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转换 课件50张-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图文转换 课件50张-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ID:691290

大小:787.5 KB

页数:34页

时间:2021-05-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古代诗词鉴赏“诗论”题 • 在近年的古代诗词鉴赏阅读中,出现了一 种备受命题人青睐的命题形式,那就是对 诗歌进行二次鉴赏与评论。什么是二次鉴 赏与评论呢?这指的是在诗词阅读中,题 目涉及了前人关于这首诗歌的评述,要求 考生对前人所评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题 不但能考查学生对该诗词的理解,而且能 考查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一、了解“诗论分析”题的命题特点, 二、明确答题要求、答题步骤,规范答题。 二、考情解读: (2011·北京)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 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2011·辽宁)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 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 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013·江苏) 《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 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 简要分析。(4分) (2013·湖北)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 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2014·辽宁)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 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2015·全国II)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 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 …… 二、考情解读: 1、命题要求:分析前人的评价(有时需要先表 态) 2、命题方向:语言、内容、情感、主旨、手 法…… 三、典例分析: (2010 江苏)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 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所抒发的 感情。这是做“诗论”题的根本。读懂作 品的字面意思,领会作品的内涵是进行古 诗鉴赏的首要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没有这一步,我们的二次鉴赏就是空中楼 阁。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作品的标 题、作品的注释、作者的身份、作品的意 象、作品的用典、作品的议论抒情句等手 段入手,这些都是我们快速理解诗词内容 的重要方法。如: • 通过对作品标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快速地了解此 诗的内容:送别。 •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 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 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 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 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这样整 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 通过想象拓展意境,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 审题点拨 答题点拨 答题要求 答题方向 答题限制 分析前人的评价 表现手法—— 想象(虚写) 结合三四两句, 在前人评点范围内 分析,不得另起他 论 。 ①写出“代为之思” 的手法特点,指出 谁代谁思,思考的 内容是什么; ②手法效果重在 分析“表情”效 果——“更远” ③“情远”要兼 顾双方 (2010 江苏)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想象(或虚写), 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 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三、典例分析(组织答案): (结合诗句分析“代为之思” ) (结合诗句分析“其情更远。” ) “诗论题”答题步骤: ①读懂诗歌内容,把握情感主旨; ②读懂评价内容,明确答题角度; ③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评价内容。 2013年江苏卷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醉 眠 • 唐 庚 •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 【注】 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 《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 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真题试做 《醉眠》 问题: 《宋诗钞》中说唐 庚的诗“芒焰在简 淡之中”,即平淡 的背后往往蕴藏着 激烈情感,试结合 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 内涵: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 感 关键词:“平淡” “情感” 角度:内容 + 情感 参考答案: “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 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2分) 全诗却以“静山”“馀花”“好鸟”等 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 ,意味平淡深远。(2分) 练习巩固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 点绛唇·试灯夜①初晴 • 南宋·吴文英 •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 【注】①试灯夜:元宵节为灯节,前一夜为试灯夜。 • 10.谭献在《谭评词辨》中评“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 笙歌里”三句“足当‘咳唾珠玉’四字”,请结合词作赏 析。(6分) 《点绛唇 试灯夜初晴 》 问题: 谭献在《谭献词 辨》中评“情如 水。小楼熏被, 春梦笙歌里”三 句“足当‘咳唾 珠玉’四字”, 请结合词作赏析。 (6分) 内涵:言辞高妙优美 关键词:“ 咳唾珠玉” 角度:语言技巧 对应诗句:柔情似水,独自回到小楼里,薰香拥被独自睡去, 进入温馨的春梦,梦里恍惚听到笙歌乐音 参考答案: “情如水”使用比喻的修辞,以有形之水喻无形之情,化抽象 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现情之纯洁珍贵和绵绵不绝;(2分) “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虚实结合,熏被而眠是实,春梦笙 歌是虚,那悠扬的歌声乐声,好似绵绵不绝地萦绕荡漾在梦的 涟漪中,形成惝恍迷离的朦胧意境,显得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真可称得上是“咳唾珠玉”;(2分)这三句抚今思昔,把 思念之情表达得绵长而悠远。(2分) •       归纳总结  ◎提问方式:  某人(或某著作)评价本诗“……”,请结合 诗 歌内容简要赏析 。  这首诗是如何体现某诗人“……”特点的? 诗论题特点: 1、不直接提出问题,需答题者分析问题角度; 2、灵活多样,是各种题型的变体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 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 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 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 安夜,归梦到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广东人。此词写于词人出任成都 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当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 土,尽沦于金人之手。 吴世昌《词林新话》评此词称:“此词直逼稼轩。” 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变体试题: • 分析:比较阅读鉴赏与诗论的结合 答题准备: 1、稼轩词的特点有哪些? 2、本词是写什么的?有何特点? 3、本词和稼轩词的相同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从风格来看,整首词豪迈、沉郁兼而有之; 从主旨来看,充满爱国激情。 这些都与辛词相近,所以说“此词直逼稼轩”。 答案评析: ①此词语言简练有力,情感强烈,极具稼轩词风特点; ②此词表达了收复失地,一雪国耻的强烈愿望,与稼 轩情感内核一致。 分析:诗歌鉴赏结合名著导读考查 • 【2019东城一模】 • 归辋川【注】作 • 王维 •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 【注】辋川:位于陕西蓝田县中南十五里辋川镇,王维晚年隐居于此处别墅。 •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对王维的诗十分赞赏。结合这首诗 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以及你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 理解,分析林黛玉赞赏王维诗的原因。(6分) • 评分标准:对林黛玉形象及诗歌创作观的 理解符合原著(2分),对《归辋川作》赏 析准确(2分),二者能形成合理的逻辑联 系(2分)。 答题角度 • 1)《归辋川作》赏析准确情感:禅意、田 园、隐逸、难主命运的悲哀、惆怅孤独手 法:晨钟暮鼓、渔樵生活、远山白云、菱 蔓杨花、东皋春草等内容(借景抒情、以 物自况、白描、反衬)风格:不事雕琢、 清新朴素,而又含有意蕴 • 2)林黛玉形象及诗歌创作观的理解符合原 著林黛玉形象特点:身世背景:自幼而孤, 寄人篱下性格和追求:不事雕琢,率真自 然,超凡脱俗,不慕功名艺术追求:追求 “意趣” • 3)二者能形成合理的逻辑联系感受:孤独寂 寞,均有命运不能主宰之悲。追求:均有追 求隐逸之趣。晨钟暮鼓、渔樵生活、自然山 水;林黛玉的追求不慕功名,远离世俗,自 然隐逸。创作:不事雕琢,讲求意趣。“词 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 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 以词害意。”《香菱学诗》创作手法:均借 物(花)抒情。菱蔓杨花;《咏白海棠》 《唐多令》《葬花吟》《秋窗风雨夕 【答案示例】 • 1)林黛玉因寄人篱下而自卑孤独;又因追 求清高隐逸而孤芳自赏(1分)王维此诗中 也借“稀”和“独”字表达了内心的惆怅 孤寂,同时从古寺钟声和悠然远山处也含 蓄表达了隐居出世的愿望(1分)。林黛玉 欣赏王维诗歌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个性心 境相似,都有种孤独,不拘世俗的情怀(1 分)。 • 1)林黛玉因寄人篱下而自卑孤独;又因追 求清高隐逸而孤芳自赏(1分)王维此诗中 也借“稀”和“独”字表达了内心的惆怅 孤寂,同时从古寺钟声和悠然远山处也含 蓄表达了隐居出世的愿望(1分)。林黛玉 欣赏王维诗歌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个性心 境相似,都有种孤独,不拘世俗的情怀(1 分)。 • 2)“谷口疏钟动”一句环境描写运用 “疏”“稀”等形容词(1分)生动形象地 点明所处环境的寂静和人烟稀少,表达了 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1分)。黛玉对于贾 府而言是个客人,因此她自觉孤独,这是 她和王维此诗思想情感的共同之处(1分)。 (2019宿迁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①,歘见②麒麟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注】①骅骝:赤色的好马。 ②歘见:忽见。  (2)清代学者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对这首诗的 评价是“结联,见公本色”。请作具体分析。(6分) 当堂巩固 • 王维此诗不事雕琢,仅以白描的手法写 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景色,把内心的情感赋 予其中(1分),这也正是林黛玉教香菱学 诗的时候首推学王维诗的原因:写诗第一 立意要紧,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 (1分)可见林黛玉喜欢王维诗歌中的“意 趣” (1分)。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 问题: 清代学者浦 起龙在《读 杜心解》中 对这首诗的 评价是“结 联,见公本 色”。请作 具体分析。 (6分) 内涵:体现杜甫原有的品质 关键词:“公本色” 角度:情感 对应诗句: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时,能到哪里去寻找像画中一 样的千里马,同英勇的人们同生共死、匡济时危呢? 参考答案: 尾联作者由画中的两匹马,联想到当时国家时局危急 ,难以找到与画中一样的千里马同英勇的人们一起同 生共死。(2分)表现作者渴望人才被选拔,能够为国 效力,匡济时危的思想。(2分)这正是诗人忧国忧民 、感时伤怀的爱国主义本色相符。(2分)  (2018 开学学情调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 题。    惜余春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 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 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西曛:斜阳。  ⑵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 此作简要分析。(3分) • 《惜余春》 问题: 后人评价“春归 不解招游子”有 “无理之趣”, 请对此作简要分 析。(3分) 内涵:不合常理,却有趣味 关键词:“无理”“趣” 角度:内容+情感 对应诗句:春天归去时却想不到招呼游 子一块儿走 参考答案: “春归”本是自然现象(1分),词人 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1 分),但无理却有趣,借此把游子思归 之情表达得委婉、深挚。(1分) 课后练习 • 见学案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