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 2020 - 2021 学年高三三月模拟调研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古代中国,新事物的普及要经过相当漫长的时间,在某种意义上,“技术传播”比“技术发明”更
为重要。诚如《滇海虞衡志》所言:“然物有同进一时者,各囿于其方,此方兴而彼方竟不知种,首着入
中国垂二千年,北方多而南方未有种之”由此,笔者提出“中国超稳定饮食结构”的观点。简言之,由于
技术、口味、文化等因素,国人对于外来作物的接受和调试,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在这种稳定的饮食
结构下,外来作物的优势最初都被忽视了,它们影响力的发挥要经过几百上千年的缓冲,而传入中国时间
最晚的美洲作物,在近代乃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影响都是比较小的。
提出“中国超稳定饮食结构”是基于中国农耕文化的特质。由于中国传统农业高度发达,传统作物更
有助于农业生产稳产、高产,更加契合农业体制,更容易被做成菜肴和被饮食体系接纳,更能引起文化上
的共鸣。这其中的因素,最为重要的就是种植制度与饮食文化的嵌入。
首先是种植制度,即比较稳定的作物种植安排。至迟在魏晋时期的北方、南宋时期的南方,就已经形
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旱地耕作、水田耕作体系,技术形态基本定型,精耕细作水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优势
作物地位基本确立。《齐民要术》的出现成为北方“耕-耙-耱”这一技术体系成熟的标志。但北方地区在汉
代可能就已达到这一高度,因此许掉云才说,汉代是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时期。
自六朝开始,南方华夏化进程加快,“南方大发现”(王利华语)最终在南宋完成,标志便是《陈奥
农书》中的“耕-耙-耖-耘-耥”技术体系。这一时期梯田的大量出现同样论证了这一观点。至此,传统农
业基本形成精耕细作的成熟系统,北方多是两年三熟麦豆秋杂或根棉、根草轮作,南方则多是水旱轮作,
外来作物很难融入进来,特别是融入大田种植制度。
其次是饮食文化,即人们对外来作物的适应问题。就像今天依然有很多北方人吃面、南方人吃米一样,
中国区域间饮食文化千差万别,更毋论国别饮食体系间的差异。外来作物中,最早融入种植制度的小麦,
在中国的本土化经历了漫长的两千年历程,至迟在唐代中期的北方确立了主根地位。虽说由于汉代人口的
增长使小麦得到了一定推广,但是如果没有东汉晚期以后的面粉发酵技术和面粉加工技术的发展,很难想
象小麦能逐渐取代粟的地位。
同理,小麦之所以能够在江南得到规模推广,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永嘉南迁后北方人有吃麦的需求,在
南方水稻大区率先形成了“麦岛”,几次大的人口南迁均是如此,带动了小麦的生产、消费与面食多样化。
外来作物在传入初期,多是作为观赏、药用,少量食用多因猎奇心理,很少被大量食用,即使大量食
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心理和身体上都是较难接受的。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李听升《从超稳定饮食结构看中华农业文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中国新事物的普及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技术发明”不如“技术传播”重要。
B. 外来作物的优势被忽视使中国饮食结构稳定,其影响力要经过千百年后显现。
C. 魏晋之前的北方、南宋之前的南方,就都同时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稳定的耕作体系。
D. 如没有东汉晚期后的面粉发酵、加工技术的发展,小麦可能无法取代粟的地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滇海虞衡志》《陈兽农书》等文献相关内容,增加了论证的权威性。
B. 第六段以外来作物中的小麦为例,论证了人们对外来作物的适应是漫长的。
C. 三至六段采取总分结构,由主到次论证了“中国超稳定饮食结构”的各种因素。
D. 文章“某种意义上”“至迟”“原因之一”等词语的使用,显示出作者严谨的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滇海虞衡志》认为许多作物在某个地区流行而其他地区可能连种植都没有,是由于地域的限制。
B. 传统农业是否发达,影响着传统作物是否利于农业生产、契合农业体制、纳入饮食体系、引发文化共鸣。
C. 《齐民要术》标志着北方“耕一耙一耱”技术体系的成熟,但许悼云的观点是北方在汉代就已达到此高
度。
D. 《陈兽农书》中的记载和梯田的大量出现,从史料和事实两方面证明了自六朝开始,南方华夏化进程加
快完成。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技术发明’不如‘技术传播’重要”错误,过于绝对,根据原文第一自然段“在古代中国,新事物
的普及要经过相当漫长的时间,在某种意义上,‘技术传播’比‘技术发明’更为重要”可知,“‘技术
传播’比‘技术发明’更为重要”是建立在“某种意义上”这一基础上的。
B.“外来作物的优势被忽视使中国饮食结构使稳定”错误,原文“在这种稳定的饮食结构下,外来作物的
优势最初都被忽视了,它们影响力的发挥要经过几百上千年的缓冲,而传入中国时间最晚的美洲作物,在
近代乃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影响都是比较小的”,可知选项因果倒置。
C.“就都同时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稳定的耕作体系”错误,于文无据,应该是“都形成了”,但是否同时形
成,没有根据。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由主到次”错误,曲解文意,原文只是使用了表示次序的“首先”“其次”,但并不表示这两个因素
是由主到次。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许倬云的观点”错误,这是作者的观点,“北方在汉代就已达到此高度”说法绝对,原文有“可能”。
故选 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
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
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
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
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国家倡导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政策为中国网络文学发力全球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引导其充分发挥精品价值,在全球文创领域扮演更具分量的角色,提升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网
络文学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出海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正逐步实现从内容到模式、
从区域到全球、从输出到联动的整体性转换。不少网络文学企业响应国家号召推动网文出海,利用数字技
术和互联网平台,翻译出版了大量易于让国外受众接受的网络文学作品,进一步传播中国好声音,向世界
展示了中国文化创新的魅力。
根据《白皮书》公布的数据,从网络文学出海整体规模来看,截至 2019 年底,我国向海外输出网络文
学作品 1 万余部,覆盖 40 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2020 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研究报告》,搜狐网)
材料二:
11 月 16 日,“2020 首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于上海浦东开幕。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集团副
总裁兼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发表演讲,他认为,网络文学已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文化名片,其文
化魅力和创作模式具有全球推广的市场潜力。当蜘蛛侠、钢铁侠等英雄成为世界粉丝情感载体的同时,网
络文学也通过一个个中国故事的塑造和不同文娱形式的传播,让越来越多本土 IP 破土而出,有机会成长为
饱含中华民族特色、与全球用户产生情感共鸣的文化符号。
他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推动科技助力文化交流,这是网文出海的“加速器”。阅文目前已经与世界
各地的译者组进行合作,并建立了译者招募培训体系、翻译质量把关体系、以及核心标准词库等行业标准
为了能让全球“催更”读者更快更全面地感受中国网络文学的魅力,满足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起点国际
平台已经上线 AI 翻译功能。接下来,阅文团队将基于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对网文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建立
阅文自己的内容大脑,使翻译输出更为快捷优质,提升网文出海的效率,助力国内优质网文与海外用户更
好的连接。
“回顾过去,网文出海从最初的出版授权与内容输出,到开启海外原创及输出 IP 改编成果,再到联动
各方共建全球产业链、共同进行内容培育和 IP 开发,网文出海飞跃进入新的时代”程武作出如是判断。
(摘编自《程武:网络文学已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文化名片》,《光明日报》)
材料三:
中国文学走出去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文学作品的对外交流在前互联网时代早已有之,如我国的四大名
著以及古代经书早已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世界。今天文学作品的对外交流也不是只发生在互联网上,如当
代作家莫言、刘慈欣的优秀作品都被翻译成不同文字远播海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文学“出海”只
是中国文学走出去历程中的一个部分,是一种时代特点。
仙侠、玄幻等题材的独创性,也为中国网络文学带来了新的关注度。某一类文学作品能够走向全球,
往往是时代和用户的选择。部分国外读者选择中国网络文学,看重的是仙侠、玄幻等题材的独创性。它融
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泛娱乐化的视角,营造和论释出一种互联网时代的独
特话语。例如《凡人修仙传》的内容既和神仙文化息息相关,又和海外读者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大有不同;
既满足了海外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猎奇心理,也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轻阅读特点。
(摘编自《中国网络文学借“网”出海会成为“新文化现象”吗?》人民网)
4. 下列对“中国网络文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网络文学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文化名片,而国家倡导“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为中国网络文学
发力全球市场注入了强心剂。
B. 中国网络文学在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已向 40 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输出了总计万余部的网络文学作品。
C. 近几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呈现突飞猛进、高速发展的趋势,正逐步实现从内容到模式、从区域到全球、
从输出到联动的整体性转换。
D. 中国网络文学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翻译出版了大量易于让国外受众接受的网络文学作品,
是网络文学出海的最关键因素。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网络文学可以进行本土 IP 开发,打造像蜘蛛侠、钢铁侠的经典 IP,使之成为饱含中华民族特色、
与全球用户产生情感共鸣的文化符号。
B. 中国文学走出去不是新鲜事,四大名著、古代经书早已流传海外,莫言、刘慈欣作品也远播海外,“网
文出海”只是“文学走出去”的一部分。
C. 网络文学“出海”经历了最初的“出版授权与内容输出”阶段,现在是要联动各方“共建全球产业链、
共同进行内容培育和 IP 开发”。
D. 国外读者之所以选择中国网络文学,是因为仙侠、玄幻等题材作品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泛娱乐化的视角,
营造和诊释了一种独特话语。
6. 为中国网络文学创造更广阔的海外发展空间,你有哪些建议?
【答案】4. D 5. D
6. ①国家政策扶植,国家号召企业“走出去”,扩大影响力。
②企业要推动科技助力文化交流,提供技术支持,企业间要联动各方共建全球产业链、共同进行内容培育
和IP开发,完善海外布局战略合作,提升竞争力。
③写作者立足市场需求,满足海外读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让作品增加吸引力。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相关概念的能力。
D.“是网络文学出海的最关键因素”错,于文无据。依据材料一“不少网络文学企业响应国家号召推动网
文出海,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翻译出版了大量易于让国外受众接受的网络文学作品,进一步传播
中国好声音,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创新的魅力”,并没有说“是网络文学出海的最关键因素”。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国外读者之所以选择中国网络文学,是因为仙侠、玄幻等题材作品……”错误,依据原文“部分国外
读者选择中国网络文学,看重的是仙侠、玄幻等题材的独创性。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利用
丰富的想象力和泛娱乐化的视角,营造和诠释出一种互联网时代的独特话语”,这只是国外读者选择的部
分原因。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依据原文“近年来,国家倡导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政策为中国网络文学发力全球市场注入了一针强
心剂,引导其充分发挥精品价值,在全球文创领域扮演更具分量的角色,提升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
力”,可知国家政策扶植,国家号召企业“走出去”,扩大影响力。
依据原文“不少网络文学企业响应国家号召推动网文出海,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翻译出版了大量
易于让国外受众接受的网络文学作品,进一步传播中国好声音,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创新的魅力”“网
文出海从最初的出版授权与内容输出,到开启海外原创及输出 IP 改编成果,再到联动各方共建全球产业链、
共同进行内容培育和 IP 开发,网文出海飞跃进入新的时代”,可知企业要推动科技助力文化交流,提供技
术支持,企业间要联动各方共建全球产业链,共同进行内容培育和 IP 开发,完善海外布局战略合作,提升
竞争力。
依据原文“仙侠、玄幻等题材的独创性,也为中国网络文学带来了新的关注度。某一类文学作品能够走向
全球,往往是时代和用户的选择。部分国外读者选择中国网络文学,看重的是仙侠、玄幻等题材的独创性。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泛娱乐化的视角,营造和诠释出一种互联网时代
的独特话语。例如《凡人修仙传》的内容既和神仙文化息息相关,又和海外读者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大有不
同;既满足了海外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猎奇心理,也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轻阅读特点”,可知写作者立足
市场需求,满足海外读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让作品增加吸引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祖母的刺绣
尤里·维尼楚克
在我的记忆中,祖母总在刺绣。
起初我对她绣的东西不太在意,直到有一次,我发现她把我家窗边的一裸老樱桃树绣成图案后,那裸
樱桃树竟然消失了。老樱桃树已经完全干枯,有几次祖父想砍掉它,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没见他动手。可是
现在,樱桃树不见了。
从那之后,我又陆续发现有一些其他东西也伴随着祖母的刺绣消失了。
比如说,那条曾经四处游荡的野狗。以前一到夜里,这条狗就狂吠不止,街坊邻居都诅咒它,小孩出
门得有人照看。街坊们抓过它几次,但它跑得很快,还很狡猾,每次他们都空手而归。不过现在,大家已
经有一周没见到那条野狗了。当然,它可能已经死了,也可能去了其他地方。直到有一天,在祖母绣的一
只枕头上,我看到了野狗的图案。
那时候,我就全明白了——任何东西,只要祖母把它绣下来就会马上消失。但祖母是有原则的,她从
不绣人,也不绣太阳。不该绣的东西,她决不会绣。
我忍不住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祖父。他只是耸了耸肩,说:“那又怎么样?我都知道。”
“为什么从没听你说过?”
“好吧,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祖父看着我,脸上带着温暖的微笑,继续说道:
“那时候战争刚结束,他们开始抓人,监狱里挤满了人。他们把没有受过训练、毫无准备的小伙子扔
到前线去……上帝啊,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我就是这么被抓的。你祖母不知道怎么化解悲痛,可怜地在
监狱附近排徊。一天晚上,她满怀悲伤,坐下来开始绣东西。监狱的模样在她脑中挥之不去,于是她开始
绣监狱,绣四周的围墙……关在监狱里的人哪能睡得着?我们满脑子想着心事……夜渐渐深了,牢房的墙
壁突然消失了,监狱四周的石墙也不见了,周围的一切似乎一下子都坍塌了——只剩下我们躺在一块空地
中央。我们爬起来,拼命往各处跑……没错,监狱消失了,不过那些把我们关进来的人还在。我们只好躲
起来。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监狱的消失和你祖母的刺绣有关,都以为是圣母显灵……可是过了一段时间,
我发现我们的猫不见了。我看到桌上放的刺绣,上面的图案正是我们的小猫马兹克!我脑子里闪出一个念
头。‘汉努西娅,可以把刺绣拆了吗?’她回答说:‘你到底在想什么?我辛辛苦苦把它绣好,你居然要
我拆掉它?’晦,你觉得我会听她的话吗?我拿起剪刀,把刺绣拆了。当我拔出最后一根线的时候,我听
到了‘嗬嗬’的叫声!‘瞧,’我说,‘汉努西娅,现在你遇上麻烦了!被你绣过的东西,都会马上消失。’
从那以后,她变得小心翼翼,不愿失去的东西不绣,不是故意让它消失的东西也不绣。”
后来,除了我和祖父,邻居们也知道了这个秘密。他们开始回想以前有没有得罪过汉努西娅,万一她
一生气,把自己绣成图案怎么办?其中有个邻居叫顿约,他想起曾经从我家鸡棚里偷过一只鸡,于是鼓足
勇气找我祖母忏悔,同时还带来一只鹅作为补偿。祖母看他态度十分诚恳,便宽恕了他。
没想到第二天,布斯利太太跑来找我祖母要鹅,原来顿约送的那只鹅是她家的。但是有趣的是,后来
那只鹅又被布斯利太太送回来了。她拿着鹅,对我祖母说:“汉努西娅夫人,请收下这只鹅,我求你可怜
可怜我,把我丈夫绣走吧。我快被那个酒鬼逼死了。”
我祖母最恨酒鬼,她没多加考虑就开始绣布斯利先生。一个星期还没过去,布斯利太太又带着一只鹅,
跑我家来恳求我祖母把布斯利先生还给她。
“别来烦我了。”祖母摆手让她离开。
“上帝啊,”布斯利太太开始抽泣,“我现在成了什么?寡妇也不是,女仆也不是!”
“你看起来像寡妇。”祖父说。
“哦,谁来帮我拧住鹅的脖子?”母亲问道。
“就算有一只鹅跑过来踢我屁股,我也不拆!”祖母发誓说。
“嗯,我真要动手了。”父亲扮了一个鬼脸,“我去拿刀,‘咔咔’,就解决了。”
父亲说话的时候,祖母拿出绣花布摊开放在桌上。
“不过送了一只公鹅,你的丈夫就变成刺绣了。瞧,我还特意把他的腿绣歪了,一眼就能看出他喝醉
了。现在你想让我拆了它?”祖母说。
“刀在门厅那儿的楼梯下。”祖父说。
“我丈夫没那么糟糕,”布斯利太太哀号着,“有时候,他也会去打水……去店里买牛奶……”
“嗯,”祖母朝她挥了挥手,说,“你自己来吧,别蹲下来求我!”
于是布斯利太太把刺绣拆了。
第二天,布斯利先生喝得烂醉如泥。他让家里白白损失了两只鹅,布斯利太太简直被他气疯了。
祖母把头探出窗外,喊道:“你这个中看不中用的家伙,再喝酒,我立刻就把你绣回去!大不了让你
太太再送两只鹅!”布斯利先生张嘴想说什么,但想想还是不作声为妙。
我祖母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她生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自己绣成图案。愿她在天国得到安息。
(摘编自《小小说》)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选用儿童视角来叙事。祖母“魔幻”的刺绣,引起小男孩的好奇,吸引着“我”去探寻其中的秘密,
“我”不断的有所发现,从而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B. 祖母的刺绣是有底线,有原则的。不绣人,不绣太阳。不该绣的东西,她决不会绣。祖母选择刺绣对象
的标准是:丑的、恶的、自己厌恶的和得罪过自己的。
C. 小说结尾“我祖母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仿佛是一个宣言,“她生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自己绣成
图案”具有一种仪式感,使祖母的形象具有了高度。
D. 这篇小说有一个天才的、令人惊艳的故事构思,以悲喜交加的幽默荒诞的笔触刻画人民的生存状态。其
构思和中国的神话故事《神笔马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8. 文中的祖母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分析。
9. 这篇小说让人感到既魔幻,又真实。请简要说明本小说的真实感、现实感来自哪里。
【答案】7. B 8. ①祖母心地善良,充满爱。从她绣的东西可以看出:老而干枯的樱桃树、影响人们生活
和安全的野狗、囚禁无辜者的监狱。她绣的是丑的、恶的、衰的东西,体现了祖母是向善、向美的。丈夫
被抓后悲痛,在监狱附近徘徊,体现了对家人的爱。②祖母为人谨慎,有原则。知道自己有特异功能,就
很小心翼翼。刺绣也有原则,不绣人,不绣太阳,不该绣的不绣。③祖母宽容、慈悲。祖母宽容得罪过自
己的人。祖母用刺绣调节人与人的关系:邻居夫妻关系紧张,布斯利太太的前后表现也在祖母意料之中。
祖母用自己平凡的刺绣拯救他人,同时在“我”的回忆中,祖母也“绣出”了一个大写的自己——一个普
通拯救者的形象。
9. ①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现实性。祖母的刺绣是魔幻的,但在“我”的眼里像平常
生活那样司空见惯,让人感到真实。②生活细节真实,现实感强。小说中祖父、父亲、祖母的对话,以及
布斯利太太换鹅故事等,让小说从整体魔幻中回到现实生活的细节,很真实。③人物形象的刻画真实客观,
具有现实感。祖母是一个普通的人,做的是普通的事。布斯利先生从消失到复现,好像完全没有感觉出异
常,魔幻就如同日常生活那样进行着。④情感真实。祖母的悲伤,对祖父的爱;邻居的忏悔;布斯利太太
对丈夫的怨怒等情感都是现实生活当中普通人正常真实的情感。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思想内容和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B.“自己厌恶的和得罪过自己的”错误,她不绣人,她绣布斯利先生,是因为布斯利太太的请求,为了调
解他们夫妻紧张关系;而且监狱消失了,但抓人的人没有消失。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我发现她把我家窗边的一裸老樱桃树绣成图案后,那裸樱桃树竟然消失了”“从那之后,我又陆续发现
有一些其他东西也伴随着祖母的刺绣消失了”“比如说,那条曾经四处游荡的野狗”,从文中描写祖母在
战争结束后的艰难日子里,绣走了囚禁无辜者的监狱等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从文中“但祖母是有原则的,她从不绣人,也不绣太阳。不该绣的东西,她决不会绣” “不愿失去的东西
不绣,不是故意让它消失的东西也不绣”,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从祖母用刺绣调节邻居夫妻间关系可以看出,“不过送了一只公鹅,你的丈夫就变成刺绣了。瞧,我还特
意把他的腿绣歪了,一眼就能看出他喝醉了。现在你想让我拆了它”“ 我祖母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她
生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自己绣成图案。愿她在天国得到安息”,祖母是一个宽容慈悲之人。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说的真实感体现在小说的叙述角度、叙述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上。
“在我的记忆中,祖母总在刺绣”“起初我对她绣的东西不太在意,直到有一次,我发现她把我家窗边的
一裸老樱桃树绣成图案后,那裸樱桃树竟然消失了”,小说以“我”为叙述人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
“一天晚上,她满怀悲伤,坐下来开始绣东西。监狱的模样在她脑中挥之不去,于是她开始绣监狱,绣四
周的围墙……关在监狱里的人哪能睡得着?我们满脑子想着心事……夜渐渐深了,牢房的墙壁突然消失了,
监狱四周的石墙也不见了,周围的一切似乎一下子都坍塌了—只剩下我们躺在一块空地中央。我们爬起来,
拼命往各处跑……没错,监狱消失了,不过那些把我们关进来的人还在。我们只好躲起来”,可知祖母的
刺绣是魔幻的是从“我”与祖父的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但文中“我”与祖父、祖母与布斯利太太的对话都
极具有生活气息,令人倍感真实;
“你这个中看不中用的家伙,再喝酒,我立刻就把你绣回去!大不了让你太太再送两只鹅”,祖母的形象
刻画也让人感觉仅仅是个普通人,哪怕是布斯利先生的消失与复现也并未有异常;
“那又怎么样?我都知道”“我丈夫没那么糟糕,”布斯利太太哀号着,“有时候,他也会去打水……去
店里买牛奶……”,小说的情感是真实的,从祖母祖父间的爱意,邻居的忏悔。再到布斯利太太对布斯利
先生的爱恨都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通也最真实的情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
知非常人,遂相亲附。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邓,光武见之甚欢。及王郎起兵,光武自
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从至广阿,光武舍城楼上披典地图指示禹曰
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 禹曰:“方今海内..淆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
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光武悦。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
武以为知人。从光武追贼至蒲阳,连大克获,北州略定。诸将豪杰皆劝禹径攻长安。禹曰:“不然。今吾
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未可当也。上郡、北
地、安定三郡,土广人稀,饶谷多畜,吾且休兵北道,就根养士,以观其弊,乃可图也”于是引军北至构
邑。禹所到,郡邑皆开门归附。汉中王刘嘉诣禹降。嘉相李宝据慢无礼,禹斩之。赤眉复还入长安,禹与
战,败走,至高陵,军士饥饿,皆食枣菜。帝乃征禹还,禹惭于受任而功不遂,数以饥卒微战,辄不利。
十三年,天下平定。帝以禹功高,封弟宽为明亲侯.。禹内文明,笃行浮备,事母至孝。有子十三人,各使
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帝益重之。显宗即位,以禹先帝
元功,拜为太傅,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谧
曰元侯。
10. 下列对文中画出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光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
B. 光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
C. 光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
D. 光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内,指九州全境。古代传说,天是半圆形罩在大地上,大地周围是四海,故称海内。
B. 侯,指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又可特指君主,又可指诸侯,后又泛指达官贵人。
C. 闺门,古代中央王朝的标准计时器,位于王宫附近;后一般指大户人家女子居住的内室。
D. 薨,《礼记·曲礼》中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曰亮”。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亮。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禹能知人识人。邓禹初识光武帝刘秀,便能察觉刘秀非同常人,主动亲近;他向刘秀举荐的人才也能
担当重任。
B. 邓禹有全局意识。邓禹追随光武帝,向他进言献策,分析天下的形式,光武帝听了非常高兴,让他任用
诸位将领。
C. 邓禹冷静不冲动。邓禹不愿意径直攻取长安,因为他对战争局势有独到判断,面对诸多将领的劝说,他
并不冒进。
D. 邓禹治家很有方。邓禹孝顺母亲,让每个孩子都掌握一门技艺,他对子孙的教养值得称道,可以称得上
后世榜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光武追贼至蒲阳,连大克获,北州略定。
(2)禹惭于受任而功不遂,数以饥卒檄战,辄不利。
【答案】10. A 11. B 12. B
13. (1)邓禹跟随光武帝追击贼人到蒲阳,接连获胜,北方差不多平定下来。
(2)邓禹因为接受任命但是功业不成感到惭愧,多次率领饥饿的士兵去征战,总是(陷入)不利(的局
面)。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光武舍城楼上”中,“光武”是主语,“城楼上”是“舍”的补语,“城楼上”不应该拆开,排除CD;
“今始乃得其一”中,“其一”是“得”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句子翻译为:光武住在城楼上,打
开地图,指给邓禹看:“天下的郡国这样多,如今仅得了一个,你以前说以我的谋略天下不值得平定,为
什么呢?”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侯,指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错。侯,指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让他任用诸位将领”,曲解文义。原文说“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
以为知人”,意思是(光武)当时委任派遣各位将领,大都向邓禹咨询,邓禹每次举荐的人,(职位)都能
和才能相当,光武帝认为邓禹能够了解人。所以并不是“让他任用诸位将领”。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翻译时应注意:“从光武追贼至蒲阳”,省略主语“邓禹”;“克”,战胜;“略定”,平定。
第二句翻译时应注意:“惭”,意动用法,以……为惭愧,认为惭愧;“遂”,成功;“数”,屡次,多
次。
【点睛】参考译文:
邓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人。十三岁时,能背诵《诗经》,到长安跟人学习,当时光武帝也在京师求
学,邓禹虽然年纪小,但他见到光武帝,就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亲近。等听说光武帝平
定黄河以北,立即驱马向北渡过黄河,在邺县追上光武帝。光武帝见到他非常高兴。等到王郎起兵,光武
帝从蓟县到达信都,派邓禹募集逃命的人,共得到几千人,命令邓禹亲自率领这支队伍,另行攻取乐阳。
又跟光武到广阿,光武住在城楼上,打开地图,指给邓禹看:“天下的郡国这样多,如今仅得了一个,你
以前说以我的谋略天下不值得平定,为什么呢?”邓禹说:“现在国内混乱,人们思念明君,就像婴儿思
慕慈母一样。古代兴大业得天下的,在于德的厚薄,而不是土地的大小。”光武很高兴。(光武)当时委任
派遣各位将领,大都向邓禹咨询,邓禹每次举荐的人,(职位)都能和才能相当,光武帝认为(邓禹)能够
了解人。(他)跟随光武帝到蒲阳追击贼人,接连获胜,北方差不多平定下来。诸将豪杰都劝邓禹直接攻长
安。邓禹说:“不能这样,现在我部众虽多,但能打仗的却少,前方没有可依赖的积蓄,后方也没有可供
转运的资财。赤眉军刚刚攻取长安,财富充实,士气锐不可挡。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地广人稀,谷米
牲畜多,我们暂时在北道修整士兵,转移士兵到粮食多的地区,以观察赤眉军的弱点,才可以设法进攻他
们哩!”于是率领军队向北到 邑。邓禹所到之处,郡县都打开城门归附。汉中王刘嘉到邓禹处投降。刘
嘉相李宝傲慢无礼,邓禹把他杀了。这时赤眉军再次还入长安,邓禹与之战,失败逃跑,到了高陵,军士
饥饿,都吃枣吃菜度日。皇帝于是召邓禹回来,邓禹因为接受任命但是功业不成,感到惭愧,多次率领饥
饿的士兵去征战,总是(陷入)不利(的局面)。建武十三年(37年),天下平定,皇帝因为邓禹功高,
封邓禹弟邓宽为明亲侯。邓禹内尚文明,行为忠厚淳朴而且周密,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有十三个孩子,让
他们各掌握一门技艺。整饬家规,教养子孙,都可以成为后世的楷模。一切用度都取之于封地赋税,不置
办私人产业,不谋私利。因此光武帝更加尊重他。显宗登位,因为邓禹是先帝的大功臣,拜他为太傅,他
很受皇帝的尊重和宠爱。过了一年多,卧病在家,显宗好几次亲自登门慰问,把他的两个儿子提拔做郎官。
永平元年,邓禹五十七岁去世。谥号元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听宋宗儒摘阮①歌(节选)
黄庭坚
手挥琵琶送飞鸿,促弦聆醉惊客起
寒虫催织②月笼秋,独雁叫群天拍水
楚国羁臣③放十年,汉宫佳人④嫁千里
深闺洞房语恩怨,紫燕黄鹂韵桃李。
楚狂行歌惊市人,渔父絮⑤舟在霞苇
问君枯木著朱绳,何能道人意中事?
【注】①阮:即阮咸,一种形似琵琶的乐器,相传为西晋音乐家、文学家阮咸所创制。摘(tì):弹奏。②
催织:即促织。③楚国羁臣:指屈原。④汉宫佳人:指王昭君,据说她出塞时曾携带琵琶,马上弹奏。⑤
絮( ráo):通“挠”。本指船桨,这里是以桨划船。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写宋宗儒弹奏阮咸,让人如临其境,聆听到动人音乐,感受到演奏者高超的技艺。
B. “手挥”写宋宗儒弹奏动作,“送飞鸿”暗含弹琴者的思想感情,引出具体的音乐场面描写。
C. “深闺洞房语恩怨”写音乐的凄凉伤感;“紫燕黄鹏韵桃李”表现的是音乐的悦耳宜人。
D. “枯木著朱绳”是抑,写阮咸的貌不惊人;“道人意中事”是扬,写宋宗儒用它弹奏佳曲。
15. 这首诗描写音乐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比喻。“寒虫”两句,以虫禽之声取喻,写乐声辽远清幽,有海阔天空之感;“深
闺”两句,像深闺洞房里倾诉儿女恩怨,写乐曲的缠绵,像紫燕黄鹂传达桃李的韵味写乐曲的悦耳。②侧
面描写。“促弦聒醉惊客起”,急音繁响使醉客也惊起,从侧面写出音乐的强烈效果。③用典:通过一些
有特色的典故(屈原放逐、昭君出塞、楚狂笑歌、渔父驾舟)来描摹音乐形象引起的联想,从而达到了视、
听俱存,感受丰富的艺术情境。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炼句的能力以及鉴赏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C.“‘深闺洞房语恩怨’写音乐的凄凉伤感”错。“深闺洞房语恩怨”,意思是像深闺洞房里倾诉儿女恩
怨,其中传达的是最和谐、最深情的人间之声,“深闺洞房语恩怨”写出了音乐的缠绵,而非“凄凉伤感”。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寒虫催织月笼秋,独雁叫群天拍水”,写音乐声像蟋蟀催人纺织月笼秋,像孤雁呼唤同伴天拍水,运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声写声,把音乐声比喻成蟋蟀催人纺织的声音以及孤雁呼唤同伴的声音,以虫禽之
声取喻,写出了乐声的辽远清幽,给人以海阔天空之感。“深闺洞房语恩怨,紫燕黄鹂韵桃李”,写音乐
声像深闺洞房里倾诉儿女恩怨,像紫燕黄鹂传达桃李的韵味,也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深闺洞房语恩
怨”,写出了乐曲的缠绵,“紫燕黄鹂韵桃李”,写出了乐曲的悦耳,读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促弦聒醉惊客起”,写急音繁响使醉客也惊起。此处不直接描写音乐动人,而是借用醉客惊起来侧面烘
托音乐的动人,是侧面描写,从侧面写出音乐产生的强烈效果,读来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楚国羁臣放十年”,运用屈原放逐的典故;“汉宫佳人嫁千里”,运用昭君出塞的典故;“楚狂行歌惊
市人”,运用“楚狂笑歌”的典故;“渔父絮舟在霞苇”,运用渔父驾舟的典故。诗歌通过这些有特色的
典故来描摹音乐形象,使人引起联想,从而达到了极强的视、听效果,令人如同身临其境,感受丰富的艺
术情境,给人以美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辛卜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描绘阿房宫绵延百里,高耸入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杜宇”“杜鹃”这一意象来表现愁绪进而凸显蜀道之险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3)诸葛亮的《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写出了当时的国家处于危机的形势。
【答案】 (1). 覆压三百余里 (2). 隔离天日 (3). 又闻子规啼夜月 (4). 愁空山 (5). 今天下
三分 (6). 益州疲弊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字:覆、愁、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护国寺、大白兔、张小泉……这些 的老字号是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对许多人来说有着
特殊意义。但是时代在变,许多老字号却有些跟不上变化步伐。根据有关的数据统计,商务部认定的 1128
家中华老字号,只有 10%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40%能维持盈亏平衡,剩余 50%都是 或者持续亏
损。
老字号往哪儿变?变成什么样?这些都是问题。老字号不缺老主顾,缺的是新主顾。新主顾是谁?年
轻人。更多年轻人只有知道老字号,喜欢上老字号,老字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焕发新气象。比如,老
字号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模式。直播带货、饥饿营销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模式,很多老字号并不
擅长。一些老字号沉溺于闭门造车, 传统套路,依靠 ,无法在年轻人中形成广泛
的影响力。对老字号来说,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触“网”,运用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手段增强推广和
营销,把老字号的优势和特点通过互联网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熟知。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耳闻则诵 惨淡经营 坚守 口耳相传
B. 耳熟能详 惨淡经营 固守 口口相传
C. 耳闻则诵 苦心经营 坚守 口口相传
D. 耳熟能详 苦心经营 固守 口耳相传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更多年轻人只有知道老字号,喜欢上老字号,老字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焕发新生机。
B. 只有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老字号,喜欢上老字号,老字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焕发新生机。
C. 只有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老字号,喜欢上老字号,老字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迸发新气象。
D. 更多年轻人通过知道老字号并喜欢上老字号,老字号就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呈现新气象。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杨二嫂曾经坐在豆腐店里,被称为“豆腐西施”。
B. “大山,我来了!”他兴奋地站在山顶喊着。
C. 今年 11 月 11 日,“双十一”迎来了第十个年头。
D. 散文的“形”,主要指选材和行文的方式。
【答案】17. B 18. B 19. D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形容很熟悉。耳闻则诵:听过就能背出来,
形容记忆力强。从语境看,强调的是这些老字号是人们都熟悉的,应选择“耳熟能详”。
第二空处,惨淡经营:指亏心费力地从事某种事业。苦心经营: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或进行艺术构思。从
语境看,强调费劲,应该用“惨淡经营”。
第三空处,固守:主观固执地遵循。坚守:坚决守卫,坚持守护。从语境看,强调的是不知改变创新,应
选“固守”。
第四空处,口口相传:不著文字,口头相传。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强调代际传承。从语境看,
要表达的是广泛传播,而不是一代一代往下传,应选“口口相传”。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关联词语放置位置不当,句子中关联词语“只有”“才”分别连接不同的主语,
关联词语“只有”应放在第一个主语之前,排除 AD;二,搭配不当,句子中“迸发新气象”动宾搭配不当,
应为“呈现新气象”或“焕发新生机”,排除 C。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原文中“网”双引号的作用是表强调。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引用;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强调。
故选 D。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机械的重复练习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进行记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的遗忘曲
线”理论,表明遗忘并不是均匀的进程。遗忘在最初时速度比较快,_______。艾宾浩斯发现,相比于集中
的大量重复练习,非连续性的间隔练习会使我们的记忆保存得更好。研究发现,睡眠在两次记忆间隔的时
间中也参与了保存记忆的过程。相较于学习后保持清醒的人,间隔了一段睡眠时间的那些人能够记住更多
学习内容。换句话说,_______。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睡眠时我们大脑中的记忆信息并不是静止
的,_______。在睡眠中,大脑中的海马体会再次激活,使得我们的学习记忆得到重现,从而加深之前的记
忆。
【答案】 (1). 但在之后的过程中会逐渐变慢 (2). 睡眠加深了(或有助于)我们的记忆 (3). 而是
处于运动中(或动态过程)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本段主要介绍了“记忆”的相关内容。
第一空,根据前文“遗忘在最初时速度比较快”,可推知以后的速度,即“遗忘在之后的过程中会逐渐变
慢”。
第二空,根据空前“换句话说”可知是对前面内容的转述。根据前面“研究发现,睡眠在两次记忆间隔的
时间中也参与了保存记忆的过程。相较于学习后保持清醒的人,间隔了一段睡眠时间的那些人能够记住更
多学习内容”,可知填入“睡眠加深我们的记忆”。
第三空,根据前文“睡眠时我们大脑中的记忆信息并不是静止的”,可推知和“静止”相反的“运动”状
态,睡眠时我们大脑中的记忆信息处于运动中的,即“而是处于运动中”。
注意字数限制。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80 个字。
据悉,国家医保局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研发了医保电子凭证。截至目前,河北、上海、浙江、
福建、山东、安徽、四川等 29 省份医保电子凭证已在医院药店开通使用,预计年底可在全国所有省份开通
使用。国家医保局正组织各级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对服务事项进行摸底排查,确保医保服务坚持传统服务方
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同时,针对参保登记、异地就医备案、门诊慢特病病种待
遇认定、医疗费用手工报销等老年人等群体办理的高频事项,指导地方尽快出台一批便民、利民举措,发
挥线下等传统服务方式兜底作用,同步提升线上服务对老年人的适用性,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医疗保障服
务。
【答案】国家医保局研发了医保电子凭证。预计年底可在全国所有省份开通使用。医保服务坚持传统服务
与智能化服务并行的方式。解决老年人等群体数字化适应问题。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第一句是新闻主题事件,“据悉,国家医保局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研发了医保电子凭证”,即“国
家医保局研发了医保电子凭证”;
第二句是具体使用情况,“截至目前,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山东、安徽、四川等 29 省份医保电子凭
证已在医院药店开通使用,预计年底可在全国所有省份开通使用”,即“预计年底可在全国所有省份开通
使用”;
第三句解释具体情况及其后续保障工作,“国家医保局正组织各级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对服务事项进行摸底
排查,确保医保服务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即“医保服务坚持
传统服务与智能化服务并行的方式”;
第四句针对特殊情况的解决办法,“同时……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医疗保障服务”,即“解决老年人等群
体数字化适应问题”。
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快递小哥李庆恒“火”了,作为浙江省杭州市评定的“高层次人才”,他获得了政府 100 万元
购房补贴。1995 年,李庆恒出生于安徽阜阳,来杭州从事快递工作 5 年。从最初的后台客服,到转运中心
转运员,他凭着一股激情和韧劲练就一身绝技,对全国邮编、区号、航空代码烂熟于心,任意念一个快件
上标注的号码,就能精准无误分拣到位,把普通的工作做到了极致。2019 年,在浙江省第三届快递职业技
能竞赛中,他赢得第一名,获颁省级“技术能手”奖状,并享受相应人才待遇。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成功永远青睐奋斗者
干一行,爱一行,说起来简单,做好不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快递员李庆恒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真谛,在平凡岗位绘就了出彩人生,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成功
永远青睐奋斗者。
奋斗是幸福的,战胜困难也是幸福的。惧怕困难、不积极作为,是不会感到充实和快乐的。现实中,
有很多人不愿付出,喜欢躲在“舒适区”里。殊不知,困难不排除,瓶颈不破解,事业就难以开新局,也
无法收获成功的喜悦。
拼搏奋斗的人,首先要对职业葆有尊重和热爱。为了记住邮政编码、电话区号、航空代码等信息,李
庆恒每天早起背记一个多小时;为强化记忆,每当看到汽车车牌,都会把相关城市信息在脑子里过一遍。
数据上“信手拈来”、业务上“胸有成竹”,凭借汗水和艰辛凝聚成出色的职业素养,过硬的专业技能,
李庆恒称得上“高层次人才”。
干好一件事容易,干到极致则需要更多耐心、细心和匠心。和快递员李庆恒一样值得人们敬仰的人还
有很多。“蓝领院士”韩利萍,为确保火箭发射精准入轨,二十多年如一日,以“毫厘”见成败;“大国
工匠”鹿新弟,每天忍受着柴油机发出的 100 多分贝噪声,三年完成上千次试验,成为名副其实的“发动
机医生”。历数成大器者,都有着超出常人的执着和付出。在他们心中,这个过程有艰辛、有牺牲,但更
多是在坚守中享受、在奋斗中成长。就像鹿新弟所说,“噪音”是最动听的音乐。
现在很多人鼓吹阶层固化,说一生下来,就基本就可以看到自己要过一辈子什么样的生活了,上升的
通道被堵死,不可能插队,也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快递小哥李庆恒的案例生动的说明了,草根一族
只要努力,一样可以让自己体验人生的甘甜和成为家人的骄傲。
奋斗之后有辉煌,拼搏绘就出彩人生。追求事业进步没有捷径,关键在于不怕困难、不忘奋斗,持久
攻关、永不懈怠。只要坚持事不避难、迎难而上,勇于打硬仗、扛重活,就能享受到奋斗的快乐、成功的
荣耀。
机遇属于有梦想的人,成功永远青睐奋斗者。我们相信更多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必定能活出不一
样的人生,绽放出不同的精彩。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次作文主要由一则实事材料构成。材料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快递小哥李庆恒的事迹:他被评定为
“高层次人才”,获得政府 100 万元购房补贴;他练就一身绝技,对全国邮编、区号、航空代码烂熟于心;
他在浙江省第三届快递职业技能竞赛中赢得第一名,获颁省级“技术能手”奖状。作文要求我们结合自己
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本次作文立意应该并不难,我们可以从快递小哥李庆恒的角度立意,颂扬他的
满怀激情、奋斗、拼搏、不服输的精神……,也可以从国家政府对待人才的角度立意,重点写应该尊重人
才,重视人才,人才无差别等。
【立意】1.“平凡”做到极致,即为“不凡”;
2.满怀激情,创造不凡;
3.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等等。
【素材】1. “李庆恒们”的成功,离不开国家对人才的大力扶持。李庆恒说,自己没有学历,感觉和人才
搭不上边,正是有了好政策,才让不敢想的事情变成现实。从 2015 年开始,杭州创新评价方式,将包括快
递员在内的很多一线基层工作者纳入高层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并享受相应人才礼遇。目前,已累计认定
17613 名高层次人才,几乎涵盖各行各业。
2. 现在社会是个公平的社会,给年轻人成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与国家重视人才,对人才的扶持和
奖励的措施是分不开的。杭州是个充满活力,让年轻展现才华的城市,当然其他城市也是。但需要你自己
的努力和专注于某一行业持续不断的精进。作为快递分拣员的李庆恒练就了一个本事:无论快件上标的是
城市、区号、邮编还是航空代码,他都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分拣。给工作带来高效率,有可能一个人的效率
是别人的两倍。这是归结于他干一行爱一行,为做好工作全力付出的结果。这样的员工哪个公司不喜欢。
3. 行行出状元,但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细心。分拣员李庆恒从事快递分拣工作 5 年,有很多的年轻人可能耐
不住了,但他抓铁有痕,精心专业,把自己的业务工作摸了门儿精。所以现在的年轻人,不要抱怨自己的
行业不好,而要反问自己是否足够的努力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