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沈巷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 一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加大,中共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落实常态
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应当看到,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1-2 月,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货物出口增速同比回落均较明显。全面做好
“六稳”工作,必须细化举措,打通淤塞节点,尽快畅通经济社会良性循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个有机整体,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都高度依赖于机体循环的畅通。当前面
临的循环不畅,主要来自于抗击疫情的防控需要,接下来还会面临全球供应链、贸易链的冲击。对此等不
得也慢不得。不及时畅通宏观与微观、实体与货币的循环,将会放大疫情冲击,更难以应对世界经济可能
的深度衰退。抓紧梳理分析、一一攻破梗阻,切实解决企业经营困难、切实激发国内有效需求,才能够实
现保增长、保民生,战胜不断上升的失业风险,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完善宏观调控、搞好经济建设,继续
推动高质量发展。
产业循环和市场循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破解当务之急的两大抓手。产业循环的畅通主要集中在供
给侧,要想方设法促进要素流通和项目开工建设。比如,有的地方运用政府专项债,钱到位了、土地也批
了,可还没有形成实物工作量。让“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落地、落实,产业“盘子”才能实现滚动发展。
市场循环的畅通主要集中在需求侧,要想方设法疏通人流、物流的瓶颈与堵点。比如,新基建中的 5G 网络
可“一业带百业”,各地各部门要以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市场差异化,精准引导,下好全国一盘棋。重
塑产业链条、平衡市场供需,都离不开“有形之手”促“无形之手”舒展如常。
畅通良性循环的另一面是严格管理。流行病学告诉我们,病毒的“势场”,往往与经济的“市场”高
度相关,决不能在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后,给疫情扩散造成可乘之机。比如,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无论
低、中、高风险地区均暂不开业。该“一刀切”的莫犹豫,不可因小失大;要因城施策的需精细,亟待“绣
花治理”。所以宏观调控与基层防控一样,都需要“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
放开”。深层次上讲,既打通关节、疏通脉络,又“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说到底还要靠改革,依靠全
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是中医学抗击疫情的哲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
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激发蛰伏的潜力、增强回升的动力,中国经济不仅不会因疫情的冲击伤筋动
骨,还会在搏击风浪中强筋壮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一心,迎难而上、
主动作为,做好疫情防控百密无疏,搞好循环畅通百战不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必然进一步释放,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一定会完成。
(摘编自周人杰《不失时机畅通经济社会循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切实解决企业经营困难,有效激发“内需”,是在防控疫情的当下推动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B. 只有畅通实体与货币的循环,切实保障“资金跟着项目走”,才能实现市场循环的畅通无阻。
C. 如果宏观与微观、实体与货币的循环不能及时畅通,当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时我们就更难应对。
D. 重塑产业链条,平衡市场供需,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针对疫情背景下的经济状况,提出了“尽快畅通经济社会良性循环”的中心观点。
B. 文章既分析了经济机体循环不畅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危害,也提出了破解问题的方法。
C. 文章在论证产业循环和市场循环的关系时,通过举例子和打比方,使论证具体、形象。
D. 文章通过“一刀切”与“绣花治理”的实例,论证了畅通经济循环与防控疫情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较于防控疫情造成的经济循环不畅,全球供应链、贸易链的不畅对经济循环的影响会更严重。
B. 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都高度依赖于经济循环的畅通,这使得市场经济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C. 抗击疫情和发展经济是一对矛盾体,既对立又一,而解决这一矛盾只能靠政府的严格管理。
D. 疫情冲击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但同时也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带来难得机遇。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
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
变未然为已然等。
B 项,“才能实现市场循环的畅通无阻”错误,根据原文,应该是实现产业循环的畅通无阻。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
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
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 项,“论证了畅通经济循环与防控疫情的关系”错误,分析原文,“一刀切”与“绣花治理”是管理方法,
不是用来论证畅通与防控的关系的。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
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
和耐心。
A 项,“更严重”这一推断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B 项,逻辑混乱,“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都高度依赖于经济循环的畅通”与“市场经济成为一个有机
整体”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 项,“只能靠政府的严格管理”说法太过绝对。
故选 D。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法”就是把选项
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
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
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
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
“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
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
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 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管王
孙博
枫城的人都尊称他为“水管王”,也有人直呼“老王”。他的手艺活儿可是一绝,专治水管爆裂、管
道堵塞。恰好他姓王,这个封号给他也是当之无愧的。
以前在中国江南,老王是一名机电工程师,英文底子也不错。20 年前他移民加拿大,先在洋人公司干
了几年,从事水管工程安装和维修。后来老王自立门户,公司就取名“水管王”,还雇了几个人,生意做
了十多年,有口皆碑。
老王早给公司立下规矩,生意再忙星期天也要休息,雷打不动。他常会利用这一天去电影院看侦探电
影,那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如果没有新片,就在家里回味经典片。今晚也不例外,外面北风呼啸,老王
缩在家里重温《尼罗河上的惨案》。
刚看了十来分钟,手机突然响了。对方自称姓贾,家中地下室水管爆裂,请求他上门急救。老王一口
拒绝,对方给出了五倍价钱,他也没动心。当手机第四次响起时,对方竟哭哭啼啼起来,说是家里上有老
下有小,怕停水停电捅出大娄子。老王听不得大男人哭,勉强答应了。
老王根据地址,一直往北开车。半个小时后,终于到了第 24 街,黑灯瞎火地摸到 14 号,见是一大
片农场。他也是头一回知道,附近还有这么一个隐蔽的地方。贾先生开门,见到传说中的“水管王”,好
像见到了救命恩人,马上热情地请他入屋。
贾先生身材魁梧,比老王高出大半个头,还留着八字山羊胡子,带有北方口音。他头上的棒球帽压得
很低,好像故意不让人看到他的面容。更令老王感到奇怪的是,他在室内还戴着一副大墨镜,自我解释说
双眼患有“畏光症”。
老王也顾不上这些闲事,就跟着贾先生来到地下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地的中文旧报纸和抹布,肯
定是用来堵漏的。半小时不到,老王就找出了症结所在。他到车里取来短水管、弯头等零件,三下五除二
地换上,前后共花了一个多小时,全部问题迎刃而解,一旁的贾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上到一楼客厅,贾先生从茶几上拿起一个大信封,问道:“王师傅,连工带料多少钱?” “一千刀。”
贾先生把信封递给老王,说道:“五千加元,都是现金。” “也太多了吧!”老王惊讶道。
贾先生一本正经地说:“电话里不是讲好的吗?五倍价。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诚信……”
老王见他这般执着,只好收下钱,笑着说:“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以后有啥活儿打电话。当然,最
好不要星期天。”
贾先生开门送老王之际,一股强风扑面而来,两人条件反射般地往后退,老王的头无意中碰到了他的
山羊胡子,余光中见到他的胡子松开了,显然是没粘牢。
老王急中生智,故意低下头,边快速走出门边说:“别送了,风太大。” “那您小心开车!”贾先生
用力关上了门。
老王钻进车内,浑身冒冷汗。他镇定地发动车子,疾驰而去。老王一路上抽着烟,脑海中不断涌现假
胡子、棒球帽、大墨镜的画面,再说压根儿没见到老人和孩子,看来贾先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也许是出于好奇,也许是侦探迷的缘故,老王决定好好查一查贾先生的底细。考虑再三,他准备从贾
先生家的垃圾入手。老王上网查询后得知,贾先生住宅的区域三天后收垃圾。
那天上午九点,老王就蹲守在贾家附近。一个小时后,垃圾车如时来到贾家。接着,他尾随垃圾车来
到堆填区。之后,他戴着口罩开始了长达半天的搜寻,终于在一堆旧中文报纸、信件中发现了端倪。他将
贾家垃圾全部带回家,上网展开比对研究,终于发现了秘密,这个贾先生可是个大人物啊,但他并不姓贾……
一周后,中国驻枫城总领事馆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内文和信封都是用电脑打字的,并未留下寄信人
地址。内文写着:“百名红通人员方海鹏,藏匿于枫城第 24 街 14 号。他自称姓贾,留有假八字山羊胡。
加拿大朝阳群众于 2018 年 2 月 2 日。”
半年之后,老王看晚间电视新闻报道,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协调下,外逃
18 年的方海鹏回国投案自首。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顺手开了一瓶茅台酒。
(本文获第五届世界华文法治微小说大赛特等奖)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多次运用伏笔和照应,比如文中对贾先生居住环境、身在室内而怪异的打扮和地下室满地的中文旧
报纸的描写,暗示了贾先生在逃腐败分子的身份,使后文情节的展开自然而合理。
B. “贾先生一本正经地说:‘电话里不是讲好的吗?五倍价。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诚信……’”小说寓贬于
褒,充满讽刺性的刻画了一个财大气粗、表面诚信实则虚伪的“假面人”形象。
C. 小说通过描写一位中国移民在一次维修中意外发现一名“红通”逃犯的故事,说明只要人民群众发挥聪
明才智,调动反腐的积极性,腐败分子就无处藏身,揭示了人民反腐的主题。
D. 小说构思精巧,在细节描写中展示在逃腐败分子的生活情境,在巧合中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方面体
现了作者的独特的艺术匠心,另一方面也艺术地再现了腐败分子逃亡生活。
5. 文中的“水管王”这一人物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6. 小说划横线处两次写到“风”,请结合小说,分别分析它们的作用。
【答案】4. C 5. ①有原则。给公司立下规矩,生意再忙,星期天也要休息。②明察秋毫。从老贾的生活
垃圾里推测老贾的真实身份。③有正义感。在确定贾先生的犯罪事实后,立即向总领事馆举报。
6. (1)第一处: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②暗示了“水管王”外出的不容易,③为下文再次描写“强
风扑面而来”作铺垫;(2)第二处:①照应上文对“外面北风呼啸”的描写,②推动下文情节的发展,③
衬托了在逃腐败分子此时的紧张心理。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是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比较多,有内容的概括,
有技巧的分析,有语言的品味,有主旨的体悟。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把握各选项考查
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分析。C 项,对小说的主题概括不正确。根据原文“水管王”“也许是出于好奇,
也许是侦探迷的缘故”,可知“水管王”完全是处于好奇和个人兴趣而协助完成一次对腐败分子的遣返任
务,与“个人聪明才智和反腐积极性”无关。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特点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
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
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问“‘水管王’这一人物有怎
样的特点”,所以只说性格特点即可,不用再分析身份地位等。文中说“老王早给公司立下规矩,生意再
忙星期天也要休息,雷打不动”,可看出老王做事能坚持原则。由老王发现老贾“有故事”到利用垃圾
—“他戴着口罩开始了长达半天的搜寻,终于在一堆旧中文报纸、信件中发现了端倪。他将贾家垃圾全部
带回家,上网展开比对研究,终于发现了秘密”--发现其真实身份,可看出老王的思维缜密,明察秋毫。
“一周后,中国驻枫城总领事馆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在确定老贾就是红通人员放海鹏后,老王立
即向总领事馆举报,可见他有正义感。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在小说中环境描写一般有以下作用。一、 交代时代背景小说中
的环境描写,常常会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二、烘托人物心情。小说中的景物
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三、渲染故事气氛。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能够渲染
故事气氛,营造一定的氛围。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五、突出小说主题。小说的环境描写,有时也能突
出小说主题,点明作品的意旨。第一处“外面北风呼啸”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同时暗示“水管王”
外出的不容易,也为下文再次描写“强风扑面而来”作铺垫。第二处“一股强风扑面而来”的描写既照应
上文“外面北风呼啸”也推动下文情节的发展,“余光中见到他的胡子松开了,显然是没粘牢”,从而引
出后面老王探究老贾的来历,发现了他的秘密;因为风吹起假胡子,有后面“贾先生用力关上了门”,衬
托了老贾的紧张心理。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
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
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
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
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设置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
寻找这些硬伤。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
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
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教育、污染及废弃物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近日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
慧城市达 1000 多个,从在建数量来看,中国以 500 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已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
德勤合伙人马炯琳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
推进,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居民和工作人群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幸福感的提升,智慧城市的深度应用
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建、共享,服
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传统的智慧城市要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必须要具备
实时化、普遍化、开放化、智能化、自主化以及融合化六大关键要素,还要涵盖智能经济、智能出行、智
能环境、智能安全、智能生活以及智能教育这六大领域,使得城市更加融合与一体化,进行更高效的相互
协作,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摘编自《经济日报》2020.4.14)
材料二: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
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
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
成长。
智慧城市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城市空间数字化。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城
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二是信息技术改变城市生活。信息与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发生化学反应,城
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如智能缴费、智能交通、智能养老、智能社区、智
能环保、智能政务等,从而更加方便快捷、运转高效。三是智能驱动城市治理创新。城市治理主体运用大
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可以及时为市民解决具体问题,而且可以实时感测城市运行状况,优化城市治
理决策,推动城市可持续、包容性发展。
(摘编自“百度百科”、《人民日报》)
材料三: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相关高科技企业
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设备。现实中,一些地方
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
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资源浪费。由于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非
常快,最终可能只是购买了一批过时的设备和终端产品。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
限在“网格化管理”“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
的协同性,不同部门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是“有慧无惠”。建设智慧城市,
意味着城市发展要素的全面革新,意味着城市居民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并从中得到更多实惠。然而,一些地
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
城镇化。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
风险、居民信息安全风险等问题。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4.19)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过去十几年间,智慧城市计划在全球相继启动,这是为了缓解全球城市化的推进给城市带来诸多挑战的
压力。
B.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处理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自动满足城市各种
需求。
C. 德勤近日发布的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在建数量居全球首位,并已形成多个大型智慧城
市群。
D. 智慧城市建设对技术和大数据高度依赖,因而普遍存在技术安全、用户信息安全、居民信息安全等多种
风险。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智慧城市必须具备六大关键要素,涵盖六大领域,才能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从而实
现价值最大化。
B. 智慧城市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城市,进而为城中人创造更美好生活,促进城市
和谐、可持续成长。
C. 某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理想预期还存在距离,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求,又缺乏城市居民参与,没
有真正以人为本。
D. 智慧城市中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方便
快捷,运转高效。
9. 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C
9. 材料一侧重介绍智慧城市的产生背景及现状,突出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及目标;材料二着重
阐释智慧城市的概念、实质及其三个基本特点;材料三侧重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亟须解决
的问题。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
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
判断。
B 项,“从而自动满足城市各种需求”不正确,原文为“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并不等于“自
动满足城市各种需求”。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 项,“没有真正以人为本”曲解文意,原文为“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做这种题,要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进行概括分析,阅读
时要注意圈画。本文三则材料来自不同媒体,各自定位不同,出发点不同,所以侧重点自然有差异。在阅
读过程中,先要抓住标题,然后要抓住重点语句、大体思路,从而把握各材料的重心。在具体分析原因时,
既要结合材料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又要考虑不同媒体的不同背景与立场。
本题,材料一,第一段可以概括为:介绍智慧城市的产生背景。第二段可以概括为: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
方面的成就。第三段可以概括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目标。
材料二,第一段可以概括为: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实质。第二段可以概括为:智慧城市的三个基本特点。
材料三,可以概括为:智慧城市建设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
根据以上内容,概括整合即可。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
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
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
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
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
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 号
“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
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
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
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
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
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
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
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
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B.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C.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D.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1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岁通五经 通:通晓
B. 白益傲放 益: 更加
C. 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开辟
D. 璘败,累系浔阳狱累 系:捆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 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 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 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②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①译文: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
②译文:县令惊恐惭愧,当即拜过并道歉说:“不知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
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
“黄老”是“好”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 D;
“乘酒捉月”是动宾式的并列短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B;
“谢家青山”是“悦”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C。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C 项,辟,意为征召,征聘;译文: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
D 项,“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错误,原文“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可见,是李白曾
有恩于郭子仪。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
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①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摘:指摘;以:用来。
②宰:县令;谢:道歉;去:离开。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
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
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
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
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
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
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
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
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纵横之
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
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
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身
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
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
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
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
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回乡。玄
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
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
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
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
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
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
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
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
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
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
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一平视,一仰视,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将近百层之高。
画面宏大,气势磅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 诗的前两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
一小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C. 诗歌结尾“鲲鹏”“图南”都典出于《庄子·逍遥游》,诗人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
预料。
D. 全诗以哀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
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15. 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
异: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
的鲲鹏之志,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
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D 项,“全诗以哀景抒悲情”说法错误,诗中开篇出现的景物有千里之大的浩瀚江河之国,百层之高的层
峦山城,气势宏博。接下来转写近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
全诗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所以全诗应该是以豪景抒悲情,
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
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意境悲怆
而宏伟有力,表现诗人的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登高》主要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
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
束,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分析两首诗歌内容及情感可知,两者相同点是,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
伤时之感,不同点是,本诗虽然作者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但心中的雄才大略没有消退,艰难和危险反
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报国豪情饱满高涨。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
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5 小题,10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常见的乡村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
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5)《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2)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4)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5)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
默写时的关键词有:意气、遒、颠、摧眉折腰、啸哀、掇。
第Ⅱ卷 表达题(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经》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谜,可是,它实在是太美了,使我们在处心积虑....地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
恋恋不舍。
B. 虽然监管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但一些网络订餐平台被查处后洗心革面....重新上线,让广大消费者防
不胜防。
C. 文艺工作者应该以德艺双馨....为目标,提高自己的学养和涵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升作品的精
神境界。
D. 不能从门缝里看人,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为别人鼓掌,一个人不可能别无长物....,总有值得我们肯定的
闪光之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
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
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
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
A 项,处心积虑: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多含贬义。语境是褒义,所以使用错误。
B 项,洗心革面:清除坏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改过自新。结合语境一些网络订餐平台“重新上线,
让广大消费者防不胜防”可知,一些网络订餐平台并没有彻底改过自新。改成“改头换面”。
C 项,德艺双馨: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结合语境,
正确。
D 项,别无长物:意思是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不合语境,错误。
故选 C。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在落实新课标教学目标中,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围绕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
面进行改革。
B. “一带一路”“亚投行”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
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
C. 经过 22 年的建造,有“天眼”之称的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 2016 年 9 月 26 日在中国贵
州正式启用。
D. 事件发生后,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对于期刊编辑审核把关不严格等
问题,理应承担责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
A 项,结构混乱。“围绕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句式杂糅,“围绕”和“以……为”杂糅,删去“围绕”。
B 项,语序不当。“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语序不当,“不仅……而
且”是表递进的关联词语,此句应改为“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而且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
D 项,不合逻辑。“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否定失当,应删去“不”。
故选 C。
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历史如潮,橘子洲上的江风吹落了多少春华秋实
②当毛泽东临江作赋、踌躇满志的时候
③物换星移,血雨腥风的史篇早已离我们远去
④眼前只见欲一睹领袖风采的游人如织
⑤谁会相信中国的命运就掌握在这个书生意气的青年手中
A. ②⑤③④① B. ②⑤①③④ C. ①③④②⑤ D. ③④①②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⑤句回答毛主席诗句所提出的问题;①③④是感慨历史兴亡的文字,①感慨历史,紧承上文,
③④感慨物换星移。注意标点符号。
20.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 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 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 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D. 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场合,把握语体,
仔细判断。A 项,“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B 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
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应改为“感念”。D 项,“家严”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应改为“令堂”。C 项,
正确,其中“荷”常用于书信、公文等中表示感谢或客气。故选 C 项。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
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
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
交际手段的差异。
21.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关于对联的题目,考生解答本题时注意对联要求:(一)上下联
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
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
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五)上下联
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本题中
“大江”对“小苑”名词对名词;“东去”对“西回”;“浪淘尽”对“莺唤起”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
“千古英雄”对“一庭佳丽”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问楼外青山”对“看池边绿树”动宾短语对动宾短
语;“何处是唐宫汉阙”对“此间有尧天舜日”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
22. 下面是一组有关“安全”的公益图片,请你根据主题进行联想,参考图一示例,为图二、图三各配上一
句符合情境的公益广告语。要求:①符合规劝意图;②语言表达准确、鲜明,通俗易懂;③每句 10~15 字。
图一 图二 图三
参考示例:图一:一人安危牵全家,全家幸福系一人。
图二:_____________
图三:_____________
【答案】 (1). 食品安全系人命,一点良心不能少。 (2). 失去一片绿叶,环境就成坏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以及拟写广告语的能力。
本题要求根据“安全”这一主题,参考图一示例,为图二、图三各配上一句符合情境的公益广告语。分析
图二可以发现,图上重点突出“点”,而这一“点”处于“良”上,由此可以由“粮食”“食品”的“安
全”联系人的“良心”;分析图三可以发现,图上重点突出“环”上的一片“叶子”,而去掉“叶子”之
后的“环”变成了“坏”,这就强调“绿叶”对于“环境”的重要性。明确了这些之后,再模仿图一的例
句进行拟写就简单多了。拟写的时候要符合图片情境,还要符合规劝的意图。可得答案如:图二:食品安
全系人命,一点良心不能少或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需要一点良心。图三:失去一片绿叶,环境就成坏境。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
告别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
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
是亲人的关爱,师友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或者是……
在成功的道路上,一路有你。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要求:(1)运用细节描写。(2)写出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范文】
一路有你
一曲悠远宁静的《姑苏行》,天籁之响,音音珠玑,我仿佛翻开了那清油灯下泛黄的线装书,来到山谷
的江南。那里有一片美丽的河洲,河底漂浮着柔软的水草。嗅着那散发了两千年的蒹葭的晚香,细品那愈
加吟诵愈显天真的民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吹笛,恰似吟诗,每每轻
按六孔,便如沐浴久旱的甘霖轻松抖去满身的疲惫与倦怠。
十年竹笛生涯,十年辗转流连,多少次在冷漠中重拾温情,只感谢一路有你。
记得幼年那个孱弱的我——那与竹笛不相上下的个头,那气短息弱的断断续续,那细瘦得堵不住笛孔
的手指,可就是一个这样的我,却执意地选择了竹笛,不为文人雅士的丝竹之美,只因靠在墙角听老师吹
奏时,我曾陶醉过。
于是,在人生的路上,我便有你相伴。
记得第一次吹一首完整的《小河淌水》,我手持着你,用我全心全意的投入和热爱,把我的情感付诸你。
那一次,老师和同学们都为我鼓掌,我喜极而泣,我爱我的音乐。
后来的日子,我携着你,你伴着我,就这样心照不宣、义无反顾地走了过来。在你的世界里,我体会
到了茂林修竹的清雅丰美,体会到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盛大恢宏,那是一种襟怀天下的
气度,那是一种天真无饰的期盼,那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以及与音乐共舞的忘我的潇洒。
中考的时候,曾一度冷漠了你。成绩知晓以后,却第一个把喜讯告诉了你。这才发现,一路风风雨雨,
早已与你不离不弃。在你的包容下,我的手指随心所欲地跳跃,我的情感毫无保留地抒发。我捧着你,恰
似与一个阔别多年的老友相拥。
雁过无痕,风吹无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跟随我,品味过春荣夏酷,见证了秋凄冬寒,永不厌
倦地听我诉说,为我分担,感谢一路有你。
如今时至高中,我依然始终不肯离开你。时常一杯香茗,一本书,一曲《葬花吟》,便是一场异常充实
的晚自习。每每吹奏,便仿佛来到花冢之前,与潇湘妃子同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任思绪飞游之后,便重新投入紧张的学习,仿佛肩负着你无限的希冀。
吹奏着你,总感觉到一种歌之即在与不歌亦艳的光荣,引导并抚慰着我。一路有你,我充满力量,一
路有你,我一往无前。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文题“一路有你”的关键词是“你”。本处的“你”,亦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并不囿于“人”
的范畴。换言之,本文的写作对象“你”,既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这个
“人”,可以是对自己亲情奉献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可以是
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可以是倾心给予自己帮助、让阳光照耀自己生活的陌生
人……;也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的“物”,如伴随自己走过无忧的童年生活的书籍,放飞思绪、记
载心情、见证长大的心爱的日记,寄托自己情感、勾起美好回忆的文具……;还可指精神生活中抽象的概
念,如引领自己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鼓舞自己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的
意志和毅力……写作对象的丰富性,决定了本文选择的写作题材的丰富性。审题时要把握住关键词
“你”“一路”。
【立意】一路有你,是你给了我友情的力量;一路有你,是你见证了我的成长,照耀了我的生活;一路有
你,是你给了我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信念,支撑我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一路有你,是你引领我树立
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
【素材】1.老师感谢一路有你。老师是一个伟大的生物,一个孜孜不倦地传授知识的生物。每当上课的铃
声响起,总是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从不厌烦,一个老师,多个学生,形成了一个集体,一起长大,
共同学习。在办公室时,看到一本本作业上红色批注,是他收获的成果,一遍遍的改,一遍遍的讲,是他
的责任和义务,用蜡烛来形容他再好不过。
2.当我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的时候,是你,用温暖的怀抱哄我睡觉。我知道,也记得,我睁开眼看到的第
一个人是你。所以,你的样子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当我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是你,教我说话、走路。我也
记得,我会说话时喊出的第一个词是“妈妈”,我会走路时扑向的怀抱是你的。当我还不识字的时候,是
你,将我抱在怀前,捧着娃娃书教我识字,手把手的在纸上教我画有趣而我不懂的“字”。我更记得,书
的扉页便是“妈妈”这两个亲切的字,我会写的第一个字是母亲中的“母”字。太多太多了,一路上有你
的美好回忆。
3.入春的阳光变得那么明亮那么耀眼,早上来到教室,在鹿老师那样亲切而深邃的微笑中,我感受到了您
对我们同学的爱,对我们的关心。空气清凉,窗外还时不时地刮着大风,但是您在我们身边守护着我们,
就感到特别温暖。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很快乐很惬意,成长的路上您的陪伴,带给我穿风透雨的力量!每天
早晨您都早早地来到教室,同学们早已开始读书,您站在教室里望着我们,嘴上还时不时地挂着微笑,大
概是因为您看到我们读书都非常认真,心里很高兴,嘴角便情不自禁的弯成了两道小月牙而笑啦!感谢您
晨读时的陪伴!一路有你真好!
4.冰冷的天上飘着雪花,翠绿的树上挂着冰渣,漂亮的鞋子露着脚丫,潇洒的你原是个傻瓜,看着手机口
水滴滴答答!瞅啥?你还不擦。一路风雨,才会等到彩虹;一路曲折,才会走得更远;一路欢笑,才会阳
光闪耀;一路有情,奋斗才具意义;一路有你,生活才会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