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精准备考原创押题卷(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精准备考原创押题卷(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ID:691277

大小:83.9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5-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高考精准备考原创押题卷(一)•语文 [满分 150 分,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 0.5 毫米及以上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 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中国古代乡村,使用频率最高的门联是“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耕读传家包含了中国人特有 的世界观,蕴含着中国古人“做人教育”的智慧。中国古人从天地运行中不仅发现了服务农耕的天文科学, 如已获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理论,而且还看到天地的“道”和“德”、天地所携带的精神 与文化。 中国古人不仅发现天地长久的秘密是天地之德慧、天地之精神,而且还发明了将天地长久的密码置入 中华文明基因的治国之道。这个重要的治国之道就是耕读教育。躬耕的过程,不仅是与天地链接对话的过 程,也是学习天地德慧的过程。 耕读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和科技的教育,而是以心传心的修德开慧的文化传承教育。根据这个原理, 中国古人创造了秉承天地之德慧,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融为一体的晴耕雨读、昼耕夜读的耕读生活。由 此,耕读不仅成为中国古人崇尚的物质与精神自足的诗意生活,也成为长久治家治国的秘诀。正是这种嵌 入中华文明基因的耕读教育,让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最长久文明的密码。 在现代人心中,耕作是强度大、最苦役、挣钱最少的劳动。因此,农耕劳动成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被 机械化替代、被人厌恶的劳动。但是从劳动给人的生命带来的效应看,农耕劳动是生命必需品。衡量劳动 给我们带来喜悦程度的高低,一种最直观、简单的标准就是这种劳动是否可以一边劳动一边唱歌。按照这 个标准可以发现,农耕劳动不仅可以一边劳动一边唱歌,而且这种歌声不仅不会对劳动有影响,还能提高 劳动效率,是体验与抒发喜悦的重要方式。 孔子主张的治国之道遵循的次第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治国遵循这个次第的哲学根据是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农民种地,春是始,秋是终,要想收获粮食,必须春天 下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将在农耕中发现的植物生长必须遵循的天地规律运用于人的生命,就有了中 医。中医治病的理论来源于生命系统与天地自然全息、共振的原理。 然而,在物质主义主导的现代化文明标准下,农耕劳动的价值被严重误读,农耕劳动被认为是农业现 代化要抛弃的苦役。脱离农耕劳动的现代人获得现代化物质享受的代价是,身体体能下降,生理上的慢性 病和精神类疾病爆发式增长。即使在农村,不少年轻人也不参加田间劳动,认为不劳动就是幸福。 耕读不仅是中国古人崇尚与向往的物质与精神自足、田园与书香共存、诗意与禅意共生的理想生活, 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创作之源。耕创造物质,读滋养精神,正是这种物质与精神的自足,让生命自主、 自在、自觉地提升成为可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高度的融诗意美与禅意生命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其 根源正是这种耕读生活。这种让生命实现自主、自在、自觉的耕读生活,使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走向了源于 心法的内求性、自我生命体验的崇高性、与天地感应的自在性之路,由此使中国古代艺术审美发展到很高 的水平。 (摘编自张孝德《千年耕读教育的时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耕读传家远”的理想和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乡村把天地作为效法的典范的思想。 B.二十四节气理论既体现了服务农耕的天文科学,也更好地体现了耕读传家的传统。 C.农耕劳动是生命必需品,所以耕读教育既是知识科技教育,更是文化传承教育。 D.耕读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创作的源泉,是因为中国古人对物质、精神的双重向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行文中使用“根据这个原理”“按照这个标准”等说法,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 B.文章使用中医治病理论,是从另一层面论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治国之道的正确性。 C.文章列举了现代人对待耕作的态度,以此作为反例来论证当代社会农耕的重要作用。 D.文章从耕读教育对中华文明、生命、艺术等的作用层面,论述了耕读教育的时代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耕”除了生产粮食外还能修德开慧,“读”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 B.春种秋收是宇宙给予生命必须遵循的规律,否则,无论付出多少劳动都没有意义。 C.中医讲究农医和药食同源的观点来自植物生长与天地规律运用于人的生命。 D.中国古代艺术审美发展与耕读生活相辅相成,彼此造就,构成人类理想的生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系列纪录片,开创性地在电视艺术中融入了互联网思维,以 活泼语态讲述国宝,以多元形式传播国宝,这一系列跨媒体传播方式,令国宝真正实现了与年轻人的互动, 让文化得到了更为生动而有效的传承。 《如果国宝会说话》摒弃了大多数文物纪录片厚重严肃的表述风格,转而在平等的对话中“倾听”文 物自己的“声音”,捕捉文物背后的人的生命气息,再以现代人可感可触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活泼的表述 背后不是刻意地讨好,而是满怀诚意的“工匠精神”,是制作者对文物与时代关联的深刻理解。归根结底, 文物本身就不是冰冷沉默的概念,它们也是有自己的温度、有自己的故事的,而《如果国宝会说话》所做 的,不过是给了文物们“表达自我”的机会,以更有“人味”的口吻讲述自己的“造物者”们的生活和思 想情感、创造力与智慧,从而帮助观众以更生动的方式定位相应时代的特质、生产力与文化特点。 (摘编自张梓轩《:与文明的超时空对话》,《光明日报》) 材料二: 近 30 年来,西方博物馆面临着与中国博物馆、美术馆既高度相似又截然不同的挑战,如文化遗产保护、 讲述藏品故事、宣传方式变革、吸引年轻观众等课题。 在法国的巴黎、兰斯、贝桑松、第戎等城市,美术馆人正在为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保护而努力 着,但也有许多反博物馆化的声音,这对正处于建设黄金期的中国同行来说,的确是一种有价值的思考, 即对所处行业的危机感与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反思。“兰斯在‘一战’中经受了战火,所以在二十世纪二 三十年代进行了重建,兰斯博物馆围绕这个时期进行了各种样式的艺术品收藏和展示,特别是装置艺术。 但是我们仍面临挑战,现在的市民对于古典艺术、传统艺术的了解非常不足,所以社会的整体文艺修养在 降低,这使得博物馆的地位受到挑战。”法国兰斯市博物馆总馆长乔治•马尼耶说,全球具有悠久历史的博 物馆目前都在面临新的转型,包括如何重新讲述藏品故事、宣传藏品和吸引年轻观众等。 (摘编自高素娜《博物馆,涵养现代城市文明》,《中国文化报》) 材料三: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星光,曾经专门研究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课题。王星光说, 保护得比较好的国家,无一例外有充足的资金。这些保护资金一部分来源于政府,一部分来源于社会的广 泛参与。目前,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投入主要是政府,还没有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投入的机制,由 于投入机制不健全,财政投入不足,使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大打折扣。 在很多国家,都有完善的保护体系。王星光说,以世界上最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之一意大利 为例,他们已经形成了保护机构网络。在意大利,文物保护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类似于我国的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一切按原样保存,保护原物不得改变;第二级指具有特色的建筑,室内外不可改动,但结构可 以更新;第三级指地方价值建筑,仅保存外观,室内可以改动,以便更好使用;第四级指一般建筑,只要 原样不改,可以重建。 文化遗产保护上,最重要的还是立法。王星光说,在欧美国家,不仅是立法保护,法律保护体系和监 督体系也同样完善。早在 1913 年,法国就制定了《保护历史古迹法》;1930 年,英国制定了《古建筑法》; 1943 年,德国立法规定改变历史建筑周围 500 米环境要得到专门的批准。在西方国家,历史文化遗产教育 也很普及。西班牙中小学都开设了世界遗产保护课程,并且有很多遗产保护和古迹修复学校,培养专门的 古迹修复人员。 (摘编自《河南商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在电视艺术中融入了互联网思维,语态活泼,跨媒体的传播方式实现了与年 轻人的互动,促进了文化有效地传承。 B.当下西方博物馆和中国博物馆面临着高度相似的挑战,如都面临着新的转型,包括如何讲述藏品故事、 宣传藏品和吸引年轻观众等。 C.意大利是世界上最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之一,它根据保护对象和保护内容把文物保护分为四个 等级,形成了保护机构网络。 D.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我国目前主要靠政府投入,还没有社会的参与和投入,这使我国历史文化 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大打折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国宝会说话》让文物“自我讲述”当时制造者的生活及思想情感,使现代人可感可触,这种独特 的呈现方式是“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 B.市民对于古典艺术、传统艺术了解不足,社会的整体文艺修养在降低,这是乔治•马尼耶馆长所忧虑的关 于博物馆发展的问题。 C.材料中提到西班牙开设世界遗产保护课程,是为了说明年轻人是文化遗产的主要传承人,这也是博物馆 把“吸引年轻观众”作为一个课题的原因。 D.政府投入多,社会参与广;分级保护,体系完善;完善立法和教育普及是外国文物保护的秘诀,这一系 列的保护机制值得我们借鉴。 6.三则材料都对文物的传承与保护作了不同角度的报道,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主要信息。(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大泽乡[注] 茅盾 算来已经是整整的七天七夜了,这秋季的淋雨还是索索地下着。军营早已移到小丘上。九百戍卒算是 还能够捆一堆干燥的稻草,这便是那两位终天醉成泥猫的颟顸军官的唯一的韬略。军官呢,他们的祖若父 是当年铁骑营中的悍将。然而现在,他们却只能带着原是“闾左贫民”的戍卒九百。他们富农素所奴视的 “闾左贫民”,没有一点共同阶级意识的“部下”! 半夜酒醒,听到那样胡笳似的风鸣,军鼓似的雨声,又感着砭骨似的秋夜的寒冷。听说昨天从鱼肚子 里发现一方素帛,朱书三个字:陈胜王!陈胜?两屯长之一是叫作陈胜呀。突然,从远远的不知何处的高空 闯来了尖厉的哀嗥。是近来每夜有的狐狸叫,然而今番的是魔鬼的狐狸叫,是要撕碎你的心那样的哀嗥, 断断续续地,是哭,是诉,是吆喝。分明还辨得出字眼儿的呀。 “说是‘大楚兴’罗?”“又是‘陈胜王’!”面面觑着的两军官的僵硬的舌头怯生生地吐出这么几个 字。宿酒醒了,陈胜的相貌在两位军官的病酒的红眼睛前闪动。是一张多少有点皱纹的太阳晒得焦黑的贫 农的面孔。也是这次新编入伍,看他生得高大,这才拨充了屯长。敢是有几斤蛮力?不懂兵法。 想来陈胜倒不是怎样可怕,可怕的是那雨呀!雨使他们不能赶路,雨使他们给养缺乏;天哪,再是七日 七夜的雨,他们九百多人只好饿死了。在饿死的威吓下,光景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吧? 第二天还是淋雨,躲在自己帐里的两位军官简直不敢走动。到处可以碰着怀恨的狞视。营里早就把鱼 鳖代替了米粮,但吃得太多鱼鳖的兵士们好像性格也变成鱼鳖了。没有先前那么温顺,那么沉着。骚动和 怨嗟充满了每个营房。 鱼肚子里素帛上写的字,夜半风声中狐狸的人一样话语的鸣嗥,确也使这九百人觉得诧异。然而仅仅 是诧异罢了。没有幻想。奉一个什么人为“王”那样事的味儿,他们早已尝得够了。一切他们的期望是挣 断身上的镣索。他们很古怪地确信着挣断这镣索的日子已经到了。 想起自己有地自己耕的快乐,这些现在做了戍卒的“闾左贫民”便觉到只有为了土地的缘故才值得冒 险拼命。什么“陈胜王”,他们不关心;如果照例得有一个“王”,那么这“王”一定不应当是从前那样 的“王”,一定得首先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自己有地自己耕。 风还是虎虎地吹着,雨还是腾腾地下着。比这风雨更汹涌的,是九百戍卒的鼓噪,现在是一阵紧一阵 地送进两位军官的帐幕。 “看出来么?不是我们死,便是他们灭亡!” “先斩两屯长?” “即无奈何,九百人一齐坑吧!” 先开口的那位军官突然将右臂一挥,用重浊的坚决的声调说了。 “谁给我们掘坑?” 不是异议,却是商量进行手续,声音是凶悍中带着沉着。“这茫茫的一片水便是坑?” 当这样的意念再在两位军官的对射的目光中闪着的时候,帐外突然传来了这么不成体统的嚷闹: “守在这里是饿死……到了渔阳……误期……也是死……大家干吧,才可以不死……将官儿……让他 们醉死!” 两军官的脸色全变了,嘴唇有些抖颤。交换了又一次的眼色,咬嘴唇,又剔起眉毛,统治阶级的武装 者的他们俩全身都涨满了杀气了,然而好像还没有十分决定怎么开始应付,却是陡地一阵夹雨的狂风揭开 了帐门,将这两位,太早地并且不意地暴露在嚷闹的群众的眼前了。面对面的斗争再没有拖延缓和的可能! 也是被这天公的多事微微一怔的群众朝着帐内看了。是站着的满脸通红怒眉睁目的两个人,但只是“两个” 人! “军中不许高声!左右!拿下扰乱营房的人!” 拔出剑来的军官大声吆喝,冲着屯长之一叫作吴广的走过来了。 回答是几乎要震坍营帐那样的群众的怒吼声。也有了兵器在手的“贱奴”们今番不复驯顺!地下火爆发 了! 风是凯歌,雨是进击的战鼓,弥漫了大泽乡的秋潦是举义的檄文;从乡村到乡村,从郡县到郡县,他 们九百人将尽了历史的使命,将燃起一切茅屋中郁积已久的忿火! 始皇帝死而地分! 1930 年 10 月 6 号于上海 [注]《大泽乡》脱胎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间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率 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起而 亡秦族矣。”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开篇描写了下了整整七天七夜的连绵秋雨以及九百戍卒此时糟糕的处境等,营造了一种凄苦、悲凉、 哀伤的氛围,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 B.两个军官因为祖上的功德,担任了率领“闾左贫民”到渔阳的任务,他们整天无所事事,醉成泥猫,小 说以小见大,从侧面表现了秦朝当时的社会现实。 C.对鱼肚子中的帛书、狐狸的鸣嗥两件事,军官心生疑惑,戍卒心生诧异;但总体态度是无所谓,军官认 为陈胜不懂兵法,戍卒认为只要给土地,谁当王都可以。 D.小说对大泽乡起义前的内容描写很详细,涉及军官、戍卒、陈胜等,但对起义的内容却一笔带过,运用 了抒情的笔调和比喻的修辞等。 8.与司马迁的《陈涉世家》相比,《大泽乡》到最后才揭示这次起义是经过谋划的。请从叙述视角的角度分 析,小说《大泽乡》是如何在叙述故事时保守起义谋划这个秘密的。(6 分) 9.茅盾认为自己写历史小说《大泽乡》是在“向现代发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茅盾“向现代发言”的 历史小说体现的具体特点。(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焦度,字文绩,南安氐人也。孝武初,青州刺史颜师伯出镇,台差度领幢主..送之。索虏寇青州,师伯 遣度领军与虏战于沙沟,度身破阵,大捷。师伯板为己辅国府参军。虏遣清水公拾贲敕文寇清口,度又领 军救援,刺虏骑将豹皮公堕马,获其具装铠稍,手杀数十人。师伯启孝武称度气力弓马并绝人,帝召还充 左右。见度身形黑壮,谓师伯曰:“真健物也。”除西阳王抚军长兼行参军,补晋安王子勋夹毂队...主,随 镇江州。刘子勋起兵,以度为龙骧将军,领三千人为前锋,屯赭圻。每与台军战,常自排突,所向无不胜。 事败,逃宫亭湖中为寇贼。朝廷闻其勇,甚忧患之,使江州刺史王景文诱降度等,度将部曲..出首,景文以 为已镇南参军,寻领中直兵,厚待之。随景文还都,常在府州内。景文被害夕,度大怒,劝景文拒命,景 文不从。明帝不知也。以度武勇,补晋熙王燮防阁,除征虏铠曹行参军,随镇夏口。武陵王赞代變为郢州, 度仍留镇,为赞前军参军。沈攸之事起,转度中直兵,加宁朔将军、军主。太祖又遣使假度辅国将军、屯 骑校尉。攸之大众至夏口,将直下都,留偏兵守郢城而已。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 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至今呼此楼为“焦度楼”。事宁,度功居多,转后军将军, 封东昌县子..、东宫直阁将军。为人朴涩,欲就太祖求州,比及见,意色甚变,竟不得一语。太祖以其不闲 民事,竟不用。建元四年,乃除淮陵太守,本官如故。度见朝廷贵戚,说郢城事,宣如初。年虽老,而气 力如故。寻除游击将军。永明元年,卒,年六十一。赠辅国将军、梁秦二州刺史。 (节选自《南齐书•焦度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循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B.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循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C.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循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D.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循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幢主,旗主、旗头之意,南北朝及隋朝的武官,负责宿卫或统兵,始于刘宋末年。 B.夹毂队,南朝诸王亲兵,诸王出则夹车作卫队。毂,车轮中心,借指车轮或车。 C.部曲,古代先锋部队的统称,部队分五部,部有曲;后泛指军队,也指部属等。 D.县子,爵位名,子是古皇帝对贵戚功臣等封赐的五个等级(公、侯、伯、子、男)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焦度作战勇猛,受人称赞。担任辅国府参军时,敌方派遣清水公拾贲敕文侵犯劫掠清口,焦度领兵救援, 将敌方骑将豹皮公刺下马并缴获了他的铠甲武器。 B.焦度敢于表达,为人忠诚。焦度受王景文厚待,后来随着王景文返回京都;到了王景文被害那天晚上, 焦度大怒,劝王景文抗命,但王景文没有听从。 C.焦度战功显赫,不被重用。沈攸之作乱后焦度担任辅国将军,并在平定沈攸之的事情上有很大功劳,但 太祖认为他不能管理百姓事务,就把他解官为民。 D.焦度喜忆过往,年老体壮。焦度见到朝廷贵戚时,说起郢城当年的事情,讲述形容就像当年一样详尽, 到后来年纪虽老,但气力还如过去一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索虏寇青州,师伯遣度领军与虏战于沙沟,度身破阵,大捷。(5 分) (2)为人朴涩,欲就太祖求州,比及见,意色甚变,竟不得一语。(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宿报恩寺水阁 皮日休 寺锁双峰寂不开,幽人中夜独裴回。 池文带月铺金簟,莲朵含风动玉杯。 往往竹梢摇翡翠,时时杉子掷莓苔。 可怜此际谁曾见,唯有支公[注]尽看来。 [注]支公:高僧支遁,东晋人,年二十五出家为僧,买印山而隐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歌开篇紧扣诗题,勾勒出夜半幽深清寂之景中徘徊不眠的幽居者形象。 B.颔联运用借代的手法,以金簟、玉杯指代月下池波、风中莲朵,生动而传神。 C.颈联中“摇”“掷”凸显动态之美,将诗人的主观感受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 D.尾联借用典故,既表达诗人对所见景色的喜爱,也隐含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5.诗中的“可怜”二字,有人解作“可爱”,有人解作“可惜”,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屈原《离骚(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叠词和词类活用等手法,描写诗人加 高自己的帽子,加长自己的带子。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鸟类在树上鸣叫、在树丛中飞旋等, 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3)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动态描写的手法表现了秋天三峡的山上猴子 连续不断的叫声,营造了环境的悲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五育”①融合是在“五育”并举提法基础上归纳出来的,是对“五育”并举政策话语的理论 ________。“五育”融合的提出既传承了中国文化元素,又具有国家视野和世界眼光,是在________中外 近现代思想家、教育家丰富的思想营养的基础上提出的。为方便国际学术交流,“五育”融合的英文表达 为:②直译:the Integration of Moral,Intellectual,Physical,Aesthetic and Labor Education; 意译:holistic education(全人教育)。 “五育”融合中的德、智、体、美、劳分别代表真、善、美、健、富五大教育价值追求,其中真、善、 美为教育的终极价值,健和富为教育的手段价值,它们应该平衡在一起。“五育”融合的提出重大紧要的 现实意义,是新时代教育亟须解决的课题。“偏于智、疏于德、弱于体、抑于美、缺于劳”是对五育失衡 以及“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③痼疾的总结和概况。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传递 知识与价值的同时,④又在不断扼杀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基础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培养 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分别代表着真、善、美、健、富五种教育价 值追求看,它们之间应该________,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盛行的时代,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全面教育 是我们________的责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升级 获取 相辅相成 不容置疑 B.升级 汲取 相得益彰 不容置疑 C.提升 汲取 相得益彰 义不容辞 D.提升 获取 相辅相成 义不容辞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五育”融合的提出重大紧要的现实意义,是新时代教育亟须解决的课题。 B.“五育”融合的提出具有紧要的现实意义,是新时代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C.“五育”融合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新时代教育亟须公关的问题。 D.“五育”融合的提出紧要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新时代教育亟须公关的课题。 19.下列对文中序号处的标点符号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①处的引号与后文“五唯”的引号作用相同,都是标示特定称谓。 B.②处的冒号改为破折号,才能保证“直译”后的冒号使用正确。 C.③处的小括号因为解说的是“五唯”,所以括号要放到后引号前。 D.④处用逗号是因为“同时……又……”表并列,问号要放到后一句末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写人记事散文是散文中重要的一种,其特点一是写真人实事,不事虚构或夸饰;①___________。而零 散的更多见,零散才见出散文的“散”的特点。从“散”这点来说,散文的写法与小说不同,传统意义上 的小说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具体的环境背景等,这些在散文中都不必求全,甚至可以 免去。这些课文描写的是一个个人物的一个个片段故事。②___________,但这并不妨碍他写作《记念刘和 珍君》,作者的机巧在于将一个个人物的片段印象串连起来,一个个片段就是一颗颗珍珠,聚合在一起闪 耀着璀璨的光芒。所以我们读这些课文首先要分析人物,③___________。也许人物的某些片段故事会在学 生心中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21.如图是 2021 年央视春晚的徽标,原图背景为红色,文字和图案部分为金黄色。请观察徽标,按要求作 答。(5 分) (1)写出该徽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40 个字。(2 分) (2)结合该徽标的寓意拟写一副春联,不超过 20 个字。(3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山东临沂费县农村大集上,有一位坚持 15 年卖 3 块钱一碗拉面的“拉面哥”火了。他说来吃拉面的都 是靠力气挣钱的,不容易,如果拉面涨到 4 块、5 块,可能很多人都舍不得吃了。其实,拉面哥自己何尝不 是靠力气吃饭的,但他仍然从心底念及别人的不易,尽已之力招呼旁人。有人说,喜欢“拉面哥”是因为 透过他看到了努力生活的自己,也感动于他心底的乐观、厚道、仗义;有人说,“拉面哥”的拉面应该适 当涨价,因为这个拉面摊毕竟是全家人的谋生手段,也是全家人实现梦想的依托;也有人说,现在关注“拉 面哥”,会不会是对日后“拉面哥”涨价的一种“绑架”,虽然情义无价,但毕竟成本明码标价…… 你对以上内容有何个人的理解和感悟?请你为班级进行的“市场经济和精神追求”座谈会写一篇发言 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1 年高考精准备考原创押题卷(一)•语文参考答案 1.选 AB 项,于文无据。根据原文“中国古人从天地运行中不仅发现了服务农耕的天文科学,如已获得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理论”可知,并没有提及“也更好地体现了耕读传家的传统”。C 项,强加因 果。根据原文“耕读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和科技的教育,而是以心传心的修德开慧的文化传承教育”“从 劳动给人的生命带来的效应看,农耕劳动是生命必需品”可知,“农耕劳动是生命必需品”和“耕读教育 既是知识科技教育,更是文化传承教育”不存在因果关系。D 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耕读不仅是中国古 人崇尚与向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创作之源”可知,耕读体现中国古人对物质、精神的追求与其 是古代文化与艺术创作的源泉,二者并非因果关系。 2.选 B 混淆论点、论据。根据原文第五段可知,孔子的治国之道和中医治病理论是两个并列的论据,都是为 了证明人要遵循天地规律的观点,而选项错把孔子的治国之道当成论点来论证。 3.选 D“相辅相成,彼此造就”颠倒关系。根据原文“文化艺术,其根源正是这种耕读生活”“由此使中国 古代艺术审美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可知,耕读生活造就了文化艺术,但文化艺术对耕读生活的作用,文中 并没有体现。 4.选 D“还没有社会的参与和投入”错误,根据材料三第一段可知,我国只是“还没有形成多方参与、共同 投入的机制”“投入机制不健全”,并不是没有社会的参与和投入。 5.选 C“是为了说明年轻人是文化遗产的主要传承人”错误,材料三第三段中提到“西班牙中小学都开设了 世界遗产保护课程”是为了说明西方国家也很普及历史文化遗产教育,并不是为了说明年轻人是文化遗产 的主要传承人。 6.解析:材料一第一段介绍《如果国宝会说话》系列纪录片以创新的方式,让文化得到了更为生动而有效的 传承;第二段介绍《如果国宝会说话》以独特的方式帮助观众以更生动的方式定位相应时代的特质、生产 力与文化特点。材料二第一段讲述西方博物馆面临着与中国博物馆、美术馆既高度相似又截然不同的挑战; 第二段讲述一些海外国家在传播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面临的新转型问题,全球具有悠久历史的博物馆目前都 在面临新的转型。材料三第一段讲述目前一些国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无一例外有充足的资金;第二段讲 述一些其他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有完善的保护体系;第三段讲述一些其他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注重立 法等。即材料三介绍了外国在文化遺产保护上所采取的三个方面的措施。答案:①材料一侧重于通过介绍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说明创新的传播方式可以使文化得到更为生动而有效的传承,以更生动的方 式定位相应时代的特质、生产力与文化特点。②材料二侧重于介绍博物馆在传播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面临的 新的转型。③材料三侧重于介绍外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所采取的三个方面的措施。 7.选 C“总体态度是无所谓……戍卒认为只要给土地,谁当王都可以”错误。原文有“如果照例得有一个 ‘王’,那么这‘王’一定不应当是从前那样的‘王’,一定得首先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自己有地自己 耕”,表明戍卒希望“王”能够分给自己土地。 8.解析:题干要求从叙述视角角度分析,即可以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分析。从整体看,小说运用的是全知 视角;从局部看,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进行表述。分析时,可以从“不知道谋划”的角度分析叙述的具体内 容。比如军官方面,他们看到的、想到的,与“起义谋划”没有关联;戍卒们的表现是对自己现实生活的 不满以及对未来美好的向往,所以也与“起义谋划”无关。 答案:①小说的叙述视角整体上是全知视角,叙述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但局部穿插人物视角叙述,在 人物叙述中传达人物的感受。②从军官的角度叙述故事,表述了军官们的内心感受和戍卒的表现,不涉及 陈胜、吴广的起义谋划;从戍卒的角度叙述故事,表述了戍卒的感受和对朝廷、军官们的看法,也不涉及 陈胜、吴广的起义谋划。③到了故事结尾,才通过大家一起揭竿而起的行为,交代起义是经过密谋的。 9.解析:回答本题,首先注重题干表述的内容,即茅盾写《大泽乡》的目的——“向现代发言”;然后分析 1930 年中国的形势以及《大泽乡》体现的思想。由此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大泽乡》总结了农民起义 体现的意义,二是《大泽乡》揭露了丑恶的现实。 答案:①通过大泽乡起义,发掘历史的高尚精神,给“现代”的人们以鼓舞向上的力量。②揭露现实恶势 力的丑恶,鞭挞封建统治者对普通民众的压迫和剥削。 10.选 D 根据主语“(焦)度”分析,其动词谓语是“骂辱”,宾语是“攸之”,“攸之”后应断开;根据表 达原因的“故”分析,主语“攸之”应是先“怒”,后“改计”而“攻城”,“怒”和“城”后应断开; 根据动词“战”以及“登”分析,前者的主语是“(焦)度”,后者的主语是“众”,结合“众”的限制语 “攸之”分析,“攸之”前应断开。综上所述,D 项正确。 11.选 C 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曲。 12.选 C“就把他解官为民”错误,原文是“太祖以其不闲民事,竟不用”,意思是“太祖认为他不能管理 民事,最终没有重用他”;从后文的“建元四年,乃除淮陵太守,本官如故”也能判断出太祖没有解除焦 度的官职。 13.(1)(魏)索虏侵扰青州,颜师伯派焦度领兵与敌军在沙沟交战,焦度亲自冲锋破阵,大获全胜。 (2)焦度为人朴质木讷,想向太祖请求州官的职务,等见到太祖,神色大变,竟然说不出一句话。 参考译文: 焦度,字文绩,南安氐人。孝武初年,青州刺史颜师伯出京镇边,朝廷派焦度兼任幢主护送他。(魏) 索虏侵扰青州,颜师伯派焦度领兵与敌军在沙沟交战,焦度亲自冲锋破阵,大获全胜。颜师伯任命焦度为 自己的辅国府参军。(魏)虏派遣清水公拾贲敕文侵犯劫掠清口,焦度又领兵前去救援,将魏虏骑将豹皮公 刺下马来,缴获了他的铠甲武器,手刃几十人。颜师伯向孝武帝启奏称赞焦度的力气和他的弓马都超过常 人,孝武帝召回焦度让他充当护卫。孝武帝见焦度又黑又壮,对颜师伯说“真是健壮的人啊!”任命焦度为 西阳王抚军长兼行参军,补任为晋安王刘子勋的夹毂队主,随其镇守江州。刘子勋起兵,任命焦度为龙骧 将军,率领三千人为前锋,兵驻赭圻。每当同朝廷官军作战,常常亲自冲杀战斗,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晋 安王刘子勋的事情败露后,焦度逃到宫亭湖中沦为盗寇。朝廷听闻他的神勇,把他当作心腹大患,派江州 刺史王景文诱降焦度等人,焦度将部属交出自首,王景文任命他为自己的镇南参军,不久让他兼任中直兵, 厚待他。后来焦度跟随王景文返回京都,常在府州内。王景文被害的那天晚上,焦度大怒,劝王景文抗命, 王景文不听从。明帝不知道这件事。因为焦度威武勇敢,被补任为晋熙王刘燮的防阁,担任征虏铠曹行参 军,随从刘燮镇守夏口。武陵王刘赞代替刘燮镇守郢州,焦度仍留在夏口镇守,担任刘赞的前军参军。沈 攸之作乱后,朝廷调任焦度为中直兵,加授他为宁朔将军、军主。太祖又派使者任命焦度为辅国将军、屯 骑校尉。沈攸之的大队人马到达夏口,将兵直取都城,只留一小股部队看守郢城而已。焦度在城楼上放言 辱骂沈攸之,沈攸之因此大怒,改变计划准备攻城。焦度亲自参加战斗,沈攸之的兵士拿着盾牌将要登上 城楼,焦度命人用污物击打他们,贼人不能登上城楼,现在称此楼为“焦度楼”。事态平定后,焦度功劳 很大,升任后军将军,被封为.东昌县子爵、东宫直阁将军。焦度为人朴质木讷,想向太祖请求州官的职务, 等见到太祖,神色大变,竟然说不出一句话。太祖认为他不能管理民事,最终没有重用他。建元四年,他 才担任淮陵太守,原来的官职没有变动。焦度一见到朝廷贵戚,说起郢城旧事,讲述形容就像当年一样详 尽。后来焦度年纪虽老,而气力还像原来一样。不久担任游击将军。永明元年,焦度去世,时年六十一岁。 追赠辅国将军、梁秦二州刺史。 14.选 B“颔联运用借代的手法”错误,应是“借喻”。 15.(示例一)我认为此处“可怜”是“可爱”之意。①诗歌前三联,诗人不吝笔墨地描绘了山中美景的可爱, 有山寺相映、幽人夜往的幽静,有池波映月、风吹莲动的雅致,有翠竹摇曳、杉子掷落的清新。②诗歌的 尾联可理解为此际如此美好的景色只有支公饱览无遗,借用典故更强调了诗人对寺阁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 情。 (示例二)我认为此处“可怜”是“可惜”之意。①尽管诗歌前三联,诗人不吝笔墨地描绘了山中美景,有 山寺相映、幽人夜往的幽静,有池波映月、风吹莲动的雅致,有翠竹摇曳、杉子掷落的清新等;但尾联却 表达了深深的惋惜之情:可惜此际如此美好的景色谁曾得见?只有隐者支公得以饱览吧。②似有遗憾惋惜之 感,却更强化了诗人对自己有缘一览寺阁美景的欣喜之情。 16.(1)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2)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3)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 异 17.选 C 提升:提拔,提高职位、等级等;向高处运送;提高。升级:升到比原来高的等级或班级;规模扩 大、程度加深、活动加剧等。语句的意思是“‘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产生的,是 一种“提升”。汲取:取水;引申为吸取、吸收。获取:获得,谋取。语句的意思是吸收思想家等人的智 慧等,用“汲取”更合适。相辅相成: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相得益彰:互相配合和 补充更能显出长处,发挥作用。语句中是多种事物间的关系,用“相得益彰”更合适。义不容辞:为了道 义、大局,不能推辞。不容置疑:十分真确,不容许有所怀疑。语句的意思是让孩子们得到全面教育是时 代赋予的责任,用“义不容辞”更合适。 18.选 B 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错误:成分残缺,在“提出”后加“具有”;成分赘余,“重大”“紧要”保 留其一;搭配不当,“解决”和“课题”不搭配,可以改为“公关的课题”或“解决的问题”。综上所述, B 项修改最恰当。 19.选 DA 项,“特定称谓”错误,应该是“特殊含义”。B 项,这句话的标点符号的使用可以有两种情况: (1)保留“表达为”后的冒号,“直译”和“意译”后的冒号改为逗号或破折号;(2)“表达为”后的冒号 改为破折号,“直译”和“意译”后的冒号改为逗号。C 项,“后引号前”错误,此处的小括号使用正确。 20.解析:第①处,对应前句“其特点一是……”故填“二是……”;又照应后句“而零散的更多见”,故 填“二是叙事可完整也可零散”。第②处,根据后文转折句“但这并不妨碍他写作《记念刘和珍君》”可 知,陈述对象应是鲁迅;根据“并不妨碍”可知,他对刘和珍了解得并不多,故填“鲁迅对刘和珍的了解 并不算多”。第③处,此处总结阅读分析“这些课文”的方法,上承“首先要分析人物”,下启“人物的 某些片段故事”,故填“要分析人物就得分析这些小片段”。 答案:①二是叙事可完整也可零散②鲁迅对刘和珍的了解并不算多③要分析人物就得分析这些小片段 21.(1)构图要素:徽标图形由“2021”四个数字连笔构成,整体上又呈现为昂扬向上的奔牛形象。(2)(示 例)子去丑来腾锦绣 鼠归牛到竞辉煌 22.材料表述的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拉面哥”的坚持和厚道,二是人们的感谢和理解,三是建议提高拉 面的价格,四是不能把关注变成道德“绑架”。从“市场经济和精神追求”的范围思考,立意可以有①经 济和精神不矛盾;②价格不变,更体现价值;③生活不易,善待周围人;④用真诚和质朴守护美德;⑤“拉 面哥”爆红,是对乡土烟火气的情感认同;⑥关注赞美,但不能道德“绑架”。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