷 改了信”,第二天他们遇到了海盗袭击,哈姆雷特在混战中跳上了海盗船,后偷偷潜回国内, 找到霍拉旭,把一切都告诉了他。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江苏高考要求阅读的名著篇目为《三国演义》《红楼梦》《边城》《呐喊》 《子夜》《茶馆》《欧也妮·葛朗台》《哈姆雷特》《老人与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中 的一些片段、人物的行为、事情的起因结果等的考查。 二、【2017 年高考江苏卷】简答题(10 分) (1)《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对宝 钗说:“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请说 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6 分) (2)《阿 Q 正传》中,未庄谣传革命党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祝福》 里,鲁四老爷一见“我”就大骂其新党,但“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这两个细节共同传达 出鲁迅什么样的观点?(4 分) 【答案】(1)黛玉在行酒令时“失于检点”,宝钗私下提醒;宝钗教导黛玉要做女性“分 内的事”,“看杂书不好”;宝钗关心黛玉的身体健康。 (2)民众愚昧、落伍,无法理解新思潮及其运动的意义;新思潮及其运动脆弱、不彻 底,无力走入民众的世界。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把握。第一小题,是考查《红楼梦》中的内容,要 求“说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可以联系前面章节宝钗对于黛玉的照拂,比 如行酒令时宝钗私下提醒;闲谈时教导黛玉不要看杂书;还有四十五回中对于黛玉身体的 关心。第二小题,是考查《呐喊》,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中给出的两个细节说明传达出的鲁迅 的观点。这两个细节都体现出当时民众思想的愚昧落后,对于新思潮无法理解,这说明新 思潮运动不彻底。 考点定位: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江苏高考要求阅读的名著篇目为《三国演义》《红楼梦》《边城》《呐喊》 《子夜》《茶馆》《欧也妮•葛朗台》《哈姆雷特》《老人与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中 的一些片段、人物的行为、事情的起因结果等的考查。所设题的对象是《红楼梦》和《呐 喊》,这与上面的选择题避免了重复。 三、【2017 年高考浙江卷】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 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 100 个字。(6 分) 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 一个童年 □□□□□□□□□□□□□□□□□□□□□□□□□□□□□□□□□□□□□ □□ 【答案】示例: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 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 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 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根据现成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使句意更丰富更具体,诗句中出 现的意象有:小路、十八台阶、月光、蚂蚁。这些在描写场景时必须出现。另外,要将“我” 换成“他”,描写中要有“他”的心理活动。最后中心是“他”回到了童年。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题干要求,即描写要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在描 写过程中考生要结合诗句中的各个意象展开,这需要考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多运用修辞, 使语言生动、表现力强。同时要注意,不管什么描写,都要有一个主题,本题场景表现的 主题是“他”仿佛回到了童年。 四、【2017 年高考天津卷】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 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 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 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B 项“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种 经书:《诗》《书》《易》《礼》《春秋》《乐》。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师点睛】六艺,含义有二:一、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二、指六 经:《诗》《书》《礼》《易》《春秋》《乐》。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 六经,谓《诗》、《书》、《礼》、《易》、《春秋》、《乐》。结合语境分析,《师说》中主要强调 从师学习,应该选择与书本有关的含义。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