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衡阳市八中高二 10 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创新班)
命题人: 审题人:
请注意:时量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家谱也称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题的家族世系繁衍的重要人物事迹的特
殊图书体裁。“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家谱有约 3000 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
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属珍贵的人文资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
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现今可以知道的最早的家谱雏形,是殷商
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乃武丁时期所刻,是某一王室之外的显贵家族之记录。
另外,商周两代,还有刻录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家谱。周代的《世本》,曾对创作《史记》有过参考作用,目
前学术界公认它是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名之先
河。
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
卑贵贱的亲疏。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制度,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
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
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
固世族的统治服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
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
姻,必由谱系”。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主要依据。与之适应的是修家谱之
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同时,伪造世系门第的造假现象
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
力,抬高李氏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五代以
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
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直到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为私家修谱。家谱功能上
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明清以
来,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的家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撰修的。
“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家庭
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同时家谱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
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因此,续修、新修家谱既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继承和发扬。
1. 下列有关“家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谱,亦称族谱,是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繁衍的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B. 家谱的最早雏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和商周两代刻录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家谱。
C. 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目前学术界公认周朝的《世本》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
D. 家谱至今大约有 3000 年的历史,是我国三大历史文献之一,目前存世的家谱大多是清以后撰修的。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周代的家谱《世本》,是属于以周天子为首的周室宗族的,它是为了推行宗法分封制度,此制度到春秋
战国趋于瓦解。
B. 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家谱成了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
C.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初年,家谱的编纂都为官府垄断,直到宋代,家谱的主要编纂方式才发生改变。
D. 宋代时,家谱由于失去了以前的出仕、联姻等政治功能而由官修变为私修,此时家谱更多是发挥其社会
功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脉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唐朝、五代、宋代、明清几个阶
段,家谱随着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B. 魏晋南北朝时,因为家谱对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等有重大的作用,于是出现了造假的现象,由
“尚官”“尚姓”至于“尚诈”,这是利益驱动所致。
C.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它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的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功
能,修家谱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D. 国家有史,家族有谱,家谱与国史处于同等地位。一本家谱就是一个家庭的生命史,它记录了一个家族
的根脉与成长,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象征。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B 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说“现今可以知逍的较早的家谱雏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
甲骨”,后文所言金文家谱不再是“雏形”。故选 B。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D 项,强加因果。宋时,并不是因为家谱失去了一些政治功能才由官修变为私修。故选 D。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
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
等等。此题选项 D 强加因果。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D 项,无中生有。文中并未讲“家谱与国史处于同等地位”,且后面的“一个家庭” “一个民
族”范围均不当。故选 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救命恩人
江岸
正是下班高峰。侯一凡挺起胸膛,绷紧双腿,笔直地站在工厂门口。他目送着下班的人群潮水一般陆
续涌出工厂大门,后来,只有零星的工人一个个往外走的时候,他才稍微放松下来。
虽说只是一名工厂的保安,但是,侯一凡毕竟刚从武警部队退役半年,他站岗的姿势还是完全保留了
真正的军人风范。
他晃晃微微发酸的脖子,扭动了一下腰肢,准备回值班室的时候,突然想起,怎么没看见吕晓红大姐
走出来呢?
侯一凡愣了一下,勾头往厂区方向看去。他拥有一双视力在 2.0 以上的眼睛,一眼看去,能看得很远。
他发现,正在往外走的工人,包括厂区纵深处三三两两的人影,都不是吕晓红。吕晓红平时上下班都很准
时,今天怎么了?侯一凡决定在门口再站一会儿,等等吕晓红。
侯一凡在这个肉联厂虽然已经工作了半年时间,但是,认识的工人并不多,多数人只是在上下班的时
候进出工厂,在他值班的时候,才在他面前晃一下。他一个从山区农村黄泥湾出来到城市打工的小保安,
没有几个工人主动跟他搭讪,并告知他自己的名字。吕晓红这个名字也是他听别人喊的,可能听的次数稍
微多了一些,他便牢牢记住了。
大概等了十多分钟,厂里没有一个人往厂门口走了,当然,吕晓红依然没有出来。侯一凡感觉有些不
对劲,到底哪里不对劲,他一下子也想不起来。他只好给保卫科长打电话。
科长,你认识吕晓红吗?她是哪个车间的?
我不太清楚,怎么啦?
我没看见她下班出来,有些不放心。
下班的时候,工人一窝蜂地出来,你一个个都看清楚了?你点名了?你怎么知道她没有出来?
吕晓红和别人不一样,我知道的。
你别管闲事了,你又不是人事部的,考勤不归你管。看好你的门吧。
科长没好气地挂了电话。科长说到人事部,提醒了侯一凡。他查了一下人事部的电话,把电话打了过
去。
请帮忙查一下,吕晓红是哪个车间的?
冷冻车间。
还没有等侯一凡再说点什么,人事部那个人已经火急火燎地挂了电话。他把电话打到冷冻车间,可是,
没有人接电话。他只好硬着头皮把电话打到厂办公室。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没有出来。
怎么了?
我怀疑她会不会被关在冷库里了。
不会吧?
厂办公室的那个人漫不经心地挂了电话。该打的电话都打了,侯一凡没辙了。他在值班室坐了两分钟,
椅子上好像放着一盆火,烧得他坐不住。终于,他站了起来,咬咬牙,拨通了厂长的电话。
厂长您好。我是保卫科小侯,向您报告一件事。
哦?说吧。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还没有出来,我怀疑她被关进了冷库里。请您赶紧派人到冷库去看看吧。
有这样的事?我马上让冷冻车间主任去看看。
放下了电话,侯一凡惴惴不安地站在值班室门口,眼睛盯着大街。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冷冻车间赵主
任骑着摩托车,箭一般射过来。到了厂门口,他猛地刹车,停了下来。赵主任指着侯一凡的鼻子,喝道,
就是你打电话给厂长,说冷库里面有人?
是我。侯一凡挺了挺身子。
老子喝个酒都喝不安生。如果我去看了,冷库里没有人,出来我揭了你的皮……说着,赵主任一加油
门,摩托车嘶吼着冲进了大门。
后面的事情就不必细说了。
医院救护车开进厂区的时候,几滴泪水猛地涌出了侯一凡的眼眶,挂在了他的睫毛上。
吕晓红出院以后,买了一大兜水果,到厂门卫值班室感谢侯一凡。她紧紧握住侯一凡的手,说,大兄
弟,如果不是你救了我,大姐就冻成死猪了。
大姐,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
为什么这样说?
侯一凡说,每天你上班,总是问候一声:你好;每天你下班,总是说一声:再见。我那天没有听到你
说再见,所以知道你没有出来。否则,全厂五六百个工人,我怎么可能单单记得你呢?
(选自《洛神》2016 年第 6 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写侯一凡值班站岗的情景,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一个严肃认真,而又拘谨刻板的工厂保安形象,
这种形象与下文他救人的执着是一脉相承的。
B. 侯一凡在目送下班的人群陆续涌出工厂大门,准备回值班室的时候,想起没看见吕晓红走出来,然后觉
得不大对劲,这说明他是一个细心留意的人。
C. 多数职工只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门卫侯一凡值班的时候只见他们一晃而过,这导致他不认识大
多数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际关系的单薄。
D. 小说明写侯一凡疑心吕晓红留在冷库里,求人救出她,暗写吕晓红被关在冷库里,被救出,两条线索在
救护车进厂时交会,这是小说构思的精巧之处。
5. 小说详细地叙述侯一凡打电话救人的过程,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 “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这句话,对理解小说情节、主人公和主旨都很重要,请结合全
文进行分析。
【答案】4. B 5. ①形象上,凸显侯一凡对救人认真执著的“救命恩人”的形象.②情节上,展示侯一凡
的认真热心与有关负责人麻痹冷漠的对比,造成矛盾冲突,突显救人不易.③效果上,运用延迟手法,使
救人的情节一波三折,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6. ①情节上,引出对救人原因的说明,解释悬念,使情节完整.②人物上,侯一凡把救人的原因归为吕晓
红,表现了他谦逊淳朴的形象特点.③主旨上,这句话揭示了吕晓红被救的根本原因在于她自己尊重他人、
友善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表达了友善和关爱的主旨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A“拘谨刻板”的理解不恰当,侯一凡的形象没有这样的特点。C 这是客观情况,真正表现人际
关系淡薄的是,侯一凡是一个从山区农村黄泥湾出来到城市打工的小保安,没有几个工人主动跟他搭讪。D
对两条线索交会的理解不恰当,应该是在吕晓红感谢侯一凡时交会在一起。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
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
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
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
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
意寻找这些硬伤。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小说的写作手法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以下角度作答,①形象上,凸显侯一凡
对救人认真执著的“救命恩人”的形象。②情节上,展示侯一凡的认真热心与有关负责人麻痹冷漠的对比,
造成矛盾冲突,突显救人不易。③效果上,运用延迟手法,使救人的情节一波三折,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本的写法理解和分析类试题,题干中已经给出了分析的角度,考生要注意从以下角
度分析,①情节上,引出对救人原因的说明,解释悬念,使情节完整。②人物上,侯一凡把救人的原因归
为吕晓红,表现了他谦逊淳朴的形象特点。③主旨上,这句话揭示了吕晓红被救的根本原因在于她自己尊
重他人、友善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表达了友善和关爱的主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題,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10 月 29 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十三五’规划将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
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8 月 4 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联播节目推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系列报道。报道称,
塞罕坝主动修复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
三代人用了 55 年的时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场的有
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 24 万亩增加到目前的 112 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
12%提高到 80%。
今天的塞罕坝,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
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中新网北京 8 月 8 日电(记者张尼)日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前面启动,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
林、浙江、山东等 8 省份,这也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对 31 省份的全覆盖。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
上万人被问责。新一轮督察风暴又将揪出哪些环保“顽疾”引发外界关注。
从另—组数字上也能看出中央环保督察取得的成效。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近曰透露,此前的中央环保
督察中,初步罚款约 8.8 亿元,立案侦查 1183 件,拘留 1103 人,约谈 13593 人,11390 人,切实推动解决
了一大批环境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我们每—个人都不
能只当坐而论道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点一滴做起,像保护眼
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但聚沙
成塔、积土成山,众人汇聚起来的力量就是磅礴伟力,唯此就能绘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
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图景,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摘录自《南方网》)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
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B. 塞罕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场后林场三代人用了 55 年时间植树造林 112 万亩,成
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
C.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力度空前,堪称“风暴”,并将实现对全国 31 省份的全覆盖。此前各批次的督察取
得了显著成效,第四轮督察又已全面启动。
D.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民生工程,政府有责,人人有责,面对这一项神圣伟大的工程,每一个公民都不能
缺位,没有谁是旁观者。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说明,从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到生态文明的总体规划,中央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为美丽中国建
设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
B. 材料二和材料三报道的角度有所不同:材料二着重树立生态文明的正面典型,提供示范;材料三着重呈
现环境保护的具体问题,发出警示。
C.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塞罕琐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创造了超过 120
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D.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严厉的法治作有力的保障,材料三的一系列数字既展示了
中央环保督察的成效,也反映出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E. 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 2005 年下降 40%-45%的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就指日可待。
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概括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
【答案】7. B 8. AD
9. ①党中央对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科学决策,制定了具体目标,对建设美丽中国有坚定的
决心;②地方政府切实贯彻中央部署,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③对环境保护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对
环境污染实行严厉的法治;④百姓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理解、对美丽环境的热切期待、对生态保护的积
极行动。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 项“建场后林场三代人用了 55 年时间植树造林 112 万
亩”表述不正确,原文为“由建场前的 24 万亩增加到目前的 112 万亩”故选 B。
点睛:答题时应仔细注意题干内容,再回到原文中,与原文内容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并分析判断。
分析判断时,要注意选项中那些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的方面。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将选项分别带
入文本进行比较分析。B 项,“具体问题”不对,没有列举具体的问题;C 项,“120 亿”是每年创造的生
态服务价值;E 项,说法绝对。故选 AD。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时要先审清题目要求,如本题要求概括党的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原因。然后到原文中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进行筛选概括
即可。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十三五’规划将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
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
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三代人用了 55 年的时间,将昔日飞
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中新网北京 8 月 8 日电(记者张尼)日前,第四批中
央环境保护督察前面启动,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 8 省份,这也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
现对 31 省份的全覆盖。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上万人被问责”“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
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仲武,字子文,秦州成纪人。熙宁中,试射殿庭异等,补官。数从军,累转礼宾使,为泾原将。夏
人谋犯天圣砦,渭帅檄诸将会兵,约曰:“过某日贼不至,即去。”仲武谍得的期,乞缓分屯。帅不乐,
但留一将及仲武军,如期而敌至,力战却之。吐蕃赴怀德、狼阿章众数万叛命,仲武相持数日,潜遣二将
领千骑扣其营,戒曰:“彼出,勿与战,亟还,伏兵道左。”二将还,羌果追之,遇伏大败,斩首三千级,
复西宁州。未几,怀德、阿章降,从高永年西征。仲武欲持重固垒,永年易贼轻战,遂大败。仲武引咎自
劾,坐流岭南。命未下,与夏人战,伤足。朝廷闵之,贷其罚,以为西宁都护。童贯招诱羌王子臧征仆哥,
收积石军,邀仲武计事。仲武曰:“王师入,羌必降;或退伏巢穴,可乘其便。但河桥功力大,非仓卒可
成,缓急要预办耳。若禀命待报,虑失事机。”贯许以便宜。仆哥果约降,而索一子为质。仲武即遣子锡往,
河桥亦成。仲武帅师渡河,挈与归。贯掩其功,仲武亦不自言。徽宗遣使持钱至边赐获王者访得仲武召对
帝劳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哥之降河南绥定卿力也。问几子,曰:“九人。”悉命以官,锡阁门袛
候。仲武知西宁州,徙渭州,召为龙、神卫都指挥使,复出熙州、秦州,迁步军副都指挥使。熙帅刘法死,
又以熙、渭都统制摄之。历拜徐州观察使、保静军承宣使、泸川军节度使,以老,提举明道宫,再起为熙
州。卒于官,年七三,赠检校少保,谥曰田威肃。
《宋史•列传第一百九》)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徽宗遣使持钱至边/赐获王者/访得仲武/召对/帝劳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哥之降/河南绥定/
卿力也
B. 徽宗遣使持钱/至边赐获王者/访得仲武/召对/帝劳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哥之降/河南绥定/
卿力也
C. 徽宗遣使持钱至边/赐获王者/访得仲武/召对/帝劳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气 之降/河南绥定/
卿力也
D. 徽宗遣使持钱/至边赐获王者/访得仲武/召对/帝劳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之降/河南绥定/卿
力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试射,比试射箭,是古代武举科目之一,唐代武则天始创选拔武将的武举考试
B. 徽宗,北宋皇帝赵佶的年号,古代皇帝可称庙号、年号,“熙宁”,是宋神宗赵顼的年号。
C. 质,人质,古代国家为了表示履行盟约,互派近亲去对方国家做人质,如《战国策》“触龙见赵太后”
中“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一句的“质”,属此义。
D. 谥,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
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仲武勇而有谋。夏人来犯,他探得准确日期,请求渭帅延缓分屯,渭帅不听,后敌果然如期而至,他
力战退敌;吐蕃叛命,他遣将诱敌,设下埋伏,大败敌人。
B. 刘仲武勇于担责。他随高永年西征,主张“持重固垒”,但高永年“易贼轻战”造成大败,刘仲武引咎
自劾,被流放到了岭南。
C. 刘仲武胜不居功。童贯成功招降仆哥,实为刘仲武之功,童贯掩其功劳,但刘仲武也不自言其功。
D. 刘仲武屡受恩宠。他先后被授予多种官职,九个儿子也都被授以官职;他死后赠检校少保,谥威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潜遣二将领千骑扣其营,戒曰:“彼出,勿与战,亟还,伏兵道左。”
(2)朝廷闵之,贷其罚,以为西宁都护。
【答案】10. A 11. B 12. B
13. (1)(刘仲武)暗中派遣两位将领率领一千骑兵攻打敌营,告诫(他们)说:“敌人出来,不要与他交
战,马上回来,在路旁埋伏。”
(2)朝廷同情他,减免对他的责罚,让他担任西宁都护。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其
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本句中注意根据一些名词,如“仲武”“帝”“高永
年”“仆哥”等即可作出判断。“持钱”是“至边”的方式,不要断开,排除 BD;“仆哥”作后句主语,前
面断开,排除 CD。故选 A。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
限制成分。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 项“徽宗,北宋皇帝赵佶的年号”
说法错误,徽宗,北宋皇帝赵佶的庙号。故选 B。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 项“被流放到了岭南”说法错误,原文是“仲
武引咎自劾,坐流岭南。命未下,与夏人战,伤足。朝廷闵之,贷其罚,以为西宁都护”,意思是刘仲武
被流放岭南的命令还未下达,因为与夏人作战,伤了脚,朝廷怜悯他,让他交钱赎罪,被任命为西宁都护。
故选 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先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然后将各个选项放
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
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
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潜”“扣”“亟”及句子大意;第二句得分点:
“闵”“贷”“以为”及句子大意。
参考译文:
刘仲武,字子文,秦州成纪人。熙宁年间,考试射殿庭成绩优异,补官。多次从军,累升为礼宾使,
为泾原将。夏人谋划侵犯天圣砦,渭帅发檄文给诸将要求会兵,约定说:“超过某日贼人不到,就离开。”
仲武谍得的期,乞求缓救分屯。帅不高兴,只留下一将到仲武军中,按照日期而敌人来到,极力作战抗击。
吐蕃赴怀德、狼阿章众数万热叛命,仲武抗击数日,暗中派遣二将领领千骑扣其营,告戒他们说:“敌人
出来,不要与他们交战,立即返回,埋伏在道路左边。” 二将回来,羌人果然追击,遇伏兵大败,斩首三
千级,收复西宁州。不久,怀德、阿章降,跟从高永年西征。仲武欲持重固垒,永年轻视贼人轻战,于是
大败。仲武引咎自劾,流放岭南。命未下,与夏人交战,伤了脚。朝廷怜悯他,让他拿钱赎罪,任命为西
宁都护。童贯招诱羌王子臧征仆哥,收积石军,邀清仲武商量事情。仲武说:“王师入,羌必降;如果退
伏巢穴,可乘其便。只是河桥功力大,不是仓卒间可成功的,缓急要预办。若禀命待报,耽误了时机。”贯
答应了他。仆哥果然按约定投降,而索求一子为人质。仲武立即遣子刘锡前往,河桥也建成。仲武率领军
队渡河,挈与归。贯掩藏他的功劳,仲武也不说。徽宗派遣使者带着钱钱到边境赏赐获王者访得仲武召对
帝劳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哥之降河南绥定卿力也。问几个人,说:“九人。”全部命以官,锡阁
门袛候。仲武任西宁州知州,改任渭州,下召担任龙、神卫都指挥使,又出任熙州、秦州知州,升任步军
副都指挥使。熙帅刘法死了,又兼任熙、渭都统。历任徐州观察使、保静军承宣使、泸川军节度使,因为
年老,提举明道宫,再起管理熙州。死在官任上,年七十三岁,追赠检校少保,谥号为田威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
寒食雨二首①(其二)
苏 轼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②,死灰吹不起!
[注] ①元丰三年(1080 年),苏轼到达贬所黄州,本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 年)寒食节。②阮籍每走到
一条路的尽头,就感慨地哭起来。这里隐言拟学阮籍穷途之哭。
14. 关于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前四句描写了江水满涨,雨势逼人,栖身的小屋像一叶渔舟,在蒙蒙烟雨中飘摇抖动的画面。萧索凄凉
之态既是诗境,更是诗人的心境。
B. “空庖”“寒菜”“破灶”“湿苇”等物象写出了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与艰难,表现了诗人在黄州时常
迫于饥寒的窘况。
C. 诗人居于黄州,没有公务缠身,生活悠闲自得,竟不知年月几何,看到“乌衔纸”才恍悟当前正是寒食
节令。
D. “君门”两句写到诗人既不能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又不能退居故里,孝守先人坟墓,可谓希望全无,为
下文直抒胸臆奠定了感情基调。
E. 这是一首逢寒食节遇雨抒情的感怀诗,抒发了诗人因被贬黄州而不能祭扫祖坟的无奈与悲痛之情,以及
无穷的感伤。
15. 苏轼的《定风波》作于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与此诗同期,但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却与本诗有很大差异,
试就二者的不同做简要分析。
【答案】14. CE 15. 《定风波》通过记叙出游时归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从中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
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寒食雨二首(其二)》则以直抒胸
臆的手法明言自己打算学习阮籍穷途而哭的生活,别世出道,抒写出对政治的冷淡和但求平静无事,免遭
迫害,除此之外,别无他念的真性情。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本诗的理解和赏析。C 项,被贬黄州后苏轼锐气大减,精神萎靡不振,在这样的
情绪支配下,他消极应付、度日如年,直到看见乌鸦衔起人们烧剩的纸钱,才想起寒食已至。E 项,本诗抒
发的是人生最为困顿、失意时的穷愁,不单单是不能祭扫祖坟的无奈。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感情表达的分析。《寒食雨二首(其二)》,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手法明言君门九重欲归
不能,亲人坟墓远隔万里欲祭不可,于是篇末说是要学阮籍穷途之哭,表达对政治的冷淡和忧谗畏讥的心
情。《定风波》通过记叙出游时归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从中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
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
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4)在《庄子·逍遥游》中,作者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眄庭柯以怡颜 (2). 落霞与孤鹜齐飞 (3). 茕茕孑立 (4). 朝菌不知晦朔 (5).
蟪蛄不知春秋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
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
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眄”“鹜”“茕”“孑”“蟪蛄”的写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模拟法庭辩论环节,双方继续摇唇鼓舌....,精彩对辩。在一旁直播的同学也热情高涨,不时地穿插一些
现场点评。
②要从根本上毁灭一个民族的文化,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以一种温和的、渐进的、习焉不察....的方式,侵蚀
乃至颠覆它的教育。
③母亲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她
亲口尝汤药。
④“三讲”教育后,广大干部觉悟普遍提高,腐败分子一个个成了涸辙之鲋....。
⑤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到头来却是作茧..
自缚..,害了自己。
⑥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英雄武松打死老虎后不是余勇可贾....,而是使尽了气力,手脚也酥软了。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题中,①摇唇鼓舌:指用言辞进行煽动、游说或大发议论(含
贬义)。用在此处褒贬不当。②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用在此处合乎语境。
③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此处不合语境,应用“目不交睫”。④涸辙之
鲋: 比喻处在困境中亟待援助的人。⑤作茧自缚:蚕吐丝做成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结果
反而使自己受困。此处使用正确。⑥余勇可贾:还有剩余力量可以使出来。此处使用正确。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
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
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
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
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减少细颗粒物(PM2.5)浓度,北京将进一步淘汰不符合首都功能的污染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标
准治理北京市工业污染。
B. 《记住乡愁》以浓厚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平实的情感、感人的中国故事,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C. “扶一把——中美扶爱基金”是首个国内聚焦摔伤医疗救助、见义勇为保障的公益项目,有助于解决“路
人摔倒扶不扶”的道德难题。
D. 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
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
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题中,A、搭配不当,应改为“减少……危害”或“降低……浓度”。
C、语序不当,把“首个国内”改为“国内首个”。D、“归功”即“把功劳归于(某个人或集体)”,与前
面的“功劳”重复。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
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
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
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
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
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
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 得体的一句是
A. 既然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我就高抬贵手,不再追究。
B. 在朋友的聚会上,偶遇了一位人力资源经理,我很客气地说:想了解贵公司,望指点,不胜感激。
C. 超市周年庆典促销活动的宣传单上写着“周年庆典,欢迎光临,我们有最低折扣,这是你的荣幸”。
D. 在一次讨论会上,我首先发言说:作为这个行业较早的参与者,各位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一定会
鼎力相助。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 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C“荣幸”是谦辞,不能用于敬辞。
D“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5 个字。
人如果真有价值,便不会被忽视。一张百圆纸币不管把它弄成什么样子,人们还是希望得到它,就是因为
① _______________。当然,有些东西的价值并不在于这件东西的价值本身,也许它本身并没有多大价 值,
但它有办法让人觉得它有价值,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②_________,就像同样是块土地,在城市里,寸土
寸金;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③ ________,就找到了自己的最大价值。
【答案】 (1). ①就是因为它有自身的价值; (2). ②位置决定价值; (3). ③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
力。这段文字是说人如果真有价值,便不会被忽视,第一处,前面举出百元大钞的例子,“一张百元纸币
不管把它弄成什么样子,人们还是希望得到它”,此处应是解释原因,即因为这百元大钞有自身的价值;
第二处,前面说“但它有办法让人觉得它有价值,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后面说“就像同样是块土地,
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此处应是说位置与价值的关系;第三处,前面说
位置与价值的关系,位置决定价值,后面说“就找到了自己的最大价值”,可见此处应是说找到适合自己
的位置。
21. 右图是 2000 年至 2006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世界平均增长率的统计表。请用简明的文字概
括其异同点。(不超过 40 字)并对此表所反映的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加以简要评述。(不超过 20 字)
【答案】共同点:都在增长。不同点:中国是稳定性增长,世界是起伏性增长。
评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改革成效显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
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
断。本题是让我们概括异同点以及评述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这类题的解答注意横比和纵比,横比中可
以看到 2001 年“中国”与“世界平均”的不同,这一年中国的增长速度和上年以及下年相差不大,比较平
稳,而世界平均则起伏较大;从纵比中可以看到“中国”与“世界平均”都在增长。因此可以概括为共同
点:都在增长。不同点:中国是稳定性增长,世界是起伏性增长。另外,作简评时既要有对国民经济发展情
况的简要说明,又要有自己的一点见解。
四、写作(60 分)
22.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诚实的华盛顿》、《爱迪生救妈妈》……说到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不少人会回想起自己的童年。这些小
学课文堪称经典,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让人从中学到许多可贵的品质。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这
些感人而隽永的小故事,竟然可能是假的!有历史学家查证,华盛顿家里根本没有樱桃树,这个故事出自
一位美国书商。爱迪生小时候,阑尾手术还没发明,小爱迪生不可能在妈妈的阑尾手术上展现聪明才智。
这样的例子还不少。有校长、教师等纷纷吐槽,语文教材课文内容造假,遗患无穷;而有人认为“华盛顿
是否砍过树”这样的问题并不重要,只要有教育意义,就算“真人假事”,也没什么关系。
对上述材料,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教育之本,实为先
处于人生启蒙期的小学生,所学习的课文竟有作假之疑!名人被标榜上各感人小故事,以此种编造的
故事来教育、启蒙孩子实为不该!故事的真假实则关联到孩子往后人生对诚实的定义,乃为重事!此“真
人假事”之法,取不得。教育之本,应实为先。
诚然,编造的故事确能在一段时间内给孩子带来积极的一面,让学生们能感知到智慧、爱心在名人身
上所折射的光芒,并想向他们学习。而若某天,他们得知所推崇的名人好事全为捏造,我想这种信任轰然
倒下之感必会给孩子往后的“真实”的定义造成影响。教科书,本是知识的载体,所承载的还有孩子人生
观塑造之责。如此严肃之物来不得半点戏弄,“真人假事”必须严格查证。教育之本,实为先!
育人之基,在于诚。梁公梁启超先生给孩子写家信时曾写到:“切要说实话、作实事,不得苟也。”
梁公兢兢业业的一生始终以“诚实、真实”为宗旨,并以此来要求孩子。而如今,孩子接受的知识竟有编
造之疑。无论此名人被编造的故事多么令人鼓舞或感化人心,此都如浮光泡影,稍纵即逝,并可能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到孩子对真善美的定义。此种“真人假事”切不可出现在小学课本上,启蒙期的孩子所接受的
教育应都为考证过、有真正意义的才是对孩子真正有益的。育人之基、教育之本,皆应以“实”为先!
连蒙带骗式教育,往往害大于利。有人以为“真人假事”并不重要,只要有教育意义就行。而愚以为
此种教育意义是非常短见、非常脆弱的。它只能给孩子一时的教悟,而当此种教育中假的一面被推倒以后,
带给孩子的不就只有编造、作假等反面教材吗?如此为何不给孩子教以真实之事,以其真来教化孩子,不
是更好之事吗?教育于人不应只是一时之须又或仅为一时之见,教育应是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沉淀、给人
以春风的。“真人假事”此种无前景、不经推敲的课本应杜绝于学生课本之外,坚持以实为育人之本。
必须字句切实,教育才有意义。《爱迪生救妈妈》此种“真人假事”实则对孩子对真善美的领悟是无多
大益处,若至此小故事仅为编造更是对幼小价值观念的反面影响。“真人假事”的编者或许初衷是借名人
效应来更好地教化孩子,但他忘了教育孩子知识之前,教会孩子“真诚、真实”地做人更为重要。无考证
的编造课本于孩子的教育是无意义的。教材与童话故事是有本质区别的,切误把编造之事所带教材,必须
做到教育之本,实为先才是对孩子有益之策。
师者,除传其道解其惑之余,更应以求真、求实之态授于学生,让学生在求实之中学以真理。教育之
本,应实为先。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要认真理解材料的内容,参考立意角度:
(1)教材课文有关名人轶事的内容往往含有虚构成分,这种文学虚构,仍是教人求真尚美的,其教育价值
应予以肯定,不必过于苛责;(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小学语言教材名人故事类
课文应该秉持真实的原则,虚构固可认同,但虚构不可蜕变为随意编造;(3)“尽信书同,不如无书”,
历史学家的查证,校长、教师的质疑,都体现了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值得赞赏,教材编写者应虚心
接受批评,修订、改编好教材选文,力求真实可信,以便更好地育人;(4)教材课文中存在与事实不符等
瑕疵,教师完全可以将其感同身受教学资源,以激发、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的精神,在去伪存真中更好的
接受经典的熏陶;等等。
点睛:这道作文材料取自当下的社会现实,具有反思讨论与批判的深广空间。审计材料时应注意梳理其层
次关系,第一段是小学课文经典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让人学到许多可贵的品质;第二段说这些
感人而隽永的故事有的有编造成分,是不真实的。第三段给出对上述事件的不同意见。对语文教材课文内
容存在与事实不符及其利弊问题,可以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