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上海市浦东新区二模)对“量化”说
文题
10 万+转发量、100 万+点击量和阅读量……在这个时代,对“量”的追求似
乎满足着人们的某些需求。
你对上述现象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⑵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是关键,所给材料为“10 万+转发量、100 万+
点击量和阅读量……在这个时代,对‘量’的追求似乎满足着人们的某些需求”。
通过提取关键词法可以确定写作话题为“量”,所列举的现象很普遍,也影射了
现实生活人们的错误认识,即一味追求量导致迷失了本质和真诚,质量难保自然
走不长远。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立意点为“求量更要保质”。
写作时可以联想到“宁缺毋滥”“滥竽充数”等成语熟语,也可以借助相关
故事来阐释道理,比如项羽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以 5 万战胜 40 万,著名的以
少胜多战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质量重于数量的道理。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通
过影视剧作品一味求量导致影片票房难以如愿,启示我们应该秉持精益求精的态
度,尤其是国家建设、企事业发展,想要立足并走向长远,质量是前提保障,囿
于量者目光短浅,质量才是制胜法宝。
理解了材料,确定了最佳立意后,别忘了审问题,否则不按要求出牌,只能
是白费功夫:你对上述现象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注意
字数要求。
【立意】
1.“数量”诚可贵,“质量”价更高
2.不要迷失于量的追逐中
3.在保“质”的基础上求“量”
4.实至“量”归
【素材】
1.“美好的东西在质不在量”,这是出自希腊著名作家伊索的一句名言。这句话
阐述了“质量与数量相比,质量更为重要”的道理。确实如此,质量比起数量来
更加重要。“猫生九子不如虎生一子”,一只老虎的“质量”胜过了几只猫的数
量,“星星虽多,但不能高攀太阳”,一个太阳的“质量”胜过了千千万万星星
的数量。“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一个新鲜桃子的“质量”胜过了一
筐烂杏的数量。质量与数量相比起来,质量还是更胜一筹。
2.有一种现象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有的同学整天埋头苦学,把一天几乎大多
的时间用来学习,而有的同学学习虽没有前者那么认真,似乎只花几个小时用来
学习,可是后者却比前者的成绩优秀,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后者注重了学习
的重点,讲究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质量,而前者却只知道盲目的做题,以为
花的时间多,题目做的多,学习就会很好,殊不知质量更重要!所以他要提高学
业成绩,就要注意提高学习的质量。
3.睡眠的质量不好,睡再久也不会有精神;衣服的质量不好,穿再多也不会保暖;
不吃营养的食品来保证饮食质量,吃再多垃圾食品对身体也是无益的。数量多不
一定会好,可质量好就一定会棒。因为数量的形式永远也抵不过质量的真理,数
量诚可贵,质量价更高!
范文展示:
对“量化”说
这个时代人们对于“量”的追求似乎到达了一个极值,单是从社交媒体上对
转发量和阅读量的追捧,就可管中窥豹,略知一二。对量的追求看似满足了人的
某些需求,然而其带来的危害也是难以估量的。
社交媒体上的点赞量填补了人最浅层的自满;文章的点击量与阅读量标榜着
其“权威性”;学校的升学率,公司的产值昭示着其辉煌的成果。当人们满足于
依照一个庞大的数字进行筛选,而无视任何数据背后运作的机理和其背后的价值
时,往往容易陷入巨大的误区。
100 万+阅读量的文章看似满足着人对于知识和时事的求知欲,然而也加剧了
其对知识的盲目、不辨真伪。正如勒庞定义的乌合之众懒于独立思考,而选择去
相信一个所谓的权威。此情境下人的独立性被暧昧地消解,人变得人云亦云,极
易被煽动,在情绪冲动下放弃思考。
福柯说:“知识即权力。”同样道理,数据结果的产生中也有相似的运作。
人盲目追求量,而忽略其背后资本的垄断以及其他因素的干扰,并且再通过自己
的一个点击为本身庞大的数字继续加注。长此以往只会导致一个滚雪球式的循环:
我们所见、所触及的一切更加狭隘,人在逼仄的环境中却以为自己构建了丰富而
又博大的精神与感官。人们逐渐变得千篇一律,在相同事物的不断刺激下,日趋
愚钝而麻木,最终全然失去批判与思考的能力,造成“单向度社会”。
同样,求“量”还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幸福指数,产率,就业率,
升学率……一个个数字扑面而来,让人防不胜防,因而也被动陷入其中。
古典功利主义持论:应追求幸福的最大化。在众多理论碰撞的当代这本无可
指责,然而其发展至今却逐渐被狭隘化为工具理性:即只关注结果利益的最大化,
而忽略其背后的一切价值、情感、人伦因素。当今社会的种种竞争促成了此局面,
而“内卷”一词的使用量,也从上世纪 60 年代诞生起达到新高。学校为升学率
而忽视其根本的育人目的,公司为逐利而利用一切规则漏洞,置企业精神于不顾。
更为骇人的是:人的幸福也被彻底量化。当幸福有了具体标准,随之而来的,便
是人的多样性被一点点地抹杀。
我们生活的时代将一切都赋予了量化处理,然而世界上充满着不可被估量的
事物。人的精神、人的性格、道德、人文、美……这些都植根于人性而不可抹去
的,倘若变质,人的精神将永无居所,届时,人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