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 2021 年高三阶段语文测试试题三
本试卷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书中保留有先秦时期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
资料,汇集了诸多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技术观念。正由于此,考察中国古代科学技
术源流,了解古代的技术传统,都需要研读《考工记》。
多数学者认为,《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齐人所作。齐国春秋称霸,战国称雄,不仅具有经济、军事上
的实力,其学术思想也十分活跃。齐统治者建稷下学宫,厚待四方学者,勉其著书立说,稷下学宫一度成
为闻名诸国的学术中心。许多重要典籍已被学界肯定与极下有关。分析《考工记》可见,它与《管子》《晏
子春秋》中某些述文相似或有联系,这不能说是巧合。倒是可以说《考工记》在齐国稷下产生的结论,有
顺情合理之处。
关于《考工记》的性质,史学界基本肯定该书具有官书性质。这可从两方面具体说明。其一《考工记》
反映出当时的手工生产已有严格的组织和管理。书中所记六大技术门类三十个专业,各专业具体从事技术
劳动的是“百工”,而其上都有专职官员管理生产,职称有“人”“氏”“师”。按该书记载,在某些专
业分工中,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准,则称之为“国工”,即“国家级”工匠,这显然不是民间手工业的情况。
《考工记》所记载的器物多为军品或宫廷用品。春秋时期,干戈不息,重要的兵器生产皆为国家控制,以
保证兵器的数量和质量。而礼器、钟磬多供统治阶级所用,不是百姓生活所必需。其二《考工记》述及的
多是具有制度性的生产操作规程、技术规范,而非一般的生产技术资料汇编,通观《考工记》,主要内容涉
及;统一产品部件名称用语;确立用料标准及选材方法;制定产品设计标准;确立生产工艺规范;规定产
品检验制度、检验标准。这显然都不是技术资料之类的内容,而是具有国颁标准意味的生产技术制度。
关于《考工记》的技术工艺价值,分析《考工记》可见,该书所记载的木车制作、青铜合金配比、制
钟技术、制弓技术等,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以木车制作为例,春秋时期,木车已是重要的交通运输
工具和作战装备,车的生产也成为当时手工业生产中的重要部类,正由于此《考工记》说“一器而聚工多
焉,车为多”。《考工记》详细记载了木车主要部件的设计规范和制作工艺,以及检验车轮质量的方法。这
些总汇性的记述加上古车实物,若与同时期古希腊的木车比,更能看出其“中国特色”。例如对制成的车
轮,《考工记》要求进行严格检验:
规之,以视其圜也:萭之,以视其匡也;悬之,以视其辐之直也;水之,以视其平沉之均也:量其薮
以黍,以视其同也;权之,以视其轻重之侔也。
自中国古代车辆制造技术达到《考工记》记述的高峰,以后再也没有超越过,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考工记》虽说是手工业技术文献,但蕴含着“和合”观念。“和”的意思是和谐、和睦,“合”的
意思是结合、联合。“和合”连用,不仅代表不同质的要素构成的整体系统,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
种思想理念。
(摘编自戴吾三《——中国最早的技术文献》)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考工记》是春秋战国
时齐人所作。
B. 《考工记》详细记载了木车主要部件的设计规范、制作工艺和检验车轮质量的方法,为研究古代木车制
造技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C. 《考工记》对中国古代车辆制造技术的记载具体而全面,以后有关文献对车辆制造技术的记述,再没有
超越《考工记》的。
D. 《考工记》这部手工业技术文献,不仅记载了手工业的制造技术,还阐述了和谐、和睦与结合、联合的
“和合”观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经济、军事背景,以印证《考工记》出自稷下的结论。
B. 文章第三段分两方面,对《考工记》的性质进行具体的阐释论述,结论使人信服。
C. 文章多处引用《考工记》记载的文字,有力地论证了文章观点,使内容更加充实。
D. 文章论述脉络清晰,开篇总提,最后总结,中间段落分说《考工记》的三个方面。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工记)产生于稷下学宫的结论有顺情合理之处,因为它与(管子晏子春秋》中某些述文相似或有联
系。
B. 从《考工记》的记载中可知古代手工业界有严格的组织和管理,技术人员有职称,其中“国工”为最高
职称。
C. 从用圆规检验车轮、用萬检验车轮两侧平面、用悬垂线检验辐条等记载看,古代手工制造业早就有高质
量意识。
D. 与一般的生产技术资料汇编不同《考工记》建立了具有国颁标准意味的生产技术制度,这使其具有更大
的研究价值。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 .“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错误,扩大范围,原文表述为“多数学者认为”。
C.“以后有关文献对车辆制造技术的记述,再没有超越《考工记》的”错误,张冠李戴,原文表述为“自
中国古代车辆制造技术达到《考工记》记述的高峰,以后再也没有超越过”,而不是“对车辆制造技术的
记述,再没有超越《考工记》的”。
D.“还阐述了和谐、和睦与结合、联合的‘和合’观念”错误,曲解文意,“阐述了”错,原文“《考工
记》虽说是手工业技术文献,但蕴含着‘和合’观念”,可知应为“蕴含着”。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最后总结”错误,最后一段“《考工记》虽说是手工业技术文献,但蕴含着‘和合’观念”,这一段
也是分说的一个方面。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技术人员有职称,其中‘国工’为最高职称”错误,原文中没有将“国工”列入职称,只是说它指“国
家级”工匠,应为一种荣誉称号。
故选 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
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
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
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
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叶永烈,1940 年生,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知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
从 11 岁发表第一首诗,到 80 岁去世,叶永烈创作了超过 3500 万字的作品,平均每年 50 万字。知名媒体
人舒晋瑜曾问他,不停歇地采访写作 60 多年,有没有感到厌倦过?他笑了:“写作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如果哪一天没写,就会觉得空落落的。”
舒晋瑜:小时候读的书,都是来自哪里?哪些书对您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叶永烈:上中学时,我很爱读科普书籍。伊林写的《十万个为什么》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本书像一位
忠实的向导,领着我进行了一次“室内旅行”,使我明白了自来水、村衫、镜子之类也有许多科学奥秘呢。
有一次,我借到一本被翻得很旧的《科学家奋斗史话》,一口气把它看完,接着又看了一通。我懂得了
科学家不是天生的,而是“奋斗”出来的。我还读过《趣味物理学》《趣味几何学》,我特别喜欢这些用文
艺笔调写成的富有趣味的科普读物。
后来,在上大学的时候,20 岁的我成为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便得益于中学时代的这
些阅读。
舒晋瑜:您最初是从事科幻小说写作的,是否了解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
叶永烈:我写过一部不算厚的《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史》,被翻译到英、美,德等国家。写这本书的缘由
跟当时的日本研究生武田雅哉有关。1980 年,他到上海复旦大学,专门研究我国清末民初的科幻小说。由
于复旦大学没有合适的人选担任他的导师,便请我给予指导,当时上海图书馆有规定,外国人不能查阅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资料。这样,我被迫泡在上海图书馆里查阅,追寻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国
科幻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在 20 世纪 50 年代,1956 年提出“向科学进军”,那个时候的科幻小说多是写
给青少年看的;第二个高峰在 1980 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科学的春天来临,催生了中国科幻小说的繁
荣。
舒晋瑜:您是当代最早从事科幻创作的作家,起步的时候,大概没有预料到有一天,中国的科幻小说
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吧?
叶永烈: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还有中国民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高科技进入了
人们的生活。种种因素促成了科幻小说时代的繁荣。我已经彻底离开科幻小说。很多科幻小说的活动再三
邀请我,我一概不去。我反感被称为“科幻作家”。
舒晋瑜:您的很多科普作品被收入国内教科书,同时也被翻译到国外。您认为怎样才能让更多的读者
了解科普?
叶永烈:语文课本应当选一定比例的科普作品,使中小学生从小就对科学产生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从小对科学产生兴趣,会使他们一辈子热爱科学。当然,大家在为语文课本选
科普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准确性。比如,那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悲壮的两小时》多
处存在明显的科学错误,我曾经就此事发表过谈话,希望语文课本编好之后,那些科普作品最好请科学家
看一下,以免贻误下一代。
(摘编自舒晋瑜《叶永烈:我愿把有限的生命凝固在作品之中》)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小时候读什么书及读书对创作的影响的问题,叶永烈表示,他中学时代爱读科普书籍,所读的这些
科普书籍对大学时代的创作有益处。
B. 被问到是否了解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时,叶永烈大致按照时间线索梳理了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脉络,并
指出其两个高峰都与社会背景有关。
C. 面对中国科幻小说影响巨大的问题,叶永烈主要从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中国民众科学素养的
普遍提高等外部因素给出了答案。
D. 关于科普作品选入教科书的问题,叶永烈表示非常支持,但他特别强调,科普读物内容虽然可以虚构编
造,但一定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准确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永烈是著名作家,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 3500 万余字的作品;他将写作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从未感
觉厌倦,可谓生命不止,写作不息。
B. 舒晋瑜作为知名媒体人,关注叶永烈科幻小说的创作,对他在中国科幻小说创作领域的先行者地位给予
肯定,并由此引入对相关问题的讨论。
C. 叶永烈作为访谈的另一方,言语之间流露出谦逊的一面,如说自己写的《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史》“不算
厚”,对被称为“科幻作家”表示反感。
D. 在叶永烈身上体现的孜孜不倦的写作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值得人们学习:他阐述的要让孩子们
从小热爱科学的观点,应引起重视。
6. 在访谈中,舒晋瑜是如何逐步深入地对叶永烈进行采访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C
6. ①先问叶永烈小时候读的书及读书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再问叶永烈对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了解,最后
问及叶永烈对当下中国科幻小说创作情况及科普作品选入教科书的看法。
②前两问讨论的是叶永烈读书创作的问题,后两句指向叶永烈对科幻小说创作与科普作品入教科书的看法,
是前两个问题的延展,前后形成递进深入的关系。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科普读物内容虽然可以虚构编造”错误。从原文“当然,大家在为语文课本选科普作品的时候,一定
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准确性”来看,叶永烈强调编入课本的科普作品一定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准确性,但并未
说“内容可以虚构编造”,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言语之间流露出谦逊的一面,如说自己写的《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史》‘不算厚’”错误。说自己写的
《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史》“不算厚”是客观描述,不能体现叶永烈的谦逊。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的能力。
由“小时候读的书,都是来自哪里?哪些书对您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影响?”“您最初是从事科幻小说写作
的,是否了解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您是当代最早从事科幻创作的作家,起步的时候,大概没有预料
到有一天,中国的科幻小说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吧?”“您的很多科普作品被收入国内教科书,同时也被
翻译到国外。您认为怎样才能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科普?”分析可知,舒晋瑜一共问了四个问题,第一问“叶
永烈小时候读的书及读书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第二问“叶永烈对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了解”;第三问
和第四问“叶永烈对当下中国科幻小说创作情况及科普作品选入教科书的看法”。
前两问“小时候读的书及读书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对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了解”主要涉及的是叶永烈
科幻小说的创作问题;
后两问“对当下中国科幻小说创作情况及科普作品选入教科书的看法”主要关注的是叶永烈对科幻小说创
作与科普作品入教科书的看法;
后两个问题是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前后问题构成递进深入的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观背村记
彭程
观背村,岭南的一个普通村庄。据说这一带原来有一座唐代道观,因村庄坐落于其背后,遂得此名。
观背村旁,有一座罗浮山。罗浮山因东晋葛洪隐居炼丹而为人所知,后世文人的反复吟诵更是使其声
名远播。苏东坡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无人不晓,而这首绝句的前两句,就是“罗浮山
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观背村位于这座岭南名山的襟抱中,又有东江从不远处流过,山环水绕,让
这个不算很大的村子,充分沾染了大自然的灵秀之气。
走进村子,村街两旁墙上的大幅彩色壁画映入眼帘。这些长达千米的墙绘,或色彩浓艳,或笔调淡雅,
风格各异,表达的内容颇为丰富: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卧薪尝胆、孟母三迁…… 传统文化题材之外,更
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画。进入旁边的街道,壁画又是另一番天地——客家风情、生活智慧、
唐诗宋词元曲…… 脚步向前迈动,画面也随之伸延,可谓移步换景。
街道两旁,是一株株一簇簇茂盛的树木和花卉,摇曳多姿,与白云蓝天一道,将这些彩绘映衬得鲜亮
热烈。绘满彩画的围墙后面,一排排房舍错落排列。大多是两层,有一些是村民自居,更多的还是挂着各
种协会或团体标牌的办公场所和客栈旅店等。房屋依然是原来村舍的格局框架,但经过现代化的设施改造,
舒适惬意。到处拾掇得洁净雅致,窗口悬挂着盆栽,竹蒿架设花架,井台缠绕着藤萝,自然天成中显示出
匠心。这里同时呈现了时光的不同维度,在古旧的建筑器物背景上,展开着时尚鲜活的现代生活。那种感
觉,就好像在一堵斑驳漫漶的老墙前面,一簇鲜花在怒放。
村民介绍说,几年前的村容完全不是眼前的样子。当时由于拆迁等原因,大部分村民都搬走了,只剩
下基本被废弃的老房子。观背村村委会决心改变村子残破落后的面貌。经过认真考察和商议,决定利用村
子毗邻县城的优势,吸引各种文化类协会、团体来村里租住院落,改建后作为办公和交流场所,借助艺术
家们的创造性思维,为村庄带来蜕变。为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当时的观背村第一书记苦口婆心做工作,
他对村民们说,让我们的孩子在浓郁的艺术氛围里成长,潜移默化,等于从小就让他们开拓了眼界,增加
了学问,熟悉琴棋书画,待人温文尔雅,难道不比满口粗俗,大呼小叫强?肺腑之言,诚挚恳切,实践证
明,这个具有发展目光的创意大获成功,不长的时间内,就吸引了六十多家书画、音乐、奔棋、陶艺等文
艺类协会、组织纷纷进驻,并催生多种文化产业,一个兼具古朴和时尚意味、精神与经济功能的“观背村
文化部落”,一步走对,步步畅通,一顺百顺,良性循环。文艺协会的入驻,文化产业的兴起,让村里的
环境氛围大为改观,吸引了更多的人来观光旅游,如今一年接待游客多达三十万人次。很多村民的破房陋
屋也改造成别具乡野情趣的宜居民宿,租金翻了好几倍。现任村支书如数家珍地介绍着种种变化,最后加
重语气,用一句话感慨系之:“让观背村获得重生的就是文化!”在这样焕然一新的环境中,人的心气自
然就不一样了。有道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从迎面走来的村民们从容明朗的笑容中,
从他们与人交谈时谦恭坦荡的表情中,你会鲜明地感受到这一点。
我面前是一条小河,建于宋德祜元年的双孔石拱桥“保宁桥”跨在河面上。村道与河岸之间,有一棵
高大茂盛的杨桃树,不少黄中泛绿的棱形果实落在地上,捡起来嗅嗅,有酸涩的味道。树干上密密地绑着
十几个指示牌,箭头指着不同的方向。刚才在街上行走时,每个拐角处都会看到这种牌子。我自上而下依
次看来:“手有余香”“观背书吧”……
文字没有声响,但显然在诉说着一种兴旺与丰饶。忽然意识到,将它们连缀起来看,便生出一种隐喻
的效果。衣食住行、琴棋书画、口腹嗜好、精神享受,都被收纳于这些店铺之中。位于珠三角大地上的惠
州,是一块经济腾飞的热土,也是精神文化葳蕤生长的地方。这个叫做观背村的中国普通乡村,便分明成
为正在蓬勃发展的新生活的一个缩影。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写观背村村名的由来和村旁罗浮山与葛洪、苏轼的关联,暗扣下文对当下观背村的文化气息的
描述,古今文化又形成对比。
B. “让观背村获得重生的就是文化”观背村现任村支书的这句话具有点明文章主题的作用,体现了文化在
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C. 文章略写了观背村的自然环境,而详细展示其人文环境;写出了观背村的古典韵味,更表现了其兼具精
神与经济功能的“文化部落”特色。
D. 从结尾将观背村视为“正在蓬勃发展的新生活的一个缩影”来看,文章所表现的观背村的变化,具有以
小见大、以少总多的作用。
8. 作者对看到的村容村貌的描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9. 文章插入“村民介绍说……”这一段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先写村街两旁墙上的壁画:这些壁画反映传统文化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
文化气息。
②再写街道两旁的花木:这些花木将彩绘映衬得鲜亮热烈。
③最后写围墙后面的建筑和陈设:这些建筑和陈设充满时尚鲜活的现代生活气息。
9. ①结构上,照应上文,说明了上文观背村村容村貌变化的原因。 ②内容上,突出了基层干部注重乡村文
化建设的意识。 ③效果上,先描写观背村的变化,再交代变化的原因,使行文富有变化,不单调。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古今文化又形成对比”分析错误,根据第 5 段内容,可知应为古今文化“一脉相承”。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描写特点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根据原文内容可知,文中描述村容村貌的内容在原文 3、4 段,可知此题要依据这两段内容作答。根据第 3
段“走进村子,村街两旁墙上的大幅彩色壁画映入眼帘”可知首先写村街两旁墙上的壁画;“这些长达千
米的墙绘,或色彩浓艳,或笔调淡雅,风格各异,表达的内容颇为丰富: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卧薪尝胆、
孟母三迁……”“进入旁边的街道,壁画又是另一番天地——客家风情、生活智慧、唐诗宋词元曲……”
具体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传统文化题材之外,更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画”总结概括壁画的
内容反映传统文化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文化气息。
根据原文第 4 段“街道两旁,是一株株一簇簇茂盛的树木和花卉,摇曳多姿,与白云蓝天一道,将这些彩
绘映衬得鲜亮热烈”,可知接着写街道两旁的花木,这些花木的作用是将彩绘映衬得鲜亮热烈。
根据原文第 4 段“绘满彩画的围墙后面,一排排房舍错落排列。大多是两层,有一些是村民自居,更多的
还是挂着各种协会或团体标牌的办公场所和客栈旅店等”可知最后写村庄围墙后面的建筑和陈设,根据第 4
段“房屋依然是原来村舍的格局框架,但经过现代化的设施改造,舒适惬意”可知这些建筑和陈设充满时
尚鲜活的现代生活气息。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根据题干要求,可知本题考查原文第 5 段插叙内容的作用,分析插叙内容的作用,可从结构、内容、效果
三方面作答。结构上,根据“村民介绍说,几年前的村容完全不是眼前的样子。当时由于拆迁等原因,大
部分村民都搬走了,只剩下基本被废弃的老房子。观背村村委会决心改变村子残破落后的面貌。经过认真
考察和商议,决定利用村子毗邻县城的优势,吸引各种文化类协会、团体来村里租住院落,改建后作为办
公和交流场所,借助艺术家们的创造性思维,为村庄带来蜕变”,可知本段照应了上文村容村貌变化的原
因。
内容上,根据“为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当时的观背村第一书记苦口婆心做工作,他对村民们说,让我
们的孩子在浓郁的艺术氛围里成长,潜移欺化,等于从小就让他们开拓了眼界,增加了学问,熟悉琴棋书
画,待人温文尔雅,难道不比满口粗俗,大呼小叫强?肺腑之言,诚挚恳切,实践证明,这个具有发展目
光的创意大获成功,不长的时间内,就吸引了六十多家书画、音乐、奔棋、陶艺等文艺类协会、组织纷纷
进驻,并催生多种文化产业,一个兼具古朴和时尚意味、精神与经济功能的‘观背村文化部落’,一步走
对,步步畅通,一顺百顺,良性循环”,突出了基层干部注重乡村文化建设的意识
效果上,本段写写以前观背村“由于拆迁等原因,大部分村民都搬走了,只剩下基本被废弃的老房子”,
再写变化的原因:“观背村村委会决心改变村子残破落后的面貌。经过认真考察和商议,决定利用村子毗
邻县城的优势,吸引各种文化类协会、团体来村里租住院落,改建后作为办公和交流场所,借助艺术家们
的创造性思维,为村庄带来蜕变”。使文章富于变化,不单调。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也。少与蒋济、朱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州郡。蒋济为别驾..,使见太祖”。
太祖问曰:“胡通达,长者也,宁有子孙不?”济曰:“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于父,至于精良综事过
之。”太祖即召质为顿丘令。入为丞相东曹议令史,州请为治中。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辽见刺史
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辽出谓质曰“仆委意于君,何以相辜如此?”质曰:“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
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武伯南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容于口,今以睚眦之恨,
乃成嫌隙。况质才薄,岂能终好?是以不愿也。”辽感言,复与周平。太祖辟为丞相属。黄初中,徙吏部
郎,为常山太守,迁任东莞。士卢显为人所杀,质曰“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
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每军功赏赐,皆散之于众,无入家者。在郡九
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迁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吴大将朱然围樊城,质轻军赴之。议
者皆以为贼盛不可迫,质曰:“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遂勒兵临围,城中
乃安。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
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嘉平二年薨,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
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侯,邑百户,谥曰贞侯。子威嗣.。六年,诏书褒述质清行,赐其家钱谷。
(节选自《三国志·胡质传》)
【注】①太祖:曹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
思/
B. 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
思/
C. 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
思/
D. 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
思/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古文中单提“江”字,一般专指长江,不同于现代汉语中所指的广义的河流。
B. 别驾,汉置官名,为州刺史的佐吏,刺史出巡辖境时,另乘驿车随行,故名别驾。
C. 箧,与(送东阳马生序》中“负箧曳屣”之“箧”义同,依形大小,大曰箱,小曰箧。
D. 嗣,继承之意。文中指胡威继承胡质的阳陵亭侯爵位、百户封邑、贞侯的谥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质年少知名,受人称赏。他年少时在江、淮一带和蒋济齐名,蒋济拜见曹操时,在曹操面前极力荐举
他,曹操当即征召他任顿丘县令。
B. 胡质为人处世,讲求原则。张辽与护军武周有矛盾,打算让胡质代替武周任护军,他借故拒绝,并给张
辽讲明一番道理,终使张辽与武周和好。
C. 胡质处理案件,善于推理。他任东莞太守时,当地士人卢显被害,他以卢显的年轻妻子作为判断推理的
突破口,锁定嫌犯,终使案件水落石出。
D. 胡质力排众议,果断出击。吴国大将朱然包围樊城,胡质反对畏惧敌人、不可援救的意见,分析樊城的
形势和兵力,率兵驰援,解除了樊城之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问曰:“胡通达,长者也,宁有子孙不?”
(2)辽出谓质曰:“仆委意于君,何以相辜如此?”
【答案】10. D 11. D 12. A
13. (1)曹操问道:“胡通达,是个德高望重的人,难道他没有子孙吗?”
(2)张辽出来后对胡质说:“我倾心于你,你为什么这样辜负我的好意呢?”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还设置东征台,一边耕作一边守备。又在各郡中修通渠道,以便舟船通行,严加
设防以对付敌人来犯。沿海地区因此没有战事。胡质性格沉稳,心中对事情明察秋毫,不拿自己的操守来
约束他人,受到任职地百姓的思念”。
“又通渠诸郡”,意为“又在各郡中修通渠道”,“诸郡”作“通渠”的补语,“利舟楫”则是上一句带
来的效果,前面应断开,据此排除 A、C 两项;
“不以其节检物”,“检物”意为约束他人,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B 项。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文中指胡威继承胡质的阳陵亭侯爵位、百户封邑、贞侯的谥号”错误,“嗣”不包括继承“贞侯的谥
号”。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蒋济拜见曹操时,在曹操面前极力荐举他”错误,原文中蒋济只是回答曹操问话,客观评价了胡质,
并没有“极力荐举”。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中“长者”,德高望重的人;“胡通达,长者也”,判断句;“宁……不”,难道……吗。
(2)中“仆”,我;“委意”,倾心;“相辜”,辜负我。
【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
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
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胡质字文德,是楚国寿春人。他少年时与蒋济、朱绩在长江、淮河一带都很有名气,在州郡做官。蒋
济任别驾,有次出使拜见曹操。曹操问道:“胡通达,是个德高望重的人,难道他没有子孙吗?”蒋济说:
“他有个儿子,名叫胡质,谋划国家大事不如他的父亲,至于精密细致地处理事务的能力则超过他的父亲。”
曹操便征召胡质任顿丘县令。后来胡质入朝担任丞相东曹议令史,州郡中请他担任治中。将军张辽与他的
护军武周有矛盾。张辽见刺史温恢时请求让胡质担任他的护军,胡质以有病为由推辞。张辽出来后对胡质
说:“我倾心于你,你为什么这样辜负我的好意呢?”胡质说:“古人交往,对方虽然拿得多,却知道他
并不贪,打仗时败逃,但知道他并不怯懦,听到他人的流言蜚语而不相信,这样相处才可善始善终。武伯
南是位高雅之人,先前将军对他赞不绝口,如今却为一点点小误会,结成怨仇。更何况胡质才识浅陋,怎
么能和您长久友好相处? 所以我不愿答应您的请求。”张辽被胡质的话打动,又与武周和好了。曹操征召
胡质为丞相属。黄初年间,胡质调任为吏部郎,任常山太守,继而迁任东莞太守。当地士人卢显被人杀害,
胡质说:“此人没有仇人却有个年轻的妻子,这是他死的原因吧!”便把与卢显家住得较近的年轻男子全
都叫来询问,书吏李若被问及此事,脸色马上变了,于是胡质严加审问。李若当即自首,罪犯就这样被抓
住了。每次因军功得到赏赐,他全都分给部下,从不拿到家里。在郡中任太守九年,官民都安定太平,将
士也肯为他效命。胡质升为荆州刺史,加官为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吴国大将朱然包围樊城,胡质率兵
轻装赴援。持不同意见的人都认为敌人士气太盛不可强攻,胡质说:“樊城地势低,兵力也少,所以应当
进军作为他们的外援;不然,就危险了。”于是率兵逼近包围圈,城中才得以安定。胡质升为征东将军,
授给符节统领青州、徐州军事。在任上广开农田积蓄粮谷,有多年的储蓄,还设置东征台,一边耕作一边
守备。又在各郡中修通渠道,以便舟船通行,严加设防以对付敌人来犯。沿海地区因此没有战事。胡质性
格沉稳,心中对事情明察秋毫,不拿自己的操守来约束他人,受到任职地百姓的思念。胡质在嘉平二年去
世,死后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只有赏赐的衣物、书箱而已。他的军师将此事上奏,朝廷追加进封他为阳
陵亭侯,食邑一百户,谥号为贞侯。他的儿子胡威承袭爵位和封邑。嘉平六年,朝廷下诏书褒扬胡质清廉
的品行,赏赐他家钱物和粮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刘判官喜雪(节选)
吴芾
今朝瑞气俄融结,散作飞花应时节。
万家疫疠一扫除,尽道年时无此雪。
幕中佳士欣得公,笔端能与造化通。
乃知冰柱①有家法,寡和未饶歌郢中②。
一望琼瑶迷四境,我复白头临绝顶。
要须③相与作春温,共向尊前拼酩酊。
【注】①冰柱:唐代诗人刘叉有诗《冰柱》,奇谲奔放,寄托遥深,为后世所称扬。②歌郢中:即郢中歌,
指《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又指高雅的诗歌创作。③要须:必定,总会。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飞花”这一意象灵动传神,“瑞”“应”二字,流露出诗人对雪的喜爱之情。
B. 疫疠荡尽,侧面表现雪下得好,与往年对比,进一步突出今冬雪的不同寻常。
C. 诗人为瑞雪欣喜,以至不顾年高,登临四望茫茫白雪,不由得顿生思乡之情。
D. 诗人与刘判官约定,来春一起写诗歌颂春天,到时一起举杯喝个一醉方休。
15. 第五至八句诗是如何赞美刘判官的“喜雪”诗的?
【答案】14. C 15. ①直接赞美:诗人说很高兴有刘公这样的属下,能够写出与自然相通的诗篇。
②借用典故:借刘叉的《冰柱》诗赞美刘判官诗的奇绝不凡,借“阳春白雪”的典故,赞美刘判官诗的高
雅脱俗。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不由得顿生思乡之情”属无中生有,这里没有表现出思乡之情。“一望琼瑶迷四境,我复白头临绝顶”
表达了因瑞雪而欣喜,以至登高欣赏之意。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幕中佳士欣得公,笔端能与造化通”是直接赞美,诗人欣喜于能与刘判官共事,赞扬其极具才华,自己
能与之在作诗方面切磋,写出与自然相通的诗篇。
“乃知冰柱有家法,寡和未饶歌郢中”借用刘叉典故,刘叉诗作《冰柱》为后世所称扬,诗人借此赞美刘
判官的诗歌能与之媲美。后句借“阳春白雪”的典故,突出其作品,更是突出刘判官其人的高雅脱俗。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描述,说明乞丐也是讲尊严的。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送别场面的热
烈与隆重。
(3)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写作目的。
【答案】 (1). 蹴尔而与之 (2). 乞人不屑也 (3). 中军置酒饮归客 (4). 胡琴琵琶与羌笛 (5).
余嘉其能行古道 (6). 作《师说》以贻之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中需注意“蹴”“屑”“羌”“嘉”“贻”的书写。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
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
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
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花瓷,通过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的。器物呈现
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简称青花。青花瓷起源于唐代。此前我国的瓷器都是单色瓷,青花是彩瓷的第一个
出现形式,到了宋代,青花瓷突然隐没,在考古学上被称为“断代之谜”。
,到了元代,青花不仅在景德镇出现,而且烧制技术迅速成熟,进入青花瓷的成熟期。这时期景
德镇出产的青花瓷,质地白中泛青,图案 ,被称赞为“人间瑰宝”。明青花分官窑和民窑两条线发展,
( ),将青花推向高峰。清康熙时,青花达到顶峰,以工艺精细和五色青花见长。功力深厚的匠人们,
静静地揉泥,默默地制坯、画坯,用沉凝的心,或层层涂抹,或 ,绘出妙笔生花的各式图案,釉一层、再
一层,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 ,青花瓷虽然色彩单一,却并不让人感觉单调。每一件瓷器,
一笔一画都凝结着匠人们的心血,拥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继而 典雅素净 一挥而就 因而
B. 然而 典雅质朴 一气呵成 然而
C. 然而 典雅素净 一气呵成 因而
D. 继而 典雅质朴 一挥而就 然而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青花瓷,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的。
B. 青花瓷,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高温烧制而成的。
C. 青花瓷,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下烧制而成。
D. 青花瓷,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绘画装饰的方式,再罩以透明釉,然后高温烧制而成。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官窑气势洒脱自由,民窑风格严谨规范
B. 官窑风格严谨规范,民窑气势洒脱自由
C. 民窑气势洒脱自由,官窑风格严谨规范
D. 民窑风格严谨规范,官窑气势洒脱自由
【答案】17. C 18. B 19. B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继而”,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然而”,意思是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而此
处“青花瓷突然隐没”“青花不仅在景德镇出现,而且烧制技术迅速成熟”上下文是转折关系,用“然
而”,排除 AD。
“素净”,意思是色彩不鲜艳,淡雅朴素。“质朴”,是一种自然状态,形容一个人的天真自然,心无旁
念。这里指图案,结合“质地白中泛青”可知用“素净”更合适,排除 B。
“一挥而就”指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气呵成”,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
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结合语境应是与“层层涂抹”相对,
即一口气做成,用“一气呵成”。
“因而”,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然而”,意思是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青花瓷虽然色
彩单一,却并不让人感觉单调”是前文的结果,所以用“因而”。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在高温下烧制”不合逻辑,“高温”是烧制的手段而非条件,排除 AC。
“在白泥上绘画装饰的方式”,状中不搭配,排除 D。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由前面“明青花分官窑和民窑两条线发展”可知应先讲“官窑”再讲“民窑”,排除 CD。
再根据常识,“严谨规范”应属于官窑风格,“洒脱自由”应属于民窑,排除 A。
故选 B。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
血液中流动的葡萄糖简称为血糖。_________?当我们饥饿或刚进行了剧烈运动时,血糖便会缺乏,胰
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就会刺激身体产生葡萄糖,血糖值就会升高。饱餐后,体内的血糖值升高,这时,只
有胰岛素适当分泌才能把多余的葡萄糖转化成其他形式,将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围。只有体内升糖的胰高血
糖素、肾上腺素和降糖的胰岛素相互协作,齐心协力地工作,_______。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值就会
上升,身体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_______。
【答案】 (1). 健康人是如何维持血糖稳定的呢 (2). 才能把血糖值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3). 就会增
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下文“体内的血糖值升高”“将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围”可知此处探讨的应该是健康人如何维持
血糖稳定的问题,所以可以填:健康人是如何维持血糖稳定的呢。
第二空由“只有”可知句式可以是“才能……”。“体内升糖的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降糖的胰岛素相
互协作,齐心协力地工作”可知这里是“升糖”与“降糖”两方面相互协作的结果,即把血糖值维持在一
定范围内,所以可以填:才能把血糖值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第三空由“如果”可知这里是假设的结果,句式可以用“就会……”。结合“血糖值就会上升,身体长期
处于这样的状态”可知就会不断向糖尿病迈进。所以可以填:就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2020 年 7 月 16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
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 456614 亿元,按可
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 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 6.8%,二季度同比增长 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
增加值 26053 亿元,同比增长 0.9%;第二产业增加值 172759 亿元,同比下降 1.9%;第三产业增加值 257802
亿元,同比下降 1.6%。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1.5%。
【答案】2020 年 7 月 16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一季度同比
下降,二季度同比增长。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本题是一则新闻报道,所以要概括出时间、事件、主要内容,本题时间是“2020 年 7 月 16 日”,事件是“国
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根据“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
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可知主要内容是“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然后再根据下面
的具体内容介绍得出“一季度同比下降,二季度同比增长”。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近日的全国游泳冠军赛中增加了体能测试,包括垂直纵跳高度测试,30 米冲刺跑计时测试,引体向
上最大次数测试,躯干核心力量测试以及 3000 米计时跑测试,五项综合计分,打破女子 1500 米自由泳亚
洲纪录并在预赛中获得第一的王简嘉禾、在女子 100 米仰泳预赛获得第一的傅园慧等多位名将,虽然游泳
成绩优异,但因体能测试排名靠后,将无缘决赛。
围绕这一事件,班级组织了一次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淡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遵守规则,才能更加磨砺自我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很荣幸我能在此发言。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遵守规则,才能更加磨砺自我”。
全国游泳冠军赛,王简嘉禾和傅园慧等多位名将,虽然游泳成绩优异,但因体能测试排名靠后,将无
缘决赛。对此,我不免心生惋惜之情。但细细忖度,静言思之,我认为“体测”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体测”是比赛规则,无论是世冠还是新手都必须遵守,这自是不刊之论。
傅园慧这样优秀的选手无缘决赛,诚然可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新规则,旨在砥砺、激励运动
员,练就“野蛮其体魄”,冲击“更高更远”的竞技目标。
体能测试不达标,再优秀的选手要被淘汰,看似不近人情的规定,却有一种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勇
毅和魄力。今天,决赛场上少了一个傅园慧;未来,中国更高水平的健儿,将灿若星辰。
就事说事,看到此情况,很多国人耿耿于怀,归根结蒂,在于这一奇葩规则,缺乏科学性,让大家喜
欢的“洪荒少女”止步。国人们爱才惜才之心,情有可原。但可曾想过,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更何况规则
在前,比赛在后,“勿谓言之不预也”。
况且,“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话俗理不俗。君不见,达·芬奇也画蛋练苦功;武侠世界,欲成顶
尖高手,必先蹲墙、扎马步,站如松,方能来去如风;清北名校尖子生的学问大成之道,往往都是从看似
八竿子打不着的通识学科开始……
这些基本功,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随着学业、技能日益精进,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优秀
运动员和伟大运动员的“最后一公里”,恐怕就在于体能的极限。傅园慧等人固然是优秀运动员,但未必
是菲尔普斯那样的伟大运动员。依我看来,体能强弱,正是优秀和伟大的分水岭。
因此,中国泳协的良苦用心,在于通过平等公平的规则,引导运动员重视体能,挑战极限,行稳致远。
如此看来,中国泳坛的体能测试,包括跑步,并非奇葩新规,而是曲线策略:游泳以练技能,跑步以练体
能,双管齐下,才能提升竞技水平。
无独有偶,让我们回溯一下也曾备受关注的白湘菱事件。这位为人称道的江苏状元才女,因为历史成
绩未能“及第”,无缘清北。但不要抱怨清北,不要指斥规则。维护高考公平是至上之选:既已承诺天下,
就应公平践诺。手中有尺,公心至上,又何恤人言?
傅园慧事件亦同此理。隔行如隔山,这一新规的良苦用心,岂是业外的网民们,所能深解的?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若因有惮于状元身份、冠军光环,担心舆情起哄、众怒难违,而降格
以求,轻易修改规则,只会使教育和体育改革陷入困境。
因此,多一些“刚性新规”,多一点“锤的打击”,少一些弹性和通融,虽有阵痛,却可能让真正的
人才、大才乃至天才得到磨砺,脱颖而出,有何不可?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1)共性的写作任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2)个性的写作任务
围绕这一事件,班级组织了一次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淡你的认识与思考。
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
(1)“围绕这一事件”“谈淡你的认识与思考”,此句意在让学生结合材料内容,挖掘其内在含义。
材料内容围绕全国游泳冠军赛中增加了体能测试,导致王简嘉禾和傅园慧等多位名将,因体能测试排名靠
后,无缘决赛。针对此事件,谈自己的看法。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可以认为增加了“体测”是不恰当的,因
为这让那些有游泳实力的人无缘决赛,体能锻炼确实很需要,但这不应成为卡着运动员的决定因素,只能
作为参考,取长补短。也可以认为增加“体测”是恰当的,因为“体测”是一种规则,且“体测”能够弥
补中国运动员的短板,以提高中国游泳运动员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提出其他
的合理的观点。
在写作时应围绕此事件进行展开,就事论事。在写作时,要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阐述时要有理有据,
论证充分,观点鲜明。
(2)“班级组织了一次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发言稿”,要求考生在写作时明确交流的对象是
班级里的其他同学,还要注意格式要求,即开头要顶格写称呼,转行空两格写问候,并进入发言的题目,
最后要有“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结束语。
【立意】1.莫让人才成为“规则”的牺牲品;
2.合理制定规则,切莫搞“一刀切”;
3.体测不应成为比赛拦路虎;
4.尊重规则,维护体育公平;
5.体育事业,立足长远。
【素材】1.“英雄”不逾矩是对风气的匡正,乃人心所向!在风萧雨晦的格局下,中华这艘艨艟急需冲破雾
霭,去寻找理想中的“天下大同”。而如此至高理想,必有人来引领、去实现。各行各业都有千里马,只
有各处的“英雄”行之本身,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遵守规则,这个社会的不正之风才能被根除。我
们深知陈薇院士是攻“毒”专家,却少有人知她也是位军人,军纪军法她都要遵守,这才是一位合格的军
人!身为功臣,从不邀功请赏,严明军纪,芳华绽放,心有惊雷,身似静湖,这才是“英雄”!这才是纠
正弊病的模范!是人心所向!纵前有功绩赫赫,纵前是世冠健儿,无论行至何方,皆不可逾矩!
2.规则制定应更科学、合理,不搞“一刀切”。科学制定规则,更显人性化。从体测标准让实力选手、昔日
冠军止步的角度看,体测标准的制定以及实施或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要结合实际加以改进,科学的竞赛规
则与衡量标准应该有利于选拔优秀运动员。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标准的设立应该结合实际,更科学,更
实用,更具有人性关怀,更注意规则的精细化和科学性,不应搞“一刀切”。
3.“无规,无以成方;无矩,无以成圆。”中国的运动员不是千百年前的“单刀赴会”之侠客,而应成为“全
副武装”的业界精英。“体测不达标”是个人的缺口;是亟待弥补的短板,应直面问题而非使之成为“专
项”的借口!而遵守相关规定是自己“百炼成钢铁”之契机,是自己“擎慧炬前行”之通衢。对于自己,
学会了如何遵守规则,便是对自己最彻底的负责!红线面前,按下“暂停键”,反思自己,才能不断提升,
才会发现“浅处不妨有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