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III高考优秀作文点评
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
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
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
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
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
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
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作文题大胆“逆行”,特
意避开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北斗三号全球卫星
导航系统收官之星成功发射、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等时政和社会热点,聚焦考生的内心世界,与《普通高
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坚持加强语文课程内
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
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入的
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的理念相吻合,充分体现
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和导向教学”的社会功能,
具有极强的课改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试题评价
• 这道作文试题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试题由“话
题材料+任务驱动+具体要求”等三部分组成。
• 第1自然段是话题材料的呈现。与之前曾风靡一时的新材料作
文差不多。该段只有两句话,第一句联系生活实际,直接陈述了
一个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
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从这个转折关系复句来看,命题者的
重心并不是强调“看他人”,而是聚焦于能否“看到完整的自
己”:由这个生活中妇孺皆知的命题出发,自然得出要县“直接
看到完整的自己”,就得借助“镜子”和“自画像”的结论,唯
有通过“镜子”和“自画像”来审视自我,才能尝试回答“我是
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和“如何生
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 人生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材料里
“在人生的旅程中”这个限制条件的内涵十分丰富,命题者在看
似不经意之间,就将通过“看镜子”和“自画像”来“审视自我”
与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等重大哲学命题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可谓平中见奇,天衣无缝。
• 仔细咀嚼材料中通过“审视自我”尝试回答的“我是怎样的
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和“如何生活得更
有意义”等几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很容易猜中命题者的良苦用心:
“我是怎样的人”和“我能做些什么”指向于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而“我想过怎样的生活”和“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则重在如何
准确定位,科学规划人生。综上所述,本题材料呈现部分告诉考
生一个看似浅显实则深刻的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通过不
断寻找各种“镜子”、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我们才能认
清自己,准确定位,从而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人生
充实而有意义,否则将碌碌无为,因虚度光阴而悔恨终生。
• 第2自然段属于任务驱动部分。这部分只有一句话,但其重
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考生忽视了本自然段所规定的特定写作情景,
忽视了写作者的身份和特定的写作对象,游离于“如何为自己画
好像”的写作主题之外,则有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仔
细研读试题的任务驱动部分,考生可以弄清楚命题者隐含其中的
写作任务:“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
信”,规定了写作的文体是书信,写作的对象是,高一新生”,
写作者的身份是“高三毕业生”。“如何为自己画好像”是此次
写作的核心题旨,而这里的“画好像”又一语双关,表面指人的
自画像,或请别人替自己画的像;其深层含义是指人们在人生旅
途中,通过自身的生活实践、人生轨迹和各自的生命状态,展现
在公众面前的特有的社会形象。
• 简言之,即每一个生命个体在人生道路上所展示给社会大众
的正面或反面的形象,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社会人都是这个“自
画像”的描绘者,正所谓“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自己的一言一
行,绘就了自身在别人眼里的最终的“模样”!而“画好像”中
的“好”,则强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要求考生必须在书信中传
递正能量,必须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相吻合,绝不可“破罐子破摔”,表现出
半点儿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极思想。“与他们分享自己
的感悟与思考”这个任务要求考生所分享的“感悟与思考”都必
须是发自内心的,是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个性化的思考,绝不能人
云亦云,更不可胡乱地拼凑,说一些不痛不痒的东西。否则就会
陷入“言不由衷,文中无我”的烂泥潭,与优秀作文擦肩而过。
• 第3自然段是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
普适性要求。即“三自”(自选角度、自定立意、
自拟标题)、“四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这里不再赘
述。
• 总而言之,这道作文题在注重回归传统和关照
心灵的同时,更注重考察学生语文学科的关键能
力和核心素养。试题中生活化情景的设置,既让
考生有话说,又能有效地防止宿构和套作,与新
课标“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
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
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
表现”的“命题原则”高度契合,充分体现了这
种情境化任务驱动题型作文的强大生命力。
考生可以如何应对这道高考
作文题呢?
Company Logo
• 一、真情告白,立德树人
• 作为一个并非纯粹的自然人,或者说哲学中的“我”,其实
包含着灵魂和承载灵魂的肉体这两个维度。“我是谁”这个亘古
的哲学命题,通常涵盖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和“我
要到哪里去?”这三个方面的自我追问。简言之,这是一个社会
人对自我认知、自我定位、自我鞭策、自我超越和自我规划的一
种持续不断的内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普世价值。作为一名即将毕
业的高中生,在青春勃发的黄金时期,将思想拷问的维度指向自
己的灵魂深处,扪心叩问“我是怎样的人”“我能做些什么”?
思考身处当前这个伟大的时代,自己到底“想过怎样的生活”和
“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问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高中毕业,这不仅是一段学业的结束,还是另一段人生旅程
的开始。无论曾经的高中生活一马平川高歌猛进,还是沟沟坎坎
磕磕绊绊,回首来时的路,总有值得反思和总结的地方,总有刻
骨铭心的记忆和擦肩而过的遗憾,考生难免感慨万千。在这个特
别的时刻思考“我是怎样的人”和“我能做些什么”,不仅是对
自己过去的一个总结,还是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
次冷静审视和庄严检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既是对自己过去三
年的一个严肃的交代,也是对未来如何开启美好人生旅程的一种
理性思考!高中毕业后的路怎样走?亦即今后“要到哪里去”?
这对即将走向社会或走进大学这个重要平台的高中毕业生而言,
对未来必然有着许多美好的憧憬,此刻追问“我想过怎样的生活”
和“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这两个颇具哲理的问题,对每一个考
生来说,都大有裨益。
• 与其说命题者想让考生通过尝试回答这几个问题,写一篇书信
体作文和高一新生进行一次促膝长谈,不如说这是命题人为考生
上了一堂富有哲理的人生规划课。表面上是在高考考场上“给即
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实际上是即将毕业的高三学子扪
心自问,手执敲扑,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一次拷问——这是一场肝
胆相照的真诚独白;这是一次悄无声息却刀刀见血的灵魂解剖;
这里容不下半点儿虚与委蛇,这里容不下一丝儿粉饰和贴金!这
是临别时学长学姐对新高一学弟学妹的真情告白,无论是成功的
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必须表现新时代高三毕业生对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个性化思考,都必须起到榜样示范和辐射引领
作用。倘若缺失了立德树人的正能量,进而专注于暴露社会的阴
暗面,甚而至于一叶障目,考生自然就丧失了应有的社会责任和
使命担当。
• 二、设身处地,现身说法
• 作为一个过来人,到底给高一的学弟学妹们说点儿啥
呢?是漫无边际地侃大山,还是结合自己初三毕业后即
将升入高中时的所思、所感和所需,设身处地地站在高
一新生的角度思考?如果考生的书信不能踩到点子上,
就有可能净扯些隔靴搔痒的瞎话和大而无当的空话套话,
丝毫不能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这样的写作自然也就失
去了存在的价值。
• 倘若考生站在高一新生的角度,设想此时此境他们最需要的
是些什么?或者说,进入高一之后,他们可能会猝不及防地遭遇
到哪些窘境?面对有可能即将到来的迷茫,作为过来人,有什么
值得借鉴的经验或教训,或者能提供什么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比
如刚进入高中时面对铺天盖地的习题该咋办?如何迅速适应高中
突然增大的课程难度?如何适应高中老师与初中老师不一样的教
学习惯和教学方法?如何与新同学和新老师和谐相处?如何应对
每周各科考试的轮番轰炸?如何面对课外迁移训练时的不知所措?
如何消弭远离父母和家庭之后的孤独与无助?如果正确处理课内
与课外的关系?如何合理分配各科学习的时间?如何解决效率不
高疲于奔命的问题?
• ……考生都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设身处地,现身说
法,推心置腹地与学弟学妹们平等交流,切忌高高在上
颐指气使,更不能抛开自身的特殊感受和个性化思考,
去谈一些看似高大上却丝毫不接地气的东西。无论自身
的高中生活是否愉悦,无论自身的学业成绩是否优异,
无论交流的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必须情动
于中而形于言,必须是发自肺腑的心音流淌,切不可言
不由衷,信口开河。
• 总而言之,唯有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想高一新生
之所想,急高一新生之所急,并结合自身经历和独特感
悟,现身说法,娓娓道来,谈“我”之所思,写“我”
之所感,提“我”之建议,传“我”之真情,才有可能
拨动受众的心弦,赢得阅卷教师的青睐。
• 三、用科学眼光,画真我之像
• 作为一名高三毕业生,在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坐
在高考考场写“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当然不能像小学
生自我介绍一样,对自身的外貌、性格和特长做一番形
象化的展示。必须由表及里,由形入神,聚焦自我的内
心世界,用独特的视角和个性化的语言,为自我之精神
雕塑,为青春之梦想代言。
• 俗话说得好,“当号者迷,旁观者清”!如何才能战
胜人性固有的弱点,真正看清“完整的自己”,正确地
认识和评价自己呢?正如唐太宗所言:“以铜为镜,可
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
得失”(《旧唐书·魏征传》)。考生可以建议学弟学
妹在“以铜为镜”的同时,敞开心胸,“以古为镜”和
“以人为镜”,通过他人对自己的“镜射”作用来审视
自我,反省自己。唯有如孔子所言,“见贤思齐焉,见
不贤而内自省也”,才能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过
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 除了客观地认识自我,考生还必须思考“我能做些什么”和
“我想过怎样的生活”这两个看似简单的人生难题,亦即如何准
确定位人生,如何正确规划人生的问题。思考“我能做些什么”?
就得结合自身的客观实际,既不能好大喜功,好高骛远,也不能
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考生可以建议学弟学妹们根据自身的实际
情况(比如学科优势、兴趣爱好以及家庭背景、经济能力等等),
合理规划自己的高中和大学生活,比如文理选科、艺体特长的培
养和是否参与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等等实际问题。无论考生给出怎
样的建议,都必须基于自身的经历、感悟和思考,要以客观事实
为依据,要有通盘的考虑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绝不能夸大其
词,危言耸听,更不能指鹿为马,信口开河。
• 考生在回答“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时,虽说可以有不同的
职业选择,人生理想的追求也可因人而异,但无论怎么讲,考生
所交流的内容都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青年的特殊身份,都
必须契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
题,都必须引领学弟学妹们力争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新青年,
做一个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也就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20年版)所要求的,做一个“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
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
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考生可以结合当今西方社会对中国关键核心技术的严
厉封锁、新冠肆虐、乡村振兴等时代大背景,畅谈自己
的人生定位、理想抱负和价值取向。可以从共和国勋章
和国家荣誉勋章获得者等正面典型身上汲取精神的营养,
以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为精神标杆,“撸起
袖子加油干”,力争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
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
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 四 、明体定格,语言得体
• 既然是写信,考生当然要注意书信的格式,比如标
题的拟写,可以用《给……的一封信》等平实的标题,
也可以根据文章的中心,提炼个性化的标题,如《给自
己的青春画好像》《我的青春这样画》等,以吸引阅卷
老师的眼球。开头的称呼须顶格写,提行空两格,得体
地问好,书信主体条理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现身说
法时可以概括叙述自己的特殊经验,结尾祝福的格式以
及落款和日期等,都必须中规中矩。
考场优秀作文点评
•
•
• 1、摹绘心中所感,勾勒可期未来
• ——给高一新生的一封信
• 四川考生
• 亲爱的高一新同学:
• 你们好!
• 刚经历过中考的逐鹿,刚结束考前紧张的冲刺,亲爱
的你们,在桂花香溢的金秋九月,终于又迎来了新身
份——一名高中生。此时的你们,必定抱有“鲲鹏展翅
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决心,但我也希望,你们
要清楚地记得来处,清楚地望见去路;清晰地凝望现在,
也要清晰地展望未来;清醒地看着自己,也要清醒地度
化自己。
考场例文1
• 认识自己比盲目冲锋更重要。“我只看到了
树的形态,并不知道树的心情。正如我看到树带
来春的讯息,却并不了解春天。”我不希望你们
中的任何一个成为只知道远方,却不曾着眼于目
前的游于云端者。我们要认识自己,认清自己,
不必为自己写一篇从头到尾的描述作文,只需在
心底有自己的画像,一幅完整勾勒但缺少细节的
画像便足矣。
• 为画像添些写实,那是最真实的自己。“人生如逆旅,我亦是
行人。”现在是最为“坎坷”的旅途了,需要其上的行人知道自
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要做什么。清朝第一词人纳兰容若就知
道。他知道自己虽为旗人,却沉溺溶浸于瑰丽的宋词,愿意将其
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他知道自己作为纳兰府长子,有延续家族
荣光之任,愿意积极考取功名,发扬家族荣光,也为报效朝廷;
他知道自己作为旗人,骨子里流淌着先辈驰骋草场、挽弓射雕的
血脉,所以纵然耽于瑰婉清新的宋词,却也工于骑射御术。他在
心底早己为自己画好一幅青灰底色的自画像。正是如此,他方可
在明确自己、认识自己之后夺取各个领域的桂冠。而你们,新时
代新青年,有国家大义在肩,有人生未来在背,有家族荣耀在身,
认清自己,一定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 再为画像添些抽象,那是你想成为的自己。添些沉着朴实。
朱自清曾说:“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
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
印!”身着白衣,心有锦缎;心向往之,脚踏实地;不驰于空想,
不慕于虚声。再添些谦虚冷静。明代学者宋濂“俯身倾耳以请”
的谦虚恭敬伴随了他的一生,也成就了他的一生。再添些理想沉
思,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沙场上天狼射马、
英姿飒爽是理想,归于生活、诗酒田园也是理想。最后添些独立
自尊。张爱玲说:“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
哭。”成就你与伤害你的最终都是自己的抉择。不必艳羡他人,
你便自存芳华。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道尽了人类
命运共同体在历史长河里闪耀的魅力。古罗马哲学家塞
涅卞曾言“我们是同一片海的海浪,同一颗树的树叶,
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诚哉斯言——中国诸多学者不
远万里无私共事科研成果,各国之间携手合作共同研制
疫苗,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到“青山一道,共担
风雨”,都让我深深明白,每一例感染,每一个死亡,
都是人类的叹息。“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
胜!”
• 愿你们都能有点点荧光,汇聚星河。
• 祝学习快乐,学业有成!
• 一名高三毕业生
• 2020.7.7
• 【点评】 今年全国Ⅲ卷作文题更接地气,引导考生关注自我,
审视自我,关注社会,哲理地思辨人生。本文比较完美地践行了
命题者的意图,学会给自己画自画像是新时代、新时期给我们提
出的要求。全文表达自然,散文化的议论性语言,既有诗化的表
达又不缺少哲理的思考。恰当的引用,点化出了文章的文脉,表
达清新自然,结构紧凑,内容充实,体现了考生活跃的思维,带
给阅读者不少启示。议论文力求思辨,三个分论点逐层推进,无
论是叙例还是分析议论,用语不仅准确精炼,而且典雅流畅。尤
其可贵的是,作者时刻记住自己的写作对象,很有情景再现之感
和代入感。(王荣)
•
•
• 2、以外界为鉴,可以知自我
• 四川考生
• 亲爱的高一新同学们:
• 你们好!
• 刚进入高中的你们,想必都在好奇地观察着校园,观
察着同学,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但你们是否想过在开启
高中生活之前,对照着镜子审视自己,为自己画张像呢?
这“镜子”,并非只是块镀银玻璃,我们生活的外界环
境中的一人、一言、一事,皆可成为通往自知的明镜。
考场例文2
• 以他人为鉴,可以知自我之能力。孔子有云:“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虽然“师”中有优有劣,但他们都可以使我们认清自
己的能力水平。而我们需要的,就是敢于并善于与人对比,以他
人为鉴。物理学上,运动是相对的,没有参照物就没有运动,
“快”与“近”更无从谈起。生活中也是一样,没有对比,虽可
规避所谓“伤害”,但却失去了借鉴他人来认清自己、取得进步
的机会。同时“鉴”的方面也应取好。在金钱、娱乐等不良或无
关紧要的方面与人攀比,定是害远胜于利,唯有在学识、技能上
与人相比、相鉴,才能达到如切如蹉、他山攻玉的效果。若你们
能以他人为鉴,定会将自画像中自己的能力描绘准确,并能取得
进步。
• 以话语为鉴,可以知自我之品性,俗话说“人言可畏”,是
因为别人的话语中包含着对自己待人接物的评价,能让我们从外
人的角度对自己的内心有更真实的认识,而绝不能对其轻视。比
如别人表扬我们,我们就要对照着赞美之辞,反思我们为何优秀,
如何更加优秀。当然,更有价值的“镜子”是逆耳的忠言。别人
的批评,只要是善意的,都是对我们知不足改错误的期望,如一
本好书值得我们品读。细读罢,我们在某一方面的性格、品质就
会得到清楚映现,优点、缺点都格外醒目,使我们在获得自知之
明的同时也能寻到改进的方法。若你们能以话语为鉴,定会将自
画像中自己的品性描绘清楚,并可思虑改进。
• 以经历为鉴,可以知自我之目标。有人说,三岁见长,七岁
见老,你的经历塑造着你未来的人生。那么依此,你的目标也会
映现在你过往的经历中。爱因斯坦从小就着迷于科学,后来也立
志并最终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雷锋从小受到了共产党的莫大关
怀,后来便一心报国,致力为人民服务。正如自然选择决定生物
进化方向一样,人的经历也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对于前途未定
的人而言,如果能以经历为鉴,从中提取出自己的目标,那便是
顺从了本性,对自己的发展起到了明晰的导向作用。若你们能以
经历为鉴,定会将自画像中自己的目标描绘明朗,并能让其照亮
前路。
• 自画像犹如工程图,贵在真实和精确,绝不容许虚假
和模糊。相信你们能对照着这三类镜子,在高中开始前
对自己的现状和提升的方法都有一个真实精确的认识。
以外界为鉴,可以知自我,希望大家能在这些“鉴”的
提醒帮助下,建造好自己人生的大厦。
• 此致
• 敬礼
• 一位高三毕业生
• 2020年7月7日
• 【点评】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平时课内阅读和课外阅
读联系起来思考无疑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考试文章应该是有模
式的,虽说我们反对“八股调”,但是没有一个规范的模式,写
作就失去了模仿的对象。本文紧扣材料立意,观点鲜明,从生活、
人生、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议论充分,层层推进,有
一定的深刻性。文章的标题并不亮眼,但开篇用生活化的场景入
题让人眼前一亮。文章用朴素的笔调将重塑自己的形象,打造昂
扬向上、奋发图强的时代新我融入在字里行间,显示出作者老练
的文字风格。正反论证、假设论证运用得当,解题联题,结构严
谨。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有破有立,彰显议论的深刻。(王荣)
•
•
• 3、定位画像,扬帆起航
• ——给高一新生的一封信
• 四川考生
• 亲爱的高一新同学们:
• 你们好!步入高中,你们的步伐是坚定的;摩拳擦掌,
你们的斗志是昂扬的;厉兵秣马,你们的未来是充满可
能的。你们将用新的眼光丈量世界,但,却无法直接看
到完整的自己,所以,我想对你们说:学会定位,画好
自画像,扬帆起航。
考场例文3
• 定位自己,画好现在的自己。要知道“与其临渊羡
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盲目学习,不如先定位自己。
看得到自己的优点,将其充分利用,看得清自己的不足,
就需查漏补缺。这样的自画像才是风采与失落共存,色
调与线条俱佳。毫无疑问,这展现的才是真实的自己,
这才是它意义的所在——让我们能清楚地审视自己。所
以,学会定位自己,避免盲目学习的事倍功半,做到真
的事半功倍。
• 定位目标,画好未来的自己。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不竭
动力。你们充满未来,就更应明确目标。“大鹏一日同风起,扶
摇直上九万里”,这便是李白的豪言壮志;“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便是范仲淹的家国情怀;“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便是陶渊明的田园情结。古代的仁人志士,
无不心怀目标,虽有大小之别,而无本质之分。作为当代青年,
你们正当奋斗之际,更应有明确的目标。但不必拘泥于目标的大
小,而应注重用目标去点缀自画像,为画出更好的自己而进发。
• 定位人生,画好人生飘扬的风帆。成功的人生,并不一定要
缀以事业之大、功名之高,而应是以大我的情怀、大我的胸襟、
大我的格局替代小我的名节小我的追求、小我的利益。辛亥革命
胜利,在沈阳关东模范学校,魏校长提出:“你们读书是为了什
么?”学生中,有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为明礼而读书,有为家
父而读书。唯有周恩来总理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这句话掷地有声,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也感动着我们。
为什么年仅十四岁的周恩来能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毋庸置疑,
这便是大我的体现,是定位了人生后的飘扬的风帆。
• 学会定位,画好自画像,让我们坚信:今朝定位画像,奋斗
前行必定有我;他日扬帆起航,金榜题名舍我其谁。
• 祝你们学业进步,学而有成。
• 一名高三学长
• 2020年7月7日
• 【点评】 文贵情真,独抒性灵,考生多一些个性化的表达,
多一点真知灼见,往往会成为自己胜出的亮点。抒真情、写真意,
好好说话是本文最大的特色,这也是破解当下作文“假大
空”“无病呻吟”痼疾之根本。全文开门见山点出题旨,再顺势
提出希望与建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结合材料很好地完成了
各项写作要求,行文能句句扣住“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展开,主
题突出。英语言质朴,对象明确,针对性、感染力与号召力很强,
书信的要素齐全,文体特征突出。关注、思考现实生活,才能真
正做到表达真情实感而不是陈词滥调,这也是当下作文教学最重
要的目标之一。(王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