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高考通用写作40题(下)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题考前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老高考通用写作40题(下)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题考前练习

ID:691056

大小:693.02 KB

页数:53页

时间:2021-05-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26 辑:新老高考通用写作 40 题(下)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 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③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陆九渊集》)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天上不会掉馅饼,成功总要自己去打拼,打拼之前总要装备好自己。有人拿出了五个“包裹”:①扎 实的知识体系,②科学的方式方法,③精诚的合作团队,④坚定的毅力意志,⑤敏锐的美感力。但打拼出 发前你只允许带一个“包裹”上路。在一个有多国籍高中生组成的实验团队中,正好你也被邀请加入其中, 当你看到大多数成员都选择了“敏锐的美感力”之后,也许正合你心意,也许你有点疑惑。 “敏锐的美感力”为什么会被这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看好?你一定有或还没有这方面的思考和感受。如 果有,请联系你的切身感受把你的思考和感受分享给大家。如果没有,也请联系你的困惑和疑问分享给大 家。 要求:紧扣材料要求,文体自选,不泄露个人和学校真实信息;800 字以上。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应多倾听出发时的声音,坚定自己的理想。 另一种看法是: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应呼应时代的需求,并多思考未来的方向。 即将高中毕业的你,对此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 袭、套作。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抗战时期,许多知识青年奔赴延安,他们自愿脱下西装皮鞋,扔掉口红、高跟鞋,穿上了八路军军装,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刻苦学习政治、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深入到各条战线,为民族独立、人民解 放做出了卓越贡献。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各行各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者的踊跃参与,伴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大批受教育程度较 高的青年涌入城市勇敢追梦,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城乡经济的大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乡村的空心 化。 材料三: 2018 年 6 月,习近平在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 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一个即将跨入大学的青年人的身份,针对“青年人应该到哪里去”这一时代课题写一 篇文章,在班级群中跟同学们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5.观察下面这组漫画,按要求作文。 乌鸦喝水 老一代 新一代(甲) 新一代(乙) 请在仔细观察上面这组漫画的基础上,理解漫画的寓意,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明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26.作文。 有人说,世界上不是缺少价值,而是缺少对价值的肯定。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国潮”是一种现象,它需具备两个要素:其一,要有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其二,要与 当下潮流融合,更具时尚感。 ——凤凰网 材料二:“90 后”“00 后”是生活在国富民强时期的一代,拥有民族的文化自信,他们不再视国潮国 风为老气、传统的符号,而是将其看作一种国际的文化浪潮、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 ——界面新闻 材料三:近年来,消费市场上涌动起一股“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老字号品牌焕 新,传统品牌升级,新锐品牌崛起…… ——《人民日报海外版》 对于“国潮”你有怎样的认识?请联系现实进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0 年 11 月 10 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万米级海试,下潜深度达 到 10909 米,首次探底全球海底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极少数能造出万米潜 深的载人深潜器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 2020 年 12 月 17 日 1 时 59 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中 国首次”: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 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 和研究系统。 材料三: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支撑引 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 数学等基础学科仍是最薄弱的环节,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项尖人才和 团队匮乏。评价激励制度亟待完善,企业重视不够,全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读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触动与思考?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1946 年,17 岁的梁再冰报考清华建筑系,差两分。对一手创建了清华建筑系的梁家而言,女儿报考 清华建筑系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家族情怀。父母决定调出女儿的试卷,核实无误(当时是学校完全自主 招生)。梁再冰转身去了北大西语系,一生便与建筑再无瓜葛。 三年后,梁从诫如宿命一般,离清华建筑系的录取线差两分。母亲林徽因再次调取试卷,发现有几道 题像是故意做错的,试卷上一行小字:“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历史。” ②深圳一所中学的校运会上,一学生方阵打出一条横幅:“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 以上两个片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30.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读报有感》,选自《杂文月刊》)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3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材料一: 排球是一个团队项目,主攻、副攻、接应、二传各司其职。1981 年到 2019 年,中国女排先后 10 次在 世界女排三大赛上夺得冠军。没有完美的个人,却搭建出近乎完美的中国女排团队。 材料二: 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 …… 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2005 年 10 月 12 日,神舟六号搭载两名航天员升空。 2008 年 9 月 25 日,神舟七号搭载三名航天员升空。 2013 年 6 月 11 日,神州十号搭载三名航天员升空。 2016 年 10 月 17 日,神州十一号搭载两名航天员升空,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 …… 同圆“飞天梦”,这是一个团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女排、中国航天事业的 发展,又给你带来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用于学校周一升国旗仪式上的学生代表发言。 要求:综合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3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哎,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抬头远望 满眼华灯壮阔 万里嘉禾 这是我的中国 因为你 我亲爱的祖国 你的托付 就是我的承诺 初心似火 从不惧怕什么 青春炽热 献给中国” ——摘编自歌词《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清澈的爱有很多种表现方式,可以是忠诚、真挚,可以是奉献而无所求,可以是热情而无所畏惧……作为 中国新时代的青年,你如何理解“清澈的爱”?请写一篇作文,表达你的思考与情感。 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含义及范围写作,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3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感动中国 2020 年 度人物”张桂梅,致力推广菌草技术、带领农民种菇致富的“世界菌草技术之父”林占熺,放弃高薪重回 大山、发展产业脱贫的“大学生村官”翁新强,以电商直播开创扶贫新天地的“网红主播”薇娅,热心公 益事业、用稿费资助 400 多名贫困学生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郭秦…… 材料二: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 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的关键期。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只有更多的有志青年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各显其能,才能更好地 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乡村振兴目标。 某青年报社拟开设“乡村振兴,有你有我”专栏,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向该栏目投稿,表达你的 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3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了在限定的知识范围内比出考生水平的高下,考试命题越来越偏,评分标准越来越细;为了争夺极 其有限的公务员名额,大量大学生放弃专业学习,日夜刷公务员考试试题;为了赢得仅有的一个晋升机会, 公司职员在业绩相当的情况下,比拼谁下班更晚;为了证明在执行上级指示,有关部门不断地发文、开会, 提出各种琐细的要求,忙碌而无用;为了在有限的耕地上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不断地精耕细作,却作用 寥寥;为了进一步挖掘红学研究的空间,有人在研究曹雪芹是胖是瘦……这些做法或是“非理性的内部竞 争”,或是“无意义的精益求精”,或是“没有发展的增长”,被统称为“内卷化”现象。 对于这种愈演愈烈的“内卷化”现象,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3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三诊断考试后,语文老师说来一次关于“成长分享”的写作尝试;并提示说,人的成长离不开希望 和坚持:有时候要坚持才能带来希望,有时候要在希望中才能坚持。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3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 11 月,丁真因为一脸纯真朴素的笑容意外走红网络,成为“新晋顶流”。走红之后,丁真拒绝 了很多高薪工作的邀约,选择为当地旅游贡献力量,成为所在理塘县的旅游形象大使。接受央视采访时, 他说:喜欢整天安静地躺在草原上,看着天空自由飘荡的白云,希望带着自己的小马珍珠在赛马中拿第一。 据悉,丁真以前上过学,但是条件有限,只会一些拼音。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继续学习,学说汉话、学写 汉字。 丁真身上有许多闪光的精神品质,你对哪一点最有感触?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38.有人说:“生活中,很多人很容易把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推向二元对立的局面,而这种对立,正是 这件事中最值得警惕的部分。”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3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二维码已经成为智能时代的一把“钥匙”,而扫码支付,也一度被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时 代的列车在高速前进,我国已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可是许多老人,却被阻隔在了大门之外。陌生的二维 码、复杂的智能家电、怎么招手都不会停下的网约车……曾经无所不能的他们,看着熟悉又陌生的社会, 茫然又无助。《生命时报》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 60%的老人,每月都会遇到二维码的困扰,至少有 10%的老人完全无法使用二维码。 某地一位大爷乘坐地铁时,被工作人员拦下,要求老人出示健康码。老人不停地反问:“什么健康码? 没有人给我。”双方发生长时间争执,直到最后,老人依旧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健康码。 某地汽车站,一老人乘坐公交时无法扫描健康码,司机不同意其乘坐,前后僵持 20 多分钟,司机不发 车,乘客开始辱骂老人让其下车,最终老人无奈下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表明你的态度,体 现你的思考。 要求: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在当代信息社会中,"大数据"是当之无愧的焦点,它不仅在生产领域被广泛运用,也通过信息服务逐 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打开淘宝,你会看到各种针对你的爱好和历史搜索所推荐的“猜你喜欢”;登录 视频网站,它会根据你的观看记录推送影片以及广告……目前的资讯软件纷纷采用“用户定制”的方式, 根据你的浏览记录不断优化针对你的内容推送,仿佛你身边有个“周到”的管家,无时无刻不在留意你, 记录下你的兴趣、喜好,然后竭尽所能地“满足”你的品位。大数据的强大能力将人引入“信息茧房”, 人在信息领域中不断被裹挟,从而逐渐进入信息单一闭塞的生活状态,就仿佛被困在信息的蚕茧之中。 处在这样的“信息茧房”中,你有怎样的思考或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1.范文: 人生需要坚守 当蝶蛹破茧而翩翩飞翔之时,是对美丽的坚守,让它不计疼痛,华丽蜕变,流连百花之中;当苍鹰飞 翔蓝天睥睨万物之时,是对搏击长空渴望的坚守,让它忍受痛苦煎熬,成为天空之王;当溪流奔腾而下一 往无前之时,是对东汇入海梦想的坚持,让它度过千难万险,成就壮美之姿。坚守,不仅仅能看到常人看 不到的风景,更能收获别人意想不到的荣光。 古人云:“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那是在一望无涯的茫茫孤漠上,一位白发老人手持汉节,头 戴毡帽,背后跟着他的羊群。他佝偻着身体始终朝着中原的方向遥望,十几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他把自 己站成一具雕像。那个遥远的地方是大汉朝,他的家园故国所在,他就是苏武,大汉使臣。他被困匈奴十 多载,身处苦寒之地,渴饮雪,饥吞毡,匈奴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始终坚守自己的节操。他朝朝暮暮 充满的是对大汉朝的思念,就是这份对故国的眷念之情,让他熬过苦难岁月,走过腥风血雨,最终等来了 归汉的那一天。 这是对气节宁死不屈的坚守,成就了历史上的这段佳话,也成就了他的万世英名,为我们后来人树立 了忠贞爱国的光辉典范。假如没有这份坚守,苏武还会被后世铭记,尊崇吗?不会,历史和人民只会牢记 那些坚守气节的高尚之人。 著名作家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教书时,生活清苦,内战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使他终日食不果腹,饥肠 辘辘,在病榻上辗转的他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他告诫自己的家人,宁可饿死,也不能领美国的救济粮。 后来毛泽东称其:“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坚守的不仅是个人的尊严,更是坚守了华夏民 族的骨气和尊严。他用行动充分证实了他人如其名,确实做到了“自清”。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坚守。三闾大夫“忠而见疑,信而被谤”,汨罗河畔, 他怀石自沉,九死无悔,这是一名士大夫对报国之志的坚守;魏武挥鞭东指,老当益壮,雄心不已,这是 一代豪杰对建功立业之志的坚守;鲁迅以如椽大笔,横扫一切反动势力,这是一位文化旗手对救国救民之 志的坚守。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志趣功业在哪里,坚守下去的信念就会跟随到哪里。 陆九渊曾说过“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只有坚守下去,才能欣赏到那因中途 放弃而错过的美景。有了坚守的信念,种子就能冲破泥土,开出美丽的花来;有了坚守的信念,航船就能 劈波斩浪,直挂云帆济沧海;有了坚守的信念,人就可以山登绝顶,自成高峰。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要点:这是一道仿照 17 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命制的新材料作文题目,任务性强,文化意味浓厚。 考生审题时,首先要理解每句话的含义,提炼出出相关的主题,然后综合材料内容确定立意,完成任务, 展开写作。 审题: ①“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出自《管子·正世》。“不慕古”反对的是因循守旧、抱 残守缺;“不留今”是提示人们不要受现实所惑,陶醉于今日的成就中;“与时变”倡导的是因时而变, 顺应潮流;“与俗化”即随着习俗一起发展。 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王之涣《登颧雀楼》的名句。意思是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 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 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它;也表达了只有积极向上才能高瞻远瞩。 ③“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意在提醒人们要自信自重,有独立的判断和思考,不可 亦步亦趋,随波逐流。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意在提醒青年人要多做少说,埋首工 作,而非夸夸其谈。 ①②组合,可以从志向高远,顺应潮流立意,也可以从高瞻远瞩、追求创新立意,还可以从创新改变 要有所准备,付出努力方面立意; ②③组合,可以从顺应时代但要有所坚守方面立意,也可以从创新改变不是推翻传统,要有文化自信, 在继承中创新,精益求精,不满足于现状方面立意; 也可以综合三则材料内容,谈发展进步要审时度势、境界高远,有独到思考,不随波逐流。 立意: 1. 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 2.志向高远,顺应潮流; 3.顺应时代但要有所坚守。 素材: 1. 坚,坚持些什么?坚就是坚持你足下的土地就是那片生你、长你、养你、葬你的土地啊土地将它的 每一颗粒化入了你的职业中,化入了你的单位里,化作了你的加速度,化为了你的家庭而这一切都只不过 是土地的化身而已因此作为一个人你怎能不爱?我爱我乡、我爱我家、我爱我国,其实就是我爱那片属于 我的土地爱就是一种坚持,能爱什么,也就一定能坚持什么。 2.守,又守住些什么?守住你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吧,守住你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和每一段不平凡的岁 月吧把守住了它们就是把守住了你的生命而对守住最准确的诠释就是珍惜、珍爱和珍重看守住了积累成叠 的今天也就意味着你拥有了值得忆念的历史把守住了每一个今日也就使你能够充实而不至于一无所有地走 向未来 2. 有了做大事的志向还不够,还要去做。鲁迅先生说: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是啊,老 子也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从小事做起就干不成大事,把看似平凡的小事做好, 就是不平凡,把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就是不简单。由小到大、由易到难是事业成功的必然规律。成就大事 业的人没有一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 3.一个时代的青年有一个时代青年的责任。今天的我们,虽然不必再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奋战,但是一 个新的历史使命又摆在了我们面前,那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要勇敢地担起属于我们 的责任,由此我想起了习主席说过的话: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立志做大事就是让生命在 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事业中闪光。在社会主义时代,只有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才是真正的立志做大事。没 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个精神上缺钙的人,是不可能承担时 代所赋的历史重任的。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信念追求只 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 22.【范文】 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 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的,一个人首先必须被雪山顶上雪莲的美感 动了,他才会去学习登山的系统知识,掌握训练科学的登山方法,寻找精诚的登山团队,培养坚韧的毅力 意志。 “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面对新时期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一定要加强和改进美 育教育。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 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华为在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 的追求。可见,即使在古代,美育早已为人重视,古已有之。健全的人格怎能不懂感受美、欣赏美?而我 们的社会需要的就是能够创造美的人才。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学校将智育教育作为培养目标;看惯了社会、家长对于孩子的培 养一切以分数为定论;看腻了还未成年的孩子被繁重的学业负担压得抬不起头,匆匆赶路,走向一个又-一 个补课班……当一个社会太过急功近利,当人们内心被功利所缚,人们只能行色匆匆,眼光向前,急忙之 中早已失去感受美的能力,何谈创造美?所以,不妨慢下脚步,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个浓厚的美育氛围, 以美育人,不止看重孩子的成绩,还应重视成绩之外更高层次的发展。“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 德育之完成者也。”如此才能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多元化人才,才能引导青年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 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 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 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 回答的课题。显然,只有全社会重视美育培养,创新美育形式,重视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学科的涵 养,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价值,才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才符合人才培养的要 求。 以美育人,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生活之中除了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让我们在奔波行走之中, 驻足留恋,这生活本来就很美!这样的人,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幸福;样的人才便有温度,不是冰冷之躯, 生活冷眼旁观,处是敌意;样的人,时代所需。 恩格斯说过,“文艺复兴是一个既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期”,遥古畅今,在以“以美育人,以 文化人”的新时代,对美的感受力关乎孩子的幸福,国家民族的未来,美感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是人 生价值创造前面的“1”,是迈过人生很多坎坷的精神源泉。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首先分析材料,此则材料是记叙性的材料,材料设置一个语境,在打拼之前为他们五个装备好自己的 五个“包裹”,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合作团结精神、意志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可以说,这五个“包裹” 是任何一个想成功的人必不可少的装备,如果兼而有之,那么成功之路就会所向无敌了,但语境限制在打 拼出发前只允许带一个“包裹”上路。大多数成员都选择了“敏锐的美感力”,显然,材料最后的文句“在 一个有多国籍高中生组成的实验团队中,正好你也被邀请加入其中,当你看到大多数成员都选择了‘敏锐 的美感力’之后,也许正合你心意,也许你有点疑惑”是立意关键之所在,考生可结合我国的教育方针明 确指出我们的下一代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我们在美学教育方面明显要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学 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水平。这不能不引起深思。我们知道,任何成就都以明确的目标 开始。但目标是怎么来到学生的心中?“包裹”实验告诉人们,一个人首先必须被雪山顶上雪莲的美感动 了,他才会去学习登山的系统知识,掌握训练科学的登山方法,寻找精诚的登山团队,培养坚韧的毅力意 志。每一个目标的确定之前都要依赖这个人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美感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是人生 价值创造前面的“1”,是迈过人生很多坎坷的精神源泉。对美感力重要性的思考和感悟,不管有还是没有, 能联系考生的切身感受分享给大家就好。也可以拓展思路写作,从美学的其他层面进行分析。比如人性之 美、社会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文化之美…… 【立意】 1.每一个目标的确定之前都要依赖个人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 2. 美感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是人生价值创造前面的“1”,是迈过人生很多坎坷的精神源泉。 3. 一个人首先必须被雪山顶上雪莲的美感动了,他才会去学习登山的系统知识,掌握训练科学的登山 方法,寻找精诚的登山团队,培养坚韧的毅力意志。 4. 美育:人生的一门基础学科。 5.感受人性之美、社会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文化之美。 【素材】 (1)我们从教育谈起,教育是理智,意志,情感的统一,三者对教育的意义缺一不可。教育是实现人 的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正是有了理性和感性的协调、平衡和发展,人才能是一个全面的个体存在。 “五育”正好对应着人发展的五个方面,德育是方向,智育是基础,体育是保障,美育则是升华,劳动技 术教育则是为人将来的就业准备一定的条件。 就美育来说,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早在民国期间,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美育兴国”的理 念,兼容并包,融合中西,承继传统,面向未来,创造出当代的美育体系。王国维则是将中国的美育推上 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美育学说就像“一颗耀目的钻石,每一个晶莹剔透的切面都闪烁着令人心旌摇曳的 光彩”。可见,美育从未被人遗忘,这是一种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 (2)季羡林老先生曾说过:“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老一辈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 了旧时中国的文化审美状况,人民大众的物质生活都无法得到满足,谁有精力去追求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猛烈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念,社会趋于功利化和实用化,物质主义泛滥,长期以 来美育教育的缺失,导致国民整体素质呈现出病态化的发展。但现在,我们不仅拥有地上的六便士,更有 了看天上月亮的机会,就更应重拾对美育的重视。生活不仅要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更要有琴棋书画诗酒花。 (3)钱钟书:“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 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 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是实用,窗是审美。 23.例文 坚守自我,不忘初心 年轻人跋山涉水寻来的宝物,在放到市场去卖时,却无人问津,改变了自己最初坚守的信念,认为自 己判断错误,于是将这珍贵的沉香木烧成了木炭,因为他的不坚守、放弃自己最初的判断,才让沉香木变 成了木炭。有句话说的好,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应多倾听出发时的声音,坚定自己的理想。我们不能像这 个年轻人一样,应当要坚守自己,保持初心。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多数人在不断的竞争挑战中忘记了初心,忘记了自己的界限,底线一再往下 降,忘记了青年时激情澎湃的自己。棱角都已被残酷的生活磨平。但面对着漂浮的物质生活,袁隆平却坚 守自己,保持初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最初到现在,再到说出“晒太阳,让我有了个好身体”, 他的一切,不为名,不为利,就是为了可以让世界上所有的人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他成功了,但成功 并没有让他忘记自己的初心,他的发明杂交水稻,无条件的在那些人口温饱尚未解决的地区宣传,他不忘 初心,坚守自我。 坚守自己最初的信念,并为之不断努力,我们应该向袁隆平学习,不忘初心。 钱学森,“爱祖国所以不顾一切也要回来”。他去国外留学,学成后想回到中国报效祖国,为祖国事 业献上一份自己的力量但美国政府看中了钱学森这个人才,不愿让他回国,给他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丰 富的报酬,当时刚建国不久,美国提出那么优渥的条件,但钱学森仍然坚守自己最初的选择,不为所动。 在经过重重困阻以后,终于回到了祖国。万水千山也阻挡不了他坚定的要回国的脚步,即使祖国提供的环 境,并没有美国好,但他也不忘自己的初心,回到祖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当刘翔在 110 米跨栏比赛中夺冠,姚明挤进全明星阵容,李娜红在土地, 夺得冠军。当这些刺激感渐渐逝去,接受才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难题。 年轻人千辛万苦寻宝找到了宝物,将宝物放在市场售卖时,宝物却无人问津。而隔壁卖木炭的却门庭 若市,于是改变了自己最初的选择放弃了坚守自我,将沉香木烧成了木炭,但当他因木炭卖光而欣喜不已 时,老父却老泪纵横,因为沉香木的价值不知是木炭的多少倍。倘若年轻人坚持自己的初心,没有将沉香 烧成木炭,那该多好啊!是的,短期内也许无人问津,但终究有人会认识到沉香木的价值,因他的放弃, 让一切都变成了空谈。 坚守自我虽然不容易,但就是因为这份不易,才更加难能可贵,坚守的道路上会有质疑嘲笑或是白眼, 但正是如此,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 坚守自我,不忘初心,人生之所向。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材料作文。本题设置了“过去”“现在”“将来”这一时间轴,引导学生融入自我,立足“现 在”,思考“过去”和“将来”,在辩证地把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中,谈自己作为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在实 践中的体悟。 写作时可以侧重对一个维度的思考,比如谈对“回望过去,坚守理想”的重要性的认识,或者谈对“立 足现实,因时而变”的必要性的认识,亦或谈“放眼未来,思索方向”对实践引领的重要性的认知等等; 也可以综合考虑三者之间的关系,将“坚守理想”“因时而变”“思考方向”融入于自我的实践言行,辩 证地看待其所发挥的作用。无论选择哪一个角度,写作时都不能脱离“我”这个主体的体验与思考,拒绝 讲大话、空话。 文体可以选择最擅长的一种文体来写。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随笔、书信、日记等都可,注 意不要写成诗歌。写成记叙文选材要贴近生活,内容要充实,切忌大且空。切入的角度要小且巧,从小角 度折射出一个大问题。一定要写出的典型细节,用细节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由浅入深,有真情实感。写 成议论文一定要观点鲜明,材料详实典型,论证严密,说理透彻,切不可空发议论,牢骚满腹。写成散文 要紧扣话题,时空转换自然得体,形式新巧,语言优美。 【立意】 1.回望过去,坚守理想。 2.立足现实,因时而变。 3.放眼未来,思索方向。 4.自我人生要融入时代发展之中。 5.以赤子之心面对未来。 【素材】 1.越南战争期间,一位名叫穆司提的美国平民每天晚上举着一根燃烧的蜡烛站在白宫前,表达反战立 场。在一个雨夜,他依旧手拿蜡烛站在那里。一个记者问他:“穆司提先生,你真以为你一个人拿着一根 蜡烛站在这里,就能改变这个国家的政策吗?”穆司提回答:“哦,我没想过是否能改变这个国家,我只 是不想让这个国家改变我。” 当我们一时无法改变环境时,是顺时而变,还是坚守自我?或许,穆司提的选择能带给你一些思考…… 2.青年导演郭帆,少年时便梦想成为一名科幻片导演,可时运不济,高考没考上北电,而被海南大学 法律专业录取了。但他不忘梦想,边读书边拍短片,倔强地追寻他的电影梦。大学毕业后成了“北漂”, 混迹于电影电视节目组。2009 年考上了北电管理系研究生,后执导了两部并不火的影片,成了“新生代” 导演。2015 年赴美国好莱坞短期学习,重新点燃了他拍科幻片的梦想。回国后,历经三年,他带领团队克 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拍摄了《流浪地球》,开创了中国科幻片的元年。他的执着坚守,遵循灵魂深处 的呼唤,让他最终走上了成功之路。 3.“改革先锋”王启民,大庆油田副总地质师,他坚持科学思维,直面业内争议和质疑,大胆探索实 践,以“钉钉子”的精神,勇闯勘探禁区,挑战开发极限,几十年呕心沥血,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创造 多项世界纪录,成功解决了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从“吃肥”“吃瘦”“啃骨头”再到“砸开骨头吸骨髓”过 程中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为大庆油田连续 27 年年产原油 5000 万吨以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为“铁人精 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他的奋斗经历告诉我们年轻人,只有把“小我”自觉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才能成就真正的“大我”。 24.例文: 接力时代,吾辈正青春 李大钊曾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假如把历史比作一条蜿蜒的山路,一 代又一代的青年在这条路上错错落落地奔跑、行走。当接力棒传到每一代人手里,时代会给出全新的考题。 而如今接力棒已到我们 21 世纪的青年手上,作为即将跨入大学的青年人,我们应该到哪里去? 从一百年前五四青年的振臂一呼,八十年前浴血奋战的英雄儿女,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 的知识青年,九十年代下海创业的追梦人,再到即将步入成年的“00 后”,无论什么时代,青年总怀着最 纯真、最朴素的希冀,都渴望在时代的大潮头中流击水。我们深知时代重任在肩,每个个体都展现着无与 伦比的坚毅、从容与果敢。 我们要接力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李克强总理这样说:“国难不可低估,信心不容动摇。”的确, 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公平效益亟待落实,民生福祉有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急 待加强,脱贫攻坚仍需再接再厉。时代的命题困难,时代的任务艰巨,我们责任之重,不可停歇。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在伟大实践中成就自己。 好在,我们青年一辈也一直令世人欣喜。北大女生宁玺远赴亚丁湾护航,怀揣着“万里赴戎机”的壮 志;“你退后,让我来”,27 岁的杜富国为人民扫除雷患;“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年仅 29 岁,被 誉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平均年龄不足 35 岁的长征七号科研团队,梦想着探寻宇宙深处的灿烂星空…… 不计其数的青年,向时代证明,奋斗、拼搏这样的字眼永远出现在青年词典的第一页。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耶鲁大学毕业生秦玥飞拒绝百万年薪回国当“村干部”; 北师大研究生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返回家乡深入脱贫一线。为了抗击新冠疫情,无数医护人员 告别妻儿老小,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武汉疫区,深入一线,与病毒作战,和疫情抗争。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北大毕业生宋玺应征入伍,成为中国赴亚丁湾护航编队的第一名女陆战队员;博士毕业生韦慧晓应征入伍, 成为辽宁舰上的一名女军官。尽管工作条件艰苦,但是他们知道,只有投身伟大实践,才能砥砺意志品格, 练就过硬本领,成就伟大事业。 吾辈青年,要如梁启超先生笔下的乳虎与鹰隼永远怀揣着一颗好奇的心,胸怀中永揣责任与担当,行 囊里永驻好学和坚韧,在追梦的时代巨幕下大展宏图,积极作为。 朋友,请坚信:不舍昼夜的岁月,总会为风雨兼程的人,敞开一道希望之门。我们,在实现梦想的道 路上——万水千山只等闲,快马加鞭未下鞍。 接力时代,吾辈正青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紧扣“立德树人”的命题理念,引导青年人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 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并为之奋斗,从而提升生命价值,实现生命超越。本次作文紧扣当下高考作 文的命题特点,采用新材料+情境化+任务驱动的命题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规划观,注重培养其 社会责任意识,体现了对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的落实。作文题由两部分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具体材料, 第二部分为写作任务指令。审题时要两者兼顾,仔细审读。 试题提供了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抗战时期知识青年奔赴延安,指出青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要勇于 担当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第二材料是改革开放时期青年人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改革大潮。第三则材料 是习近平讲话中强调鼓励人才扎根基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能统一三则材料的观点是“青年的追求顺应 时代要求,能将个人追求同民族、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追求是最有价值的”。本次作文围绕“青 年人应该到哪里去”,来谈“提升自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时代需求、国家命 运前途相统一”等皆可。 写作的具体任务是以一个即将跨入大学的青年人的身份,针对“青年人应该到哪里去”这一时代课题, 在班级群中跟同学们分享感悟与思考。 【立意】 1.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 2.让青春与时代同频; 3.传递青春圣火,高扬时代风帆; 4.青春之花绽放于祖国需要之; 5.让青春跟上时代的步; 6.青年,时代的舞者; 7.听从时代的召唤。 【素材】 1. 职业的选择还与国家、社会息息相关。“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都与我有关”,无数人对此作出 了生动的诠释。58 年前,一群平均年龄不到 24 岁的青年人扎根塞罕坝,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在风沙肆 虐的的茫茫荒原创造了绿色事业;同在那一年,年轻的樊锦诗深入大漠,在艰苦与孤寂中坚守半世纪,以 保护敦煌为终身事业。还有放弃百万年薪选择回到最贫困山村的秦玥飞,疫情当前不计报酬的最美逆行 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他们自觉践行的择业观。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社会,才能在每一 份职业中无愧于心,才能实现自身的完美与人类幸福的统一。 2. 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和人民需要结合起来,树立高远理想。习总书记在给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 回信中说:“希望你们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 民,特别是基层群众。”这是对西藏大学学生的希望,也是对所有青年学生的希望。今年,河北考生刘志 成、广东考生刘洋在成绩高于清华大学录取线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清华大学的“强基计划”,他们认为, 作为在中国发展上升期成长的新青年,定要肩负“少年强则国强”的责任和担当,为国家基础学科和重大 战略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这种正是在祖国需要下进行个人人生规划,在总书记的指示下奋然前行的人 生选择。 3. 着眼于社会需要,树立正确就业价值取向。人类的幸福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需要。因此,每个人择 业时务必首先考虑社会需要这个大前提。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都非常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希望得 到一份理想的职业,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并非可以不顾社会需要,一味地追求“自 我设计”。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希望与志愿,而且取决于既定的社会需要。没有社会 的需要,就没有职业的分工,也就没有职业的选择。因此,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应当把社会需要作为选 择职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实现自身价值和服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 生矛盾时,自觉地服从社会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5.例文: 前人之树非囚笼 乌鸦喝水的故事已广为人知,其蕴含的创新才能谋求进步的道理也是深入人心。但人民群众的脑洞也 是清奇无比,不甘于传统的沙石法,他们让二代小乌鸦做出了诸如砸缸,用吸管等举动,还不忘让老乌鸦 发出长者的叹息:“这不守规矩的蠢物!”顿时乌鸦世界长幼间硝烟弥漫,工业革命一触即发。 不过只要我们坐下来好好思考新故事的内涵,就会觉得再说创新已非卓见。且不论小乌鸦把缸砸了能 求得多少水,就那根吸管也是现成的,乌鸦君只是奉行了拿来主义并没有实质的创新。真正值得我们思考 的是老乌鸦当年冒天下之不韪做出的“出格”举措和如今抱残守缺之间吊诡的矛盾。 我们知道,在老乌鸦之前是没有乌鸦可以喝到缸中的水的。正因如此老乌鸦把沙石投入缸中使水位升 高的办法才具有跨时代意义,这即是先贤敢于开拓的体现。但最终老乌鸦也变成了那种看不惯各种新事物 思想保守的老乌鸦,只能说是被自己开创的东西束缚了思想。但他自己变得固执也就算了,非要让后来者 跟他一起围着沙石打转而对地上的吸管不屑一顾,这就有点专制的色彩了。不是一次创新就能解决所有的 问题,这是一条注定曲折而不断的道路。先贤的创举固然可敬,但它既不能成为制约后来者前进的缰绳, 也不能把先贤自己拖入胶柱鼓瑟的泥潭之中。与其让所有的乌鸦都在这一条路上堵死,不如让他们去开拓 新的道路。虽说也有可能出现砸缸君和吸管君,但这怎么能与创新所带来的巨大效益相比?获得创新能力 的前提,就是让前人放宽对后来者的束缚,这样先贤的独木,才能在后继者的不断浇灌与培养下成长为参 天大树,才能让乌鸦王国持续繁荣。 实际上,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又怎么能不说与乌鸦喝水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下正是 各种现代思想与一些旧有观念相互碰撞融合的时期。面对现代公民意识崛起的浪潮,有的人非但不考量其 价值之重大,反敬而远之,抿着嘴说:“这是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走开,走开!”这与那只一面拼命往 缸中投入沙石一面对着后生小辈长吁短叹的老乌鸦何异?当顾准的卓尔不群被固化的意识形态所湮没,当 熊培云的新书被所谓的老编辑斥为乱谈,社会对新事物的宽容也无处藏身,而这并不是一个向往民主自由 的社会应有的气量。 我们该如何宽容地对待创新?其实这不是对先贤的摒弃和否定,更是对先贤们所开拓的探索和再造。 其实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方法,有的只是一代又一代无闻的贤者为我们彻夜秉烛。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则漫画材料作文,共有三幅画面,画面中有新老两代的“乌鸦喝水”,老一代乌鸦用投掷石子 的方式喝到水;新一代乌鸦分为两种,一种用吸管喝到水,善假于物,方式简便;另外一种采用打破水瓶 的方式喝到水。综合三幅画面的信息可知,考生可以从两个角度找到写作的立意:一是综合从新老乌鸦的 角度,肯定新老乌鸦的创新思维,突破常规,懂得创新;二是新一代乌鸦之间的对比,批判其中一种乌鸦 投机取巧、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粗暴、功利、竭泽而渔式的做法。考生写作时要懂得漫画的意义,要有由 物到人,由物性到人性,思考漫画的社会价值,联系现实,让文章从浅显走到深刻。 【立意】 1.打破常规、敢于创新 2.目光要长远,创新方法要正确 3.守旧与创新 【素材】 1.不只是改革乌鸦,守旧乌鸦也曾是创新者,他们改变了“乌鸦不能从细口瓶中喝到水”的传统思维, 从而在各大幼儿读物中称霸一时,可是面临改革乌鸦的来袭,他们却选择了沦为一名守旧者,我想,也许 这些守旧乌鸦们最后注定只能面临和诺基亚相似的结局,在改革乌鸦的狂饮中悲惨渴死。因为无论是对于 乌鸦,还是自许甚高的人类,乃至世间万物,唯有永无止境地创新,方能长存。 2.《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一夜蹿红其实绝非偶然,在它们火爆荧屏的背后我们不仅要 看到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辉,还应注意到创新在这背后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前中国传统文化总是让年轻人禁 不住皱眉,确实,和西方娱乐性质的快餐文化相比,它太过博大精深,太过含蓄冗长,当身边有一个小水 洼的时候,即便它还飘着浮土,还有谁愿意一颗一颗地投石取水呢,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楼飞速崛起中不断 衰落。而《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出现,可以说,恰恰是为中国传统文化这汪清水创造性 地接上了便利的吸管,通过精选片段,搬上荧屏增加其观赏性,拉近了现代人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 赋予了它新的生命,令老树在车马喧嚣,霓虹满街中着上了灿烂的新花,让新时代的我们依旧能生活在它 的庇荫之下。 3.正如穆勒所言: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其实,我们也 可以把它视为人类不断创新,在崎岖中不断进步的历程。我们所艳羡的每一段璀璨文明无一不是经过漫长 的改变,革新而得来的,中华民族已经受够了固步自封带来的苦难,百年以后的今天,不愿再重蹈覆辙的 我们唯有坚持不懈地为其添加新的内容,丰富其表达形式,中国传统文化才有可能不断地迈步向前。 26.例文: 做自己的伯乐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题记 一棵树,可以有很多价值。如果它是一棵果树,可以每年收获果子,它的价值便可能是一年几千元; 如果将它砍倒,制作成一次性筷子,那么它的价值则是几百元;再如果将它烧成木炭,那么,它就可能只 值几十元了。 同样一棵树,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价值波动呢?原因应该在人。如果人们只把它当作废柴一堆,那 它永远只能是人们灶台前的一堆黑炭,不值一文。但假若人们珍视它、重视它,把它制成纸张,再印上珍 贵的文字信息,那么它的价值则远远不只这些了。 正如那个去寻找珍宝的年轻人,明明已经找到了珍宝,却不知其底细,竟将珍贵的沉香烧成木炭贱卖 了,也难怪他的父亲会老泪纵横了,如果那旷世奇珍地下有知,怕也会兀自落泪自哀了吧。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是因为这些状元们有幸找到、发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才得以做 出一番成就,然而人生不如意十常有八九,这世上更多的人并未真正明白自己的价值,正如那个哈佛的毕 业生,学得一身本领却只能在美国当一名出租车司机,英雄无用武之地,可叹兮,可悲兮。 然而即使缺少伯乐,我们却不能让自己就这般理直气壮地被埋没于世人之中,我们要发现自己的长处, 并将它发挥到淋漓尽致方才罢休,就算遇上了挫折,亦不能停止奋发向前的脚步。 前美国总统林肯在竞选议会议员时,落选了 11 次,如果他后来放弃去竞选总统,那么世界上将要失去 一位不朽的领袖,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炮时,失败了上千次,如果他放弃继续实验,那么这个世界将继续沉 浸在夜的黑暗中好久好久,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他们成功了,他们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们找到了自身的 价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许多人们在这个社会上沉浮不定,许多 人仍然在挫折面前停滞不前,他们之所以未找到自身的价值,是因为他们总是畏缩不敢向前,然而这世上 本就没有太多的伯乐,我们只有勇敢地展现自我,相信自我,才能够有所作为,才能够有所成就,才能够 在这纷乱嘈杂的志界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世界上不是缺少价值,而是缺少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性质的材料作文题。这则材料十分简短,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蕴含的内涵和哲思却是 极为丰富的。材料说“世界上不是缺少价值,而是缺少对价值的肯定”,这表明世界上的价值应该是无处 不在的,只是人们没有去寻找发现价值,并且缺少一种对价值的自我肯定。这一句话启示着我们,有了认 可自然有了价值,这种肯定是一种必需,更是一种对他人付出的具体定位的认同。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不能肯定,而是不愿肯定,或者说不会肯定。学会肯定,不仅体现出一种力量、一 种卓识,更能凸显一种睿智、一种品质。每一个人都有期待肯定的心理,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人 们就会欢欣鼓舞,动力不竭。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价值,发现生活中的美,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世上有千 里马,然后才有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悲哀,因为价值不被发现可 能导致人才被埋没,能力才华不得施展,难以人尽其用,岂不可惜? 写作时不管选取哪种体裁和素材,都要时刻想着为文章中心服务,那些与中心无关或是关系不密切的 内容不管看上去多美也要忍痛割爱,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而突出。具体到这篇作文,选材时一定要选取 那些与“价值”和“肯定”密切相关的材料,写作时才能紧紧围绕着“要对价值进行肯定”这一主题展开。 这里的肯定可以是自己给予也可以是他人的欣赏,这里的价值强调有实在意义,尤其是对他人或社会有巨 大贡献的,比如感动中国人物、时代楷模、最美逆行者、中华科技奖得主等等。 【立意】 1.学会用欣赏的眼光肯定别的价值人。 2.不要吝啬对价值的肯定,这样的肯定让价值闪光。 3.肯定价值,不要让果实腐烂。 4.请把肯定赠予那些对人类有实际意义的价值。 5.让掌声响起来。 6.善于发现价值,并及时给予肯定,我们就是伯乐。 【素材】 1.肯定,是一种水平;肯定,是一种能力;肯定,是一种品质;肯定,也是一种享受。善于肯定别人, 你就不简单;学会肯定别人,你会更优秀。能够肯定别人,是你智慧和心态的凸显,是你谦逊和诚恳的体 现,同时你也因此更加赢得了他人的敬重和赞叹!学会肯定别人,就是要将别人的长处慢慢地转化为自己 的优点。久而久之,你自然就是一个优秀的人,越是优秀的人,越是懂得肯定别人的品行之贤。 2.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精心创造出来的,每一个 人都有自己的用处,但许多人的眼睛总是肯定着别人,羡慕别人的长处,却没有一次真正肯定过自己,认 识自己的对或错。比如说:“我们班有 64 人,可谁又真正肯定过自己,我们的眼睛总是盯着别人,看到一 位美女走过来,回头率百分之百,就有大部分女生在唉声叹气。来回照镜,愁眉苦脸地想:“如果我是她 该多好呀!”却忘记了自己那天真率直的性格也让许多人羡慕着,因为那是别人所不能拥有的。不要总是 嫉妒别人,肯定自己,好好想一想: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风景,试着去肯定自己,你会发现你也是一道亮 丽的风景线。 3.要学习收藏家的眼光,从一件看似寻常的器物上,以独到的角度,看见别人看不到的优点。每一个 人、每一件事,都找得到值得你赞美的地方,只要你愿意用心。其实,赞美别人,就是肯定自己。由衷地 表达对别人的欣赏,就是对自己有信心的表现。在别人的优点中,肯定了自己的眼光;在别人的特色中, 肯定了自己的气度;在别人的表现中,肯定了自己的观察。不要以为赞美别人是一种付出。从“生命能量” 的观点来说,这其实是一种能量的转换,对别人赞美的时候,你已经获得了更多的力量。 27.例文: “国潮”何以成热潮 泸州老窖香水、青岛啤酒外套、老干妈卫衣……最近几年,一波“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 新潮流,让人们记忆里那些朴实、低调的国货品牌通过联名、跨界等方式在现代潮流和传统文化的碰撞中 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国潮热”的兴起,折射出年轻人新的情感诉求、价值归属和社群认同。“当你买耐克鞋时,你 可能并不仅仅是在挑一双穿着去逛街的鞋,还可能是在表明自己的生活方式,说明自己是什么人或希望成 为什么样的人。”今天,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品质与个性。他们对于跨国品牌的态度也 从曾经的盲目崇拜走向了现实理性。 “国潮热”的兴起,也是国货的崛起。自 2018 年李宁携鲜明的中国元素登上纽约时装周之后,一 大批国潮品牌向阳而生。曾经,进口大牌是品质的象征,国货只是大牌的“平价替代”;如今,随着消费 升级,“中国制造”正改变着传统的刻板印象,更时尚、更前沿的中国品牌重新焕发出光彩,逐渐成为年 轻消费者的首选。诸多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遭遇的水土不服也从侧面印证了在今天的中国市场,要实现基 业长青,离不开强大的本土思维。 盘点这些年“国潮热”层出不穷的符号、形象、题材等,一个清晰可见的特征是传统文化和审美 的复苏。诸如祥云、繁体字等文化元素已经突破了文化圈层,加入这场情怀与时尚跨界融合的商业实践中, 重新定义了“潮”的概念,并引发年轻人对“东方美学”的追捧。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潮热”既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文化现象。如果说,消费者的需求变 化为国货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那么国货崛起也在重新塑造着消费者的文化追求,激发出内心的文化自信。 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 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消费者购物车里装的八成以上是 国产品牌。正是有了这样一份文化自信,购买国货、使用国货、分享国货才能成为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方式。 事实上,不仅国货,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国漫、国剧等也借助传统文化 IP 实现了新生,还有越来越多 年轻人自信地穿着汉服走上街头。去年以来,李子柒在网上的走红更是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中,她通过镜头,让传统的笔墨纸砚、蜀绣、桂花酒有了新的生命,为西方世界打开 了一个发现中国之美的窗口。不少国外网友纷纷感叹,“李子柒在重新向全世界介绍,那些被我们忘记的 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 让“国潮热”澎湃不息,就要呵护好这份文化自信。“国潮”二字所承载的意义,远不止跨界融合的 商业创新。因此,对企业来说,切不可仅把“国潮”当噱头、借势营销。如果只是堆砌文化符号,不挖掘 核心价值,失去了对文化的敬畏、对品质的坚守,既无法恰当传递出潮流理念,也与“国潮”的文化内涵 相去甚远。在国货品牌弯道超车的路上,需要多一点这样的文化自觉。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三则材料,都围绕“国潮”这一对象展开。第一则材料对“国潮”的具体要素 进行了分析,突出其文化基因和时尚潮流的融合。第二则材料反映的是 90、00 后对待国潮的态度,突出其 文化自信这一点。第三则材料以当前市场上老字号崛起的现实,突出国货升级创新的方向。写作时,首先 应理解材料内涵,提炼出共性认识,然后联系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可。分析时,可以运用辩证统一的思 维,对国潮的发展前景进行客观思考,表达具有时代感的认识。 【立意】 1.文化底蕴。国潮,承载着丰富的中国元素、中华文化、文化自信。国潮的兴起,是传统文化和基因 焕发新面貌的标志,是民族品牌健康发展的见证。 2.民族自信。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人对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元素的民族文化自信 也在不断攀升,尤其是 90、00 后,他们对民族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3.坚守初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大量国货在跨界融合中改变了原有模样, 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 【素材】 1. 无纸化生活早已盛行的今天,一支签字笔也能引领时尚?当文具遇上国粹,产生的“化学反应”正 颠覆很多人的想象。此前,晨光文具与京剧“联姻”,将生旦净末丑的扮相绘于文具之上,瞬间火爆市场。 而因文创的融入,晨光把看似几块钱的小买卖做成了年营收 80 余亿元的大生意。一支笔的蜕变,折射了国 货的“复兴”。 “国潮”的背后是供给的创新,一系列为满足年轻人对品质、文化、个性等需求的创新, 正推动国货不断焕发新的神采。 2. 有学者认为:时尚不仅是某种思潮、行为方式渗透于社会的过程,而且,通过各种渗透的过程,时 尚队伍的扩大,还包括不断改换人们的价值判断过程。当代中国年轻人在改革开放的思潮下将国潮作为追 求自我表达的新形式,其背后正是中国文化不断走向自信的过程。新时代背景下,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造就了新一代消费升级浪潮,国人的消费理念已经从物质层面追求,上升到追求精神、文化领域的自信和 满足感。 3. 天重新定义国货,不仅在产品,更“潮”在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方式,显示着个性、品味、情怀。 注入了全新内涵的国货,正推动制造与消费、服务的融合。正在火热进行中的上海“五五购物节”,中华 老字号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各式各样的老字号嫁接新科技,蝶变新时尚,加上结合市场流行的体验式消费、 网红“带货”、短视频传播等方式,为“国潮”品牌走红推波助澜,网络平台越来越多的传播渠道,纷纷 发布扶持本土品牌计划,共享共创不断助推“国潮”的温度,这既是中国审美、文化元素、工匠精神与时 尚的深度融合;更是每一个中国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是时下年轻人对内容和价值的呼唤与认 同。 28.例文: 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的发展。这种认识深入人心,中国人特别对中国 的科技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发出强烈的呼唤——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这符合中国 的国情,也符合中国的发展需要。 中国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这个阶段,由于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特别是世 界尖端技术垄断更为严重。中国的十年“文革”对脆弱的人才资源破坏更为严重。总的来说:中国在改革 开放前拥有世界尖端技术的领域很少。改革开放创新世纪这个阶段,中国的综合国力大为提高,但是世界 尖端技术并没有量的进展。中国的企业竞争力不强,拥有世界名牌的中国企业不多。中国企业的发展靠得 是规模,走的是粗放型的发展之路,因此也拥有“世界工厂”的美誉,坦率的说是“世界加工厂”。国外 的专家评论中国的企业总是说:“Made in china ,but china can't create……”纵观中国企业半个世 纪的发展之路,人们不免有些心灰意冷,但同时也有些激动。在悲喜交集的时刻,看到缕缕曙光。 振兴中国民族工业需要有一批世界名牌和尖端科技,这样才能使民族工业唱起凯歌。“海尔”就是民 族工业振兴的楷模。“海尔”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为称雄国内外市场的企业集团的。1984 年 12 月, 中德双方签订了《引进电冰箱的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合作合同》。海尔始终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搞技术 创新,并提出“起步晚、起点高”的创业思路,引进国外公司的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吸收技术,并且开 发出世界先进水平的多项产品。当我们走进大城市的海尔专卖店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海尔产品——海尔双 桶洗衣机,海尔空调,海尔彩电等。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航天公司的辉煌前景,从“神舟”一号到“神 舟”六号,载着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想,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中国是继前 苏联、美国第三个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为中国的“嫦娥奔月”计划奠定了基石。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结果。中国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靠买国外技术发展,但是 买不到自己想要的核心技术,这严重阻碍大部分企业的快速发展。在 2001 年 12 月,中国终于加入 WTO , 靠买技术的企业越来越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今年中国企业的保护政策基本取消,中国的市场基本 开放,企业面对这机遇小于挑战的不争事实,终于在长时间的“沉默”后发出呐喊声——中国企业必须走 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中国对教育事业的投资逐年增长,特别是在加入 WTO 以后,投资更大, 近几年大力 扶持教育,培养出一批批莘莘的学子,并且派出大量的公费留学生,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毕业 大学生和“海归派”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中国政府近几年花费大量的资金扶持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企业面对良好的外部环境,加上企业内部的努力:领导班子、企业科研 人员和企业工人,这“三股”力量,团结一致,拼搏进取,瞄准市场开发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在生产的过 程中要避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集约型的发展之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 新型化工业之路。 我坚信中国企业经过一番努力后会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中国民族工业振兴的凯歌会响起,那时中 国的工业会让世界人民刮目相看,那一天会到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 本次作文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傲人成就;材料三是《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 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中的一段文字,着重指出了我国现阶段科技发展存在的短板。很明显,本次作文的目 的应是通过对比,要求考生对我国科技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不要盲目自信,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 自身的不足。 【立意】 1.树立科技自强观; 2.以辩证的态度看待国家科技发展,保持忧患意识和赶超意识,让自主创新成为战胜困难的坚实武器; 3.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科技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升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希望在于年轻一代。 【素材】 1.弘扬科学精神需要理性怀疑。理性怀疑对于弘扬科学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倡导理性 怀疑方面却存在科学家理性缺失、社会陷入盲目等诸多问题。寻根问底,关键在于科学界缺乏对科学结果 的理性怀疑,不善于去追寻、去探索、去怀疑现有的科学结果,如若听之任之,长此以往势必导致科学精 神匮乏,社会陷入无序发展。由此可见,倡导理性怀疑已迫在眉睫,具体来说,一方面科学家要理性怀疑, 一定要对科研技术、科研成果充满理性怀疑,对科研成果反复钻研,充分论证。另一方面要引导社会理性 怀疑,尤其是引导青少年形成对知识的怀疑之风,养成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2.回顾过去两弹一星元勋扎根大漠,用最原始的设备让中国人得到核武器的保护,让中国的卫星翱翔 天际。但反观现在,学术浮躁现象屡见报端。评职称只看论文数量不看论文质量让中国的科学家坐不住冷 板凳,直接导致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难以有所突破:运动式的研究,短平快的科研项目激励机制让我们的 科学家难以真正坚持一项研究。但我们要看到,举凡划时代的科研成果都是经过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研究 得到的。学术浮躁在制约着我们国家科技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重新呼唤持之以恒的精神,铸造中国的 科学精神,带领中国科技引领世界。 3.底线意识守住中国科学精神。孔子曾言:民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对于科学家更是如此。在 现代社会专家被称为砖家,正是科学家丧失诚信最真实的写照。学术造假,捏造数据等现象比比皆是,论 文买卖学术剽窃问题沉渣泛起,重入公众视野科学精神的底线一次又一次下探。如果任由其发展,中国科 学精神必将荡然无存,最终的结果必然就是科学发展受到越来的越大的阻力,而这将会给我国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带来巨大损失。所以我们必须要科学界强调底线意识,明确不能触碰的红线让科学精神不断提升。 29.例文: 自己给人生掌一回舵 “父母命,不可违”,这句话深植入中国儿女的心。为人父母,总喜欢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给 子女,赋之以大任,然后为子女铺好锦绣前程,让晚辈走康庄大道。而做子女的,别无选择,唯有听命。 梁从诫、梁再冰距清华建筑系录取线都相差 2 分,无论有意或无心,都意味着梁家情怀将无法在他俩 身上承续。从查验试卷的细节,我们不难体味两位大师的内心失落。然而为人母的林徽因,被梁从诫的“试 卷明志”所震动,她看到了孩子为追求心之所向的决心。那是胆怯而又勇敢,稚嫩而又执着的。于是母子 在那一瞬间心灵相通,默契达成:让孩子自己掌一回舵吧! 身处旧时代,梁家父母尚且以民主的态度包容孩子的“任性”。更何况在独立意识觉醒,家庭关系开 放的新时代。当今父母着实要从梁家父母身上获取启示。“明者因时而制,智者顺世而变。”新生代有更 多元的选择,他们渴望挣脱前辈的牵引,为自己的人生自主掌舵。父母们终归要明白,自己是孩子的协助 者,而不是决策者;是孩子的引导人,而不是人生主宰者。强制与操控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永久的伤害。无 论孩子是一味顺从,还是过度叛逆,都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也很难拥有真正快乐的人生。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当孩子试图自主选择,而有悖于师长期望时,父母总会如此说教。但 梁家子女的人生轨迹,证明了这种论调不一定成立。他们两位后来都有所成就。退一步说,自己掌舵航行, “吃亏”未必是坏事。明智的父母,是做孩子自主选择的支持者,而不是阻挠者。放手,何尝不是更高境 界的父母之爱呢? 孩子孝顺父母,让父母称心如意,固然是传统美德,但这与自主选择人生航向并不相悖。生命是场接 力,两代搀扶同行,终归只有一段,人生更漫长的,是独立行走。归根结底,父母都希望儿女拥有快乐人 生,而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是人生快乐之源泉。 光阴荏苒,当年梁从诫面临的人生节点,正朝我们迎面而来。我们可以从年轻而勇敢的梁从诫那里得 到启示,也为他有那样开通明智的母亲感到庆幸。 父母筑的窝里再温暖,父母栽的树下再阴凉,我们总有一天要走出去。人生江海茫茫,自己来掌一回 舵。这是对父母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多则材料作文。两则材料都或明或暗地体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家庭教育。第一则材料讲述 “梁家高考的故事”,表现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但是孩子也有孩子的路。在未来的人生规划和职业或者 兴趣的选择时,如何对待确实是现在也会时常出现的问题。当学生第一次听到人生是规划这个词时,可能 显得真的很陌生。似乎在曾经的日子里都不曾留意;即使我们已经写过许多次关于人生或理想之类的作文。 要明白,人生其实就是计划的过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已经显得并不重要了。重要 的是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对于我们未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我们的目标,因为有了目标,内心的力 量才会找到方向,有目标才可能会成功。第二则材料是一则社会新闻,对这则社会新闻可以从两个角度解 读:一个角度:“学习使我妈快乐”的背后,折射的是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在学习上,家长的主观意识过 于强烈,这可能就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也反应出孩子学习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为自己学的,而是觉得 学习是在给家长学习。学习都是为家长学的,对自己未来规划就更谈不上了。为家长学和为自己学,学习 的出发点不一样,学到的东西也有差距。让孩子明白学习是给自己学的,才能从中得到乐趣,不把学习看 成是痛苦。另一个角度:“学习使我妈快乐”反应孩子明白父母苦心,体会到父母不容易,认真努力读书, 回报父母,让父母快乐。 【立意】 1.排除外界干扰,追求属于自己目标或理想; 2.尊重孩子的兴趣,给孩子以充分自主的选择权; 3.从自己的兴趣,坚持自己的选择; 4.自主独立,不依赖父母; 5.良好的家风家教,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 6.父母的微笑是我读书的动力;等等。 【素材】 1.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 人的发展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人们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在工作中 调动整个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开拓进取,努力工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反之,强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工 作,对精力、才能都是一种浪费。兴趣引导爱因斯坦走进科学迷宫,成为一代科学巨匠。贝多芬迷恋神奇 的音乐世界,终成永流芳名的音乐家。人们的兴趣是千差万别的,这种兴趣上的差异是人们在选择职业时 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兴趣特征。一个擅长技能操作的人,靠他灵巧的双手,在技能领 域得心应手,但如果硬把他的兴趣移到思辨型的理论研究或与人交往的营销和公关上来,他会感到无用武 之地。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很多,一般说来,兴趣爱好广泛的人,选择职业时的自由度就大一些,他们更 能适应各种不同岗位的工作。广泛的兴趣可以促使人们注意和接触多方面的事物,为自己选择职业创造更 多有利条件。(从自己的兴趣,坚持自己的选择) 2. 学习,固然有“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学,但也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乐学。父母对待 孩子,既有孟母三迁的美谈,也有孔子劝学的温情:“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孔子察觉到孩子知识结构的缺陷,便谆谆教诲他要学诗、学礼,孔 鲤也一一遵从。这样的教育互动,令人称羡。但是,到了今天,孩子们却说:学习使我妈快乐——言下之 意,“我”快乐吗?恐怕不。(良好的家风家教,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 3. 有个年轻人是学法律专业的,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法官或律师,可是大学毕业后却阴差阳错地当了老 师,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整天心不在焉,怨天忧人,在患得患失中艰难地熬着,几年下来,依然一事 无成。(从自己的兴趣,坚持自己的选择) 30.【范文】 做大写的“人”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当我们漠视毒奶粉荼毒社会,而不去揭露谴责时,毒奶粉会毒害更多的人;当我们庆幸自己的财产无 恙,进而得意洋洋时,我们丑陋的内心已经昭然若揭;当民工讨薪无门,弱者被肆意欺凌时,我们的自私 无情无疑是助纣为虐;当墓地涨价,我们庆幸自己还没死,我们的眼睛与“寸光”的“鼠目”有何分别? 活在当下,不问将来;活在自我的中心,不问他人,不问社会。这岂能用人来形容,这与动物何异? 但即便是动物,也不会冷漠自私如斯。非洲丛林大火来临,渺小的蝼蚁尚知抱团滚出熊熊燃烧的火海; 悬崖边的一只只羚羊,义无反顾,凌空一跃,短暂的生命在空中,凝成一级一级踏脚的梯阶。于是,有的 粉身碎骨,有的跃过对岸存活。危难之际,蝼蚁没有“幸亏”,羚羊没有“幸亏”;正因为没有“幸亏”, 才会有生命的延续,而不至于物种消亡。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社会是由无数个体的人组成,文明也是由每个现代公民共同铸就。有什么样的我们,就会有什么样的 社会;有什么样的我们,就会有什么“成色”的文明。 屈子披发行吟于泽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为了楚国的庙堂千秋,为了黎民百姓无 忧,三闾大夫虽含垢忍辱亦在所不惜。“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终至于自沉汨罗而死,屈子无怨亦无悔。 这就是责任与担当。心中无我,遂有民与国。洞庭湖边,岳阳楼上,范文正公高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把“天下”置于个人之上,他对人说:“只要是能造福百姓,有益于国家的事,我就愿 意做。”“君国以忠,亲友以义,进退安危,不易其志。立身大节,明白如是。”心中无我的的范仲淹, 终于活成朱熹所言“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始皇只知道满足一己之私欲,而失去千百万民心,故而,“灭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人,不能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应该做一个富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温暖、慈 悲、良善的目光,既要看向自己,更要看向他人;既要看到眼前,更要看向远方!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题是漫画式材料作文,材料由四幅漫画组合而成,每幅漫画既独立又彼此关联。审题的关键在于把 握每幅漫画的内涵,进而挖掘四幅漫画内涵的共同点。 第一幅,画中人庆幸自己没有买毒奶粉,毒奶粉毒不到自己,至于他人是否被毒害,与己无关,遂高 高挂起; 第二幅,画中人庆幸自己的车没有停,反正倒下的树砸到的是别人的车,至于车中人性命如何,漠不 关心,可见人性之冷漠; 第三幅,民工讨薪难,画中人感叹幸亏自己不是民工,不会有这样的遭遇,面对社会的不公,他选择 了漠视,而非去同情,去关注,去谴责,去尽到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第四幅,墓地涨价与己无关,反正自己还活着,不关心别人能否安葬逝者,不关心身后事如何。 四幅漫画的共同之处:这个安逸闲躺优哉游哉的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冷漠,无责任无担当,缺乏 人性的温度,完全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行文时,可以运用驳论法,围绕“精致利己主义”思想,先驳后立,辅以事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增强文章的论述力度。 【立意】 1.现代公民应有必要的社会责任感。 2.人不能只活在自我的世界里。 3.社会是个大家庭,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4.要做文明的现代公民,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素材】 1.“精致的利己主义”的说法来自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的一段话:“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 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 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精致利己主义者是指经过精心 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实就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精致的意思与粗糙相对, 指的是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追求,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价值,有自己的生活品味的一群人。利己主义者顾名 思义,就是一切活动都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人。“精致利己主义者”是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 义者”,这个群体的出现,提示社会发展已经处于一个决定方向的关键点或者十字路口。 2.“社会责任心”是区分一个人为“文明人”还是“野蛮人”的试金石。缺乏“社会责任心”的人, 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拥有多少财富,受过多么高的正规教育,多么精明能干,实际上仍和“野蛮人” 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之所以在今天仍有强烈的震撼力量,就 是因为结尾的两句话:“不要总是问社会为你作了什么;多问一下你为社会作了什么!” 3.蒙古铁骑直逼临安,文天祥起兵勤王,并将全部家产拿出来充作军费。友人劝他:“你以这万余乌 合之众,去抵挡元朝三路大军,何异于驱群羊而搏猛虎。”文天祥说:“我最恨的就是国家一旦有急难, 征召天下之兵,而无一人一骑入关。我之所以不自量力,准备以身相徇,就是为了使天下的忠臣义士因此 能闻风而起。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这样才可能保住江山社稷。”文天祥最终还是兵败被俘。 元朝大将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在厓山继续抵抗的张士杰,他坚决拒绝。元朝皇帝忽必烈“既壮其节, 又爱其才”,希望说服文天祥叛宋降元,他对文天祥说:“你若能像对宋朝一样对我,就立即以你为中书 宰相。”文天祥说:“我文天祥为大宋状元宰相,宋亡,我惟可死,不可生。”忽必烈又说:“汝不为宰 相,则为枢密。”文天祥昂然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文天祥从容就义,舍身成仁,时年仅四十 七岁,浩气丹心,永存史册。 文天祥在国家有难时,私毫不顾自身利益,将所有家产奉献出来充任军费;在他被捕后,他又不为敌 人承诺的高官厚禄所心动,毅然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正义之歌。 31.例文: 弘扬团队精神,接力民族复兴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升国旗的庄严时刻,我发言的题目是“弘扬团队精神,接力民族复兴”。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 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波澜 壮阔的历史进程,作出“一棒接着一棒跑”的深刻动员,凝聚昂扬向上的磅礴力量,鼓舞斗志、振奋人心。 翻看岁月的斑驳光影,上世纪八十年代,女排以拼搏精神赢得五连冠,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 傲。三十多年来,女排魅力不衰,粉丝遍中华,纵跨几代人。2019 年国庆前夕,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骄 人战绩赢得 2019 年女排世界杯,“没有完美的个人,却搭建出近乎完美的中国女排团队”,团结协作、顽 强拼搏的女排团队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奋进 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力探索、接续奋斗的结果。 从 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到 2016 年 10 月 17 日,神州十一号搭载两名航天员 升空,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同圆“飞天梦”,这是一个团队,这是一脉相承的奋斗,这是前后 相续的征程,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树立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丰碑。 一时千载,千载一时。今日之中国已行进至历史的关键路口,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 断涉水跋山;虽然我们已战胜重重困难,但仍需要不断攻坚克难。 投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时与势依然在我。今天的共和国早 已不再是“沉睡的狮子”,而是拥有 40 年改革经验的“觉醒的巨人”;今天的中华民族也作别了沧桑的历 史,精神面貌从未如此昂扬奋发。如果你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大可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个人成长中 释放青春激情;如果你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尽可敢作敢为、建功立业,定义自己的明天,书写国家的未 来;如果你是老当益壮的老年人,亦可志在千里、壮心不已……只要紧握实干之桨,高扬奋斗之帆,每一 代人都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改革开放之路就会愈加宽广,民族复兴的目标就能早日实现。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让我们弘扬团队精神,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 中接过接力棒,去化解“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风险,去应对暮气日长、锐气渐消的挑战,才能打开新 的发展空间,创出新的改革天地,书写新时代的新光荣。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目由写作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构成。写作材料由两则材料组 成,分别呈现了与“团队”有关的不同层面的事例。 材料一聚焦中国女排。作为三大球中唯一一支夺取过世界冠军的运动队,中国女排的影响力早已超越 体育本身的意义,不仅是时代的集体记忆,更是激励国人继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尽管成绩有起 伏,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为我们 在新征程上奋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出于命题的需要,材料一对女排的相关材料进行了筛选,不求面 面俱到,而是聚焦于一点,强调排球是一个团队项目,然后引出女排十连冠的辉煌战绩,最后以“没有完 美的个人,却搭建出近乎完美的中国女排团队”的总结再次聚焦女排的“团队精神”,强调“团队精神” 的意义与作用——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因为团队精神,搭建出近乎完美的中国女排。 材料二聚焦中国航天发展。以时间为轴,纵向呈现中国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到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再到筹建载人空间站。同圆“飞天梦”,这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更 重要的是,材料二拓宽了考生对“团队”的内涵理解,此处的“团队”包含了中国几代航天人,为了圆中 华民族的“飞天梦”,几代航天人,一棒接一棒,才有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跨越性发展。 材料一、材料二均精选了与“团队”有关的典型事例,以中国女排(体育运动)和中国航天(科技发 展)为写作触发点,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团队”的内涵与意义价值。对“团队”的理解,既可以从横向的 角度,反映一个队伍,在共同的价值追求引领下,团结协作,优势互补,达成目标。也可以从纵向的角度, 为了一个持续推进的事业,几代人前赴后继,继承发展,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不息。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此次写作的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征程上,中国女排、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又给你带来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用于学校 周一升国旗仪式上的学生代表发言。 首先,通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的表述,把材料一、二中关于“团队”的内涵 与意义的思考延伸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现实议题上,“接力跑”说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一项事业, 而且参与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换言之,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也是一个团队。而作为“学生代表” 自然也是这个团队的一份子,自然也要跑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接力赛中的重要一棒。而“在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女排、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又给你带来怎样的认识与思考?”的表述,再 次强调考生要由材料中的中国女排、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 那两者的联系点在哪里?就是两则材料共同聚焦的“团队”特质,一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 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像接力赛一样,一棒接一棒,为了同一个目标前赴后继,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 同一个目标组成了一个团队。二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要发扬“团队”精神,互相协 作,各司其职,而我们青年学生更要接上那关键的一棒,牢牢树立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奋斗的信念与决 心。因此,由材料而引发的感悟与思考,必须聚焦于对“团队”精神内涵及意义价值的思考,这种思考不 仅与材料中的中国女排(体育运动)、中国航天(科技发展)有关,也关乎民族复兴大业,当然,还可以 由材料出发,延伸至其他领域。你我皆是追梦人,你我皆是“团队”中的一员。最后,“请写一篇文章, 用于学校周一升国旗仪式上的学生代表发言”的表述,则明确了写作者身份——学生代表,也明确了文体 ——发言稿。更重要的是,创设了写作的表达情境——学校周一升国旗仪式,而国旗,也指向国家、民族, 也再次提醒考生,对材料中中国女排、中国航天的思考,应该要延伸至民族复兴、国家富强。 【立意】 1.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共圆中国梦 2.接力民族复兴,跑出好成绩 3.团队精神是不倒的旗帜 【素材】 1. 跑好自己这一棒,意志要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几代人甚至 几十代人的接力奋斗。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换届不换方向,踏石留印、抓 铁有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既干好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又 干好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的大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好属于自己这一棒。 2. 1981 年,当中国女排第一次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时,全国上下响起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 战鼓,成为改革开放大幕初启时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缩影。当 2004 年雅典奥运会、2016 年里约奥运会再创 辉煌,人们欢呼的不是“中国女排回来了”,而是“女排精神一直都在”。 3.智慧、阅历和经验都让我们无法忽视“团队精神”。在常常被抱怨冷酷无情的竞争时代,有一个可 尽我所能、可安心依靠的团体,岂不是像一艘漂泊在海洋上的船员们那样,是最好的朋友,最铁的兄弟, 过最酣畅的生活,放声最高亢的旋律吗 一个人再伟大,也离不开团体;一个人的智慧再卓越,也不能成为神而脱离众人。刘邦成就了帝业, 而英勇盖世的项羽自刎于乌江。历史会理智地告诉你,什么叫一人之智不敌万人之智,什么叫历史不因个 人而改变,什么叫“团结就是力量”。 32.范文: 幸福还在 人们往往容易贪慕别人的欢乐,却遗忘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题记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富人腰缠万贯,周身绫罗绸缎,而穷 人只要一间破草屋。 富人问穷人幸福吗?穷人回答很幸福,富人觉得不可理喻,拂袖而去一天,富人家里发生火灾, 全部家产化为灰烬,他自己也流落街头乞讨为生。夏天很热,富人有累又渴,于是他敲开一间草屋的门, 开门的正是当年那个穷人,富人向穷人讨了一碗水,喝完,穷人问他什么是幸福,富人回答说,幸福就是 手中的这碗水。 一碗水能有多幸福?可它却是富人心中幸福的定义。那么你呢,朋友?你的幸福是赚大钱么? 是考上名牌大学么?还是做一个万人瞩目的明星呢?无疑,当你拥有这些的时候,你会是幸福的,但是, 这些东西对于你来说,不过是你心中的一种渴望,它不是你最需要的,而幸福恰好是你最需要的如同蛋白 质和维生素一样的物质,也许我不该说是物质,因为幸福它本就不是有形的,它是属于你掌心的一丝温暖, 它是属于你眼角的一个表情,它也是属于你心灵的一块绿洲,滋养你的生命之树。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把目光投向别处,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幸福,既而心生羡慕, 于是,幸福就在这样的彼此歆羡中悄然流逝了,如同蒸馏水渗入土壤,并未给我们的生命增添任何养料。 其实幸福无处不在,它们可能是在寒冷的冬夜等待你回家的一盏灯,可能是朋友送你的一双手套,可能是 萍水相逢的人对你道一声“你好”,更甚者,幸福就是你在某天清晨醒来看到窗外阳光正好,草长花红, 你不觉得在那一瞬间被幸福撞了一下腰么? 曾经以为别人幸福,是因为他的幸福足够特别,我不幸福是因为我的幸福不及别人的好。蓦然 回首,终于悟得:别人的幸福是别人的,你无法分一杯来,同样,我的幸福是我独有的,别人也无法带一 分去,这样想着竟享福起来。 那么,让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吧,其实幸福就如同一批零件,有合格的也有不合格的,需要我们 的检验。用什么呢?当然是我们的眼睛、耳朵和心灵,一个时常觉得自己很幸福的人,睁开眼睛能够发现 幸福,闭上眼睛能够聆听幸福,就算他看不到听不到,也能用心感受得到幸福的存在。为什么呢?因为他 常怀对生活的感恩与珍惜之心。 人生如虹,岁月如歌,在时光辗转之中,记得常常摸一摸自己的口袋,看看,幸福还在吗?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则寓意型材料作文。作文在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重在挖掘其比喻义。材料传达了这样一种 人生哲理:尽管在不同生活状态下的人们各自都有着痛苦与不幸,但更重要的是发现和体味生活中的欢乐 与幸福。对于诗的主要意象“此岸”与“彼岸”,有着不同理解能力和生活阅历的考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 和感悟,写作时的立意和选材都比较宽泛。但无论如何立意,都必须把握住诗人阐发的哲理,避免陷入对 生活的悲观和不可预测的矛盾中。作文的终极目的是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激活中学生对生活 的体悟,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自己: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有没有相反的例子(能正视生活中一切不如意, 从而得到快乐幸福的人或事),我们应该去珍惜身边实在的幸福、触手可及的快乐。 【立意】 (1)抓住身边的幸福; (2)幸福就在你我身边; (3)珍惜拥有的,我们都是快乐人。 【素材】 (1)人要从自己制造的陷阱中走出,不要盲从、不要迷失自己,要正确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得不到的 东西总是最好的,于是人们总是迷恋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反而对拥有的东西不珍惜我们可以对彼岸的“幸 福快乐”憧憬向往,但更应该去珍惜身边实在的幸福、触手可及的快乐。 (2)曾经以为别人幸福,是因为他的幸福足够特别,我不幸福是因为我的幸福不及别人的好。蓦然回 首,终于悟得:别人的幸福是别人的,你无法分一杯,同样,我的幸福是我独有的,别人也无法带去。这 样想着,终于释怀。 (3)箫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 曾深深地折服于这位伟人的智慧,他把占有欲未得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表述得如此轻松俏 皮,但后来又有人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 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体验。”比起箫伯纳,后者似乎更推陈出新,它所达 到的思想高度,也是应当值得景仰的。 33.【例文】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2021 年春节刚刚过去,就在举国上下都沉浸在过年喜悦气氛中的时候,记录了去年 6 月份喀喇昆仑那 场英勇战斗的视频公布于众。视频披露了印度驻军违背双方共识,悍然越线挑衅,我方将士誓死保卫,最 终我方五名将士不敌印军几十人的暴力攻击,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四位英雄壮烈牺牲。英雄 们为了国家江河无恙,为了人民安定繁荣的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畏。我不禁 问自己,是什么让他们天寒地冻、条件艰苦依旧乐观勇敢驻守边关?是什么使他们在面对这样的危险依然 奋勇向前捍卫祖国?又是什么支持他们不怕牺牲挥洒热血? 是对祖国和人民的爱。“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小战士陈祥榕笔记本上的记录,他们对祖国的赤子 之心已经化作不可磨灭的信仰。陈红军烈士本已通过公安特警招录考试,可听说要征兵就临时“变卦”了, 最终走进火热军营。真的是只有这样一群人,才写得出“清澈”两个字来,这是没有杂念的家国情怀,我 们中华文明一次次能从危难中走出来,靠的正是这样的人。 是代代传承敢于奉献的精神。看到视频时,特别震撼的一点就是我们那个一个人冲在最前面的团长祁 发宝。他的牺牲精神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战士,如今也激励了我们每一个人。 回顾历史,民族气节代代传承,一个又一个不怕牺牲伟大形象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守护了我们文 明的延续,人虽然牺牲了,可是他们的精神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新春佳节与流血牺牲几乎是两个世界,可就是这样的同一个时间里、同一片天空下、同一片土地上, 令人动容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眼前。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里,身边几乎满是对生活品质的追 求和享受。然而,安逸的背后是整个国家在为我们遮风挡雨,是无数英雄们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如今疫情依旧严峻,威胁的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虽然我们不能时刻在边境线面对流血牺牲,但是 我们依旧要问自己是否能够在力所能及的战斗中把感动变成行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感知着知识经济的 迅猛发展,祖国母亲的迅速腾飞,我们更要燃点青春,立志报国,奉献社会,我们必须懂得奉献,铭记“清 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战斗口号,将炙热的青春献给祖国,将最纯粹的爱献给祖国。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要点】 理解“清澈的爱”的内涵,“清澈的爱”实际上是一种对国家的无私的爱,可抓住诗句中的“初心” “青春”“不惧怕”来更深入的理解。 【审题】 材料来源于歌词,结合写作要求可确定,此处要写的是爱国情怀。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忠诚、 真挚的,可以是奉献而无所求的,可以是热情而无所畏惧的,也可以是注重承诺敢于担当的……以上几点 可以任选其一,或选多个皆可,但必须围绕“爱国”展开,突出“清澈的爱”的深层含义。 【立意】 1.把青春献给祖国。 2.坚守这份“清澈的爱”,当树牢“理想信念”之本,将一片忠心献给祖国。 3.让浮躁和畏惧远去,只留下最清澈、最纯粹的初心。 【素材】 1.在这次抗击疫情中,新一代青年人已承担起了责任,看着那一个削去满头秀发的护士,看着那奋斗 了十几天没睡过好觉的医生,看着那自愿捐赠物资的创业青年人。真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新青年磅礴的力量, 看到了祖国光明的未来。面对这次汹汹而来的疫情,新青年不畏害怕,勇担责任,沉着冷静,经受住了考 验。相信这次疫情过后,他们会扛起老一辈的旗子,散发出年轻一代该有的风采。他们是新“雷锋”,是 雷锋精神的新阐释。相信祖国,相信他们,相信每一个为之奋斗的人,我们一定会战胜这次疫情。 2.山知道你的兢兢业业,江河知道你的无私奉献。"民族大义藏于胸,人民利益举过顶。”烽火连天的 年代里,周永开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干事创业的岁里,谢军团队数十年如一日苦干实干,助 力北斗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照亮了国人的太空梦;平凡坚守的日子里,130 多 个孤儿的“妈妈” 张桂梅,以 11 万多公里的家访行程丈量初心,彰显着共产党员平凡中的伟大。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 却艰辛。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党员干部应继承发扬先 进模范敬业奉献的精神,于平凡岗位中磨砺初心、踏实前行,做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的 “燃灯人”。 3.责任在肩一往无前:“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都是祖国的领土。”这是烈士肖 思远写在战地日记上的一句话,他们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去做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大好河山, 寸步不让”的庄严誓言。前方是数倍于己意图不轨的外军,背后是祖国领土和 14 亿国人,祁发宝毅然决然 张开双臂阻拦,边防战士顶着石块、棍棒的攻击,誓死捍卫着祖国的领土,绝不后退。他们也有 4 个月后即 将初次见面的孩子,有已经在家等待了多年的老母亲,有想要娶回家的心上人……不是没有牵挂,只是穿 上军装就意味着要担当起军人的天职,英雄勇敢无畏,只因责任在肩。这些英雄的边防官兵,把青春、鲜血 乃至生命,留在喀喇昆仑高原,筑起了一座座巍峨的界碑,替我们守住了山河无恙,守住了国泰民安。喀 喇昆仑的山谷里,回荡着责任的号角。 34.例文: 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乡村振兴成就美丽 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 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 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 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 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领袖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 献国家。”为响应领袖的号召,我国涌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献的积极分子——“世界菌草技术之父” 林占熺,致力推广菌草技术、带领农民种菇致富;“大学生村官”翁新强,放弃高薪重回大山、发展产业 脱贫,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 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 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 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奉献。 农业乡村如今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2018 年更有 280 万驻村干部 奋战在脱贫一线。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锤炼坚强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功立业 的最好舞台。我们应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 实现中国梦。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 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 弘扬,紧扣时代脉搏,不回避时事热点,加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凸显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 这道作文题目时代性很强,立意多元,侧重于考查青年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了解以及青年人的责任 与担当,非常契合了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所给材料中,第一则重点讲述了为了实现伟大复兴梦,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出无数感人的人物事迹。第二则材料着重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但并不是 终点,二是新的起点,且只有更多的有志青年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各显其能,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民 富、农村美、农业强的乡村振兴目标。两则材料综合起来,很明显是在呼吁广大青年到农村去,奉献自己 的青春和力量。这道作文题目时代性很强,侧重于考查青年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了解以及青年人的 责任与担当,非常契合了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 【立意】 1.增强社会责任感,将个人的梦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2.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 3.用青春热血建设美好农村; 4.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5.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 【素材】 1.李保国同志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博士生,在青年时就立志于农村,毅然决然的来到太行山上,投身 到山区开发这项工作中。当地水旱灾频繁,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为了帮助人民更好的生活,李保国同 志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施行了山地节水灌溉法,改善了当地民生。李保国同志说“见不得老百姓穷”,在 太行山上艰苦奋斗,村民评价他“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啃干粮”。 2.鹦歌岭团队 27 名大学生,五年坚守,坚守理想信念,奉献青春,在海南中部山区,建立鹦哥岭自然 保护区,负责林区管理,搞科研调查。经常带几十斤的帐篷设备及粮食进山进行几天到十几天的科研工作, 他们不仅保护了多种濒危物种,还发现了很多之前没有记录的新物种。从最初的六个人到二十多人的团队, 用勤劳和智慧,换来了鹦哥岭上人与自然的和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高尚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3.清华支教团的学生,有的带着改变家乡的梦想重新回到故里,有的沿着老师的方向走上支教道路。 对于支教的清华研究生来说,教育是他们的梦想,所以,他们可以不畏繁困,不辞辛劳。支教的经历,也 让这群年轻人真实的感受到他们的奋斗结出了成果,他们的奉献帮助了他人,他们种下的教育之树如今已 然亭亭如盖,可以为越来越多的人遮风挡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放飞了他人的梦想,真正的诠释了青春 的意义,绽出了奋斗的价值。青春是最美好的时光,因梦想而激昂,因奉献而厚重,因奋斗而精彩。很多 人认为,“奋斗”就是找好工作,赚高工资,住大房子,但是,年轻人的奋斗不应该止于此,而是应该有 更广的视野,更高的格局。 35.例文: 内卷危机之我见 生活中许许多多低水平重复的工作,貌似精益求精,大家都按部就班,埋头苦干,乐此不疲,但只在 有限的内部范围施展,不向外扩张,工作方向是向内收敛的,而不是向外发散的,这就叫内卷。 第一个将内卷赋予社会性质的人,格尔茨,他总结的内卷是:“某文化达到某最终形态后,无法自我 稳定,也无法转变为新的形态,只能使自己在内部更加复杂化。”在中国,“红学”的发展便是这样,红 楼梦虽是传世的经典,但说到底只是一本书,“非常道也”,更不可能变成其他的形态,却在这一两百年 被各路红学家们嚼来嚼去,书确实是嚼烂了,但再继续下去只不过是向内的精细,低水平的复杂。 那么是什么驱使人们走向内卷? 关于内卷的动力问题,其本质上是一种“追求”,一种对“更好”的追求,只可惜“追求”的方向瞄 反了。有了漂亮的房子,还要更漂亮,但房子本身结构不可改变,于是便在其上雕花纹,画壁画,摆装饰, 还要更漂亮,便在花纹里雕花纹,在壁画里画壁画,在装饰上糊装饰,而模式是固定的单调的,并没有什 么创意。 说是“追求”,其实更像是一种折腾出的“正反馈”、病态的自激。内卷就是把这份指向无穷的折腾 劲儿塞到一个封闭的房间中,任人们在里面“激来激去”,貌似在无比努力地追求什么,到最后,追求的 是什么,捞着了什么,自己也不清楚了。这样既花费了人力、物力,还落下个“抽风”的毛病。 基于此我对内卷下一个结论:内卷是在框架中的病态自激,是体系能量无意义的耗散,是人对人所独 有的“神性”的浪费,是进化的歧途。 要想将“追求”从歧途中调头,我们就得稍微克制下自己“折腾”的劲头。其实只要看清楚什么是“外”, 什么是“内”;什么是向上,什么是两侧,人就不那么容易“抽风”。“电磁学之父”麦克斯韦,在他这 里,电磁学迎来了“冲刺终点”的时刻,他把电与磁看了个透彻,但不变的物理规律这所封闭房间没能引 发他的自激,相反地,他将自己半生的研究成果凝结成了三行等式。在他的墓碑上,这三行等式显得尤其 地简洁,神圣。这靠的正是他清晰的视野,向“外”的创新追求,对人类文明向上攀援的信念,对左右疯 长的不屑,对“折腾”的鄙夷。 这鄙夷所竭力保护着的,是人的“能量土壤”,不能把它浪费在内卷这样的杂草上,而要让它之上开 出科学、文化、艺术等种种真正属于人的“神性”之花。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列举了学习、工作、农业、学术等各个领域出现的“内卷化”现 象,考生就要从分析这些现象的共性入手,来理解“内卷化”这一概念。 不难发现,材料中出现的“限定的”“有限的”“仅有的”等词,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内卷化的形成原 因:资源的有限性和欲求的无限性之间的深刻矛盾。从类型上看,内卷化又有“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无 意义的精益求精”“没有发展的增长”之细微差别,但本质上都是没有价值的内耗,是一种无法自主的生 存困境,是人们要努力摆脱的负面效应。陷入内卷状态,长时间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只会原地踏 步,重复着相同的步伐,水平停留在原来的层次上,没有获得渐进式的增长,没有实现新的突破,没有突 破性的进展,没有突变式的发展。 基于此,本题的立意主要往对内卷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危害揭露、应对策略等方向走,可以肯定这种 现象的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性,但总体上应持否定态度。 【立意】 1.反对内卷化倾向,跳出内卷化困境; 2.与其在一个增长点上内卷,不如创造新的增长点; 3.在内卷局中工作奋斗,到内卷局外生活发展。 【素材】 1.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出了本书叫《农业的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 态变迁的过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他发现了印尼农业的内卷化。印尼有个爪哇岛,土地条件 很好,适合种植水稻,但是人口众多,又没有资本进来,只能让越来越多的人耕种这有限的土地。随着爪 哇岛上劳动力的增加,人们对土地的耕种变得更加细致了。格尔茨说,“对土地的使用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租佃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合作性的劳动力安排变得更加复杂”,正是这种变着法地精耕细作,“一种过分 欣赏性的发展,一种技术哥特式的雕琢,一种组织上的细化”,才叫内卷化。 2. 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进入内卷化状态,根本原因就在于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人们常说,信 心决定命运,观念决定出路。一个人如果总是自怨自艾,不思改变,不求进取,不谋开拓,民无信心,军 无斗志,只能是原地不动,还有可能倒退。总是因陋就简,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只能进入周而复始的轮 回状态。两千年的小农意识,生产的只能是两千年的自然经济,不可能产生出市场经济和现代经济。 3.内卷告诉我们,表面的精细、复杂、讲究不等于高级,更不等于先进,那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 一种黑暗中无知的消耗,一种悲哀的精神寄托。只有跳出圈圈,站在更高层次上的不断向外突破、创新和 创造,才能不让那种精致的、繁复的、看起来特别敬业的内卷化状态困扰我们,才能回归到向上勃发的新 常态上来。 36.【范文】 在坚持中走向希望 小时候常在神奇瑰丽的神话中徜徉。看到精卫填海,小小的身躯承载着一块块对海洋来说无比渺小的 石块,日日夜夜,永不止息;看到夸父逐日,笨重的脚印迈过每一寸对太阳来说只是瞬息而过的土地,生 命不息,奋斗不止;看到愚公移山,一个又一个人背负着对太行、王屋来说只是九牛一毛的石块,子子孙 孙,无穷尽也。明知可能没有结果,但他们一直在为了一份希望而坚持不懈,不去等待那不知何时才能到 来的虚无缥缈的时机,不去理会他人或恶意或不解或嫉妒的嘲讽。 人生,不也应该这样吗?许多时候,我们都要面临困难的抉择:是在黑暗中孑然前进,独自面对 未知与危险?还是放弃近在眼前的成功,在虚幻的危险前等待不可知的“机遇”?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像在暗夜中行走。等待天明确实无可厚非,但当我们天明行动时, 看到的可能是独自赶路、早已完成任务的同伴。那么,何妨尝试一下携一份坚持与希望,独自踏上未知的 征程呢?纵使我们走错了方向,我们也见识到了路途中的美景和夜里新鮮的一切,也只不过是走了一些弯 路,但这样的弯路,会使我们的人生履历更加丰富、精彩。路途黑暗?不,只要我们内心有希望,有坚持, 光明永远会照亮我们前进的路,无畏的奋斗最终会把成功的火炬点燃。 如果坚持,我们不一定会成功;但如果不坚持,我们一定不会那么快成功。如此,为什么不尝试 努力一下?如果不努力,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做到何种程度,不知道自己无限的潜能到底发挥出了 多少,不知道自己心中名为“希望”与“坚持”的蜡烛会不会把暗沉的苍穹照亮。 当然,坚持和希望,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目标地蛮干。当我们无路可走,每走一步都可能迈向万 丈深渊时,我们就要静下心来思考,想想自己的目标、心中的希望到底是什么?然后顺着它发出的光亮毅 然前行。如果一直等待虚无缥缈的机遇与十分的把握,只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军人告诉我们, 永远没有十分把握的战争;商人告诉我们,当你有十分把握时,机会已逝。那么,何妨攥着五六分的把握, 带希望与坚持并行? 因为希望与坚持,所以精卫从未放弃,海洋也一直有关于它的传说;夸父倒下了,但夸父逐日的 故事千古传诵;愚公离开了,但太行、王屋上永远留下了他的痕迹。只要有了希望与坚持,纵使失败了, 我们也是骄傲的;纵使没能完全达成目标,我们也不会遗憾;纵使那些得到机遇的人比我们更早到达,我 们也是微笑的。 携一份希望前行,与一份坚持同在。纵使没能达到预期目标,我们也是成功的。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要点:“成长分享”“希望和坚持”。在经过诊断考试后,几家欢喜几家愁,难免有同学考得差一些, 可能会产生沮丧情绪,影响接下来的学习。故而老师请同学们来一次关于“成长分享”的写作,并点到了 “希望和坚持”的主题。“有时候要坚持才能带来希望,有时候要在希望中才能坚持”,说明这二者的关 系是相辅相成的,不坚持,则希望无法变成现实;坚持下去,才能看见希望;而看得见希望,才有动力继 续坚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可从学习的坚持、生活习惯的坚持、困境中的坚持以及其与希望的关系等 角度出发进行立意。 文体:既然是“成长分享”,那么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穿插个人经验,增强真实性与说服 力。 【立意】 1.希望是坚持的动力。 2.坚持才能看到希望。 3.坚持下去,就有希望。 4.坚持也是一种希望。 【素材】 1.坚持,很难,不坚持,便没有希望。每当夜里,心里便添了一丝寂寞。我常常在想:夜深了,还有 谁不眠,与我同在?我一直在想,人们坚持的理由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在一次偶然的 机会让我突然明白:努力并不是要比谁活得更优越,比谁过得更好,而是想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有多 少种可能参与你的人生,并且你是以何种姿态生活! 2.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有五个挖煤的工人在上千米深的底下正挖着煤,于是他们被困在了底下。岩层 全部倒塌,那五个人侥幸捡回了一条命后,但更严重的问题来了——他们出不去了!在整整二十多个小时 后,他们终于打开了通往中巷的路。可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的不尽人意。在接近 36 个小时滴水未沾后,他 们再一次面对死亡。最可怕的是他们的灯也熄灭了,只能凭借着方向感和手中的煤锹走路。在这个几乎没 有生存希望的时刻,五个人选择了坚持。即使前面是死路,即使下一刻他们就会倒下……终于,他们找到 了一个车厢,在这里日子变得简单了,只有等待。寒冷,饥饿,极度的干渴考验着他们。这时候他们已经 不知道时间,只能紧紧地抱在一起,希望得到命运的救赎。终于在大地震过后的第十五天,这五个人获救 了,这是求生意志谱写的伟大奇迹。 3.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凝望着荒凉的戈壁边际,他仿佛看到了故乡万家灯火正映照着自己的信念之光。 他就是苏武,他出使匈奴而被单于扣留,单于让他饱受酷刑,亲自威逼利诱都改变不了他的坚持。被流放 到贝尔加湖的苏武在一片荒凉无人的戈壁中从未想过放弃生还的希望或是重归故土的信念。饥食野草,渴 饮雪水,手中旌旗始终指向天边的一角,每每想到他的妻儿、他的故乡,他的希望之火重燃。旌旗晃,战 歌亡,十九年的苦苦等待源于他对信念的坚持,此时两鬓苍苍的他也终于见到故土的一片光明。 37.例文: 热爱家乡,打开自己的正确方式 2020 年 11 月,四川甘孜理塘的康巴汉子丁真“火”了,成了“新晋顶流” ,走红后的丁真身上有许 多闪光的精神品质和气韵气质。如,接受当地文旅部门的邀请,做了旅游形象大使;不忘家乡,不忘母语, 用藏语在当地做新闻播报;继续学习,学汉话,写汉字。我觉得丁真对家乡的热爱使我感触最深,因为这 是打开自己的正确方式,值得我好好学习。 热爱家乡,是一种感恩的体现,丁真生活在牧区,周围有草原、雪山、寺庙、白塔、盖聂天眼等自然 的美景,正是家乡的山水哺育和熏陶了丁真质朴纯真的外表和性格,这才有机会让他一夜成名 ,成名后的 丁真拒绝了各地旅游部门的相邀,也没有运用自己的流量带货,而是给故乡理塘做形象大使,宣传家乡, 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会惠及理塘像丁真一样的孩子 ,这是热爱家乡、发展家乡的长远之举,值得我 们学习。我们也应该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壮大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热爱家乡,是保证“流量长流”的正确方式。丁真是一名“顶流网红”不假,但谁又能保证他长“红” 不衰呢?君不见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没几年吗?热爱家乡,有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人民、故乡的政 府作为丁真的后盾,作为他的制作团队,他才能借故乡甘孜理塘成为经久不衰的“网红”,才能保证流量 “长流”,我们想要长久发展,就应该学习丁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样才会是有本之 木、有源之水,才有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 热爱家乡,有利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有人说,家乡有多雄奇,你就有雄奇,有故乡这一强大的“背 景” ,我们的发展才有不竭的动力。假如丁真为名利去开“网红”工作室,去直播带货,这需要策划,也 需要一支强大的专业团队, 更需要一笔不菲的金钱,这正是丁真所缺乏的,他只能用自己的流量和配合服 从去完成,那么失去了自由、纯朴的丁真还是人们喜爱的丁真吗?他的发展能长远吗?答案是否定的。热 爱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政府人民的关怀会滋养他,让他成长,让他紧跟时代,有利于他的长远发展, 而长远发展正是年青的我们所要上的必修课,所以丁真的选择,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丁真热爱家乡的行为,这有利于我们的发展,是我们打开自己的正确方式。心中有家乡,有祖国, 我们才能成长为中华美少年。愿我们以丁真为榜样,热爱家乡,找到打开自己的正确方式,成为真正的中 华美少年。壮哉,我中华美少年!我辈学习之楷模!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篇材料+任务驱动作文,材料是最近藏族康巴小伙丁真突然爆红的事情。对于见惯了白色皮肤裹 着浓妆甚至做过易容术的网红明星的大众来说,丁真野性与纯真并存的“甜野”气质格外让人着迷。丁真 既有好看但不千篇一律的皮囊,又有有趣甚至神秘莫测的灵魂,成为“新晋顶流”,看似意料之外,实则 情理之中。 细看本次命题所给原材料丁真身上的闪光点很多:纯真朴素,不事雕琢,返璞归真,让红尘中人眼前 一亮;拒绝高薪、不求名利、淡泊自守,给熙攘众人以正能量;投身家乡,代言理塘,传播藏语,成为网 红的最好打开方式;学汉语,练汉字,虚心好学,勤奋踏实,可做劝学榜样;眷恋草原,视珍珠小马如同 兄弟,秉承着藏族人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万物有灵观念;也可以从整体上提炼出“做回自己,不忘初心” 的立意。 这次作文没有设置情境,驱动任务也很简单:丁真身上有许多闪光的精神品质,你对哪一点最有感触? 这里有三点注意事项: 1.突出丁真身上的“某一点”品质、 气韵,不能多于一点,更不能面面俱到。 2.要谈及这一品质的“感触”,文章要“见真我”,抒真情,突出这一品质对我的触动和影响,进而 获得进步、成长。 3.文章不能只把丁真作为引子,行文要紧紧围绕所给中心事件展开并适度扩展。 【立意】 1.热爱家乡; 2.做回自己,不忘初心; 3.拒绝高薪、不求名利、淡泊自守; 4.虚心好学,勤奋踏实; 5.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6.返璞归真,是谓“丁真”; …… 【素材】 1.丁真身上有一种可贵的品质,那就是即便成了“新晋顶流”,也能淡泊自守,不忘初心。如果说丁 真在出名之前的笑容纯洁、眼眸清澈、淳朴淡泊,是故乡闭塞、家庭贫困和自我初心未将磨洗使然 ,但成 名后的丁真拒绝高薪、代言家乡、推广母语、言必行之举则是物欲诱惑下、名利考验下和红尘淬炼下,呈 现出的钻石品格、真金品质。人红不忘初心,尘网难拘丁真,这种流量,值得贡献! 任凭城市的夜晚璀璨喧闹,霓虹闪烁,与日月争辉,我只钟情于雪山圣湖,只愿躺在宁静的草原,看 着洁白的羊群漫向天边。 2.丁真从小生活在雪域草原,见惯了辽阔空旷的蓝天,习惯了牛羊成群的草滩,怎会贪恋都市的富庶 繁华。丁真的坚守初心的选择让我明白:所谓都市,或许只是摩肩接踵的楼里,塞满了紧拧发条的人,人 们像蝼蚁一样忙碌,被沉重的生活压顶,抑或为了点蝇头小利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在繁华都市没有翱 翔苍穹自由飞翔的鹰,没有心怀信仰佛前匍匐的人,没有唐卡的经幡,没有堆绣的帷幔,没有照彻山河的 湛湛日光,更没有雪域荒原,圣湖天水, 丁真的世界是遍植经文、神圣自由的世界,值得让丁真心种菩提, 守候一生。身居都市,心向往之。任凭网络世界风起云涌,网络主播日进斗金,任凭这看脸时代一众小鲜 肉镜头面前献媚取宠,我只愿意在镜头面前夸夸理塘,说说藏语,在无人的角落学学汉话,写写汉字。 3.网络世界时而翻云,时而覆雨,今日能把你捧上神坛,明天就能把你打入地狱。就连集美貌才华于 一身的复旦大学教授陈果,都摆脱不了从“女神”到万人炮轰的命运,正所谓铁打的网络,流水的网红。 值得庆幸的是康巴小伙丁真没有被“新晋顶流”幻象冲昏头脑,丁真转而专注于对家乡的宣传,致力于的 藏语传播,认真学汉语、练汉字,丁真的选择让我明白:腹有诗书气自华,打铁还须自身硬,幸福是奋斗 出来的,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成为灿烂格桑,不老圣泉。任凭苍茫人海,迎来送往,滚滚红尘,遍寻 贵人,我只钟情于珍珠小马,执念于理塘风物,万物生,自由爱。 38.【范文】 超越二元对立思维 “二元对立”的世界,是那么清晰明了:黑和白,好和坏,对和错……一切都非常简单,只有 Yes 和 No。 因为简单,这种模式非常适合我们在孩童时期了解和适应这个世界:看电视,眼里只有好人和坏人; 交朋友,心中不是喜欢就是讨厌;玩游戏,结局不是赢了就是输了……由此,它构建出一个极为确定的世 界,让我们可以轻松快速地认知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事物:男女、老幼、高矮、胖瘦、春秋、冬夏、晴雨、 昼夜…… 人类的天性也追求确定,面对不确定的事物,我们心里总是会感到不安或不适。非黑即白的世界简单 而安全,于是全世界都在帮孩子营造这种氛围:童话或神话都有一个确定而美好的结局,知识和考卷都有 一个确定而标准的答案…… 但随着长大,我们终究要走向复杂的世界。 当我们以准成年人身份踏入世界,世界也会露出它的真面目。此刻,思维仍停留在二元对立状态,只 能容纳自己喜欢的事物,厌恶不符合自己喜好的规则,便值得警惕了。生活不是童话,我们也无法过得“快 意恩仇”。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不喜欢的安排……倘若一概斥之,在这世上将举步维艰。 所以,我们必然要从“二元世界”走向“多元世界”,思维要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互存”。我 们想要攫取生命的丰富和精彩,就要学会应对变化和不确定。 习惯二元对立的人忍受不了不确定性,需要立即知道结果,才能安心。而复杂世界里,事情的演变需 要一个过程,结果往往会有延时,当下的结果往往并不是最终的结果。所以成熟的人并不急于得到即时结 果,不会让当下的“不确定”束缚自己。而是保持适当的沉默和耐心,继续专注手头的事情,等待最佳时 机的到来。 走出二元对立并不是要你成为别人心目中的样子,既不需要你和对方成为密友,也不需要发自内心的 喜欢对方。你只需在观念上接受他们,允许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不喜欢的环境出现在自己身边,并 与之和平共处。你也可以从他们身上发掘值得学习的品质,或从不利的环境中找到有利于自己的亮点,最 终让你有发自内心的愉悦和平静,并稳步提升的。 世界虽复杂,但不必成为一个复杂的人。你只需要能够觉知、接受,并拥抱复杂,便能享受这个复杂 的世界。最终,学会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要点:关键词“二元对立”,所谓“二元对立”,即对事物的一种简单化的“非白即墨、非此即彼、 非对即错、非善即恶”的道德化判断和定性。对于“值得讨论的问题”,将之简化为“非此即彼”的模式, 往往于事情并无多大益处,除了引起一场辩论,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但问题的根本却依然未得到解决。 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是较为简单、粗糙的思维,如同孩童看待世界,善恶分明,不能接受二者混同的 情形。而随着思维的成熟,应该注意到对任何事物都不能简单地下定论,无论人或事,都有其丰富性、立 体性、多面性,而自己的认知有一定局限性,本来就不能认清事情全貌,倘若再以“二元对立”的思维限 制,则更容易陷入误区。对此可分析,“二元对立”思维需要突破,世界本非“二元”,应该认清世界的 “多元”,避免二元对立;产生二元对立实际上是个人认知局限,要承认观点的多样,尊重其存在,而不 是完全无视;更不应该以“二元对立”的态度轻易去指责他人。 【立意】 1.突破二元对立的局限。 2.给世界留一点缓冲空间。 3.抛弃偏见,让观点“多元”化。 4.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多姿多彩。 【素材】 1.郎咸平一次在某大学演讲中说,我们的企业不要追求做大做强,大学的高材生就问他:“难道要做 小做弱吗?”这是推论错误,不要追求做大做强并不一定就是做小做弱。这就是典型的二元思维、好坏人 思维、非黑即白思维。这种思维只看到了事物的相反的两面或两端,忽视了其他方面或两个极端之间的中 间情况,而其他方面可能很多,中间情况也往往是最普遍的。二元对立思维,就是受固有文化等因素的影 响,人的大脑会产生好恶、美丑,我想这样不想那样,非得这样不能那样,非此即彼的一种思维方式。 2.二元对立的思维,是典型的幼儿(类人孩)思维,只有幼儿才把人看成不是好人就是坏人。把人分 成好人与坏人,就使得坏人受难乃至被杀死,变得具有不可质疑的“天然正义”,而且从成本管理上讲, 非常省事。这样的省事,使得人之生命的消殒变得和死了一只老鼠一样容易。可是我们的书本乃至电影里, 总是有这样培养我们国人的类人孩思维,从而完成仇恨教育的内容。 3.二元论的的对立思维迎合了人类的思想和判断上的一种喜欢将事情简单化的惰性,人们会经常陷入 这种思维泥潭。这种简单、机械的思维模式往往会影响人们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理性思考,削弱人针 对矛盾所采取对策的科学性。它属于一种比较低级的模式,要它成立,需要被例外掉的太多了,它的包容 性很差,普适性很差。所以,我们应该换一种思维,空间思维也称“多元思维”、“全方位思维”、“整 体思维”、或“多维型思维”。是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问题的思维 方式,也就是要“立起来思考”。所谓空间思维,是指基于空间,从空间的事物着眼,对空间事物迅速高 效地进行一系列分析判断应对及再调整处置完整谋事的思维过程。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出过这样一个测验题: 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四棵树,使得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受试的学生在纸上画了一个又一个。然而, 无论什么四边形都不行。这时,心理学家公布出了答案,其中一棵树可以种在山顶上!这样,只要其余三 棵树与之构成正四面体的话,就能符合题意要求了。这些受试的学生考虑了那么长的时间却找不到答案, 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学会使用一种创造性的方法——立体思维。 39.【范文】 跨越“数字鸿沟”,彰显文明温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本周的“每周时评”上发表我的看法。我发言的标题是“跨越‘数字鸿沟’,彰 显文明温度”。 在这个“数字”潮生的时代,数字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与多彩。可令我们感慨的是一些 老人并未享受到数字科技带来的福祉。他们不知健康码为何物,出门四处受阻心茫然;他们不会使用智能 手机,面对线上政务办理心畏难……在我看来,“数字鸿沟”面前,老人更应被温柔以待,让我们以“数 字反哺”彰显文明的温度。 家庭反哺,给老人以勇敢跨越“数字鸿沟”的勇气。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颗。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艾米莉•狄金森的小诗令 我们深思。“如果我愿”,这四个字似乎有千钧之重。我们应从鼓励家里的老人开始,从关爱身边的老人 开始,多鼓励他们克服对数字化技能畏难情绪,让他们愿意跨越数字化的藩篱。我们一遍遍地教他们练习, 一次次地给予他们赞许,温情反哺,自会创造奇迹。如今,不少老人怀着一颗不老之心,已勇敢跨越了数 字化的藩篱,他们刷微博、玩抖音,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多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温情反哺, 会给予老人更多跨越“鸿沟”的勇气。 科技助力,为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提供更多便利。 人文与科技齐飞,更能彰显科技的魅力。数字化时代的科技研发应更个性、多样化,以帮助更多弱势 群体跨越数字化的鸿沟。如今,不少国家和地区推出了“乐龄科技”,这种科技意在为老年人生活提供更 为健康、舒适和安全的环境,如乐龄智能手机,乐龄智能轮椅,乐龄爬楼梯机等,让老年人的生活更简单 便利。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若 12 小时内读数低于 0.01 立方米就会自动报 警,居委会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上门探视。老人原本清冷的空巢生活因为有了技术的“照拂”而暖意融融。 科技前景无限,人文关怀彰显,相信未来的科技发展会为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供更多的便利。 社会共管,为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提供生生不息的力量。 数字化时代,“数字反哺”的温度即是文明的温度。全社会联袂携手,共同努力,才能更快地打破老 人与数字生活的壁垒,提升老年人的体验感与幸福指数。新加坡发起“数字诊所计划”,帮助老年人融入 数字化生活;欧盟不少国家开办老年数字学院,为老年人提供数字技能学习机会。对于我们这样人口老龄 化程度严重的国家来说,应形成家庭、社区、社会的联动机制,从老年人互帮或跨代扶助,让老年人感受 到融入数字化生活的温暖与力量。 在“冰塞川”“雪满山”的“数字鸿沟”当前,让我们用温情帮老人驱散恐惧,以科技帮老人走出茫 然,以携手共进的能量为老人提供力量。你把我养大,我陪你翻越生活的篱笆。相信,有反哺之桥飞架南 北,数字“天堑”终会变“通途”! 【详解】 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 【审题】 要点:本题材料都与老年人遇到“数字鸿沟”有关。 第一段指出老人被“二维码”“阻隔在了大门之外”,第二三段则用具体事例,展现出老人在科技面 前的尴尬,以点带面,反映现实问题。要求学生对此有所思考,并表明态度。我们可以从“老人为何会遭 遇数字鸿沟”“如何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遭遇数字鸿沟的不止老人”等角度进行思考。从为什么的 角度,我们可以分析:社会急剧变革,却没有留够文明的温度,社会不应该只看到年轻人,还要看到弱势 群体,帮助他们跨越;对于老人来说,也应该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与时俱进,主动跨过“数字鸿沟”。 从如何做的角度,我们可以分析社会的责任、服务人员的规范等,如老人不会用健康码,可以采用其他形 式来处理,不必让他们一筹莫展;也可以从每个人的角度出发,帮助老人,就是帮助明天的自己,让社会 拥有良好风气。从拓展的角度来说,会遭遇社会忽视的又岂止老人呢?残疾人、病人等弱势群体,同样会 在出行时遭遇到种种困难,我们应该关注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升整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舒适度。 任务: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以议论文体为佳,注意格式。 【立意】 1.关注智能时代的“掉队”群体。 2.技术与人文要相得益彰。 3.规则之下应有温情。 4.技术应当服务于社会。 5.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打破老年人“数字鸿沟”。 【素材】 1.最近,老年人被智能社会所困的现象频频发生。不会在线支付无法在医院和银行缴费,不会扫“健 康码”无法坐车出行……对不少老年人来说,智能技术、数字化服务像一道无形的屏障,把他们挡在便利 快捷之门的外面。有人说,对待老年群体的态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试金石。我们的社会在按下 “快进键”的同时,也要关心那些走得慢、暂时跟不上的老年人,让他们也能够分享社会发展进步的红利。 2.要想帮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一方面,让老年人拥抱互联网生活。技术是冰冷的,但人是有温 度的。子女、社区、公益组织可以更耐心地帮助老年人接触和使用新技术、新产品。比如,一位老奶奶不 会使用手机,其女儿将来电铃音设置成“电话在响,请翻开手机,摁绿色键。”这让她熟能生巧。一些社 区也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展了使用数字化设备的培训。 3.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这是推动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智能化时代应该 离这个目标更近,而不是更远。关心关爱老年人的生活、为他们带来更多便利和幸福,这是包括家庭、社 会、政府在内的共同责任。在破解“无机之困”这道发展难题上,应该携起手来。 40.例文: 信息茧房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上网读书,上网听书,上网搜索,上网直播……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 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信息茧房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三十年前,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大多依赖于纸媒。一个人想要传播出自己的声音,需要通过出版社的审 核和编辑的校对。这个世界里,思想的传播和观点的碰撞遵循既定规则,有序且稳定。 而今,互联网的普及给予了大多数人更多的话语权。但是对于每个人而言,如何探索这个社区中权力 的边界?求同还是存异?这是一个问题。 同,可以带来安全感和熟悉感。 与相同人生经历的人交流,可以抒发相同的人生感慨,得到心理的慰藉;与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交流, 可以共同探索相关领域,发现世界惊喜……甚至一个点赞,一条评论,即使两个人除此之外并无交集,也 可以带来如卫星般相交于一瞬的感动。 但,太同,熟悉感会让你丧失思辨的能力。 太相似的人生经历,会让你忽视他人的痛苦与挣扎,“只觉得他们吵闹”;太相似的兴趣爱好,会囿 于一点不可自拔,而忘记看大世界的风景……没有卢梭的伏尔泰不会如此高产,没有霍布斯的笛卡尔也不 会对机械哲学研究如此精深。只有“同”而排斥“异”的人生,注定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打转。 当然也有人觉得,只求同,挺好。生活已经如此艰难,在网络上听一些认同,没错。 不知道这么想的人听没听过有个词叫“信息茧房”,来形容被过多同质信息包裹的状态。 私以为,这个词里,“茧”字,极妙。 作茧自缚者,自作自受。“信息茧房”的制造者,不是互联网,不是网站,正是你自己。 马克思主义辨证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间是会互相影响的。当你以为你“只是”寻求一些“认同 感”的时候,你收集的信息也正在将自己推向逐渐变窄的路和逐渐封闭的人生。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 渊也在凝视你。 在“信息茧房”这个黑暗的深渊面前,你依然会决定走进去吗?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目为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提供了材料的背景以及具体的写作任务。本题设置的写作背景为互 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的特点,网上浏览、点赞、分享均和广大考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考生都会有话可说。 材料主要提供了信息社会的两种走向,一种是积极的,网上冲浪,浏览从心所欲;一种是消极的,“人在 信息领域中不断被裹挟,从而逐渐进入信息单一闭塞的生活状态,就仿佛被困在信息的蚕茧之中”,阐释 了“信息茧房”的概念。考生要针对这样的时代特点,围绕对“信息茧房”的认识,谈自己的思考或建议。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适合写作议论文。 【立意】 1.用互联网塑造自己未来的样子。 2.借助互联网,成就更美好的自己。 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4.同”趣”相应,惺惺相惜来点赞。 5.同“好”相求,情不自禁去分享。 【素材】 1. 社交媒体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国大行其道,关键原因之一,便在于其运行逻辑与人类的偏好高度符 合。在社交媒体上,我们既可以自由挑选关注的对象,也可以与现实中的朋友深入交流。这种“舒适感” 是社交网络俘获用户放心的秘诀。然而,除非剥离社交媒体的“社交”要素,否则人们注定不可能打破“信 息茧房”。 有人或许会说:可以在社交媒体上主动挑选一些意见相左的人关注。但是,这种“反人性”的操作终 究难以持久。毕竟,关注与拉黑的按钮掌握在用户自己手中,当用户接收不合心意的信息,很难仅凭自制 力压下“眼不见心不烦”的冲动。用户眼里的“不同意见”,只能给人提供“兼听则明”的幻觉,而并不 能让人听进多少真正的逆耳忠言。 2. 有人说:这是一个属于社交媒体的时代。从互联网用户的流动趋势上看,这句话确实不假。但是, 倘若说社交媒体可以就此取代专业机构媒体,我却万万不能同意。把获取信息的重任全部托付给社交媒体, 无异于张开双臂拥抱“信息茧房”的到来。只有加强媒介素养,学会通过公共媒体获取信息,才不至于在 自以为开放的“镜中世界”越陷越深。 3. 每当我们产生自我怀疑时,最本能的反应就是以身边的人为标尺,衡量自己的观念与行为。然而, 社交“同温层”的存在,很有可能让这种衡量变为无效的衡量,从而阻断个人的反思进程。人们常说“当 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常常会在不确定该如何作出判断时听取身边人的意见。但在“同温层”的影响 下,我们能听取意见的对象,很难说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旁观者”。他们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看待 问题的角度,很可能与发问者高度一致。与“同温层”沟通,就像是和镜子里的自己对话。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