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信息茧房时代,你准备好了吗?(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信息茧房时代,你准备好了吗?(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ID:691065

大小:18.6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5-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信息茧房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在当代信息社会中,"大数据"是当之无愧的焦点,它不仅在生产领域被广泛 运用,也通过信息服务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打开淘宝,你会看到各种针对 你的爱好和历史搜索所推荐的“猜你喜欢”;登录视频网站,它会根据你的观看 记录推送影片以及广告……目前的资讯软件纷纷采用“用户定制”的方式,根据 你的浏览记录不断优化针对你的内容推送,仿佛你身边有个“周到”的管家,无 时无刻不在留意你,记录下你的兴趣、喜好,然后竭尽所能地“满足”你的品位。 大数据的强大能力将人引入“信息茧房”,人在信息领域中不断被裹挟,从而逐 渐进入信息单一闭塞的生活状态,就仿佛被困在信息的蚕茧之中。 处在这样的“信息茧房”中,你有怎样的思考或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目为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提供了材料的背景以及具体的写作任务。 本题设置的写作背景为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的特点,网上浏览、点赞、分享均 和广大考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考生都会有话可说。材料主要提供了信息社会的两 种走向,一种是积极的,网上冲浪,浏览从心所欲;一种是消极的,“人在信息 领域中不断被裹挟,从而逐渐进入信息单一闭塞的生活状态,就仿佛被困在信息 的蚕茧之中”,阐释了“信息茧房”的概念。考生要针对这样的时代特点,围绕 对“信息茧房”的认识,谈自己的思考或建议。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适合写 作议论文。 【立意】 1.用互联网塑造自己未来的样子。 2.借助互联网,成就更美好的自己。 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4.同”趣”相应,惺惺相惜来点赞。 5.同“好”相求,情不自禁去分享。 【素材】 1. 社交媒体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国大行其道,关键原因之一,便在于其运 行逻辑与人类的偏好高度符合。在社交媒体上,我们既可以自由挑选关注的对象, 也可以与现实中的朋友深入交流。这种“舒适感”是社交网络俘获用户放心的秘 诀。然而,除非剥离社交媒体的“社交”要素,否则人们注定不可能打破“信息 茧房”。 有人或许会说:可以在社交媒体上主动挑选一些意见相左的人关注。但是, 这种“反人性”的操作终究难以持久。毕竟,关注与拉黑的按钮掌握在用户自己 手中,当用户接收不合心意的信息,很难仅凭自制力压下“眼不见心不烦”的冲 动。用户眼里的“不同意见”,只能给人提供“兼听则明”的幻觉,而并不能让 人听进多少真正的逆耳忠言。 2. 有人说:这是一个属于社交媒体的时代。从互联网用户的流动趋势上看, 这句话确实不假。但是,倘若说社交媒体可以就此取代专业机构媒体,我却万万 不能同意。把获取信息的重任全部托付给社交媒体,无异于张开双臂拥抱“信息 茧房”的到来。只有加强媒介素养,学会通过公共媒体获取信息,才不至于在自 以为开放的“镜中世界”越陷越深。 3. 每当我们产生自我怀疑时,最本能的反应就是以身边的人为标尺,衡量 自己的观念与行为。然而,社交“同温层”的存在,很有可能让这种衡量变为无 效的衡量,从而阻断个人的反思进程。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 常常会在不确定该如何作出判断时听取身边人的意见。但在“同温层”的影响下, 我们能听取意见的对象,很难说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旁观者”。他们的思想观 念、知识结构、看待问题的角度,很可能与发问者高度一致。与“同温层”沟通, 就像是和镜子里的自己对话。 范文展示 : 信息茧房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 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 可感。 上网读书,上网听书,上网搜索,上网直播……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 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 突如其来的感动。 信息茧房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三十年前,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大多依赖于纸媒。一个人想要传播出自己的声 音,需要通过出版社的审核和编辑的校对。这个世界里,思想的传播和观点的碰 撞遵循既定规则,有序且稳定。 而今,互联网的普及给予了大多数人更多的话语权。但是对于每个人而言, 如何探索这个社区中权力的边界?求同还是存异?这是一个问题。 同,可以带来安全感和熟悉感。 与相同人生经历的人交流,可以抒发相同的人生感慨,得到心理的慰藉;与 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交流,可以共同探索相关领域,发现世界惊喜……甚至一个点 赞,一条评论,即使两个人除此之外并无交集,也可以带来如卫星般相交于一瞬 的感动。 但,太同,熟悉感会让你丧失思辨的能力。 太相似的人生经历,会让你忽视他人的痛苦与挣扎,“只觉得他们吵闹”;太 相似的兴趣爱好,会囿于一点不可自拔,而忘记看大世界的风景……没有卢梭的 伏尔泰不会如此高产,没有霍布斯的笛卡尔也不会对机械哲学研究如此精深。只 有“同”而排斥“异”的人生,注定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打转。 当然也有人觉得,只求同,挺好。生活已经如此艰难,在网络上听一些认同, 没错。 不知道这么想的人听没听过有个词叫“信息茧房”,来形容被过多同质信息 包裹的状态。 私以为,这个词里,“茧”字,极妙。 作茧自缚者,自作自受。“信息茧房”的制造者,不是互联网,不是网站, 正是你自己。 马克思主义辨证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间是会互相影响的。当你以为你 “只是”寻求一些“认同感”的时候,你收集的信息也正在将自己推向逐渐变窄 的路和逐渐封闭的人生。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在“信息茧房”这个黑暗的深渊面前,你依然会决定走进去吗?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