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ID:691416

大小:90.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5-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三阶段性适应训练考试 语文试题 2021.0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 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伴随 1986 年两个祭祀坑的发掘达到高峰。出土的青铜人像、青铜神 树、黄金面具、黄金权杖等文物,构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风貌。2019 年,考古学者在三星堆又发现多个祭祀 坑,并于近期展开了全面的考古发掘。全世界再次为之震惊,这一发现也引发了人们更多的热议与思考。 无可否认,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是世界级的考古发现,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曾经指出,“三星堆发现的 重大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估计。实际上,这一发现在世界学术史上的地位,完全可以与特洛伊或者尼尼 微相比”,“它的价值和作用应当站在世界史的高度上来认识”。这是对三星堆文明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 极其深刻的阐释。众所周知,特洛伊和尼尼微在早期欧洲文明起源过程中都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遗址, 它们的发现和发掘,对于整个西方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形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三星堆文明的发现, 不仅改写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三星堆文明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独特的贡献。在以往的传统学术观念中,夏、商、周三代 文明所代表的中国青铜时代文明,其最为基本的文化特征,是以青铜礼器为中心形成的一整套代表国家权 力与等级秩序的礼仪制度。中原文化中以“列鼎”制度为代表的青铜礼器,据《仪礼·士冠礼》《礼记·礼 器》等文献记载,大体上可分为五等,即天子九鼎八簋,卿大夫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或一鼎, 士以下不得用鼎。地下的考古发现证明,这一制度的具体实施在商、周时代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有所差 异,但总体上与文献记载可以互证。这一青铜礼器制度的形成,不仅是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标志,而且对 整个东亚早期文明体系的形成也具有深远影响。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则显示出,中原地区形成的这套礼器制 度也影响到遥远的古蜀地区。从两个祭祀坑中出土的 112 件青铜器中,便有尊、瓿等礼器的存在,而且在 器形和纹饰上也模仿了中原青铜器。但与之同时,三星堆还存在着以黄金权杖、青铜神像等来象征等级与 权力的另一套体系。这就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内涵,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除 了中原地区严整、规范的青铜“列鼎”所代表的礼仪制度之外,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还有着与欧亚大陆 青铜时代相类似的表达社会权力、等级的另样方式,这使传统的中国青铜时代文化面貌有了巨大的改观。 三星堆文明具有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特质,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烂结晶。如上所述,以我国 黄河流域为中心形成的商周青铜文明,不仅辐射影响到整个早期中国,也同时影响到历史上的“东亚文化 圈”。但是,在这个固有的青铜文明体系中,三星堆很显然注入了诸多新的文化因素;它一方面既有中原 青铜文明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器物,同时又出现了青铜神像、黄金权杖等诸多以往在东亚青铜文明体系中 所罕见的新事物。而这些事物,在古代中亚和西亚青铜文明之中却并不鲜见。正因为如此,三星堆文明很 可能在传统的中原文明和地域性显著的巴蜀文明的基础之上,还广泛地吸收了来自周边其他古代文明的某 些因素并融为一体,从而同时具有东、西方文明的特点,成为中华大地上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成果。 (摘编自霍巍《三星堆祭祀坑发掘的世界性意义》) 材料二: 三星堆文明是在土生土长的古蜀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殷商文化因素,又吸收了域外古老文明因 素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文化体系。它是与中原文明既有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又一文化中心。 那么,三星堆的古蜀先民是通过什么路径与中原地区交流的呢?通过对出土青铜器物的比较研究,考 古学家李学勤先生认为:“以中原为中心的商文化向南推进,经淮至江,越过洞庭湖,又溯江穿入蜀地。 这很可能是商文化通往成都平原的一条主要途径。”三星堆不少青铜器和湖北、湖南所出类同,就是很好 的证据。此外,纹饰是青铜器物的一种语言,通常表达着器物的文化性质和特点。很多学者注意到三星堆 出土青铜器在形制、纹饰、工艺等方面与长江中游和陕南等地出土青铜器的相似之处。 除了长江流域,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交流,经由汉中之地、陇蜀之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西 周初武王伐纣,联合西土八国会师牧野,古蜀王派兵参与征伐就是通过这一途径。在开凿金牛道之前,古 蜀国北面的交通显然早已存在,古蜀人使用栈道的历史可能远比见诸文字记载的久远。在陕西成固出土的 铜器物群中,既有属于殷商文化的器物,如鼎、尊、罍、瓿、簋、戈、钺等;又有属于早期蜀文化的器物, 如青铜面具、铺首形器,以及陶器中的尖底罐等。 三星堆文明和域外文明如何交流互动?其实,除北方丝绸之路外,从成都出发通向古印度的“南方丝 绸之路”,早在殷商时代已具雏形。这条从成都出发,经雅安、西昌、云南到达印度的通商古道,史称“蜀 身毒道”,它总长约 2000 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它历经沧海桑田、人事兴亡却从未断绝。 一代又一代的商人,驱赶马匹,驮着蜀地的丝绸和邛杖,穿行在密林小径,到达东南亚的掸国(今缅甸) 与南亚的身毒(今印度),换回金、贝、玉石、琥珀、琉璃。而来自蜀地的丝绸和邛杖,则一路向西,再从 印度翻山渡海抵达中亚,直至地中海沿岸。“蜀身毒道”曾不为众人所知,直到上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外 学者相继论证了它的存在和重大作用之后,这条古代亚洲的大动脉才为世人注目,并被命名为“南方丝绸 之路”。 (摘编自白路《满天星斗,三星堆光彩夺目》)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学勤认为三星堆是可以和特洛伊、尼尼微相媲美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遗址,应站在世界史的高度上认 识其价值。 B. 以“列鼎”制度为代表的中国青铜礼器制度不仅是中国文明形成的标志,而且对东亚早期文明体系的形 成具有深远影响。 C. 三星堆出土的尊、瓿等礼器,证明当时中国大地上除了青铜礼器制度外,还有另外一套象征等级与权力 的体系。 D. 蜀身毒道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具雏形,是贯穿古代亚洲的大动脉,也是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动的 主要通道。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三星堆出土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了解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动情况。 B. 三星堆文明兼具东西方文明的特点,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风貌,成为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例证。 C. 陕西成固出土的青铜器既有殷商文化的器物,又有早期蜀文化的器物,这说明成固曾经是商蜀贸易中心。 D. 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蜀地的丝绸、邛杖等商品可以远销至印度,甚至中亚、地中海沿岸等地区。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三星堆文明对外交流的佐证的一项是( ) A. 尔来四万八干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B. 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扬雄《蜀王本纪》) C. (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常璩《华阳国志》) D. 蜀王始曰蚕丛,次曰伯雍,次曰鱼凫。(欧阳询《艺文类聚》) 4. 两则材料都围绕“三星堆文明”进行阐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5.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 【答案】1. A 2. C 3. C 4. ①材料一侧重阐述三星堆文明的世界性意义,指出三星堆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有独特的贡献, 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②材料二侧重阐述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动的路径,指出三星堆文明 通过水陆两条途径和中原文明交流,通过丝绸之路和域外文明交流。 5. ①论证结构严谨。文段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最后总结。②论点与论据高度统 一,以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作为论据,有力地证明观点。③论证充分。运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 证方法,增强说服力。④论证语言科学严谨。列举数字使论证语言准确;运用“大体上”“总体上”等词 语使论证语言严谨。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以‘列鼎’制度为代表的中国青铜礼器制度不仅是中国文明形成的标志”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 “这一青铜礼器制度的形成,不仅是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标志”,“早期文明”只是“文明”的初始阶段, 不能等同于“文明”。 C.“三星堆出土的尊、瓿等礼器,证明……还有另外一套象征等级与权力的体系”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 的是“三星堆还存在着以黄金权杖、青铜神像等来象征等级与权力的另一套体系”。可见“尊、瓿等礼器” 不能证明“有另外一套象征等级与权力的体系”,能证明还有“另外一套象征等级与权力的体系”的是黄 金权杖、青铜神像等物。 D.“也是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动的主要通道”说法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三星堆文明和域外文 明如何交流互动?……这条从成都出发,经雅安、西昌、云南到达印度的通商古道,史称‘蜀身毒道’”。 可见蜀身毒道是三星堆文明和“域外文明”交流互动的通道,而非“其他文明”。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这说明成固曾经是商蜀贸易中心”说法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交流,经由汉 中之地、陇蜀之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在陕西成固出土的铜器物群中,既有属于殷商文化的器 物……又有属于早期蜀文化的器物”。可见,陕西成固出土的青铜器既有殷商文化的器物,又有早期蜀文 化的器物,只能说明经由汉中之地、陇蜀之间是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交流途径,不能推断出“成固曾经 是商蜀贸易中心”。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A.突出蜀地的闭塞,不能作为三星堆文明对外交流的佐证。 B.写蜀人对望帝的思念,与对外交流无关。不能作为三星堆文明对外交流的佐证。 C.介绍了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黄帝为儿子昌意娶蜀山氏的女儿的故事,这说明三星堆文明在古蜀文化的基 础上,也能够吸收到中原殷商文化因素。能作为三星堆文明对外交流的佐证。 D.介绍历代蜀王,与对外交流无关。不能作为三星堆文明对外交流的佐证。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比较、辨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第 1 段介绍了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第 2 段介绍了三星堆文明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和影响:不仅 改写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第 3 段介绍了三星堆文明对于中华文 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独特的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内涵,使传统的中国青 铜时代文化面貌有了巨大的改观;第 4 段根据三星堆中发掘出的文物,总结了三星堆文明具有东、西方文 明的许多共同特质,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烂结晶。因此,材料一第 2、3、4 段都阐述了三星堆文明的 世界性意义。故材料一侧重叙述的内容是三星堆文明的世界性意义,指出三星堆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 形成有独特的贡献,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 材料二第 1 段阐述了三星堆文明的对外交流:吸收了中原殷商文化因素和域外古老文明因素。第 2 段指出 了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交流的第一条途径:向南推进,经淮至江,越过洞庭湖,又溯江穿入蜀地。第 3 段指出了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交流的第二条途径:经由汉中之地、陇蜀之间。第 4 段指出了三星堆文明 和域外文明交流互动的途径:从成都出发通向古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因此,材料二第 2、3、4 段具 体地指出了三星堆文明与殷商文明、域外文明交流的途径。故材料二侧重阐述的是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 交流互动的路径,指出三星堆文明通过水陆两条途径和中原文明交流,通过丝绸之路和域外文明交流。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从论证结构上来看,这一段开头先提出观点“三星堆文明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独特的贡献”, 接下来从阐释传统学术观念中中国青铜时代文明的基本文化特征和重大意义、三星堆的考古结果显示中原 地区形成的这套礼器制度也影响到遥远的古蜀地区、三星堆还存在着以黄金权杖、青铜神像等来象征等级 与权力的另一套体系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最后进行总结“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文 化内涵”。可见,这一段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证严谨。 从论据的使用上看,这一段的论据有文献——“据《仪礼·士冠礼》《礼记·礼器》等文献记载”,有考古 发现——“尊、瓿等礼器”“黄金权杖、青铜神像等”。文献记载为青铜礼器制度是中国青铜时代文明最 为基本的文化特征这一分论点提供有力佐证;考古发现为青铜礼器制度也影响到古蜀地区和存在表达社会 权力、等级的另样方式的论点。论点与论据高度统一,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从论证方法上看,这一段运用了引用论证:“据《仪礼·士冠礼》《礼记·礼器》等文献记载,大体上可分 为五等,即天子九鼎八簋,卿大夫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或一鼎,士以下不得用鼎”。运用了 对比论证:“在以往的传统学术观念中”“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则显示出”;将不同的学术结果作对比,论 证了青铜礼器制度也影响到古蜀地区的观点。论证充分,增强了说服力。 从语言表达上来看,这一段的论证语言科学严谨。“112 件青铜器”,列举数字,使论证语言准确清晰;“大 体上可分为五等”“总体上与文献记载可以互证”,语言严谨,没有绝对化的表述,使论述显得科学客观、 真实可信。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太阳吟① 闻一多 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 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又加他十二个时辰底九曲回肠! 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 烘干了小草尖头底露水, 可烘得干游子底冷泪盈眶? 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 省得我受这一天天底缓刑, 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 太阳啊——神速的金乌——太阳! 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 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 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 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 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 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 唉!我也憔悴的同深秋一样! 太阳啊,奔波不息的太阳! 你也好象无家可归似的呢。 啊!你我的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 太阳啊,自强不息的太阳! 大宇宙许就是你的家乡罢。 可能指示我我底家乡底方向? 太阳啊,这不像我的山川,太阳! 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 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太阳啊。生命之火底太阳! 但是谁不知你是球东半底情热, 同时又是球西半底智光? 太阳啊,也是我家乡底太阳! 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 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 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 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 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 注:①作于诗人 1922 年在美国留学期间。 文本二: 在中国传统诗歌里,“太阳”大多作为自然背景中的一个有机元素存在,是自然整体性质的一个符号, 并未取得与抒情主人公的平等地位。曾经热衷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闻一多抛弃了这个传统,他将“太阳” 从宇宙中抽取出来,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对话,宇宙对于太阳,倒仿佛是它难以返回的“家乡”, 这种取象、立象方式,无疑是对中国诗歌传统的一大开拓性贡献。 6.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写太阳“刺得我心痛”,诗人清晨醒来,怨恨太阳惊扰了自己的乡梦,让自己陷入苦痛之中。 B. “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诗人身在异国,遥想北京秋天的景象,凸显对家乡的思念。 C. “你也好象无家可归似的呢。”诗人把太阳视为同病相怜的知己,向它倾吐自己内心的苦恼。 D. 太阳兼有“球东半底情热”与“球西半底智光”,诗人由物悟理,有了太阳的慰藉,便觉他乡是故乡。 7.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十二节,每节三句,一韵到底,有整齐的建筑美和极富和谐的音乐美,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B. “可烘得干游子的冷泪盈眶?”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反问,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游子心情,增强了感染力。 C. “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是视觉与听觉、静与动、实与虚的完美结 合。 D. “六龙骖驾”“神速的金乌”以远古神话再现太阳的风采,丰富了诗歌意象,拓展了诗歌意境。 8. 如何理解“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的含意? 9. 文本二说诗人将“太阳”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对话”,请结合文本一谈谈诗歌是如何体现这 一特点的。 【答案】6. D 7. C 8. ①“不在地下”指诗人有乡而不能回,“在天上”指诗人将太阳当作故乡。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 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9. ①诗人以太阳为抒情对象,不再单纯将太阳作为自然背景中的一个元素;②诗人将太阳拟人化,把太阳 视为使者、知己等,使太阳具有独立的个性和活泼的生命;③运用第二人称,以呼告方式与太阳平等对话, 直接倾诉情感。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D.“便觉他乡是故乡”说法错误。诗人说太阳兼有“球东半底情热”与“球西半底智光”的意思是,太阳 已经不再是世界的旁观者,它本身也由这个世界的基本元素组成,带着东方或者西方的气质与修养,当然, 也必定包含着“我家乡”的属性。因此,这是诗人将心目中的故乡凝聚成某种精神的化身投射到了太阳身 上,而并不是“便觉他乡是故乡”。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C.“实与虚的完美结合”说法错误。“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是诗人把 太阳引为了同病相怜的知己,开始向它倾吐自己的种种烦恼,细细地讲述着自己对美国社会的感受,都是 虚写,没有实写。因此,并非“实与虚的完美结合”。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从诗句的内容上理解,这首诗写于诗人 1922 年在美国留学期间,结合诗歌的第 11、12 节分析,诗人离乡 万里,但想到“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因此“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诗人将太阳认作“家 乡”,象崇拜家乡一样崇拜太阳;这是诗人将心目中的故乡凝聚成某种精神的化身投射到了太阳身上。于 是,每当太阳升起,也仿佛就是故乡的来到。所以,“不在地下”指诗人有乡而不能回,“在天上”指诗 人将太阳当作故乡。 从诗句的情感上理解,诗人说自己的家乡“在天上”,也就是将太阳看作了家乡;说“往后我看见你时, 就当回家一次”,这是诗人将浓厚的思乡之情寄托在外物上的表现,反映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刻骨的 思乡之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从抒情上来看,诗人先是将太阳看着“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烘不干“游子底冷泪盈眶”、不能“五 年当一天跑完”的让人埋怨的对象;然后由太阳公转的客观规律,想到要是“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 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又进一步想到太阳就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我家乡来的”,于是与太阳 互相认同,从而向太阳倾诉“这不像我的山川”“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 凉”。这是把太阳当成了倾诉对象,像它倾吐衷肠。最后诗人更是干脆将太阳认作是自己的故乡:“此刻 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可见,诗人以太阳为抒情对象,抒发着自己对祖 国和家乡的强烈思念之情,不再单纯将太阳作为自然背景中的一个元素。 从修辞手法上来看,诗歌主要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说太阳“又逼走了”游子的梦,“奔波不息”,和自己 的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在第 5、6 节里,诗人将太阳当作是东方、家乡来的使者,当作是故乡的来客, 迫不及待地向它打听消息“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诗人认为 太阳奔波不息,和自己“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在第 9 到 12 节里,诗人更是将太 阳视为知己,向它倾诉心声:“这不像我的山川”“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 凉”。可见,诗人将太阳拟人化了,使太阳具有独立的个性和活泼的生命。 从诗歌人称上来看,诗歌将太阳呼作“你”,采用第二人称,充分调动情感,诗人自然就成了抒情的主体, 便于以呼告的方式与太阳平等对话,向太阳发问,对太阳诉说心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谦,字延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 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 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 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初,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 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 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十四年秋,也先大入寇,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 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 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 国无衅,滋欲乞和,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 帝顾而改容曰从汝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 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徐珵以议 南迁,为谦所斥。至是改名有贞,稍稍进用,尝切齿谦。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谦不得逞, 亦不乐谦。景秦八年正月壬午..,亨与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下狱。诬谦等与黄竑构邪 议,更立东宫;又与太监王诚等谋迎立襄王子。都御史萧惟祯定谳,处极刑。丙戌改元天顺,丁亥谦弃市..。 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 /从汝/ B. 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 /从汝/ C. 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 /从汝/ D. 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 /从汝/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扈跸,扈,随从;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文中指于谦跟随皇帝征伐。 B. 北狩,指到北方狩猎或向北进军,文中是皇帝被掳到北方的委婉说法。 C. 壬午,文中指某一日,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的三十个单位记录日序。 D. 弃市,指在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并将尸体弃置街头示众的一种刑罚。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谦巡视地方,一心为民办事。他巡视江西,昭雪冤囚;奏报陕西祸害百姓的官吏;巡抚河南山西,注 重调查,积极建言。 B. 于谦反对南迁,尽心守卫京师。他极力反对徐理南迁的建议,认为京师是国家根本,不应重蹈宋朝的覆 辙,应尽心守卫。 C. 于谦性格刚直,受到权贵怨恨。他轻视怯懦的大臣及勋旧贵戚,对他不满的人很多;徐理和石亨也出于 不同原因怨恨他。 D. 于谦清正廉洁,堪为官员表率。他奉行节俭,住宅简陋却没有接受皇帝赏赐的府第;被抄家时,家中没 有多余的钱财。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 (2)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谦不得逞,亦不乐谦。 14. 于谦被判处极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D 11. C 12. D 13. (1)太监王振刚刚掌权,恰巧有一个姓名像于谦的御史,曾经忤逆王振。 (2)石亨本来因为违犯法律被削职,于谦请求宽恕并且任用他,他畏惧于谦不敢放纵,也不喜欢于谦。 14. 于谦被诬陷谋划重立太子,以及谋划迎立襄王的儿子。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大臣王直等人建议派遣使者接回上皇,皇帝不高兴。于谦不慌不忙地说:‘天 位已经确定,难道还会有其它,只是按照道理应当快速迎回罢了!’皇帝看着他改变脸色说:‘听你的。’” “帝不悦”,“帝”是主语,之前断开,排除 BC; “顾理当速奉迎耳”,“顾”,只要,放在句首,排除 A。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 .“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的三十个单位记录日序”错误,用来记录日序的单位有六十个。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没有接受皇帝赏赐的府第”错误,原文“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意思是“皇帝赐给他西华门 的住宅,他坚决推辞,皇帝不允许”,可知接受了皇帝赏赐的府第。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中“用事”,掌权;“适”,恰巧;“忤”,忤逆。 (2)中“失律”,违犯法律;“宥”,宽恕;“得逞”,放纵。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信息的能力。 根据原文“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又与太监王诚等谋迎立襄王子”,意思是“诬陷于谦等人和 黄竑合谋奸邪之事,重新立太子,又和太监王诚等人谋划迎立襄王的儿子”,即于谦被诬陷谋划重立太子, 以及谋划迎立襄王的儿子。 【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 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 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考中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年,授官御史。他跟随皇帝征伐乐安,朱高煦 出城投降,皇帝命令于谦口头列数他的罪状。于谦言词正气刚强,声色威严激烈。朱高煦伏在地上发抖, 说罪该万死。皇帝十分高兴。出京巡按江西,昭雪冤屈的囚犯数百人。上疏奏报陕西诸处文武官吏是百姓 的祸害,皇帝下诏派御史逮捕他们。于谦越级升迁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达官所,轻装 骑马全面视察所管辖的地方,邀请访问父老乡亲,审察当时情况,了解所应当创建和革除的,马上写好奏 疏言明其事。起初,太监王振刚刚掌权,恰巧有一个姓名像于谦的御史,曾经忤逆王振。于谦进入朝廷, 举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意图,弹劾于谦因为长期不升迁而怨恼忿恨,擅 自举荐他人代替自己。案件交给法司,被判处死罪,于谦被关在监狱里三个月。不久,王振知道自己的失 误,于谦得到释放,贬官为大理寺少卿。十四年秋天,也先大举入侵,皇帝亲自征讨。等到皇帝陷落在土 木堡,京城大为震惊,大家不知道怎么办。郕王代理国政,命令群臣讨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侍讲徐珵说星 象有变化,应当向南方迁移。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人,应该斩首。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一旦迁移大 势就去了,难道没看见宋朝南渡的事吗!”郕王认为他说得对,防守的决议于是确定。这年八月,离上皇 被俘北去快要一年了。也先看见中原无隙可乘,更加想求和,请求让上皇回去。大臣王直等人建议派遣使 者接回上皇,皇帝不高兴。于谦不慌不忙地说:“天位已经确定,难道还会有其它,只是按照道理应当快 速迎回罢了!”皇帝看着他改变脸色说:“听你的。”终于迎接上皇返回,这都是于谦的功劳。于谦自己 奉行俭朴节约,所居住的房子只能遮蔽风雨。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住宅,他坚决推辞,皇帝不允许。皇帝 很了解于谦,他所建议上奏的没有不听从的。任用一个人,必定要悄悄地询问于谦。对于那些怯懦的大臣、 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贵戚,于谦内心很轻视他们,于是怨恨他的人更多。徐珵因为建议南迁,被于谦斥责。 从此改名为有贞,渐渐升官任用,曾切齿痛恨于谦。石亨本来因为违犯法律被削职,于谦请求宽恕并且任 用他,他畏惧于谦不敢放纵,也不喜欢于谦。景秦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徐有贞等人已经迎接上皇再次登 上皇位,宣告训谕大臣完毕,马上捉拿于谦关进监狱。诬陷于谦等人和黄竑合谋奸邪之事,重新立太子, 又和太监王诚等人谋划迎立襄王的儿子。都御史萧惟祯判决案件,判处死刑。丙戌年改元天顺,丁亥年于 谦被杀害。到登记没收他的所有财产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正室的锁很坚固,打开一看,是 皇上赐给他的蟒衣、剑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祭常山①回小猎 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②,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①常山:在今诸城市南二十里。②西凉簿:官名,指晋将军谢艾,本书生,善用兵。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盖”“皂旗”写出狩猎队伍的气派,“出长围”写出狩猎阵势之大。 B. 马“跑空立”,鹰“掠地飞”,两个镜头侧面写出了狩猎场面的紧张。 C. 白云、青山、红叶色彩鲜明,烘托出诗人狩猎归来愉悦轻快的心情。 D. 本诗与《江城子·密州出猎》时代背景一样,所写的狩猎场景相似。 16.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答案】15. B 16. ①表达了作者渴望受到重用,驰骋疆场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②用典,用谢艾自比, 表示如果朝廷委以重任,自己定能发挥才能、为国效力。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两个镜头侧面写出了狩猎场面的紧张”错误,正面描写。颔联转入猎射场面的描绘。此时广袤的围场 内,呼鹰策马,箭镞纷飞,场景定然十分紧张热烈。诗人从全景之中,剪取出最英武的两个场面,加以精 细描写。两个场面的主角分别为一马一鹰。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 尾联大意为:圣朝若用知兵善战的书生为将,我还能摇动着白羽扇指麾三军! 《祭常山回小猎》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作者在黄茅冈一次习射会猎的情景。 首联点题,勾画出了狩猎队伍的气派和场面。颔联是猎射场面的描绘。颈联写罢猎归来的风度神采。 尾联直接倾吐怀抱,一吐豪情。“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西凉簿”,官名,代指晋朝书 生将军谢艾,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苏轼生活的北宋时代,边患不时发生,苏轼直接抒情,抒发自 己能像谢艾那样指挥作战,杀敌立功,一吐渴望驰骋疆场的豪情。尾联用典,以谢艾自许,说朝廷如果委 予边任,定能麾兵败敌。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 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 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 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 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愿骑千里马为君主前驱,开辟道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人们问郭橐驼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说树木长寿且茂盛不是他的功劳, 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言愁离不开酒,许多抒发愁苦心情的作品都有酒的身影。唐代诗人李白就写过许多这样的诗句, 如“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乘骐骥以驰骋兮 (2). 来吾道夫先路 (3). 能顺木之天 (4). 以致其性焉尔 (5). 呼儿将出换美酒 (6). 与尔同销万古愁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中需注意“骐骥”“驰骋”“致”“销”的书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是人类的朋友,是农耕文明的标志,传统的农业生产离不开牛。挥别_________,揖别牛耕马犁,农 业科技日益刷新,牛依然是中国乡村的风景、中华文化的元素。 牛习惯了贱养苦用,干的活多活苦、活脏活累,从不______________;住得简陋、吃得简单,养育成 本低,从无半句怨言。牛无夜草不壮,( ),在没有青草的日子可以供牛过冬。棕绳穿鼻系柴扉,早晚殷 勤问饥寒,半夜提灯去看栏,清晨起床添饲料,是牛主人每天的作业。把牛关在薄屋边,养在后院里,听 着牛嚼草牛呼噜的声音,心里踏实而____________。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草儿日消夜长、秋去春发,牛儿日渐健壮、回报以力,大自然就这么自然 ___________,轮回往复、循环互补,相互滋养、生生不息。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茹毛饮血 斤斤计较 满意 妥帖 B. 刀耕火种 斤斤计较 满足 妥帖 C. 茹毛饮血 锱铢必较 满意 贴切 D. 刀耕火种 锱铢必较 满足 贴切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于是,一捆捆干稻草被扎成圆柱形悬挂在树身,经过几场秋雨冬雪的浸润 B. 于是,人们把一捆捆干稻草扎成圆柱形悬挂在树身,经过几场秋雨冬雪的浸润 C. 于是,经过几场秋雨冬雪浸润,一捆捆干稻草被扎成圆柱形悬挂在树身 D. 于是,经过几场秋雨冬雪浸润,人们把一捆捆干稻草扎成圆柱形悬挂在树身 20. 请你结合材料中体现的牛的精神,写一组对偶句作为座右铭来勉励自己。不超过 20 个字。 【答案】18. B 19. A 20. (1)吃苦如耕自奋蹄,稳健似牛行致远。 (2)任劳任怨勤耕耘,无悔无憾笃前行。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1)处,茹毛饮血:指人类在学会用火以前,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刀耕火种:一种原始的耕作 方法。把地上生长的草木砍倒烧成灰作肥料,就在烧后的地面上挖坑下种。这里的语境是告别了过去传统 的农业耕作方式,故应选用“刀耕火种”。 第(2)处,斤斤计较:形容一点一滴、一丝一毫也要计较(含贬义)。适用范围较广。锱铢必较:对极少 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形容非常小气,也比喻气量狭小。多用于钱财。这里是形容牛存活容易,不 挑剔环境和食物,不带有在钱财方面计较的意思,故应选用“斤斤计较”。 第(3)处,满意: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满足:感到已经足够了。这里形容主人的心情安稳, 感到足够。故应选用“满足”。 第(4)处,妥帖:恰当;十分合适。贴切:(措辞)恰当;确切。这里是形容大自然安排合理恰当,符合 客观规律,故应选用“妥帖”。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后句“可以供牛过冬”的主语应该是“干草”,所以这里只能补写以“干草”为主语的句子,由此排除 B、 D 项。后句以“在没有青草的日子”作句首,根据逻辑关系,这里也应该将表示时间状态的分句“经过几 场秋雨冬雪浸润”放在句末,形成语意的连贯,由此排除 C 项。 故选 A。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要点以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文段说牛“习惯了贱养苦用,干的活多活苦、活脏活累,从不斤斤计较;住得简陋、吃得简单,养育成本 低,从无半句怨言”“一捆捆干稻草……在没有青草的日子可以供牛过冬”,可见,牛的精神有:吃苦耐 劳、任劳任怨、从不计较、努力耕耘、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等。可以写:吃苦如耕自奋蹄,稳 健似牛行致远。 也可以写:任劳任怨勤耕耘,无悔无憾笃前行。 座右铭是指人们激励、警戒、提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因此,座右铭要包含一定道理、具备指导 意义。题目要求“写一组对偶句”,可以采用上下句结构的形式,上下句的结构、词性要相同、字数要相 等。抓住牛“吃苦耐劳”“努力耕耘”“不求回报”这几个特点,还可以写“吃苦耐劳只问耕耘”;再根 据这个句子,写出相应的对偶句“呕心沥血不求回报”。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轻食”以营养均衡、无负担为特点,强调的是简单、适量和均衡,所以,人们认为常吃轻食 ___________。不过,一些快餐店开发的“轻食”存在明显的健康陷阱,实际的健康收益比不上新鲜食品。 “轻食”中的蔬菜很多是生的,看似一大盘,实际可能只有一小把而已,靠它们并不能达到每天 300~ 500 克蔬菜的推荐数量。主食的量也很少,有的沙拉里干脆没有主食,常吃易造成营养不均衡。 “轻食”中生的食物比较多,冷食的沙拉存在致病菌增殖的隐患,因为吃沙拉而导致食物中毒的事情 屡见不鲜。此外,蔬菜原料可能存在寄生虫卵和其他污染物,直接生吃,_________________。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6 个字。 22. 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10 个字。 【答案】21. ①营养又健康 ②容易造成感染(容易致病或容易危害健康) 22. ①轻食不一定健康。 ②轻食营养不均衡 ③轻食生吃不安全。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个空根据“‘轻食’以营养均衡、无负担为特点,强调的是简单、适量和均衡”,填入轻食的作用, 即“营养又健康”;第二个空根据“蔬菜原料可能存在寄生虫卵和其他污染物,直接生吃”,填入后果, 即“容易造成感染”。注意字数限制。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内容的能力。 第一段根据“一些快餐店开发的‘轻食’存在明显的健康陷阱,实际的健康收益比不上新鲜食品”,可知 轻食存在健康隐患,概括为“轻食不一定健康”; 第二段根据“主食的量也很少,有的沙拉里干脆没有主食,常吃易造成营养不均衡”,可知只是少量蔬菜, 主食少,这样的结果就是不均衡,概括为“轻食营养不均衡”; 第三个空根据“冷食的沙拉存在致病菌增殖的隐患,因为吃沙拉而导致食物中毒的事情屡见不鲜”,可知 这是不卫生的,概括为“轻食生吃不安全”。 注意要求是否定句,不可以写成双重否定句。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材料二: 1994 年,北斗项目正式启动。一开始打算和欧洲合作,不料对方却封锁技术。北斗人前后花了 26 年的 时间,研发芯片开发系统,打造出全球最精确的导航系统。中国北斗从此走向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 代舞台。 “中国青年科技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科技自强,青年担当”为主题的演讲。请 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科技接力,代际传递 各位青年朋友: 大家好。 1980 年,有一首歌走红我国大江南北,当时的年轻人无不振奋激昂,人人高唱“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 少汗,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四个现代化”,是 80 年代年轻人的时代使命。1994 年,《春天的 故事》在中央电视台首播,一时间,大街小巷尽是“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的年轻 歌声。走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是 90 年代年轻人的时代使命。2003 年,“随风奔跑自 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的歌声响遍各大校园。21 世纪第一个十年,把握机遇,振兴祖国是又一 批年轻人的时代使命……站在今天的时代新起点上,作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又将迎来自己的历史重任: 接过前辈的科技接力棒,全力以赴,实现我国科技自强的代际传递。 1988 年,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2018 年,习近平提出“中国要强盛、 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观点。科学技术作 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我们要建设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 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唯有科技才能提供有力支撑。而科技中的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 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如今,一些“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国最大的隐患,我们只有大力提升 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科技自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奋斗方向和历史使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承担时代责任,站稳中国立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始终落在青年 一代肩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一代代极具责任感的青年真实写照。我们要担当,就要有一 颗勇于担当的心,有一份敢于担当的意识。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是自“五四”以来,百年传承 的希望之光,新时代的我们,循光而行,磨砺勇气,锻铸风骨,才能将“自强”两个字写在世界的标志牌 上。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练就过硬本领,勇于砥砺奋斗。“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 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 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勉励广大青年。“非才无以为贵,非学无以广才。”我们唯有脚踏实地,刻苦 学习,摒除杂念,正视自己的学生身份,不被外界的五光十色所诱惑,不为耳边喧嚣的娱乐风暴所动摇, 在众声喧哗中静心学习、努力拼搏,以过硬的知识武装自己,方可成为时代大军中的一员,方有资格接过 老一辈科学家手中的接力棒。 李大钊曾言:“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 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站在新时代的节点上,我们也应以青春之力量,敢于担当、奋力创新、 精勤治学,实现科技自强的代际传递。 科技自强,我辈担当! 谢谢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审题】 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1)共性的写作任务 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个性的写作任务 “中国青年科技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科技自强,青年担当”为主题的演讲。请 完成一篇演讲稿。 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 (1)“作为青年代表”,明确了写作的身份:要从青年的立场和角度出发,立足青年的眼光和格局,突出 青年肩负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 (2)“‘科技自强,青年担当’为主题”,明确了写作内容:材料一中明确地提出了“科技自强”,材料 二中讲述了北斗人自主研发芯片开发系统的故事,两则材料都指向写作的中心内容:科技自主、自强。讲 座的主题中不仅包含了科技自强,还提出了“青年担当”的内容,因此,写作时应该两方面兼顾。首先要 阐述科技发展的战略意义以及为什么要强调“自强”;其次要号召青年将科技自强作为新的时代使命来看 待,鼓励青年不忘“五四”精神,勇于担当历史重任,在如今的大环境中要保持专注、不忘初心、不受误 导、不被诱惑,甘于投身科技领域,为中国科技发展发力助燃;最后要阐述青年人应该刻苦学习、积累知 识、脚踏实地、坚定信念,才能一步步地实现理想,真正为科技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3)“完成一篇演讲稿”,明确了写作的体裁:演讲稿要有题目、称呼语、问候语和结束语。 【立意】 1.青年应夯实基础学科,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2.学习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自强精神,勇挑时代重担。 3.在担负科技自立自强使命中绽放青春力量。 【素材】 1.【青年科技工作者担负重任,实现科技自强】根据《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2018 年我国 科技工作者平均年龄为 35.9 岁。“十三五”期间,我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数量显著增加,已经成为我国科技 人力资源的主体。青年科技人才正在担负重任、勇挑大梁、成为攻坚克难的排头兵。比如,航天报国的嫦 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 33 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 35 岁;国产大飞机 C919 的前期测试团队平均年 龄只有 30 岁;复兴号高铁设计研发团队平均年龄 37~38 岁;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量子力学团队平均 年龄 35 岁。 2.【ARM V8 架构的芯片试制成功,助力科技自强】2011 年秋,“核高基”基础产品研发完成,科研人员 立即组装试用,但结果给每个人都浇了一盆冷水。组装后的机器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多达数百个,当时一 些专家甚至作出“自主研发的东西基本不可用”的悲观结论。随后,中国电子用了 9 个月时间深入研究, 在工信部领导下,中国电子牵头,联合国内基础软件制造厂商的一线专家,集中在中关村一间 680 平米的 办公室,夜以继日进行适配攻关,11 个月后实现整机系统无障碍运行。然而,打开应用界面需要抽一根烟 的时间,现场的人莫不再受打击。然而,中国电子越挫越勇。2014 年 12 月 17 日,中国电子宣布基于 ARM V8 架构的芯片试制成功。 3.【外号公司自主研发“快喵”,助力科技自强】用手机对着一个长相类似于路由器的设备快速扫描,就可 以实现精准车位找寻,这款设备名叫“快喵”,是北京外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智能通信基 站,即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快喵依靠光感定位和 AR 技术来划分空间,最远交互距离可达到 200 米。外号信 息技术公司拥有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池,在申国内外专利 185 项,已获授权 72 项,目前已有多个境内外项 目落地,打破了多家国外巨头的技术垄断,成为全球光场交互技术的引领者。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