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红楼梦》阅读主观题--北京市各区高考模拟试题5套(教师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红楼梦》阅读主观题--北京市各区高考模拟试题5套(教师版)

ID:691483

大小:23.5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5-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语文复习《红楼梦》阅读主观题--北京市各区高考模拟 试题 5 套 2020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20 题。(共 5 分) 20.下面是《红楼梦》中不同人物对王熙凤的评价。请根据这些评价,结合原著谈谈你 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理解。 贾 母: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 周瑞家的:她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 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回来你见了就信了。就 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秦 可 卿: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 小厮兴儿:“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 把刀”——都占全了。 【答案】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 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 府的实际统治者。王熙凤最显著的性格特点:“五辣俱全”,即香辣、麻辣、泼辣、酸辣、 毒辣。她聪明,很讨人喜欢。虽然没有念过书,却巧舌如簧是贾母的开心果;她语言俗, 却深的大家欢心;她讲的笑话,是老少主仆都争相闻听的;她语言妙,能在最危急或者最 尴尬的时候让贾母开怀一笑,使大家免于处罚。她能干,是个很优秀的管理人才。把贾府 搭理得井井有条,待人接物,家中事项都有条不紊。 她善于理财;还有 ,她恪守妇道。 当然了,人无完人,王熙凤也是一样的。王熙凤如果活在现在这个社会,可能是一个政治 家,以铁的手腕,活的语言带给人们诸多的希望;或许是一个经济学家,给人们提供更多的 理财的良方,或许还是一个慈善家,乐于帮助刘姥姥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名篇的阅读积累以及微写作能力。作答此类题目关键在平时 积累,比如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 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考查的是对《红楼梦》的阅读和记忆能力。题干为:下面是 《红楼梦》中不同人物对王熙凤的评价。请根据这些评价,结合原著谈谈你对王熙凤这个 人物的理解。属于人物形象理解分析题。注意描写人物的手法:肖像、语言、神态、动作、 细节等。 我们先来看,王熙凤在《红楼梦》里,是什么角色?从写作视角而言属于短评写作。 短评,是指简短的评论(如报刊上简短的评论)也指文艺短评、对各种看法的简短的评价。 王熙凤是贾母的孙媳妇,她的公婆是贾赦和邢夫人。她是贾政的侄媳妇,同时也是王 夫人的亲侄女。因为她的出众能力,深得贾母的恩宠,以及她的姑姑王夫人的赏识。所以, 她年纪轻轻的,就成为贾家荣府的实际管家和掌权者。 在《红楼梦》里,作者对王熙凤的出场用足了笔墨。首先是“不见其人,先闻其声”, 接着写了她的容貌和穿戴“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 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这样的文字,强调了王熙凤性格,她在贾府的显赫地位, 也刻画出一个外形华美,善于言辞,聪慧爽朗又工于心计的女性形象。 王熙凤对下人严苛。王熙凤是作者笔下最生动的人物之一,她是封建大家族里精明强 干又泼辣心狠的主妇形象。从上文小厮兴儿和周瑞家的嘴里所说的王熙凤,就知道她的性 格和对待下人的严苛程度了。王熙凤从一出场起,便活灵活现、如火如荼,随着故事的发 展,她的性格特点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王熙凤的聪明才智,是众所周知的,在几百口人 的大家庭里,如果没有她雷厉风行又八面玲珑的周旋,那么管理家族,和处理复杂的人际 关系上,她就不能做到如鱼得水。她在应付贾府的种种弊端和危机时的周旋和规避,也表 现出她行事的魄力和本领。但是由于王熙凤私心太重,后来在利欲熏心之下,做了贪赃枉 法之事也符合她的性格特点。 【点睛】对于名著题的考查的难度越来越大,原来考查的时候,仅仅是考查对名著情 节、人物特点等识记能力,分析近几年的考题,我们会发现,考查的内容越来越细致、具 体,包括重要的形象、情节、主题、艺术特色、个人感受等。应对方法:一要点面结合, 范读与精读相结合,既要了解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把握 全篇的主题思想与语言风格等。 2020 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二模语文题 17.这一歌词与探春的哪些主要经历相关?请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在梦中看到的“金陵十二册正册”中有关于探春的歌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舰,千里东风一望遥。” 【答案】这一歌词与探春的以下主要经历相关:(1)在探春的带动下,大观园中创办 了海棠诗社,探春写的诗虽然比不过黛玉和宝钗,相比迎春、惜春而言,也有一定的水平, 可见探春的才气与志向。(2)探春曾和李纨、宝钗一起临时管理家事,她不被家仆蒙蔽, 明察秋毫,决断力强,并对大观园的管理进行了有力的改革,既增加了收益,又减少了浪 费,可见其才志之高。(3)王熙凤带着家仆抄检大观园的过程中,探春愤怒之中打了王善 保家一耳光,表达自己对抄家的不满,也体现了贾家衰败之际她的无奈与痛苦。(4)探春 最终由贾政做主,远嫁海疆,离家千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 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最后怎样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 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 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 分点陈述。 《红楼梦》中的判词一般是对人物的命运与结局进行隐讳的总结。这道题中的判词说 的是探春,前两句先是写出了探春的才华和志向,可惜生不逢时,正是赶在贾府即将走向 衰落的“末世”。“才自精明”是写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如:凤姐小产,家中事 情由李纨和探春管理;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探春按惯例给二十两赏银,赵姨娘不满,探春 坚持原则,并痛斥赵姨娘说她“没有脸面”和“忘了根本”;平儿说“如今请姑娘裁夺,添 加些也是可以的”,遭探春拒绝,并把爷儿们每月上学多领的八两银子也一概免了。治理大 观园时,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再是抄检大观园时,她无所畏惧,为维护自己的尊严 打了王保善家的一记耳光,表现出决断果敢的气概。在“敏探春兴利除宿弊”的管理才能 以及在“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里替王夫人给贾母解围都展示她的才能。“志自高”是说她有 远大抱负。小说对她闺房的描写,显示出她的脱俗与高雅。探春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 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具体的办法 就是“节流”和“开源”,但这只能是心劳日拙,无济于事。“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 一梦遥”意思是:清明节江边流泪相送探春出嫁,天长路远,梦魂难度,相隔千里,往后 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暗示了探春最后的结局是远嫁。 【点睛】名著名篇复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 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 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 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 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在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 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2020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二次统练(二模)语文试题 20.有人用“黠而侠”评价《红楼梦》中刘姥姥,意思是说刘姥姥既有“狡黠”的一面, 又有“侠义”的一面。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对刘姥姥的“黠”和“侠”的理解。 【答案】黠,即聪明。刘姥姥小说中说她是久经世故,二进贾府时,情知是王熙凤等 戏耍她,但是她还是有意配合凤姐鸳鸯哄贾母高兴,是装傻。讲故事也有意迎合贾母宝玉 的好奇心理,投其所好。 侠,即有义气,敢担当当贾府溃败时,巧姐被卖。刘姥姥知恩图报,救下巧姐。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 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 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黠”,即聪明。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典型的底层人形象,从第六回刘姥姥来贾 府打秋风借钱,到第百十三回凤姐托孤,刘姥姥可谓见证了贾府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全过程, 她身为一个农村妇人,本与贵族阶层无任何关联,曹公却别出心裁,通过刘姥姥借钱这么 一件小事,让这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老妇人与贵族生活得以接触,底层人民与贵族阶级的 碰撞,深化了《红楼梦》的现实内涵,并将这位老人的生存智慧通过贾府这个平台得以施 展。刘姥姥看似愚蠢,频繁闹笑话,实则大智若愚,心如明镜,只是故意配合众人开玩笑, 并非真的一无所知。 “侠”,即有义气,敢担当。她第三次出现救巧姐并收留她却是可敬的;前面越是可笑, 后面就越是可敬。有谁能想到供人取笑的人竟然是救命恩人呢。当贾府溃败时,巧姐被卖, 刘姥姥救下巧姐。 2020 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第二次统练(二模)语文试题 16.《西郊落花歌》中作者观海棠花落,以此“探春”和“送春”,《红楼梦》第二十七 回中林黛玉埋葬落花,一首《葬花吟》道出了多少悲愁。请结合原著描述“黛玉葬花”的 情景,简要分析其葬花时伤感的原因。 【答案】一阵风过,把树上的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地皆是。只见黛玉来了,肩 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绢袋,手内拿着花帚。她把落花扫了,装入袋里,细细地埋入园中 一角的花冢。看着花冢,黛玉不禁呜咽起来,哭得好不伤感。她一面哭,一面道:“花谢花 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原因:①寄人篱下的命运。②多愁善感的个性。③前夜去宝玉处,晴雯不开门,黛玉 错疑在宝玉身上,她失望伤心。④次日正遇上饯花之期,心中无尽的感伤难以排遣,于是 寄情于花,借葬花以解绵绵愁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名著的主要 内容,熟悉名著中重要人物的故事、了解其性格特点其情感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故事背景 及其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命运。本题要求结合原著描述“黛玉葬花”的情景,并简要分析其 葬花时伤感的原因。回答第一问时首先要结合《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林黛玉埋葬落花的 内容来写,以“《西郊落花歌》中作者观海棠花落”的提示“花落”为背景,运用动作、神 态、语言描写等手法来体现其“葬花”时的“悲愁”,关键在细节的刻画。回答第二问“分 析其葬花时伤感的原因”时可以从葬花前发生的事件、当时的处境、寄人篱下的命运以及 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等方面加以分析。 【点睛】情景描述是根据特定的时间、空间、人物以及人物活动进行的一系列描写。 利用情景烘托氛围来表现人物性格、心情或者事件发展的路线,以达到让读者有如闻其声、 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本题要求结合原著描述“黛玉葬花”的情景,答题的关键点 在原著、背景、人物(黛玉)、事件(葬花)、情感(悲愁)这几个要素上,所以写作的手 法上利用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等更利于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 2020 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阅读《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节选内容,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注】,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 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 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 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到:“你在这里作什么?”宝 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 “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 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 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 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 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 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注】《会真记》:唐传奇小说《莺莺传》又称《会真记》,元代王实甫据其改编为杂剧 《西厢记》。 节选文字是如何表现宝黛之间的微妙情感的?请结合文段中的描写简要分析。 【答案】环境描写:节选文字通过描绘落花流水等春景,烘托了宝黛共读画面的美好, 暗示出两个人志趣相投的情感基础。人物描写:节选文字借刻画宝黛的言行举止,展现出 宝黛在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显示出宝黛从两小无猜到爱情萌发的情感变化。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小说写作技巧的能力。解答小说类题目,离不开人物、情节、 环境和主题。分析写作技巧,要看所写的具体内容,如涉及到人物,就要从人物塑造方面 分析,如有环境,则要考虑环境描写的手法以及环境衬托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节选文字 是如何表现宝黛之间的微妙情感的,节选文字借“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 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的环境描写,营造了温馨淡 雅的氛围;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 花囊,手内拿着花帚”,此时宝玉的想法和黛玉一致,烘托出宝黛二人情感的和谐,“真真 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 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也体现了他们兴趣相投,爱好相似。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慌的藏之不迭”“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好妹妹,若论你,我是 不怕的”等动作语言的描写透漏出宝玉对黛玉的喜爱之情。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