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辑:新高考语基三合一 40 题(上)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
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朵花能开出十六个莲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
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
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
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
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
吗?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
荷叶的清香。“蝉嗓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
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
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季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
B.“包身工”的身体,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带工的老板。
C.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D.“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年了。
2.下列各项中,和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是大快人意的。”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
表达效果更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美的,可爱的。如果只许选一种,以期情能专注,我必选“燕”。
总是公历四五月之间,估计就是去岁那一对,回来了。门外罕有长者车辙的小家小户添了热闹,风门
之上,燕飞入飞出,早期是衔泥筑巢或补巢,其后是产卵孵化,再其后是打食喂雏鸟。人也忙,因为正是
春种的时候。现在回想,其实不是因为都忙,而很可能是都具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大德,
才能够如此和平共处。关于和平共处,还可以具体说说。只说两件,都属于克己谅人的,先说燕一方,巢
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箍其形,口敞开,向外偏上,农家早中晚三顿饭都要烧柴,烟气
火气上升,推想在巢里必不好过,可是没看见有不安然的表示。再说人一方,吃饭放矮长方桌,位置恰好
在燕巢下,小燕黄口待食的时候常有粪便落下,怎么对付呢,照例是饭桌移动位置,而不说抱怨的话。人
燕和平相处,( )。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可以说是羲皇上的境界, 取其诗意,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
B.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取其诗意,可以说是羲皇上的境界。
C.取其诗意,可以说是羲皇上的境界,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
D.可以说是羲皇上的境界,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取其诗意。
5.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一段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B.“越创悦邮趣”中国邮政文创首届校园产品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C.科学家仔细研究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D.学生会组织领导体制是学生会组织能够顺畅运行的“导航系统”。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有一个口敞开的像簸箕形状灰自色的
巢,巢的口向外偏上”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还住在三合院的童年,后院的围篱几乎被牵牛花包覆,牵牛花的藤蔓总是把竹篱织成一道花墙,
在春天时,好像在竹篱上点燃的焰火,爆开!
竹篱外的坡地,牵牛花的焰火爆得更灿烂。
那被一般人认为卑贱、毫不起眼的牵牛花,其实有着极美丽的颜色,有白、粉红、浅紫与宝蓝;( )。
可惜的是,它不能久放,只要被采下来,刹时便枯萎了。
我时常想,如果要票选一种可以代表台湾的花。我会投票给牵牛花,因为从北到南,自西至东,牵牛
花的藤蔓像丝线一样,紧紧包覆这个美丽之岛。牵牛花的名字也宜于联想,牵牛花又叫“朝颜”,因为它
清晨盛开的缘故。这名字。使我想起“透早就出门,天尾渐渐光”的台湾农村父老的背影。
“朝颜”便是早上的脸。你看,台湾大地早上的脸是多么美的早上。朝颜上还挂着昨夜露珠的晶莹哩!
7.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也有着极动人的姿态,花藤婉转、优雅、修长。
B.花藤婉转、优雅、修长,也有着极动人的姿态。
C.也有着婉转、优雅、修长的花藤,姿态极动人
D.姿态极动人,花藤婉转、优雅、修长。
8.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因送青来。
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顺着巷口往里走,从百间楼坐船顺河南下。百间楼相传是明代的礼部尚书董份为其家眷所建,全长约
400 米。坐在船中,可以看见两岸白墙灰瓦的明清建筑,由近及远,犹如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款款展开。
在这里,很难寻见忙碌的身影。行走在长满青苔的石板路上,你的脚步会越来越慢,越来越轻。
游览完远离喧嚣的北部,来到了景区的南部。南部因景点众多,也就喧闹了些。刘墉的十亩荷塘,刘
承干的嘉业堂藏书楼,张石铭居所的西洋舞池,看着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让南浔多了一些异域色彩。张
石铭旧宅后园里的一处西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最是独特。( )也许若干年前,住在这里的她,曾穿着洋
装,矜持地和心仪的公子在乐曲声中翩翩起舞。
1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座小楼仿佛童话中公主的城堡,楼阁红砖白墙,阳台种满奇花异草。
B.红砖白墙的楼阁,种满奇花异草的阳台,这座小楼仿佛童话中公主的城堡。
C.楼阁红砖白墙,阳台种满奇花异草,这座小楼仿佛童话中公主的城堡。
D.这座小楼仿佛童话中公主的城堡,红砖白墙的楼阁,种满奇花异草的阳台。
11.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D.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丝路重镇敦煌,是广阔沙漠中的“文化绿洲”,是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汇流之地。
20 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闯入莫高窟藏经洞,从此敦煌被推到世界的聚光灯下。735 个洞窟、45000 平
方米壁画,展示了公元 4 世纪至 14 世纪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 )。1907 年,斯坦因在敦煌长城烽隧遗址发掘出土第一批敦煌汉简。此后百年间,甘肃的敦煌、
酒泉、张掖、武威、天水等地区陆续出土了数万枚不同时代的简牍。透过壁画和简牍,人们揭开了千年丝
路的神秘面纱,触摸到了博采众长的敦煌文化。
百余年来,艺术家和学者纷纷来到这座中外交流成果的艺术宝库汲取营养,把敦煌的故事以全新的方
式讲给世界听。
13.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止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也被斯坦因发现
B.不止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斯坦因也发现了
C.斯坦因发现了的,不止有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
D.被斯坦因发现的,不止有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
14.下列各句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修辞手法相同的项是( )
A.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5.文中画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雪山之上,“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我就站在天底下,我就凌驾于尘世之上。
云真低啊,___________,可我舍不得伸手相扰。看她们自由自在,旁若无人地生活。恍惚间,我就迷
失在那云里。平时行色匆匆,赶着地铁追逐客户,贴着地面卑微行走,从来不会抬头看看云,偶尔在小阳
台收衣服时匆匆一瞥,只看见那云黑着脸,脚步混乱,行色匆匆,也在赶地铁吗?即便是脚步慢了些,出
场的背景也总是混混沌沌,她在高楼背后躲躲闪闪,眉眼低垂。
我竟然会把两种迥异的风格混搭起来!我应该是最天才的设计师。眼前藏地的云,我就固执地觉得她是
万历年间苏州小巷的哑女。她不取悦谁,在自己的天空从容寂静,自在独行。她当窗梳妆,她织素裁衣,
她洗手做羹汤。她没看我,我却在寻找目光; __________,我却应声驻足。她独行在杏花春雨江南的青石
街道,躲在油纸伞下安静欢喜。她浅浅一笑,我便觉得心上的冰碴子扑簌簌地往下落,落成千年初雨。她
终于看向我,清澈见底,一眼万年。
16.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
A.对偶、设问、引用 B.排比、对偶、反语
C.比喻、借代、通感 D.比喻、通感、比拟
17.文中画线的句子若改写成“她清晨当窗精心梳妆,白天辛勤而精细地织素裁衣,傍晚贤惠地洗手
做羹汤”也很有表现力,为什么作者采用原句的写法?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8 个字。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鹅是世界上可以长途飞行的鸟类,每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往返于南北之间。在迁徙途中,( )。
它们一面跋涉,一面寻觅适合安家过冬、孵化爱情结晶的风水宝地,那抉择有多困难也没有人知道。这次
它们选择凯江为落脚点,当它们的倩影通过眼睛投屏到大脑,我彻底沦陷。
一轮夕阳红着脸挂在山头,凯江变得柔和起来。江心的小岛旁,那对黑天鹅悠闲地漂游着,时而深情
对视,时而相互梳理羽毛。明净的天空倒映在水里,它们就游走在云层里了,那样优雅、美丽、互爱,长
诗短歌般的山水瞬间也多情起来。它们那黑得发亮的羽翼、饱含深情的眼珠子,我的心也变得柔软,一不
小心生怕就惊扰了它们的清净。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体会,它们要面临多大的天敌入侵、饥饿威胁
B.它们要面临多大的天敌入侵没人知道,多少饥饿威胁也没有人能体会
C.它们要面临多大的天敌入侵、饥饿威胁,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体会
D.没有人知道它们要面临多大的天敌入侵、饥饿威胁,也没有人能体会
20.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2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写脱贫的文章,我走进山东管理学院的图书馆。一排排书橱是一块块田地,书橱里的书是无数朵
盛开的鲜花,学子则是一只只蜜蜂,在田地间穿梭。图书馆里,人人捧读心爱的书籍,那翻动书页的声音
似数以万计的蜜蜂在匆忙地采花蜜时发出的吟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收获季节特有的气息。
晚饭后,我在校园内漫步,不知不觉来到月牙湖畔。湖中碧水盈盈,湖面宛如一面明镜。天上那轮弯
月的影子栖在湖中央,纹丝不动。此刻,图书馆的灯依然不知疲倦地亮着。读书是苦的。但读书是一时苦,
不读书会一生苦。记得有个同学与我探讨读书的好处。我说,通过读书不仅能获取一张职场入场券,也能
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古
诗揭示出读书先苦后甜的道理。世界上最新鲜的颜色是雨后新翻开的泥土的颜色一黝黑而泛着温润的光泽。
耕耘是辛苦的,但劳动者在耕耘的过程中也感受到土地的美好,享受到耕耘的快乐,憧憬着美好的丰收景
象。耕耘如此,读书也是如此。
又下雨了,晶莹的雨滴落在土地上,啪啪作响。雨水渗入土地,滋养着万物。目光所及之处,杂草、
柳树、法桐等都在比赛似的生长;而在看不见的地下,种子也正吮吸着雨露,悄悄发芽。
2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B.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C.带工的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打印子簿子”,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像火车站轧票处
一般的木栅子的前面。
D.那位女医生皱着眉头,慌张地说:“现在还不能判断,叫她冷静一会儿再说。大家都学习去,——
提壶开水来。”
2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又下雨了,晶莹的雨滴啪啪地落在土地上。”从语义上看二
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年三月,草长莺飞桃花开,四面八方的上海人云集而来,到书院看桃花。灿烂的桃花,含笑怒放,
一大片一大片的桃树,形成一个( )的世界,一张张笑脸沉浸其中。
家家户户的小花园、小果园里,白玉兰、粉玉兰谢了樱花开, ① ,杜鹃谢了月季、玫瑰、扶桑、
牡丹热热闹闹地次第开放。小河边、道路旁、瓜田地角、庭院前后,目力所及之处,都是( )的花朵,
处处惹人的眼,各种花儿开得太茂盛了,以至人们分辨不清,空气里( )着的好闻的味道,究竟是哪种
花儿的馨香。
带着海腥味的风吹来,暖洋洋的,有一股独特的清新气息。海鸥的鸣叫声透着喜气;跳跳鱼在浅海滩
欢呼雀跃,迎接着书院的春天;蛏子张开嘴巴,在春水中吐着泡泡;螃蜞在海滩上爬来爬去,也出来感受春
日的阳光。海滩边,一片绿色的芦苇一天一个样地使劲拔节, ② ,很多书院人来采摘鲜嫩的叶子回家
包粽子。
25.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迷离 花团锦簇 洋溢 B.朦胧 花团锦簇 弥漫
C.迷离 姹紫嫣红 弥漫 D.朦胧 姹紫嫣红 洋溢
26.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B.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0 个字。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穿过食品间,后院是个依山开辟的葡萄……这些琴手曾经都是著名乐团的乐师,年岁大了,到酒店来
拉琴。别以为①______________。你给他们钱,他们顺手把钱折成小方块,很优雅地别在琴柄上端。他们
只想把音乐( )你饮酒的乐趣里,维也纳称这种音乐为“施拉梅林音乐”。这个音乐之国退休乐师的
演奏水平,决不亚于一般国家大乐团中的领衔高手。他们说,到这儿来拉琴,主要是为了享受。他们这样
说,是不是因为这家酒店曾是施特劳斯经常( )的地方?施特劳斯坐过哪个座位?留下哪些( )?
无人能说。但这位圆舞曲之王写过一支优美动听的歌,它就是( )在哥灵精如同在家一样( )。
哥灵精究竟什么样呢?
黄昏后,你穿过重重叠叠的树影,踏着铺石板小径,进入这家老店。在后院的葡萄架下,寻一个好座
位。长条的木板桌椅都漆成淡绿色,带着此地农舍由来已久的风格。挂在葡萄藤上的旧式风灯,将密密实
实的巴掌似的葡萄叶照得深深浅浅。饶有画意。你刚坐定,殷勤的酒家便送上一杯当日新酿的葡萄酒:这
芬芳、透亮,似有魔法的液体尚未使你入醉,琴手在身边拉出的美妙华尔兹旋律就叫你心醉了。在那些撩
动人心的乐曲声中,酒杯在你激动的手中一晃,②_______________,这不正是“葡萄美酒夜光杯”那瑰丽
光华的诗意么?
2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和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融入 惠顾 故事 “ ” B.溶入 惠顾 故事 《 》
C.融入 光顾 轶事 《 》 D.溶入 光顾 轶事 “ ”
29.请在文中①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30.文中画线的句子若改写成“挂在葡萄藤上的灯盏将巴掌似的葡萄叶照亮,饶有画意”,语义基本
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水乡,没有桥就捆住了双脚,有了桥就像插上了翅膀。修建一座桥就像是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从一种方言走进另一种方言,从一种风俗走进另一种风俗。有了桥,目力所及,都可以踩在脚下。桥,是
村庄拥抱外部世界的臂膀,连两地成一家。桥,是河流的第三个堤岸,它模糊了此岸与彼岸,弥合了楚河
汉界,改变了世界的结构,扩大了生存空间。它让阻隔变得通畅,让闭塞变得开救,是此岸与彼岸的情愫。
我的胞衣之地,那个依偎在梓辛河中段叫作“大元”的村庄,绿树覆盖,碧水环绕,朴素中透着清新。
从卫星地图上看,村庄恰似莲藕一样伸展,环绕的河水像盛开的荷花,周围的田地,经络分明,麦苗青青,
犹如一张巨大的荷叶。村庄也在像莲藕一样生长,经冬阅秋,历久弥新。我喜欢在没有喧嚣的宁静乡道上
漫步,从这座桥到另一座桥,从中年走向老年。家乡的桥,承载了多少游子回家的脚步,它可知道,游子
对家乡的感情,比桥下的流水还要深长!
3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
B.如今,“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正变成可能。
C.像这样奉行本本主义、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家”越少越好。
D.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的这几年,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
3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对比、排比 B.比喻、夸张、排比
C.拟人、对比、夸张 D.拟人、对比、夸张
3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的故乡,绿树覆盖,碧水环绕,它位于梓辛河中段,素朴
中透着清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年初一,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登上微博综艺榜晚会栏目类第一,
该节目不仅令亿万观众_____________,更重要的是把国人印象中的传统文化在台上给“舞”活了,它用 5G、
AR 技术展示虚拟场景、力求将盛唐的风采和少女的灵动搬上舞台,再现盛唐时期的大国气象和以“唐三彩”
为代表符号的唐韵之美,( )。不仅舞蹈表现了赴宴宫女灵动机巧的梳妆打扮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
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
曾几何时,传统文化传播________,如此突然________、接二连三地破圈而出,令人振奋和欣慰。信
息时代背景下,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亦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以更理想的幕呈现实现了
“1+1>2”的综合效应。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_________、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
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力求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锻造现代文艺的精彩所在。
3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喜闻乐见 式微 否极泰来 简明扼要
B.耳目一新 衰败 否极泰来 简明扼要
C.耳目一新 式微 峰回路转 言简意赅
D.喜闻乐见 衰败 峰回路转 言简意赅
3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珠联璧合的文化画卷被展现在大众面前
B.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画卷在大众面前展现出来
C.因而为大众描绘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珠联璧合的文化画卷
D.从而为大众展示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画卷
3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街的门店多,许多都是老招牌。看着不起眼的小店,门口的招牌却是乾隆康熙所赐,在老街度过岁
月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郑板桥之类的文匠骚客,( ),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特角旮晃的小店中。老
街的古物多,古董遍地都是。老街家里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几个朝代。老街流传个笑话,两个青年打架,
一个用铁锨拍人,结果人没有拍到,却拍倒了一段土墙。这个小青年就被逮走了——隋朝古城墙被他拍倒
了,重点国家保护文物。老街以前的私整多,教书先生多,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成做过先生。所以,老街有
着尊师重教的传统。
3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小店的常客 B.他们的诗集文集
C.他们题写的招牌楹联 D.晃着潇洒的身影
3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B.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期,《博物馆说》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正式上线。143 期短视频,可谓是全国 143 家顶级博物馆、美
术馆方队的首次集体亮相。各馆精心选择 1 件(组)馆藏经典文物,讲述文物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
当代价值,并通过主流媒体形成传播矩阵,让博物馆之声深入人心。
近些年,( ),以文物为主角的荧屏视听节目层出不穷。《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
国宝会说话》等,以各具特色的内容和形式,引来网友点赞,让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蔚然成风。《博
物馆说》栏目的重磅上线,无疑让更多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美术馆和重要文物走到大众面前,为
“文博热”又添一把火。
通过屏幕,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各地珍贵文物,更可以由此见人、见馆、见中华文明、见中国精神。中
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的军号》,作为战争年代的珍贵见证,蕴含
着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精神密码;中国美术馆藏方增先中国画《粒粒皆辛苦》,表现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
场,为观众不仅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鸣与共情。
4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让文物“活”起来,成为社会和文博界的热点话题
B.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文博界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
C.社会和文博界的热点话题是文物“活”起来
D.文博界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是让文物“活”起来
41.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昔日穷得揭不开锅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D.钱钟书《围城》里说:打呼噜像放长线的风筝。
4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十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片沁人心
牌的冷雨。
我在草地上走着,忽然,在鲜嫩的春草上看到一只雪白的蝴蝶。蝴蝶给雨水打落在地面上,沾湿的翅
膀轻微地簌籁颤动着,张不开来。它奄奄一息,即将逝去。但它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楚楚动人,
多么可怜呀!
她从哪儿来?要飞向哪儿去?我痴痴望着它。忽然像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我的心灵给一
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
我弯下身,小心翼翼地把白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
这已经冷僵了的小生灵发蔫了,它的细细的足脚动弹了一下,就歪倒在我的手中。
我用口呵着气,送给它一丝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吧?不过,
它确实太纤细了。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的翅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乎像丝一样细的脚。可
是,这纤细的小生灵,它飞翔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呢?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里,它表现出寻求者何等非凡
的勇气。
它活过来了,我竟感到无限的喜悦。
它试了几次,终于一跃而起,展翅飞翔,活泼伶俐地在我周围翩翩飞舞了好一阵,又向清明如洗的空
中冉冉飞去,像一片小小的雪花,愈飞愈远,消失不见了。
这时,一江春水在我心头轻轻地荡漾了一下。在白蝴蝶危难时我怜悯它,可是当它真的自由翱翔而去
时我又感到如此失落、怅惘。“唉!人啊人……”我默默伫望了一阵,转身向青草地走去。
43.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早晨起床,他就大声朗诵起诗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在铁的证据面前,小偷一下子没了原来的神气,连声说道:“我……我认罪。”
C.父亲奉献了一辈子,如今只留下一件军大衣挂在那里,它似在诉说着什么……
D.看着雪花落下来,一片,两片……不经意间,大地竟被悄悄蒙上了一层白纱。
44.比喻都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4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它太纤细了,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从语义上看,
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以来,黄金的价值赋予金色以华丽、高贵、神圣等象征意义。而古老的紫禁城始终能够绽放出金
光闪闪的光芒,无不与黄金材料性能密切相关:不仅黄金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而且氧化速度非常慢,
稳定性非常强,可以长期保持光芒,这样一来,建筑物无论历经多长时间,始终金光闪闪。而黄金应用于
紫禁城古建筑的做法,则为我国古代传统贴金技术的体现。( )。此时的金箔具有很强附着性,利
用特定的材料可将其贴在建筑构件的表面,并保持长久不脱落。作为贴金的材料,金箔的加工要求极其苛
刻。金箔是用黄金锤成的薄片。把一块金“疙瘩”打成 0.12 微米厚的薄片,需要两个人面对面打上万次。
经捶打出来的金箔,薄如蝉翼,软似绸缎。
4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将成色很高的黄金,打造成极薄的金箔片,这就是贴金
B.贴金用的金箔片极薄,是用成色很高的黄金打造而成的
C.所谓贴金,即将成色很高的黄金,打造成极薄的金箔片
D.贴金须用极薄的金箔片,用成色很高的黄金打造
47.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C.(荔枝)叶如桂,冬青。华(花)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D.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48.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十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5 岁那年,我考上了医学中专,我很迷恋打针,母亲找到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
注射术。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给病人打针。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
来。这天我又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
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
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
针头还算完好。
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
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
我捋直后一次次又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
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我的病人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
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病人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
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找我打针了。
4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B.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C.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D.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50.请分层概括上文的情节,每层不超过 5 个字。
51.文中两处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十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打响,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被筑起。已经渐
渐淡出人们日常生活的书信,成为医护人员与家人交流的载体。
这些逆行者既是战士,也是父母、儿女、妻子、丈夫。家人是他们的最大“软肋”,也是最坚强的后
盾。这些普通人,怎样变成一往无前的英雄?在《逆行者家书》中,或许能够找到答案。周馨瑜写信告诉
儿子:“面对国家召唤,妈妈心里只有四个字:义不容辞。”
这一封封非常时期的非常家书,( ),让人发自内心地感慨“每个人都了不起”。它们生动昭示:
危急关头总有人义无反顾站出来,肩负起沉甸甸的使命,这些人就是鲁迅称赞的“中国的脊梁”。
5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质朴的文字凸显着普通人的英雄本色,映照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化底色
B.用质朴的文字凸显着普通人的英雄本色,映照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化底色
C.用质朴的文字凸显着普通人的英雄本色,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化底色被映照出来
D.普通人的英雄本色体现在质朴的文字中,映照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化底色
53.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54.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十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似江南雪景的含蓄柔丽,北方雪景是大刀阔斧的,极度的严寒扑面而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从家乡到哈尔滨,我始终没离开东北。乡村的生活图景仍然遵从自然时序,春耕、冬藏、秋收,对城市的
生活方式却大有不同。当我们住在温暖的房子里安居乐业的时候,寒冷的冬日不过是窗外可供欣赏的审美
客体:松花江的冰面在阳光的映射下是钴青色的,隐约能看到凝固的波纹;树木的枝杈间堆积着白雪,厚
重如大朵的棉花……而今的银白世界里物质丰富,闲食琳琅满目,想起小儿时代的零嘴,如同白雪覆盖着
的金银木红艳的果实,既是诱人的,又是审美的,尽管那可能是一种贫困美学。
5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让人们创生出独特的生活美学的是冰雪环境,虽有它的不适之处。
B.让人们创生出独特的生活美学的是有它不适之处的冰雪环境。
C.冰雪环境虽有它的不适之处,但让人们创生出独特的生活美学。
D.冰雪环境让人们创生出独特的生活美学,虽有它的不适之处。
56.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7.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二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袁崇焕是光芒四射的人物,他以一介儒生去指挥军队,做出了惊人的业绩,在明末的战乱中成为中流
砥柱,结果却被崇祯皇帝杀害。袁崇焕大火熊熊般的一生,我行我素的性格,挥洒自如的作风……和他所
生长的那不幸的时代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他轰轰烈烈地战斗,但每一场战斗,都是在一步步走向不可
避免的悲剧结局。阅读袁崇焕所写的奏章、所作的诗句以及与他有关的史料之时,时时觉得似乎是在读古
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等人的悲剧。他真像是一个古希腊的悲剧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气,和
敌人作战的勇气,道德上的勇气。他冲天的干劲,执拗的蛮劲,刚烈的狠劲,在当时猥琐、萎靡的明末朝
廷中,加倍地显得突出。他忠诚地实践了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格言,可歌可泣。然而袁崇焕的悲
剧就在于,以儒家所教导、培育的人生态度,去实践儒家所尊崇、支持的绝对君权所产生的悲剧。儒家提
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是它不能回答:当袁崇焕这样的忠臣碰上崇祯这样在位十七年就更换
了五十个宰相、杀了两个首相、七个总督、十三个巡抚,极其专横的皇帝时该怎么办?
5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米芾承颜而恣野,郑板桥学黄山谷而后以隶为楷,赵之谦奇峰兀立而其实“颜底魏面”……
B.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在寻找,我的耳边分明响起年轻人恳切的歌声:“我想有个家……”
C.他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D.墓园里上下有序,排列整齐,傲骨嶙峋,好像还在期待着某种指令……
59.袁崇焕在生命最后一刻所作的《临刑口占》,虽然其中饱含着他对功名事业悲剧收场的无限感慨,
但更多的是为国为民至死不渝的英风大节。请为此诗排序(只填序号)。
①死后不愁无勇将②半世功名在梦中
③忠魂依旧守辽东④一生事业总成空
6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序可以调整为“他刚烈的狠劲,执拗的蛮劲,冲天的干劲”,从语义上看
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与解析】
1.B
2.C
3.原句采用感叹句的形式,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与上文“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的自
豪情绪更和谐;而改句只是一个普通陈述句式,表达不出强烈的情感。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季荷”表特定称谓。
A.表讽刺、否定;
B.表特定称谓;
C.表强调;
D.表引用。
故选 B。
2.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划线句描写荷花“迎风弄姿”“睥睨一切”,是拟人。
A.借代,“朱门”代指“富贵人家”;
B.对偶,“足蒸”对“背灼”,“暑土气”对“炎天光”;
C.拟人、比喻,“无才思”“惟解”是拟人;“雪”是比喻;
D.比喻,把“雪”比作“梨花”。
故选 C。
3.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原句是“岂不大快人意也哉”,改句是“这是大快人意的”。从句式和语气上来看,原句采用感叹句
式,用“岂不……哉”的语气,表达强烈的自豪情感,与上句“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的自
豪情感一致,上下文衔接更和谐;而改句只是一个陈述句式,表达的情感并强烈,不能与上文的语气相和
谐。
4.B
5.C
6.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根檩子”上,强调巢的位置;原句的重点在“巢上”,强
调巢的特点。②句式特点不同:改句是一般句式,特点不集中;原句相对整齐,且特点集中展示,更为形
象。③简繁程度不同∶改句句子冗长,略显啰嗦;原句简洁明了,特点鲜明。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由“鸟兽可与共群”到“羲皇上的境界”,是递进,进一步解说,“取其诗意”修饰限制的是“羲皇
上的境界”,故 B 项正确。
故选 B。
5.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原文引号作用是表示“强调”。
A.引号作用是“特定称谓”。
B.引号作用是“活动名称”。
C.引号作用是表示“强调”
D.引号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 C。
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效果的能力。
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有一个口敞开的像簸箕形状灰自色的巢,巢的口
向外偏上”的重点落在“一根檩子”上,强调巢的位置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原句“巢筑在屋顶
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箍其形,口敞开,向外偏上”的重点在“巢上”,强调巢的特点是“灰白
色,作箍其形,口敞开,向外偏上”。
句式特点不同:改句“有一个口敞开的像簸箕形状灰自色的巢,巢的口向外偏上”是一般句式,巢的
特点不集中;原句“灰白色,作箍其形,口敞开,向外偏上”的句式相对整齐,且特点集中展示,更为形
象。
简繁程度不同∶改句“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有一个口敞开的像簸箕形状灰自色的巢,巢的口向
外偏上”句子冗长,略显啰嗦;原句“灰白色,作箍其形,口敞开,向外偏上”简洁明了,特点鲜明。
7.A
8.C
9.①将“的早上”去掉;②将“昨夜露珠的晶莹”改为“昨夜晶莹的露珠”。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通过分析文段可知,括号内的句子与前面的句子用分号隔开,证明前后是并列关系的句子,那么结构、
句式就要选择基本一致的,从上文 “有着……,有……”的句式可知,括号内句子也要用此句式,排除 BD;
从“有着极美丽的颜色”可知,与之对应的句子是“有着极动人的姿态”,排除 C。
故选 A。
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本体是“牵牛花的藤蔓”,喻体是“丝线”。
A.借代,“粉黛”本为女性化妆用品,粉以抹脸,黛以描眉。此处用来代指六宫中的女性。
B.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
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
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C.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与文中句子修辞一致。
D.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
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
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另外前面两句形成对偶。
故选 C。
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早上的脸是早上”主宾搭配不当,将“的早上”去掉;
第二处,语序不当或搭配不当,“挂着”的宾语就是“露珠”,不是“晶莹”,“晶莹”是形容词,
应作定语修饰“露珠”,将“昨夜露珠的晶莹”改为“昨夜晶莹的露珠”。
10.B
11.D
12.删掉“看着”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这座小楼仿佛童话中公主的城堡”应放后面,与下文的“住在这里的她”相衔接,排除 A、D;
三句叙述主体应为“这座小楼”,“红砖白墙的楼阁,种满奇花异草的阳台”从属于“这座小楼”这
个主体,“楼阁红砖白墙,阳台种满奇花异草”,叙述主体相对独立分散,排除 A、C。
故选 B。
1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句中,把“两岸白墙灰瓦的明清建筑”比喻成“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是比喻手法。
A.自问自答,是设问。
B.说明月、清风能帮自己捎带愁心至友人所在之地,是拟人手法。
C.用“樯橹”代指楼船,是借代手法。
D.把琵琶声比作“大珠小珠落玉盘”,是比喻手法。
故选 D。
12.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看着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让南浔多了一些异域色彩”中,“看着”的主语应该是“我”,补上后
很明显与后句“让南浔多了一些异域色彩”不搭配,让南浔多异域色彩的应该是“中西合璧的建筑”,故
删掉“看着”。
13.D
14.B
15.艺术家和学者纷纷来到这座汇聚中外交流成果的艺术宝库汲取营养,以全新的方式,把敦煌的故
事讲给世界听。
【分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下文围绕“敦煌汉简”展开,考虑与下文衔接紧密,应把“敦煌汉简”放到句尾,排除 A 和 B;
上文围绕“莫高窟”展开,陈述主体为“莫高窟”,“斯坦因”做主语与上文衔接不好,排除 C。
故选 D。
14.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文是比喻,把“敦煌”比作“文化绿洲”。
A.夸张,“千寻塔”运用夸张手法说明塔的高。
B.比喻,把“浪花”比作“雪花”。
C.拟人,将花人格化,有感于国家分裂,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
D.借代和设问,“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
故选 B。
15.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这座中外交流成果的艺术宝库”,错误,成分残缺,改为“这座汇聚中外交流成果的艺术宝库”;
“把敦煌的故事以全新的方式讲给世界听”错误,语序不当,改为“以全新的方式,把敦煌的故事讲
给世界听”。
【点睛】
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
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
用牢记于心。
16.D
17.①原句运用白描手法,展现哑女的日常生活场景,充满画面感,刻画了哑女勤劳又自由从容的美
好形象。②原句使用短句,富有音韵美,语言简洁明快,人物形象更鲜明。
18.①低得触手可及;②她没唤我。
【分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辨别能力。
“看她们自由自在,旁若无人地生活”“云黑着脸,脚步混乱,行色匆匆,也在赶地铁吗?”“她在
高楼背后躲躲闪闪,眉眼低垂”等运用了比拟手法;“我就固执地觉得她是万历年间苏州小巷的哑女”运
用了比喻手法;“她浅浅一笑,我便觉得心上的冰碴子扑簌簌地往下落,落成千年初雨”运用通感手法;
“她当窗梳妆,她织素裁衣,她洗手做羹汤”运用了排比;“我是雪域最大的王”运用了引用手法;“赶
着地铁追逐客户,贴着地面卑微行走”运用对偶手法。“脚步混乱,行色匆匆,也在赶地铁吗?”是疑问,
不是设问;文中没有“反语”和“借代”手法。
故选 D。
17.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原句“她当窗梳妆,她织素裁衣,她洗手做羹汤”,改句“她清晨当窗精心梳妆,白天辛勤而精细地
织素裁衣,傍晚贤惠地洗手做羹汤”。两者的区别首先是原句没有改句中“清晨”“精心梳妆”“白天辛
勤而精细地”“傍晚贤惠地”这些细致的描写,原句纯用白描手法,描写哑女的日常生活场景,充满画面
感,刻画了哑女勤劳又自由从容的美好形象。第二个区别是句式长短的问题,原句使用短句,构成排比,
富有音韵美,语言简洁明快,人物形象更鲜明。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第一处,前面强调“云真低啊”,后面又说“可我舍不得伸手相扰”,说明云低得手能够得到,因此
填写:低得触手可及。
第二处,注意分号,句式应与前面的“她没看我”一致,内容要照应“应声驻足”,因此可填写:她
没唤我。
19.C
20.A
21.①“眼珠子”改为“眼眸” ②在“我的心”前加“让” ③“一不小心”与“生怕”互换位
置
【分析】
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由后文“它们一面跋涉”以及“那抉择有多困难也没有人知道”可知,本段在强调天鹅在困难中生存,
故补写句子应该先说天鹅面临的困难,排除 A。
根据“在迁徙途中”可知,主语应该是天鹅或者“它们”。排除 D。
B.“多少饥饿威胁”前缺主语,排除 B。
故选 C。
20.
本题考查学生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由划线句子“时而深情对视,时而相互梳理羽毛”可知。运用拟人手法。
A. 由“相倚恨”和“背西风”可知,运用拟人修辞。
B.由“红胜火”和“绿如蓝”可知,运用比喻修辞。
C.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知,运用夸张修辞。
D.根据整首诗可知,运用对比手法。
故选 A。
21.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饱含深情的眼珠子”用词不当,将“眼珠子”改为“眼眸”;
前文提到了天鹅的羽翼和眼眸,是本句的主语,故在“我的心”前加“让”;
“一不小心生怕”语序不当,“一不小心”修饰后面的动词“惊扰”,故“一不小心”与“生怕”互
换位置。
22.C
23.①句子将一排排书橱比作一块块田地,把书比作鲜花,把学子比作蜜蜂,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书橱和田地的排列方式相似,书和鲜花都是美好而吸引人的事物,学子汲取知识养料与蜜蜂采蜜相似,
学子在书橱间走动与蜜蜂在田地间穿梭相似。
24.①“啪啪作响”放到后面,单独作为一个分句,突出了雨滴落地的音响效果。②“啪啪作响”单
独作为一个分句,使其所在句子以短句的形式呈现,节奏明快,也使其所在句子与所处段落的句式特点保
持一致。
【解析】
22.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A.表示总结上文;
B 表示意思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
D 表示话题转换。
故选 C。
23.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审题很关键。考生需明白,题目不是要求分析比喻的表达效果,而是分析比喻的相似性,
即分析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考生通过阅读文本,准确把握本体和喻体,不要遗漏,并分析本体和喻体之
间的相似点。答题时,考生要先答出画横线句子涉及的本体和喻体,然后具体分析这些本体和喻体之间的
相似点。
画线句子“一排排书橱是一块块田地,书橱里的书是无数朵盛开的鲜花,学子则是一只只蜜蜂,在田
地间穿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书橱”比作“田地”,书橱和田地的排列方式相似,都具有整齐
划一的特点;把“书”比作“鲜花”,书和鲜花的相似点是它们都是美好而吸引人的事物;把“学子”比
作“蜜蜂”,学子汲取知识养料与蜜蜂采蜜相似,学子在书橱间走动与蜜蜂在田地间穿梭相似。
24.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句式上看,原句把“啪啪作响”单列,以短句的形式呈现,节奏明快,再结合原文第三段的句式特
点,可知原句与所处段落的句式特点保持一致。
从强调的重心来看,考生须知道,某一句话单独列出,往往有强调的作用。“啪啪”这一拟声词,突
出强调了雨滴落地的音响效果。
25.C
26.D
27.①樱花谢了杜鹃开;②日渐茂盛起来。
【分析】
25.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迷糊。朦胧:指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或者人所表达的感情思想不
太清晰,多含蓄。语境是大片桃树让景色变成难以辨认的世界,应选“迷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
艳美丽。语境是修饰花朵的,应选“姹紫嫣红”;
洋溢:指情绪、气氛等饱满而充分流露。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语境形容味道,
应选“弥漫”。
故选 C。
26.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用“欢呼雀跃”和“迎接”来修饰跳鱼,是拟人手法。
A.复关,运用借代手法,用男子住的地方代指男子本人;
B.建筑上的钉子头,比粮仓里的米拉还要多,是夸张;
C.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一起上了船,是互文;
D.花溅泪,鸟惊心,运用拟人的手法。
故选 D。
27.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第一空,联系前句“白玉兰、粉玉兰谢了樱花开”和后句“杜鹃谢了月季、玫瑰、扶桑、牡丹热热闹
闹地次第开放”,可知中间应写到樱花和杜鹃,句式是“……谢了……开”,因此可以写“樱花谢了杜鹃
开”;
第二空,前面写芦苇拔节,后面写人们采叶子包粽子,可见中间是写苇叶逐渐长大,茂盛,因此可以
写“日渐茂盛起来”。
28.C
29.①他们仅仅为了赚钱糊口。②杯中酒液宝石般晶莹闪光。
30.①原文“旧式风灯”呼应前文“老店”,更能体现古朴的氛围,突显小店的历史底蕴。
②原文“密密实实”“深深浅浅”,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而且生动传神地描写了风灯下葡萄叶充
满诗意的特点,与原文整体风格比较一致。
【分析】
2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及标点的能力。
融入,指与环境相适应,或者物体融化与其它物体混合,或指加入其中而自我独立,一般指比较广义
(抽象)的汇入;溶入,指易溶解物体溶解于液体,化解后不分你我,一般指液体(具体有形)的汇入;
根据语境,此处指音乐和饮酒的乐趣之间的关系,抽象事物,应该选用“融入”。
光顾,书面表达,敬语;惠顾,是一个敬辞,指商家欢迎顾客光临,比光顾更显尊重;从语境看,此
处是一般性叙述,应该选用“光顾”更准确。
轶事,指世人不知道的史事,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或指别人闻所未闻的事,不可思议的事;故
事,指过去的事,或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根据语境,此处指的是施特劳斯曾经留下的
并不为更多人知道的事,应该选用“轶事”。
“在哥灵精如同在家一样”是具体的音乐作品的名称,应该用书名号。
故选 C。
29.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第一空处,根据语境,紧承前文,从主语的一致性推断主语应是“他们”(琴手),根据后文提示,
他们“顺手把钱折成小方块,很优雅地别在琴柄上端”和“他们只想把音乐……”,尤其“他们说,到这
儿来拉琴,主要是为了享受”,可以推断,“他们不仅仅是赚钱糊口”,或者说“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生存”。
第二空处,根据前文“酒杯在你激动的手中一晃”可推出主语应是“杯中酒液”,从后文“这不正是
‘葡萄美酒夜光杯’那瑰丽光华的诗意么”可推出括号处需要描写酒液颜色、光泽,比如“杯中酒液宝石
般晶莹闪光”,或者“美酒在夜光下泛着宝石般的光泽”。
30.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文“旧式风灯”中的定语“旧式”不仅呼应前文的“老店”,更能营造一种古朴的氛围,让读者在
灯前感受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沧桑感和文化气氛更浓。原文“密密实实”“深深浅浅”做“葡萄叶”的定
语,不仅写出了葡萄叶的形态、状貌,还写出了葡萄叶的颜色,这样写更有形象感,生动传神地描写了风
灯下葡萄叶充满诗意的特点,行文风格能与原文整体的诗意风格、抒情风格保持一致;而且“密密实实、
深深浅浅”这两个叠词的运用,使原文更富有音韵美,别具舒缓的悠长的抒情气息。
31.D
32.A
33.①原文用词更加形象,有感染力。“胞衣之地”比“故乡”更能表达与故乡的血脉相连,难以割
舍之情;“依偎”使用拟人手法,把村庄当作人来写,更加生动形象。②原文将“绿树覆盖,碧水环绕,
素朴中透着清新”放在句末,更突出了故乡的特点;把三个写故乡特点的句子放在一起,句式上更加协调。
③原文点出故乡的名字,有突出强调的作用,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④原文长短句相间,更有
韵律感和节奏感。
【解析】
31.
本题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引号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作用,做这种题平时要记忆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考
试时要结合语境来分析。
A 项,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B 项,引号表示引用;
C 项,引号表示反语、讽刺;
D 项,引号与文中的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 D。
32.
本题要求考生正确辨析和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能力。
题干要求判断语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村庄恰似莲藕一样伸展……犹如一张巨大的荷叶”等使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村庄”,喻体是“莲藕”“荷叶”。
“没有桥就捆住了双脚,有了桥就像插上了翅膀”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没有桥和有了桥作对比。
“它模糊了此岸与彼岸,弥合了楚河汉界,改变了世界的结构,扩大了生存空间”,这是三个相同的
句式,故该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那个依偎在梓辛河中段叫作‘大元’的村庄”等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句中“依偎”一词赋予了
大元村以人的特点。原文中没有使用夸张和顶真的修辞手法。
故选 A。
33.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分析原句与改写后的句子之间的差别,从用词、句式等角度分析原句表达效果好在哪里。
从用词上看,原句中的“胞衣之地”比改写后的“故乡”更具有感染力,更能表达出“我”与故乡的
血脉相连;
原句中的“依偎”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比改写后的“位于”生动形象。
从句式上看,把三个写故乡特点的句子放在一起,句式上更加协调,并且将其放于句末,更加突出故
乡的特点;长短句相间,更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另外,原句中将故乡的名字点出,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34.C
35.D
36.改为:舞蹈不仅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
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的效果。
【分析】
34.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喜闻乐见”强调经常听到或者见到。“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
感到新鲜。而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应该重在强调节目的新颖,所以选“耳目一新”。
第二空,“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衰败”强调景象的衰落和破败。语境说的是“传统文化传
播”,应选“式微”。
第三空,“峰回路转”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否极泰来”指坏情况到了尽头,
好情况就会到来。语境有“接二连三地破圈而出”,应选“峰回路转”。
第四空,“简明扼要”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一般形容语言。“言简意赅”形容说
话写文章简明扼要。该句主语是“中华美学”,不是语言,应选“言简意赅”。
故选 C。
35.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前面句子的主语是舞蹈节目《唐宫夜宴》,A、B 项偷换主语;C 项前后句是顺承关系,而非因果,且
“珠联璧合”用词不当。
故选 D。
36.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共三处错误:①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与主语的位置有误,改为“舞蹈不仅”;②搭配不当,“表
现……梳妆打扮”不搭配,改为“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③成分残缺,在“大气”后加
“的效果”。
37.C
38.B
39.这个小青年就被逮走了——被他拍倒的是隋朝古城墙,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分析】
37.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说他们是小店的常客,但这些人是古代之人,不可能出现在现代的小店中。
B.小店不可能都是书店,不可能都摆上诗集文集。
C.语境中强调的是小店的招牌老,本项说招牌楹联是他们题写的,体现出该特点,故只有 C 项符合要
求。
D.说他们在小店晃着潇洒的身影,但这些人是古代人,不可能出现在现代小店中。
故选 C。
3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句子说“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几个朝代”,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了老街的古老。
A.把露水比喻成珍珠,月亮比喻成弓,运用比喻手法。
B.说高楼百尺之高,伸手就可以摘到星辰,夸大了楼的高度,是夸张。
C.本句采用对偶修辞手法。
D.自问自答,采用设问手法。
故选 B。
3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句有一处语病,为语序不当,多项定语中,领属性应放在最前,故“国家”应位于“重点”前。
40.B
41.D
42.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不仅为观众
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引发共鸣与共情。
【分析】
4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联系括号前后内容看,文段主要讲述的是关于如何“让文物活起来”的事,根据话题一致原则,排除
CD;A 中“社会”比“文博界”范围大,应当放到“文博界”后面并用“乃至”连接,排除 A。
故选 B。
4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添一把火”是比喻。
A.“百丈冰”“万里凝”是夸张;
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夸张,“吞”是比拟;
C.“揭不开锅”是借代;
D.“像放长线的风筝”是比喻。
故选 D。
42.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语序不当,应为“将人们拉回历史现
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不仅”关联词位置不当,应放到“为观众”前面;“激起共情”搭配不当,
应改为“引发共鸣与共情”。
43.C
44.“白色的光”指的是内心善良的念头,它此刻清晰而又充满爱怜地促使作者对弱小的生命进行拯
救,而这种善念带给作者内心巨大的冲击力量,和圣洁的水洗涤灵魂具有相似性。
45.原句采用疑问语气,揣测中透露出怜悯和担心,后面再做补充强调,既回答了之前的疑惑,怜惜
之情更重,并且原文多处采用疑问句式,又营造出饱含细腻情感的基调。修改后的语句寡淡无味,抒情性
降低。
【解析】
43.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句省略号的作用是“语义未尽且饱含深意”。
A.标示引文省略;
B.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C.语义未尽且饱含深意,与例句相同;
D.列举或重复词语列举的省略。
故选 C。
44.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本体是“白色的光”,喻体是“圣洁的水滴”,结合语境“我弯下身,小心翼翼地把白蝴蝶捏起来,
放在手心里”可知,此时作者对弱小的生命产生了爱怜而拯救的念头,这种善念的作用与圣洁的水洗涤灵
魂具有相似性。
45.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原句与改句比较,主要是语句语言形式的不同。原句“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吧?”是一个
疑问句式,强化了内心的怜惜之感;“不过,它确实太纤细了”在问句的基础上用了陈述句,前后两句形
成呼应,怜悯之感的表达更突出。
结合全文来看,“她从哪儿来?要飞向哪儿去?”“它飞翔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呢?”原文多次采用
这种疑问句式,加强了语气,此处的句式与全文的语言风格保持一致性。
46.C
47.B
48.不仅黄金”应为“黄金不仅”;“保持光芒”应为“保持光泽”或“散发(放射)光芒”;“稳
定性非常强”应在“氧化速度非常慢”之前。
【分析】
46.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括号前说“我国传统贴金技术”,故括号内语句应介绍什么是“贴金”;括号后介绍“此时的金箔”,
故括号内语句宜以“金箔”结尾。据此,C 项最恰当。
故选 C。
47.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句“薄如蝉翼,软似绸缎”为比喻。
A.借代,“朱门”代指富贵大户。
B.比喻,“浮云”喻指“奸佞小人”,“日”喻指“皇帝”。
C.排比。
D.拟物,“放”“春愁”。
故选 B。
48.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主语“黄金”后面;
“保持光芒”搭配不当,应为“保持光泽”或“散发(放射)光芒”;
“氧化速度非常慢,稳定性非常强”语序不当,“稳定性非常强”是“氧化速度非常慢”的原因,故
“稳定性非常强”应在前。
49.D
50.①学会打针②煮针超时③打针失败④安慰与后悔
51.①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②我一次次捋直后又往下扎。
【分析】
4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我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针头”
人的情态“难堪”。
A.是借代,“紫皇”这里用来代指“皇帝”。
B.是比喻,把“做官的兴味”比喻成“一层薄纱”。
C.是双关,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写宦官集团小人得志气焰十分嚣张的情状。
D 是拟人,“霜林醉”赋予“霜林”人的情态“醉”。
故选 D。
5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可
概括为“学会打针”。
文章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我煮针时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以至于针锅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
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可概括为“煮针超时”。
文章第三、四段主要讲了当我打针时针头绵软无比,一次次捋直后又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
针进不去,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可概括为“打针失败”。
文章五、六自然段主要写了病人安慰我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
没关系。病人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找我打针了”。可概括为“安慰与
后悔”。
51.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句子“我很迷恋打针,母亲找到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偷换主语。句子
“我很迷恋打针”的主语是“我”,句子“母亲找到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的主语是“母亲”,
应保持前后主语一致。
句子“我捋直后一次次又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语序不当,“一次次”应该修饰“捋直”,
突出煮针超时的严重后果。
52.B
53.C
54.修改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打响,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
线。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根据上文“这一封封非常时期的非常家书”和下文“让人发自内心地感慨”可知,括号处主语应是“家
书”,排除 AD;C 项后半句主语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化底色”,中途易辄,故排除 C。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划线句用“软肋”比喻家人,体现家人是战士心中最大的牵挂;用“后盾”比喻家人,体现家人是战
士背后最有力的支撑。所以,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选项虽都有“似”的比喻形式,但 ABD 中都没有体现事物相似性的特点,所以都不是比喻。
C.把“愁”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形容愁之多、之浓,永不会消逝。所以 C 项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的主语是数万名医护人员,“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被筑起”被动句
应改为主动句,与上文陈述对象一致,使衔接紧密。
所以画线句应修改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打响,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筑起一道坚不可摧
的生命防线。
55.C
56.A
57.乡村的生活图景仍然遵从自然时序,春耕、秋收、冬藏,与城市的生活方式却大有不同。
【解析】
55.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话题一致性的原则,由上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推知,主语应是环境,故排除 AB;“不适之
处”与“创生出独特的生活美学”是转折关系,且“创生出独特的生活美学”与下文的表述内容一致。
故选 C。
56.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比作“棉花”。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沙”比作“雪”;把“新月”比作“钩”。
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扶”赋予“轻风”以人的动作。
C.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飞流直下三千尺”用了夸张,用来形容庐山瀑布的落差气势;“疑
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
D.运用设问和借代的修辞手法。 用杏花村代指“酒家”。
故选 A。
57.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的句子“乡村的生活图景仍然遵从自然时序,春耕、冬藏、秋收,对城市的生活方式却大有不同”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语序不当,“春耕、冬藏、秋收”应改为“春耕、秋收、冬藏”;②不合逻辑。
介词使用不当,把“对”改为“与”。
最终改为:乡村的生活图景仍然遵从自然时序,春耕、秋收、冬藏,与城市的生活方式却大有不同。
58.A
59.④②①③
60.“干劲”为做事的劲头,具有普遍性和常态性。“蛮劲”为猛而不灵巧的力气,具有知其不可为
而为之的特性。“狠劲”为不顾惜力气,具有勇猛决绝性。三个句子之间由浅入深,是程度的深化和加强。
【解析】
5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列举省略”。
A.列举省略;
B.引文的省略;
C.说话时断断续续省略;
D.语意未尽省略。
故选 A。
5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诗句排序的能力。
根据诗句对偶的原则,“一生”对“半世”,“事业”对“功名”,“总成空”对“在梦中”;故④
与②联系紧密;①与③联系紧密。
根据诗句“仄起平收”的规律,可以判定①与③的顺序是①③。
本诗是袁崇焕在生命最后一刻所作,故应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④与②的顺序是④①。
本诗是对功名事业悲剧收场的无限感慨,故应先回顾,再感慨,故语序应为④②①③。
60.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改句与原句的不同之处是“干劲”“蛮劲”“狠劲”的语序。
“干劲”为做事的劲头,“蛮劲”为猛而不灵巧的力气,“狠劲”为不顾惜力气。从程度上看,“干
劲”具有普遍性和常态性,“蛮劲”具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特性,“狠劲”具有勇猛决绝性。这三个词
语之间由浅入深,程度的不断加强,原句反映了这一内在联系,故原文表达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