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 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
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
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由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
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
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
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形骸放浪、不拘小节的行为来
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时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
智慧。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
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
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周易》
《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
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
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
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正是这种超
越形的束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穷的玄趣。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
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在“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
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魏晋风度是士魏晋名士人生态度、处世方式和
人格精神的具体展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在那时具有广泛的时代意义,对
后世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哲学和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士人通过自身在乱世中真实而坚定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感染力,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
深处。一方面,魏晋风度造就了中国文人清高的气质与清醒的思辨;另一方面,它为后世处于低谷困境的
文人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的慰藉与平静,并得以发展为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用以追求人本质的回归、
精神的解放和个性价值的真正体现。
1. 下面对“魏晋风度”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晋名士用言行、诗文等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放旷、真率与智慧。
B. 以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表现出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
C. 超越形的束缚,品味玄趣,生发了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
D. 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造就了文人自古至今清高的气质和清醒的思辨。
2. 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的觉醒”促进了当时思想开放和自由论辩风气的形成,这是魏晋风度的突出表现。
B. 魏晋士人厌倦了社会的动荡,对黑暗政治不满,只好转而研究老庄之学,借此麻痹自己。
C. 玄学是魏晋名士的思想源泉,他们以此来关照自我,探寻苦难社会中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D. 魏晋风度以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使后世落魄的文人知识分子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
3. 简要概括“魏晋风度”形成的原因。
【答案】1. D 2. C
3. ①魏晋乱世,文人思治,他们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
②魏晋文人清醒认识现实,怀才不遇,统治者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
③魏晋时期的文人酷爱老庄,以玄学作为自己的思想灵魂和源泉。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
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
找细微的差别。D 选项中“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的是魏晋士人的气魄和感染力,而非魏晋风度。故本
题选选 D 项。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
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 选项中“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不是由“人的觉醒”促进的,而是“人
的觉醒”的表现。B 选项属于强加因果,从第 2 段可知,魏晋文人名士内心大都崇尚老庄之学。D 选项原文
为“追求精神解放”,而非“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故本题选选 C 项。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
后提取。概括本题的答案。本题的答案要点的密集段落在 1 至 4 节,尤其是第 2 节,是答案最密集的地方。
第 1 节,“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
追求新的思辨哲理。在这种背景下,……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
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第 4 节,“他们……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
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由此概括出:“魏晋风度”
形成的原因之一是:魏晋乱世,文人思治,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第 2 节,“‘魏晋风度’
所代表的这种文化,由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第四节,“玄学是这个时
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这两句话就概括出第二点原因是:魏
晋时期的文人酷爱老庄,以玄学作为自己的思想灵魂和源泉。第 2 节,“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
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
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用不合时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这就可以概括出第三点魏晋文人
清醒认识现实,怀才不遇,统治者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本题可以从魏晋文人所处的环境、自身的文学喜
好和其政治理想等方面分点回答即可。
【点睛】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般范围比较大, 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
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
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
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 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
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
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
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 解答时要认真
核对,找出符合题于的选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宛大妈
宛大妈是公园凉亭戏迷聚唱的核心人物。她曾唱一段《贵妃醉酒》的四平调,众人听完不禁面面相觑:
怎么跟梅兰芳的唱法大相径庭?她告诉大家,那是荀慧生还用白牡丹作艺名时候的唱法,后来这出戏被公
认为梅老板的代表作,荀老板就没再演过这一出了。于是有人问她:“您是北京京剧团的吧?”她说:“我
曾是北京市京剧团的龙套,角儿唱杨贵妃,我是八宫女之一。”完了又解释一句,听起来是“多一事不如
少一事”。大家糊涂:这什么意思啊?她笑着细掰:“四五十年前,北京有两个市一级的京剧团,一个叫
‘北京京剧团’,后来成为排演《沙家浜》、《杜鹃山》的‘样板团’;另一个,叫‘北京市京剧团’,那
政治地位、福利待遇,跟‘样板团’可就差老鼻子啦。我呢,是在带‘市’字的那个团,所以,当时北京
戏剧界就流行这么一句话,叫作‘多一“市”不如少一“市”’。当然啦,改革开放以后,又合并在一起,
叫北京京剧院了。”那以后,有的人背地里就用“多一事”称呼她。
社区居委会有一些人,觉得她这个老太婆脾气有些古怪。那年两位居委会女士抱着捐款箱,按响她那
单元的门铃,说是知道社区里有些老人腿脚不便,想给灾区捐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上门来满足其
心愿。宛大妈听了却摇头说:“我不做隔山打牛的善事。我行善,要面对面,知道我捐的究竟落在了谁头
上。”两位女士已经收到若干捐款,而且许诺将在社区公告栏公布捐款明细表,并会全部转交有关机构。
宛大妈的表现,令她们气闷。
有一次宛大妈去医院看病,候诊的时候,见旁边一个外地汉子,给一把旧椅子装上轱辘,推他媳妇来
看病。问起来,得知他媳妇是生了骨瘤,动过手术,今天复查。给媳妇治这个病,汉子快到倾家荡产的地
步。他哥哥也在北京打工,母亲轮流在他们两家住,这个月又轮到住他家——所谓家,就是在几里外,每
月四百元租的原来工厂的排房,小小一间,放高低铺,剩余空间也就放套煤气灶架和一张用来吃饭和让孩
子做功课的桌子。不过有彩电,屋顶上有“锅”,能看电视。他哥哥的意思,是弟媳妇得了这病,母亲就
别挪弟弟那儿了。嫂子却不干,认为该轮还要轮。他妈跟那嫂子一向不睦,倒很愿意多在他那儿住。他那
媳妇衰弱得说话也缺气,一旁管自摇头。他苦笑,闭嘴前忍不住来一句:“明天赶紧去工地叫工头再支点,
要不买米的钱也没了。”宛大妈看完病领完药,在医院外面又遇见他们,就过去跟那汉子说:“让你媳妇
等在超市门口,你跟我进去,我帮你把该买的买了。”见那汉子犹豫,就说,“我是真心要帮。你接受了
是给我快乐。”汉子就把媳妇坐的轮椅安置在妥善位置,跟宛大妈进了超市。两人各推一辆购物车,宛大
妈往汉子的车里装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玉米油、一大盒鸡蛋、一桶酱油、一桶醋、一包紫菜、一袋虾
皮……汉子直说:“谢谢,够了够了。”她最后还往里添了两罐辣酱。出了超市,她跟汉子说:“我每月
五号上午十点必来这家超市。你以后有困难可以按时候到这儿找我。我不会给你钱,不会给你买别的,就
是给你买这些最必需的日常用品。”汉子和他媳妇连声道谢,问她:“大妈贵姓?”她笑:“莫问我的名
和姓,就记住仨字儿吧:多一事。”
“多一事”的趣事很多。那天她去公园,推了个自备的帆布小购物车,里头是两提卫生纸。她先没去
凉亭唱戏,先推车到公厕外的松树下守着,不一会儿,一位大嫂出来了,她迎上去问:“又把厕纸整卷儿
全搂走啦?”那大嫂就知道被盯上了,脸上有些搁不住,嘴里硬撑着:“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不对?”
又有一位胖老头从里头出来,他跟那位妇女一样,也是几乎每天都要来这公厕收集厕纸的。管理人员刚续
上,他们就很快整卷搂走,其他游客往往无纸可用,意见很大。宛大妈见两位占便宜的全在眼前,就说:
“道理你们也懂,不说了。今天我带了一提十卷的名牌厕纸来,赠你们每人一提。只希望你们从此以后能
保障其他游客的权益。”那大嫂不知所措,那胖老头却理直气壮:“你多什么事!我们这算什么问题?你
有能耐逮那些贪官去!”宛大妈说:“大贪要反,小贪也要戒。端正社会风气,大事小事全要做。当年我
演不了贵妃,就演好那宫女。如今我还是唱不了主角,干不成大事,可是我还能做点小的好事。我真是想
送你们厕纸,好让你们生出点儿悔意,赶明儿别再这么贪小啦!”那大嫂和那胖老头灰溜溜地绕开她走了。
后来管理员说,白搂厕纸的现象少多了。
凉亭里又响起宛大妈的唱腔,这回唱的是《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
志凌云……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结尾都写到宛大妈的唱腔,开头写她的唱腔与梅兰芳的不同,体现她个性独特的一面,结尾的描写
则体现她的精神风貌。
B. “多一事”是人们称呼宛大妈的,除了剧团名称的由来外,可能与她喜欢“多管闲事”有关。如在有人
占便宜搂偷公园公厕厕纸时,挺身而出,“多事”。但文中“多事”似贬实褒。
C. 宛大妈性格复杂:有时吝啬,社区给灾区募捐,她拒绝捐款;有时古道热肠,正气凛然。
D. 小说主要记叙了三件小事,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出了宛大妈做人的原则,刻画她的性格,展现她
的品行。
5. 人们觉得“多一事”古怪,结合具体情节或细节,说说她的“怪”表现在哪里?你对“怪”是怎样理解
的?
6. 小说结尾写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①拒绝去向不明不白的捐款,体现了她做事讲原则,助人讲实效的个性;②帮助病困人
家而不留姓名,体现她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品格;③自己出钱买纸送给爱占便宜的搂(偷)厕纸的人,
体现她关心公益,敢于斗争,敢于担当的精神。
6. ①在结构方面,以唱京剧开头又以唱京剧结尾,首尾呼应,结构完整;②在人物性格方面,以《穆桂英
挂帅》的唱词做结尾,以歌明志,寓意为宛大妈虽年老但仍要“多事”,敢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体现了
她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精神;③在主题方面,通过唱词侧面赞扬宛大妈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凸显了小
说的主题;④在表达效果方面,小说以高亢的唱腔戛然而止,余韵耐人寻味,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 项,拒绝捐款之事不能说明宛大妈吝啬。故本题选选
C 项。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
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
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
征的事例。阅读小说,找出文中有关宛大妈描写的语句或段落,还要关注侧面描写的语句与段落。找到这
些有效的答题区间,再分析概括宛大妈的形象特点。如:小说主要记叙了三件小事:她拒绝去向不明的捐款,
帮助在医院遇到的病困人家而不留姓名,自己出钱买纸送给搂走公厕厕纸纸的人。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
写出了宛大妈的做人原则,刻画她的性格、展现她的品行。即表明宛大妈是个坚持原则,讲求实效,古道
热肠,助危济困,正气凛然,敢于担当的人。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文章的结尾的作用注意从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推
进和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这道题考的是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结尾的作用,作用题从内容和结构两
方面回答。开头结尾都写到宛大妈的唱腔,开头写她的唱腔与梅兰芳的不同,这在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
完整,体现她个性独特的一面,结尾的描写则体现她的精神风貌。以唱词明志,寓意为宛大妈虽年老但仍
要“多事”,敢于和不良现象作斗争。通过唱词侧面体现了她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精神,赞扬了宛大妈
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点睛】鉴赏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基本要点包括人物的性格和思想特征,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形象的社
会或时代意义等。方法一般有:在把握文章背景和作者情感倾向的基础上,依据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分析人
物的语言和行为,将人物置于文中的具体事件和特写中去把握。善于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①从表达
方式角度分析:叙述人称的选择及作用;叙述顺序的安排;各种描写的特点及作用。②从选材剪裁角度分析:
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③从表现手法角度
分析: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进入了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工作经历、能力、情商,比你的学历重要多了。这
个说法对不对?对的。但前提是,进入职场后,而且是一个好的职场。可以说在接近 100%的情况下,学历
低的人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华的学生进入同一个职场,因为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他们就被筛选掉了。
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的大企业,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是在进入他们的单位后。
进入单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不信的话,你只要上 985 高校和三流院校的学生就业网站上
看一下就知道了,到 985 高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或者看看每年国家
电网、人民日报、央视这些单位公示的录用名单,看看这些被拟录用的人的学校,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几
乎清一色都是 985 高校,而且频率最高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最高的行业 TOP10
申万一级行业 硕士博士占比(%)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
银行 8.94 71.69
计算机 6.7 57.13
传媒 5.77 49.13
建筑装饰 5.35 42.77
房地产 6.29 39.41
国防军工 9.3 38.96
通信 5.09 36.77
公用事业 4.21 34.89
综合 6.51 33.73
非银金融 7.31 30.68
材料三:
“做研究工作,主要靠成果说话,并不只看学历有多高。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不过在工
作中庞浩也看到了自己在发展前景上的学历短板,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很多专利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理论
基础。
如今我国每年毕业的研究生已超过 60 万人,20 年间,研究生扩招疯涨了 11 倍,甚至超过了本科生。
研究生如此扩招,研究生就业势必遭遇“高学历泛滥”困境,造成很多岗位的学历要求超过岗位本身的需
求。研究生数量的增加造成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使得买方市场处于优势地位。而买方市场的优势又加
大了用人单位挑选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摘编自中国民生网)
材料四:
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这包括,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毕业三
年后的月收入显著高于农民工,也包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要明显高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
实际上,我们的大学中既然设置了这么多的专业,定然来自社会的客观需求,都有其合理的依据。而
且,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所有的专业就业率都超过了 86%。而且,半年之后所有的专业的就业率都超过
了 91.8%。这意味着,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都会在茫茫社会与复杂的职场中找到
自己的岗位。将目光放长远,很难说未来什么样的专业能吃香。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商品迭代速度之
快,超乎想象。一些看似强大无比、能吃一辈子的专业,很可能因为技术的创新而倏然落伍。正如诺基亚、
雅虎、柯达等巨无霸的倒塌,许多专业很可能在几年之内就失去社会土壤。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
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十年之后,谁也无法想象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能消灭哪些专业和工作。此语境下,能否拥
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才是让每一位个体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本领。
(摘编自中国网)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你的工作经历再多、情商再高,如果没有学历这一前提条件,很多单位在招人时连机会都不会给你。
B. 根据材料二,就整体学历水平而言,本科及以上学历以及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均占比最高。
C. 若干年后,一些专业可能会失去社会土壤,我们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
D. 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大学所有的专业在毕业时就业率都能超过八成,半年后就业率能超过九成。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全部都是 985 高校毕业生,而且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毕业生最多。
B. 大学设置的专业都有其合理的依据,我们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总会找到自己的
岗位。
C. 我国高校研究生扩招,高学历人才大量增加,用人单位选人有了更大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
风气。
D.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商品快速迭代,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都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9.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的内容,说说如何看待学历与工作、收入的关系。
【答案】7. B 8. B
9. ①做研究工作,不只看学历,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但一般情况下,学历越高,理论基础就越
深厚,发展前景相对较好。②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
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 项,“本科及以上学历以及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均占比最高”错误,根
据材料二表格,国防军工硕士博士占比高于银行。故本题选选 B 项。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
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全部都是 985 高校毕业生”
错误,原文“到 985 高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C 项,高学历人员并
不等于“高学历人才”D 项,“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错误。原文“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故本题选 B
项。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三、材料四的内容,筛选有效答
题区间是:“无论学什么专业……都会找到自己的岗位”,但是“做研究工作,主要靠成果说话,并不只
看学历有多高”,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很多专利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研究生
的扩招加大了用人单位挑选的余地,这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当然,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
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所以如何看待学历与工作、收入的关系,可就以上材料中筛选出的语句中,
从工作和群体这两个方面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 ,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
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
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楚大夫..屈到后也。宋武帝讨孙恩,以乡里乐从,每有战功。义熙元年,
补镇军行参军。后以军功封佷山县子,为太尉中兵参军。武帝受命,进爵为侯。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
威信为士庶所怀。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彦之曰:“了彼不贰,
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
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羡之等欲即以彦之为雍州,上不许,征为中领军,委以戎
政。彦之自襄阳下,谢晦已至镇,虑彦之不过己,彦之至杨口,步往江陵,深布诚款,晦亦厚自结纳。彦
之留马及利剑名刀以与晦,晦由此大安。
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
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其秋,迁南豫州刺史、临六州诸军事,镇历阳。上于彦之恩厚,将加开府..,欲先令立
功。七年,遣彦之制督尹冲、朱修之等北侵,自淮入泗。泗水渗,日裁行十里。自四月至七月,始至东平
须昌县。魏滑台、虎牢、洛阳守兵并走。彦之留朱修之守滑台,尹冲守虎牢,杜骥守金墉。十月,魏军向
金墉城,次至虎牢,杜骥奔走,尹冲众溃而死。魏军仍进滑台。时河冰将合,粮食又罄,彦之先有目疾,
至是大动,将士疾疫,乃回军,焚舟步至彭城。初遣彦之,资实甚盛。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文帝
遣檀道济北救滑台,收彦之下狱,免官。九年,复封邑..,固辞。明年卒,谥曰忠公。
(节选自《南史•到彦之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
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B. 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
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C. 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
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D. 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
/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夫,是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处于卿、士之间的重要官职,可世袭,有封地。
B. 朝服,指在重大典礼时所使用的礼服,主要用于朝会,是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C. 开府,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等可以开府,后世资格有时会放宽。
D. 封邑,指君主赐以领地或者食邑,并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彦之屡立战功,逐渐成就威名。他因为与宋武帝是同乡,所以跟随着宋武帝参与讨伐孙恩;后来他凭借
军功被封为佷山县子,担任了太尉中兵参军。
B. 彦之沉着冷静,辅佐文帝登基。针对文帝心有畏惧之事,他剖析了形势,进行了劝导;针对谢晦心有疑
虑之事,他亲自拜访并赠送礼物,进行了安抚。
C. 彦之奉命北伐,取得初步成功。元嘉七年四月到七月之间,他率军从淮河流域进攻到泗水流域,一路行
军迅速,陆续攻占北魏滑台、虎牢、洛阳等地。
D. 彦之陷入困境,北伐最终失败。北魏军队能够趁冬寒反击成功,主要原因是刘宋军队粮食耗尽、将士疾
疫,彦之此时又目疾发作,难以有效指挥作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帝受命,进爵为侯。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威信为士庶所怀。
(2)初遣彦之,资实甚盛。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
【答案】10. D 11. D 12. C
13. (1)武帝即位,晋升彦之为侯爵。彦之辅佐镇守荆楚,接近二十年,威信被官吏与百姓怀念。(2)当初派遣
彦之北伐,军需物资非常充足。等到败归,总共百种物资荡然无存,朝廷府库因此空虚。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
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
词 , 宾 语 后 可 以 停 顿 。 同 时 还 要 注 意 结 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特 别 注 意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于……战”意思是
“在……作战”,意思相对完整,后面断开。“不利”省略的主语是作战,前面要断开。“彦之不回”“会檀
道济至”结构相对明确,前后断开。“晦”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断开。“江陵”是所在句子的主语,
前面要断开。“改封建昌县公”前面省略的主语是彦之,前面要断开。因此选 D 项。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
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D 项,封就是分封,邑就
是城市。就是说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一部分的财政收入奖励给某一个人。并非选项所说的“并将封邑内的
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
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
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
项,“一路行军迅速”理解有误,文中是“日裁行十里”,比较慢。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
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受命,即位;垂,接近,将近;威信为士庶所怀,
被动句。第二句中,资,军需物资;盛,充足;还,回来,此处指败归;凡百,所有的,指各种物资。这
些词句都是翻译的关键处,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①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②香一缕,宿酒醒迟,恼③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④路。
[注]①止:通“只”。②沉烟:点燃的沉香。③恼:撩惹。④西江: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抒写闺中怀人之情的词,语不多,情无限,写得清超绝俗,淡雅疏秀,别具一格。
B. 结尾两句“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让我们知道了女主人公愁思重重的真正原因。
C. “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运用了对偶和设问的手法,借花写人,写出了词中人物对青春
将逝的伤感之情。
D. 《草塘余正集》评此词结句曰:“末路情景,若近若远,低回不能去。”这一评语,极为准确,精炼地
概括出此词含蓄蕴藉、语婉意深的风格。
15. 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对青春将逝的感叹(或惜春伤春之情),如“啼痕止恨清明雨”表达了对春天即将
逝去的感慨。②孤独寂寞之情,如“人在深深处”和“尽日沉烟香一缕”写出主人公的孤独寂寞。③对远
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如“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写出对远人的思念。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
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
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 项,该句没有运用
对偶的手法。故本题选选 C 项。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回答此题,注意结合词句“不卷珠帘,人深
深处。”虽未直接说出闺中人的心绪,却画出一位佳人惆怅自怜之态,使人隐隐感受到她心中的愁闷,其
情绪之剧烈程度看,闺中人因此而啼哭而憎恨,看来不像是一般伤春、惜花的意绪,词之上片,将女主人
公惜花伤春的意绪表达得颇为动人;过片三句,转写闺中人内心极度的凄寂和苦闷。“尽日沉烟香一缕”,
她终日对首一缕袅袅香烟出神,深闺之寂寞冷清和人的百无聊赖可想而知。“尽日”,即李清照所说“愁
永昼”也。尽日苦坐愁城,无法排遣,唯有借酒浇愁。“宿酒醒迟”,可见恨深酒多,以致一时难醒了,
而醒来仍然是空对“沉烟香一缕”而已,此种境遇何等难挨!“恼破春情绪”,关合上片惜花恨雨,极力
渲染出一个“愁”字。结尾两句点出女主人公愁思重重的深层原因——佳人怀人心事。可据此回答。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
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
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
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
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
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
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在世人都称赞他时却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非难他时也并不因此而
沮丧,只因他能够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讨论人生的短暂和时间的永恒时,其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不变的角度
表述“而又何羡乎”这个观点的。
(3)屈原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宁可突然死亡,也绝不同流合
污,与丑恶相随的心态。
【答案】 (1). 定乎内外之分 (2). 辩乎荣辱之境 (3).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4). 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 (5). 宁溘死以流亡兮 (6). 余不忍为此态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
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
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
字等字的写法。如“辩”“尽”“溘”“余”,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
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
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
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
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武侠小说大师古龙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人如果 ,就放他去菜市场,他会重新萌发对生
活的热爱。作家雪小禅对菜市场 。她说:“我有一个癖好,就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菜市场逛
逛,因为那里充满了烟火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与古龙先生所见大抵相同。走进菜市场,你会发现
这真是一个生龙活虎的世界: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撸起袖子,大声吆喝,
极富节奏感。买菜的大都是主妇,为一日三餐的性价比,她 ,在这里“斗智”一番。就连平素较
弱的女性,为了准备一桌丰盛可口的饭菜,一进菜市场,便也仔细地挑拣蔬菜,麻利地装进大袋小袋……
菜市场蕴含着无穷的生活哲理。姜昆的相声段子就巧妙地拿“菜市场”说事:“生活就是大白菜,
( ),内容丰富,层出不穷。”通俗易懂,又让人 。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种了一茬又一茬
B. 吃了一顿又一顿
C. 品了一遍又一遍
D. 扒了一层又一层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穷途末路 一见钟情 绞尽脑汁 叹为观止
B. 走投无路 情有独钟 绞尽脑汁 忍俊不禁
C. 走投无路 一见钟情 斤斤计较 忍俊不禁
D. 穷途末路 情有独钟 斤斤计较 叹为观止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迅速装袋、过秤、收钱、找零、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极富节奏感。
B. 摆摊者撸起袖子大声吆喝,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整个过程极富节奏感。
C. 摆摊者撸起袖子大声吆喝,迅速装袋、过秤、收钱、找零,整个过程极富节奏感。
D. 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极富节奏感。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
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
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
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
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
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
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姜昆的话是以“大白菜”来表现生活的特点,故只有使用“扒”和“一层又一层”
才能符合“大白菜”的特点,并且和后面“层出不穷”相呼应。故本题选选 D 项。
【1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
境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
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穷途末路”:形容无路可走。
这两个成语相近,均可用于第一个横线处。“一见钟情”: 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也指一见面就
喜欢上它了。“情有独钟”,对某一事物特别喜欢。第二处,表达的是雪小禅喜欢菜市场,应该用“情有
独钟”,这就排除 AC 两项。“浑身解数”:全身的武艺,解数,武术的架式,也泛指手段。“绞尽脑汁”:
费尽心思。第三处,“使用绞尽脑计”不搭配,可排除 CD 两项。“忍俊不禁”:忍不住发笑。“叹为观止”:
赞美好到了极点。第四处,表达姜昆的相声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让人忍不住要发笑,用“忍俊不禁”更恰当。
故本题选选 B 项。
【1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
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
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迅速收钱、
找零、装袋过秤,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极富节奏感”,“迅速收钱、找零、装袋、
过秤”语序不当,应是先“装袋、过秤”之后,再“收钱、找零”,这就可以排除 BD 两项;“摆摊者在整
个过程....极富节奏感”搭配不当,这就排除 AD 两项。故本题选选 C 项。
【点睛】综合考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病句做题方法:语感审读法,利用平日培养出的语感,在读题的过程
中找出感觉别扭的句子,进而审读分析,对该句是不是病句作确认。筋脉梳理法,也就是提取主干法,先
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去掉,提炼出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或者搭配不当等错误,如果没有
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逻辑分析法,有些句子从语法上看没有问题,但是逻辑不通。造句类比法,可以造出
几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或者短语,进行类比,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语病。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
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 ,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 易错词,
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
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20. 下面是某城市“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主体图形,请写出除英文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
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5 个字。
【答案】图形由和平鸽、心手、雷锋头像组成。心手组合寓意人们用友善之手奉献爱心;和平鸽象征友好
和谐;雷锋在心形中,寓意雷锋及雷锋精神活在志愿者心中和志愿者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追求。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解答图文转换类题目,应在感知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
的句子结构、语意逻辑等来分析推理。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考得是内容。对于图文,要宏观把握其外形
特点,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图形由和平鸽、心手、雷锋头像组成。
21. 2016 年 11 月 30 日,一份古老的历法“二十四节气”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也许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阅读下面诗句完成题目。
①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②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③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④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⑤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请根据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
①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答案】 (1). 惊蛰 (2). 霜降 (3). 立夏 (4). 立冬 (5). 白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对中国
的二十节气及其节气特点能够熟练掌握。
①蛰虫惊动,春风刮起,体现惊蛰的季节特点,故为惊蛰。
②霜草苍苍,体现秋色的浓重,表现霜降的季节特点,故为霜降。
③海棠花已经凋谢了,柳絮也已飘落尽了,使人困倦的初夏已经来临,白天也渐渐长起来了,体现夏季的
特点,故为立夏。
④孟冬,指每年冬季的第一个月;寒气至,表达寒冷的季候特征,这些提示表明是立冬节气;
⑤露从今夜白,暗含“白露”;另外,“边秋一雁声”体现白露的季节特点,故为白露。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
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
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当今时代还有英雄吗?
易卜生曾言:“社会是一艘船,每个人都要做好掌舵的准备。”在很多人眼中,英雄便是那站在时代
的风口浪尖上呼风唤雨的人。今天这个时代,硝烟散尽,于是有人便发出了“英雄无觅”的感慨。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答案是肯定的。乘着改革开放的锐意进取之风,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千花
齐放,百舸争流,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这个多元化的新时代里成为主宰发展的一份子,实现己身之价值。
那么,在这样一片大好的时代背景下,为何有人发出了“英雄无觅”的感慨呢?
诚然,在和平年代里,“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英雄早已不复存在,因此古典诗词概念中狭义的英雄的
确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英雄只是在战场叱咤风云的人物吗?不!在今天这个时代,英雄早已被赋予
了全新的含义。英雄,是每一个以平肩担道义,推动着时代的巨轮不断向前的人。
在各美其美的时代里,英雄,早已不再只是人们心中那不可企及的高山。英雄,可以是放弃高薪毅然
回乡,带动白云村经济发展的耶鲁村干部秦玥飞;英雄,可以是在“备份”位上默默奉献的航天员邓清明;
英雄,还可以是六十多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的老战士张富清……英雄,在这个时代里,可以是那些
仅以平肩担道义的微小个体,他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不如别人璀璨耀眼,但
只有他们共同努力,才能推进时代的不断向前。他们微不足道,但他们又不可或缺。
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年,“平肩担道义”是我们共同的时代责任。习总书记如是说:“青年一代有
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然而,在物质条件愈加优越的背景下,追星时
尚日渐风靡,青年人因为盲目崇拜以“流量明星”为代表的偶像,而没有对真正的英雄给予应有的重视。
然而流量再多,娱乐圈中的活动再博人眼球,也无法与那些身担道义的人所做的贡献相比。时代要发展,
我们便要争做那些默默奉献的个体,而不是盲目崇拜以流量堆砌的种种虚名。新青年一代应从小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人生观,正确看待“偶像”问题,明确人生的方向。
乘着时代的长风,你我都可成为破浪会有时的英雄。愿我们在英雄辈出的时代里以己之身,担当道义,
凭己之力,争做时代英雄!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结合材料准确理
解题意,按要求作文。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
材料作文的审题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
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
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
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或否定的两个角度审
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
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这则材料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当今时代中有价值的人事,强化作文“文章和为时而著”的社会性。考生由“英
雄”引发的思维点也应该落在“当下”,不要跳脱“时代”的背景。此外,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
思辨、文化、审美能力,本材料也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辨能力——学生对“英雄观”的表述涉及文化
价值观的考查,对当今“英雄”的有无、“英雄”与“偶像”的比较、古今英雄的异同等分析,则考验学
生的理性思辨力。
本则材料涉及两个层次,两个选择,两个概念。首先是古典诗词即历史中的“英雄”。杜甫与辛弃疾作品
里的“英雄”,即传统英雄形象,他们聪明秀出,胆力过人,无私忘我,不辞艰辛……他们多生逢乱世,
时势造英雄。正如金庸在武侠世界中建构的,“侠之大也,为国为民!”英雄的个人机遇与家国情怀紧密
联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泪流满襟”。
另一个层次,则是“而今时代”的英雄。当今时代,远离战火,四方平定,百姓乐业。这个时代,已经没
有了匡时济世的机遇,民智已启,民生已成,更强调“本我”,强调精神富足大于世俗“功业”的建立。
而这个时代的“英雄”,到底有何特质?有何内涵?
两种选择,体现命题的开放性。选择“英雄辈出”,最重要的要明确“当今时代”的“英雄观”。作文要
求考生对“英雄”有清晰的阐释,廓清概念。比如特别强调“利他”,在这个个人利益至上的时代,仍然
有人以“自我奉献”甚至“终身奉献”为己任,就像“开山岛”;比如特别强调“引领”,不止于匠人精
神,更多是在“精益求精”之上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甚至推动人类进步的高度,就像“袁隆平”;还有特
别强调“个人信仰”,基于正向的信仰,会形成强大的人格力量,最终获取自我与时代的尊重,就像“田
家炳”;再比如形同“最美教师”“最美司机”的列举,尽管身份平凡,但在人生的机要处为他人抛弃自
我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选择,这一定是英雄情怀在支撑……
两个概念,体现命题的思辨性。选择“只有偶像,没有英雄”,要把“偶像”与“英雄”的异同写明白。
如果把“偶像”狭义地理解为“被追捧的作家、娱乐圈艺人或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且,把“偶
像崇拜”解读为一种社会乱象,那么文章可以偏向“驳论”偏向“反思”,注意归因,集中笔墨于社会因
素的挖掘。通过阅读可知,本则材料关键词是“英雄”。阅读时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有人说,这是一个英
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两种说法即两种观点。“当今时代还有
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表明材料有对话意识和时代感。限定作文谈论的话题,并指出
对象是“当今时代的英雄”,不是古代的英雄,也不是历史的英雄。行文中注意先回答问题,明确自已的
观点,然后再论述。本文适合写成议论文。
参考立意:在时代的洪流中追寻英雄的价值与情怀,反思现实中对英雄的态度;在新时代传承英雄精神;
时代的英雄精神不应该由所谓的偶像明星来担当,主流价值观始终要回归到为国家社会时代发展做出贡献
的人们;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和平时代的英雄同样值得尊敬等。
1.前进的时代需要真正的英雄
2.这样的英雄过时了吗
3.有英雄民族才有希望
4、崇尚英雄就是坚守正道
可用素材:
1.历史的天空,英雄的身影不断浮现又淡出。
背水一战、绝地反击是英雄,破釜沉舟、以弱敌强是英雄,舳舻千里、横槊赋诗是英雄,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是英雄;易水死别,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荆轲
是英雄,乌江自刎,徒唤“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能逃走却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项羽也是英
雄。英雄者,聪明秀出,胆力过人,令人感慨,令人景仰。
2.“我爱你,中国!”为了这句朴素的告白,为了那份像火一样藏在心底的信念,多少军人像袁远一
样,在和平年代默默守卫边疆,付出青春年华、奉献一腔热血?
近期走红荧屏的主旋律纪录片《我爱你,中国》,记录着激情燃烧的当代军旅传奇,向人们诉说我们时
代的英雄故事。“沙场之花”袁远、“雪域雄鹰”周宇峰、“草原战狼”满广志、“雷达兵王”刘卫民、
“冰花男神”张书辉……有血有肉的人物,心有大我的情怀,至诚报国的志向,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出
强烈的“英雄的气息”,让这部纪录片产生如此撼人的情感、引来如此强烈的共鸣,上线 10 天就获得 3300
多万次点击。正如网友的感慨:“他们不过是平凡人,却替我们承受了难以承受之重,为他们点赞。”
3.“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这是国产动画《大圣归来》的海报宣传语。不得不说,创作团队很
清楚这个时代人们需要什么。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英雄,或激励自己;或以其为奋
斗目标;或视其为崇拜偶像。
就像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心中会有不同的英雄。也许是受好莱坞大片影响,
许多青少年心目中最常想到的,是那些在荧幕上披荆斩棘、挑战极限、拯救世界的钢铁侠、美国队长等超
级英雄们。这些英雄不但具有超人的本领,能够在危急中力挽狂澜,更是自信、成功、力量与魅力的化身。
他们如此优秀,怎不令人向往和崇拜?
然而,超级英雄毕竟是虚幻的想象,现实中英雄们的境遇要困难和残酷得多。他们没有手撕鬼子、手
榴弹炸飞机的超能力,有的只是血肉之躯,他们之所以被人们称为英雄,或因英才盖世、功勋卓著,或因
气节坚贞、无私无畏,而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大多是他们注定的结局。从这个意义上说,英雄的诞生,往
往意味着残酷,意味着死亡,意味着超越自身利益的局限,意味着肉体毁灭而灵魂不朽。
4.中华民族,历来是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从古代精忠报国的岳飞、宁死不降的文天祥、收复台湾的郑
成功,再到近代抗日战争中誓死报国的张自忠、吃棉絮枯草战斗的抗联英雄杨靖宇、被捕后遭受种种酷刑
却始终没有一丝屈服的赵一曼,英雄们用肉体的殒灭见证生命的意义,捍卫民族的尊严,用行动诠释了英
雄的内核不仅是英勇牺牲,更是无私奉献。
穿越历史的烟尘,时针走到今天。有人说,当今时代是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此言差矣。英雄的内涵,
从来都不狭隘。战争年代,“血染沙场气化虹”、“一身报国有万死”是英雄,和平时期,见义勇为、坚
守正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也是英雄。那些为人民造福、干出经天纬地大事业的是英雄,那些默默无闻、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也是英雄。境遇有不同,能力有大小,但爱国无贵贱,奉献无高低。只
要不断超越自我,坚持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益的事,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或群众心目中的“英雄”。
5.当今之中国,局势复杂、任务繁重,其实更加需要英雄。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实现两个“一百
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需要纵横捭阖、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领袖英雄,更需要千千万万真
抓实干、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平民英雄。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只要我们心中种下英雄的“种
子”,脑中崇尚英雄的精神,奋发进取、乐业奉献,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中展现出自身的价值,都
能成为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
6.英雄不应该站在云端和神坛,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亲情的普通人。中国空军第一人王文常,随身携
带着与妻子谈恋爱时收到的百余封情书;驻守黑河的“冰花男神”张书辉,已 13 年没有回家过春节,每年
冬天带着战士们建冰哨、刻冰雕以解乡愁。这是记录更是唤醒,是表达更是传递,它激发了人们心中深藏
的种子,以一组负重前行的时代英雄群像,焕发出整个社会的爱国情怀与英雄精神。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些身着戎装的当代英雄,传承的是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民族英雄的
火种,是中共一大、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今天,无论是攻关核心技
术还是脱贫攻坚,无论是推动转型升级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仍需要征服“雪山”“草地”、跨越“娄
山关”“腊子口”,需要用爱国情怀和英雄精神汇聚起磅礴力量。
每个前进的时代都有英雄,每个向上的民族都需要英雄精神的滋养。这是儿女对母亲的诉说,这是青
春书写的誓言,这是热血铺就的长路,这是生命熔铸的丰碑。新时代,新长征,英雄精神永远是照亮我们
前路的灯塔,爱国信仰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号角。
参考结构:
题目为:当今时代还有英雄吗?
第一部分,引述材料,提出观点。先引易卜生名言,指出人们普遍意识里对于英雄的定义;然后联系
现实引出人们“英雄无觅”的感慨。最后回答疑问,表明立场:当今时代还有英雄;进而提出观点:每个
人都有可能在这个多元化的新时代里成为主宰发展的一份子,成为英雄。
第二部分,紧承上文,分析论述。
第一层,首先剖析有人发出“英雄无觅”的感慨的原因,然后指出今天这个时代,英雄已被赋予了全
新的含义,英雄,是每一个以平肩担道义,推动着时代的巨轮不断向前的人。
第二层,以排比的形式列举实例,证明这个时代不缺英雄,更不能缺英雄。
第三部分,联系现实,指明做法。引习总书记的话,指出当代青年应树立正确观念,做有理想,有本
领,有担当的人。
第四部分,回扣中心,发出号召。新时代,人人都可成为英雄,要争做时代英雄!
【点睛】
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
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
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
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
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
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
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
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
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