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评析及优秀作文点评 (课件47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评析及优秀作文点评 (课件47张)

ID:691525

大小:1.28 MB

页数:47页

时间:2021-05-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评析及优 秀作文点评 一是审题准确,思考深刻。 二是置身情境,锁定任务。 三是构思稳妥,谋篇布局。 四是立意高远,思想飞扬。 高考优秀作文的优点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 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 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 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 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 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 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 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 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解读 这则高考作文的题干由三个部分构成,即命题材料、写作任务 和写作要求。 1、命题材料 第一段材料主要展现了疫情面前国家和人民的态度与行动。它 有三个层次,用“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交代宏观背景;用 “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交代国家 面对突发疫情时的“执政理念”和“应对措施”,彰显了“集中力 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然后由因导果,用“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统摄材料的二、三自然段。 一、作文题解读与评价 • 第二段材料是“全国人民紧急行动”的第一个表现, 侧重在“拉开距离”。这一自然段详细解读了防控的方 式——人们居家隔离,聚集性的场所纷纷关闭,举国上 下开启了“云生活”,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 所筑起疫情防控的“安全线”。由点及面,从家庭、学 校和社会三个层面谈防疫拉开了人们的空间距离。 • 第三段材料是“全国人民紧急行动”的第二个表现,侧重在 “密切联系”。这是一段充满温情的文字,细化到社会生活的许 多角落。从社区干部、志愿者,到医护人员、快递员,再到司机、 教师、新闻工作者,各行各业的人们在用另一种方式坚守岗位, 维系社会运转,传递温情和力量。他们心怀大爱,挺身而出,义 无反顾,用平凡而温暖的“萤光”点亮了万家灯火,给我们带来 温暖和信心,光明与希望。从心理层面看,抗疫又将人与人之间 的距离拉得更近了。 • 综合这三段材料不难发现:第一段材料是关 键,尤其是“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 “果断采取防控措施”的表述,它是“拉开距离” 和“密切联系”的总原因,这里暗含着作文考查 的最终指向——家国情怀、生命理念、制度优势、 责任担当。 • 2、写作任务 • “请综合以上材料”是告诉考生要有整体思维,审题立意时一 定要把三段材料整体理解、综合研判。“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 系’为主题”这句话很值得玩味。“以……为主题”点明了写作 的范围,它不是态度与观点。“疫情中”这一定语告诉考生写作 的特定时间段,如若写成“疫情前”或“疫情后”,显然就跑题 了。“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是材料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概括,它 涉及两个核心概念:一是“距离”,二是“联系”。“距离”不 仅有客观的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还有精神上的心理距离; “联系”不仅仅是生活中简单的相见相守,还是一种深层次上灵 魂的沟通和交流。 • 综合来看,此次作文的“写作任务”与往年相比并不复杂, 但字字干钧,需要仔细揣摩。 • 3、写作要求 • 这部分说,“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近几年要求基本未变。但要注意“明确文 体”这一关键句,它要求考生要有强烈的文体意识,切 不可写成“四不像”的作文。 • (二)评价 • 今年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承载人文 情怀与理性思辨,很好地体现了“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 与提升”等语文核心素养。 • 1、选材上,呈现时代风貌 • “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 义”。从2018年全国I卷的“世纪宝宝中国梦”,到2019年全国 II卷的“五四运动100周年与青年”,再到今年新高考全国I卷的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这三年全国卷的作文题,无不体现出 高考作文命题的延续性和更加关注时事和社会重大事件的显著特 点。同时也在提示考生们,需要站在时代的“C位”上思考问题, 勇担大任,和新时代挽手同行! • 2020年一场疫情,一场考验。疫情让很多人深刻地 体会到世界发展的复杂多变,以及众多的不确定性。因 此,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考查这代高中生的成长, 显得十分迫切。新高考全国I卷作文选取中国抗疫行动 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面对突发的疫情,党中央统一 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调度,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千千 万万的“萤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坚守高尚的职 业操守,冲锋陷阵、义无反顾。材料以点带面展现出这 一特殊时期全社会的精神风貌——万众一心、守望相助; 顾全大局、全国上下“一盘棋”;闻令而动、雷厉风行; 舍生忘死、逆行而上;充满信心、积极乐观。 • 2、情感上,厚植家国情怀 •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背景和使命担当。”“我 们的命题要直面时代的重大突发事件,从而落实立德树 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语文命题专家说。 高考作文对中学生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考查是对儒家 “济世安邦”人生理想的弘扬,更是对构建“一体四层 四翼”高考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探 索。 • 今年新高考I卷的作文题以德育为魂,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 有机融入试题,积极回应时代重大主题:以智育为基,贴近考生 现实生活及认知实际,有利于考生进一步厚植家国情怀,与祖国、 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 国抗疫行动中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考生结合自己参与 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 关键时刻,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 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 意在引发考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 择。 • 3、思维上,凸显理性思辨 • 新高考I卷不但聚焦了疫情中正能量构建,还重点突出了思辨 意识和色彩的考查,让理性思辨穿越疫情阴霾。“距离”与“联 系”本就是一对矛盾的概念,存在着辩证关系。一般来说,有 “距离”就意味着“联系”困难或“联系”少;而便于“联系” 就意味着“距离”的缩短。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拉开距离” 是我国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根本原因,而“密切联系”是 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保证。“拉开距离”是全社会的宏观行动, 正是由于无数个微观个体“密切联系”才能得以实现。所以抗疫 过程中“距离”和“联系”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并列关系, 也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考生写作时,要精准把握这一辩证关系, 若只抓住一点,不计其余,文章可能会浅尝辄止,浮光掠影,无 法把作文写得有深度,有广度。 • 二、立意与写作建议 • (一)立意 • 1、从“理”的角度立意: • (1)微观的联系带来宏观的距离;(2)因为距离, 联系才弥足珍贵;(3)抗疫既需要距离,也需要 联系; (4)距离是联系的前提,联系是距离的保 证;(5)虽然有了空间的距离,但是不能以邻为 壑(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面对疫情,要众 志成城,不能人为制造心理距离等)。 • 2、从“情”的角度立意: • (1)隔离产生距离,联系传递温情; • (2)面对疫情,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人隔异地,情同一心;远了 空间,近了心灵;民胞物与,心心相系;隔山隔海不隔心等); • (3)疫情产生了空间距离,反而让彼此更加贴近,并没有阻隔联 系(防疫“有距离”,相助心“联”心等); • (4)疫情中,暂时拉开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短暂距离,展现的是中 国人民血肉相连、攻坚克难的大爱; • (5)因为防疫工作中的种种距离,反而加强了战疫中的种种联系; 因为心在一起,才能使客观的距离化于无形,变千里为咫尺。 • (二)写作建议 • 1、议论文的写作建议 • 议论文主要展示考生思辨的逻辑性、积累的厚度以及 语言的力量。就此次作文来说,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 分论点来论述,应该是个不错的方法。除此之外,还需 要注意以下两点: • (1)由此及彼,写出广度。 • 写作时建议用联系的眼光看待材料,或并列,或递进,或正反,多维度展 示思维成果。如,可以这样设置三个并列的分论点:“疫情中,师生的距离 因‘不聚集’隔开了,但是师生之间的联系因‘线上学习’而加强了”“疫 情中,医患的距离因‘防护服’隔开了,但是医患之间的联系因‘共同战疫’ 而加深了”“疫情中,夫妻的距离因‘打怪兽’隔开了,但是夫妻之间的联 系因‘距离生美’而加重了”。因为材料本身就极具广度,只要稍加整合, 巧用论据,写出有广度的文章并不难。如写“疫情标语缩短了心与心的距 离”,我们可以由“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写到“武汉人,不 服输,疫情面前不低头”,再联系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再如,写国际协作共同抗疫,我们可以从多国援助中国抗疫物资,中国向世 界分享抗疫经验并向多国援助抗疫物资并派遣医护工作者,联想到某些国家 设置障碍、“截胡”他国物资,甚至颠倒黑白、嫁祸他人。 • (2)穷根溯源,写出深度。 • 写作时建议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矛盾分析法来剖析材料。“防疫拉开了人 们的距离”,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敬畏自我和他人的生命”,本质上体现了 国家应对新冠疫情决策的科学性、各级政府强大的执行力、全体人民高度的 政治觉悟和组织纪律性以及我国完备的社会体系和强大的国力。“密切联系” 则展示的是疫情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人们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 人们面对死亡的大无畏精神。对“距离”与“联系”的深层含义理解清晰了, 再论述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就事半功倍了。当然,写作中也不是必须 要喊口号、贴标签,用鲜明的关键词去“标示”,行文和表述中只要能体现 出这种情怀和温度即可。再者,虽然试题的提示中“距离”与“联系”的关 系看似并列,但写作中不可平均用力,需要浓墨重彩来写的是“联系”,它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至于“距离”,只是一个背景而已,或暗点,或轻描, 只要有所体现即可。 • 2、记叙文的写作建议 • 记叙文主要考核的是考生对生活的观察力、感悟力以 及语言的感染力。如果本题目选用记叙文体,一定要有 一个疫情中恰好反映主题的动人的故事。建议注意以下 两点: • (1)故事的新颖性。如何才能让故事新鲜、别致昵?我们可以从人物设定、 叙述角度的设置与运用入手。如,“大家好,我是方舱医院里的被称为‘读 书哥’的付晓峰,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你在信里说, 想代表这次疫情中经历过侥幸、惶恐、绝望、欣喜、激动的所有海外学子, 向祖国表达最真挚的感谢”“三天前它还在山东寿光的蔬菜大棚里,今天就 来到了武汉王老师一家的餐桌上。哦,忘了介绍,它叫大白菜”。独特的人 物设定和不同的叙事视角决定了作品不同的构成方式,同时也决定了接受者 不同的感受方式。我们也可以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入手。如,考生可以写 自己(或朋友、家人)被隔离观察14天中经历的复杂的心理变化——起初惶 恐不安,社区干部、志愿者们的防疫知识普及让自己稍稍平复;同一单元的 住户被确诊,焦急地等待着核酸检测的结果,医护人员温馨的话语,让自己 不再畏惧;漫长的隔离,几度让自己差点失控,网友的鼓励和劝慰,远程心 理医生的解疑答惑,让自己充满信心。跌宕起伏的情节,让你笔下的事件变 得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 • (2)故事的生动性。故事是否生动取决于两方面:选材上,事件本身是否具 有曲折性、复杂性和感 人的力量;构思上,文章是否恰当地运用了兴波澜、 生变化的技法。选材方面,我们仅谈一谈“故事的感人力量”。请看下面的 文字:“落日余晖下的两个身影,老人安静欣赏余晖,医生轻轻指向落日, 仿佛向患者指明了希望的方向” “穿粉色衣服的女孩端坐在灯光下认真学习, 父亲则静静坐在一旁的小凳上陪着她。这不是她的家,而是村委会的院子”。 这两段话描写的分别是援鄂医疗队队员刘凯和患者,河南洛宁县初一女孩郭 翠珠和她的父亲。仔细研读,我们发现了它们的共性:极具画面感。作者为 了画面的可感,在空间、色彩等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正是:日欲西时暮霭 凝,何尝落向远山层。耄耋弱冠霞光耀,人间大爱医患情。稚女学文老父伴, 凿壁萤窗不负天。名不显时心不朽,三更灯火五更眠。这样的文字,往往融 叙事、描写和抒情于一体,使故事更生动感人。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 法有悬念法、抑扬法、巧合法等。运用时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巧妙设置,切 不可“以辞害意”。 • • 3、如若选择书信、演讲稿等其他文体, 写作时要遵从各自的写作格式并凸显其文 本特色 考场优秀作文点评 • • • 1、人疏疫情散,心连同云雨 • 山东考生 • 庚子启年,病虐桀桀。新冠疫情肆虐神州,将人们分 隔成一座座孤岛,人与人的距离被拉开;与此同时,青 山一道共克时艰,统一在命运共同体中,人与人的联系 愈加密切。距离与联系是战胜疫情不可缺少的必要元素, 人与人虽不能遇见,但心与心要相连。 考场例文1 • 距离是防疫的围墙。 • 人民的居家隔离,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 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娱乐场所的关闭,减少了人 们的聚集,降低了传播的风险。学校开展的网课, 探索了教育新模式,让学生居家学习。这些实例 把人们的物理距离拉大,使人们疏远,但疫情肆 虐之下,只有如此,我们才得以筑起防疫的坚实 围墙,以应对新冠这个强大的敌人。此所谓人疏 疫情散。 • 联系是抗疫的支撑。 •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全 独立的个体孤岛,只有相互理解,建立心灵联系,才能 众志成城赴国难。无数白衣战士写下请战书,按上红手 印,树立起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凝聚起防疫的共识。 各国秉承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送来“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的美好祝福,通过国与国的联系,支撑全球 防疫进程,守望人间真情。每一个为疫情付出的人或国, 都在纵横的联系中涌现出无限生机,纵相隔千里,也心 连一气。此所谓心连同云雨。 • 距离与联系缺一不可。 • 两者绝非对立的双方,而是抗疫中相互影响、相互依 存的统一体。“日出之美因为它脱胎换骨于黑夜”,距 离的拉长让联系更加可贵。“君子量无极,怀纳百川 流”,心灵的联系把距离缩短。在这距离的拉长与缩短 中,我们诠释中国精神,澎湃中国力量,展现着中华民 族的韧性和担当,彰显了时代背景下东方雄狮的风采。 “多难以固邦国,殷忧以启圣明。”相信纵使所爱隔山 海,山海亦皆可平。 •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如今疫情虽 已经好转,江城樱花再次绽开,但前路漫漫仍旧荆棘遍 布。我们要继续保持距离,防止疫情再度扩散;同时也 要加强联系,众志成城勇赴国难。只有两个方面同时进 行,才能更快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于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再添一笔辉煌。 • 人疏疫情散,心连同云雨。我们熬过冬天,度过春天, 终将在炎炎夏日开启新的篇章。 • 【点评】 构思精巧,层次清楚。命题人要求以“疫情中的距离 与联系”为主题作文,本文作者先谈“距离是防疫的围墙”,再 谈“联系是抗疫的支撑”,最后谈“距离与联系缺一不可”,有 条不紊,一一道来,层次清楚。巧讲方法,论点鲜明。第2段、4 段、6段,都是分论点,但都以微型段落的形式出现,这样,自 然格外引人注目,从而做到了论点鲜明突出。另外,作者用第3 段、第5段末尾句与标题中的两句依次照应,也突出了论点。多 引名句,底蕴丰厚。短短的一篇文章,6次引用名句,密度不可 谓不大。名句多次引用,不仅有力地佐证了文章的论点,而且增 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耐人咀嚼回昧。(包有香) • • • 2、在距离中搭建联系的桥梁 • 山东考生 • 2020年前后,新冠病毒在华夏大地肆虐,人 们蜗居在家,保持社交距离,但与此同时,为战 胜新冠疫情,人们众志成城、守望相助,让感情 交汇,让力量凝聚,在距离中搭建起了联系的桥 梁,传递着温暖、感动和力量。 考场例文2 • 疫情当前,病毒肆虐,距离是联系的前提和保障。 • 当不明肺炎在武汉出现,人们开始警觉,随着研究的深入,钟 南山院土站出来告诉公众“确定人传人”,李兰娟院士建议“封 城”,于是各级各部门纷纷响应,采取行动,切断病毒的传播途 径。“距离产生美”,人们取消了聚会和出行,在家中为武汉加 油;娱乐场所关闭,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学校延期开学,开展网 上学习;公共场所设置“一米”提示线……凡此种种,虽然拉开 了人们的距离,但阻断了病毒的传播,世卫组织评价道:“中国 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正是这样 的距离,才为后来的疫情转好提供可能,才为人们之间的联系提 供了前提与保障。 •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联系是距离的支柱和动力。 • 道无车舟,万巷空寂,受交通管制,各地的食物、医疗资源紧 张告急,武汉最是严峻。危难关头,悄无声息间,一批批“摆渡 人”出现,他们自发组织志愿车队,承担物资运输、信息传递、 人员接送的工作,用自身行动,传递温情与力量。还有酒店老板 不顾亏损,将酒店让予医护人员,餐馆厨师烹饪赶制爱心饭菜, 公安民警组织调度、坚守岗位。毕淑敏说:“我不相信掌纹能够 带给我什么,我只相信十指握成拳头的力量,它能带我创造一个 全新的世界。”人们在距离中构筑联系,紧密配合,团结一心, 守望相助,以萤烛之光,点燃着希望和信念,传递着温暖与力量, 给人们必胜的信念,支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为其注入活力。 • 勇毅笃定,战无不胜。拉开距离,密切联系,我们定能战胜 疫情。 • 因为距离,我们有了与病毒抗争的可能,为联系奠定基础,因 为联系,我们有了战胜病毒的力量,为距离提供支柱。也正是这 种距离与联系,让全国人民拧成一般绳,实现疫情防控形势的大 逆转,为全球疫情的防控作出榜样。可以说,虽有距离阻隔,但 有心与心的凝聚,足以定乾坤;有情与情的交汇,足以化寒冰; 有人与人的团结,足以过险阻! • 【点评】层次清楚,易于把握。文章主体部分中的2-3段是第1 层次,其中论点单独成段;4-5段也是论点单独成段。作者如此 写来,使得文章层次极为清楚,非常便于阅卷老师在最短的时间 内给以把握。材料丰富,论述充分。作者或从不同角度切入列举 一系列事例,或引用名人名言及世卫组织的评价,且十分注意围 绕论点给以透彻分析,这样让读者读后,自然十分信服文章的论 点。开头结尾,亮丽无限。开头段在分析的基础上亮出论点,结 尾段再次点题,更为重要的是,结尾句使用排比,富有哲理,富 有激情,富有力量,让人不禁为之拍案!(包有香) • • • 3、孤灯千座待破晓,华夏一心动乾坤 • 山东考生 • 2020年春天,注定不平凡。刘慈欣曾说过:“最初, 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 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 个人息息相关。”病毒在武汉蔓延,如同笔尖滴落的墨 水,溅在纸上,一朵触目惊心的至暗之花,一道抹不掉 的伤疤。疫情面前,人们之间的距离远了,又似乎更近 了。 考场例文3 • 人们的距离远了。其乐融融的走亲访友、家庭聚会 变成了“云拜年”,让“待在家里就是为国家做贡献” 的笑谈成为现实;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响应“停课不停 学”的号召,老师们纷纷变成了新晋主播;贺岁电影下 架,体育赛事推迟,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口罩遮住半张 脸,相见时只能在一米线两端隔空拥抱。理性抗疫拉开 了人们的物理距离。 • 但人们的联系更密切了。宅家网友们纷纷化身美食、穿搭、 健身博主,借助各大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抗疫日常,让屏幕这边 的我们不禁感叹“高手在民间”。点点惊喜与创意汇聚起来,给 抗疫生活平添了许多温情。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为国纾难、坚守 一线,坚定了我们必胜的信念,拉近了英雄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韩红等明星发起公益项目,号召大家捐款捐物,拉近了榜样和群 众的联系;“一抹志愿红,情暖一座城。”志愿者们奔波于社区 与街巷,防疫消杀,送菜购药,拉近了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共 同抗疫的过程让我们意识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散落人间的点滴 温暖使我们心手相牵。 • 是啊,因为疫情,人们的距离远了又近了。“隔离病毒不隔 离爱”,人与人心手相牵,传递着守望相助的温暖,传递着同舟 共济的信心和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我们看到的 是无比优越的制度优势:十天拔地而起的雷神山医院、十六省对 口支援湖北、为全国封一城、为一城而举全国之力……彰显了中 国精神,展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每一位国人都由衷地发出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还入种花家”的深情告白。 •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没 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始 终相信,爱和希望比病毒传播得更快,待疫散花开,这 人间仍是水木清华,山河无恙。 • 【点评】 论点鲜明,层次清楚。首段在分析的基础上在段末 提出论点“人们之间的距离远了,又似乎更近了”,接着在第2 段开头亮出“人们的距离远了”,在第3段开头亮出“但人们的 联系更密切了”,在第4段开头亮出“是啊,因为疫情,人们的 距离远了又近了”,依次作为第2、3、4段的总括句。这样使得 文章论点极为鲜明,层级极为清楚。巧用列举,论述充分。第2、 3、4段,作为围绕本段的分论点,列举疫情发生期间的一个个事 例,且在叙述时饱蘸感情,且在叙述前后或叙述时给以分析,做 到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读者十分信服论点。(包有香) • • • 4、心心若相印,天涯亦咫尺 • 山东考生 • 庚子鼠年,寒冬凛凛,一场始料未及的疫情席卷了整个华夏大 地,黑暗一寸一寸地蔓延,病毒一点一点地扩散。目之所及,弹 洞疮痍。人们听从国家号召,居家隔离。原本喜气盈盈的春节也 冷清凄寂。但隔离是为了抗疫,为了人们将来能够更幸福地生活。 可以说,隔离,隔开了距离,拉开的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空间距 离,却也缩短了人们心灵之间的距离,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 考场例文4 • 疫情下每个人都是一束微光,正是这一束束平凡的微光如纤 细又强韧的丝,将整个社会串联在了一起。 •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 关。’,在远方,我看见了医护人员千里奔赴援鄂一线的果敢; 我看见了一线干部无私忘我不惧艰险的操守……他们都将自己的 生死与这个社会紧密相连。他们把个体命运与群体命运紧密联系, 他们让我们生出对社会的责任感,让我们萌生出各行各业都要做 一些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事的信念。他们把相隔数里的我们串在 了一起,让原本平行的轨迹有了交汇,让我们心中都有了家国情 怀,有了人与人的联系,有了人与社会的联系。 • 疫情距离下,我们并非孤舟,全球疫情的河道上,各 国都在水汽迷蒙中寻找出路。 • “独木难成林”,在战胜疫情这一人类公敌的日子里, 命运共同体成为世界坐标上无法忽略的一点。在世界舞 台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孤力抗疫,独善其身。在全球 灾难面前,各国紧紧相连,毕竟谁也不能凭一己之力挽 大厦于将倾。在这颗蓝色星球上,国与国遥隔万里,但 在这场疫情中,国与国紧密联系。 • 疫情的控制,无非防疫与抗疫。防疫得益于距离, 抗疫离不开联系。距离之外,只要心与心紧密联系,纵 是天涯之外也如咫尺之间。在这场疫情中,全球不分国 界,社会不分你我,每个人,每个群体、每个国家都在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紧紧联系,举国一体,世界一 村。 • 因为有距离,那温情愈加可贵;因为有温情,那联 系愈加紧密。 • 疫情阻挡我奔向你的脚步,却阻挡不了那一 颗颗无私无畏、温暖坚定的心的奔赴。既有联系, 何惧距离? • 自此,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 【点评】 议论精警,深刻到位。作者认识深刻,外在表现于议 论精警,如“防疫得益于距离,抗疫离不开联系”,再如“距离 之外,只要心与心紧密联系,纵是天涯之外也如咫尺之间”“既 有联系,何惧距离”,读来不禁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文采斐然, 让人拍案。本文作者语言文字水平出众,如标题“心心若相印, 天涯亦咫尺”,再如“凛冬散尽,星河长明”等,让人回味把玩。 可以说,如果不是平日下了大功夫,在考场上也不会这样顺手拈 来。论点鲜明,结构严谨。作者在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后,从国内 和全球两个方面来谈。其中2-3段,着眼国内,言因为疫情,人 们之间的联系更紧密;4-6段,着眼全球,言因为疫情,全球不 分国界,世界一村。(包有香)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