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专题指导:围绕辩证思维开展写作训练
一切都会过去 pk 一切都不会过去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
章。
议论文论点切忌片面化、绝对化
围绕辩证思维开展写作训练
任其斌
《课程标准》高中阶段写作要求提出:“能针对社会现象、生活现象,用议论的
方式阐述自己的思想;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人、记事、状物,表达自己对生
活的感受,并能恰当地展开想象和联想,扩展写作的内容。”高中阶段应该以议论文
写作为主,发展学生的思辩辨力,要把辩证思维作为写作训练的核心。
写作议论文时,提出的论点要避免片面化、绝对化,说理论证要辩证,就必须学
会从事物的两方面进行辩证思维,或一分为二地认识事物,或比较和其他事物的异同,
或从侧面与全面、个别与整体的关系思考、分析,这样有助于全面认识事物,从现象
到本质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从而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
唯物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科学方法。学习辩证法可以培养严密的思
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作文说理能力。一般来说,对论述的中
心问题进行辩证分析时,可灵活运用一些哲学观点。
如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万事万物总是处于运动、发展、变化之中,如果用静
止的、孤立的眼光看待事物,就不能认识它的本质和规律。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
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2010 年高考高分作文中《舍小
利以谋远》就是以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成功范例。对于丹麦人将尺寸不够的鱼放
归河中这种做法,作者认为“这却是丹麦人智慧的做法,让小鱼继续生长,日后才钓
得到更多的大鱼。我想,这就是‘舍小利以谋远’的体现吧。不局限于眼前的‘所得’,
而是思虑日后的保障,这才能得到日后的丰收。就像孟子说的‘数罟不入洿池,鱼鳖
不可胜食也’。一味去捕捉小鱼,往后就无鱼可求。唯有暂释眼前的小利方能成就日
后的满载。”“舍小利以谋远,懂得舍得,谋求长远利益,才是发展之道。可持续发
展的提出正是提倡人们关注自然更长久的考虑,不因急于发展经济而难以谋远,不为
未来更进一步考虑。丹麦人将小鱼扔回河中,就是这样一种可持续的理念的体现,舍
小利,方能谋远。”
又如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在联系中
把握问题的本质。就如 2009 年的高考作文题,郑板桥的书法因为它非隶非楷,非古
非今,有人称这种作品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有一篇《“一”与“二”》的作
文就以联系的观点来分析,在与“二”的比较中,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一”是创
新之举,“二”则含有跟风之作的嫌疑;“一”心态平和,“二”则心浮气躁;“一”
是“阳春白雪”的孤独,“二”是“下里巴人”的热闹。结尾再辩证说理:“我也并
不反对在继承‘一’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开创出另外的‘一’,我所反对的只是一味
效仿罢了。”此文观点新颖,见解独特,让人眼前一亮,自然获得高分。
再如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事物具有多面性,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
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如对陈光
标高调慈善之举进行分析,既要看到他高扬慈善大旗弘扬善举的积极一面,也要看到
他的高调行善与传统行善观念不谐所带来负面影响的消极一面,这样分析辩证,具有
较强的逻辑性。
2011 年的高考作文题就是一个矛盾题型,例文作者以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巧妙
地化解了这一矛盾,并将看似对立的两方面进行转化,实现了有机统一。文章借对两
句话的疑惑展开联想,列举事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的
道理,并藉此解决现实中的疑难问题,最后释然。文章立意高远,观点辩证,令人信
服。
佳作例文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
□张琛
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一位哲人也曾说:“成
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的天地。”似乎有道理,我微微点头。
而契科夫小说中一个人物的戒指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另一位
哲人又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似乎也有道理,我有点迷
惑了。
细细想来,这两者看似对立的观点似乎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达到辩证的统一。过去
已然成为历史,这是事实,而历史就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人的意志而转移或消失。
这是一定的。然而在人的主观世界中,过去确实可以不存在,因为人们可以主观将它
“忘记”,从而“走进新的世界”。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历史的长河依然静静流淌。
只是,一直生活在过去里的人无法开创未来。因为他们在现时止步,只是沉湎于
过去种种而不能自拔,因而,他们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这也正是现今许多打着“老
字号”旗子的企业却面临生存危机的原因。他们墨守成规,他们生活在过去曾经的美
好的幻象之中,殊不知时代早已改变。他们不能清醒认识到,只有融入时代的新元素,
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将“过去”继续传承下去。
同样,抛开过去的人无法很好地走向未来。没有长久的积淀与孕育,没有岁月的
洗刷和冲击,那么一定只是一具脆弱不堪、干瘪的空壳,最终定会长烟一散,不复所
踪。鉴往知来,只有充分地感知过去,认识过去,才能更好地珍惜现在,预知未来。
邓小平曾说,要立足现在,放眼未来。说得真好。汉初的统治者似乎就深知这一
点。秦亡汉兴,他们在思考,思考过去。最后他们立足现在,吸取了秦亡的教训,虽
承秦制却政令宽简,轻徭薄赋并“清静无为”,并以他们朴实谨厚的作风放眼未来。
这才有了“文景之治”,这才有了“光武中兴”。
不禁又联想到了前些时日沸沸扬扬的“钓鱼岛事件”,不禁再联想到中国人民的
愤慨以及一些人士的“抵制日货大行动”。我想,不论是之前的“侵华”行为的否认,
还是针对中国领土的挑衅,历史会证明这一切,因为无论日方如何掩饰或嚣张,历史
不容篡改,历史永远存在。然而“抵制日货”似乎又没那么必要,在经济一体化的当
今世界,大家彼此相依,“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式的进攻方式实非明智之举。因为
放眼未来,中日经济贸易的交往将会长久持续,有利于国民经济长久稳定地发展,是
为大局。
我释然。
铭记历史,不代表止步不前;忘记过去,亦不代表忘乎所以。因此,一切向前看,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