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评析及优秀作文点评 (课件52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评析及优秀作文点评 (课件52张)

ID:691526

大小:1.56 MB

页数:81页

时间:2021-05-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年广东省高考语文作文评讲 (全国1) 置身情境,锁定任务。 2020年广东省所使用的高考语文试卷是全国I卷。其作文试题如 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 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 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 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 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 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 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 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 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今年广东省所采用的高考作文试题,题型仍 然沿袭往年的“新材料作文”形式,题型保持稳 定。材料设定的“班级读书会”发言情境,贴近 考生的认知实际和学习实际,具有可写性;材料 内容来自悠久中国历史,材料史论相结合,别开 生面,有利于激发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落实;写作设定角 度多元,有利于考生发挥出其最佳水平,从而更 好地服务普通高校的选才和引导高中语文的教育 教学。 一、今年广东省高考作文的试题 • 二、关于管仲、鲍叔和齐桓公 • 《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了这三个人之间的 故事: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 游,鲍 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 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 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不以我为贫,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 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 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 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 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 知人也。 • 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 同好恶。故其称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 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 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 之。 •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 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 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 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日:“知与之为 取,政之宝也。” •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 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 三、作文试题材料、引导语和要求的解析 • (一)作文试题材料的分析 • 从“春秋时期”到“能知人也”,是试题的材料。这个材料明 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 1、第一部分是材料的第一至五句,这是复述历史事件。第一、 二句是事件的起因与经过。各为其主,斗争惨烈。第三、四、五 句,是事件的结果。从善如流,自助天助,夙愿得偿。 • 第一句: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 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这句是说,管仲和鲍叔各为其主,各自 辅佐其主子争夺君位,这时双方是敌对关系。 • 第二句: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 死逃脱。这句是说,管仲差一点射死鲍叔的主子“公子小白”, 双方的敌对关系升级。 • 第三句: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这句是说,争夺君 位一事告一段落,但为下文留下悬念:鲍叔会与管仲反目成仇? 齐桓公会找管仲报一箭之仇? • 第四句: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 不可。第四句剧情反转:写鲍叔没有与管伸反目成仇, 而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此处的含义有:为了国家的富 强,为了实现远大理想,要有大格局、大胸襟,唯才是 举;立身处世要以大局为重,要有大局意识;要用理性 战胜感性,超越小我,成就大我。 • 第五句: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 代霸业。第五句剧情反转:写齐桓公没找管仲报一箭之 仇,反而重用管仲,完成霸业。此处的含义有:为了国 家的富强,为了实现远大理想,要不计前仇;作为君主, 要从谏如流,心胸开阔,格局宏大,唯贤是用。这可从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角度、人才强国、人才兴国等角 度切入。 • 2、第二部分是材料的第六七八句,这是对历史 事件、历史人物的评议。 • 第六句: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为“春秋五霸”之首。这句是后人对齐桓公成就 霸业的肯定。深层的含义是:以国为重,不计前 仇,选贤任能,成就伟业。这是成功学、领导学 层面的内涵。 • 第七句: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 之力也。”这句是孔子认为,在齐桓公称霸的功业中, 管仲居功至伟。言下之意就是:管仲是治世能臣,他在 辅佐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的事业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对于鲍叔牙的举荐之功来说,管仲所发挥的作用是不 可替代的。这是人才学、人力资源学层面的内涵。 • 第八句: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 多鲍叔能知人也。”这句是司马迁对鲍叔牙的肯定。深 层的含义是:鲍叔牙最值得点赞,因为他自知、“知人” 一知齐桓公、知管仲。“伯乐”鲍叔牙是“三赢”关键 人物。 • (二)作文试题引导语的分析 • 从“班级计划”到“发言稿”,是试题中的引导语部 分,共三句。引导语部分是对写作范围、写作的具体切 入点、写作的人称、文体等方面进行限定。 • 1、关于“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 讨论”。 • 这创设了写作情境,对作者身份、听众对象、文本适 用场域、材料使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 (1)“班级”这个情境,就是指听众认知水平、会议 预期等与写作者完全一致,对象、听众都是知根知 • 底的同学;场地也是自己非常熟悉的。 • (2)“读书会”就是读书交流会、读书心得会,这是 “内容情境”,即围绕分享读书的心得来进入情境。 • (3)“上述材料”就是指考题给定的材料及其含 义,即显性材料的信息与这些材料所蕴藏的含义。 “围绕上述材料”是任务指令,不能脱离材料写 作。 • (4)“讨论”是就某一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者辩 论。亦即就谁让你“感触最深”这一问题,进行 意见交换 • 或者辩论。 • 2、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 感触最深?” • (1)三个历史人物当中只能选择一个作为“感 触最深”的人物来谈,“最深”必须正面切入、 重点切入;不能平均用力,要有重点意识。 • (2)作文的主体部分,应该是谈为什么对某个 人物“感触最深”。谈理由时可以在跟其他人物 比较中进行,也可以不在比较中进行。 • (3)感触是一个名词,指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 起的思想情绪。所以在谈为什么对某个人物“感 触最深”时,不但要有议论,还应该有抒情。 • 3、关于“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 (1)文体必须是发言稿。比如格式上:开头要有“称 谓”;结尾要有明显的提示语、结语或致谢词等。在 “发言”的过程中,要有与听众“交流”的语汇,以显 示你是在面对同学发言,是在与同学们分享交流读书心 得,要设身处地把自己放到发言情境之中。 • (2)人称必须是第一人称,因为引导语要求是“你的 感受和思考”。即在谈“感受和思考”时必须是“我” 在谈、“我”在场、“我”在主导。这是写作的任务之 一。 • (3)要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来发言,“感受” 和“思考”两者都要照顾到。“感受”是名词,指接触 外界事物而得到的影响。“思考”在这里也是名词,指 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 • (三)作文试题要求的分析 • 1、关于“结合材料”。 • (1)论题、观点必须出自材料及其含义。 • (2)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只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字眼 作为话题展开议论。 • (3)既要结合材料中“史”的部分,也要结合材料中 “论”的部分。 • 2、关于“选好角度”。 • (1)从“齐桓公”的角度写“感触最深”,即齐桓公 让我感触最深。 • (2)从“管仲”的角度写“感触最深”,即管仲让我 感触最深。 • (3)从“鲍叔”的角度写“感触最深”,即鲍叔让我 感触最深。 • 3、关于“确定立意”。 • (1)从“齐桓公”角度立意:齐桓公为君为霸,有大 格局,不记私仇,从谏如流,唯才是用,因此能九合诸 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 • (2)从“管仲”角度立意:管仲为臣为下级,亦为友 为“千里马”,恪尽职守,追逐功名,不羞小节,才能 出众,因此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青史留名。 • (3)从“鲍叔”角度立意:鲍叔为臣为下级,亦 为友为伯乐,胸襟开阔,以国为重,知人荐贤, 甘居人下,不计私利,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留下 “知人”美名,也福荫子孙。 • 4、关于“明确文体”。 • (1)文体是发言稿。发言稿具有演述性、口语化、对象性的特 点。 • (2)发言稿的结构,除标题外,主要分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 分。开头要有适当的称谓,如同学们、亲爱的同学们等,然后可 以用简洁的文字把要讲的内容概述一下;说明讲话的缘由或者所 要讲的重点。主体部分应该回答为什么对某一人物感触最深,谈 该人物精神的当代意义和价值。结尾总结全篇,照应开头。 • (3)发言稿的写作要点:一是要看受众,考题规定要写给同班 的同学;二是要做到主旨鲜明、重点突出、主题单一;三要注意 语言通俗、表达生动。 • 四、关于符合题意 • 考题规定了写作任务,能够全面完成写作任务, 即为符合题意。写作任务有五个方面: • (一)回答:要回答下述问题:齐桓公、管仲 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作文中要明确 说明对谁感触最深。作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应该 是回答为什么对某个人物感触最深。 • (二)围绕:考题规定要“围绕上述材料”、要“结 合材料”,所以不能脱离材料写作。要围绕考题给出的 材料,来论证为什么对某个人物感触最深。 • (三)结合:考题规定要“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结合考生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来谈为什么对某个人 物感触最深,谈某个人物精神品质的当代价值。 • (四)文体:要写成发言稿,写出的作文要符合发言 稿的文体特点。 • (五)身份对象:作者身份是“学生”,听众是“同 班同学”。情境是班级读书会,是在这个场合发言。 写作时要把握住三个核心动词,即“回答”“围 绕”“结合”。“回答”谁是让你感触最深的人(三个 人物之中选择其一),“围绕”给定的材料,“结合” 你的感受和思考。最重要的任务是‘‘回答”。“回答” 为什么时,要“围绕”给定的材料及其含义,要“结合” 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 五、学生高考作文中的瑕疵 • (一)写作任务没有完成 • (二)内容有瑕疵 • (三)表达有瑕疵 • (四)思路有瑕疵 • (五)套作与抄袭 六、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建议 Company Logo • (一)明确全国卷立德树人的导向 • 今年考题材料中有对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 共成霸业的历史陈述,有后人、孔子和司马迁对这三个 历史人物的评价,这能让学生感受历史,品评人物,观 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从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 德修养的提高。近些年来,全国卷立德树人的导向都是 明确的,今后仍会如此。 • (二)重视特定“情境”下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 高考语文试卷,是要考查语文学科关键能力。依据《中 国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是指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 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时, 必须具备的高质量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 语文而言,是要有阅读理解、信息整合、应用写作、语 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六项关键能力。 • 创设写作情境,提出特定情境下的写作任务,应该 是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所以要熟悉各种应用性文 体。今年的作文试题,有过去常见的应用性文体,如广 东省所使用的全国I卷写一篇参加“历史人物评说”主 题班会的发言稿,全国II卷写一篇“携手世界,共创未 来”的演讲稿,全国Ⅲ卷给高一新生写一封“如何为自 己画好像”的信;也有新的应用写作形式,如新高考II 卷要求学生以《中华地名》节目主持人身份,写一篇 “带你走近 ”的主持词。对于各种应用性文 体,都要让学生熟悉。要指导学生加强应用写作的练习, 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 • (三)培养学生根据考题任务结构文章的能力 •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创设了写作情境,规定了特定 情境下的写作任务,提出了写作要求。考生应该在认真 阅读考题的基础上明确任务和要求,根据任务和要求进 行构思,结构文章。以今年的作文考题为例,在开头提 出对哪位人物感触最深之后,作文的主体部分,就应该 是论述为什么对这个人物感触最深,要说出理由。在谈 理由时,要围绕考题给出的材料,结合考生自己的感受 与思考。 • 然而,我们看到不少学生作文却不是这样结构文章 的。许多考生在简述材料之后,引出一个话题,论文的 主体部分是围绕着这个话题来写的,如前面提到的题为 《我们都该当“管仲”》的作文和题为《传舍己为天下 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的作文。这种置考题的任务和 要求于不顾,以话题作文包打天下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 从材料中引出一个话题,然后围绕话题展开论述, 一个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这样的作文备考模式和高 考作文写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任务作文”的新 趋势。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读懂考题, 了解写作情境,明确考题的写作任务和要求,能够按考 题的任务和要求构思文章,写出作文。 • (四)加强抒情能力的培养 • 以往特别重视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写作教学,注重议论能力和 记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抒情能力的培养。但是,今年考题要 求谈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哪个人对你感触最深。感触是 一个名词,指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所以在谈为什 么对某个人物“感触最深”时,不但要有议论,还应该有抒情。 但是,在阅读大量考生的考卷之后,发现能够适当加以抒情的作 文,极为少见。 • 这与中学教学有关。教师把重点放到了议论能力和记叙能力 (主要是议论能力)的培养上,而不重视抒情能力的培养,所以 在大量的高考作文中基本见不到抒情的内容。注重议论能力和记 叙能力的培养,这固然没有错,但也要重视抒情能力的培养,这 方面的缺漏应该补上。 • (五)加强语言表达基本功的训练 • 要特别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习各种文 体知识,特别是各种应用性文体的知识,写出来的作文 要符合考题所规定的文体要求。要教学生写出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的作文。平时要练习写字,要把字写得又快又 好。字迹工整漂亮,能获得评卷员的好感。 • 在此基础上,要教学生写出有文采的作文。所谓有 文采,即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能在文中运用比喻、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段, 并有较好的效果)、文句有表现力(表达效果好,富有 感染力)。如果在表达方面不突出,是难以取得较高的 分数的。 考场优秀作文点评 • • • 1、 知人彰道义,退居显风仪 • ——班级读书会发言稿 • 广东考生 • 亲爱的同学们: • 你们好!非常荣幸有此机会在读书会上发言, 谈谈我对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思考。在齐桓公、管 仲和鲍叔三人中,我对鲍叔感触最深,原因有二: 知人彰道义,退居显风仪。请容我一一道来。 考场例文1 • 其一,知人彰鲍叔之慧眼识珠,虚怀若谷。 • 正如司马迁之评:“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在两人皆为贤才的情况下,我更有感于鲍叔的识人之能。他向齐 桓公极力推荐管仲,终使管仲这匹千里马得以“尽其材”,如莹 润明珠般焕发光亮,照彻齐国山河,助桓公成就一代霸业。鲍叔 辅佐公子小白即位,与管仲本为竞争对手,却能怀敬畏之心,以 清醒的目光发现管仲的超人才能,这正是鲍叔让我敬佩之处。地 无不载故成其大,看到别人的长处而反思自己的不足,打开心窗 观照他人的潋滟波光,增添自身的湖光山色,人生于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 其二,退居显鲍叔之宽广胸怀,宏大气量。 • 我们称颂齐桓公知人善用,赞叹管仲辅佐之功,更 不应忽视璀璨光芒下那一点坚守的烛光——鲍叔的自愿 让位,甘居人下。可叹同出鬼谷子门下的庞涓竟怕师兄 孙膑取代自己而削其双足,最终战败自杀,遗臭万年。 鲍叔甘愿放弃相位,是因他为国为民的情怀,辅佐君王 的忠诚,宽阔宏大的气量。这正是我对鲍叔感触最深的 原因,不争名夺利,不居功自傲,而让位于贤,彰显君 子的度量与风仪。 • 鲍叔的道义风仪,让他的人格臻于完美,千载留芳,润泽后世。 • 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们应从鲍叔的故 事中汲取传统智慧,陶冶美好德行。学习鲍叔的知人之能,审视 自身,借鉴他人,“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鲍叔的宽宏气量, 甘居人下,退位让贤,不争一己之位,乐于成人之美。“得知千 载上,正赖古人书”,愿同学们从小故事中获得大智慧,以此为 航向塔上的明灯指引前进道路,在“众星罗秋曼”的社会中找到 自己位置,发挥个人才干,补益山海,增辉日月。 • 此次读书会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齐桓公称霸故 事背后的哲理,知人彰道义,退居显风仪,愿同 学们携今日之收获走好人生每一步,到风景独好 处发光发热,彰显风采! • 谢谢大家的倾听! • 【点评】本文从鲍叔的角度立意,标题“知人彰道义,退居显风仪”揭示全 文中心,行文紧扣标题,围绕原材料具体分析鲍叔的精神品质,并结合自已 的感受和思考阐明鲍叔精神品质的现实意义,立意切合题意。 • 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开头创设情境,直入主题,明确表达对鲍叔的 感触最深,落实写作任务的意识很强。主体部分第一层引用司马迁的评价, 阐述鲍叔的识人之能;第二层通过鲍叔与庞涓的对比,突出鲍叔的君子风仪; 第三层小结上文,引出下文;第四层强调要鉴古知今,从鲍叔的故事中汲取 传统智慧,陶冶美好德行。 • 文章作者身份和读者对象明确;语言于自然流畅中见典雅,符合读书会发 言稿的文体特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令人赏心悦目。 • 不足之处,“知人彰道义”的表达不够精准。此外,文章如果能在原材料 基础上举一些历史或现实的事例加以分析,进一步丰富内容,增强说服力, 则更为出色。(邱海林) • • • 2、以鲍叔为模,修青年品德 • 广东考生 • 亲爱的各位同学: • 你们好! • 谈起春秋时期公子纠与小白的君位之争、小白 终得“五霸”之首的历史故事,我相信大家各有 感触,有人称颂齐桓公一匡天下的威武,有人赞 叹管仲运筹帷幄的智慧,可我却对鲍叔感触最深。 他善于识人的慧眼、不计私利的大度与为国为民 的奉献,当属我们青年应当学习的美好品德。 考场例文2 • 鲍叔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在管 仲处于公子小白为君、自己败落的尴尬处境时,鲍叔能 发现他身上的优点,并将他引荐给公子小白。鲍叔的这 份慧眼识人,或许正是我们身上所欠缺的。同学们,请 想想,我们是否常过于关注自己,而忽略我们身边优秀 的人?我们是否只着眼于自己的优点,却无视他人身上 的闪光点?如果是这样,我们不妨学学鲍叔,学会发现 别人的美。当然,鲍叔的美好品德不仅于此,在他身上 还有一份大度需我们学习。 • 鲍叔之大度,在于他的不计私利,因此才为齐桓公带来一位 得力助手。试想,倘若鲍叔小肚鸡肠、斤斤计较,而对原先是竞 争对手的管仲记恨在心,那么即便发现管仲身上的优点,也不会 选择引荐,甚至是在桓公面前谗言,让管仲永无翻身的可能;又 或许是在管仲被重用之时,不愿甘居其下,如廉颇初对蔺相如那 般恼怒,但鲍叔没有。他的这份大度,给自己带来美好名声,也 奠定齐国的繁荣富强。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何不学习他的大度? 社会如同件件镶嵌的齿轮,一味的摩擦只能使其难以运转。唯多 点隐忍退让,才能使社会和谐美满。同学们,学习鲍叔吧!不妨 将计较与摩擦轻轻拂去,守一片大度的净土。 • 其实,鲍叔之大度,归根结底源于他为国为民的奉献 精神。他心中有爱国情怀,便不会顾忌原先与管仲的对 立关系,不会计较自己屈于管仲之下。在他眼中,自己 的地位是无关紧要,他唯独牵挂的是国家与百姓。他的 这份家国情怀,实在令我感动。我相信,也一定使在场 的各位有所感触吧。这样雄厚的家国之念,应是每位青 年必修的立身立德之本。唯学习鲍叔为国为民的奉献精 神,将家国情怀牢记于心,吾辈青年才能传承民族复兴 之火,成为国家的脊梁。 • 同学们,学习鲍叔的美德吧!多一双慧眼,持一份 大度,秉承一颗为国为民之心,走向未来,以鲍叔 • 为模,修青年品德! •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 【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具有以下特点: • (1)切入立意有高度。本文从感触最深的鲍叔切入,回答了感触最深的原因 是鲍叔善于识人、做事大度和有家国情怀。作者论述时没有停留在仅仅评论 古人上,而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应学习古人的优秀品德,修身养性,成为新时 代的“鲍叔”。古为今用,立意高远。 • (2)论证说理有深度。全文紧紧围绕题目所给的材料展开,每个分论点均是 从材料中引出来的。鲍叔能识人、大度,是因为他有“家国情怀”——以国 事为重、不计较个人私利,至此,鲍叔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分析论证层层 递进,说理有深度。文中不仅从正面立论,还从“倘若”“甚至”“不会” 等反面分析,论述比较辩证,有说服力。 • (3)结构严谨,口语色彩浓。本文符合发言稿的要求,全文结构严谨,段与 段之间过渡巧妙,如正文第2段结尾“鲍叔的美好品德不仅如此,在他身上还 有一份大度需我们学习”,自然引出下文。又如第4段开头“鲍叔的大度,归 根结底源于他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照应前文。文中多处出现“同学们”, 还有“在场的各位”“吾辈青年”等,口语色彩浓,发言稿的现场感强。 • 当然,本文的内容若能丰富些,个别语句再通畅点,有的词语多推敲一下, 将会锦上添花。但是,瑕不掩瑜,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唐吉民) • • • 3、大我先行,小我次之 • 广东考生 • 亲爱的同学们: • 大家好! • 很高兴能在本次读书会上发表我对齐桓公、管仲、鲍叔故事的 看法,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大我先行,小我次之》。 • 大我、大局,是成事之关键。故事中,依我之见,唯鲍叔最具 大局意识、大我眼光。公子小白虽灵活善变、任用贤才,但无鲍 叔之辅佐也难成大业;管仲虽有治国之才,但无鲍叔赞识提拔, 在权力博弈中难免被埋没。鲍叔之于二者,是忠臣之属,伯乐之 情。其大我意识在忠、贤两方面淋漓尽致得以体现。 考场例文3 • 鲍叔之忠,是谓忠于国,忠于君,忠于己。在君位之 争中,他尽心为公子小白助力,为其君临天下提供了不 可或缺的基石;在选拔贤能时,鲍叔不计前嫌任用管仲, 只为了齐国能发挥最大国力。“天下至德,莫善于忠”, 鲍叔之忠,是眼中只为齐国发展,为社会安定,如此忠 国忠君之臣,难觅也!其次,鲍叔忠于自己最纯粹的政 治意图,忠于自己内心对人才的欣赏,抛弃了一切私心 与杂念,听从内心本真的想法,去任用管仲,如此纯净 高尚之人,世所罕见也。 • 鲍叔之贤,是谓贤知、贤能、贤德。赏识人才为贤 知,辅佐君王为贤能,甘居人下为贤德。其中,贤德使 人最为钦佩。提携落败的敌手,放在古今,皆言其海纳 百川,有容乃大,鲍叔胸襟之宽广如何使人不称其贤?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鲍叔深谙合力才能成大 事的道理。提携管仲,甘居其下,于管仲,是伯乐之举, 于齐国,是贤能之举。观乎天下,能贤能至此之人能有 多少?鲍叔之贤,已然是舍小我,只为大我的高境了, 怎可叫人不佩服? • 纵观古今,横观天下,有如鲍叔一般忠贤之士,有 如鲍叔一般舍小我,保大我之决心的人难以不成大事。 扎根大漠,守护敦煌的樊锦诗;开荒山种瓜果的杨善洲; 甘做隐姓埋名人的黄旭华、邓稼先……今日之中国,有 鲍叔一样有大局目光的人实为幸也,是为国力之大盛也。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当代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类人, 居低位害其身,居高位危其民,势必不能使其壮大。 • 国家需要齐桓公一样开明的统治者,需要管仲一样 有治世之才的贤人,更需要鲍叔那样大我先行,小我次 之甚至丢弃的忠臣、贤臣。只有大我意识得以宣扬,人 民的目标才会一致,前进的步伐才会坚定,国家才能昌 盛。愿大家都有大我之识,为国家献力。 • 谢谢大家! • 【点评】作文开篇交代读书会这一特定的交际语境,开门见 山提出发言主题。第二段清楚回答了“谁让我感触最深”这个关 键问题,指出鲍叔具有大局、大我意识,并具体体现在“忠”与 “贤”两个方面。文章主体则围绕着鲍叔之“忠”和“贤”两个 方面进行分析论证,“鲍叔之忠,是谓忠于国,忠于君,忠于 己。”“鲍叔之贤,是谓贤知、贤能、贤德。”概括准确,论述 深刻,思路清晰,结构具有逻辑性。文章继而联系到当今时代具 有类似鲍叔的大局意识、为国奉献的先进人物事例,但联系略显 生硬。文章始终围绕材料,结尾再次点题,强调鲍叔这类有大局 意识的人对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文章主题鲜明、材料丰富、 论述深入、情理交融,语言表达简洁文雅兼具口语化特点,发言 稿文体特征明确,读者意识鲜明。这篇考场作文体现出考生具备 了优良的语文核心素养。(邓玉环) • • • 4、不计前嫌,善听忠言,终成霸业 • 广东考生 •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 大家好!相信大家阅读完以上材料后都有自己 的想法。而我觉得齐桓公给我的感触最深刻,因 为他是一个真正能担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霸 业的重担的人。 • 何出此言?究其根本,源于其身上不计前嫌、 善听忠言的可敬品格。 考场例文4 •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确有管仲 之力。若无管仲的巧言妙计,桓公的霸业 之路可能曲折难走。同样,若无鲍叔的极 力谏言和甘居其下,管仲的才能纵使再高 也无施展之席。因此,我们肯定管仲之贤 能,称赞鲍叔之知人。 • 然而,我们更不能忽略了给管仲舞台和肯定鲍叔的齐桓公, 没有他的不计前嫌,善听忠言之品质,又何来这一代霸业?自古 以来,记恨心理常存,实属人之常情,唯有心胸宽广、志存高远 之人能放下仇恨,公事公办,也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长远。廉颇、 蔺相如正是如此,廉颇负荆请罪、两人戮力对抗外敌的事迹流传 千古。齐桓公正是心怀国家统一霸业的远大理想,才能放下对管 仲当初追杀自己之仇,重用管仲此等良才,为自己的霸业获取有 力武器。若是齐桓公对管仲耿耿于怀,甚至下令杀了管仲,那么 历史上就不会有被世人敬仰的齐桓公了。因此我最敬佩不计前嫌、 胸怀壮志的齐桓公。 • 如非齐桓公善听忠言,管仲、鲍叔的建议即使再完 美也不过是石沉大海,又何以得以实践呢?齐桓公 如 此,以史为鉴的唐太宗更是如此,他们均是由于善于听 取忠言而得以开创盛世伟业。而隋炀帝等昏庸的君王正 是因为听从谗言而促使国家走向灭亡。因此霸业的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由君王的品质决定。因此,我最佩服善听 忠言的齐桓公。 • 今以史为鉴,我们亦不难发现齐桓公不计前嫌善听 忠言的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影响。20多年前,美国主导的 国际空间站将中国“拒之门外”,20多年后的今天,该 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之际,中国组建的“天宫二号”国 际空间站积极邀请世界各国参与,秉持“命运共同”之 理念,广受世人称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日两国摒 弃之前仇恨,友好合作共同抗疫,缓和了疫情的紧张形 势。这样的精神其实正在影响我们的方方面面。 • 因此,同学们,在此次读书会中,我感触最深的是 齐桓公,他的品行告诉我们在处事之中,应公事公办、 不计前嫌,善于听取他人有用的建议,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构建和谐美好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担起青年的责任。 •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 【点评】这篇发言稿,思路清晰,格局开阔,笔力雄健,目光聚 焦当下,贴合写作情境,关照写作对象。文章开篇即紧扣发言稿 的人物,回答了对齐桓公感触最深,并指出对其感触最深的原因。 从第二段开始,具体地阐述为什么对其感触最深。考生先肯定管 仲之贤能,鲍叔之知人。第四段笔锋一转,引用廉颇、蔺相如的 事例佐证,没有齐桓公的不计前嫌,终无法成就一代霸业。第五 段,运用唐太宗的事例证明齐桓公善听忠言才能开创盛世伟业, 又以隋炀帝的反面事例进行对比论证,水到渠成地揭示了佩服齐 桓公的原因。第六段阐述了齐桓公的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关 照现实。最后一段回扣发言稿主题,照应开头,提出希望,收束 全篇。全文紧紧围绕着写作的内容和任务,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和 思考,文章结构清晰完整,没有不必要的枝蔓。语言自然亲切, 富有现场感,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霍东强) • • • 5、慧眼识珠谋发展,不计私利助伟业 • 广东考生 • 亲爱的同学们: • 很荣幸能够作为小组代表参加本次读书 会并进行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慧眼识 珠谋发展,不计私利成伟业”。齐桓公、 管仲、鲍叔各有所长,人格魅力也各有千 秋,但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能够慧眼识珠、 不计私利的鲍叔。 考场例文5 • 司马迁有云: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可以说, 没有鲍叔就不会有名垂青史的管仲。我们要看到齐桓公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是管仲之力,更要看到鲍叔从根本上为齐国发展所做出 的贡献。从古至今,选贤举能是治理国家、为国家谋求更好发展 的重要途径。古有欧阳修举荐苏轼,才使得一代文豪的才华有了 用武之地,为民分忧的志向有了施展的空间,今有“当代愚公” 李保国一身学问得到政府赞扬重用,用科技为荒山带来苍翠,用 产业为农民脱去贫根。在新时代的国家建设中,我们更加需要像 鲍叔这样的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掘更多的人才。 • 同学们,在鲍叔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闪光点,但最让我有 所感触的是他不计私利,一心为国的精神品质。鲍叔甘居管仲之 下,最终助齐桓公成就一代霸业,这种不计私利的品质值得我们 传承和发扬光大。其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不计私利, 为国为民的榜样比比皆是:北师大毕业生黄文秀扎根乡村,助力 脱贫攻坚,却将自己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她为之奋斗的扶贫路上; 中山大学博士韦慧晓投笔从戎,放弃安稳的城市工作,成为我国 首位女副舰长,保家卫国,书写无悔青春;“排雷战士”杜富国 铁哥铮铮,舍生忘死,用血肉之躯浇灌了边境民众安居乐业的希 望……他们身上的品质是不计私利,一心为国的精神的接续;是 无怨无悔,为国奉献的品格的传承。同学们,我们要向鲍叔和这 些新时代的青年学习,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谋求祖国的发展,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 鲍叔的品格在那个时代熠熠生辉,却也 适用于新时代的中国,慧眼识珠、选贤举 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证;不计私 利,天下为先应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追求。 让我们向鲍叔学习,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 一份力量! •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点评】文章开头即点明写作情境——班级读书会,明确提出发言的主题 是“慧眼识珠谋发展,不计私利助伟业”,在充分肯定齐桓公、管仲和鲍叔 三人长处和人格魅力的基础上,紧扣主话题强调鲍叔给自己的感触最深。主 体部分第一层先引用司马迁的评价,论述鲍叔对于齐国发展的贡献,强调选 贤举能是治理国家、为国家谋求更好发展的重要途径;再由鲍叔举荐管仲联 想到欧阳修举荐苏轼,并进一步联系现实,举例论述鲍叔这样的人才对新时 代国家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第二层着重论述鲍叔不计私利、一 心为国的精神品质。先结合材料分析鲍叔这种精神品质对齐国成就一代霸业 的重要作用;再列举现实生活中不计私利、为国为民的榜样黄文秀、韦慧晓 和杜富国,突出强调他们不计私利、一心为国、无怨无悔、为国奉献的品格; 继而号召我们向鲍叔和新时代青年榜样学习,舍弃个人利益,谋求国家发展。 文章结尾回扣材料,联系现实,进一步强调鲍叔的品格对于新时代中国的意 义。 • • 【点评】文章很好地完成了考题所规定的写作任务。开头即点明对鲍叔感 触最深。主体部分论证为什么对鲍叔感触最深,主要是由于他慧眼识珠、选 贤举能,不计私利、一心为国,以及他这种品质对于新时代中国的价值。论 证时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作者身份和读者对象明确。文章重点阐释 鲍叔的闪光点——慧眼识珠、不计私利,中心突出。文章内容丰富,论述既 能结合考题材料,又能联系现实,思路开阔。发言稿的文体特征鲜明,具有 演述性、对象性、口语化的特点,语言自然流畅,结构严谨,书写工整。 • 不足之处是,第二段中“当代愚公”李保国的例子运用得不够恰当,但是 瑕不掩瑜,本文仍然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张玉金) • • • 6、容天下贤士,合众力而匡天下 • ——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 • 广东考生 • 亲爱的同学们: • 大家好!十分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的读书体会春秋战 火纷乱,齐桓公一匡天下,振长策而御宇内。管仲之贤 才,诚为霸业之动力;鲍叔之知人,诚为动力之催化剂; 但我认为齐桓公方为霸业之基,他听取鲍叔之谏,不计 前嫌容管仲之才能,因而合众力而成霸业。 考场例文6 • 齐桓公曾被管仲阻击,九死一生,却能听取鲍叔之言不计前 嫌,重用管仲。齐桓公的宽厚胸襟与集众力的远见,令我感触最 深,其展现出的宽容与集众力众智,更值得我们学习与践行。 • 不计前嫌,受阻击仍宽容待敌。齐桓公因管仲的阻击被迫装死 逃生,再次相见时本应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但他为成大业 能重用和信任仇敌。这种似乎有悖常理的逻辑,恰恰是我们学习 成长的正向轨迹——放眼未来,以宽容博爱之心对待社会生活中 的嫌隙,以宽厚温暖的胸襟融化矛盾与隔阂。放眼现实生话,当 琐碎闲杂小事令你不悦甚至怨气积压时,多想一想齐桓公,其宽 厚宽容,不更值得我们汲取学习并内化于行? • 聚贤而用,集众力以成不世伟业。“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 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齐桓公的任贤重才,合管仲之 贤与鲍叔的知人,其合力远超兵车之利与士卒之强,在思想层面 上树起旗帜,制霸于精神战场。他以重才任贤为旗帜,才是九合 诸侯之根本,更似磁针,集结志士而成霸业。环顾当下,合众力 以成国之浩荡,我们国家抗击疫情不正是最好的例子吗?抗疫之 际,举国志士,云涌雾集。中央调配各领域的精锐与贤能,各部 门集众智积众力精确防控,终获大胜。思溯千年,齐桓公集众力 的远见卓识仍令人叹服不己! • 容嫌隙,集众力,桓公合管仲与鲍叔之力以成霸业,令我感 触最深。有人认为“九合诸侯皆管仲之力”,也有人称赞鲍叔知 人善荐才是霸业根基。但细思,如果没有齐桓公的宽容博大,何 以见管仲之贤才;如果没有齐桓公的重用管仲,何以明鲍叔之知 人? • 宽容大度,大肚能容天下贤士;集聚众力,合力方成不世伟业。 希望同学们也能有所感悟启发。 •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点评】正文第一段在肯定管仲、鲍叔二人的基础上,强调齐 桓公的客人与合众力才是齐国成就霸业的根本。紧接着于下一段 明确这两点也是“我”对齐桓公感触最深的原因,并发出了“宽 容与集众力焱智,更值得我们学习与践行”的号召。正文第三段 结合材料分析齐桓公的“宽容”,阐发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在现 实生活中当汲取学习并内化于行。第四段引用《淮南子·主术训》 之语肯定了齐桓公“集众力成不世伟业”,并联系当下得出结论: 抗疫战取得胜利就在于中央积众力集众智精确防控的英明决策。 文束收束总结,重申对齐桓公感触最深的两点原因,殷切希望同 学们亦能有所感悟。 • 文章内容充实,中心明确,通篇紧扣“对齐桓公感触最深”这 个回答展开议论,并在肯定三人的基础上突出了“最”字。全文 能紧扣材料出发谈自己的感受,能联系社会现实思考读书的意义, 袁迭“读史当令人有感悟有启发有借鉴”的观点。 • 文章首尾照应,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发言稿的文体清晰。语 言流畅,虽有如“更似磁针”等个别语句不太妥贴,但瑕不掩瑜。 (曹成) • • • • 7、唯才是举真忠士唯贤是让大丈夫 • 广东考生 • 亲爱的同学们: • 大家好! •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唯才是举真忠士,唯贤是让大丈夫》。 • 管鲍之交的佳话,在千秋皓史中留住了管仲匡扶邦国的英名, 于我而言,更留住了鲍叔知人举才和为国让贤的雅闻。管仲之才 固然光耀难掩,但鲍叔唯才是举的眼光与唯贤是让的气量更令我 感触颇深。深究鲍叔的忠行雅量,不但有助于我们培养高尚的人 格,同时对中国新时代的发展也有借鉴价值。 考场例文7 • 太史公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齐国霸业当然有管仲之力,但司马迁却认识到鲍叔的 “知”和“举”是管仲之才得以施展的必要条件。虽有 璞玉,没有卞和,无以为美璧;虽有良马,没有伯乐, 骈死于槽枥;虽有管仲,没有鲍叔,管仲可能殒于囹圄, 哪有后来的定国安邦?由此可见,鲍叔的唯才是举是大 智,是真忠。因为识得人才之重,鲍叔不忌自己与管仲 曾有的敌对关系,拔擢贤才;因为心中只存社稷,鲍叔 不计个人得失,义举高才。齐国霸业,实乃肇始于鲍叔 之行。唯才是举的鲍叔,不能不说是“真忠士”。 • 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不曾有怨。为臣, 他有智知忠;为人,他气量恢弘。廉颇原来不满蔺相如 位居其上,而蔺相如不计前嫌,坦诚相待,使廉颇心悦 诚服,二人握手言和成全了他们的友谊,也促进国家的 兴旺。可见,恢弘气量于己于国皆有裨益,而鲍叔也正 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孔子云:“陈力就列, 不能者 止。”鲍叔清楚地认识到谁是国家更需要的能者,于是 甘居下位,守其本分,使管仲才华大得施展,最终成就 了管仲,成就了齐国,也成就了鲍叔。由此观之,唯贤 是让的鲍叔不愧为大丈夫。 • 历史已经过去,未来需要我们书写。我们未 必尽有管仲之才,却可以学习鲍叔之雅量,凡事 以集体为先,关注人才,推举先进,使人各得其 位,则璞玉为璧,良马千里,而邦国亦以兴起! •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 【点评】这位考生“感触颇深”的是鲍叔。全文自始至终围绕材料,讲述 鲍叔“知人”“举才”“让贤”的特点,同时分析说:鲍叔之所以能够“大 智”地“拔擢贤才”,“不计个人得失”地“义举高才”,“甘居下位”地 “唯贤是让”,是为了齐国霸业,是基于国家社稷的大业;鲍叔的为国之 “忠”和为人之“智”,最终成就了管仲,成就了齐国,也成就了鲍叔自己, 从而有深度、有高度地解读和论述了鲍叔以国为重的“忠士”特质、具有恢 弘气量的“大丈夫”风度以及鲍叔言行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当代 启示。文章观点鲜明,思想深刻,表达层次清晰,思路缜密。此文还灵活地 使用了管仲以及管鲍之交的一些史料,运用了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名言名事, 显示了考生较为厚实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功底。 • 这 篇发言稿在口语化的讲述中融入和化用了较多的文言词汇和句法,运用 了排比、对偶、类比等修辞方法,在长句子中巧妙地融入了一些四字句,诸 如虽有……没有……;虽有……没有……”“为臣……为人……”等表达, 不仅贴合题意紧扣主题,而且语气铿锵有力,节奏强弱得体,具有较好的现 场发言效果。全文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美观。 • 文白交融是这篇文章突出的语言特点,不过也有个别瑕疵,但仍不失为 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吴敏) • • • 8、我敬鲍叔之品格 • ——在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 • 广东考生 • 亲爱的同学们: • 大家好!刚听完同学们分享的春秋时期 的故事,想必大家同我一样深有感触。在 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主人公里,我对 鲍叔感触最深,他知人之能力、宽广的胸 怀与成全的态度最让我尊敬。 考场例文8 • 其一,我敬鲍叔知人之能力,善于发掘管仲之长,成就齐国 之势。 •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我十分 认同司马迁此言。若无鲍叔之慧眼,力谏齐桓公。又哪 来历史上管子相齐之盛况,又何成齐国一匡天下的宏图 霸业?而鲍叔之善知人恰恰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不令明珠蒙尘。同学们,观之你我的生活,又何尝不是 如此。鲍叔之知人能力又何尝不重要?或许我们不能如 鲍叔辅助一国之君,但我们能善于发现身边同学的闪光 点并向其学习,定大有所获。 • 其二,我敬鲍叔宽广的胸怀,不因前嫌而抱有敌对 的态度。 • 透过文字,我们似乎可以一观春秋争霸之盛况,那是 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是一个战争纠纷不断的时代, 而鲍叔与管仲分别辅助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其间的矛盾 与纠纷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常说:“胜者方可书写历 史。”鲍叔助公子小白即位为君,但存一丝排除异己之 心,或许管仲此人的才华亦不会得到发挥。但鲍叔的气 量与格局却更高,他所观所想非一己荣华而更是国家大 局利益,而这份宽广的胸怀亦值得你我学习。 • 其三,我敬鲍叔成全之态度,他甘居管子之下以成就国家大 局之势。 •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我相信鲍叔的内心定是这么想的, 甘居其下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所以鲍叔愿意选择成全。古 往今来,这种成全是房玄龄愿意让魏征发光发热;是欧阳修愿避 苏轼之锋芒;更是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群策群力、不争独功但求 大局;更是女排配合之中成全每个人发挥其长,让团队凝聚更大 的力量。而在我们的班级建设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都需要学 习鲍叔之品格,学会成全,学会成就每一个人,班级才会更美好; 在社会构建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每个人都愿成为那块“小小 的泥土”,我们才能“连接成整片陆地”。 • 以史为镜,以史为鉴。我敬鲍叔之品格,更愿学习其品格, 愿能让灵魂的原野郁郁葱葱,精神的河流 碧波荡漾! •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 【点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评价的重点在于看写作任务指令落实的程度, 写作任务指令落实得好评分就 高。这位考生就很好地落实了写作任务指令, 重点突出,自然就获得了比较好的分数。该文值得来届孝生 学习的经验有三 个: • (1)充分回应主问题,充分体现关键词的内涵。文章全文都在回应主问题, 作者清晰地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他对鲍叔感触最深。全文表速都围绕着“为 什么对鲍叔感触最深?”来展开,不生枝蔓,关键词“感触最深”表现得特 别充分,特剐鲜明。 • (2)重视材料的作用。文章通过挖掘鲍叔的人物品格—一“知人”“胸 怀”“成全”来回答自己为什么对 鲍叔感触最深,这些都是作者准确地把握 了材料的内容与含意的表现。文章始终围绕材料展开写作,无论是涉及历史 事迹、人物评论还是相应的同类人物事例拓展,都做到言之有据。 • (3)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跟主问题结合紧密。每一个分论点都会结合自己,结 合班级,结合社会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有感性的体会,也有理性的思考, 而且这些感受和思考,跟主问题紧密联系,不会让人有自说自话的感觉。 • 文章也有不足,比如第一个分论点提炼出的“知人之能力”,“知人”更 多的是一种品质、品格,不是能力,用词还需要更准确。最后部分“以史为 镜,以史为鉴。”“镜”就是“鉴”,没必要重复,可以换句别的话语来表 达。还有三个分论点都用单音节词“敬”来表运,可能改用双音节词“敬 佩”“尊敬”等来表达,会更好。 不过瑕不掩瑜,该文评为优秀作文还是当 之无愧的。 (胡家俊)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