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高校开展死亡教育,是对生命的尊重
与敬畏
导语
生命本如一支曼妙的曲,时而悠扬和缓,时而音律激荡;又如山间一泓清澈的泉,时而
涓涓细水,时而奔泻怒涌。我们从不应默认生命以任何一种不变的姿态存在于世间,我们要
做的是认识生命的意义,探寻生命的价值。无论顺境逆境、巅峰深谷,我们都要学会尊重生
命、敬畏生命。席慕蓉这样说道:“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
来一场的。”确是如此,高校开展死亡教育,便是对生命本源和意义的最好探索,让学生了
解生命的不息和停止,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高校开展死亡教育,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题目即观点,严肃有力。)
①媒体报道,清明节期间,各大高校开设的“死亡教育课”“生命教育课”引起广泛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广州大学等在内的约 20 多所中国高校开设
了死亡教育相关课程。其中,作为较早开展“死亡教育课”的高校,山东大学已经连续开课 14
年。
②我们的传统文化重生轻死,对死亡一直持回避、忌讳的态度。受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
不管是家庭生活中还是学校系统内,对于死亡讳莫如深。这也就导致了很多未成年人缺乏对
死亡的认识和理解,很少能够直面死亡。更有甚者,因对死亡无知,而导致在遭遇挫折时以
轻生的方式应对,做出草率的选择,酿成悲剧。(开篇以各大高校开设“死亡教育课”引发社
会广泛关注引出话题。)
③就此而言,越来越多的高校为学生开设死亡教育相关课程是一件好事。通过课堂讨论
死亡、模拟临终告别,到殡仪馆参观完整的殡葬流程等多样的形式,让大学生们近距离接触
死亡、认识死亡,引导学生正视死亡、敬畏生命,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引导他
们爱护身体和生命,意义重大。但不可否认的,我国死亡教育的普及程度仍然较低,在很多
学校还是空白,课程与教育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需要进一步普及死亡教育,进一步
帮助学生与公众理性看待死亡,培养和提升死亡事件应对及处理的能力。不仅仅是高校,在
中小学校,也有必要以契合中小学生年龄、认识水平的方式开展。(高校开设死亡教育课的
意义: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引导他们爱护身体和生命。)
④进一步普及死亡教育,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需要对死亡脱敏。去年,江苏一幼儿
园组织孩子们给皮球虫办了一场特殊葬礼,对孩子们进行生命教育,就遭到了部分家长的质
疑。虽然不少家长自发在朋友圈晒图、晒感想,觉得幼儿园早早地开展生命教育十分重要,
但也有一些家长觉得不太吉利。包括家长在内的公众态度,恐怕也是学校开展死亡教育必须
考虑和顾及的问题。因此,学校开展死亡教育必须赢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乃至与家长协作。
正确对待死亡,不仅是孩子的必修课,很多家长也需要补课。(高校开设死亡教育课的前提:
正确对待死亡。)
⑤进一步普及死亡教育,还需要整合政府、学校、社会的力量,构建死亡教育体系,加
强死亡教育研究,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及模式的科学性。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利用安宁疗护病房、重症监护室接触生命末端场景,感受生命与死亡
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等,通过采取多种生动教育形式,增强死亡教育实践性。
⑥史铁生说:“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死亡终将降
临,开展死亡教育,让青少年更早了解死亡、认识死亡,更早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题
中应有之义。(高校开设死亡教育课的意义:让青少年更早了解死亡、认识死亡,更早懂得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⑦开展死亡教育,不仅是引导青少年认识和理解死亡,用一种更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
对生活。更重要的是,引导青少年认识到生命之珍贵、有限。在生命最灿烂的时候,就更应
该热爱生活、珍视有限的青春时光,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去探索和追求自我的价值和意
义,去创造更幸福的生活。(总结全文,积极呼吁。)
来源:2021 年 04 月 07 日 《光明日报》客户端
作者:李一陵
【时代警语】
史铁生说:“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死亡终将降临,开
展死亡教育,让青少年更早了解死亡、认识死亡,更早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题中应有之义。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根据文章内容,在空缺处填写关联词最合适的一项是()
进一步普及死亡教育,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需要对死亡脱敏。去年,江苏一幼儿园
组织孩子们给皮球虫办了一场特殊葬礼,对孩子们进行生命教育,就遭到了部分家长的质疑。
( )不少家长自发在朋友圈晒图、晒感想,觉得幼儿园早早地开展生命教育十分重要,( )
也有一些家长觉得不太吉利。包括家长在内的公众态度,恐怕也是学校开展死亡教育必须考
虑和顾及的问题。( )学校开展死亡教育必须赢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乃至与家长协作。
正确对待死亡,( )是孩子的必修课,很多家长也需要补课。
A.因为;但;即使;不仅
B.虽然;但;因此;除了
C.虽然;但;因此;不仅
D.因为;但;即使;除了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我们一步步走下去,踏踏实实的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
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那是的山和水,
又回复了是山是水,而人生已然走过,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秋天。(作家三毛)
赏析文段,结合生活经历和阅读思考,谈谈你对敬畏生命的理解,不少于 300 字。
【相关链接】
高校开设“死亡教育课”引导学生敬畏生命
中新网济南 4 月 2 日电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将至,各大高校开设的“死亡教育课”“生命
教育课”引起广泛关注。写墓志铭、参观殡仪馆、旁观遗体火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
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广州大学等在内的约 20 多所中国高校开设了死亡教育相关课程,以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视死亡、敬畏生命。
作为中国较早一批开展“死亡教育课”的高校,山东大学已经连续开课 14 年,每年秋季
学期面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专业选修课。“名为‘谈死’,实为‘论生’”。
课程主讲老师、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系副教授王云岭 4 月 2 日接受
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之前发现有的学生对遗体解剖感到恐惧、焦虑,有的学生忌讳谈论死
亡,这都源于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生死观,亟需在这方面“补课”。
据王云岭介绍,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公开讨论死亡话题,如尊严死亡、安宁疗护、安乐
死等。他也会设定议题和情境,以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形式,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考
虑到只开展理论教育,学生难以产生深刻感受,他还带领学生到殡仪馆参观完整的殡葬流程。
“让学生站在生命终点重新反思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以死观生,向死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和死亡观。”
“作为医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难免要面对生命的离去,如果不能正确看待死亡,
就无法坦然地从事这份职业。”曾选修“死亡教育课”的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欧阳(化名)告诉记者,听完王云岭老师的课,她对死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像从前那样
害怕,忌讳死亡话题,而是学会以顺其自然的心态去面对。
与欧阳来自同一专业的刘瑶(化名)说,每当她在网上刷到一些年轻人自杀或因矛盾冲突
伤害他人的新闻,就感到惋惜和痛心。“他们对生命缺乏敬畏感,把死亡视为一种解脱,没
有正确处理生与死的关系,体会不到生的可贵、活着的意义。这门课程教会我要懂得珍惜当
下的每一天和生命中遇到的每个人。”
“不仅青年学生需要上这堂课,中小学生、普通民众也应及时接受生命教育。”王云岭
认为,当前,社会上出现部分年轻人吸毒、自杀或伤害他人等现象,反映了死亡教育的欠缺。
面向全民、全社会开展死亡教育非常有必要,帮助公众树立科学正确的生死观,领悟生命存
在的价值,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从而降低恶性事件发生率。
王云岭还提到,从整个社会发展现状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压力大。老
年人尤其是失能或重症者,到了生命末期,该如何治疗和照料,涉及到生命尊严、死亡质量
等问题。中国国家卫健委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安宁疗护,重视生命并承认死亡是一个正
常过程,要尽可能减少临终病人的肉体痛苦,让他们走得安宁,走得更有尊严。“普及死亡
教育,有利于提高人面对死亡的抗挫力、抗压力,更客观地看待生死永别。”
“虽然中国约有 20 多所高校开设了死亡教育相关课程,但对比国内高校整体发展规模
和在校大学生数量来看,这样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王云岭称,中国开展死亡教育的理
论方法和实践模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未来应面向全社会,覆盖小学、中学到大学全过
程。“引导公众摆脱固有观念,正视死亡,克服恐惧,同时认识和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更好
地珍惜和尊重自己与他人的生命。”
来源:2021-04-02 中国新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